餐后散步,捕捉教育契机

合集下载

如何有效组织和引导幼儿餐后散步-文档资料

如何有效组织和引导幼儿餐后散步-文档资料

如何有效组织与引导幼儿餐后散步幼儿餐后散步就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不可或缺得一个重要环节。

由于它不同于其她教学活动那样组织严谨,具有很强得目标指向,因此更具备特有得自主性、开放性与随机性。

别瞧它只有短短半个小时不到得时间,但就是却就是教师带领幼儿放松身心、交流谈话、开展随机教育得好时机。

如果组织有效,它会给幼儿教育带来意料不到得惊喜与收获,反之,就会成安全隐患所在。

现在结合我园得实际情况,就餐后散步这一环节组织中存在得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实施。

1问题分析每日午餐后带幼儿散步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有一日午饭后,可带着孩子们去小庭院里瞧梨花,此时正就是梨花盛开时节,雪白得梨花,真得很美,那一簇簇雪白得梨花,如团团云絮,漫卷轻飘。

一树树梨花开在那里,静静地灿烂着。

孩子们仔细得观赏着,议论着,在树下玩耍。

不时得点数着花瓣,每朵花由5个瓣组成,中央有淡红得花蕊……,突然,有个孩子拉着我得手说:“王老师您瞧,这两?w梨树开了许多白白得花,那几颗梨树开得花为什么那么少,还长了许多树叶呢?”“您们觉得为什么呢?”我反问道。

随着这句问声,孩子们聚在一起您一言我一语得猜测起来:“可能就是浇得水不一样多?”“也可能就是开花少得没上化肥”“就是不就是生虫子了?”“也有可能就是这棵树跟那棵树不一样……”,瞧着孩子们热火朝天得讨论着,我没急于告诉她们答案,而就是说:“经常来观察,自己就会慢慢得找到答案了,瞧谁先找到答案”。

我瞧到了孩子们得好奇心,探究欲望,令我灵机一动,想来捕捉这个教育契机。

2实施策略讨论:怎样组织餐后散步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经验?下一步如何组织才能让幼儿有持续进行科学探究得欲望?我们进行了以下教育策略:2、1目标明确,寓教于乐根据幼儿得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散步,有效得利用幼儿园内外得空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挖掘其中得教育价值,使散步活动成为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一个教育契机。

每次散步前想好带孩子去哪里玩?引导孩子观察什么?可能会生成什么样得活动?孩子们会得到那些发展?后来餐后散步活动时,带幼儿参观我们得种植园,草莓哪天开花了?又长大了多少?什么时候变红了……。

托班幼儿饭后散步律动教案

托班幼儿饭后散步律动教案

托班幼儿饭后散步律动教案一、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在饭后进行适当的运动,促进消化和新陈代谢。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身体协调能力。

3. 提高幼儿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室内或室外空旷的场地。

2. 教学工具:音响设备、音乐播放器、绳子等。

3. 辅助工具:小动物造型的卡片、彩色小球等。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幼儿集体整理餐具,完成饭后清洁工作。

2. 带领幼儿排队出餐厅,走向散步律动的场地。

3. 选择轻快的音乐,播放适合幼儿律动的音乐。

4. 教师示范:带领幼儿做简单的律动动作,如扭动腰部、摇摆手臂等。

5.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5-8人,每组配备一名老师或助教。

6. 组织游戏:利用绳子或卡片进行游戏,如跳绳、踩卡片等,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活跃度。

7. 整合活动:将不同小组的幼儿集合在一起,进行整体的律动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8. 结束活动:播放柔和的音乐,引导幼儿做简单的伸展动作,放松身体。

9. 散步回教室,进行简单的整理和休息。

四、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建立饭后运动的习惯。

2. 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幼儿在饭后积极参与运动。

2. 如何让幼儿在律动中保持秩序和安全。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的选择、音乐的准备和游戏道具的准备等。

2. 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增强身体素质。

3. 教师要及时调整活动节奏,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安排,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教案,幼儿在饭后可以进行适当的律动活动,促进消化和新陈代谢,同时也能增强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意识。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助到幼儿园的老师们,让幼儿在快乐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餐后散步教案幼儿园

餐后散步教案幼儿园

餐后散步教案幼儿园教案标题:餐后散步教案(幼儿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餐后散步的好处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餐后活动和锻炼。

3. 提供幼儿园餐后散步的指导和安全措施。

教学内容:1. 餐后散步的好处和重要性。

2. 餐后散步的时间和地点选择。

3. 餐后散步的安全措施。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展示餐后散步的好处和重要性。

2. 幼儿园周围的安全散步区域。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幼儿回顾餐后活动的重要性,如休息、玩耍等。

- 引导幼儿思考餐后散步的好处,如促进消化、增加运动等。

2. 呈现(10分钟):- 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幼儿介绍餐后散步的好处和重要性。

-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幼儿正在散步的场景,并讨论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3. 讨论(10分钟):- 与幼儿一起讨论餐后散步的时间和地点选择。

- 引导幼儿思考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如散步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散步地点应该安全和开阔。

4. 安全措施(10分钟):- 向幼儿介绍餐后散步的安全措施,如手牵手、注意交通等。

- 模拟散步时的场景,让幼儿参与角色扮演,学习如何安全地散步。

5.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餐后散步的好处和重要性。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餐后散步的习惯,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园的餐后散步活动,让幼儿实践所学。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幼儿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提供家庭餐后散步的建议和指导。

评估方法: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对餐后散步的理解程度。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小策略丰富有趣的餐后散步活动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小策略丰富有趣的餐后散步活动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小策略丰富有趣的餐后散步活动俗话说得好:“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饭后散步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成人和幼儿的散步是有区别的,只有通过丰富有趣的游戏化散步形式,才能使幼儿真正达到愉悦身心健康的目的,散步作为幼儿园午餐后的小环节,虽“小”却必不可少、不容忽视。

基于对幼儿散步时出现的现状,结合幼儿的特点提出了散步活动组织的“三策略”。

一、自主散步,提升趣味性。

1.自己规划路线。

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首先是“放权”,把午间散步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主管理,规划散步路线,做一个策划者和组织者。

在自我规划、自我管理中感受“小主人翁”的自豪感。

饭后散步前,我问孩子们:“今天午餐后你们想去哪里散步?”“去小路!”“去山坡!”“去花园!”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想法。

我提议说:“把你们最想去的地方画下来吧。

”孩子们纷纷响应。

画完后,我们统计出结果,显示想去山坡的孩子最多。

散步地点确定了,那该如何从教室到达目的地呢?具体的路线如何规划?我帮孩子们做了幼儿园的鸟瞰图,让他们更直观地感知幼儿园的整体布局,在商讨规划的路线时更清晰、明确。

根据他们的讨论用不同色彩的线条记录下孩子们所说的路线。

从鸟瞰图中我们看出有红、绿、蓝、黑、橙五种路线图,最终,孩子以获得投票最多的确定为到达小山坡的路线。

2.花样散步,增加趣味性。

(1)角色扮演散步地点和路线由幼儿自己定,这让他们对散步变得积极主动。

在“规划路线”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规划线路的任务都集中在几个能力较强的孩子身上,大部分孩子还是被动听从安排。

为了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我们开始寻找让所有孩子都参与的切入点。

这天的散步开始了,洋洋突然说:“老师,让我来带队吧!”我顺应他的需求说:“好啊。

”他走到队伍最前面,从孩子的表情上我察觉到他的幸福和骄傲,原来领队这样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

洋洋脸上笑成了花,说:“老师,你看,我像不像‘导游’啊。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发现教育契机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发现教育契机

刘美丽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发现教育契机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蕴含着教育契机。

教师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在一日生活中发现和捕捉教育契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挖掘生活环节中的教育契机,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幼儿的一日活动会出现各种情况,每一种情况都会蕴含着不同的教育内容。

散步是幼儿每天餐后进行的活动,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增进同伴关系的重要环节。

一次,雨过天晴后,幼儿来到操场上散步。

这时,排在队伍后面的幼儿被什么吸引住了,几个幼儿便挤在一起讨论了起来。

教师轻轻走过去看个究竟,原来幼儿碰见了一只蚯蚓。

“这只虫子怎么跑到操场了?”“它是什么虫子?”……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有的幼儿还动起了手,“虫子”在幼儿的触摸下将身子蠕动了一下。

幼儿惊讶地说:“看,它还活着呢!”幼儿问教师:“老师,这是好虫子吗?”教师告诉幼儿:“这是只好虫子,它的名字叫蚯蚓。

”这时,蚯蚓一动不动。

有的幼儿露出难过的表情。

过了一会儿,一名幼儿突然兴奋地叫了起来:“它动了,还活着呢。

”操场上传来幼儿开心的笑声。

有的幼儿说:“蚯蚓可能找不到妈妈了,我们帮助它吧。

”可是,它的妈妈在哪里呢?教师指了指旁边的种植园,幼儿好像发现了新的秘密,立刻抓着蚯蚓向着种植区跑去。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能够敏锐地发现大自然蕴含的乐趣,发现下雨过后地上出现的蚯蚓,愿意继续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幼儿对蚯蚓有着较强的探究欲,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感受蚯蚓的特征。

幼儿充满了爱心,当看到“虫子”活过来后非常兴奋,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了出来。

当看到“虫子”活过来后,他们非常兴奋,并将自己的社会情感转移到“为蚯蚓找妈妈”上,寻求成人的帮助。

在教师的提示下,他们联系生活经验,将蚯蚓送回家。

在幼儿的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给幼儿互相学习、探索的机会。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因幼儿不认识蚯蚓而干预幼儿的探究,而是选择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在幼儿的求助中给予暗示性帮助和指引,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去观察、探究,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

小班餐后散步律动教案反思

小班餐后散步律动教案反思

小班餐后散步律动教案反思教育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小班幼儿教育来说,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餐后散步律动是小班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小班餐后散步律动教案进行反思和总结,希望能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餐后散步律动的目的和意义。

餐后散步律动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放松身心,消化食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律动活动,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律动动作,如慢走、快走、转身等,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身体的变化,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同时,餐后散步律动也是培养幼儿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好机会,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幼儿学会与他人一起行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餐后散步律动的具体实施方法。

在进行餐后散步律动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设计合适的律动动作。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动作,如摆臂、踏步、扭腰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体能和协调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节奏中进行律动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动作的节奏和步伐。

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餐后散步律动活动时,还需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趣味性的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律动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愉悦。

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积极参与到律动活动中,让幼儿在模仿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奖励和表扬的方式,激励幼儿参与律动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就和自信。

最后,我们需要对餐后散步律动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简短的反思,让他们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

大班幼儿餐后散步的目标

大班幼儿餐后散步的目标

大班幼儿餐后散步的目标一、积极开展幼儿餐后散步的益处(一)散步有助于幼儿消化《3一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两小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三个黄金时间:幼儿户外体能活动时间、户外游戏时间以及餐后散步时间。

幼儿在运动中消耗大量的体能,教师通过让幼儿饮水,水果点心的摄入,丰富的午餐营养汲取,来达到平衡身体,餐后的散步就显得尤为重要。

散步不是随便走走,它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幼儿在自然、宽松、惬意的大自然中,自然而然的让身体的大部分骨骼都运动起来,使呼吸系统功能得到改善,代谢活动增加,有效地帮助幼儿消化,也便于幼儿更好的午睡质量。

(二)散步有助于身体健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多晒太阳有助预防日后患炎症性肠病的风险,太阳光线有助改善免疫系统,缓解肠道炎症,晒太阳可以愉悦身心、补充维D、有益肠道健康。

幼儿在散步时间,可以更多的接触阳光,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

(三)散步有助于获得新知幼儿在散步时间,围绕老师预定的散步计划和要求,随机的观察身边的事物,如植物园地的水果蔬菜变化,小花小草在季节更替中的树叶颜色变化,饲养角小动物的活动情况和生活习性观察等。

教师根据孩子观察到的情况,及时的指导、点拨、适时的鼓励,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散步氛围中获得新知,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对探知的强烈欲望。

(四)散步有助于礼貌教育散步时间,极有可能碰到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小朋友以及幼、小班的弟弟妹妹。

这是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的好时机,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对不起,谢谢!没关系。

也可以对幼、小班的幼儿进行手拉手互助活动,让混龄的孩子一起观察大自然,在观察和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学习,在相互交往中有效实施礼貌教育。

(五)散步有助于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在大自然中的观察、学习有别于活动室内的教育资源,幼儿观察的范围更广泛,探讨的内容更开阔,研究的兴趣更浓厚。

很多幼儿在散步中突然就停下来、蹲下来或者手指着天空,情绪激昂的在谈论着各种话题。

幼儿饭后散步游戏活动教案

幼儿饭后散步游戏活动教案

幼儿饭后散步游戏活动教案一、活动目的:1. 帮助幼儿消化食物,促进身体健康;2. 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3. 增进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体验。

二、活动准备:1. 确保散步路线安全,无障碍物,无交通工具通过;2. 准备散步所需的小道具,如风筝、玩具等;3. 确保有足够的成人陪同,保障幼儿的安全;4. 检查天气情况,确保散步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活动步骤:1. 饭后准备,在幼儿用餐后,提醒幼儿们要准备好出门散步的小道具,如风筝、玩具等。

2. 出发前的准备,成人带领幼儿们整理好自己的衣物,确保穿着合适,然后带领他们一起做准备活动,如洗手、上厕所等。

3. 出发,成人带领幼儿们出发,确保散步路线安全,规划好散步的路线和时间,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4. 活动过程,在散步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们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认识不同的植物、动物,感受自然的美好,同时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活动,如找叶子、找花朵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5. 互动交流,在散步的过程中,成人可以引导幼儿们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验,促进他们之间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6. 活动结束,在散步活动结束后,成人带领幼儿们回到原地,整理好小道具,然后进行简单的休息活动,如喝水、休息等。

四、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散步路线安全,规划好散步的时间和路线;2. 成人要随时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3. 在散步的过程中,要引导幼儿们尊重自然环境,爱护植物和动物;4. 在散步活动中,要引导幼儿们进行互动交流,促进他们之间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五、活动评价:1. 散步活动结束后,可以对活动进行简单的评价,了解幼儿们对活动的感受和体验;2. 可以根据幼儿们的反馈,对活动进行改进和调整,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的活动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幼儿们在饭后进行散步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消化食物,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增进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餐后散步,捕捉教育契机
莘县实验幼儿园张慧玲
观看了专题一、专题二的视频,淄博实验幼儿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翠霞园长以朴素、自然之美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好像没有特色的特色幼儿园,正如虞永平教授所言:“优秀的幼儿园不需要描述自己的特色,但他人能感受到很多特色”。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做得那么的细致,巧妙。

为我们彰显了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动等大的活动环节能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而餐后散步往往会被忽略,我在一次带孩子们不经意的散步时发现了虽然餐后散步时间比较短,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却蕴含着无限的教育契机。

一、情境描述:
虽然每日午餐后带幼儿散步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但是我们往往是在操场上走走圈,玩玩“点兵点将”“木头人”的游戏,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

一天午饭后,我带着孩子们去小庭院散步,此时正是梨花盛开时节,雪白的梨花,真的很美,那一簇簇雪白的梨花,如团团云絮,漫卷轻飘。

一树树梨花开在那里,静静地灿烂着。

孩子们看到满树的梨花,都走过去仔细的观赏着,议论着,在树下玩耍。

不时的点数着花瓣,每朵花由5个瓣组成,中央有淡红的花蕊……突然,有个孩子拉着我的手说:“张老师你看,这两颗梨树开了许多许多的花,那几颗梨树开的花为什么那么少,还长了许多树叶呢?”“你们觉得为什么呢?”我反问道。

随着这句问声,孩子们聚在一起你一
言我一语的猜测起来:“可能是浇的水不一样多?”“也可能是开花少的没上化肥”“是不是生虫子了?”“也有可能是这棵树跟那棵树不一样……”,看着孩子们热火朝天的讨论着,令我灵机一动,想来捕捉这个教育契机。

我没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说:“经常来观察,自己就会慢慢的找到答案了,看谁先找到答案”。

就这样每天午饭后,孩子们都会去小庭院散步,想看看梨花的秘密藏在哪里。

“梨花落了,风一吹像白色的蝴蝶”,“像下鹅毛大雪”,“像梨花雨”,“哇,快看,快看,长小梨子了”……每天孩子们都惊喜的议论着自己的发现,过了一段时间,梨子长成跟鸡蛋一样大的时候,段晓晴突然发现:做过记号的那几颗开花少的梨树,长的梨子上有许多小点点,而那些开花多的梨树上的梨子很光滑,大家都发现了梨子的不同,又一次议论着:“它们将来的颜色会一样吗?”“谁的味道好,哪一种更甜”,“放暑假的时候能成熟吗?”……孩子们一直在期待着、观察着梨子长大。

二、实施策略
餐后散步观看梨花的活动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餐后散步时间虽短,却蕴含这无限的教育契机。

那么怎样发挥这这一环节的最大教育价值呢?我和同班的陈老师一起讨论:怎样组织餐后散步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经验?下一步如何组织才能让幼儿有持续探究的欲望?我们组织实施了以下教育策略:
1、目标明确,寓教于乐。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散步,有效的利用幼儿
园内外的空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让散步活动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每次散步前想好带孩子去哪里玩?引导孩子观察什么?可能会生成什么样的活动?孩子们会得到哪些发展?
慢慢地餐后散步活动时,我们带孩子戏水池边走一走,种植园里看一看,草莓哪天开花了?又长大了多少?什么时候变红了、、、、、。

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孩子们渐渐发现新发现——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美的,是变化的。

2、问题引导,捕捉契机
带幼儿活动时,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孩子的随意性会很大,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更丰富的经验,教师采取有效的策略也很关键,问题引导可谓良策。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比较性观察、有序观察,比如:观察树的不同,不同的梨树树叶有什么不同?花蕊的颜色有什么不同?梨树和柿子树哪里不一样,怎样记录它们的不同?有的孩子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有的孩子进行树叶拓印、也有的孩子在兴趣盎然的描述。

孩子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绘画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均得到了发展。

3、持之以恒,乐于探究
随着季节的变化,每天餐后散步,孩子们都会有新的发现,只有持续的观察,才会带来更多惊喜,收获更丰富的经验。

春天来了,哪些树先长出了叶子?哪些花开了?秋天柿子树叶变颜色了,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彩色的,散步的时候,孩子们顺手拾起这些树叶,当宝贝似的拿着跟小伙伴的比一比,做叶子粘贴画,做叶子标本。

孩子们
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自己的发现,尽管有时候我们不能一眼就看明白,孩子们却讲得头头是道。

三、我的反思
原来散步只是作为一种休闲方式而进行的随意活动,经过老师有计划的组织和引导,孩子们对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孩子们开始关注园里的一草一木,随着季节的变化,孩子们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秋天来了,法国梧桐树上的叶子变黄了,秦志豪问我:“老师,树叶怎么被太阳烤焦了?”,多天真的问题,这不正是孩子们关注周围事物的开始吗?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是啊,带着孩子关注生活,就会有更多发现。

现在每天的餐后散步活动孩子们都特别期待,没有要求、没有任务,只有惊喜、有发现、有快乐,孩子们更加喜欢这个活动,更加爱问为什么,更加喜欢探索了,更加快乐了。

幼儿园处处皆是教育之地,时时皆有教育之机,让我们做一名智慧的教师,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促进幼儿健康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这颗梨树开满了好多花,却没长叶子。

这棵树长了很多树叶,花有点少,怎么回事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