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法与上田法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疗效的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传统手法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研究

我国传统手法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研究

我国传统手法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研究作者:赵孟炎翟培琛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06期摘要脑瘫儿童在我国特殊人群中占了相当一部分比重,因此找到一些能够改善这类人群的某些功能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前期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并且使用实验法分析了我国传统手法治疗对一名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通过两个月的治疗后发现,传统手法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采用国内最常见的手法治疗,这与实验室中所采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有所不同,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市场上更多采用的是徒手的治疗方法,对目前痉挛型脑瘫患儿具有普遍适用性。

因此通过此文我们可以看出国内传统手法治疗效果以及不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传统手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0引言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所伤或者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脑瘫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可以分为5类,包括:(1)不随意运动型;(2)痉挛型;(3)肌张力低下型;(4)共济失调型;(5)混合型。

其中痉挛型脑瘫患儿在脑瘫患儿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发病原因主要以窒息和出生时儿童体重较低有关。

国外物理治疗的发展经历了一段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采用较多的有以下几种方法:(1)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T)。

(2)加强脑瘫儿童薄弱肌肉群的练习。

(3)为脑瘫儿童进行负重干预。

而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因此对于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康复体系并不完善,目前主要的康复手段是物理治疗。

虽然国内物理治疗包括许多治疗方法,但许多康复机构比不具备相关的从业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康复工作中大多采用按摩、关节活动度矫正技术、被动活动、肌力训练等操作手法。

总体来讲,国外在对脑瘫儿童进行物理治疗的方法上确实有所创新,但是在研究方案还是有所欠缺,以至于在某些训练的研究上没有太确切的结果。

针灸配合上田法在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上田法在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治疗中的应用
Ke r s c r ba a s ; c u u c ue te a y S a gi a me h d y wo d : ee rlp ly a e p n l r h r p ; h n t t o e

I t
小儿痉挛型脑性瘫 痪 ( P 往往 存在运动障碍 、 势异常和 C) 姿
维普资讯
中国临睐康复 2 0 0 2年 3月 第 6 奄 幕 5 c Ia 0帅 期 I 】 l i B
c R bl Ⅱ c . iL i

. 眦 h2 0 . o. N . M o 2V 1 v 5

・6 7 ・ . 5
论 着

bleatetogop ( =4 8 , <0 0 】 eta gop e c h w ru s r w l .9 P .5 . rl ru ∞ b Rrhnt ot g u t 2 1, <00 ) c i ee t h enr r p《 = .5 P a e d o .5. 0
h sp  ̄ iee etta o u u 眦u tea ya d Sln a eh dte l p si ee rln a o t f c h tac p 盯 陀 h rp n } n m to ra a t c rba 岫 v a s c
mehd R s l Af rnnyd 8 1 ttlefe v aeo etog t w∞ rs ef ey9 . 2 a d7 . 8 . k a la i e e to . e ut t it 舯 , k oa l d ert f h mu ̄ e ' e t w vpc vl 5 1 % n 3 0 % T r w fce r 日 r i e t d
41例 , 用 针 灸 及 上 田 { 运 击治 疗 ; 照 组 2 对 6例 。 用 上 田 溘 进 行 治 疗 , 果 应 用 马 若 飞 标 准 评 定 。 暴 采 效 墙

上田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

上田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

[ 】 陈虹 . 6 脑脊 液 嗜 酸性 粒 细胞 检查 对 4 J 脑 囊虫 病 的诊 断 ,L 价值 [] 小儿急救 医学, 0 0 7 1 :7 J, 2 0 ,( )3 . 【 】 姜宗衡, 念察 , 宏 昌. 7 张 毕 脑囊 虫病 10例 C 0 T分析 【】 中 J. 华 放 射 学 杂 志 ,9 7 2 ( )9 1 8 , 12 :2—9 . 5 【 ] 失廷 敏 , 淑芳 , 8 李 潘桂 芳. 脑囊虫病 的 C T分 期及临 床意义 [] 中华神经精 神科杂志 ,9 42 ( ) 1 0 5 . J, 1 9 ,7 3 :5 —1 2 [ ] 李正 光 . I 9 MR 对脑囊虫病 的诊断价 值 [] 国外 医学 ( J. 临床 放 射学分册 ) 19 , 5 2 2—2 4 ,9 2 1 : 6 6. 收稿 日期 :0 2—0 —1 ; 20 7 2 修订 日期 :0 2—0 —0 20 8 1
参考 文献 : [ ] 马云 祥, 晓玲, 1 薛 于庆林 , 于 脑囊虫 病诊 断 、 关 临床 分型 与 疗 效 判 定 标 准 的 建 议 [] 中 国 寄 生 虫 学 与 寄 生 虫 病 杂 志 , J.
1 8 , ( ) 1 4—1 5 9 9 7 2 :3 3.
[ ] 施丽 斌, 艳红 , 2 李 杨柳 , . 等 小儿 脑 囊虫 病 3 0例诊 治 分 析 [] 临床儿科杂 志, 0 2 2 ( )7 —7 , J. 2 0 , 0 2 :4 6 [ ] 李 明, 明辉 , 振艳 , . 3 赵 何 等 小儿 脑 囊虫 病 5 6例 临床 分 析
观 察组采用综合康 复与上 田法治疗 (7 /=5 ) 对照组应用 综合康 复疗 法( :3 ) 疗 效 以马若 飞标 准评 估。结 果 1, 1, 组效果明显高 于对 照组( =5 0 ,P <0 0 ) .9 .5 。结论 上 田法治疗脑 性瘫痪效 果较好。 关 键 词 : 耍 幼 儿 和 儿 童 期 ; 挛 , 儿 ; 性 瘫 痪 ; 合 疗 法 ; 复 ; 摩 ; 法 , 科 ; 田 法 痉 耍 脑 综 康 按 手 骨 上 中图分类 号 :R 4 78 文献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0 —5 1 (0 2 0 0 1 8 7 2 0 ) 5—0 3 7 0—0 2 小儿脑性瘫 痪( P 是 在妊 娠到 新 生儿 期 间各 种原 因 引起 C ) 的脑的非进行 性病 变所 致 中枢性 运 动障 碍 和 姿势 异 常。治 疗 以综合康复为主 , 中康 复 训练 至关 重要 。近 3年 , 们在 原 其 我 综合康 复基础上 将上 田法 应用 于 临床 , 并进 行 了对 比观察 , 取

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分析

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分析

2015.12中医中药217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分析张文政湖北民族学院民大附属医院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45000【摘 要】目的:研究偏瘫痉挛状态运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60例中风偏瘫痉挛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0例患者单纯实施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的8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肢体痉挛程度以及运动功能情况。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生活能力、运动技能水平改善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风偏瘫痉挛的患者运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肢体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运动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偏瘫痉挛;临床分析偏瘫痉挛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相关调查指出,本病的发病率约为0.5%~0.7%,由于受到本病的影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干扰[1]。

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60例中风偏瘫痉挛患者,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60例中风偏瘫痉挛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CT 或者MRI 确诊,其中92例为男性,68例为女性;年龄在33~76岁之间,平均为(45.8±2.6)岁;112例为脑梗死,48例为脑出血,72例为左侧瘫痪,88例为右侧瘫痪;将所选的患者均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单纯实施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实施治疗,具体如下:(1)中药汤剂;处方:25~120g 黄芪,20g 生地,20g 鹿角片(先煎),25g 玄参,10g 白芍,20g 木瓜,10g 水蛭,20g 丹参,10g 地龙,15g 炙甘草,3g 全蝎,30g 海风藤,10g 川芎。

探析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应用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临床干预疗效

探析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应用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临床干预疗效

探析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应用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临床干预疗效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针对偏瘫痉挛状态患者实施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更好地为患者的病情改善提供方案。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偏瘫痉挛状态,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对76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分析应用成效。

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干预前后的康复评定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改善上下肢痉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5%(34/38)和84.2%(32/38),对照组为81.6%(31/38)和73.7%(28/38),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FMA的评分对比中,观察组的肢体改善效果更好,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疗效更佳。

结论:采用中医康复综合疗法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痉挛状态,有利于预后的提升,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偏瘫痉挛;干预疗效在中医理论中的中风现代医学被称为脑卒中,其属于神经科的常见疾病,患者多有神经功能缺损的问题,如感觉、记忆以及运动能力的丧失,甚至会导致肢体的障碍,生活质量备受影响。

在治疗中改善偏瘫和偏瘫痉挛具有必要性。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偏瘫痉挛状态,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

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对76例患者进行分组病情结果讨论,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偏瘫痉挛状态,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对76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

其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在40-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6±3.5)岁。

探究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对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疗效的影响

探究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对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疗效的影响

245学术论丛探究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对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疗效的影响王艳萍新疆省喀什地区叶城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对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9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脑瘫患者86例,按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3例。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法;观察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中医康复综合疗法。

结果:治疗前,两组FMA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FMA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治疗效率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对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甚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功能;疗效;影响目前,针对小儿脑瘫病症,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在医学实践中,以康复疗法、运动疗法、中医疗法、药物疗法的应用较多。

本文研究中,主要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影响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9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脑瘫患者86例,按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3例。

对照组患儿男21例,女22例,年龄平均(1.89±0.45)岁,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法;观察组患儿男24例,女19例,年龄平均(1.99±0.52)岁,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中医康复综合疗法。

两组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儿接受常规康复疗法,即Vjojta 法、神经促通法等,治疗周期为3个月。

1.2.2观察组观察组43例患儿在对照组治疗法的基础上,接受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主要施以针灸治疗。

首先,选定穴位,有曲池穴、环跳穴、肩井穴、外关穴、三阴交、阳陵泉穴等[1]。

康复指导性训练配合上田正疗法对中重度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康复指导性训练配合上田正疗法对中重度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康复指导性训练配合上田正疗法对中重度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目的探讨康复指导性训练配合上田正疗法对中重度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肌张力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0例6个月~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将分成两组,疗法组30例,对照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康复指导性训练配合上田正疗法进行治疗。

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后,60例中重度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另两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明显改善。

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

康复指导性训练配合上田正疗法组患儿肌张力有明显降低。

结论康复指导性训练配合上田正疗法能有效降低中重度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和改善运动功能。

标签:痉挛型脑瘫;康复指导性训练;上田正疗法;肌张力,运动功能脑性瘫痪(脑瘫)是指从妊娠到胎儿出生前到新生儿独立生活1个月内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型: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其它型、驰缓型、强刚型和震颤型。

发病率为原来1.5‰~3‰升致1.5‰~5‰,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能力。

随着各种康复治疗的介入相当一部分患者运动功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对康复指导性训练却不够注重,因此对脑瘫患者的康复有极大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4月~2013年5月本中心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史及头颅和睡眼脑电图异常,均按照小儿脑性瘫痪诊断标准进行确认。

并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型为痉挛型,但无语言及认知障碍;没有影响功能恢复的其他神经肌肉骨骼疾病及合并症(见表1)。

1.2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列,对照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治疗,主要包括运动治疗,1次/d,30min/次;作业治疗1次/d,30min/次;针灸、推拿、理疗等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根据临床进行综合评定后对每个患儿制定针对性治疗,应用上田正疗法进行治疗,其中康复指导性训练,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等组成治疗小组,具体内容包括:体位摆放、被动运动、各种运动控制性训练、各种转移训练、运动动作指导和活动指导;其中每天康复指导性训练除治疗及日常生活起居时间外间断进行,不少于2h/次;上田正疗法由治疗师实施,上田正法方要由5个基本方法和4个辅助方法组成,5个基本方法是:肩-骨盆带法、肩胛带法、上肢法、下肢法,4个辅助方法是:颈部II法、骨盆带法、下肢II法、上下对角线法,每种方法均要保持3min,1h/次,1次/d,30d1个疗程,每次做完上田正疗法4h内禁止进行其它运动。

上田疗法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上田疗法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上田疗法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作者:张春梅潘瑜来源:《右江医学》2015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上田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痉挛性脑瘫患儿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干预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上田疗法,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评分情况。

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5个功能区GMFM评分均显著升高(P结论上田疗法治疗能明显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肌张力。

【关键词】上田疗法治疗;痉挛性脑瘫中图分类号:R742.3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Ueda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Methods 66 patients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admitted to hospital from February,2013 to May,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ervention group(3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34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drug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and based on which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added Ueda therapy.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clinical effects and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 scores of both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difference of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however,GMFM scores in 5 functional areas of the two groups a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Conclusion Ueda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muscle tension of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Key words】 Ueda therapy;spastic cerebral palsy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为小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种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临床综合征,由多种病因导致小儿在发育过程中非进行性脑损伤而引起的中枢性瘫痪[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 词 ] 痉 挛 型 双 瘫 ;康 复 ;上 田法 ;疗 效
Com parison of Acupuncture and M assage to Ueda Test on Children with Spastic Diplegia FA N Yan—ping , xU H ong—wei,z H Ao Fa— wen,et a1. The Third H ospitalAffiliated to Jiamusi M edical University,Jiamusi 154003,H eilon iang,China
K ey words:spastic diplegia;rehabilitation;U eda test;therapeutic effect
[中图 分 类 号 ] R742.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1006 9771(2008)06—0562 02 [本 文 著 录 格 式 ] 范 艳 萍 ,许 洪 伟 ,赵 发 文 ,等 .中 医康 复 法 与 上 田法 治 疗 痉 挛 型 双 瘫 脑 瘫 患 儿 疗 效 的对 比研 究 FJ].中 国 康 复 理 论 与 实 践 ,2008,14(6):562— 563.
维普资讯
· 562 ·
凰零复翌逾与实践 2008年 6月第
14卷第
6期 Chin J Rehabn Theory Pra t,Jun .
2008,V o1. 14, No. 6
· 临 床 研 究 ·
中医康 复 法 与上 田法 治疗 痉 挛 型 双瘫 脑 瘫 患儿 疗 效 的对 比研 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and U eda test on spasticity and passive ankle—joint range
of m otion of children w ith spastic diplegia.M ethods Based on conventional treatm ent, thirty children of the experim ental group w er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experim ental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O.05).Conclusion T he effect of acupunc— ture and m assage is better than U eda test in decreasing m uscular tension.
~ 1997年进行 的脑 瘫 流行 病学 调 查 显 示 ,7岁 以下 小 1.2 方 法 在 常 规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治 疗 组 采 用 中 医 康
儿 脑 瘫 患 病 率 为 1.5‰ ~ 2.7%o_2],痉 挛 型 脑 瘫 约 占脑 复 法 ,即 体 针 结 合 推 拿 ;对 照 组 采 用 上 田法 。 每 天 治 疗
综合 征 ,主要 表 现 为 运 动 障 碍 及 姿 势 异 常 _1]。脑 瘫 属 组 各 3O例 。 两 组 患 儿 的 年 龄 、性 别 、病 情 等 差 异 无 显
于 中 医 学 “五 迟 ”、“五 软 ”、“五 硬 ”等 范 畴 。 我 国 1995 著 性 意 义 (P > O.05)。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 assage,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U eda test.Results A fter treatm ent,the spas—
ticity and passive ankle—joint range of motion of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ll im proved(P < O.05). The
范 艳 萍 ,许 洪 伟 ,赵 发 文 ,张 丽 华 。
[摘 要 ] 目的 比较 中 医康 复法 与 上 田法 治 疗 痉 挛 型 双 瘫 脑 瘫 患 儿 肌 张 力 、扩 大 踝 关 节 被 动关 节 活 动 度 的 临 床 疗 效 。 方 法 在 常 规 治 疗 的基 础 上 ,试 验 组 3O例 患 儿 采 用 中 医康 复 法 治疗 ,对 照 组 3O例 患 儿 采 用 上 田法 治 疗 。结 果 治 疗 后 ,两 组 患 儿 的肌 张 力 、 踝 关 节 被 动 关 节 活 动 度 与 治 疗 前 比较 差 异 均 有 显 著 性 意 义 (P < O.05),但 试 验 组 的 治 疗 有 效 率 高 于对 照 组 (P < O.05)。结 论 中 医 康 复 法 降 低 肌 张力 、扩 大 踝 关 节 被 动关 节 活 动 度 的 效 果 优 于 上 田法 。
瘫 的 6O ~ 7O _3],最 常 见 的 类 型 为 痉 挛 型 双 瘫 ,其 30 rain,每 周 6 d,3个 月 为 1个 疗 程 。
突 出 的 临 床 表 现 是 小 腿 三 头 肌 等 抗 重 力 肌 肌 张 力 增
推 拿 的 主 要 操 作 手 法 :① 滚 法 ;② 揉 法 ;③ 按 法 ;④
脑性 瘫 痪 (cerebral palsy,CP)简 称 脑 瘫 ,是 自受 脏 病 等 心 肺 疾 患 ,无 癫 痫 等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疾 患 ,无 髋 关
孕 开 始 至 婴 儿 期 非 进 行 性 脑 损 伤 和 发 育 缺 陷 所 导 致 的 节 半 脱 位等 骨 科 疾 患 。将 病 例 随 机 分 为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