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作品精选23

合集下载

一美女,一诗词!看看张大千的这些仕女画!

一美女,一诗词!看看张大千的这些仕女画!

一美女,一诗词!看看张大千的这些仕女画!张大千与其红颜知己李秋君合画竹园仕女 1934年作著名画家于非闇曾说:“大千人物,尤以仕女最为画道人赞赏,谓能大胆别创新意。

”原因是“他对于女性观察得很精密,能用妙女拈花的笔法,传出女儿的心声。

”张大千善于绘画美人,也懂得欣赏美人。

他眼中的美人标准要比常人苛刻得太多,不仅要长得美,而且气质要“娴静娟好,有林下风度,遗世而独立之姿,一涉轻荡,便为下乘”。

张大千修竹仕女 1943年作明月王郎曲,竹枝湘女讴。

西风零落下,襟袖自生愁。

张大千执扇仕女图 1941年作偶逢佳士亦写真,豪端欲恐有纤尘。

世间恨少奇男子,腕下翻多美妇人。

着短短装饶别致,作飞飞想见全神。

画眉莫笑趋时样,此是摩登七戒身。

张大千仕女图 1943年作杨柳青青乳燕飞,楼头思为试春衣。

剧怜不作凝妆态,知有天涯人未归。

张大千神女采芝图 1942年作童女楼船去不归,三山何处觅灵芝。

神僊只在秦室里,底事君王却未知。

张大千白描仕女 1942年作灵簧鼓罢步姗姗,金母筵前已尽欢。

容与苍旻一低首,人间风露不胜寒。

张大千柳荫仕女 1941年作社散寻常燕子飞,流萤都上野人衣。

轻罗小扇依稀是,银汉星辰近日非。

张大千拈花仕女 1940年作学画宫眉细细长,芙蓉出水斗新妆。

只知一笑能倾国,不信相看有断肠。

双黄鹄,两鸳鸯,迢迢云水恨难忘。

早知今日长相忆,不及从初莫作双。

张大千纨扇仕女 1940年作晚凉新浴罢,团扇立当风。

自觉云鬓乱,慵将玉手拢。

丝丝萦粉面,馥馥散花丛。

巧语呼郎出,为侬挽要松。

张大千纨扇仕女 1939年作风渐暖,只觉起来能倦。

飞絮落花君不管,瑶阶浓绿换。

小扇罗纨羞展,双凤檀槽争按。

谁说归程天样远,量愁天更短。

张大千芭蕉仕女 1938年作观行流水心,妾守幽闺性。

蛾眉颦不展,蕉心比侬命。

张大千倚竹美人 1937年作寒天翠袖照明霞,倚竹竮日又斜。

瘦到骨时香到骨,祗因薄命是梅花。

张大千仕女四屏 1936年作春风楼上柳腰支,初试花前金缕衣。

张大千《人间乞食图》研究

张大千《人间乞食图》研究

张大千《人间乞食图》研究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人间乞食图》是张大千的著名作品之一,这幅作品被认为是张大千艺术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对张大千的《人间乞食图》进行研究,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意义。

我们来看看《人间乞食图》的基本信息。

这幅作品创作于1951年,是张大千在台湾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画作纵28.5厘米,横1165厘米,采用绢本设色。

整个画面以深色系为主,表现了一群乞丐在街头讨饭的场景。

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神情各异,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我们来分析一下《人间乞食图》的艺术特点。

这幅作品的构图非常巧妙,画面上下左右的对比和平衡都处理得非常好,给人一种整齐而有力的感觉。

色彩运用也非常精湛,整个画面以深色调为主,凸显了人物的悲惨和无助。

画面中的光影处理也非常细腻,使得画面更加真实感人。

张大千还通过精细的线条和细腻的笔触,表现了人物的形态和神态,使得每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让人情不自禁地产生共鸣。

这幅作品在构图、色彩、光影、线条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张大千高超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功底。

我们来分析一下《人间乞食图》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张大千的《人间乞食图》开创了中国现代绘画的新篇章,对当代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技术上看,张大千的精湛画技和绘画手法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从意义上看,《人间乞食图》呈现出的社会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当代艺术家们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人性的思考,正是受到了张大千《人间乞食图》的影响。

《人间乞食图》是一幅具有重要意义的艺术作品,它不仅是中国现代画坛的经典之作,更是一种对社会的关怀和警示。

通过对这幅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张大千的绘画艺术,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到艺术家对社会的思考和关怀。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张大千的《人间乞食图》,并从中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社会的责任。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50)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50)

张大千题画诗欣赏(50)张大千题画诗欣赏(50)4377.张大千1935年作行书八言联立轴水墨纸本款识:万里泛沙参书得机,三月凌风见秋云起。

春安仁兄方家正之,乙亥十月,蜀人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4378.张大千 1947年作行书八言联立轴释文:斗酒西凉醉怀霜橘,小轩南浦吟老丹枫。

4379.张大千 1980年作行书七言联立轴题识:细注虫鱼笺尔雅,广收草木续离骚。

八十二叟爰,摩耶精舍。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4380.张大千丁亥(1947年)作行书八言联立轴水墨纸本钤印:张爰之印、大千题识:痕仁兄法家正之。

丁亥四月,大千张爰。

释文:斗酒西凉醉怀霜桥,小轩南浦吟老丹枫。

4381.张大千 1948年作行书八言联立轴纸本钤印:张爰私印(白)大千居士(朱)款识:戊子夏月张大千爰。

4382.张大千1933年作行书八言联立轴水墨纸本题识:癸酉中秋时阴雨连绵,书此破闷为春生仁兄法家正之,蜀人大千居士张爰大风堂下。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4383.张大千 1931年作行书十言联立轴款识:辛未十二月沽上借居李延年歌蜀人张爰钤印:张爰印信(白)、大千(朱)、大千居士(朱)4384.张大千 1978年作行书七言联立轴释文:屈两足坐悟本始,悦众人目非至文。

4385.张大千 1982年作行书七言联立轴题识:壬戌十月既望,八十四爰翁。

钤印:蜀郡张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4386.张大千辛酉(1981年)作行书七言联立轴水墨纸本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题识:辛酉夏四月,八十三叟爰。

鉴藏印:霍氏宝爰阁藏、霍宗杰平生珍赏释文:友如作画须求澹,山似论文不喜平。

说明:下联左下有红色“摩耶精舍籹”五字。

摩耶精舍在台北北郊外双溪,始建于1977年,是大千先生晚年的居所。

“摩耶精舍”意即“大千世界”。

4387.张大千行书八言联(二件)立轴题识:丁亥(1947)之夏,予自江左归于蜀中,与伯诚仁兄相会于成都,兄索予画久,予因写菊图,云,兴来写菊似涂鸦,误作枯藤缠数花,墨落一时收不住,石棱留得一拳斜。

张大千的代表作

张大千的代表作

张大千的代表作
1、《桃源图》,《嘉耦图》。

《桃源图》与张大千生平最后巨制《庐山图》创作时间相仿,两者皆精心绘制,尺幅大于一般作品。

拍品虽题于“壬戌嘉平月”(1983年初),但并非一时间写成,应是反复思量斟酌,尽心竭力为之。

全幅高约七尺,上方几近满画,以极厚重的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反复泼洒,层层堆叠。

从该画中可看出大千泼墨和泼彩的结合可谓驾轻就熟、炉火纯青。

画面下方留白,近岸处醒以桃花数丛,嫣红粉嫩,烂漫怒放,清香袭人,旁有渔翁钓艇,似入桃源之境,这样的景象也是张大千毕生所求。

2、张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

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现市中区公园湾半坡井“芭蕉井”)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3、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4、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

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
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

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

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1983年4月2日逝世。

5、他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流切磋。

张大千绘画作品题跋涉及人物考(下)

张大千绘画作品题跋涉及人物考(下)

张大千绘画作品题跋涉及人物考(下)打开文本图片集张大千日常交友,三教九流无所不有,本文继续讨论其绘画作品题跋所涉及的人物。

15、《岁朝清供图》为张大千1941年43岁时所作。

画中铭记题跋为:“岁朝清供,叔文三兄辛巳开福。

大千弟爰。

”叔文:即张叔文(生卒年不详)。

江浙人。

抗战时期四川灌县中央银行任职。

16、《东坡居士笠屐图》为张大千1941年43岁时所作。

画中铭记题跋为:“余旧藏元僧写坡公象,颧隆面削,宛若臞仙。

兹大千抚本,乃尔广颊丰。

意公自海南得佛印书后,悟得丧齐生死,心与造化游,故尔心闲体逸如是耶!今披此图,可想见别黎子云家,风雨归途,野服萧然,妇孺追随,邑犬群吠之状也。

辛巳新秋,沅叔傅增湘书于藏园之石斋。

”“心香一瓣散馥芬,不用海南兰麝薰。

升阶自集乡人笔,冠剑杂沓会风云。

时事摧肝笔砚焚,碧血成晕苔生纹。

岷江浩渺万派分,哪得和气含氤氲。

暮颐山头长髯君,芸窗早岁窥皇坟。

万斛源泉发高文,下眎百家如蠛蚊。

黄惠迁谪实足云,绣寰画袁铭殊勋。

我欲笔阵扫千军,老拙不学兼不勤。

燕市酒薄难为醺,胡不归去躬耕耘。

万里何尝异乡枌,肴擾罗列旌旗分。

迎神一曲声凄焄,去天尺五公应闻。

张朝墉。

”傅增湘(1872—1950),字叔和,一字润沅,号沅叔,别署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藏园老人、清泉逸叟、长春室主人等。

四川江安县人。

近现代藏书家、学者、教育家。

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1917年12月至“五四”运动前,曾入内阁任教育总长。

傅氏一生藏宋金刻本一百五十种,四千六百余卷;元刻本善本数十种,三千七百余卷;明清精刻本、抄本、校本更多,总数达二十万卷以上,是晚清以来继陆心源皕宋楼、丁丙八千卷楼、杨氏海源阁、瞿氏铁琴铜剑楼之后的又一大家。

他无论是在藏书、校书方面,还是目录学、版本学方面,堪称一代宗主。

张朝墉(1859—1942),字北墙,一字伯翔,晚号半园,以蓄长须,又被称为张髯。

四川奉节人。

清廪生,精通宋代理学。

张大千作品精选36

张大千作品精选36

张大千作品精选363601.张大千 1938年作青山绿水镜心设色绢本钤印:蜀郡张爰、大千、大千唯印大幸款识: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

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

黄牛浊浪路之迷,音书人事近来疑。

畹华先生正。

戊寅二月,蜀人张爰。

鉴藏印:正气斋、古明斋收藏书画印梅兰芳上款张大千在青绿山水艺术上的创新,却是大家一致公认的。

研读中国山水画史,我们知道中国山水画彻底从人物画中独立成科,是从青绿开始的。

可以说,青绿艺术的完善,最终完善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主体性,同时创造了山水画艺术的第一次高峰。

从展子虔经李思训、李昭道到王希孟、赵伯驹,前后绵延500余年,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极盛时期。

应该说,青绿山水和浅绛山水平分秋色,共享了中国古典绘画黄金时代的荣光。

与此同时,文人画家逐渐主导了画家队伍,由于文人群体强大的集团力量,从而形成了文人群体特有的审美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水墨为尚”,青绿之美受到排挤而逐渐边缘化。

可以说青绿山水的复兴,明代有仇英,近代唯大千亦不为过。

绘画与戏剧同属艺术,艺术家的心是相通的。

张大千不但结交了许多书画界朋友,而且同梨园行大师亦过从甚密,如他与戏坛泰斗梅兰芳、荀慧生、马连良都很有交情。

张大千曾说他的仕女画是受到梅兰芳喜剧扮相的启发。

梅兰芳曾请教张大千画仕女法,而张大千也是有名的戏迷。

梅兰芳和张大千,他们一个画坛巨匠,一个戏坛宗师,大千比梅兰芳小五岁,两人之间还有张大千著名的“先生是君子,我是小人”的佳话。

此幅青绿山水是1938年初张大千送与梅兰芳的。

之后梅兰芳携家眷和剧团演职员赴香港演出,全家留居香港避战乱。

直至1942年才回到上海。

是年在北平的张大千,受到驻北平日本司令部邀请出任伪职,大千化装逃出北平,辗转上海、香港,辗转到青城山上清宫。

两位艺术大师在抗战期间,一个蓄须不给日本人唱戏,一个不愿为日本人做事逃到后方,也是佳话。

3602.张大千 1946年作清溪归隐镜心设色纸本钤印:张大千、蜀客款识:不教尘负踏青游,出郭聊为一笑谋。

翠玉鸣鸾

翠玉鸣鸾

翠玉鸣鸾翠玉鸣鸾翠玉鸣鸾是一幅明代张大千的传世名画,它以优美灵动的笔触和瑰丽繁复的色彩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孔雀的意象。

这幅画作是一幅卓越的艺术杰作,描绘了孔雀羽毛的华美与绚烂,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画的独特技法和深邃内涵。

翠玉鸣鸾的画面构图精密有序,利用空间和形态的巧妙组合,使画面呈现出繁荣兴盛的氛围。

画面中两只孔雀身姿傲然,展开宏伟壮丽的尾羽,两翅广阔地铺展开来,栩栩如生。

画中的孔雀呈现出雄风万丈的姿态,自信而优雅。

其中一只孔雀站立在一根碧绿色的树枝上,树枝的曲线与孔雀的身躯形成了优美的共鸣。

另一只孔雀则振翅欲飞,似乎在高歌奋发的欢腾之间,它们的姿态无比自由和骄傲。

整个画面的构图合理,从孔雀的头部到尾部,视觉上呈现出一条流线,引导观者的目光。

孔雀的羽毛饱满而细腻,绚丽多彩,颜色层次丰富,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这幅画中,孔雀的形象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使其超越了一幅普通的描绘性画作,而成为人们心中的传世经典。

孔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之一,象征着美丽、吉祥、荣耀和繁荣。

孔雀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象征,被赋予吉祥庇佑的寓意。

它的华美羽毛又象征着中国文化的瑰丽神秘,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享受。

同时,画中的孔雀展现了高傲而自信的姿态,代表着自由和骄傲。

这种骄傲来源于自身的美丽和华丽,这种自信来源于自身的独特和卓越。

整幅画作在形象之外,还寄托了画家对于追求自由、独立和传统文化传承的理想追求。

翠玉鸣鸾的色彩运用丰富鲜明,充满了张大千自己对色彩的独特理解。

整幅画作以青绿色为底色,凸显出孔雀羽毛的华丽与光泽。

青绿色作为主色彩,赋予了整幅画作一种青春活力的氛围。

由于青绿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整幅画作也呈现出一种瑰丽庄重的气质。

此外,画中的孔雀羽毛还运用了红、黄等暖色系来勾勒,使整幅画作呈现出华丽而富有层次的效果。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翠玉鸣鸾的画面更加生动鲜亮,让人感受到孔雀羽毛的万紫千红,绚丽多姿。

总之,翠玉鸣鸾这幅明代名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深远的寓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张大千作品精选33

张大千作品精选33

张大千作品精选333301.张大千丙戌(1946)年作晚山看云立轴设色纸本款识:晚山忽忽看云生,山有云生乃有情。

未必丹山重似画,只于此处看天成。

隐居只在一舟间,与世无求只好闲。

远放江湖读书去,还嫌耳目近青山。

湖上新晴宿雨收,平头艇(子)贴天浮。

罂尊酌得三千斛,大醉去题黄鹤楼。

树里平桥秋日长,风丝掠鬓晚生凉。

红尘有事满城郭,野老还为静处忙。

信脚清溪细路斜,角巾捎落紫藤花。

寻常记得相过处,口未应门先唤茶。

丙戌夏五,拈石田翁诗,以石溪上人法写之。

时居沱水,大千居士爰。

印鉴:大风堂、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说明:此件拍品系朵云轩旧藏。

浮峦暖翠看晚晴——张大千《晚山看云图》赏析1993年6月,在上海朵云轩举办的首场拍卖会上,张大千的《晚山看云图》经过十轮激烈竞价,以130万夺得全场标王,也创造了当年国内首场艺术品拍卖的单件最高记录。

忽忽二十载,这件画作几经辗转,又现身于朵云轩拍卖公司20周年春拍,这种回归,不能不说是一种天意!打开画轴,只见潇洒淋漓的大千体行书密密地题满了全画上端,究竟是什么大作引发了画家如此的豪情,且待细细看来。

画面中景的云山脚下,隐现出一角城墙楼阁,虽着笔不多,却匠心独具,这正是诗中所谓的:‚红尘有事满城郭‛,与这红尘中的城阙相对应的是在山水间随波飘荡的一叶扁舟,这舟中人的人生理念正是诗句‚与世无求只好闲‛的最好诠释,两相对应下,把古人入世、出世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谐地融合在了同一画面之中,既加强了画面的对比效果,也寄托了‚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归隐情怀。

画幅上方,画家以俊爽奔放的笔势长题沈周诗作。

诗曰:‚晚山忽忽看云生,山有云生乃有情。

未必丹山重似画,只于此处看天成。

隐居只在一舟间,与世无求只好闲。

远放江湖读书去,还嫌耳目近青山。

湖上新晴宿雨收,平头艇(子)贴天浮。

罂尊酌得三千觥,大醉去题黄鹤楼。

树里平桥秋日长,风丝掠鬓晚生凉。

红尘有事满城郭,野老还为静处忙。

信脚清溪细路斜,角巾捎落紫藤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大千作品精选232301.张大千 1944年作南国仕女立轴设色纸本题识:南国清歌入破时,银灯如水照花枝,雪肤云鬓足参差,翠羽明铛金母使,玉纤团扇大苏词,误他举举与施施。

浣溪沙。

锐新仁兄方家属画并题似正,甲申(1944年)秋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摩登戒体2302.张大千金壁山水立轴设色纸本款识:“木叶凝霜净,千山绿尚肥。

晴晖弄秋脆,犹暧旧林屝。

仿石涛笔莫高窟作。

壬午冬日大千居士爰。

”钤印:张大千、大千豪发、大千居士题签并印鉴:“天朗气清。

唐云。

”题跋并印鉴:1。

钱松嵒:“三月江南薦樱笋,鹒鶄鶒,回塘静。

蛛丝萦空网落花。

云母屏寒浸嫩影,帘外沉沉春露冷。

绿罗欲覆花间井,泥金小扇障纱巾。

画桥紫陌踏春尘,花开迟水水流急。

江鸭对眠莎草湿,吴姬如花花不及。

摘花笑映溪流碧。

钱松嵒。

”2。

黄君璧:“石公飘然至,满座生氤氲。

手中抱一卷,云是黄海云。

云峰三十六,峰峰插紫玉。

汉漫周未能,揽之归一掬。

始信天地奇,千载迟吾师。

笔落开生面,力兴五丁斎。

凌面浮立呼,欲往悉崎岖。

不能凌絶顶,踌躇披此图。

一九八六年黄君璧题。

2303.张大千 1977年作落花镜心设色纸本题识:溟濛细雨藻萍开,倚遍栏干去又回;解得眼前生事足,看他唼食几鱼来。

爰翁写成并拈小诗题其上,时丁已(1977年)三月环华庵花事正繁。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2304.张大千 1932年作金刚山寻幽镜心设色纸本题识:已巳(1929年)二月与诸友话朝鲜金刚山之胜,案有佳纸,逐以吾家僧繇笔法,涂抹数峯已而搁臵。

今夏偶曝书画,门人于故纸堆中捡得,因补成之,一画之成乃历三载,则吾之懒与健忘可知矣。

壬申(1932年)六月既望,蜀人张大千并记。

钤印:张爰印,大千所作,大风堂2305.张大千巫山烟云〃书法扇面水墨纸本钤印:张季子,大千居士钤印:大千书:此巫山一曲也,略师石溪笔法似瀛仙老兄法正。

张爰书:浣溪沙。

瀛仙老兄正律,张爰。

2306.张大千 1944年作春塘鸣禽立轴水墨纸本款识:大千居士效个山僧笔,甲申(1944年)三月十九。

钤印:张爰之印,张季,一印未辨2307.张大千 1959年制余学齐镜心水墨纸卡款识:己亥夏五月为德芬长兄书。

大千弟张爰。

铃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注:本幅乃大千先生为香港著名收藏家郑德芬书室号。

郑氏任职报界,好艺术,与书画界多有往来,故得名家贻赠作品尤多。

2308.张大千朱樱山禽立轴设色纸本款识:离离朱宝幽岩,色比珊瑚惜未甘。

却根荆桃今无赖,春来先自许莺衔。

华山有樱桃,促秋结实,朱熊熊如火齐。

爰。

丙午七月付与娴女。

铃印:大千唯印大年、大千父。

来源:大先生第四女张心娴收藏。

注:本幅无署年,惟按先生题赠四女的年款,似属同期所作,画风、铃印亦兴一九六六年间作品相符。

2309.张大千 1974年制石交图镜心设色纸本款识:石交图:大风堂石供之二。

甲寅闰四月写奉百堂宗兄赏音雅翫,大千弟张爰。

铃印:张爰、大千居士、环荜盦。

注:石历来为中国传统文人喜好,供作房赏玩之物。

宋代米芾拜石事迹最著,为后世乐道。

大千亦具同了,造园筑室,心搜奇石异品布臵庭园书齐。

如"梅丘"巨石,他甘愿斥重资运送,嗜石之痴可媲美米老!本幅乃一九七四年夏写于加州环筚盦,致赠著名中医张百堂。

张氏与台静农为邻,大千先生晚年疾病缠身,在台北居停期间,经台氏介绍,延张百堂诊治。

两人同嗜石,故先生于同年三月自台北返美后,即以大风堂供养奇石二,写成<石交图>于大风堂特制仿宋罗纹纸上,稍后访台再亲赠张氏。

画中两石一微陷,一突出,隐含阴阳相交之意;其造型如太极招式,一抱拳呈揖让之姿,一伸掌见推进之势,退让之间,互生呼应。

这种品食得悟处,点出医家注重调和阴阳之道,切合受赠者身份。

而石又喻坚贞稳固,故象他们友情不渝。

大千先生写此鲜见之作实有深意。

2310.张大千天下第一镜心水墨纸本款识:天下第一。

蜀人张大千爰人。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注:一九八一年,国际著名导演胡金铨应台湾中央电影事业有限公司邀请,拍制以唐朝历史为背景的<天下第一>。

胡金铨的制作以认真、讲究见称,制作历史片尤重考虑,服饰、布景、陈设等俱一丝不苟。

他的美术根底深厚,海报设计甚至片头书法不时出自其手笔。

<天下第一>乃"中影"重头制作,幕前幕后组合属一时胜选,故特请国书大师张大千先生题字,可切合片名之意义。

本幅即该片题字,宣传及海报所用均出于此。

为方便宣传设计,先生署款亦稍近题字正文句末。

他平生为出版物题耑,为公司机构或商店题名多矣,为影片题字欲属首次,称之"第一"亦无不可!2311.张大千 1967年制峡江同帆立轴泼墨泼彩纸本款识:丁末秋九月五亭湖遣兴,爰翁年六十有九。

铃印:大千唯印大年、五亭湖、八德园长年。

来源:大千先生第四女张心娴收藏。

注:“丁未”一九六七年正是大千先生泼墨泼彩创作的丰收期。

<幽谷图>等钜构俱成于年内。

年初他更于八德园埋首写画,得作品约卅帧供香港展览之用。

其中题才广泛,泼墨泼彩及传统笔墨兼备,可谓洋洋在观。

而他时届六九高龄,眼患未愈,笔下尚能佳作迭陈,足证创作力之旺盛。

本幅题“丁未秋九月五亭湖遣兴”,亦即巴西政府决定兴建水库,八德园面临放弃之厄,先生遂生移居之意,北部份家人转赴美国加州卡米尔,暂楼可以居。

故<峡江风帆>乃他移家前最后完成于八德园的作品之一。

画成未付装池,转赠四女心娴留念。

所题“遣兴”可谓是他异别旧居前心境的写照,也是难舍难离经营多年家园所生的苦闷感谓,故作此以排闷遣兴。

也许纯属感情宣泄,无特定题旨,故以其半抽象的泼彩手法出之,写来痛快淋漓,了无粘滞,运笔疾速带强烈节奏感;而墨色交融,色调在浑厚中见明快亮丽。

虽云半抽象,但在局部修饰上极见用心,如以速疾俐参考资料:<桐江>可参见<大千居士近作展览>目录(香港,一九六七年),图版29落的线条勾出风卷云翻的动势,渚边整列的叶草以细笔出之,以至悬帆孤舟亦非简单几笔而是较细致描画轮廓,处处显其心思。

本幅构图与他一九六五年的<桐江>颇近,只是尺幅较小,山峦体积稍变横宽而已。

该幅乃先生写富春旧游;本幅亦不无藉忆旧游而惦念将别之情,画面下方铃“八德图长年”、“五亭湖”印,更增添了这份感谓了!2312.张大千 1953年制凝思图镜心设色纸卡款识:癸巳十月写似蓓芬夫人清正。

大千张爰。

铃印:张爰私印。

注:"癸巳十月"即公历一九五三年十一月期间,乃大千先生自阿根廷迁往巴西圣保罗摩诘山园之时。

应属赠好友妻室,故以美人凝思入画。

五十年代初正先生工笔创作的颠峰期,不论何种题材,于其笔下俱佳作纷呈。

特别是在工笔古典仕女,细笔勾描,设色亮丽,开脸妖俏温婉,艳而不俗,媚而不妖,眉梢含春,眼波流转,引人遐思处,尽在不经意间。

本幅堪称上述风格的代表作,写于日本纸卡上,人物半身的特写充溢满幅,背景以淡彩略染,凸显了仕立体感,亦使其云鬓以上矿物颜料写成的簪花更呈鲜艳。

这个构图在先生笔下间有出现,但多用白描出之,其中另幅<凝思>于一九六0年写赠高岭梅,可与本幅比较。

但若论色彩丰富兼写于纸卡上,恐以本幅为目前仅见!2313.张大千香蕈镜心设色纸本款识:爰皤笔。

付与满儿心夷。

(书于纸卡背面)铃印:大千。

来源:大千先生第七子张心夷收藏。

2314.张大千江妃出浴镜心设色纸卡款识:朱兰过雨黄月生,绡衣初试五铢轻。

稍嫌翠佩红妆句,不称江妃出浴情。

大千居士爰写于大风堂下。

铃印:张爰印、大千。

注:本幅无署年款,从风格推之应属五十年代中期之作。

写于他订制的日本纸卡上,上题<江妃出浴>七绝,喻荷花出水,是他经常引用于相同题材的作品上。

书面设色轻盈清丽,珠翠互亲,得雅逸之韵致。

是时正画家工笔作品成熟之期,下笔似信手拈来,精工细写却如自然天成,无扭捏造作,难怪他在诗中称前人"翠佩红妆"句,不足道其画里"江妃出浴"之情态了!2315.张大千 1965年制山厨清蔬镜心水墨纸卡款识:大千居士爰。

乙巳上元摩诘山中涉事。

付与澄钱。

铃印:大千唯印大年。

来源:大千先生第六子张心澄收藏。

2316.张大千 1947年制沧湾虚阁图成扇设色纸本款识:<画>潭潭虚阁带沧湾,阁下溪声阁外山,六月城居尘满腹,何时坐我画图间。

丁亥夏日似德生仁兄法家琥之。

大千张爰。

<书>丁亥七月逭暑成都昭觉寺,书似德生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

铃印:张大千、大风堂、不妆巧趣、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注:本幅细笔写青绿山水,铃朱文小印"不妆巧趣"。

此印不常见于画上,偶或见之,多铃于四十年代中后期扇画上。

印章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

另方椭圆朱文印“大风堂”亦世故于该馆。

2317.张大千 1966年制钓鱼翁镜心水墨纸卡款识:付与澄儿。

丙午春,爰翁。

铃印:大千。

来源:大千先生第六子张心澄收藏。

2318.张大千溥儒 1939年制淮海词意,清溪舟泛成扇设色纸本款识:<张>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淮海江城子>。

予取其俊半关写为伯刚仁兄法家芽,己卯七月大千张爰。

<溥>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伯刚先生教正。

溥儒。

铃印<张>张爰、蜀客。

<溥>心畬。

注:本幅乃大千先生自游峨嵋返青城期间所写,以秦少游词意入图成之。

另面乃溥儒表绿山水,未署年款,按风格及具同一上款,应为同期之作。

按上款"伯刚"或为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天津支行买办魏伯刚。

魏氏嗜画,尤好刘奎龄作品,曾长时期大肆搜购,刘氏鲜作山水,也偶一为之写奉。

大千先生写本幅时虽已入川,但当时南北交通未断,他在同期亦另有山水扇面赠伯刚。

以魏氏好画兼具财资,求"南张亲溥"合写一扇,份属雅事。

本幅扇笺为国华社所制,乃天津天祥商场南纸店,故可推断魏氏自沾上寄素箑,先南后北,求得两位名家作品于一身,兼且非一般书画合璧而是两者皆青绿山水,无论出于何因,也可证张溥两人对此的重视。

2319.张大千 1962年制风荷图立轴设色纸本签署:爰翁画荷付兴娴女。

铃印:季爰、大千唯印大年。

款识:壬寅之四月朔写于偕乐园羽衣室。

爰翁。

大风堂原裱,青瓷轴首(上烧“大风堂藏”)画家署签来源:大千先生第四女张心娴收藏。

注:本幅写于一九六二年四月朔,即公历五月四日,先生时客居横滨矶子海滨的偕乐园,同月返回巴西。

故<风荷>是他告别偕乐园前之作。

他在东京居停期间,访友郊游,生活惬意,作画不辍,但因困于自疾,风格遂变,减笔大写意己在创作上运用熟练自如,泼墨技术亦逐渐援引入画。

<风荷>若与他同年春所写<池塘过雨>合观,可知荷花己属表现这种这种画风的最佳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