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作品欣赏作文

合集下载

张大千彩墨鉴赏心得体会

张大千彩墨鉴赏心得体会

张大千彩墨鉴赏心得体会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对于他的彩墨作品,我个人觉得它们富有灵动的笔墨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观赏张大千的彩墨作品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并体验到了不同层次的审美享受和艺术思考。

首先,张大千的彩墨作品往往以水墨作为主要媒介,但他却将彩墨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

他善于将传统水墨的表现力与彩色的鲜艳搭配,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他使用墨和彩色的对比,以及不同颜色之间的层次叠加,使作品变得生动、丰富而富有魅力。

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都能感受到他对色彩的敏感和运用的独到之处。

其次,张大千的彩墨作品在形式上也别具一格。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写实手法,而是运用抽象的表现方式进行艺术创作。

他善于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块的组合,打破传统的审美观念。

通过对形体的简化和变形,他将艺术概念融入到作品中,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

这种独特的形式语言让他的作品与众不同,并且让人们产生了更多的联想和思考空间。

第三,张大千的彩墨作品富有哲理和思想性。

他通过笔墨的赋予给作品以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他往往通过画面中的物象来寓意和表达,他的作品中经常融入了诗画琴棋书的意象,它们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人生的哲理。

通过与物象的结合,他引导观众产生联想,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观念。

这种寓意的存在使得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一种审美与思想的结合。

最后,张大千的彩墨作品使我对艺术的认知有了新的体会。

在观赏他的作品时,我发现自己不再只是停留在画面的表面,而是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与画家的对话,我对生活、艺术和人生的理解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此外,我还通过欣赏他的作品培养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学会了通过艺术来感受和理解世界。

总之,观赏张大千的彩墨作品让我得到了很多的满足和收获。

他的作品教会了我如何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如何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笔墨鉴赏让我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魅力,也启发了我对艺术的深度思考。

【三年级作文】记参观张大千美术馆_550字

【三年级作文】记参观张大千美术馆_550字

【三年级作文】记参观张大千美术馆_550字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张大千美术馆,参观了很多千姿百态的画作。

我们进去后,先看到了张大千的画像,他戴着眼镜,笑容可掬。

接着我们看了很多画作,其中最有名的是《添壶》、《鸳鸯楼图》,这些画作高山流水,泼墨挥毫,让我们感
受到了张大千的笔墨之熟练。

不仅如此,美术馆还有一个展厅是和日本画家梵天照的对比展,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
的绘画风格,非常有趣。

最后,我们还有参观了一个中山装的展厅,展示了张大千先生的中山装和其它藏品。

这次参观,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也让我更加热爱艺术,希望以后我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

内江张大千作文

内江张大千作文

内江张大千作文内江,这座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城市,或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并不那么起眼。

但对于熟悉艺术史的人来说,内江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张大千。

张大千,这位从内江走出去的艺术大师,他的名字如同璀璨星辰,在艺术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小时候,我第一次听到张大千这个名字,是在爷爷的口中。

爷爷是个书画爱好者,家里挂满了他自己临摹的作品。

那天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爷爷的书房里,他坐在那张老旧的书桌前,一边磨墨,一边跟我讲起了张大千。

“孩子啊,你知道张大千不?那可是咱们内江的骄傲!”爷爷眼中闪着光,“他的画,那叫一个绝!”我懵懂地摇了摇头,爷爷笑了笑,接着说道:“张大千啊,他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每一幅画都像是有灵魂似的。

”从那以后,我对张大千充满了好奇,总是缠着爷爷给我讲更多关于他的故事。

后来,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借到了一本关于张大千的传记。

那几天,我仿佛沉浸在了张大千的世界里。

我了解到他年少时就对绘画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和热情。

他常常一个人跑到内江的山水之间,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

有时候,为了画好一朵花,他能在花丛边蹲上几个小时,仔细观察花瓣的纹理、颜色的变化,甚至连花蕊上的细微绒毛都不放过。

据说,有一次张大千在山里写生,突然下起了暴雨。

同行的人都赶紧找地方躲雨,只有他依然站在雨中,对着眼前的山峦痴痴地画着。

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裳和画纸,但他毫不在意,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眼前的美景。

等雨停了,他带着那幅被雨水浸透的画回到家中,经过一番修改和完善,竟然成就了一幅绝妙的作品。

张大千不仅在国内声名远扬,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他曾游历世界各地,与许多西方艺术家交流切磋。

他把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与西方绘画的技法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我还记得有一年暑假,我去参观了在内江举办的张大千画展。

展厅里人来人往,但每个人都安静地欣赏着那些画作,仿佛生怕打扰了画中的宁静世界。

我站在一幅前,被那磅礴的气势所震撼。

画面上,江水奔腾不息,山峦起伏连绵,云雾缭绕其间。

《张大千作品赏析》

《张大千作品赏析》

在张大千晚年的创作中,泼墨和泼彩的运用让他的作品显得大 气磅礴。虽然看似简单,但层次分明粗中有细。色彩的搭配更 是巧妙,而花卉等题材的创作上,也将文人花卉的笔墨范围拓 展到一个新的境界。比如他经常画的荷花,枝干一气呵成,顿 错有力,在荷花以及荷叶的造型上,通过泼辣的用笔,把荷花 表现的惟妙惟肖,层次分明。大千先生晚年的创作虽然有些近 于抽象,但仍以具象为基础中国画的开拓与创新,在全 面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泼墨、泼彩、泼写兼 施等新貌,给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广泛而深远。
墨荷
张大千在花卉画中以荷花画居多。 他之所以喜爱画荷花,除其它原因 外,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 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并且 还认为画荷与书法有着密切关系。 故此,张大千画荷的作品不但年年 有,而且不断推出新意。形成驰名 中外的“大千荷”。他在三十五岁 时作的《金荷》,就被法国政府购 藏。对此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 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张大千 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经过不断 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在中 国美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不 但爱画荷,也爱种荷。他通过与荷 花朝夕相处,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 高度民主的概括力,长期捕捉荷花 的特征和瞬间的动态,然后用他自 己的审美感和艺术情趣加以提炼、 夸张,使之寓意深刻,生机勃勃。
秋山悬泉
款书:千山渴雨秋如赭, 丛木含风暮色苍,剪取 银河天一尺,石溪六绕 復清湘。 六十八年己未嘉平月擬 石溪石涛两家法合写此 于外双溪摩耶精舍 八十一叟爰 钤印:"法匠"、"摩耶精 舍"、"张爰私印"、"张大 千长寿大吉大利" 70×42cm
溪山古寺
款书:溪山古寺 己未秋日八十一叟爰摩耶精舍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44×60cm

张大千秋水春云画赏析

张大千秋水春云画赏析

张大千秋水春云画赏析
张大千(1899年-1983年)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泼墨山水和花鸟画著称。

其中,他的《秋水春云》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赞誉为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秋水春云》是一幅立轴绢本设色的山水画,画幅较大。

整幅画以泼墨技法勾勒出层峦叠嶂的山川,山势起伏,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壮丽的山水美感。

整体色调以灰黑、墨绿为主,给人以沉郁、深邃的感觉。

在画面的右侧,张大千以淡墨勾勒出一片水面,微波荡漾,蓝色暗示了水的清澈和深邃。

而在画面的左侧,他用淡墨勾勒出一阵风吹起的云雾,云雾卷曲而上,形成一种神秘、飘逸的氛围。

这幅画中的山水景色虽然具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但张大千却用他独特的创作手法赋予了它一种现代感。

他将墨色的运用推到了极致,通过泼墨的技法将山水意境表现得更为丰富和深沉。

他运用墨色的浓淡、虚实变化,以及线条的细腻和流动,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除了技法上的创新,张大千在这幅作品中还运用了他独特的写意手法,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意境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

他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山川的轮廓,不拘泥于细节的描绘,而是注重表现整体的气韵和意境。

他将山水与云雾、水面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意境深远、
富有诗意的画作。

《秋水春云》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高超的艺术水平,展示了张大千作为画家的才华和创造力。

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这幅画展现了张大千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诠释,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追求。

它的出现丰富了中国艺术史的内涵,成为了中国画艺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赏析国画大师张大千作品

赏析国画大师张大千作品

赏析国画大师张大千作品张大千与夫人徐雯波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

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张大千《罗浮山夕照》1941年作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

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

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山水四屏 1931年作一、张大千——山水画张大千青绿山水画中,大多画的是中国的名山,例如巫山、峨眉山、庐山、黄山等等。

张大千青绿山水画用的主要颜料就是青绿色,将山景的苍翠欲滴展现的淋漓尽致,不同与古画中的山水画。

醉翁亭记秋江野鹜图湖光山色雪江归櫂图观瀑图云巖图白云隱居漁村夕照秋江独钓山巔閒话李检法定林萧散图金璧双辉—巫峡清秋晴霭仙阁二、张大千——仕女图张大千不仅山水画笔酣墨畅、恣肆淋漓,花鸟画鲜活灵动、形神毕肖,仕女画也细致之极。

著名画家于非闇曾说:“大千人物,尤以仕女最为画道人赞赏,谓能大胆别创新意。

”原因是“他对于女性观察得很精密,能用妙女拈花的笔法,传出女儿的心声,这一点是他的艺术微妙,也是他在女性身上曾下了一番工夫的收获。

”大千先生也曾在一首题画诗中自道:“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

”张大千荷花屏风美女 1966年张大千仕女四屏张大千双美图 1944年张大千鱼篮大土像 1944年张大千三美图 1930年张大千弄玉吹箫图 1934年张大千调鹦图 1934年张大千执扇仕女 1938年张大千仿钱选仕女图 1939年张大千纨扇仕女 1939年张大千观音 1940年张大千柳荫仕女 1941年张大千执扇仕女 1943年张大千唐妆仕女图 1944年张大千蕉荫仕女 1945年张大千仕女 1945年张大千芭蕉仕女 1945年张大千蕉荫仕女 1945年张大千天女散花 1935年张大千蕃女掣庞图 1946年张大千凤冠执扇仕女图 1947年张大千印度仕女 1950年张大千修竹美人 1951年张大千拈花仕女图 1954年张大千孽海花 1956年张大千仕女图 1975年三、张大千——花鸟画张大千的花鸟画,刻意扬弃清末明初那种狂狷不羁的超逸风气,宁愿在优雅中求清逸,既不失院体的工整凝练,又有粗笔写意的画风。

我眼中的大师——张大千

我眼中的大师——张大千


大师评价
作家高阳所说:“张大千在敦煌是艺术上的 苦行僧,精神上与玄奘西域取经有相同之处, 表现了他的勇气、毅力及对艺术的虔敬。” 张大千的才情与勤勉、胆识与阅历皆非常人 所能企及,正如徐悲鸿先生所誉:“张大千, 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

个人感受
喜爱张大师,不仅仅因为他出色的画功, 更爱他作品中蕴含的恬淡闲适,与世无争的 人生态度。如荷般清新淡雅,独自欣赏着世 间繁华,离苦别愁。难怪大师能高寿,也明 白为何能把荷花画的活灵活现!
国画大师张大千
千(1901-1984)名爱,又名 秀,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 或迳署“署人张大千”。 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 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 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 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 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 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 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 格。 信仰:佛教主要成就:山水画方面 代表作品:《爱痕湖》《长江万里 图》《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园雅 集》

张大千是天才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 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 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 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 风采。
名作爱痕湖

创作于1968年,为张大千《爱痕湖》系列中 最精彩、尺寸最大的一幅。该作品于20世纪 60年代曾获展于纽约、波士顿、芝加哥等地 的著名画廊,2003年又获展于纽约大都会博 物馆《两种文化之间》(Between Two Cultures)大型中国现代艺术展,是艺术史界 共认的张大千泼彩山水最精彩的作品
旅居海外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擅长画花卉。他画的花卉种类很多,如荷 花、秋海棠、牡丹、兰花、水仙、梅华等。而他平时画的最多的还是荷花, 他自己常说:“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

百年巨匠张大千观后感

百年巨匠张大千观后感

百年巨匠张大千观后感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的存在就如同闪耀的星辰,他们的一生穿越时空,留下永恒的光辉。

而当谈到中国艺术大师,名字中最为璀璨的之一便是张大千。

百年巨匠张大千的作品承载着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成就,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张大千,一个名字,一段传奇。

他的画作富有浓郁的中国传统艺术气息,却又融入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每一幅作品都散发着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对艺术的无限追求。

他的笔下山水,云海,花鸟,人物,每一幅都是一幅绝世之作,仿佛一幅幅活生生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观赏张大千的作品,就如同漫步在微风拂面,花香飘溢的画廊里,仿佛置身于一个艺术的殿堂。

他的笔触洒脱自如,线条流畅有力,色彩明快饱满,勾勒出一片片美不胜收的画面。

就连一花一叶,一砚一瓶,都能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细腻之处。

张大千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生活的感悟颇有启迪。

在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大千世界的解读,对生命的赞美,对美的追求。

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生的一种回响和呼应。

正是这种独特的意境和风格,使得张大千的作品备受推崇和喜爱。

他的画作不仅是一种艺术之美,更是一种心灵之美。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往往忽视了内心的追求和感悟,在张大千的作品中,我们仿佛找到了一片净土,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张大千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安宁和慰藉。

它们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本质,重新审视世界的美好,重新审视自己的存在。

张大千的作品仿佛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内心的真实,引发我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百年巨匠张大千的作品,如同一座摆在世人面前的丰碑,永不磨灭。

它们或刚或柔,或激情澎湃,或恬静深邃,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情感。

正因为如此,张大千的画作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永远闪耀着光芒。

百年巨匠张大千的作品,如同他本人一样,永远在我们心中留下一道道难以磨灭的痕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大千作品欣赏作文【篇一:张大千作品赏析】张大千作品赏析张大千是我国画坛一位举足轻重的国画大师,在不同的时代,其画风不同。

将近晚年,张大千独自开创的泼彩画法,在我国的绘画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泼彩画法巧妙的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与西方绘画技巧结合。

美术作品的鉴赏,和西方绘画不同,中国山水画主要在欣赏画家所要表达的意境,人物画主要在欣赏其神韵,花鸟画主要在欣赏其情趣。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被称为中国现在画坛三杰(张大千、溥心畲、黄君壁),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

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方面卓有成就。

张大千将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的画风几经改变,到晚年时,自创泼彩画法。

这种画法既保存了中国传统的绘画特色,又融入了西方绘画的技巧)。

主要代表作品:《佳藕图》《爱痕湖》《长江万里图》《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园雅集》。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及不断的被介绍到中国来的西方美术,对古老的中国话形成了有力的冲击,迫使人们认真思考中国画如何发展的问题,从而引起了关于革新中国画的争论以及中国话创作实践中的多种探索。

这些探索逐渐形成了两种类型的中国画:传统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

前者除部分画家因只是固守前人技巧、风格而使作品缺少新意外,有一些画家则在努力继承传统的同时,力求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上进行革新创造。

(摘自《美术欣赏》修订版第八讲中国近现代绘画欣赏p51)其中,代表人物有绘画大师张大千。

张大千在传统的中国绘画技巧上,结合西方绘画的色彩关系创作的泼彩法,极具代表意义。

《爱痕湖》是张大千泼彩画法的最具代表性的巨作。

该作品创作于1968年,宽76.2厘米,长264.2厘米。

爱痕湖其原型是瑞士的亚琛湖,张大千游历欧洲,曾在亚琛湖逗留两日,亚琛湖给张大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归国后,他以爱痕湖为主题,创作了许多画作,其中《爱痕湖》尤具代表性。

在《爱痕湖》这幅作品上,有:“水悠悠漾爱痕,岸花摇影狎波翻。

只容天女来修拱,不遣阿难着体温。

”在画作的前面是青翠的山峦,后景则是一湾湖水,掩映其间,若影若现,还有淡墨和淡彩勾画的屋舍。

这是张大千用西方的抽象派艺术与中国传统的绘画技巧相结合之作,也是他在中国传统绘画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上进行创新改革的一个成功之举。

这不仅仅是张大千的绘画风格日渐趋向化境的象征,也是中国现在绘画艺术的“现代性突围”。

《爱痕湖》,具说张大千当年游历欧洲,是同一名女子前往亚琛湖逗留两日。

似乎张大千游历至亚琛湖,不仅欣赏到了悦目的美景,也遇到了动心的情事。

张大千把亚琛湖翻译为爱痕湖,必是在亚琛湖边发生了让张大千印象深刻的事,才有游历归来,以爱痕湖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

绘画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反映画家内心世界,只有了解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才能真正的领悟与感受画家想要通过艺术作品告诉大家的思想。

《庐山图》气势磅礴,青绿水墨淋漓,辉映交融。

全卷从左上方鄱阳湖,庐山含鄱口画起,从水天一色的鄱阳湖进入云气晖映的崇山峻岭之中。

山中雨雾飘渺,壑底生烟,峰上重重密林,后面的峰峦时隐时现。

画中屋宇亭桥依稀可见,烟消云散处峰峦林木详实细密,深沉之处既虚又实,泼重墨、重彩如黑云蔽日。

展开画幅,气势雄伟,摄人心魄:下部古木森然,郁郁葱葱,上部峰峦叠嶂,逶迤起伏,变幻无常。

山中屋宇、楼阁、小桥、茅屋星罗棋布,若隐若现。

正中则是一瀑飞泻,紫烟缭绕,左上角浩浩淼淼,似见彼岸,应该是长江吧。

虽说用的是张大千晚年的泼墨泼彩法,但与常见的不尽相同。

画面上群山丛树还是实笔多,勾勒精到、皴擦厚实、点染凝重,与泼墨泼彩形成的云雾虚幻相映衬,更显得苍苍莽莽,瑰丽绚烂。

张大千在画上自提诗云:“从君侧看与横看,叠壑层峦杳霭间。

仿佛坡仙开笑口,汝真胸次有庐山。

远公已过无莲社,陶令肩舆去不还。

待洗瘴烟横雾尽,过溪高坐横眉山。

”这也就解开了张大千一生没去过庐山,却将庐山选作可能成为自己绝笔的题材,原来庐山之美,早在张大千胸中酝酿,聚天地之精华,集江山之瑰丽,这就是画家意中的庐山,也即画家心中的祖国河山。

张大千(1899——1983),名爰,小名季爰,四川内江人。

他是一个享乐与殉道两种价值取向并存,亦虐亦庄、亦俗亦雅、玩世而从艺虔诚的人。

当通过时代画家在注重西方绘画样式技法时,他却从极富生命力的民间传统艺术中获得创造的启示。

其晚年的泼墨泼彩,彻底走向抽象化,完成对传统山水画的超越。

目,但是张大千却从容不迫,显得早已胸有成竹。

这张画工程浩大,整整画了一年半,期间,张大千数次心脏病发作晕倒送院急救,稍康复又让助手抬上画案,真所谓呕心沥血。

因定于1983年1月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所以虽未完全竣笔,张大千只得将画送付装裱,准备展出后在进行润饰,但是没有想到3月8日张大千在伏案题书是溘然长逝,终究没能完成和落款。

至今我们看《庐山图》,其左上角上有仅用淡墨勾勒,未及皴擦点染之处,但这已无损于整幅画的辉煌。

张大千晚年,尤其是在台湾时期的画风,是以粗笔写意为主,工笔则几乎绝迹不画了。

因此在风格上,早年的俊秀、中年的精工,都在晚年转向趋于朴茂、沉郁和老苍,甚至于拙重。

然而,张大千为什么会有绘画风格的巨大转变呢?第一,泼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方法。

张大千说“我的泼墨方法,是脱胎语中国的古法,只不过嫁衣改变罢了。

”第二,在敦煌面壁三年,对张大千以后的艺术风格的变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

张大千在欧美住了三十余年,可以说,在中国,张大千是与西方关系最密切的艺术家。

特别是与毕加索会晤之后,他能够汲取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优秀成果,把抽象的方法引入到中国绘画中。

第四,由于眼睛有病。

张大千说“目疾日益朦胧,不能复细笔矣,此泼墨略抒胸臆而已。

” 张大千在台北赶画时,风格直趋简朴,青壮年时期的精工设色用笔不再。

台北时期由于整体环境使然,不能向以往时期一样静下心来精心创作。

不过,张大千还是竭尽全力画了最后一幅——《庐山图》。

虽因体力不支,未能展示出他最称心的表现,但是整体结构气势浩然的《庐山图》,还是不负所望地为张大千的传奇画下最令人赞叹的精彩句点。

《嘉藕图》创作于1947年,长约1.84米.宽约0.9米。

该作品以荷花为主题,其主要寓意为佳偶天成。

画中精工细致的描写朱荷,在墨绿渍染的田园茂叶的衬托下,富丽堂皇而全无匠俗之气,阴郁中的双栖鸳鸯鸟色彩斑斓、悠然自得。

整幅作品表现出的气度之宏大、层次之井然,是张大千泼墨泼彩画法的代表作之一。

在嘉藕图中,张大千以荷花与鸳鸯鸟为该作品的主题。

众所周知,张大千信仰佛教,荷花在佛教上被认为是西方净土的象征,荷花主要象征着美、爱、长寿、圣洁。

鸳鸯代表相亲相爱的美好爱情,也是中国文艺作品中坚贞不移的纯洁爱情的化身,备受赞颂。

张大千把荷花和鸳鸯鸟相结合,表达纯洁、美好的中国美术作品。

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画家夏圭曾画过《长江万里图》。

从古至今,很多绘画家都已长江为题材,创作出了很多作品。

张大千多年旅居他乡,愈到晚年,愈是思乡。

所以在张大千的画作中,我们看到很多以祖国的山山水水为题材的作品。

他通过自己的画,来表达思乡之情,藉此表达他的爱国情怀。

《长江万里图》就是其中之一,创作于一九六八年。

当时七十岁的张大千正移居巴西,长江是亚洲最大的河,同时也是中国人的“母亲河”,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发祥地。

张大千是四川人,在《长江万里图》中,他以四川省为起笔,开卷是都江堰的铁索桥,接着,长江奔流而下,越三峡,过江陵,纳百川,最后投入大海的怀抱。

此幅作品长约20多米,画面布局宏大,气脉流畅,繁复变化却又浑然天成,很好的显示了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力,也表现出画家气吞山河气度和胸怀。

从绘画技巧上来看,这也是一幅泼墨泼彩画。

张大千既采用了传统山水画的破墨、积墨、泼墨等技巧,有融汇了西方绘画的泼彩法,很好的传统中国绘画技巧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绘画技巧,这种绘画技巧也是其晚年的主要作画风格。

【篇二:张大千作品欣赏】张大千作品欣赏张大千《谷口人家》局部图张大千写意青绿山水《谷口人家》图卷,首次公开亮相于2013年九月份在广州文化公园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名家书画古董收藏品博览会》上,当谷口山水图映入眼帘的一刹那,你会立马眼前一亮,目不睱接!张大千(1899-1983年)最早本名张正权。

后改张爰、张猿。

小名季,号季爰。

别署大千居士,下里巴人。

斋名大风堂。

中国著名画家,四川内江人。

祖籍广东省番禺县。

(大千是法号,还俗后沿用此名)。

张大千写意青绿谷口山水图,多为张大千中年时期推陈出新之作品。

画作构思博大(有深度和广度),布局严谨得当。

主题突出(全画中的确写有谷口十二三户人家),笔力雄健。

画面层次分明,色彩明艳,意韵悠远。

景物繁谨、简远有度,内容丰富,造型极致,神情生动。

谷口山水图表现其榭、石、泉、源等技法,古意浓厚、清雅不俗,经典之文人画意象。

张大千谷口山水图,是写意山水,表现力丰富,透晰明显,很有中国画之神韵精神。

早在1956年7月毕加索在法国会晤张大千时,张大千就告诉毕加索“我们中国画不求形似,但重写意”。

谷口山水图笔法运用自如潇洒,凸显了张大千的写意手法。

综观全画,晨舜有诗云:“万里晴空矅锦云,松风绿野草欣欣。

平湖放艇翁垂钓,谷口人家逸有勤。

”谷口人家居所如画:秋韵晴岚,平湖秋水、水天一色,谷口桥横,景色清逸。

正如张大千画中题诗:“谷口人家十二三,家家窗户得晴岚。

千寻雲木秀而野,一衇流泉清且甘。

”由此可见,此地是上善宜居环境也。

正因为张大千对中国画博大精深内涵的领略悠深,自出心源,使此图呈现的秋色意境,有谷口映彩霞,红叶染秋山之“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韵美感。

难怪溥心畲(溥儒)在引首题跋云:“谷口生秋色,落日松风寒。

何时一尊酒,遂醉青云端”了。

吾读画时受其意境及题跋的感染,也居然有与谷口人家共醉云游的冲动。

彼此同感,妙哉!张大千谷口山水图,中看,耐读,使人百看不厌。

融入画中情景,感受绿野红树!山青水秀的谷口人家生活,品味人生,美意无限。

张大千的画,富有特色,颇具感染力,有个性,形成了他清丽雅逸的艺术风格。

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鉴定专家吕长生教授在谷口山水图题跋中指出张大千谷口山水图“笔力雄健”。

这是专业眼光的品鉴。

张大千是国画大师,书法造诣也十分了得。

诗书画与齐百石、溥心畲齐名。

故有美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

谷口山水图“笔力雄健”在画中充分显现,笔力直追古人。

笔墨者,传统中国画之精魂。

大画家黄宾虹有云:“笔是骨,墨是肉,缺了这两者国画就难以立起来。

”没有笔力做底,国画就没有神韵。

韵律在画中流徜全在于笔墨(彩)。

造型线条的清晰灵动如何,全靠书法的功底。

笔到什么程度,画作的线条、骨力就到什么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