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ppt1(课件+教案) 人民版13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共28张PPT)
——彼得· 曼德尔

欧盟贸易委员
知识结构
课堂小节
根据中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差距大的特点,我国的对外开 放是区域开放、梯次递进、逐步扩大。二十多年里,从经济特 区开始,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陆,形成多 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 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 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多 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
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
导 言
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 问了日本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发展 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 他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 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 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 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 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通过 对外开放,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
知识小卡片:有关特区的知识 第一,特区为什么不是旧时 的租界? 第二,特区的所有制形式 “特” 在哪里? 第三,特区的经济活动“特” 在哪里?
概念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 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 特殊渠道。 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 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 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 “特”的表现: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第二 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1.浦东开发的目的:
①.以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发长江沿岸城市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③.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人教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人教版)ppt课件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含义 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基础上,以 户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 活动的一种经济形成。 2、小农经济的特点 (1)拥有部分生产资料 (2)以家庭为生产经济单位 (3)与家庭手工业结合 (4)基本上自给自足
对小农经济的评价: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和牲
• 现实世界里,董永和七仙女的愿望能实现 吗?为什么?现在我国农民生活状况如何? 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材料分析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 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 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 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 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 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反映在小农经济时代,农民怎样一种生活状况? 生产与劳动状况,农民一年四季都在田里辛勤劳动,要 承担沉重劳役与赋税,他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课(人教版 )
金文
小篆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金文
小篆
甲骨文
小篆
小篆
金文
小篆
小篆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 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课文要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原始农业的起源与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作物丰富粟稻黍黍稷麦桑麻等双尖耒骨耜二精耕细作的传统的农业阅读书p5p6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年代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水利灌溉商西周耒耜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排水培土施肥治虫粟稻黍麦桑麻春秋战国都江堰两汉耦梨出现犁壁代田法一年一熟曹渠白渠龙首渠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翻车隋唐筒车宋明清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风力水车二精耕细作的传统的农业阅读书p5p6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年代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水利灌溉商西周耒耜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排水培土施肥治虫粟稻黍麦桑麻春秋战国垄作法都江堰两汉耦梨出现犁壁代田法一年一熟曹渠白渠龙首渠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翻车隋唐曲辕犁筒车宋高转筒车明清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风力水车二精耕细作的传统的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共53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共53张PPT)

D 2、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C 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
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 B 五千年左右
• C 七、八千年 • D 一万年左右
D
课堂练习
• 2、从世界范围看,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以下三个
• A 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
• B 西亚、中南美洲和东欧
• C 西欧、中南美洲和东亚
• D 西亚、拉丁美洲和东亚
A
课堂练习
• 3、中国原始农业在种植业方面,北方以()为主, 南方以()为主。
它也是将土地开成一 条条沟和垄,因为第一 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 垄上开沟,垄和沟轮换 耕种﹐所以称代田法。
耕耙耱技术
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精耕细 作技术,在北方是耕耙耱,在南方是耕耙技 术。
耕是指耕地;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是用 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平整土地。


都江堰全景
外江 内江
鱼嘴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 (余秋雨)
玉米、甘薯
羊驼
水稻、粟
狗、猪、鸡、 水牛
(二)奴隶社会的农业 (夏、商、西周)
1、生产工具: 耒耜、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 2、生产技术: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农作物: 粟、稻、黍、稷、麦、桑、麻 等 4、土地制度: 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5、耕作方式: 集体耕作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1·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1·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ppt课件
(一)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农器篇
(二)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水利篇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田制篇
(一)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
器篇
《白虎通》云:古之人民,
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用之天
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lěi sì),教民农业,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
——《农政全书校注·经史典故》
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
土地兼并,而无法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封建国家的性质决定
——赵俪生《中国土地制度史》
材料二:在封建社会,由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
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而使土地占有关系很不固定,
土地买卖盛行,这就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赵俪生《中国土地制度史》
No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Image
淳安中学 洪秋昱
读农书 学农史 走进农耕文明
徐光启著(明) ,《农 政全书》共60卷,50多万
字,内容非常详尽。全书
共分为十二目。分别是农
本、农事、农器、水利、
田制、 树艺、蚕桑、蚕
桑广类、树植、牧羊、制
造、荒政。
——《农政全书导读》
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农政全书校注·田制》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田制篇
井田制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
国有制度,井田制出 现于商朝,到西周时 已发展很成熟。
思考:井田制产生于什么时期?在此之后又确立什么新 的土地制度?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田制篇
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
国家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高中历史必修二ppt1(课件+教案)-人民版2全篇

高中历史必修二ppt1(课件+教案)-人民版2全篇
一五计划最佳方案
实际完成数
煤(万吨)
3550
6800
7500
6440
石油(万吨)
1160
1900
2200
2140
生铁(万吨)
338
800
1000
616
钢(万吨)
430
830
1040
592
棉织品(亿米)
26.78
57
62
26.94
材料: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指标完成情况
存在的问题:
重工业发展较快,轻工业发展缓慢,农、轻、重比例失调
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
2、形成标志:
1936年颁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 颁布(即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形成过程:
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
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⑴所有制: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⑵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价值规律作用,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⑶分配体制: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⑷经济结构: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农业制度
农、轻、重协调发展
优先发展重工业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工业化道路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斯大林模式
西方模式(英国)
(2013江苏学测).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长期战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时间 地区 开放类别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经济特区 1984年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放城市 1985年 5个沿海区域 成片开放区 1988年 海南 经济特区 1988年 大连、秦皇岛等14城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0年 上海浦东 城市新区 1992年-1993年 沈阳、重庆等18城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0年-2002年 合肥、郑州等17城市 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为什么90年代初要开发开放浦东?
坚定对外开放政策
作为中国最大经济城市的上海,在 80年代却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 1.坚定对外开放政策; (1989年)一些人担心私营企业的膨胀发展最终将造成社会主义 经济增长不仅远不及苏、浙、粤等沿海各省,甚至有几年的增长率仅 中国的“变色”,那些针对改革政策的质疑从四面八方传来。 2.振兴上海经济; 20世纪 为全国平均增长率的二分之一。…… 80年代,我国周边国家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与地区也加大了开放与引资步伐:1983年,韩国宣布要把济州岛建成 3.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第二香港”; 1987年,日本在那霸港开辟自由贸易区等。周边国家 的开放,基本上都与我国处于同一层次,这就意味着在吸收国际资本 为什么 80年代初没有开发开放浦东? 和产业转移上存在着激烈竞争。 ——袁恩桢:《邓小平与浦东开发》 防范对外开放失败的风险 。
邓小平、叶剑英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二、对外开放的过程
为什么在深珠汕厦建立经济特区?
① 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 ② 沿海地区,海陆交通十分便利; ③ 著名侨乡,具有地缘优势。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 资金来源、多元所有制、 市场调节、税收优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全套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全套PPT课件

【探究结论】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 经营。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自耕 农除盐铁之外,一般不必外求。
(3)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 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4)脆弱性: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就会导致小农 经济的破产。
特别说明:小农经济的这些特点对中国历 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 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也是近代以来阻碍社会 进步的主要因素。
——张养浩的《山坡羊》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 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 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 ——董煟《救荒活民书》
【探究思路】 由材料一中“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得出 结论(1)(2);由材料二中“一个犁牛半块田, 收也凭天,荒也凭天”“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得出结论(3);由材料三中“狼狈无策”“流离 饿莩”得出结论(4)。
• 4.影响:人们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 5.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 1.耕作方式
• (并1)逐春渐秋推战广国。时期:铁农具和____牛__耕__开始使用
• (2)两汉时期 • 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 • ②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 •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____,安
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中国 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农作物资 源,在原始社会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种植 结构。在西周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粟、稻、 黍、稷、麦、桑、麻等就已具备。
2.精耕细作。中国古代农业借助铁犁牛耕, 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并得到推广,成为中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 西汉时出现耦耕、犁壁,隋唐时出现曲辕犁, 以及播种工具耧车和水利灌溉工具的出现,都 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走向精耕细作。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二ppt1(课件+教案)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二ppt1(课件+教案)

服吗?
服了!
三、整体总结篇
思维导图,纵览全局
1南北朝:草市 2唐代:东西市; 夜市 3宋代:突破 时空限制 4明清:商业区
古代中国 商业经济
“市”的发展 转运贸易
1唐代:客舍; 邸店 2宋代:海外 贸易税;交子 3明清:会馆 商帮
商业都会
1唐代:长安、洛阳、扬州 2宋代:汴京、《东京梦华录》 3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梦回大唐
时间:公元890年(唐昭宗大顺元年) 地点:长安(今西安)
人物:苏员外一家
爹,去东市上买些就行了
今年老大娶亲,我去 洛阳谈生意,顺便 置办彩礼。
他爹! 去柜坊多取些钱!给 我买些布匹!
爹,今晚陪我 逛夜市。
我也要去!
古 代 中 国 的 商 业 经 济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1、转运贸易的发展; 2、“市”的发展历程; 3、商业都会的发展; ►重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和交通之 间的关系;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 “市”的发展演变;理解中国古代“市” 突破时空限制和商品经济的内在关系。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D、自然经济解体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毛泽东《七绝· 为女民 兵题照》(1961年2月)
对比前一阶段,该阶段服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受政治上的影响,衣着朴素单一,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第四阶段:1978年至今
第53届世界小姐大赛决赛
改革开放以来服饰呈现什么特点?
跟据下表分析,近代以来我国人民 物质生活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 化?
作用之外,还有时代特征。
展厅二—衣
近代中国服饰变革(女装)
改良后 的旗袍
近代中国服饰变革(男装)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历史片段
第二阶段:1840——1949年

影片中孙中山着什么装?
三民 主义
立法、司法、 行政、考试、 监督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义 礼

旗 长 西 中 袍 袍 装 山近代服饰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装
麻婆豆腐 水煮肉片
棒棒鸡
豆瓣鲫鱼
西餐
必胜客
麦当劳
中方饮食追求美味奉为首要 目的,“以味为核心”; 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讲求营养成分,搭配合宜。
趣味:厨师
为何要戴帽子吗? 那你又知道帽子 的高低有何含义 吗?
返回
据资料记载;18世纪末,法国巴黎一家大菜馆有位颇有名气 的高级厨师,名叫安托万· 克莱姆。安托万生性幽默。一天, 他看到有位顾客头上戴着一顶白色高帽子,觉得十分别致, 就仿制了一顶,并且让自己的帽子比那位顾客的帽子更高。 他戴上这顶帽子进进出出,引人注目,逗人发笑,一时顾客 慕名纷至沓来。 其他一些饭店、菜馆的厨师们听说后纷纷仿效,也都戴 上了高顶的帽子以招待生意。久而久之,白色的高帽子便成 了厨师们的装饰品。 更有趣的是,有关部门还制订了戴帽的标准:根据厨师技术 水平的高低和厨师工龄的长短,分别规定厨师所戴帽子的高 低,使人们一看帽子便知道这位厨师的烹任水平,帽子越高, 手艺也就越高超。 (防止掉头发) 厨师常戴的帽子,最高的竟达35厘米,所以,在法国,人们总爱用 “大帽子”这一称号称呼那些技术水平高、有名气的老烹调师。后 来,国际上还曾成立过一个厨师帽会组织,总部就设在厨师高帽子 的发源地——法国巴黎。
文中爷爷控诉了哪些行为?说明了什么?
结论:断发易服、放足等习俗变化是历史发展趋势, 反映社会变迁中人们思想的解放
日常礼仪及其他礼仪的革新
民 国 政 府 迫 令 放 足
:
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蓄辫,辫子成了民族 压迫的标志,被人讥笑。“豚尾”、“半边和尚”, 成为外国人侮辱中国人的口头语。
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土葬,是各个民族都实行过的葬法,汉族历行 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和我国北方地区和 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 火葬,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 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
美观大 方、彰 显个性
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 思想解放
威 廉 王 子 和 凯 特 王 妃
展厅三 ——社会习俗大变化
现代的年轻人是怎样走进婚姻的殿堂的呢?
展厅三 ——社会习俗大变化
新 式 婚 礼
人们婚俗的变化有什么特征?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删繁就简
跪拜作揖
握手点头
爷爷的“控诉”
我,本来是清代的进士,原本是个小知县,辛亥革命 后,丢了官,只好回乡下种田。……只可惜儿子不孝, 只生了 几个女儿,断了我家的香火。唉!这让我如何向 列祖列宗交代呀!唉,大孙女回来了,这些个丫头越来 越不像话了,前些日子要给老三缠脚,她们竟联合起来 反抗……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真是反了!也不想想 以后怎么嫁出去呀。 ……“如今时代变了,你别老拿过去的眼光看我们。” 看见丫头及腰的长发不见了,我那个火从心里烧呀: “都是你们该死的爹!我原来说不让你们上什么莫名其 妙的学堂,这下好了,一个个搞成了现在这个鬼模 样!”……
树葬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1)见面:跪拜、作揖—鞠躬、握手 (2)称谓:大人、老爷—先生、君
(3)婚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
(4)葬礼:厚葬—文明、卫生、简洁
逛到这里,吃午饭的时间到了, 大家感觉饿了吧。
■展厅四——中西交融话美味 四大菜系的名菜川菜
1915年以前北京大学师生问候语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学生:起立 老师:老爷们好! 学生: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学生:升官发财
第一节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经历了哪些方面 的变化?
近现代: 物质生活: 社会习俗: 1840年至今(鸦片战争至今) 衣 食 住 行 婚 丧 嫁 娶
非物质文化博物馆
展厅二:衣
展厅一: 住
非物质文化 博物馆
展厅四: 食
展厅三:习
■展厅一——美轮美奂话建筑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
江南水乡传统民居
完全欧化(花园、别墅)
比较左右图片,请介绍其特征? 特征:出现西化趋势,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请问:衣服有什么作用?
点拨:除了防寒保暖、遮羞、装饰美观的
特征:与世界接轨、异彩纷呈。个性化、多元化。 由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更加开放。
合作探究
1840年以来中国的服饰变化呈现 出哪些阶段性特征?原因何在?

概括服饰变化的趋势?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 趋势: 阶 段 表 现 服饰特征 变化原因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 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鸦片战争 后至新中 国成立
男子:长袍马褂到西装 到中山装。 土洋并 女子:传统旗袍到改良 存、中 旗袍。(宽松肥大到称 西合璧 身适体、短袍窄袖)
西方文化、 革命思潮 的影响
新中国成 立后70年 代 十一届三 中全会至 今
列宁装 绿军装 干部服 异彩纷呈
外交政策、 政治色彩 政治运动、 强烈 经济困难
列 宁 装
1949年9月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民盟全体代表
第三阶段:1949——1978年
第三阶段:1949——1978年
材料一 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 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 影响的运动。……各种各 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 最有名的是中山服、解放 服或叫列宁装。 ——马丁· 怀特《人民共和 国的城市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