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孝道教育——家庭教育之基
培养孝道观念教导学生尊敬与关心父母与长辈

培养孝道观念教导学生尊敬与关心父母与长辈孝道一直被中国文化视为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观念的核心之一。
在现代社会,尽管家庭结构和教育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培养孝道观念仍然非常重要。
教导学生尊敬和关心父母与长辈,不仅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也是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键。
本文将就培养孝道观念的重要性、如何实施教育以及相关案例进行探讨。
一、重要性1.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孝道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孝道观念的培养不仅延续了家族的血脉,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 维护家庭和睦。
尊重父母与长辈是家庭成员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
家庭和谐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3. 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孝道观念涉及到尊重、关心、感恩等品质的培养,这些优秀品质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实施1. 家庭教育。
孝道观念的培养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
父母应该做出榜样,积极传递教育信息。
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共同关注长辈健康等方式,培养孩子对家庭的尊重和关心。
2. 学校教育。
学校是培养学生孝道观念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设置相关主题的讲座或者课程,配合教育材料的使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什么是孝道,为什么要尊敬和关心父母与长辈。
3. 社会教育。
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活动、社区服务等形式来推动孝道观念的普及。
同时,社会也需要为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制定有利于家庭关系发展的法律法规。
三、案例分析1. 学校组织亲子活动。
某中学为了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组织了一次亲子活动。
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户外运动和游戏,并在活动中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家庭成员的关心和尊重有了更深的体验。
2. 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
某社区为了促进邻里关系和孝道观念的传承,组织了志愿者服务活动。
居民们一起为当地的孤寡老人提供帮助,关心他们的生活需求。
通过这样的活动,居民们体验到了关心和尊重长辈的重要性。
孝文化家庭教育的入手点

孝文化家庭教育的入手点孝文化家庭教育的入手点: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家庭教育,主要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让青少年懂得新时期孝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主要表现:1、赡养父母是孝敬的基本要求。
2、让父母快乐是孝敬的最重要的内容。
3、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尽孝那才是真孝。
4、修身笃学、建功立业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5、孝敬婆婆是“孝老敬亲”中的难点,女学生长大后要面临婚姻问题,进入新的家庭,成为其中一员,处理好婆媳关系,对整个家庭幸福和谐至关重要。
6、孝敬父母不等于盲从或迁就父母的错误。
7、“孝敬父母”也要讲究文明礼仪。
二、让青少年知晓孝敬父母的道德责任和义务:1、要为父母提供足够的生活、生产费用。
2、要为父母解决必要的居住之所。
3、要保障父母享受同时代相符合的医疗卫生条件。
4、赡养父母别忘记了给父母以精神上的慰藉。
三、让青少年向父母、长辈表达尊敬和爱心:一是子女对父母、长辈的文明用语要体现尊重、理解、体贴和孝敬。
二是重大事情要主动与父母商量,以取得父母的理解、指点、支持和帮助。
三是住在一起的子女要经常陪父母说说话,关心父母的生活和健康,让父母感受到孩子对他们的爱心和孝情。
四是不住在一起的子女也要挤出时间常回家探望父母。
住校读书的同学,双休日回家要陪父母说说话,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离家较远的同学,应常给父母写写信或打个电话,问候父母。
四、让青少年把尊敬和理解父母体现在行动上:一是要表现出成熟,学会悉心照顾父母的日常生活。
二是要手脚勤快,在家多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三是要经济独立,尽力而为地汇报父母和家庭。
四是要悉心照顾,让父母晚年生活幸福愉快。
五是要学会理解,尊重父母在多年坎坷生涯中逐步形成的独特个性,正确对待父母的弱点和不足。
五、让青少年学会让父母快乐1、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
2、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
3、求上进,走正道,让父母放心。
4、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
5、遇难事,勤商量,让父母称心。
6、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
百善孝为先的家庭教育

百善孝为先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强调孝顺和尊敬长辈的家庭教育观念。
这种观念认为孝顺是各种善行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是家庭和社会中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
在家庭教育中,百善孝为先的教育观念强调孩子应该尊敬、关心和照顾长辈,包括父母、祖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
这种教育观念认为,孝顺的行为不仅能够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还能够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中,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式来贯彻百善孝为先的家庭教育。
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立孝顺的榜样。
家长应该尊重长辈,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同时,家长也应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让他们感受到孝顺的行为是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当承担的责任。
其次,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正确理解孝顺的含义。
孝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关心和陪伴。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主动与长辈交流,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故事和经验,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最后,家长应该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有可能具备孝顺的品质,并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发扬家庭美德。
总之,百善孝为先的家庭教育是一种注重道德教育和家庭价值观的观念。
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孝道传承小学生的家庭教育

孝道传承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孝道传承成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让小学生能够在家庭中感受到孝道的力量,并将其传承下去,是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本文将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加强家庭沟通和亲子互动、引导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家庭教育中传承孝道。
一、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传承孝道的基础。
作为小学生的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给孩子适当的家务任务。
家务不仅仅是一种分担家庭负担的方式,更是对孩子培养责任感的一种机会。
给孩子适当的家务任务,如整理书桌、帮助打扫卫生等,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家庭的贡献,从而培养起责任感。
2. 培养孩子的诚实守信。
孩子要懂得说实话,履行诺言。
家长可以从小事做起,例如承诺给孩子买一本他喜欢的绘本,就一定要履行承诺,以此引导孩子知道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3. 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可以让孩子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如参观养老院、志愿者活动等,引导他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从而培养起孩子的义务感。
二、加强家庭沟通和亲子互动家庭沟通和亲子互动是传承孝道的重要环节。
以下几种方式有助于加强家庭沟通和亲子互动:1. 家庭共进晚餐。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一家人常常因为工作、学业等问题而忽视了共进晚餐的机会。
然而,共进晚餐不仅能够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孝道观念。
2. 家庭活动。
家长可以组织一些家庭活动,如一起看电影、做手工、郊游等。
通过这些活动,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会得到增强,孩子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3. 及时倾听孩子的心声。
作为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
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传授孝道的意义。
三、引导孩子了解传统文化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导孩子了解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孝道的内涵。
以下是几种引导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的方法:1. 读经典文化。
浅谈对高中生进行传统孝道教育的原则

浅谈对高中生进行传统孝道教育的原则【摘要】高中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对象,传统孝道教育在培养他们的修养和品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培养高中生的家庭观念,传承家族文化传统,尊重长辈和家庭,注重情感交流,以及示范身教言传身教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家庭和社会价值观念。
这对于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对高中生进行传统孝道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注重针对高中生的教育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高中生在家庭和社会中健康成长,为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传统孝道教育、家庭观念、家族文化、尊重长辈、情感交流、身教、言传身教、意义、策略、家庭教育、重要性。
1. 引言1.1 高中生的家庭教育现状高中生的家庭教育现状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许多家庭的传统孝道教育逐渐淡化,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也越来越少。
很多高中生在家庭中缺乏足够的关爱和指导,导致他们对家庭价值观念的认识模糊,缺乏对家庭的责任和尊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和手机等媒介也往往成为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疏远。
高中生的家庭教育现状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们的重视,通过传统孝道教育来培养高中生正确的家庭观念,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合作,建立和谐家庭关系。
1.2 传统孝道教育的重要性在传统文化中,孝道一直被视为一种崇高的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核心之一。
对于高中生来说,传统孝道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统孝道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培养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习惯。
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不仅可以传承家族文化传统,还可以促进家庭和睦,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培养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
传统孝道教育可以帮助高中生建立亲子关系,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让家庭成员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孝道是家庭教育的根基

孝道——家庭教育的根基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经》上说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道,是家庭教育的根基,切实力行,定会给我们每个家庭带来幸福康宁。
在生活中,我也始终秉承并实践着这句话。
看着妈妈对姥姥的孝顺,姥姥瘫痪在床时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肃然起敬,想想自己,我也要以母亲为榜样,做一个孝顺的女儿。
我是家中的长女,还在念小学无忧无率的时候,一个噩耗降临在我们家身上,父亲因为工伤永远的离开了,看着整日以泪洗面的母亲和比自己小一岁的弟弟,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照顾好母亲和弟弟,于是每天我天不亮就起床帮母亲做早饭,准备自己和弟弟中午所要带的饭盒,平时与母亲聊天,逗母亲开心,帮助弟弟辅导功课,虽然一家三口生活很是辛苦,但依然开心快乐,我和弟弟俩先后都考入了大学,需要住校,留下妈妈独自一个人在家,虽然心中有些不舍,但是妈妈说:“你们只要好好学习,将来有一个好的工作,好好地生活,妈妈就心满意足了,不要惦记我。
”就这样带着不舍我离开家迈进了大学校门,虽然一周只能回一次家,但只要是回到家就会主动帮助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渐渐地我长大了,毕业了,工作了。
当我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时,高兴地交给妈妈,“妈妈,您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妈妈留下了欣慰的泪水。
来到调兵山工作后我离妈妈的距离更远了,弟弟也远在大连工作,剩下妈妈一个人在铁岭,于是我提议将妈妈接到身边来方便照顾,可妈妈却说:“妈妈这么多年一个人习惯了,不去给你们添麻烦。
”没有办法我只能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回到妈妈家帮助妈妈收拾屋子,陪妈妈聊天。
人们常说最大的孝顺就是陪伴,所以自己常常觉得愧疚母亲。
于是电话便成了母女沟通的桥梁,每天一次嘘寒问暖的电话,让那头孤苦的母亲觉得孩子不再遥远。
中国传统是百事“孝”为先,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我平日除了孝顺母亲外还注重对公婆的孝道。
逢年过节或是公婆的生日,我总要为公婆准备礼物,虽不是贵重的东西,但却是十分适用。
孝德: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的基础

孝德: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的基础[摘要]对未成年人进行孝德教育,必须继承与弘扬传统孝德的精华,其主要内容包括:孝养教育,孝敬教育,感恩教育等。
加强未成年人的孝德教育,父母必须树立现代孝德教育观念;培养未成年人的孝德情感;为孩子树立孝敬父母的榜样;为孩子提供孝德实践机会,强化孝德体验。
[关键词]孝德;家庭;道德教育;基础1孝德是人类以调节父母与子女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家庭伦理,它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品行,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伦常道德和行为规范,是现代人的美德和家庭文明的应有之义。
因而,加强未成年人孝德教育,对于提高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实效性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首先,孝德教育是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的起点,是未成年人一切道德行为的发端与前提。
孝德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人性的一种本能体现。
人与父母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亲情,这种亲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每个人一生下来,均不能免于父母之怀,血缘关系和父母的养育使孩子对父母产生真诚、自然、强烈的敬爱之情。
孩子对父母的这种感情是其对哺育自己生命的人的感情,这是人的本性,是良知、良能的表现。
“父子之道,天性也。
”(《孝经·圣治章》)每个子女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都抹杀不掉与父母间的这种天然的关系。
因此,孝德教育有着良好的自然基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人类最根本、最淳朴的关系,是未成年人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道德基石。
孝德之情的养成与充盈光大是未成年人敬爱之心、仁爱之心和忠爱之心形成的前提。
未成年人的孝德教育是建立在对父母对亲人的爱心基础之上的,没有这种爱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孝心和孝情。
这种爱心具有移情性,是可以扩展的。
对父母对亲人的爱可以扩充至对包括自然在内的一切生命的爱、对他人对社会的爱和对民族对国家的爱。
从孝的起源上来看,“孝”最初的含义是对祖先对生命的崇拜和尊敬,把这种敬爱之心推广开,就会产生对自然界一切生命的普遍敬爱。
有了这样的敬爱之心,未成年人就会树立起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自觉恰当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青少年“孝”的教育和培养途径

专题论坛2019 年 12 月255青少年“孝”的教育和培养途径刘海英(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关中学 甘肃陇南 746000)摘 要:孝是美德和一切道德的根本和基础,青少年品德的培育,要从小开始,从孝开始。
培养孝道的途径有: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学习,向孝老爱亲的父母学习,向古圣先贤和身边的道德模范学习,将孝道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细节中落实和践行孝道。
关键词:孝道 培养途径孔子说:“孝,德之本也。
”孝是美德和一切道德的根本和基础,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孝敬父母的人,是有责任心的、仁善的人。
这样的人,才能受人喜欢,获得信任,并能团结和帮助别人。
所以,孝是安身立命之根。
青少年品德的培育,也要从小开始,从孝开始。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孝”呢?首先,要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学习孝道。
以孝道思想传统为内容的中国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道文化就是孝敬父母长辈,尊敬老人的优良文化传统。
孝道文化最主要的核心就是爱老,敬老,养老。
从古到今,孝道文化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想信念等方面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文化经久不衰,延续至今的原因之一。
“传统文化是个宝,美德培养离不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美德。
青少年要认真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经典篇目:读读孔子的《孝经》、清朝李毓秀的《弟子规》、看看《二十四孝》故事,听背《百孝经》、阅读蔡志忠老师的漫画《大学》、记诵《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我们应该从古人的言行中学习如何行孝,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
古人对我们如何践行孝文化,甚至给出了十分具体细致的方法,像《弟子规》的第二段“入则孝”中写道: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如果能将《弟子规》中的这些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孝道贵在心中孝,孝亲亲责莫回言”,善体亲心,就是孝顺儿女,孝老爱亲的美德就涵养成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教育是立国之本 , 而作为教育源头的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 不容忽视 。笔者认为 , 家庭教育应从孝道 教育抓起 , 把加强青少年孝道教育作为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基础 。本文通过分析孝道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涵义及关系 , 阐述了在家庭教育中进行孝道教育的优势 , 并提出了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加强青少年孝道教育 , 最后阐述了加强青少年孝道教育 的重要性 。
关键词 : 孝道教育 ; 家庭教育 ; 青少年 ; 优势 ;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 G41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 7508 (2010) 05 - 0098 - 03
孝道教育应从家庭教育抓起 。这是因为 : 首先 , 家庭 作为老年人生活的第一场所 , 那也就是孝道得以践行的最 佳场所 , 同时 , 也 是 父 母 们 言 传 身 教 的 最 好 时 机 ; 其 次 , 现代孝道首先是作为家庭美德存在的 , 而家庭美德是社会 道德体系的枢纽 , 是社会道德信仰重建的起点 ; 因此 , 孝 道教育应从家庭抓起 。以孝道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 要切入点和出发点 , 在家庭教育中加强孝道教育 , 不仅关 系到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 更关系到祖国的繁荣 , 民族的昌盛 。
改革与探索
Journal of Jili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No. 5 , 2010 ( Total No. 10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年第 5 期 (总第 101 期)
青少年孝道教育 ———家庭教育之基
郭学渊
褒奖 , 就是道德行为 ; 坏的行为受到谴责 、贬低 , 就是不 道德行为 。对孩子进行直接的说服教育有一定的呆板性 , 有时候他们不愿意听 , 但是在加强孝道教育方面还是有一 定积极作用的 , 总比家长无论孩子做什么 、怎么做都不管 不顾的好 。
2 、重视情感教育 情感的存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 、行为的纽带 。情感破 裂 , 关系 、行为僵化 ; 情感加深 , 关系 、行为密切 。加强 孝道教育最有效的办法当是加强情感教育 , 采取以情动情 , 以情喻理 , 以情导行的方法 , 使子女在 “情”, 在良心的唤 起之下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 。父母可以用真挚的情感去感 染 、激发孩子的情感 , 寻找情感的共鸣点 , 实现双方的情 感沟通 。例如 , 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家喻户晓的古人尽孝的 故事 , 当今社会发生的一些尽孝的事例 , 或者亲戚朋友 、 街坊邻居等子女尽孝的事情 , 引起他们的共鸣 , 激发他们 的情感 , 从而转化为实际行动 。 3 、重视榜样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 , 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 。孩子 对待父母的态度 , 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 。父母 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 , 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 亲 , 决不能添了孩子忘了父母 。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 , 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 , 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 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 , 帮老人做些家务 , 同老人共聚同 乐 , 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如此日长时久 , 孩子 耳濡目染 , 潜移默化 , 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 、孝敬父母 的好习惯 。 4 、重视实践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践行孝道的最好场所 , 他们可以通过做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践行孝道 。如 : 在家要听从父母的正 确教导 、不顶嘴 、不耍脾气 、与父母说话要和声细语 ; 在 家要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 在生活上要节俭 , 不挑 吃穿 、不乱花钱 、节省的零花钱 , 待父母生日 、过父亲节 、 母亲节时 , 为父母买点礼品 ; 要让孩子养成习惯 , 从小事 做起 , 从点滴做起 。 5 、重视感恩教育 每个人都应该孝敬父母 , 而不应该忘恩负义 。尽管我 国自古以来就有 “施恩不图报”的美德 , 但也有 “知恩不 报非君子”、“滴水之恩 , 应当涌泉相报”的古训 。不懂感 恩父母或者不愿意感恩父母 , 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 , 也是 情感冷漠 、缺少人情味的反映 。感恩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 , 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 。当每个人都怀着感恩的心去面对 生活 , 从尊重长辈 、孝敬父母做起 , 那么 , 社会风气定会 得到和谐的发展 。 五 、加强青少年孝道教育的重要性 1 、加强孝道教育 , 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基本道德素养 孝为入德之门 , 德为成事之本 。人的优良品德由孝产 生 , 一个要成就大事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 良好 的道德修养由孝道教化来培养 。不教孝道 , 其他的品德便 无从教起 。因此 , 在青少年中进行和加强孝道教育 , 对他 们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自我完善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从某 种意义上讲 , 孝敬父母在整个道德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 , 一切道德都源于对他人的关怀和爱 。 因此 , 孝道教育应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 对养 成青少年的爱心和责任心 ,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
收稿日期 : 2010 - 03 - 30 作者简介 : 郭学渊 (1984~) , 女 , 山西阳泉人 ,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业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向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
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
·98 ·
郭学渊 青少年孝道教育 ———家庭教育之基
改革与探索
三 、在家庭教育中加强孝道教育的优势 1 、潜移默化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父母的言行举止容易在孩子的心灵打上深刻的烙印 , 在日 后的成长中以此为基础作为判断的参照物 , 因此 , 父母的 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中央电视台近三 年每天都在热播一则公益广告 , 广告讲的是一位年轻母亲 在给自己的儿子讲小鸭子的故事 , 讲完后 , 母亲去给孩子 的奶奶端洗脚水洗脚 , 那个年幼的孩子见了 , 便跑到卫生 间 ……当妈妈给孩子的奶奶洗完脚 , 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时 , 发现儿子不见了 , 回头一看 , 只见她的儿子正吃力地端着 满满的一盆水 , 蹒跚地走过来童声童气地说 : “妈妈洗脚 。” 妈妈欣慰地笑了 。随后电视画面上跳出了一行字 “其实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则广告就能很好地说明父母的 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 2 、情感性 父母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形成了亲子之间的强烈的情 感性 。由于血缘关系 , 父母对子女的爱表现出一种无私的 奉献精神 , 不求索取 , 只愿付出 。从孩子呱呱落地 , 到呀 呀学语 , 蹒跚学步 , 直至长大成人 , 走向社会 , 二十多年 的时间里 , 子女的每一点进步都凝结着父母的心血和辛劳 。 对孩子来说 , 父母不仅给予了他生命 , 给予了他赖以生存 的物质条件 , 更是孩子精神的支柱和人生的向导 。正是父 母的这些凝结着爱的艰辛和劳累 , 才使他们认识到父爱如 山 、母爱如海 , 才能让他们知道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 才能 使他们受到感染 , 把父母的爱内化为自己良好的孝德意识 , 从而外化为实践 , 更好地践行孝道 , 回报父母 。 3 、灵活性 在家庭生活中 , 无论是日常的学习 、生活 , 还是闲暇 的劳动 、娱乐 , 父母可以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 ,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 往往是见到什么就教育什么 , 有什么 条件就利用什么条件 。例如 : 在一起吃饭的时候 , 就可以 教育孩子要先让长辈入座 , 要给长辈夹菜等 ; 在一起看电 视的时候 , 父母可以对电视里面关于孝道的剧情进行评论 , 并且告诫孩子什么是对的 , 什么是不对 ; 在外出逛街或旅 行时 , 看到有悖于孝道的事情时 , 父母可以随时告诫孩子 , 哪些是好的 , 哪些是不好的 。因此 , 家庭孝道教育具有灵 活性 。 4 、实践性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 , 孩子可以有机会实际体验孝敬父 母的点滴行动 。如 : 在家要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 如洗衣服 、刷碗 、扫地等 ; 如果父母生病了 , 要为父母端 水 、送药 、做饭 ; 父母工作一天劳累了 , 晚上为父母洗脚 、 捶背 、揉肩 ……, 并且要让他们付诸实践 , 养成习惯 , 从 小事做起 , 从点滴做起 , 让这些良好的孝行成为一种习惯 , 因为让他们强硬记忆的东西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 忘 , 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才能在他们的记忆中长久留存 , 并不时地对他们产生影响 , 成为一种自我意识 。 四 、家庭教育如何加强孝道教育 1 、重视说服教育 对青少年进行说服教育是加强孝道教育最基本的方法 。 例如 :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 , 怎样做是对长辈的孝敬与尊重 , 怎样做是相反的 , 怎样做是好的行为 , 怎样做是不好的行 为 , 怎样做是对的 , 怎样做是不对的 , 好的行为受到赞扬 、
一 、孝道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涵义 1 、孝道教育 , 指的是教育者应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 段 , 对受教育者实施尊亲 、悦亲和养亲为内容的人文素质 教育 。主要包括 : 第一 , 尊亲 ①: 即尊重父母 , 在态度上尊重父母 。不能 跟父母大声讲话 , 不能向父母发脾气 , 不能给父母脸色看 , 更不能虐待父母等 。 第二 , 养亲 ②: 即赡养父母 , 这里指的赡养父母不单单是 指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养 , 而且还包括对父母精神上的尊重、体 贴和爱戴 , 包括对父母、老人的精神、心理、感情等方面的需 要、关心和满足 , 才能真正反映和体现孝的本质。 第三 , 悦亲 ③: 即顺从父母 , 对于父母 , 除了尽心奉 养 , 给予精神上的关心和敬重外 , 还要顺从他们的意愿 。 第四 , 注重自身的立身之道 ④: 主要指不能使父母蒙 羞 , 不能损坏父母名声 , 不能使父母伤心等 。如 : 不能做 违法乱纪的事 , 要建功立业 , 光宗耀祖等 。 2 、家庭教育 , 指的是家长 (其中首先是父母) 在家庭 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年轻一代进行德 、智 、体 、美 、劳各 方面的培养活动 。主要包括 : (1)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2)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
(3) 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4) 培养孩子审美与健体的能力 (5)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6)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二 、孝道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孝 , 善事父母者 , 从子 。子 , 承老也”。⑤“孝”字由 “老”字头 , “子”字底构成 , 其字意体现了父子关系 , 父在 上 , 子在下 , 父亲要抚育 、关照儿子 ; 儿子要尊重 、孝敬 父亲 。而 “教”字 是 由 左 “孝”右 “文”组 成 , 其 予 寓 意 “教育”之道就是 “文”之以 “ 孝”。教育就是通过文字 、 文章 、文艺 、文化来传播孝道 , 古人把宣传 、弘扬孝道作 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 , 孝道教育在我国的家庭教 育中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 1 、孝道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与孝道教育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 家庭教 育内容中的一些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教育 , 实际上是包括 孝道教育中的对孩子实施尊亲 、悦亲和养亲的人文素质教 育的 ; 而孝道教育的好坏反过来又决定着家庭教育是否到 位 , 是衡量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一条准则 。 2 、孝道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 孝道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正所谓 “孝为入德之门 , 德为成事之本”。人的优良品德由孝产生 , 一个要成就大事 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 良好的道德修养由孝道教 化来培养 。不教孝道 , 其他的品德便无从教起 。因此 , 家 庭教育应该包括孝道教育 , 应该将孝道教育作为家庭பைடு நூலகம்育 的起点和基础 , 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 ; 而孝道教育的 好坏反过来又决定着家庭教育是否到位 , 是衡量家庭教育 是否成功的一条准则 。孝道教育就像家庭教育的钥匙 , 实 践现代孝道 , 把家庭的孝悌扩展为对全社会的友爱 , 把家 庭的和谐扩展为全社会的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