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第3周郑板桥开仓济民

合集下载

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节奏划分

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节奏划分

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节奏划分
郑板桥开仓济民,节奏划分如下:
第一节:“郑板桥开仓济民”是句子的主题,开篇立意,揭示了郑板桥为人民谋福利的精神。

第二节:“郑板桥”是主语,通过动词短语“开仓济民”来对他的行为进行描述,突出了他积极为民众解决困难的事迹。

第三节:“开仓济民”是谓语动词短语,表示郑板桥通过开仓来帮助人民,给出了他的具体行动。

第四节:“济民”是宾语,说明开仓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民,表达出郑板桥关心民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五节:“文言文”是插入语,用来说明本文是以文言文形式写成的,突出了文化特色。

第六节:“节奏划分如下”是总结句,对前面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表达出文章的逻辑框架和结构。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1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桥曾任范县令,案无留牍,爱民如子。

迁①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②,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迁:指调动官职。

②谴:责问、责备。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我任之(承受、承担)(2)去任之日(离开)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郑板桥)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14.联系上下文,"或阻之"的理由是没有申报上级,自己决定开仓放粮,会被追究责任(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5.文中的.郑板桥是一个(3分。

仅写出其中一点得1分)爱民敬业(或关心百姓疾苦;或爱民如子)、敢于负责的人。

(3分)
附译文:
郑板桥曾经在范县作县令,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

"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郑板桥开仓济民的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的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的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
译文:
郑燮,号板桥,是清朝乾隆元年的进士,画竹和兰是他的长处。

他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百姓就像爱自己的子女,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

”于是立即把粮食发放给百姓,上万人得以活命。

任命期到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为他送行。

《郑板桥开仓济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咯,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试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参考答案】1.B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注释】长:擅长。

室:家。

贿赂:别人送的东西。

案:桌子。

无留牍(dú ):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之:的辄:就。

至:至于。

迁:工作调动。

值:遇,遇到。

或:有人。

谴:谴责。

任:负责。

活:救活。

岂:怎么其:他,指代郑板桥去:离开余:空闲为:作为,当食:吃【译文】郑燮(xiè),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

《郑板桥开仓济民》注释及译文参考

《郑板桥开仓济民》注释及译文参考

《郑板桥开仓济民》注释及译文参考《郑板桥开仓济民》注释及译文参考郑燮,号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

而后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但他将百姓置于首位,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郑板桥开仓济民》注释及译文参考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1.为:作为,当。

2.长:擅长。

3.室:家。

4.贿赂:别人有求于某人而送的东西。

5.无留牍:没有遗留下的公文;牍: 公文。

6.之:的。

7.余:空闲。

8.辄:就。

9.至:甚至。

10.其:他,指代郑板桥。

11.长吏:地方最高的官员。

12.迁:工作调动,迁到。

13.值:遇,遇到。

14.食:吃。

15.或:有的人。

16.岂:怎能。

17.谴:谴责、责备。

18.任:承担责任。

19.活:救活。

20.去:离开。

【译文】郑燮,号是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做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

郑板桥立即发米给老百姓,救活了上万人。

他离任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

背景介绍清代知名画家郑板桥先生,任潍县县官时,恰逢大荒,百姓饿至欲人吃人地步。

郑县令下令开仓济民,缓解了当时的饥荒。

公众感恩戴德,称他清正廉明,爱民如子,一时传为佳话。

郑板桥辞职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一盆兰花。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桥开仓济民
原文: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世称扬州一怪。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有忘其为长吏者.调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其感恩戴德如此.
译文: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扬州八怪之一。

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

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

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

”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1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1. 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清乾隆元年进士A清乾隆/元年进士 B清乾隆元年/进士C清/乾隆元年进士 D清乾隆元/年进士2、解释加点词(4分)1).值岁荒,人相食值:_______2).或阻之或: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4.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

参考答案:1、B2、1)遇到,正赶上 2)、有的人3.(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4.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郑板桥开仓济民》阅读附答案2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

②任:承担责任。

【小题1】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小题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案【小题1】A (2分)。

【小题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练习一(2009年9月第3周)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咯,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扁鹊投石[注]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
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武王示之病.
(2)君与知之者谋.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3、“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4、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而言。

(4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戚于其上。

属予作丈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共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共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予观夫巴陵胜.状
(3)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
..潇湘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9、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4分)
郑板桥开仓济民
1、B
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扁鹊投石
1、(4分)(1)疾病(2)计议,商量,谋划
2、(2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

3、(2分)“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
4、(4分)治病治国
1、(1)通“俱”,全、皆(2)优美的、好的(3)各种景象(4)向南直到
2、(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

②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不予肯定:其一味宣扬忠君的思想和态度有历史局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