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导言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①萌芽—古代希腊 思想家对“人”的重 视 ②发展—文艺复兴 和宗教改革(人文 主义) ③成熟—启蒙运动 (理性)
人文精神的内涵: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人文主义:
通常也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广义:就是关注人,尤其是关注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
时期 古代希腊的 人文主义 主要内容 意义 作 用
克利斯提尼改 梭伦改革, 革,雅典民主 雅典民主制 政治确立 度基础奠定
(一)智者学派兴起的原因和条件
1、工商业经济发达提供了物质基础
2、古希腊城邦政治制度的先进和民主 政治发展的需要
3、公民的基本素养—人才、思想基础
智者运动兴起
4、对外交流频繁、 文化多元化——重要前提
5、与希腊先哲的探索有关
探究二
请对这些语句进行分类,并说明你分类的依据。
★重要概念
人文精神: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 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其核心内涵是人文 主义。 人文主义: 从本质上说,人文主义就是强调人、注重人 性、尊重人的价值。
人文主义:
★重要概念
1、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 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感受人文精神】
电影《哈姆雷特》剧照
“人是一件了不起的 杰作!多么高贵的理 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多 么文雅的举动!在行 动上多么像一个天 使!在智慧上多么像 一个天神!宇宙的精 华!万物的灵长! ”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疑难解惑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核心是什么?它与宗教神
学有何区别?
1、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特权 的斗争 , 资 本 主 义 战胜 封 建 主 义作 了舆 论 准 为 备, 同时也 为新 制度 的建立 描绘 了理想 的蓝 图 。 二 、欧洲 启蒙思 想与 明清 文化 的比较
1 .相 同点 : 1 ( )从 时间上 看 : 们 基 本处 于 同一 它
、
人文精 神 的发展 历程
1 .起 源阶段 : 文 主 义 思想 起 源 于 公 元 前 5世 人 纪 的古 希腊 。 奴隶 制经 济 高度 繁 荣 和 民 主 政 治 不 在
这 是 一场 以复兴 古 希腊 罗 马文 化 为旗 号 的早期 资 产 济 有 了长足 的发 展 。而 中 国当 时的 资本 主义 萌 芽 L 大 J
自然 经 济 在 中 阶级在 意识 形 态领 域 的 反 封 建 斗 争 , 成 了人 文 主 受 封建 制度 的束 缚 发 展 得 十分 缓 慢 , 形
西 方入 文 精 神 的 起源 与 发展
口 李 泓
【 知识梳理】
的发 展 , 欧洲 兴起 了更 为 激烈 的思 想启 蒙 运 动 , 现 体
人 文精 神 的核心 内涵是 人 文 主 义 。狭 义上 的人 了新 兴资产 阶级 对政 治 权 利 的要 求 。他 们用 理 性 的 文主 义产生 于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 主 张一 切 以 “ ” 是 人 为 眼光 , 尖锐 抨击 封建 专 制制 度 和 天 主教会 , 倡 科学 提 中心而 反对 以“ ” 中心 的 一 种 思 想 与 学 说 , 新 与 民主 , 扬 自由平 等 , 神 为 是 宣 天赋 人权 , 权 分立 , 权 在 主 兴资产 阶级 反 封 建 、 教 会 的思 想 武 器 。广 义 上 的 民 , 富发 展 了人 文精 神 的 内涵 。新 兴 资 产 阶 级 在 反 丰 人 文 主 义_ 于 古 希 腊 的 智 者 运 动 , 发端 实质 上 是 一 种 思想 领域深 入开 展 的这 场 反对 封 建专 制 制度 和 教 会 确 立人 的尊 严和人 生价 值 的新观 念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后者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 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
探究点四:“因行称义”与“因信称义”两 种学说的主要异同点。
信仰上帝,灵魂得救 相同:
不同:关键在于灵魂如何得救。 “因行称义”:依赖教会—本质上要维护教皇权威 “因信称义”:自己拯救自己——使人获得灵魂 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 文主义色彩。
探究五 举例说明启蒙思想是如何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得 到应用的?
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选修民主31页 北美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1887年宪法 选修民 近代中国: 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主26、27页 民主科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
《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
(2009年福建文综38题节选)
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是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 的杰出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 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 C.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探究点三 阅读材料: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重要转 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 的 理学逐渐地兴 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 位; 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 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答: 前者提倡人性、追求现世幸福, 倡导个性解放,
问: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 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 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 话的理解。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 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 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
不同:启蒙思想: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 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作用。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没有形成反对封建专制的社会 思潮,也没有推动中国实现社会的变革。
第6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3)评价:为现代许多学科门类奠定了基础,使哲学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把古希腊哲学智慧和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缺陷:支持奴隶制,认为妇女低贱。
智者学派———重功利,强调人的感性 苏格拉底———重道德,强调人的理性 柏拉图————重理性,强调人的思考 亚里士多德——重思考,强调人的创新 三、高峰:斯多亚学派的兴起——“人生而平等” 1、兴起: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称其创始人芝诺在斯 多亚画廊讲学而得名,又称画廊学派。斯多亚哲学划分为三部分: 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其中物理学和逻辑学最为重要。物理学也
(2)主张:他认为在世界万物之外有一个“理念”世界,人类的目标就
是发现自己灵魂深处的理念。他把理念的想法贯注于他的社会理想。他关 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他根据指挥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 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 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产。在于人的灵魂中,人类的目标就是发现它。
⑥对妇女的观点比较开明,认为妇女天赋与男子平等,经适当教育 训练可成为哲学家。
(3)评价: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 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1)简介:他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集中古希腊 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马克思称其是“古希腊 最博学得人”,亚里士多德对当时已有的学科几乎都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
利的主张,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②“美德即知识”(其哲学主要研讨伦理道德问题):认为社会中的人
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知识,最高的只是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 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苏格拉底一方面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另一 方面也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解析版)

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2,4分)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神B.自然 C.人D.政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2018年4月浙江选考,19,2分)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A.人性解放B.政治启蒙C.禁欲主义D.与上帝对话【答案】A【解析】“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一说法说明该作者具有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个性解放,故选A;题干信息与政治无关,也不是禁欲主义,也没有与上帝对话的含义,故排除BCD。
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30,2分)【加试题】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
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
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等信息,可以说明其思想主张人是平等的,体现了所有人类都拥有同等的权利,故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思想,故②错误;材料强调“人皆平等”,强调人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这是对古人类自身理性思考后的结果,是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对理性的迪拜的继承,故③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和突出人类的主体地位,④错误。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2)实质:文艺复兴是新生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岀来 文化来反对封建神学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
3、核心: 人文主义(批判教会)
3、代表人物与主张: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安提丰(所有人都是平 等)
4、研究对象与视角:
⑴主要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⑵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和伦理规范等。
5、基本观点:
⑴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要求树立人的尊严 (体现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和权威。 ⑵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的兴废都要 以人为尺度。 ⑶对于社会道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6、影响:
⑴积极性:
①否定神,突出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古希 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②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⑵局限性: ①强调人的作用,但忽视了人道德作用; ②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 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5、主要成就
(1)文学领域: ①14世纪意大利:“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时 代表 期 人物 代表作品 内 容 地 位
最 但丁 《神曲》 早 彼特 《歌集》 拉克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 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 文艺复兴的先驱 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达了憎恶
提出“人的学问”对抗 “神的学问” 人文主义之父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背景 二 、 宗 教 改 革 马丁· 路德 主张
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运 动的影响。 ②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 1517年教皇在德国大量出售“赎罪券”。 1517年,马丁· 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拉 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①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会神 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③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民族教会,否定了 教权高于王权。
A.反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希望建立专制独裁统治 B.反对过激的民主,认为权力应该掌握在哲学家手中 C .希望建立一种理性的民主制度,注重道德建设 D.希望建立一种理性的专制制度,实施仁政 答案:C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2.(2012 年浙江卷)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 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究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文艺复兴 VS 宗教改革 项目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兴起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两者都 相 同 矛头指向 性质 结果
两者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 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 文化的繁荣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1. (2012·广东卷)1521 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 ·路德辩论说:信仰 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 。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 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C .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B.信仰是否必要 D.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西方人文精 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2.(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
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
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
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
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 源及其发展
2020/12/7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三面环水,山峦分割,土地贫瘠。 (2)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平民与贵族斗争激烈。 (3)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相对发达。 (4)思想条件: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人文精神萌发。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二、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 (1)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2)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代表: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 作“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 (4)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 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 神枷锁。
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
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
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
的目的是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改革:否定____权威,鼓吹_____自由
◆比较与探究
文艺复兴
社会基础 思想诉求
宗教改革
发展趋势
上流社会、 知识阶层
下层社会、 普通民众
更广泛的 社会层面
批判神学世界 否定天主教会权 更内在的 观,人性解放 威,思想自由 心灵角度
◆请你概括14—17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主要精神。
批判____统治,鼓吹____解放和思想____是 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一)文艺复兴的早期阶段
1.但丁与《神曲》 材料一: 《神曲》全诗分为三部 《地狱》、《炼狱》和《天 堂》,每部33曲,加上序曲 共100曲。但丁假借梦幻游 历地狱(现实世界)、炼狱 (从现实到理想的必经历 程)、天堂(理想)三界的 经历,隐喻人怎样从困顿、 迷惘和错误中历经痛苦达到 真理至善的境地。
你认为儿子会说什么? “爸爸,让我带一只回去喂养吧!”
材料二: ……“唉,我的孩子,”父亲回答说,“别闹 啦,我对你说过,它们全就是祸水。” 儿子却说:“……,我还没看见过这么美丽、 这么逗人爱的东西呢。它们比你时常给我看的天使 的画像还要好看呢。看在老天的面上,要是你疼我 的话,让我们想个法儿,把那边的绿鹅带一头回去 吧……”
探究: 《蒙娜丽莎》从哪些方面反映了人文主义特征?
专家解析:
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 角和微凝的双目,流露着一 种恬静、淡雅的微笑,自然、 纯真地将充满着人性情感的 内心活动透溢出来。
……那双随意交搭的双 手,自然生动,透过柔润而 丰满的肌肤,使人感受到一 种富有青春生命力的血液正 在指掌间流淌。 这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发现自我之——宗教改革(16—17A.D)
一、导火线-----罗马教廷的贪腐:出售赎罪券
背景材料一:
教皇利欧十 世(1513-1521), 生活豪侈淫佚, 却喜爱艺术。因 修缮圣彼得大教 堂之需,大量售 卖“赎罪券” 。
背景材料二: 教皇的一位推销员夸张赎罪券的功能说:“当
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亲人就
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冲击了封建神学
解放了人们思想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在人文精神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 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恩格斯
知识梳理
早期
文艺复兴
自然人性 ______ 批判神权
人性解放
神 权 下 的 自 我
(____社会和 ____阶层)
高潮 人性的_____ 和_____
材料二: 但丁“发现”当时的教 皇卜尼法斯八世在一个火窟 中永受煎熬。但丁对他说: 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的贪 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 蹂躏,把恶人提升。
但丁:文艺复兴的……
《神曲》:赞颂了……率先揭露了……
(一)文艺复兴的早期阶段 2.薄伽丘和《十日谈》
材料一: 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 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 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 一群健康美丽的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儿 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虔诚的父亲把女 人看作洪水猛兽,要儿子赶快低下头,说这 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岂料一路上 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说:……
(三)文艺复兴的高潮阶段
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 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 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 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探究1: 这段独白用了哪些词来赞美人?它们原本是赞美谁的? 反映了怎样的核心思想?
1、起源 (5BC中叶开始) —古代希腊思想家对“人”的重视
(注:第一阶段大体延续到476年罗马帝国灭亡)
中世纪基督教的神权统治
(中世纪—指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
2、发展 (14至17A.D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3、成熟 (17至18A.D ) —启蒙运动(理性、天赋人权)
基督教对“人”的观点: 亚当、夏娃偷吃禁果, 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罚其 在满是荆棘的大地上终身 劳苦。人生来是有罪 的。……,人活着就是一 种痛苦,人是没有价值的, 人的罪孽就只有求助于教 “人类始祖被逐出伊甸园” 会,抑制自己的欲望和欢 乐,用忏悔、祈祷才能接 近上帝,死后才能进入天 ___统治 ___苦行 堂。……,人要把一切寄 托于来世。 ___压抑 自我迷失
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不要期待明天!
探究1:14A.D后为什么会出现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
探究2:
文艺复兴中的“复”指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整理:文艺复兴的背景
1、西欧____经济发展,________萌芽,新兴_______形成,
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2、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_____,借助复兴_________的
探究2: 作者对人的赞美与薄加丘对人性的肯定有何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
二、文艺复兴的概况
波及范围 代表及其代表作 思想特征 肯定自 然人性 (本能)
早期 国家:意大利 但丁 《神曲》 14世纪 领域:文学艺术 彼特拉克 薄伽丘 《十日谈》
发展 15世纪 高潮 16世纪
达· 芬奇美 《最后…》 意大利 术三杰等 《蒙娜…》 文学艺术 意、英、法、德、 西等地 莎士比亚 《哈姆…》 文艺、科学等
特征: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人性(本能)。
二、文艺复兴的概况
波及范围 代表及其代表作 思想特征
肯定自 然人性 (本能)
早期 国家:意大利 但丁 《神曲》 14世纪 领域:文学艺术 彼特拉克 薄伽丘 发展 15世纪 高潮 16世纪 《十日谈》
达· 芬奇美 《最后…》 意大利 术三杰等 《蒙娜…》 文学艺术 意、英、法、德、 西等地 莎士比亚 《哈姆…》 文艺、科学等
形式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
二、文艺复兴的概况
波及范围 代表及其代表作 思想特征
早期 国家:意大利 但丁 《神曲》 14世纪 领域:文学、艺 彼特拉克 术 薄伽丘 《十日谈》 发展 15世纪 高潮 16世纪 达· 芬奇美 《最后…》 意大利 术三杰等 《蒙娜…》 文学、艺术 意、英、法、德、 西等地 莎士比亚 《哈姆…》 文艺、科学等
马丁 ·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3、认为:《圣经》代表着理性, 代表着思想自由。
1、指出:人的灵魂的得救无须教士中 介,…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归纳: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实质意义: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思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减弱…… 2、主张:人人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 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 实质意义:人人平等、思想自由、否定了教皇、教会的权威; 3、认为:《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实质意义:信仰基础上的思想自由
从炼狱的火焰中出来了。”
另一名无耻的推销员对他的顾客说:“你投下银
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 只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那位顾客
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
二、宗教改革的开始
《九十五条论纲》的主 要思想(P107第二段)
1、指出:人的灵魂的得救无须教 士中介,…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2、主张:人人都有权读《圣经》 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 与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
更 广 泛
更 内 在
宗教改革
(____社会)
否定教皇、教会权威,思想自 由
基本要求:
1、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 芬 奇与《最后……》、《蒙娜……》、莎士比亚与《哈姆……》
2、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发展要求:
1、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
探究1: 儿子在许许多多新鲜事物面前唯独选择了“绿鹅”, 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一天晚上,修道院中捉到一个犯了奸情的修女, 交院长处理。院长在匆忙之中,拿起男教士的短裤 当作自己的头巾戴在头上,来到大厅,当着全院修 女声色俱厉的审问该修女,要对她进行严惩。不料 这个修女不但不怕,只用一句话就打掉了她的威风, 使其当众出丑:“请你先把头巾扎好,再跟我说话 吧!” ——薄伽丘《十日谈》 探究2:故事抨击什么?肯定歌颂什么?
《十日谈》: 父亲说,“……它们全 是祸水。” 儿子说:“……,我还 没看见过这么美丽、这么逗 人爱的东西呢。它们比你时 常给我看的天使的画像还要 好看呢。看在老天的面上, 要是你疼我的话,让我们想 个法儿,把那边的绿鹅带一 头回去吧……”
《哈姆雷特》: 人是一件多么 了不起的杰作!在 理性上多么高贵! 在才能上多么无限!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 个天使!在智慧上 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 的灵长!
歌颂人 性高尚 与尊严
文艺复兴:批判神权统治,鼓吹_____解放
三、理解——文艺复兴的性质、实质
阶级 目的 影响 地位
1、______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2、把____从_____束缚中解放出来 3、资产阶级的_______解放运动 4、自智者运动后,欧洲出现的第______次思 想解放运动 5、_______出现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文艺复兴的发展阶段
达· 芬奇 《最后的晚餐》
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耶稣在 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画 面中的人物,或惊恐、愤怒、怀疑、剖白,其神态、手势刻划 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中世纪女性画像——圣母、修女
一位皮货商的妻子
素材不再是庄严神圣崇 高的宗教人物,而是表现了 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突破 了受宗教神权束缚的局面。
人文精神:
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 重视,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对人类各 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P99导语)
人生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