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历年语文上学期期末练习题真题11

合集下载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11)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11)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命题人:梁冬林复核人:李晓燕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斋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

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

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

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

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

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

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往往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

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

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

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

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

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

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

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

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

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进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

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

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

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24分)1.(9分)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对“问题老人”现象,有各种解释,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句话:“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这一断言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症候对个体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首先,如今的中国城市社会,是一个大移民社会。

当我们说“这一代老人”的时候,对象事实上非常含糊。

一般理解,就是那些不再工作但常常出现在公共场合的老人,他们已经退休或到了退休年龄,而且体力尚好,大部分出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后10年。

这一代老人最大的特点是跨越了农业中国和工业中国两个大时代。

此外,其中大部分人还跨越了农村中国和城市中国两个空间。

这一代老人,就是跨越了这“猝然发生”的变化,来到了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

这些不工作但常常出现在公共场合的老人,与周边的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早已不是建基于传统熟人社会的生物血缘纽带,而是立足于现代陌生人社会的契约规则纽带。

在一个陌生人社会,面对自然人,舆论的力量大打折扣。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更是早已表明,一个人如果处在“匿名”状态,自我约束意识就会削弱。

其次,技术性孤立也是“问题老人”出现的重要原因。

人的孤独存在,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显著区别。

过去,客观地看,它是中性的,既不积极也不消极,从情感出发,孤独存在就是一种病态。

而今天,强大的技术让它不再是一种病,而是人的正常又甘愿的存在方式了。

这个强大的技术,是智能手机终端及其后面的整个支持性技术系统。

一开始,是年轻人随时随地都在玩手机,而近些年来,老人也被传染,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是一种技术导致的自我孤立,但技术让孤立本身变成了一件深具乐趣的事情。

结果是,人们在情感上和生活问题上彼此需要的程度下降了,人类的社会结合本能也在退化。

不可避免地,人也会变得自私,变得对自身越来越爱惜,但对他者的戒备和敌意却在不断升级。

没有责任感的自爱,作用于他人便是敌意。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卷一、名篇名句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落矣,。

,三岁食贫。

(《诗经·氓》)(2)民生各有所乐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屈原《离骚》)(3)又前而为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4)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二、文言文阅读(25分)(一)课内基础知识(8分)2.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4分)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吾得兄.事之兄:(2)张良出,要.项伯要:(3)籍.吏民,封府库籍:(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3.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4分)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来而记之者.已少者:(2)既.其出既:(3)则或.咎其欲出者或:(4)而余亦悔其.随之其:(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湛字处冲,司徒浑之弟也。

少有识度。

身长七尺八寸,少言语。

初有隐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为痴,其父昶独异焉。

遭父丧,居于墓次。

服阕.,阖门守静,不交.当世。

兄子济轻.之,所食方丈盈前,不以及湛。

湛命取菜蔬,对而食之。

济尝诣.湛,见床头有《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湛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

”济请言之。

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

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一、古诗文阅读(36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9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以望复关。

(《诗经•氓》)(2)夙兴夜寐,。

(《诗经•氓》)(3)屈心而抑志兮, ________ 。

(屈原《离骚》)(4),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5)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6)____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7)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 _。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二)完成课内文言文试题(6分)3.下列各组,与例句的句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例:惟利是图A.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B.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C.①仕宦于台阁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①何以解忧②不吾知其亦已兮(三)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初,淮阴侯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信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饭信。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

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知名。

为连敖①,坐.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言于上。

王拜以为治粟都尉,亦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汉王至南郑,诸将及士卒皆歌讴思东归,多道亡者。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习家池的修禊习俗刘克勤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第11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第11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 . 为仲卿母所遣B . 而今安在哉?C . 有碑仆道D . 群贤毕至2.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 .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 . 处分适兄意,那得敢自专!D . 哀吾生之须臾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 高余冠之岌岌兮B . 苟余情其信芳C . 长余佩之陆离D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B . 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C . 我心伤悲,莫我知哀曰归曰归,岁亦莫止D . 修禊事也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妥当的一项是()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B .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 . 乐府原是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名称,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D .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后人便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为骚体诗。

《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

6. 与例句修辞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A . 一阵自行车的铃声,由远而近,洒在溪边的小路上。

B . 汤三圆子捏着甜腻腻的嗓子,花言巧语。

C . 长江两岸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 . 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一、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

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

父肩吾,梁武帝时,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

东海徐摛为右卫率。

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

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

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

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

及景至,信以众先退。

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

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

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

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

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

出为弘农郡守。

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

俄拜洛州刺史。

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

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

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

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寻征为司宗中大夫。

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

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

群公碑志多相托焉。

唯王褒颇与信埒①,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大象初,以疾去职。

隋开皇元年,卒。

有文集二十卷。

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文苑传》)【注释】①埒(liè):等同。

1、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B.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C.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D 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调动官职的词语有迁、转、徙、调、移、擢等B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高一语文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世界各地多种文化的接触引起了人类心态的诸多反应,这些反应提出了这样的迫切要求,即人们要求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生活?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也就是人类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要知道我们各个文化是哪里来的,怎样形成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泉州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审阅:李陇耕校对:金中(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阅读(72分)(一)古诗文阅读(43分)⒈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⑵榆柳荫后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⑶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_________。

⑸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罕》)⑹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⒉文言文阅读。

(27分)⑴课内语段阅读(共15分)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①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D.往往有得.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选出与“险以远”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B.城高以.厚,地广以深C.以.刀劈狼首 D.皆以.美于徐公③选出与例句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D.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④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A.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3分)译:B.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3分)译:⑵课外语段阅读(共12分)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

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

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

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必焉。

沛公拜良为厩将。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

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

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

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有故怨,数尝窘辱我。

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

”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选自《史记·留侯世家》)臣光曰:“张良为高帝谋臣,委以心腹,宜其知无不言;安有闻诸将谋反,必待高帝目见偶语,然后乃言之邪!盖以高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公,群臣往往有缺望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国家无虞,利及后世。

若良者,可谓善谏矣”(《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假:代理B.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略:夺取C.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趣:同“促”,催促D.必待高帝目见偶.语偶:偶然②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良“善谏”的一组是()(3分)A.①沛公善之,常用其策②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B.①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②雍齿与我有故怨,数尝窘辱我C.①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②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D.①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②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③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良虽无战场厮杀之功,但却凭着在幕后为刘邦出谋划策,逐渐深得刘邦信任,从而被封为侯。

B.刘邦在封赏上的优亲厚友,引起了未被封赏的有功将领的不满,他们互相串联商量对策,图谋造反。

C.未受及时封赏的诸将的私下活动,引起了刘邦的警觉。

在这种情况下,他向谋臣张良询问原因,并寻找对策。

D.张良进谏善于因势利导,先以言词引起刘邦重视,再适时指出刘邦在封赏中的失误,从而帮助刘邦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政治危机。

④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臣下对君主应及时进谏,不要拖延,否则就可能酿成更大的灾祸。

B.启示后世君主,在对臣下进行分封奖赏时,切勿因感情用事造成失误。

C.启发后世臣子,劝谏君主应注意把握时机和掌握分寸,这样会增加劝谏的效率。

D.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国君无偏袒私情的过失,臣下无猜疑恐惧的念头,国家就会长治久安⒊古诗鉴赏(6分)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纵笔三首(其一)①苏轼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①此诗是苏轼64岁被贬儋州时所作,两年后诗人即因病去世。

⑴第二句中,“霜”字用得很讲究,试分析“霜”字的表达作用。

(3分)答:。

⑵试分析“笑”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态度(3分)答:。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⒋⑴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A.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

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加西莫多抢走。

爱斯梅拉达奋力反抗,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她。

克洛德逃走,而加西莫多被擒获。

B.犯了强抢民女罪的卡西莫多,在被草草审理后,被带到广场上当众鞭笞。

跪在烈日下代人受过的钟楼怪人口渴难熬,他向士兵和围观的人群高喊要水,回答他的却是一片戏弄和辱骂。

这时,美丽的爱斯梅拉达拨开众人,把水送到加西莫多的嘴边。

心中充满感激之情的卡西莫多饱含热泪,不住地说:“美……美……美……”C.爱斯梅拉达被诬陷刺杀弗比斯,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判处绞刑。

在刽子手行刑时,加西莫多挺身相救,勇劫法场,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用心照顾保护她。

从此,加西莫多成了爱斯梅拉达的忠实朋友。

D.加西莫多得知爱斯梅拉达爱弗比斯,便把一切痛苦藏在心里,主动请求要帮爱斯梅拉达找弗比斯。

加西莫多找到弗比斯,求他去见爱斯梅拉达。

弗比斯虽然很想见爱斯梅拉达,可是实在脱不开身,加西莫多只得无功而返。

爱斯梅拉达虽然很失望,但并未因此而责怪他。

E.广场上,穷诗人帮助爱斯梅拉达上演小山羊认字的节目。

小山羊在一堆拉丁字母中,叼出了太阳神弗比斯的名字。

这时,弗比斯正在广场旁边的王宫中向王后和她的女儿献媚取宠。

公主百合花让弗比斯到广场上,赶走爱斯梅拉达,以证实他对她的爱情⑵简述题(5分)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母女重逢的经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8题野菊花野菊花!满山遍野的野菊花!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

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热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背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

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兴起了开放的拓宽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空就黄金甲”。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

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

从茎顶,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

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

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的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

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

当霜雪卷藏这幅宏篇巨构时,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而求索”的浩歌凝结在心,待时以串发。

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族;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

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

然后,在荒滩坡,在贫脊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