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周玉芬)

合集下载

八下思品第十七周四课时教案

八下思品第十七周四课时教案

本周实发5课时教案,4课时新课,1课时讲解作业单元(章)主题: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任课教师与班级:陶庆明 204本课(节)课题:第一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第 1 课时 / 共 2 课时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做一个追求公平的现代人。

能力与过程目标: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

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结合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与情景及案例教学相结合,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一) 众说纷纭话公平1、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公平的角度看在我们的周围,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哪些公平现象,哪些不公平现象,让学生自己列举。

并展示事例:某学校给了八年级2班一个外出交流的名额,班王任组织全班投票选拨,给果万兵和李超脱颖而出,但两人所得票数相等。

应该派谁去呢?你认为怎祥做才公平?让学生判断这些现象,并且说明做出判断的理由。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对公平的认识。

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

同学们阅读100页相关链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公平。

2、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个人二度备课:老师出示事例:考试时有同学作弊,而你没有作弊,作弊的同学成绩比你好,你认为对你公平吗?在以后的考试中你会怎么做?同学们思考后回答问题,共同总结出: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周玉芬优质课是怎样炼成的

周玉芬优质课是怎样炼成的

优质课是怎么练成的?英语教师周玉兰2009年12月,我参加了德州市英语优质课比赛。

在紧张而忙碌的准备过程中,我收获颇丰,感悟良多,现小节如下。

课题范围:外研版必修二6个模块的课文。

课型:阅读课。

一我对阅读课型的理解阅读课的根本目的:引导、指导、组织学生完成从语言输入,到信息加工,再到语言输出的过程。

阅读课的重点:阅读。

学会归纳主旨大意,掌握细节。

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掌握词汇的用法。

阅读课的难点是:运用本课时所学重点词汇、句型和写作方法,对相似话题进行输出练习。

如,进行采访,或简单的写作等。

处理重点的方式:限时阅读及任务型教学。

理解主旨大意时,给学生比较短的时间,培养学生快速归纳大意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归纳大意的方式,如找主题句,找关键词,读每段首句。

使学生体会主旨大意和细节的不同;细节理解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使学生读懂,读透,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掌握细节的能力;词汇的学习应该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要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在语境中学习、理解、记忆、运用词汇的能力。

情感目标的培养:阅读课不仅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培养阅读能力,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

比如,No drugs 模块,要落到“热爱生命,远离毒品”这一主题;Music 模块,要落到学习三个作曲家优秀品质的主题上;“神五上天”模块要落到让学生热爱科学的主题上。

二.我对课堂环节的安排1. 用音乐导入和结尾我讲的是Module3 Book2 Music。

音乐本身比语言更能感染学生,使学生以直观的方式直接进入主题, 所以我在整节课前后用了三首曲子。

第一首是钢琴曲《茉莉花》,时间是打了预备铃以后,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第二首是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低音,离正式上课还有两分钟时放,同时打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在音乐声中简单导入,由音乐到乐器,再到作曲家:“This music is very beautigul, right?I think all of you like listening to muisc. Today we will learn Module 3, Music. First, let’s learn some musical instruments.”第三首是Beethoven的钢琴曲《命运交响曲》。

一中高中语文下学期第3周教学设计(2021学年)

一中高中语文下学期第3周教学设计(2021学年)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3周教学设计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3周教学设计)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3周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3周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ﻫ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ﻫ2、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3、教学时数:ﻫ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ﻫ一、导入新课ﻫ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ﻫ二、作者介绍学生读注释(1)。

教师补充: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

他有“书圣”的美称。

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书法作品《兰……》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呢—-请看插图.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

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

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七课《端午的鸭蛋(一)》教案 新人教版

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十七课《端午的鸭蛋(一)》教案 新人教版

《端午的鸭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4、体悟小品文中的经典。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经典。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3.搜集一些各地(或家乡)有关端午风俗、传说的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思路说风俗——读文本——谈鸭蛋——品乡情——论作家——评经典——写真心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说风俗请同学说说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是为了纪念谁?屈原有哪些值得纪念的地方?(这些伟大人物的思想、追求、生平经历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我们纪念屈原,能激起我们怎样的情感呢?(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既然端午节这么有意义,那么上虞的端午有什么风俗活动吗?(吃“五黄”:黄鳝、、黄瓜、黄酒、黄桃、黄鱼。

蛋黄、雄黄酒。

挂艾草、点蚊香、喝雄黄酒。

)3、你作为上虞的一员,你的端午是怎么过的?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4、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

大家都预习过,我问一下,这篇文章是谁写自己过端午?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的情况吗?(学生简要介绍汪曾祺)5、那么,汪曾祺的端午是怎么过的?都有哪些风俗活动?(七种)其中跟别处一样的风俗是什么?可能与别处一样的风俗是什么?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是什么?6、最与众不同的是吃“十二红”,你知道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比如:我们过年的时候总少不了鱼。

人教版语文学科第四单元17课《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学科第四单元17课《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3.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4.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

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扫除文障,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扫除文字障碍:2.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明确:全文隐隐贯穿下面这样一条思路:第1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作者在文中大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的体现。

作者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

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和谐。

从文章思路来看,谈“端午风俗”也属必要。

文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于是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从写作手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第2、3段,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

这段文字轻松幽默,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3周教学设计(2021学年)

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3周教学设计(2021学年)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3周教学设计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3周教学设计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3周教学设计)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3周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

1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3周教学设计2345678……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

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板书:由于传记不同于历史史料,它还属于文学作品,在记叙人物主要事迹的同时,还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本文在叙述张衡成910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 aboveis the whol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Gorky said:"thebook is theladder ofhuman progress." I hope you canmake progress with the help ofthisladder. Materialli fe is extremelyrich, science and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 all of which gradual ly change the way of people'sstudy andleisure. Many people areno longer eager topursue adocument,but as long as you still havesuch a smallpersistence, you will cont inue to growand progress.Whenthe complex worldleads us to chaseout, reading an articleor doing a problemmakes us calm downand returnto ourselves. With learning,wecanactivate ourimagination andthinking, establish our belief, keepourpurespiritual world and resist the attackofthe external world.。

宁阳四中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宁阳四中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宁阳四中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引言:教学设计是班级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宁阳四中,教师们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其中三个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希望能对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案例一:《《红楼梦》阅读与解读》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较差的问题,设计了一堂《《红楼梦》阅读与解读》的课。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红楼梦》,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重要人物的特点。

接着,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红楼梦》中的某个人物形象,并展示给全班。

这个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二、案例二:《数学公式的运用与推导》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对数学公式的使用和推导能力较弱的问题,设计了一堂《数学公式的运用与推导》的课。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公式的基本运用方法,并提供了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接着,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通过讨论和合作推导出一道新的数学公式。

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案例三:《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面临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的情况。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位英语教师设计了一堂课程。

教师通过引入英语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真实情境中进行英语口语练习。

在课堂上,教师提供了一些常见的英语口语表达和对话场景,并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结论:通过上述三个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引入活动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语文版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 了解文章的体裁,体味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

(二)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三) 体会“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的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时传祥的故事,研讨作者在这篇通讯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二、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本文是一篇通讯,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

这篇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在当时引起较大反响,并被一些新闻院系选为必读篇目。

如何理解“重访精神高原”?大家谈一谈。

明确:“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品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

阅读文章时,要仔细体会这一点。

请问各位同学,你对时传祥有哪些了解呢?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人物?而且还用“寻找”这个词呢?今天,就让我们真正了解时传祥这位不平凡的人物。

(二)让学生展示有关时传祥的图片及资料。

大家谈对时传祥的了解,讲有关时传祥的故事。

(要求学生课前查询有关时传祥的资料。

)时传祥是一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山东省齐河人,中共党员。

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

那时的城市清理厕所主要靠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掏粪工”这一行业。

时传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粪勺挖、用粪罐提、用粪桶背、用粪车运,清理城里的粪便。

旧北京城的路非常难走,时传祥每天推着送粪的破轱辘车,来回二三十里,常常是“一步三歪,步步打转”。

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都要每天往返4趟,工钱则少得可怜,一个月挣不到3块银元。

他们住的地方更是简陋,13个伙伴跟一头驴睡在一起,即使这样的住所还时常呆不住。

他们常常是吃在马路上,头枕半块砖头睡在马路上,一条破棉裤补了又补,穿了整整8年。

在旧中国,掏粪工受到社会的歧视。

有一次,他给京城的一个大律师家掏粪,干完之后想讨口水喝,谁知那家的阔太太竟然藏起了水瓢,盖严了水缸,让女佣人拿喂猫的盆子给他盛了一点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250215033.html
2.师:你们喜欢“小猫吃鱼”这个故事吗?请你们同桌互相讲讲。(课件重放)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合作交流,感受减法意义。
(1)师:从“小猫吃鱼”的故事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说一说(吹泡泡)。
/p-250215033.html
师:你们玩过“吹泡泡”游戏吗?……看来,大家都喜欢“吹泡泡”,淘气又在吹泡泡了。
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并完成填空。
生填空后,小组交流,并说说这样写的原因。
全班交流,师对生不同答案予以评析。
(3)请你画一画,算一算。
②画掉的圆是从几个圆里画掉的?(从原来的4个圆里画掉的。)③算式减号前面要写几?(写4。)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3-3=0”这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减号前面和后面的两个数都相同,也就是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你还能说出一些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吗?
2.探索思考,进一步感悟减法意义。
(1)课件出示第28页“试一试”(套圈)。
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p-250215033.html
师:小猫可喜欢吃鱼了,老师为小猫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示“小猫吃鱼”片段1)。数一数,老师为小猫准备了几条鱼?
生:老师为小猫准备了3条鱼(显示:盘里有3条鱼)。师:小猫原来有3条鱼,请你们认真看,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瞧:小猫来了!生看课件(“小猫吃鱼”片段2,3,4)。
在“试一试”环节中,第1题是“套圈”,这个题目需要学生从具体情境到抽象思维地解题,具体解题有以下几种可能①套进1个:1+3=4,4-1=3②套进2个:2+2=4,4-2=2③套进3个:3+1=4,4-3=1④套进4个:4+0=4,4-4=0⑤套进0个:0+4=4,4-0=4;我的教学预设是要引导学生明白以上所有的可能情况,事实证明是不可能的,这样全方位的思维对一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太高了。
生可能问:小猫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又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小猫再吃了一条鱼,还剩几条鱼?
以上一一在“小猫吃鱼”课件片段2,3,4上出示。
(2)师:你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想一想,怎样列式,在小组中说说。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着重说明减号前后各写几,为什么要这样写。)
本课的不足之处存在以下这几点:
1.如果能让学生举例子说说生活中的减法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中就更好了
2.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可能自己的评价性语言,教学语言不够生动,我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有点沉闷。
3.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多动口多动手,多引导学生把学习的知识说出来、读出来,以助他们进行知识巩固。本节课我没有创造让学生多动手的机会。
4-3=( )○○\○\○\
4+1=( )○○○○●
5-4=( )○○○○○
3+2=( )○○○
5-1=( )○○○○○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三、知识的应用与解决。
1.摘星星。请你说出★下面是几,说正确的就能摘下一颗小星星。2+3=★3+1=★3+2=★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2=★5-2=★
4+1=★1+3=★1+4=★
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小猫吃鱼》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
2,课时:1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通过观察情境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育方面:
1.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2.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认识加法意义以及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认识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数的减法计算;6~9的加减法;10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共有10个情境活动,“有几枝铅笔”与“有几辆车”两个情境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加法的含义与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同时渗透加法的交换律。“摘果子”与“小猫吃鱼”两个活动,重点让学生认识减法的含义以及学习5以内减法的计算。为了突破得数是0的减法这一难点,教材特意安排了“小猫吃鱼”的活动,通过连环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理解得数0的得出过程。在“猜数游戏”“跳绳”“可爱的企鹅”三个情境中,主要是学习6~9的加减法,同时,结合学生一些日常的活动,将解决问题的思想也渗透在计算的学习之中。“分苹果”是10的加减法。由于10的加减法是后续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知识,所以,教材特意安排了一组操作活动。“操场上”是解决问题的综合练习,主要是通过学生比一比的过程,理解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与减法的关系。“乘车”的情境中有三个知识点: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是对加减法运算的拓展。当然,由于数都在10以内,所以只要求直接写得数。对于两步以上的运算顺序与格式,将在后续的学习中再重点研究。
5-4=★5-1=★4-2=★
2.算一算,做第29页(课件出示)第2题。
让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以学生表述为主。)
3.讲数学故事。(要求学生根据图意,简明地讲数学故事,并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先在小组内进行,再在全班交流。)
(1)第29页差几个杯子。
(2)第29页小鸡吃米。(根据5只小鸡分组吃米的不同情况,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3-1=2 3-2=1 3-3=0
全班交流,并说说每个算式里的数字各表示什么?“如3-1=2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3)看图列式。
○○○○\4-1=( )
○○○\○\( )-2=( )
○\○\○\○\( )-( )=( )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并重点提问。
1这三道题的4各表示什么?(表示原来有4个圆。)
(四)课堂小结
(教师在愉快的活动后进行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哪位同学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都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小猫吃鱼
3-1=2
3-2=1
3-3=0
六、教学反思
《小猫吃鱼》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连环画,让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说一说,结合生动有趣的“小猫吃鱼”、“套圈游戏”、“吹泡泡”等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多彩多姿的数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独立表象的同时,让学生也能较正确的描述每幅图的意思,列出相应的算式。
/p-250215033.html
1+3=44-( )=( )
师:你能根据图和所给的加法算式,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生尝试练习后小组交流,并说明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全班交流,生可能出现4-1=3 4-3=1
用多媒体课件变换套中不同个数的情景图,让学生列出相应的算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