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合集下载

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对策

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对策

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对策【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美的存在。

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和感受美的情感。

接着,引导小学生体验美,让他们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拓展小学生的审美视野,让他们能够接触和欣赏不同形式的美。

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在审美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自己的想法和作品。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素养,使他们在语文阅读中更加有深度和广度的体验和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素养、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体验、审美视野、创造力、引言、结论。

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审美素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热爱文学,更加熟练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感,引导他们进行审美体验,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最终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通过这些对策,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出更加完善的审美素养,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受益匪浅。

2. 正文2.1 培养小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小学生审美意识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具有美感的文学作品,如优秀的诗歌、散文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对审美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等,引导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感知。

通过学习和欣赏美的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能够辨别和欣赏美的东西。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美的含义、美的标准等问题,增强他们对审美的认识。

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创作具有美感的作品,如诗歌、短文等,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美的乐趣,从而培养审美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引言小学语文教学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培养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意义审美能力是人的基本素养之一,对于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其次,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审美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还涉及到对美的创造和表达。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例如,在教授古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古诗中的画面和意境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美。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故事讲述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魅力。

2.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美。

例如,在教授《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美的存在,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审美创造力是审美能力的最高表现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也 能 产 生 一 种 身 临 其 境 之 感 。再 如 教 学 《 庐 山瀑 布 》 , 师 望 时 教
可 以让 学 生 站 在 画 面 前 , 学 生 面 对 画 面 , 听 音 乐 边 展 开 想 让 边
与 审 美 能 力 。 下面 , 人 谈 谈 如 何 在 语 文 教学 中 培 养 学 生 审 美 本
能 力 的一 些 认 识 。

象 的 翅 膀 : 峨 的庐 山 , 布 从 天 而 降 … …一 幅 气 势 磅 礴 , 人 巍 瀑 引 入 胜 的 大 自然 画 卷 展 现 在 学 生 眼 前 , 样 , 学 生深 深 地 体 会 这 使 到 祖 国 山 河无 比壮 观 , 而产 生 了强 烈 的 爱 国情 怀 。因 此 , 语 从 在 文 教 学 中 , 充 分 培 养 学 生 的 想 象 力 , 能 不 断 提 高 学 生 的 审 要 才 美能力。 三 、 诵读 中体 验 情 感 美 在 情 感 体验 是 阅 读 教 学 中 不 可 忽 视 的心 理 因素 , 对 学 生进 是 行 美 育 教 育 的 一 个 重 要 途 径 , 诵 读课 文 又 是 体 验 情 感 的有 效 而 方 法 之 一 。 我 们 引 导 学 生 反 复 诵 读 课 文 , 是 要 使 学 生 在 语 文 就 文 字 的 训 练 中 , 好 地 获 得 学 习 语 文 能 力 , 且 有 机 地 使 学 生 更 并 受 到 思想 情 感 的陶 冶 。 那 么 , 样 读 课 文 才 能 使 学 生 体 验 到 文 中 的 情 感 美 呢 ?一 怎
为本 的审 美内容及形式外 , 还要遵 循学生 审美的规律 , 由浅入
深, 由表 及 里 , 由体 验 到评 判 , 培养 学 生 的审 美 能 力 。这 样 , 能 才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与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与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与实践培养和实践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可用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接触经典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寓言、诗歌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并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

创设美的环境:在课堂中创设美的环境,如装饰漂亮的墙壁、挂上优美的诗歌、展示美丽的图片等,让学生身处美的氛围中,从中感受美的力量。

观察自然和艺术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大自然中的美景,如花草树木、湖泊和山川等。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欣赏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进行艺术创作: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写诗、编故事等。

通过自己的创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并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讨论和赏析: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讨论和赏析,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理解和欣赏作品中蕴含的美。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审美品味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一些培养和实践学生审美素养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
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

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优美文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创作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朗读一些经典诗歌、散文或故事,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或绘制相关的插图等,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的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描写手法、情感表达等,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美。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作品中的细节、人物形象或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对文学作品及其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等,让他们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美学视野。

学生可以观赏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作品,了解不同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风格,培养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通过提供创作的机会和平台,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自己独特的作品。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持续而重要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优秀文学作品、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引导参观艺术展览以及鼓励学生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够创造美。

这将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
陶。. 1 推敲传神 的词语一般地说 , 诗人和作家都 学生的审美能力。
浅 谈 低 段 学 生 语 感 的 培 养
⑩湖北省丹江 口市肖家沟小学 代 正红
叶圣陶先生说过 , 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 累词汇是学生的基本功 。 学 让低年级学生在 日常
3 . 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感。在教材中有许多
古诗等 体裁的课 文 , 我在 眼来学习 , 必须在 心与眼之外 , 加用 口与耳 才 生活 中学 习, 展现语文运用 的广 阔天地 , 不但 富有音乐性 的诗 歌、 教学 中通 过让学生读 中感受 ,来欣 赏其节奏 好 。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 , 它是外部语言刺激 可 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还能激发学 习兴趣 , 为 和内在知识 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 , 它的获得是 语感培养铺下伏笔。 在教学中我常指导学生诵 感。为以后进一步有感情地读好其他体裁的文 章作好铺垫。 建 立在对语 言现象条件反刳般熟 悉的基础 之 读名人名言、 儿歌 、 谜语等。 四、 阅读教学入手拓展想象、 从 启发联想 上 的, 它具有直觉性 的特征。这就要球 教师必 三、 朗读入手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 从 语感 的对象是蕴含在语 言文 字中的情 和 须对典 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 , 而获。 认知 从 ; 1 师要多范读 。 擞 教师有指导性的范读 , 不 意 学生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 文后 , 教师还应 上的直觉能力。 阅读教学应凸现“ ” ,要让 仅仅在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 读 字 “ 更重要 的是教 创设情境 , 导学生展开丰富 的想象 , 指 在情感 学生充分地读 , 在读中整体感知 , 在读 中有所 师在范读课文时, 学生 可以直接感悟领略老师 上真切地体会。对于语感 的训练来说 , 一切缘 感 悟, 中培养语感 , 在读 在读中受 到熏 陶。” 读 的语气、 语调、 语速、 语势和表情 。教师经常范 于情感。在语文学习中, 学生应该能够深入其 得越多 , 感受越真 , 领悟越深 。 读, 虽然不算是明的授之 以法 , 学生也在潜 移 中, 从字词的表面联想到丰富的意蕴。 也许, 最 从识字教学入手为语感培养打基础 初 的训练中学生只是被动展开想象 , 但长此 以 默化中感悟到读书的技巧 。 低年级学生学的是最 常用 的字 , 要感悟 的 往, 学生 自然能 够 由此及彼地进 行联想 , 锐 敏 2在课堂读 书时 , . 应尽量多 自由读 个别 是其本义, 而这恰是语感训练的开始 。低年级 读、 少齐读。不 同的学生由于对课文的感受不 的语感也就 自然升级为一种语言素养 了。 学生已具有一定 的识字和语言感悟能力。 在每 语感是语言文字 引起 的复杂 的心理 活动 同, 在对有关字 词句及语气 、 语调等情感处理 上一课生字时 , 我问学生“ 你能记住哪个字 , 怎 和认识 活动过程。因而, 语感培养 的各种方法 方面各有 不同 , 语速也 不一样 , 由于受齐读要 样记 的?你能给它找几个词语朋友吗?你能用 不是孤立的 , 要有机结合 ; 语感是感性与理性相 求的影响 , 读得快的学生势必要受 到读得慢 的 这个字说一句话吗?” 引导学生 自 感悟 , 主 学生 统一 的一种直觉 的理 解 ,具有浓厚 的经验 色 学生 的牵制 , 读得慢的同学要急于赶上读得快 彩 , 它会随着 学生年龄 的增长 , 知识情感等不 在说 的过程中 自 然就学会用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

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感知和欣赏文学、语言、艺术等领域中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审美教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童话等,培养学生对文字、形象、情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言表达艺术:通过语言游戏、修辞手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敏感性,提高语言的美感,使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注重语言的韵律、修辞和形象的表达。

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欣赏: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手工艺美术活动:通过手工制作、剪纸、折纸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手工艺美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环境美化:在语文教学环节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美化教室、布置文化墙等,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力,使他们能够真正欣赏、理解和创造美的事物。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注重文字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美感。

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优美的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注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到语言的音美和韵律的美感。

要注重课文的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意象、优美语言和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或者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想象世界,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拓展多元的文化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多元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深度性,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文化体验,了解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文学赏析、音乐聆听、美术观赏等形式,参与到文化体验中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四、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的整合性,让美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的各个环节中。

要注重语文课程和美术课程的联动,让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相互呼应,形成课程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杜三明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年第06期
【摘要】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标。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

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三、在推敲中欣赏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炼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推敲传神的词语。

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
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

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2)欣赏优美的句子。

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3)思考富有个性的对话。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回忆起指导员对他说的一句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这既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又是指导员对战士的关心,对话言简意赅,既反映了指导员的精明果断,又衬托了老班长的责任重大,表现了长征时期红军官兵的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琢磨富有个性话的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

二是自读,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

四是议读。

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五、走进自然,感悟生活之美
生活是培育想象之花的沃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浮想联翩,创造出新的形象。

在自然中,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对大自然的感悟,从“迎春”的第一朵小花到严冬的几株傲雪的腊梅,从乡间的小桥流水到城市的高楼大厦,从春天飞来的第一只燕子到秋天的第一片落叶,都能去感知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春夏秋冬及早晨黄昏的变化去细心观察,去深入体会,写一些作文、随感片段,要求学生能抓住每一次外出的机会,去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在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比比皆是,其中又蕴蓄着精神、品德、情操、性格、人情等美好的心灵内容。

因此,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材料,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观察力去透视点滴的生活细节,由小见大,可以在现实中感悟丰富生活内容的同时,引发心灵的震动,产生写作激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