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考高考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2-3

合集下载

高考真题II卷语文有解析

高考真题II卷语文有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I I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2 古代诗文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2 古代诗文阅读

考案2 古代诗文阅读本考案共4页,共21题,共160分,考试时间160分钟一、文言文阅读(本题12小题,5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本题4小题,19分)导学号 00774479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

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

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

明年秋,万寿节①,正春献八箴.__..,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

帝不省。

王贵妃薨.__..,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

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

中官难以烦费,__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②,奈何以天下俭之?”__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

”帝是之。

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__..,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

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

正春求去,不许。

__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__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

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

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

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

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

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

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__..,异数也。

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__。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注】①万寿节:皇帝诞辰日。

②元良:太子的代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B.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C.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D.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解析]正确标点为: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

2017-2018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考 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

2017-2018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考 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

高考22题逐题特训(十一)高考第16题名篇名句默写1.(2017·最新考纲预测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笔法。

《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抒发别离之情。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分)(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2分)(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分)2.(2017·最新考纲预测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做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中道出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分)(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分)(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分)3.(2017·最新考纲预测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秦蜀之间人迹罕至,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专卷创新演练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题组一专项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诗中“马不肥”是说马瘦,“债多凭剑与”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置御寒衣物。

这都表明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清正廉洁。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总括形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具体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的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2017_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 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11词语题(含古代文化常识) ppt课件

2017_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 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11词语题(含古代文化常识) ppt课件

策略 1
文言实词 ——先代入直选,再排除验证
一、直选:读懂语境,代入还原,逐一比对 解题时,可将题目中对加点词语意思的解释代入语境,直接 选出与相应语境互相抵触、格格不入的词语即可。如 2015 年四 川卷第 8 题,A 项,若将“御”的释义“控制”代入原文,会发 现, 这一解释符合“天下分崩, 江表寇隔, 久替王教, 庠序之训” 的语境,即可初步判断此项正确。B 项,若将“渝”的释义“违 背”代入原文,会发现,这一解释并不符合“丹青吾见其久而渝 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的语言环境,所以 B 项的解释不正确。
二、排除:推敲分析,联想迁移,综合比较 可联想课文词语, 做好知识迁移; 还可联系成语, 加以印证。 如 2015 年四川卷第 8 题,在选出 B 项之后,尚需借助词义分析, 加以验证。 A 项, 联想 《赤壁赋》 中的“冯虚御风”, 其中“御” 解释为“驾驭”,此义应为“御”的本义,据此推断对“御”的 释义“控制”应由此引申而来,可证 A 项正确;B 项,联想常用 词语“忠贞不渝”,其中“渝”解释为“改变”,将此义代入原 文,符合语境,可证 B 项错误;C、D 两项,对“染”和“叹”
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 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合 ,士争先赴。” . (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 ,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既受命专 斧钺之威 . B.敢问其目 . C.军皆定次 ,将乃就舍 . D.白刃始合 . 专:独掌 目:条目 次:次序 合:交锋 )
高考
第 二 大 题
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第 10~16 题)
(一)
文言文阅读(第 10~13 题,19 分)
第 11 题
词语题(含古代文化常识)

2017-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高考22题逐题特训9

2017-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高考22题逐题特训9

高考22题逐题特训(九)高考第14~15题古代诗歌阅读(一) 1.(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出城①李贺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注:①李贺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此诗是李贺离京时所作。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李贺应举落第,离开京城时,写下了《出城》一诗,作者开篇写下了离京时的情景,内心十分落寞孤寂。

B.本诗前两联运用了侧面描写和借景抒情手法,通过“飞雪”“桂花”“啼乌”“朔风”“骑着瘦驴的诗人”组成了凄凉冷落的画面。

C.“关水乘驴影”一句中“影”字用的非常好,写出了诗人和驴子形只影单,只有倒映在水中的影子,衬托了诗人应举落第后的悲苦景象。

D.最后两联,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进京应考而不中,回家后的惭愧心情,而妻子不断安慰自己,没有责怪,表达了夫妻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的情感。

E.本诗最后一联直接描写了回家后的情景,用笔平实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体现了李贺朴实自然的诗歌风格。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B项,前两联没有运用侧面描写。

D项,最后两联不是直抒胸臆,而是虚实结合,回家的情景是作者想象的。

E项,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虚写,想象回家后的场景。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答案](1)AC 选A给2分,选C给3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遭馋落第后悲哀绝望的心情。

(2分)“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是直接抒情,表达诗人矛盾的心情:回到家乡重温家庭的欢乐温暖,是值得欣慰的;但是入京应试,“被弹”而归,一事无成,真是可悲。

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考 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2-3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考 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2-3 Word版含答案.doc

—————————高效演练—————————1.(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夜雨寄北》中虚写,表示想象团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易错字:(1)剪(3)太息[答案]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屈原在《离骚》中借裁剪荷叶、莲花做成衣服象征自己加强修养、保持高洁情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和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易错字:(1)芰(2)蜀[答案] (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3)蜀道之难3.(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在《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___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两句表现了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一个政治改革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3)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3)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3)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①苏轼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②上,能道使君深意。

凭仗清淮③,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

而今何在?西垣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注①此词原序交代:苏轼是在与人相聚景疏楼(大约位于江苏)时,写作了这首词寄给远方的朋友孙巨源,二人曾在此楼饯别。

②濉:水名。

③淮:淮河。

④西垣: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时孙巨源在此办公。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端以回忆开始,回想从前自己与孙巨源在景疏楼饯别时,明月如水的情境。

B.“美酒”句至上片末,主要写二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以及别后三年美酒清歌的慰藉。

C.“今朝”三句写客人传来孙巨源的“深意”,回应前文,表现二人相互思念的情愫。

D.全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在回忆、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月”在本词中多次出现,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月”的意象在该词中的作用。

答:答案精析1.B2.(1)此词上片以“月”为主要意象抒发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明月如水”,交代离别时的情境,渲染别离时静谧清冷的气氛。

(3)“月随人千里”,用“月”的追随表现二人依依不舍的离情。

(4)“孤光又满”句到上片末,主要用“月”见证别后的孤独,表现友情的深厚。

月在此既是见证者又是陪伴者,是词人借以寄托和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意象。

二、请灵活使用推断法,判断下列对句中实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订正其义)1.灵邱之丈人善养蜂,富比封建君焉。

丈人卒,其子继之。

未期月,蜂有举族去者,弗恤也。

岁.余去且半,又岁余尽去,其家遂贫。

岁:每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年2.(陶渊明)疏粗之骨,不堪拜起;慵惰之性,不惯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演练—————————1.(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夜雨寄北》中虚写,表示想象团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易错字:(1)剪(3)太息
[答案](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屈原在《离骚》中借裁剪荷叶、莲花做成衣服象征自己加强修养、保持高洁情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和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易错字:(1)芰(2)蜀
[答案](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蜀道之难
3.(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在《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___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两句表现了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一个政治改革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解析]易错字:(1)诼(2)自
[答案](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阿房宫赋》中有感于秦的奢侈浪费,发出质问,指责秦将搜刮的珍宝随意浪费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年老体衰之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暗示陋室不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解析]易错字:(1)锱铢(2)作(3)鸿
[答案](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谈笑有鸿儒
5.(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陶渊明在他的《饮酒》诗中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提示虽身居闹市依然能过上宁静恬淡生活原因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了英雄刘裕当年大举北伐的威猛气势,又表达了词人自己人虽老却仍旧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一句话。

[解析]易错字:(1)尔(2)戈
[答案](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学不可以已
6.(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陶潜的诗不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闲适,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激烈;苏轼的词不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放,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婉。

[解析]易错字:篇淘。

[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或其他豪放派诗句)
7.(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作法度的环境,让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在北固亭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想到曾在此建都的英雄早已无处寻得后,用“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感慨岁月的无情。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

[解析]易错字:(1)溘(3)箫
[答案](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8.(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氓》一诗中女子对婚事推迟而进行的解释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女子的善良、天真。

(2)《鱼我所欲也》中点明全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的情形,
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解析]易错字:(1)愆(3)鼎;铛;砾
[答案](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舍生而取义者也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9.(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前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________,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象,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答案](1)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如怨如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0.(2017·最新考纲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辛弃疾的“忠肝义胆”这种精神品格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很多体现。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辛弃疾以廉颇自比,表达他老当益壮,渴望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句,则反映出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答案]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两朝开济老臣心先天下之忧而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