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D、”向西方学习”,谋求强国御侮之道
4、下列有关林则徐、魏源,姚莹等提倡新思想旳代表人物旳评述,
正确旳是(
)
a都是地主阶级开明旳知识分子
b其思想都带有鲜明旳时代特色
c都主张放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d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旳牢笼
A、ac
B、abcd
பைடு நூலகம்
C、abc
D、bd
5、清政府内部旳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旳根本分歧在于
然而,当初京师同文管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却寥
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旳干涉
B、顽固势力旳反对
C、洋务官员旳无能
D、维新人士旳抵制
8、(2023江苏河南综合)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到达“师 夷长技以自强”旳目旳,是因为 A、沿用老式旳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旳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旳“和平环境”
2、 “开眼看世界”提倡者: 林则徐、魏源
开眼看世界旳第一人
——林则徐
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 主动探求西方军事科 学技术,引进西方先 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 制。他主张建立一支 “器良、技熟、胆壮、 心齐”旳新式水师。
代 表 作:《各国律例》《四洲志》 关键思想: 师夷长技(军事技术)
放眼世界旳先行者
英军炮轰中国战舰
《南京公约》签订
分组讨论: 鸦片战争后来中国为何会出现向西方 学习旳思潮?学习西方什么?有什么影响?
鸦片战争后,外国旳商品和资本经过商口岸, 更多地进入中国。图为五口通商后旳广州。
1、 “开眼看世界”背景
①、晚清封建社会晚期 ——危机四伏
②、西方资本主义崛起 ——殖民扩张
③、鸦片战争 ——惊醒志士
B:bcd
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体验高考
(2011·安徽文综·1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 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 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 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 ,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 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
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C
(福建厦门质量检查)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
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
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人物及代表作 维新活动(主张) 影响(地位) 共同主张
《《康新孔有学子为伪改经制考考》》讲中学西;结合(托古改制)
为变法提供 理论依据
梁启超
兴民权;
《变法通议》 变科举制
维新宣传家
谭嗣同 《仁学》
严复 《天演论》
抨击纲常礼教及专
制等级;
批判最激烈
倡自由平等
自由权利;
系统介绍西方
体验高考
(2011·上海单科·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 “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 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 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②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材料: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 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康有为思想有什么特点?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二、仿行制度
2、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共和思想
代表人物: 孙中山 时间: 19C末20C初 主张:主张资阶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活动:辛亥革命(1911年) 结局:建立中华民国,但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双半状况依然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 的运动。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 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 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 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 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三、思想救国
1、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时间: 1915——1918
主张: 提倡民主科学,思想救国
活动:新文化运动 影响:
三、思想救国
2.无产阶级: 宣传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 李大钊、陈独秀 时间: 1918——1919
主张: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救国
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 A、进步性: 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自 1840 年鸦片战争起,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古老的中华大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这国难当头之际,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挺身而出,他们积极探索救亡图存之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思想解放潮流,试图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寻找出路。
林则徐和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林则徐组织翻译西方书刊,编辑《四洲志》等资料,让国人开始了解外部世界。
魏源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一思想在当时无疑是石破天惊,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国人闭目塞听、妄自尊大的状态,让人们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技术,为后来的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然而,真正将学习西方付诸实践的是洋务派。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内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的器物层面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即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建立新式海军。
他们开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等。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但由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且没有触及制度层面的变革,最终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宣告破产。
甲午战败,给中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也让人们开始反思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在这种背景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他们倡导变法维新,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康有为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梁启超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如《变法通议》。
1898 年,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史称“戊戌变法”。
但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变法仅持续了一百零三天就失败了。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评价 意义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片面性
※ 题组二
新文化运动
【例1】《青年》(《新青年》前身) 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 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人们经 常用它的副题“La Jeunesse”来称 呼它。这个副题的选择不是偶然的, 因为 ( ) A.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 B.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编的 C.上海是法租界,在杂志出版时 必须附上法语 D.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深受法国思 想的影响 答案:D
林则徐、 魏 源
地主阶级
实行君主立宪制, 是康、梁维新思 发展资本主义 想的理论来源 制度 层次
近 代 中 国 思 想 解 放
一个主题
救亡图存
一个方向
向西方学习
三个阶段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历程特点: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例9】(2008重庆,13)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 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 ( ) ①魏源 ②光绪帝 ③赵三多 ④陈独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10】(2006重庆,19)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 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 是 ( ) A.魏源 B.张之洞 C.王韬 D.梁启超 答案:B、C
答案:D
疑难突破
一、19世纪中期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所属阶级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要作用 迈出了向西方 学习的第一步 器物 层次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郑观应、 薛福成、 王 韬 资产阶级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 复 过变法救亡图存, 是一次思想启蒙 实行君主立宪制, 运动,促进革命 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传播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标志着中国近 代化的起步 特点 结果 由 于 阶 级 和 时 代 的 局 限 , 没 有 使 中 国 独 立 、 富 强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③都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基础。
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特点
1、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启蒙和救亡是紧密相联的。 2、是在西学影响下进行的,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
3、 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从器物层次(洋务运 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层次(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思想主张(政治、经济) 挽救民族危亡,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发展资本主义
异:
1、具体目标: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2、手段、方式
改良 革命(暴力)
3、结果及 主要功绩
昙花一现,失败;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 用
最终失败;推翻了… 结束了 …建立了 … 深入…
1、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翻译了外国书籍 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C.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D.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6 )第三组: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异曲”:两派的思想主张不同。维新派主张实行君
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实行民主共和制。 “同工”:两派的政治、经济主张相同。都代表民族 资产阶级,都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殊途”:两派的手段和实践活动不同。维新派主张
改良,开展了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主张 革命,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
2、经济 阶级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民族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入。
启示
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推动了中国近 代化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宏观概要通史概要:近代世界潮流:现代化。
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观念的科学化和理性化。
本专题讲述的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各阶级的仁人志士力图挽救危机,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中国的出路,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抗争史和探索史)。
迈出探索第一步的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他们在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着人们开始从器物层次学习西方。
伴随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崛起,他们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开始了新的探索。
特别是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制度的落后,于是试图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虽没有成功,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并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认识到在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重要的不是武器和西方的制度,而在于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化。
于是在反对尊孔复古的浪潮中,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始了以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改造传统文化和国民心理的新文化运动。
虽取得了对封建主义的初步胜利。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并没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独立。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过程,历史进入新的时期。
主干知识:一个方向:面向西方一个主题:救亡图存三个阶段:学技术(器物)、学制度、学思想文化六大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的抗战派学技术(一)背景、1、政治:鸦战前清朝国势衰落,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开始出现民族危机)2、观念:读书人多埋首经书,远离现实,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3、直接原因:鸦片战战的惊醒(三千年的巨变)(二)代表及其主要思想1、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最早面向西方)1)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各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c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合作探究】2: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 的发展、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有什么贡献? (1)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 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窗口;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 统及纲常伦理的绝对权威地位; (3)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介绍西方科 技知识,对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 荒作用。 (4)洋务派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他们中的 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 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严复、曾纪泽等。
二、维新变法思想:
(二)19世纪90年代初的康梁维新思想: 1、产生背景: 2、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1)康有为: ①活动: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著作: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③理论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借孔子权 威宣传维新思想 ④评价:“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高考真题】(2010· 福建文综16)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 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 此判断他是( )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 解析D。“惟适乊安”字面理解是怎么舒适就怎么做,体 现了追求自由倾向,反映了严复受进化论适者生存思想的 影响。
二、维新变法思想:
第1讲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师夷长技
(一)“开眼看世界”: 1、“开眼看世界”的原因 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沉睡了多年的清王朝,为什么在 19世纪40年代会有明士猛醒,要跳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
①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妄自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4.早期维新思想: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中法战争中暴露出的种种 弊端进行反思,提出了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的要求,对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 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5.康梁维新思想: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 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积极宣传维新思 想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使 维新思想冲破层层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 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问题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 (1)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 旗。 (2)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 思主义的传播。 (3)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
(4)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2.马克思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途径 (1)先进知识分子著书立说,广泛传播。如李大钊先后发 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 克思主义观》等文章。 (2)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 播。如出版《共产党宣言》等著作。 (3)出版报刊杂志,宣传马列主义。如《新青年》《共产 党》。 (4)成立社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 义。如北京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上海的“马 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常举 行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等。 (5)进行论战,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如“问题”与 “主义”的论战,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关 于社会主义的论战等。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6.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1)把西学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2)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 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向封 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 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3)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 戊戌变法的实践。
洋务派继承了林、魏等人“师夷长技”的方略, 并将它付诸于实践,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3.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地主阶级内部存在的 几种政治力量、各自主张及共同目的。 派别 抵抗派、洋务派、顽固派 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及 主张 “中体西用”, 顽固派反对任何向西方学习的举动 目的 都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开放课堂•高考研习
史 料 研 习
早期维新派
[读史三步曲]
材料一 六十年来,万国通商,中 外汲汲然言维新,言洋务,言海防, 第一步:粗读 或是古而非今,或逐末而忘本,求 材料一反映了郑 其洞见本原、深明大略者,有几人 哉?……年来当道讲求洋务,亦尝 观应对洋务思想 造枪炮、设电线、建铁路、开矿、 的认识。批评洋 织布,以起而应之矣。惟所用机器, 所聘工师,皆来自外洋,上下因循,务派:只学习西 不知通变。德相俾斯麦谓我国只知 方的技术,不学 选购船炮,不重学艺。尚未知富强 习西方的制度 之本,非虚言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增订新编》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史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史料] 上海《劳动界》第七册上刊登了海军造船 厂工人写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宣言说:“工人 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 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 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 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 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 史证 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史料反映了中国工人思想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发生 了变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 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3、易误辨析——早期维新派与康梁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派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 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实 践。 (2)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方案,还 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使变法思想 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 迅速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3、思维升华——新文化运动的“新”
新领导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新基础 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 础 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 新思想 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 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 新内容 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 新成果 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返回导航页
第一步:粗读 材料二反映了 郑观应对洋务 思想的认识。 体现了早期维 新派的政治主 张。
结束放映
史 料 研 习
早期维新派
[读史三步曲]
材料三 近者建立海军、
第一步:粗读
使馆、招商局、同文馆、
制造局、水师堂、洋操、
材料三反映
了康有为维
新变法主张。
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
皆非……故徒糜巨款,无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考点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1、轻巧识记————新文化运动
一个中心
北京大学 民主与科学 三提倡、三反对
李大钊、胡适、 陈独秀、鲁迅
二大口号 三大内容
四大人物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2、易误辨析——前期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 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 运动的归宿。 (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 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史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躯 [史料] 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 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 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就是 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 利! ——李大钊《 史证 Bolshevism的胜利》 史料说明李大钊认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布尔什维 主义的胜利,是全世界庶民的胜利,中国人民应 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实质说明新文化运动后期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3、轻巧识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个 转变 新文化运动前后期内容的转变
两个 背景
新文化运动推动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三大
结束放映
4、易误辨析——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
类别 五四运动前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 性质 建旧文化的斗争,属于 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指导 思想 主流 阵营 五四运动后 新民主主义革 命性质 马克思主义 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阵营 分化,展开论战
返回导航页
第二步:细读 料二中②划线 部分的关键信 息:育才于学 堂、议政于议 院体现早期维 新派的观点
结束放映
史 料 研 习
早期维新派
[读史三步曲]
材料三
近者建立海军、
第二步:细读
使馆、招商局、同文馆、
制造局、水师堂、洋操、
材料三③反映
了只学习西方
技术不能挽救
船厂,而③根本不净,百
事皆非……故徒糜巨款, 中国危亡,还 第三步:史证 无救危败…… 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是维新派 应变革制度 ——康有为《上 的代表人物、维新派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 主立宪制度 皇 帝第四书》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史 料 研 习
早期维新派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4、通史链接——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
链接点 政治 经济 内容 西方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各阶层展开救 亡图存的斗争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先 后产生,中国工业化艰难发展
文化 从“开眼看世界”到“中体西用”,再到资产 阶级维新思想、革命思想,西方思想文化逐步 传播 西方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通过侵略战争,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人 为了救亡图存,逐步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和思想。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史 料 研 习
早期维新派
[读史三步曲]
材料二 善夫张靖达公云,西人 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仪教化, 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 用,②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 君民一体,上下同心,称实而戒 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 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 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 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 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序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史论一、“顺乎世界潮流” 2、康有为宣传变法的特点 [史料] “天哀大地生人之多艰,乃降圣人而极民 患,为神明,为圣王,为万民作师,为万民作保, 为大地教示。……孔子作春秋而乱臣惧,作六经而 大义明,传之其徒,行之天下,使人知君臣父子之 纲,家知仁恕忠爱之道,不然则民如标枝,人如野 鹿,贼心乱性,悍鸷狠愚。……春秋,诗皆言君主, 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 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 史证 门以开议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 史料反映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突出特点是托 制,莫过于此。” 古喻今,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传播西学, ——康有为 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结束放映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平等 思想
提倡民主、科学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组成反封建阵营
返回导航页
合作探究•史论互证 问题一、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 1.“开眼看世界”: 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 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开眼看世界”的思 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