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合集下载

电子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电子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修改记录制订部门:品管部制作:审核:批准:1.0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x科技有限公司品牌,以及其他无客户特殊外观规定的品牌的盒式产品、一体化机箱和手持类产品的外观检查标准。

在本标准中未出现的缺陷种类参照现有关规定执行或参考与它相似(影响限度相称)的项目执行。

本标准可用于指导结构件供应商生产、装配检查,xxx科技有限公司装配检查等环节对xxx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的外观检查和验收。

假如某个产品的客户对外观有特殊规定,则按照客户提供的外观标准来进行检查和验收。

本标准对一些可以接受的表面外观缺陷进行限制。

2.0术语和定议产品表面等级根据重要限度,可划分为A级面、B级面和C级面,具体定义如下:表面等级定义机箱的A级面、B级面和C级面的区分如图 1 所示:A级面B级面C级面表面等级的规定是产品的外观标准,对于产品在客户处使用时看不见的内部表面,如塑胶滑道等,不属于本标准规定范围。

表面等级的定义是以在最终客户处使用情况为条件而界定的。

假如零件、部件、产品在后续装配、安装过程中被掩盖,则以被掩盖后的表面来定义;假如零件、部件、产品在后续装配、安装过程中有也许被掩盖也有也许不被掩盖,则按照不掩盖的表面来定义。

3.0检查条件3.1光照规定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500LX 的近似自然光下检查。

对于40W的日光灯、检查距离规定是500mm。

3.2检查员的规定检查者的视力或矫正视力不低于1.0,被检查表面和人眼视线呈45°角(图2).3.3检查时间、距离和是否旋转的规定不同表面等级的检查条件规定A级面B级面C级面检查时间(秒) 10 5 3检查距离(mm) 450 450 600是否旋转旋转不旋转不旋转4.0 鉴定总则可接受的A级面、B级面和C级面缺陷不能影响装配和功能,否则仍判不合格。

同一表面同一区域缺陷不能聚集过多。

即在直径100mm的圆内,实际缺陷数量不能超过缺陷允收表规定的缺陷数量N 。

同一表面同一区域缺陷不能聚集过大。

电子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电子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修改记录制订部门:品管部制作:审核:批准:1.0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x科技有限公司品牌,以及其他无客户特殊外观要求的品牌的盒式产品、一体化机箱和手持类产品的外观检验标准。

在本标准中未出现的缺陷种类参照现有关规定执行或参考与它相似(影响程度相当)的项目执行。

本标准可用于指导结构件供应商生产、装配检验,xxx科技有限公司装配检验等环节对xxx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的外观检验和验收。

如果某个产品的客户对外观有特殊要求,则按照客户提供的外观标准来进行检验和验收。

本标准对一些可以接受的表面外观缺陷进行限制。

2.0术语和定议产品表面等级根据重要程度,可划分为A级面、B级面和C级面,具体定义如下:A级面 B级面 C级面表面等级的规定是产品的外观标准,对于产品在客户处使用时看不见的内部表面,如塑胶滑道等,不属于本标准规定范围。

表面等级的定义是以在最终客户处使用情况为条件而界定的。

如果零件、部件、产品在后续装配、安装过程中被掩盖,则以被掩盖后的表面来定义;如果零件、部件、产品在后续装配、安装过程中有可能被掩盖也有可能不被掩盖,则按照不掩盖的表面来定义。

3.0检验条件3.1光照要求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500LX 的近似自然光下检验。

对于40W的日光灯、检验距离要求是500mm。

3.2检验员的要求检验者的视力或矫正视力不低于1.0,被检查表面和人眼视线呈45°角(图2).3.3检验时间、距离和是否旋转的要求4.0可接收的A级面、B级面和C级面缺陷不能影响装配和功能,否则仍判不合格。

同一表面同一区域缺陷不能聚集过多。

即在直径100mm的圆内,实际缺陷数量不能超过缺陷允收表规定的缺陷数量 N 。

同一表面同一区域缺陷不能聚集过大。

即实际测量结果不能大于缺陷允收表的要求。

对于可累积计算的缺陷如长度L和面积S等,记录累积值(L=L1+L2+…Ln,S=S1+S2+…Sn)与缺陷允收表比较。

对无法累积计算的缺陷如高度H,宽度W,直径D等,记录最大的测量值与缺陷允收表比较。

电子行业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电子行业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电子行业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根据电子行业发展的要求,为确保电子产品的质量,规范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特制定《电子行业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现将有关内容向大家汇报如下:一、背景概述电子产品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竞争力。

为保证电子产品的质量合格,强化对电子行业的监管,本标准应运而生。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电子行业生产的各类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电视机、手机、电脑、数码相机、家用电器等。

三、质量检验内容1. 外观检验:包括产品的外观色泽、表面光洁度、外形尺寸、标识等方面的检查。

2. 功能性检验:对产品所声明的功能进行验证,确保其满足国家和行业标准。

3. 安全性检验:对电子产品的电器安全、机械安全和环境安全进行检测,确保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4. 性能测试:通过各项测试,包括工作温度、电池续航时间、屏幕分辨率等指标的检测,以验证产品的性能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 可靠性检验:通过可靠性测试,包括但不限于高低温试验、振动试验、耐压试验、耐候试验等项目,以验证产品在各种工作环境下的可靠程度和稳定性。

四、质量标准1. 外观质量标准: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外观质量标准,包括外观缺陷、标识结果、尺寸偏差等指标。

2. 功能性质量标准: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采用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检测,确保产品在规定使用条件下的各项参数满足标准要求。

3. 安全性质量标准:根据电子产品的安全要求,制定相应的安全性质量标准,包括电器安全、机械安全和环境安全等指标。

4. 性能指标标准: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制定相应的性能指标标准,确保产品在各项性能参数方面达到或超过标准要求。

5. 可靠性指标标准:根据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制定相应的可靠性指标标准,确保产品在各种工作环境下具备一定的可靠性。

五、质量检验报告对通过质量检验的电子产品,将发放相应的质量检验报告,详细记录产品的检验过程、结果,并标明产品是否合格。

ipc600j外观检验标准

ipc600j外观检验标准

ipc600j外观检验标准IPC600J外观检验标准是为了确保电子产品外观质量,提供了一系列的检验要求和标准。

本文将对IPC600J外观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1. 检验对象IPC600J外观检验标准适用于所有电子产品外观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计算机等各类电子设备。

2. 检验要求2.1 外观缺陷外观缺陷是指电子产品在制造过程或者运输过程中可能导致的表面损伤、划痕、异物、凹陷等问题。

检验时需要对产品的外观进行细致的观察,确保产品无明显的外观缺陷。

2.2 外观一致性外观一致性是指同一批次、同一型号的电子产品在外观上保持一致。

检验时需要比对不同产品之间的外观差异,如颜色、形状、标识位置等,确保产品一致性。

2.3 标识和标签产品的标识和标签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型号、生产日期、认证标志等。

检验时需要核对标识和标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2.4 表面处理产品的表面处理需要符合相关要求,如喷涂、氧化、防刮花等。

检验时需要评估产品表面处理的质量和效果。

3. 检验方法3.1 目测检查目测检查是最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通过肉眼观察产品的外观来判断是否存在缺陷和一致性问题。

检验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经验,对不同产品的外观特征有深入了解。

3.2 仪器检测除了目测检查,还可以使用仪器来进行检测。

如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微小的缺陷,使用测量仪器来检测产品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等。

仪器检测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4. 检验记录和评价在进行外观检验时,需要详细记录检验结果以及相关的评价。

检验记录可以作为产品质量把控的重要依据,并且有助于对供应商的合作进行评估和改善。

5. 结论IPC600J外观检验标准为电子产品的外观质量提供了一系列的检验要求和标准。

通过实施有效的外观检验,可以确保产品的外观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和客户的期望,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供应商也应该积极配合和遵守外观检验标准,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电子产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质量检验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和提高产品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的标准和方法。

一、外观质量检验外观质量是电子产品的首要印象,也是用户最直接感知产品质量的因素之一。

对于电子产品而言,外观质量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缺陷检查:检查产品外观是否存在划痕、凹陷、气泡、颜色偏差等问题。

2. 标识检查:检查产品标识是否齐全、正确,包括产品型号、商标、安全警示标识等。

3. 按键灵敏度检验:对产品的按键进行测试,确保其灵敏度和寿命符合要求。

4. 外观装配检查:检查产品外壳是否装配完好,零部件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

二、功能质量检验除了外观,电子产品的功能质量也是用户关注的重点。

以下是常见的功能质量检验标准和方法:1. 电气性能检验: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电阻、电容等参数的测量,以及电路板的性能测试。

2. 电磁兼容性检验:测试产品在不同频段下的电磁辐射和电磁敏感性,确保其不会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或受到干扰。

3. 耐久性测试:对电子产品进行长时间连续工作测试,模拟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4. 安全性能检验:包括产品的绝缘电阻、漏电流、防火性能等指标的测试,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用户安全造成威胁。

三、可靠性质量检验可靠性是电子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关乎产品的寿命、稳定性和持久性。

以下是常见的可靠性质量检验标准和方法:1. 温度/湿度试验:通过将产品置于不同温湿度环境下,观察产品的性能变化和故障情况,评估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2. 震动/冲击试验:模拟产品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情况,检验产品的结构强度和电路连接可靠性。

3. 高温老化试验:将产品置于高温环境中进行长时间的工作,观察产品的性能变化和可靠性。

4. 光照/光谱试验:对使用光敏元件的电子产品进行光照强度和光谱分布的测试,确保产品在各种光照条件下均能正常工作。

电子产品检验标准

电子产品检验标准

电子产品检验标准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手机、电脑到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的种类繁多。

然而,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使用量的增加,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愈发凸显。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电子产品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电子产品的外观质量是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

外观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美观度和使用寿命。

在检验时,需要对产品的外观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包括产品表面是否平整、无划痕、无变形、无色差等。

同时,还需检查产品的组装工艺是否精细,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是否存在漏胶、漏焊等现象。

这些都是影响产品外观质量的重要因素。

其次,电子产品的功能性能是检验的重点之一。

产品的功能性能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效果和用户体验。

在检验时,需要对产品的各项功能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确保产品的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比如,对手机进行通话质量测试、信号接收测试、屏幕显示效果测试等;对电脑进行性能测试、散热测试、键盘、鼠标等外设的使用测试等。

只有通过对功能性能的全面检验,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此外,电子产品的安全性能也是检验的关键之一。

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安全和用户的人身安全。

在检验时,需要对产品的绝缘性能、防火防爆性能、电磁辐射等安全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和异常情况下都能保持安全可靠。

比如,对家用电器进行漏电保护测试、过载保护测试、电磁辐射测试等;对移动电子产品进行电池安全性能测试、充电器安全性能测试等。

只有通过对安全性能的全面检验,才能有效避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电子产品检验标准是保障产品质量和用户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产品的外观质量、功能性能和安全性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同时,对电子产品的检验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推动电子产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电子产品检验标准

电子产品检验标准

电子产品检验标准电子产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平板等。

然而,由于电子产品种类繁多、功能复杂,因此其质量和安全性的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电子产品的检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电子产品的外观检验标准是非常关键的。

外观检验主要包括产品的整体外观、表面处理、标识和包装等方面。

在外观检验中,应该注意产品是否存在瑕疵、变形、划痕、色差等情况,以及产品的标识是否清晰、完整、准确。

此外,包装是否完好、合适也是外观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电子产品的功能性检验标准也至关重要。

功能性检验主要包括产品的基本功能、性能指标、安全性能等方面。

在功能性检验中,应该对产品的各项功能进行全面检测,确保产品的各项功能正常、稳定。

同时,还需要对产品的性能指标进行检验,如电池续航能力、屏幕显示效果、声音输出效果等。

此外,安全性能也是功能性检验的重点内容,需要检验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最后,电子产品的环境适应性检验标准也不容忽视。

环境适应性检验主要包括产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环境适应性检验中,应该对产品在高温、低温、湿度、振动等环境条件下的表现进行测试,确保产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不会出现性能下降或故障。

综上所述,电子产品的检验标准涉及外观、功能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多个方面,需要全面、细致地进行检验。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确保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电子产品检验标准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电子产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其他智能设备,其质量的可靠性对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电子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有效的质量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检验项目及标准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应涵盖一系列项目和标准,以确保电子产品在功能、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达到规定的要求。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检验项目及其标准:1. 外观检验:包括产品外观是否平整、光滑,表面是否有划痕或变形等。

2. 尺寸和重量检验:检查产品的尺寸和重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电器性能检验:对电子产品的电气性能进行评估,如电压、电流、功率等。

4. 功能性能检验:确认产品能否正常启动、运行以及完成各项功能。

5. 电磁兼容性检验:评估产品在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和自身对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

6. 电池性能检验:主要关注充电性能、续航能力和电池的使用寿命。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检验项目与标准,实际应根据不同电子产品的特性和功能需求来确定具体的检验项目和标准。

二、检验方法与流程为了确保质量检验符合要求,需要依照一定的方法和流程进行实施。

以下是一般的检验方法与流程:1. 检验准备:组织相关人员、设备和环境,明确检验目的和要求,准备所需的检验材料和工具。

2. 样品抽检:按照一定的抽检原则和方法,从批量生产的电子产品中随机抽取样品。

3. 标准比对:将样品与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对,确定检验项目和相关标准。

4. 检验操作:依据标准要求和方法,对样品进行检验操作,记录相应的数据和结果。

5.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判断样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6. 报告编制:将检验结果整理并编制成检验报告,详细描述样品的质量状况和不符合项。

三、质量评估与控制通过对电子产品的质量检验,可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为生产商和消费者提供决策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应纵三个视角去检验,正视侧视俯视,一般可“先主后次, 先外后里” 之一定次序进行检验.
3)不符合品:不符合规格或顾客要求的产品或物料. 4)可疑品:检验和测试状态不明确,或者由于长期保管等原因引起质量变异或降 低的可能物料或成品.
六.判定等级划分
一般可分为三个等级(CRI /MAJ/MIN)
1.检验的准备: 熟悉检验标准和技术文件规定的质量特性和具体内容,确定
测量项目和量值。 2.测量或试验: 按已确定的检验方法和方案,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定量和定 性的观察,测量,试验,得到需要的量值和结果。测量和试 验前后检验人员要确认检验设备和被检物品试样状态正常, 保证结果的有效性。
3.记录: 检验记录不仅要记录数据,还要记录检验日期,生产日期,
断力,否则易出现不确切的判断,误判。
四:感官检验结果(感官质量)表示方法
数值表示法:以感觉器官作为工具进行计数,计量给出检验结果。
如肉眼目测进行外观检查,给出不合格的具体数量及粗略的量值, 尺寸等。
语言表示法:是最一般的感官质量定性表示法,用感官质量特性
用语(如酸,苦,咸)和表示质量评价用语(如优,差)组合使用 表示质量
验标准 (4) microsoft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查.一般通过人的自身器官或借助简便工具,以检查
产品的色,味,形,声响,手感,视觉等感觉来定性
得判断其质量特性.
优点是:
方法简便易行,不需特殊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判 断讯速,成本低廉;
缺点是:感官检验属于主观评价的方法,检验结果易 受检验者感觉器官敏锐程度,审美观念,实践经验, 判断能力,生理,心里(情绪)等因素影响,因而要 求检验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较丰富的经验,较强的判
一.质量检验定义与功能: 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
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 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功能:鉴别 把关 预防 报告
二:按检验技术手段分类
1.理化检验 2.感观检验:
依靠检验员的感觉器官进行产品质量评价或判断的检
以上
以上
字體膨脹,
印刷文不 缺印,刮掉等
良點
模糊,污髒
面積
色相.色差
寬度:1/4以下 寬度:1/4以下 寬度:1/3以下 寬度:1/2以下
0.03mm2以下 0.03mm2以下 0.05mm2以下 △E: 1.2以下,L*=±1.0 a*/b*=±0.3
0.1mm2以下
注:不良點是指:產品表面上的黑點,髒點, 劃痕等. 備注: 1.上述詳細參照表4.2,4.3,4.4 2.有鋅電鍍不適用 3.各部件不良如:接合線,縮水,毛邊,光澤不均,缺損等不適用. 4.產品須根據其材質,使用部位色澤等的差別選用外觀判定等級. 5.塗裝鋼板須選用外觀2級以下的判定. 6.鍍金鋼板須選用外觀2級以下的判定. 7.電鍍一般選用外觀3以下的判定. 8.Sony 標識,Logo等須在外觀0級之內.
設定或設定限度樣品,在5項中有圖示。各產品外觀等級選用參照外觀判定標准.
表4.1 外觀判定標准
規格值 以上
外觀0級
外觀1級
外觀2級
外觀3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規格值 以下
一般部件
0.1mm2以下
0.3mm2以下
0.5mm2以下
0.7mm2以下
不良點大 Logo等 sony

標識
0.03mm2以下 0.03mm2以下 0.05mm2以下 0.1mm2以下
十一 客户特殊要求的外 观检验标准(1)
Sony-Ericsson外观检验:
十二 客户特要求的外观检 验标准 (2)
Apple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灯光亮度:700lux min
角度 : 45度
距离: 约30cm
时间: 10sec
A客户对不同系列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不同系列的产 品客户会提供不同的点规标准,以例外观检验比对。
A:严重缺点:(CRI)
1)造成产品功能完全失效或重要特性丧失之缺点. 2)影响人身安全与损害健康之缺点. 3)信赖性测试不合格. B:主要缺点(MAJ) 1)造成产品部份结构缺陷,但不影响功能之缺点. 2)客户特别标明拒收之缺点. 3)有触感的外观缺限,未影响结构. C:次要缺点(MIN) 1)缺点项目对产品结构,尺寸,功能特性无影响之缺陷. 2)无触感的外观缺限.
一般对正常连续批进料及生产,当产品目视有明显 色差时才会采用议器判定;色差仪一般对非透明及非 金属件的产品,较为适用。
3.胶粒颜色判定,须用标准色板模具压制成色板, 再与标准色板或标准色码进行测量判定。色板外观不 可有变形,白雾,气泡等不良。
九 外观判定的基准
1. 制定限度允收样品,标准样品(即样品件比较法); a. 限度允收样品:是指外观缺陷最差的接收程度样品 b. 标准样品:指质量标准的样品; 2. 依检验规范,对外观缺陷的尺寸,面积,点,等数
A客户一般要求,在产品表面上两个不良点之间的间距50mm 以上
对刮伤,流纹线,要求使用点规上25%的对比标准下目视,
看到不良点,同时须无触感,为允收标准。
观检验标准(3)
SONY产品外观检验标准
外觀等級判定標准:
設計者根據表4.1的基准設定外觀判定等級,在4.2中有圖面表示,基於這種標准,在外觀0-3級外可自行
外观检验标 准与技术
课程纲要
一. 质量检验的定义与功能 二. 检验技术手段的分类
三. 感观检验的优缺点
四. 感观检验结果表示法 五. 一般产品表面等级划份与述语 六. 判定等级划份 七. 检验的步骤 八. 产品颜色检验 九. 外观判定基准 十. 外观一般目视条件 十一 客户特殊要求的外观检验标准(1) 十二 客户特殊要求的外观检验标准(2) 十三 客户特殊要求的外观检验标准(3) 十四 客户特殊要求的外观检验标准(4)
值表示要求为标准: 例如1个瑕疵在多少平方毫米中有几个瑕点等, 3. 针对颜色检验标准详见以上第八点) 4. 依靠检验人员素质,丰富经验,及较高的判断能力
1..待验物置于700lux~1200的亮度下,受验面与检验者成45度 角,
距离30cm接受检验. 2.目视时间:3~5sec. 3.一般不在反光或逆光下检验,以免强化可能出现之瑕疵. (如果客户有特别要求依客户要求为标准)
检验人员签名,便于质量追溯,明确质量责任 4.比较判定 5.确认和处置
八 产品颜色的检验
颜色是属于产品的固有的质量特性,一般检
验方法如下:
1.依“标准样”将产品置于标准光源箱下目视比对 2.借助色差议与标准样品或标准色码进行色差值比 较
如:颜色差异的标准,公司的常用标准为△E<1.0(工 程图面有特殊要求依工程图要求判定。
图片表示法:将实物质量特性图片和标准图片比较,做出质量评
价(如金属的显徽组织图片)
检验样品(件)比较法:将实物产品质量特性和标准样品,极
限样品及程度样品进行比较判定
五.一般产品表面等级划份及述语
1).一级表面:在使用中常看得见的重要表面. (例如 logo,mark,正面与上面等) 2).二级表面:在使用中不易察觉到的非重要表面.(一般指两侧及背面部份) 3)三级表面:内侧与底面
透明半透明 部件
不良點數 100mm間距
間距

必要時 個別設

透過率>5% 0.03mm2以下
允許兩個不良 點:距離70mm 以上
透過率>5% 0.03mm2以下
允許兩個不良 點:距離70mm 以上
透過率>5%
透過率>5%
0.05mm2以下 0.1mm2以下
必要時
允許三個不良 允許四個不良 個別設
點:距離50mm 點:距離30mm 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