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幼小衔接:家庭教育课程标准制定

幼儿园幼小衔接:家庭教育课程标准制定1. 引言幼儿园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是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相关,而家庭教育课程的标准制定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幼儿园幼小衔接的角度出发,探讨家庭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践。
2. 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有不同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幼儿园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小学则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幼儿园幼小衔接时期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有效衔接,孩子可能面临适应问题和学习困难。
3. 家庭教育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家庭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能够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科学、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制定家庭教育课程标准,对于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4. 家庭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容家庭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容应包括幼儿的身心发展、性格养成、行为规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应涵盖家长应具备的教育知识、教育技能和教育资源的获取途径。
5. 实践:家庭教育课程标准的落实(1)教育知识的普及家长视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学习了解有关幼儿园幼小衔接方面的知识,使得在实践中更有理论依据。
(2)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家长应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家庭教育计划,为孩子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3)家庭教育资源的整合家长要积极获取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教育书籍、教育游戏、亲子活动等,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6.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家庭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幼儿园幼小衔接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课程标准,能够指导家长在幼儿园幼小衔接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7. 总结幼儿园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而家庭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能够指导家长更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教学大纲[1]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教学大纲[1]](https://img.taocdn.com/s3/m/3546f57d168884868762d661.png)
《幼儿园课程论》模拟试题(07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各种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首先也主要反映在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和所确定的教育目标的不同上,主要表现为相对更强调__儿童的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__,还是相对更强调_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技能_,以及强调的程度如何等方面。
2.按教育活动的途径来划分,幼儿园课程中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__游戏活动__和____教学活动__。
3.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课程理论家_斯坦豪斯_提出的。
4. 在蒙台梭利课程中,自由、_作业__和____秩序__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
5.我国80年代以来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_幼儿园工作规程__》和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受唯理派哲学思想影响的是(B)A. 蒙台梭利课程B. 福禄贝尔设计的恩物C. 方案教学D. 直接教学模式2.综合性课程的长处有( ABC)。
A. 是由关联的课程,能对儿童各方面的学习进行有意义的联系。
B. 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
C. 能促进儿童主动的学习。
D. 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下列较多地被运用在艺术领域的课程目标是(B)。
A. 生成性目标B. 表现性目标C. 行为目标D. 结果目标4.在直接教学课程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AD )。
A. 儿童行为的训练者B.儿童学习的共同建构者C. 儿童主动活动的鼓励者D.儿童行为的强化者5.( A )的课程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生成性,因而它的教育活动设计者们认为,他们“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A. 瑞吉欧教育体系B. 凯米和德弗里斯课程方案C. 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D. 海伊斯科普课程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勃朗芬布朗纳所谓的外系统外系统是指发展的人并没有参与的、但又影响或受其中所发生的一切所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环境。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教学大纲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是以0-6岁儿童家庭教育中所产生的现象和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等课程为基础,运用可行的研究方法,揭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提出儿童家庭教育相关理论及指导建议,用于解决儿童家庭教育中的现实问题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通过阐述0-6岁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主要任务与内容、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学生对此年龄段儿童的家庭教育有一个整体认知,从而具备从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初步知识与能力。
并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奠定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而且特别需要学生具备儿童发展、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幼儿游戏与玩具等前期开设的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知识的帮助,而同期开设的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程也为学生学习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知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变革。
为从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做好初步的知识准备。
2.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学前儿童的发展任务和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3.能运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初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1.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
2.理解:即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识别的基础上明白其内涵,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归纳总结。
3.运用: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案例,解决实际问题。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第一章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概述教学内容:第一节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作用与地位一、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二、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三、儿童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第二节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内容与方法一、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二、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三、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第三节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一、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性质与目的二、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三、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四、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与方法教学重点: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任务、内容、方法教学要求:了解: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地位理解:儿童家庭教育的奠基作用、任务运用: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家庭因素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家长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一、家长文化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二、家长道德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第二节家长教育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一、家长的儿童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二、家长的亲子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三、家长的人才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四、家长的教育观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第三节家长教育方式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一、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二、家长教育方式的特点三、家长教育方式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第四节家庭环境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一、家庭物质环境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二、家庭精神环境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教学重点:家长教育观念剖析教学要求:了解:家庭环境与儿童家庭教育理解:家长素质与儿童家庭教育运用:家长教育方式与儿童家庭教育第三章0-3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教学内容:第一节0-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二、1-2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三、2-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第二节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与任务一、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目标二、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任务第三节0-3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一、食物喂养二、生活起居三、卫生护理四、疾病防治五、身体锻炼第四节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一、智力启蒙二、语言培养三、情意萌发四、习惯养成第五节家庭游戏指导二、玩具和游戏材料配备三、亲子游戏指导教学重点:0-3岁儿童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课程设计背景

家庭教育课程设计背景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家庭教育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掌握家庭教育的常用方法和技巧;了解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进行家庭教育实践;能够分析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家庭教育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家庭教育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家庭教育的定义和特点–家庭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重要性2.家庭教育的常用方法和技巧–沟通技巧:倾听、表达、同理心–引导技巧:鼓励、表扬、激励–规则设定和执行力培养–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3.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孩子行为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拖拉、撒谎等–亲子关系问题:代沟、沟通不畅、缺乏亲密感等–家庭教育环境问题:过度保护、溺爱、忽视等–解决方案:针对具体问题,运用相应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解决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家庭教育案例,使学生了解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
4.实验法:通过家庭教育的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家庭教育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本课程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
《家庭教育学》教学大纲

《家庭教育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家庭教育学》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选修课程学时/学分:30/2开设学期:第7-8学期开设单位:教师教育学院适用专业:小学/学前教育专业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选修课程2.课程说明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个人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及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它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系统科学的方法,从宏观上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普遍规律,又从微观上论述了家庭教育的具体操作技能与艺术,探讨了一般家庭的子女教育工作和特殊家庭的子女教育工作,是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家庭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明确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形成正确的家庭教养态度,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和艺术;增强理论修养;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重视家庭教育,科学实施家庭教育;能指导学生家长科学实施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为将来处理好幼儿园、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为促进孩子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高等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应修习。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特点和意义。
2.了解家庭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3.理解亲子关系概念、明确亲子关系中的教育要素、分析当前亲子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当前应建立怎样的亲子关系。
4.理解家庭互动的内涵、了解家庭互动中的教育要素、深入理解家庭互动展开的过程。
5.深入理解家庭文化及中国家庭文化的特征、了解中国家庭文化的特点。
6.认识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协作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家庭、学校和社会协作的原则。
7.分析比较不同年段(重点是婴幼儿及童年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各年龄阶段家庭教育策略。
8.能结合实际分析当前家庭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做到理论和实际结合。
家庭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家庭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家庭教育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学习到一系列实用的教育技巧,以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素;3. 理解家庭教育与个体成长、家庭发展的关系;4. 学习家庭教育的实践方法和策略;5. 培养家庭教育的反思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家庭教育的概述1.1 定义及发展历程1.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 家庭教育的理论框架2.1 儿童发展理论与家庭教育2.2 家庭系统理论及其应用2.3 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和模型3. 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3.1 父母角色与责任3.2 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观 3.3 情感教育与行为管理3.4 沟通与应变技巧4. 家庭教育与个体成长4.1 家庭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4.2 家庭教育与儿童自我发展4.3 青少年时期的家庭教育5. 家庭教育与家庭发展5.1 夫妻关系与家庭教育5.2 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5.3 家庭沟通与协调6. 家庭教育的实践方法和策略6.1 家庭教育的实施步骤和程序6.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6.3 实用的家庭教育技巧和方法7. 家庭教育的反思与创新7.1 家庭教育的困境和挑战7.2 家庭教育的创新策略和方法7.3 家庭教育的评估与改进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框架;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践能力;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讨论,促进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4. 情景模拟:设计教育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实践技能;5.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测验、小组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家庭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家庭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对人一生的发展影响深远。
《家庭教育学》是一门很有现实意义的选修课。
它从宏观上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普遍规律,又从微观上论述了家庭教育的具体方法与艺术。
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和趣味性,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从而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并初步掌握家庭教育的一般方法,为今后教育子女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课程还有助于今后更好地了解学生并对家长开展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1、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家庭教育的特点、意义和影响因素;了解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名家家庭教育思想;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初步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方法与艺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引导进入角色思考家庭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的教育意识;通过教师讲解或视频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及其规律,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为正确教育孩子打好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五、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263130112.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3.英文名称:Preschool children's family education4. 课程简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职业延展课程(技能拓展以适应岗位需求),属于必选选修课 , 它主要是研究0~6、7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活动, 揭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规律,以提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
二、课程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深刻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征及重要意义;(2)掌握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家长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构建家庭、学前教育机构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3)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前沿发展动态和学科成就,形成现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观念,提高科研意识及能力。
教学要求(1)介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便于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突出重点,以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3)在初步学习、调查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当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基本规律;(4)注重与先行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及后续课程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相互衔接。
2.与相关课程衔接:先行课程包括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后续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等。
3.学时、学分:总32学时、周2学时, 2学分4.开课学期:第1学期5.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6.考核方式:考试7.教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陈策,邱仁根主编.江西高校出版社,2015年7月第1版。
本教材适用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本科学生使用。
8.教学参考资料: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丁连信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2版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目标1.掌握家庭、家庭教育的概念及其发展;2.理解家庭教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对人一生的发展影响深远。
《家庭教育学》是一门很有现实意义的选修课。
它从宏观上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普遍规律,又从微观上论述了家庭教育的具体方法与艺术。
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和趣味性,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从而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并初步掌握家庭教育的一般方法,为今后教育子女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课程还有助于今后更好地了解学生并对家长开展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家庭教育的特点、意义和影响因素;了解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名家家庭教育思想;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初步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方法与艺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引导进入角色思考家庭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的教育意识;通过教师讲解或视频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及其规律,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为正确教育孩子打好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