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展望
用于电磁屏蔽的最具潜力的十大新材料

用于电磁屏蔽的最具潜力的十大新材料1.引言1.1 概述电磁屏蔽是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应用之一,而新材料的出现为电磁屏蔽技术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本文旨在探讨用于电磁屏蔽的最具潜力的十大新材料。
这些新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和优势,可以有效地隔离和抑制电磁波的干扰。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领域,我们可以为电磁屏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新材料的名称和基本特点,然后对其在电磁屏蔽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材料的特性和性能,我们将评估它们在电磁屏蔽领域的优缺点,并挑选出最具潜力的十种新材料。
随着无线通信和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电磁屏蔽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屏蔽材料在满足要求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重量大、成本高、可塑性差等。
因此,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新材料可以提供更轻量化、更灵活、更高效的电磁屏蔽解决方案,为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的目标是深入了解这些新材料的特性和应用领域,同时也探讨它们的潜力和前景。
相信通过不断的创新和进步,电磁屏蔽技术将在广泛的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内容,并介绍了电磁屏蔽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
随后,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说明正文部分的组成和结构。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了十种最具潜力的新材料,并分别进行了深入的特点分析。
每种新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电磁屏蔽性能和应用潜力,通过对其特点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些材料在电磁屏蔽领域的重要性。
每个新材料的介绍都包括了两个主要特点。
这些特点可能涉及材料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导电性能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读者可以了解每种新材料在电磁屏蔽中的潜力和应用范围。
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并对这十种新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高性能碳基电磁屏蔽及吸波材料的研究

高性能碳基电磁屏蔽及吸波材料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磁波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电磁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电磁波不仅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还会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影响信息安全。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电磁屏蔽及吸波材料,对于减少电磁污染、保护人体健康、保障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高性能碳基电磁屏蔽及吸波材料的研究。
碳基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高导电性、高热稳定性、轻质等,在电磁屏蔽和吸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碳基材料的种类、性能优化、制备工艺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其在电磁屏蔽和吸波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碳基电磁屏蔽及吸波材料的种类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纤维等。
然后,通过对比实验和理论分析,探讨不同碳基材料的电磁屏蔽和吸波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接着,本文将重点研究碳基材料的性能优化方法,如通过化学修饰、掺杂等手段提高材料的电磁性能。
本文还将关注碳基材料的制备工艺,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制备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本文将展望碳基电磁屏蔽及吸波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如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学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高性能碳基电磁屏蔽及吸波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碳基电磁屏蔽及吸波材料的基础理论碳基电磁屏蔽及吸波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离不开对其基础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探索。
这些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电磁场理论、材料电磁性能以及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
电磁场理论是理解电磁波传播和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
在电磁场理论中,电磁波被视为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并在空间中以一定速度传播的波动现象。
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则主要取决于物质的电磁特性,如介电常数、磁导率等。
碳基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展现出优异的电磁性能。
碳基材料中的电子具有较高的可动性,使其对电磁场具有良好的响应能力。
碳基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如高导电性、高导热性等,使其在电磁屏蔽和吸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分子材料中的电磁屏蔽技术研究

高分子材料中的电磁屏蔽技术研究1. 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力、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辐射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电磁辐射会影响机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导致信息泄露和私密性问题。
因此,电磁屏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变得越来越必要。
高分子材料作为电磁屏蔽材料的一类重要代表,其性能优越、加工方便、成本低廉,已经成为电磁屏蔽技术中的主要研究对象。
2. 高分子材料的电磁屏蔽机理高分子材料的电磁屏蔽机理主要取决于其导电性能、磁性能和吸收性能。
在高分子材料中,可以分为导电层和吸收层。
导电层主要是高分子基质中加入导电性能强的碳黑、金属粉末等填料,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通过电子迁移和导电形成屏蔽层,从而阻止电磁波的传播;吸收层主要是高分子基质中加入吸收性能强的磁性颗粒、石墨纳米片等材料,能够将电磁波转化为热能、电能等形式,并将其分散和扩散,从而达到屏蔽的效果。
3. 高分子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高分子材料作为电磁屏蔽材料,其性能主要包括导电性、磁性、吸收性等。
导电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填料的种类、导电性能以及填充量等因素。
磁性能主要对于低频电磁波屏蔽起作用,高分子基质中加入磁性颗粒能够提高材料对于低频电磁波的屏蔽效果。
而吸收性能则对高频电磁波屏蔽更为有效,高分子基质中加入吸收性能强的石墨纳米片等材料可以增加材料对于高频电磁波的吸收效果。
此外,表面导电性能也是影响高分子材料电磁屏蔽性能的重要因素。
4. 高分子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的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
首先,通过改变填料种类、含量、粒度等因素,可以大大改善高分子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
例如,细化填料粒度可以提高材料导电性能;通过添加银或铜等材料,可以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性能和表面导电性能;在高分子基质中加入核壳结构的金属纳米颗粒,可以提高材料对于低频电磁波的屏蔽效应等等。
其次,高分子材料与其他材料复合,也是提高电磁屏蔽性能的重要途径。
例如,将高分子材料和碳纤维、石墨烯等材料复合,不仅能提高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还可以减轻材料的重量和尺寸等问题。
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技术分析

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技术分析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电通信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之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无线电通信设备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其中之一就是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因此对无线电通信设备进行电磁屏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电磁屏蔽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其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电磁屏蔽技术的原理电磁屏蔽技术是通过设计和制造具有一定屏蔽能力的物理结构,从而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的传播和影响。
电磁屏蔽技术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传导屏蔽、辐射屏蔽和磁屏蔽。
1. 传导屏蔽传导屏蔽是通过将导电材料包裹在电磁辐射源周围,利用导电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和反射来达到屏蔽的目的。
这种屏蔽方式主要用于消除高频电磁场的干扰,常见的传导屏蔽材料有金属、碳纤维等。
2. 辐射屏蔽辐射屏蔽是通过设计电磁能量的传播路径,使其减弱或者消失,从而起到屏蔽的作用。
常用的辐射屏蔽方法包括采用金属屏蔽罩、屏蔽墙壁等结构进行隔离。
磁屏蔽是通过设计和制造磁性材料,使其对磁力线的传播产生阻碍,减少磁场的传播和影响。
磁屏蔽技术主要用于消除低频磁场的干扰,常见的磁屏蔽材料有镍铁合金、镍铁氧体等。
电磁屏蔽技术在无线电通信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由于人们日常使用的移动电话、无线网络设备等都属于手持式设备,因此对这类设备进行电磁屏蔽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在设备内部加入金属屏蔽罩或者利用导电材料进行传导屏蔽,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对人体的辐射。
通信基站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基站的电磁辐射往往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通信基站的设计和建设中,需要采用有效的电磁屏蔽技术,将辐射范围和强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护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3. 电子设备屏蔽除了手持设备和通信基站,各种其他类型的电子设备也需要进行电磁屏蔽,以减少设备间的干扰,保证其正常的工作和通信。
装配式建筑施工材料的电磁屏蔽效果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材料的电磁屏蔽效果分析在当今高科技发展迅猛的社会背景下,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使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这些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办公环境中,由此产生的电磁辐射也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由于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电磁辐射下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因此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材料的电磁屏蔽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I.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无论是家庭住宅还是办公场所,电子设备和通讯设备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这些设备释放出的电磁辐射会对周围环境和身体产生潜在影响。
长期处于高强度电磁辐射下,人体可能面临着诸如头痛、失眠、免疫力下降以及癌症等健康问题。
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有效的电磁屏蔽手段来降低这些潜在风险。
II. 装配式建筑施工材料的电磁屏蔽原理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模块化建造方式,其材料设计和构造对电磁辐射屏蔽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材料包括钢结构、混凝土墙板、岩棉和金属幕墙等。
这些材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实现电磁辐射的屏蔽效果:1. 反射:材料表面对入射电波反射部分或全部的能量,从而减少了辐射到周围环境中的能量。
2. 吸收:材料中含有导电或磁性物质,可以吸收并转化入射电波的能量为其他形式。
3. 散射:材料通过改变电磁波传播方向使其在不同方向上进行散射,从而达到抵消、削弱并阻挡辐射能量向周围传递的作用。
III. 常见装配式建筑施工材料的电磁屏蔽效果1. 钢结构:钢结构是一种优良的电磁屏蔽材料,其具有高强度和导电性。
钢结构能够反射和吸收大部分的电磁辐射能量,有效阻隔外界电磁辐射对建筑内部的干扰。
然而,在现实应用中,如果钢结构表面没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则会导致一些辐射逃避和散射。
2. 混凝土墙板:混凝土墙板被广泛用于装配式建筑中,它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并且可以部分抵挡电磁辐射。
然而,纯粹的混凝土材料的电磁屏蔽效果有限,因此需要添加导电物质或在混凝土中加入金属网格等改进措施来增强其屏蔽效果。
电磁波屏蔽材料

电磁波屏蔽材料电磁波屏蔽材料是一种能够有效隔离电磁波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通讯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磁波对人类健康和设备正常运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和应用电磁波屏蔽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磁波的危害。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波动,其频率范围很广,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到的电磁波包括手机信号、电视信号、微波炉等。
然而,长期接触高强度电磁波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包括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下降等。
同时,电磁波也会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影响其正常运行。
二、电磁波屏蔽材料的作用。
电磁波屏蔽材料主要用于隔离电磁波的传播,减少电磁波对人体和设备的影响。
它可以有效地吸收、反射或散射电磁波,阻止其穿透材料表面,从而达到屏蔽的效果。
在电子产品中,使用电磁波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医疗器械中,电磁波屏蔽材料可以保护患者免受电磁辐射的伤害。
三、常见的电磁波屏蔽材料。
1. 金属材料,金属是一种常见的电磁波屏蔽材料,包括铝、铜、铁等。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反射性,可以有效地屏蔽电磁波的传播。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金属屏蔽材料包括金属箔、金属网格、金属板等。
2. 合金材料,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固溶体,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一些特殊合金材料,如钛合金、铝镁合金等,具有良好的电磁波屏蔽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
3. 碳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电磁波屏蔽材料,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可以有效地吸收和散射电磁波,具有很高的屏蔽性能。
四、电磁波屏蔽材料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磁波屏蔽材料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电磁波屏蔽材料将朝着高效、轻质、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领域对电磁波屏蔽的需求。
电磁屏蔽高分子材料简介(扫盲贴)

电磁屏蔽及微波吸收高分子材料的原理、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牙齿晒太阳(QQ240942134)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各种数字化、高频化的电子电器设备如计算机、无线电通讯设备等不断的普及应用,它们在工作时电压迅速变化,向空间辐射了大量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由此而引起的电磁干扰,也称作电磁污染(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问题越来越严重,电磁辐射已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后的又一大严重污染[1,2]。
首先,与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电磁辐射源如移动电话、计算机、微波炉、电视机等由于距离人体甚近,产生的强辐射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最新的研究发现,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而产生的症状包括失眠、神经过敏、头痛、褪黑激素分泌减少以及脉搏减慢等,同时电磁波还会引起白血癌、脑癌、中枢神经癌以及痴呆等疾病的发生。
其次,电磁波容易影响精密电子仪器的正常工作,如导致误动、图像或声音障碍等,降低设备使用寿命。
据估计,全世界电子电气设备由于电磁干扰发生故障,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亿美元。
再者,电磁波会导致信息泄漏,使计算机等设备无信息安全保障,直接危害国家信息安全。
有资料表明,在1000m范围内,普通计算机辐射带信息的电磁波可以被窃取并复原[3-6]。
使用屏蔽材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抑制EMI的方法,传统的屏蔽材料通常使用标准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它们存在着缺乏机械加工性、价格昂贵、重量大、易腐蚀及屏蔽波段不易变换等缺点。
其屏蔽作用主要来自于反射损耗,金属的高反射虽然达到了屏蔽效果,但反射回来的高能量会对仪器本身造成一定的干扰,尤其在屏蔽阵地武器装备上仪器的电磁辐射时,更要考虑这种负效应,限制了它们在某些要求以吸收为主的领域内的应用。
随着高分子材料的不断开发和树脂成型工艺的日益完善,工程树脂制件以其价廉、质轻、加工性好、生产效率高等独特的优势在电子工业中倍受青睐,正在愈来愈多的取代原来的金属材料,作为电子电气设备的壳体、底板等结构件。
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1、引言随着现代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和高频电子器件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了电磁干扰现象的增多和电磁污染问题的日渐突出。
电磁波辐射已成为继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之后的又一大公害。
电磁波辐射产生的电磁干扰(EMI)不仅会影响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对身体健康也有危害。
目前,主要的抗电磁千扰技术包括:屏蔽技术、接地技术和滤波技术。
其中,屏蔽技术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各种屏蔽材料对电磁辐射进行有效阻隔与损耗。
吸波功能材料的研究是军事隐身技术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雷达、红外等对目标的探测。
世界上多个国家相继展开了对战机、巡航导弹、舰艇等军事用吸波材料的研究。
由于电磁屏蔽材料和吸波材料在社会生活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其研究开发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
2、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的基本原理材料对电磁波屏蔽和吸收的程度用屏蔽效能(SE)来表示,单位为分贝(dB),一般来说,SE 越大,则衰减的程度越高。
2.1屏蔽体对电磁波的衰减机理屏蔽体对电磁波的衰减机理有3种: (l)空气·屏蔽体界面的阻抗不连续性,对入射电磁波产生反射衰减; (2)未被表面反射而进入屏蔽体内的电磁波被屏蔽材料吸收的衰减; (3)进入屏蔽体内未被吸收衰减的电磁波到达屏蔽体一空气界面时因阻抗不连续性被反射,并在屏蔽体内部发生多次反射衰减。
屏蔽效能可用下式表示:SE T = SE R+ SE A+ SE M(1)式中:SE R表示反射损失,SE A表示吸收损失,SE M表示多次反射损失。
2.2吸波材料的基本物理原理吸波材料的基本物理原理是,材料对入射电磁波实现有效吸收,将电磁波能量转换为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而损耗掉。
该材料应具备两个特性即波阻抗匹配特性和衰减特性。
波阻抗匹配特性即创造特殊的边界条件是入射电磁波在材料介质表面的反射系数r 最小,从而尽可能的从表面进入介质内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展望
******** ***
摘要:电磁屏蔽是对干扰源或感受器(敏感设备、电路或组件)进行屏蔽,能有效地抑制干扰并提高电子系统或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因此屏蔽是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利用屏蔽体阻止或减少电磁能量传输的一种措施,是抑制电磁干扰最有效的手段。
本文简述了研究电磁屏蔽材料的重要意义与屏蔽机制,讨论了电磁屏蔽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磁屏蔽;屏蔽材料;屏蔽机制;屏蔽效能
引言: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高度应用,电磁辐射被认为是继水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的第四大公害,它造成的电磁干扰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日益威胁国家的军事机密。
尤其是在软杀伤武器——电磁波突现的现代化战场上,当电磁波穿透军事设备的敏感器件时,可能致使对方雷达迷茫、无线电通讯指挥系统失效、导弹火炮等武器失控。
这种破坏力极大的电磁武器可能成为未来战场上重要的作战手段,因此,研究高性能的电磁屏蔽材料以提高各种武器平台的防护能力是各国军事领域的一项重大任务。
此外,电磁辐射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各种通讯设备、网络以及家用电器所发射的电磁波可能诱发各种疾病,如睡眠不足、头晕、呕吐,严重的甚至可能诱发癌症、心血管病等。
因此,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开发是近年来治理电磁环境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电磁屏蔽材料有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等。
金属类材料能够作为主要的电磁屏蔽材料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铜、铝、镍等)和较高的磁导率(坡莫合金、铁硅合金等), 当电磁能流通过金属材料时,其主要的屏蔽机制(反射衰减R 和吸收衰减A)能够有
效地反射、吸收电磁波,衰减电磁能量,从而达到较好的屏蔽效果。
大多数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性能较金属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分子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
因此,为了提高高分
子材料的屏蔽性能,常添加导电金属纤维或在材料表面形成镀金属薄膜等。
本文简述了金属
板材、金属复合材料、金属导电涂料和金属非晶材料等金属类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的研究现状并分析其优缺点。
电磁屏蔽的原理:
电磁屏蔽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屏蔽体对电磁能流的反射、吸收和引导作用。
而这些作用是与屏蔽结构表面上和屏蔽体内感生的电荷、电流与极化现象密切相关的。
由于辐射源分为近区的电场源、磁场源和远区的平面波,因此屏蔽体的屏蔽性能依据辐射源的不同,在材料选择、结构形状和对孔缝泄漏控制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在设计中要达到所需的屏蔽性能,则需首先确定辐射源,明确频率范围,再根据各个频段的典型泄漏结构,确定控制要素,进而选择恰当的屏蔽材料,设计屏蔽壳体。
分类:按原理可将屏蔽分为三类: 电场屏蔽(静电场和交变电场)、磁场屏蔽(高、低频磁场)和电磁场屏蔽(电磁波)。
通常所指的电磁屏蔽是对电磁波的屏蔽。
当电磁波传播到材料表面时常被三种不同机制衰减,即入射表面的反射损耗(R)、屏蔽体内部的吸收损耗(A)和在屏蔽体内部界面间的多重反射损耗(B)。
屏蔽效能是无屏蔽体时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E0(或磁场强度H0)与有屏蔽体时该电场强度E1(或磁场强度H1)的比值。
屏蔽材料:
目前常用的电磁屏蔽材料主要以金属材料为主,如铝、铜、锌、铁、钢、镍以及他们的合金等。
所选金属材料的不同,其导磁性等参数也不尽相同对低频磁场屏蔽时,经常采用高磁导率比如含80%的镍合金Mumetal,这是一种高磁导率铁镍合金的屏蔽材料,这些合金材料适用于需要在极小空间内降低电磁干扰源时的应用场合。
屏蔽材料要根据各自的应用场合进行选择,特别是磁导率和磁饱和曲线。
金属板材屏蔽材料通常分为两类: 一类是良导体类屏蔽材料,这种材料由于
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常用于静电场以及高低频电磁场的屏蔽,如铜、铝、镍等;一类是铁磁类屏蔽材料,这种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常用于低频(ƒ<100KHz)磁场的屏蔽,如铁、硅钢和坡莫合金等,但是它的电导率低,不适合高频电磁场的屏蔽。
而且,这种材料(尤其是坡莫合金)的磁性能受热处理的影响极大,使用时必须了解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艺。
此外,为了提高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一方面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合金元素(如锰、钼等)调节并优化材料成分,如万钢对锌铝合金的电磁屏蔽性能测试发现,成分为ZA的锌铝合金屏蔽效能最大值为57dB(ƒ=50MHz);另一方面,可采用某些工艺改变材料内部组织和结构,织构、晶粒尺寸等组织变化对镁合金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较大,并且随着织构强度的增大,屏蔽效能的值提高越明显。
发展展望:
大多数金属材料对电磁波的屏蔽是多种衰减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试图研究某一种或两种衰减机制的作用规律相当困难。
适当调控实验参数,控制实验工艺,深入研究电磁屏蔽金属材料屏蔽性能的影响因素与屏蔽机理,可为其它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屏蔽体能有效的抑制和消除各种可能存在的电磁干扰,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并能使系统电磁辐射剂量满足国家标准,保障了周围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现代屏蔽技术中,针对不同的干扰源,在考虑安装尺寸及空间位置后选择最优屏蔽材料进行屏蔽。
大力开发质量轻、频带宽、力学性能良好、屏蔽效能高且稳定的能适应苛刻环境 (耐腐蚀、耐高温等) 的智能型电磁屏蔽金属材料以拓宽其应用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
密度大是限制金属板材应用的重要因素,力学性能差和屏蔽效能低是复合材料应用的主要障碍。
因此,努力探索综合性能良好的电磁屏蔽金属材料,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古映莹,邱小勇,胡启明.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材料导报
2、张翼,宣天鹏.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屏蔽技术与屏蔽材料
3、阮士朋,朱国辉,毛卫民. 不同金属填料对电磁屏蔽涂料屏蔽效能的影
响
4、方鲲,吴丝竹,李玫. EMI用镀镍碳纤维增强工程塑料的屏蔽性能研究安
全与电磁兼容
5、FANG K, WU S Z, LI M. Research on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of PC/ABS
composite engineering plastics withnickel-coated carbon fiber Safety & EMC
6、何芳,万怡灶,黄远. ABS/镀镍碳纤维复合材料电磁屏蔽特性研究工程
塑料应用
7、HE F, WAN Y Z, HUANG Y. Study on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properties of ABS/Nickel-coated carbonfiberscomposites 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
8、姚路明. 镁合金组织和织构对其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
9、张翼,宣天鹏.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屏蔽技术与屏蔽材料
10、WU G H, HUANG X L, DOU Z Y.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ing
shielding of aluminum alloy-cenospheres245 composit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