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禺《雷雨》中繁漪的形象

合集下载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1. 引言1.1 介绍《雷雨》《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由曹禺创作于1934年。

作为曹禺的代表作品之一,《雷雨》以极具张力的剧情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而著称。

这部戏剧以上海的富商家庭为背景,描绘了家族间的欲望、权力斗争和人性的丑恶。

在这个浮华的都市中,每个人物都展现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矛盾的情感,而繁漪作为其中一位重要人物,更是承载着曹禺对于人性的深刻探讨。

在《雷雨》中,繁漪这一角色被塑造得异常丰满,他不仅拥有独特的外貌和性格特点,更在剧情的推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繁漪与其他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为整部戏剧增添了更多的戏剧张力。

通过对繁漪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雷雨》中人性的复杂和悲剧。

繁漪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也反映出曹禺对于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整个戏剧中,繁漪的存在不仅是为了推动剧情,更是为了突出人性的善恶、欲望与绝望的对立,使得《雷雨》成为一部不朽的文学经典。

1.2 繁漪人物形象分析的重要性繁漪是《雷雨》中一个关键的人物,其形象鲜明、深刻,对于整个故事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繁漪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小说中复杂的情感纠葛和人性的较量。

繁漪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以及在剧情中的作用,都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繁漪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也是故事中一个重要的线索,通过分析他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互动,可以揭示出更多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真相和秘密。

繁漪的命运走向更是承载着小说主题的关键,他的经历和命运将对其他人物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推动整个故事向着高潮发展。

对繁漪人物形象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和主题,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的阅读和讨论提供更多观点和思考。

2. 正文2.1 繁漪的外貌特征繁漪是《雷雨》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一个年轻的男子,面容英俊,身材修长,眉目间流露出一种孤寂的忧伤。

简述曹禺戏剧《雷雨》中蘩漪的形象特征

简述曹禺戏剧《雷雨》中蘩漪的形象特征

简述曹禺戏剧《雷雨》中蘩漪的形象特征曹禺的戏剧作品《雷雨》中,蘩漪是一个富有否定意义的形象,她在
剧中展现了自信、独立和追求自由的个性,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怀疑和不满。

蘩漪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形象,她拥有独特的思想和追求,对于传统
家庭观念和封建礼教持有怀疑的态度。

她年轻美丽,聪慧机智,善于表达
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剧中她同领事的对话中展现了她对婚姻的看法,她不
愿意为了结婚而牺牲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这种打破了传统思维模式的特征
使得蘩漪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除此之外,蘩漪在剧中也展示了坚定的意志和追求自由的人格特征。

她以自己对事物的敏感度和独立思考来解决自己遇到的困境。

她不愿意接
受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的生活。

在与领事的交流中,她公开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决定宣布放弃婚事,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


漪展现了一个坚持自我的女性形象,不受传统道德和社会规则束缚,追求
自由和个性的真实表现。

此外,蘩漪也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怀疑。

她对现代社会的政治
和道德的虚伪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她在剧中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表达了对
社会舆论和权力的质疑,她不愿意为了所谓的名利和社会地位而违背自己
的原则。

蘩漪以敢于发声的形象展现了对社会的质疑,对社会弊病的揭示,从而展示了一个有见识、有思想的现代女性形象。

综上所述,曹禺戏剧《雷雨》中,蘩漪是一个独立、自信和有才华的
女性形象,她具备追求自由、抨击社会不公和对现实社会的怀疑的个性特征。

她以自己独立思考和追求真实的行动使得自己在剧中成为一个引人注
目的女性角色。

_雷雨_里繁漪的形象及其命运分析

_雷雨_里繁漪的形象及其命运分析

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为疯 狂。这样悲剧的意义也就更加深 刻和突出了。作者曾说:“这类 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而 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 息,它们变得乖戾,成为人所不 能了解的。受着人的嫉妒,社会 的压制,这样抑郁终生,呼吸不 着一口自由的空气的女人,在我 们这个现实社会里不知有多少 吧 。” 曹 禺 曾 说 过 , 繁 漪 的 性 格 是最“雷雨”的。在曹禺看来, 繁漪是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 强 悍 的 心 ”, 并 “ 敢 冲 破 一 切 的 桎桔,做一次困兽的搏斗”的女 性。她受到过五四运动思潮的影 响,接受过文明知识的教育,她 聪明、美丽、热情,有着自己的 憧憬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追 求。渴望被人尊重,渴望过真正 人的生活。可同时,她又厌恶自 己所处的那种令人窒息的生活环 境,但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有 所醒悟但又无路可走,最终被黑 暗所吞噬。
处在激烈变革时代的“中国旧式 朴园之间的矛盾的表面化、尖锐
女人”无法选择到更好的叛逆方 化,是发生在私通关系被周萍主
法和途径,“她毫不犹疑地踏着 动终止之后。她对周朴园表面的
艰难的老道,她抓住周萍不放 对抗完全是由失望和绝望产生的
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 报复心理的表现。繁漪既是个
自己”,即使过一种既不像情人 “爱情至上主义”者,也是追求
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 是“天然尊长”,有着不可动摇
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显然, 的地位,他扼制一切有生气的东
在繁漪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 西。在这个家里,受害最深的要
阶级女人身上还带有非常浓厚的 数繁漪。周家对繁漪来说,无异
封建色彩。繁漪出生在中国最后 于一个不透气的“铁屋子”。繁
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同时她又 漪没有任何社交的自由,她完全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清末民初为背景,讲述了三个家庭的纠葛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

其中繁漪是小说中的一位女性形象,她是女主人公冯云峰从军前的未婚妻,也是他从军时留下的背负重担的女子。

首先,繁漪的形象特点是倔强而执着。

她虽然知道自己未必能够等到冯云峰回来,但是不管怎样她还是执意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她倔强的性格和执着的信仰是她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的主要力量。

一直到故事最后,她仍然坚守着心中最初的理想和信念,虽然最终遭遇失败,但是这种精神韧性和执着态度却令人钦佩。

其次,繁漪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女子。

她能够在言语间洞察人心,可以看出别人的真正想法和情感,这种能力是很难得的。

在小说中,她可以察觉到宝玉对自己的感情,并且看出了张生欣赏周冬雨这一点,从而顺势展开了自己的计划。

这种察言观色的能力让她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她在小说中立足之处。

最后,繁漪是一个内心丰富的女性。

她在等待冯云峰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人生沧桑,因此她的内心十分丰富。

虽然她故作坚强,但内心却是脆弱的,她需要关怀和爱,而张生在这方面帮助了她。

她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归属和幸福,最后也在这个追求自由的年代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路。

综上所述,繁漪是一个勇敢坚强、善于察言观色、内心丰富的形象。

她勇往直前的精神鼓舞着人们去追求自由和光明,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浅谈《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

浅谈《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

论《雷雨》中蘩漪的人物形象摘要话剧《雷雨》是以1925年前后中国现实社会为背景,通过叙述作为封建家长和资本家的周朴园同他的家人所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展示了被压迫的女性的不幸遭遇,披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残忍的本质以及旧的社会制度必将灭亡的命运。

剧中的主要人物蘩漪是作为周公馆的“叛逆”形象出现的,由于她受过新思潮的影响,因而周朴园的专制统治使她压抑、痛苦,渴望自由和爱情。

她抑郁而乖戾、热情又冷漠,个性强悍、任性、敢爱敢恨,但又无法避免的很软弱。

在周公馆里她既是女主人,又是精神奴仆;她既是周萍的后母,又是他的情妇。

她无法忍受这种令人窒息的气氛,但是又无法摆脱这样的处境。

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在她的“雷雨式”性格的彻底、极度报复下,在她身边有罪和无辜的人都被她推向了深渊。

关键词:孤独乖戾雷雨善良In the theory of thunderstorm Fan without charactersAbstractModern drama “thunderstorm” China is around 1925 real society as the background, through the feudal patriarchal narrative and capitalists zhou: what happened with his family in a series of contradictions, shows the oppressed women's misfortune, to disclose the essence of bourgeois moral The main characters' Fan orders as “rebellious”image of the zhou house, because she had a new ideological trend, the influence of so zhou: tyranny made her depression, pain, desire for freedom and love. She was depressed and surly, warm and cold, a strong personality and capricious, dare to love dare to hate, but it's inevitable weakness. At the duke of zhou, she is a mistress, and the spirit of the slave; She is a Zhou Ping stepmother, and his mistress. She can't stand this suffocating atmosphere, but can't get rid of this situ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irresistible to a abnormal condition: the love into hate, become crazy stubborn, in her“ thunderstorm” character thoroughly, extreme revenge, beside her guilty and innocent people were her into the abyss.Keywords:Lonely Grumpy Thunderstorm Kind-hearted引言《雷雨》是曹禺先生非常著名的一部话剧作品。

浅析《雷雨》中的繁漪

浅析《雷雨》中的繁漪

浅析《雷雨》中的繁漪论文提纲曹禹的《雷雨》成功地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是周繁漪,她以其反叛精神、畸形恋情、雷雨性格及果决的复仇行为产生的悲剧力量而震撼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其叛逆形象与性格力量,显示出情感审美价值意义的多维取向,至今仍然引起读者的深层次思考。

一、情爱的饥渴与个性的反叛1、被囚禁的心灵渴望自由的生活2、情感冷漠和精神折磨对人性的泯灭二、畸形的恋情与无望的依靠1、周萍的闯入唤醒了被压抑的情感2、大胆的追求憧憬着美好的未来3、情感的失落导致疯狂的复仇三、痛苦的挣扎与大厦的摧折1、原始的野性爆发出雷霆万钧的复仇力量2、敢爱敢恨的刚强性格却遭遇了厚重黑暗的封建伦理3、百般阻扰,夺爱不成索性同归于尽四、反叛的张力与内在动因1、中外反叛女性形象比较2、反叛的共性1浅析《雷雨》中的繁漪【摘要】《雷雨》中的繁漪是最令人怜悯的女人,寂寞是她极端的开始,她又在极端的寂寞中分裂。

她是“雷雨式”的悲剧女人。

《雷雨》中的繁漪是受“五四”新思潮唤醒的新式女性,反叛是她走向悲剧的动因,追求自由真挚的爱情是她生命的动力。

情爱的饥渴与个性的反叛,畸形的恋情与无望的依靠,痛苦的挣扎与大厦的摧折。

构成了这个最令人怜悯的悲剧女性形象。

寂寞是她极端的开始,她又在极端的寂寞之中分裂、爆发,最终不顾一切地摧毁了封建道德秩序。

她是一个“雷雨式”的悲剧女人。

【关键词】繁漪雷雨反叛人性在现代戏剧史上,曹禹的《雷雨》成功的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

戏剧的重心是塑造艺术典型,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

《雷雨》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是周蘩漪。

她反叛畸型情爱、雷雨性格及其果决定复仇行为所产生的悲剧力量而震撼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其叛逆形象与性格力量就在这种最后拼搏中升腾起来,显示出情感审美价值意义的多维取向,至今仍然引起读者观众的深层次思索。

一《雷雨》中的繁漪是曹禹最喜爱的人物。

作者说,她是一个最具有“雷雨”式的性格,“最让人怜悯的女人”。

《雷雨》中繁漪的形象简析

《雷雨》中繁漪的形象简析

《雷雨》中繁漪的形象简析一、传统旧式女性在旧中国,女性受千百年来传统封建礼教思想影响较深,她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缺乏民主意识和反抗意识,受一些伦理纲常的制约,较文弱,屈从。

曹禺笔下的蘩漪就陷入了周家这口“残酷的井”她长期面对的就是周朴园的专制与横暴,过着没有爱情和温暖的单调、阴郁、烦闷的日子,但是我认为:经历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的蘩漪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不寻常的女人。

她屈从中的文弱是外在的传统的,是传统家庭教育社会烙印给她的,而她内心的不屈是封建家庭窒息的结果,也是受过新式教育的结果。

蘩漪作为名门之女,正值花样年华,十八岁那年便被迫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一个足以做她父亲的男人,周朴园不但不尊重她,珍惜她,反而更加对她专制,就是大家庭里的霸主。

在第一幕搬家中蘩漪无奈的对四凤感叹说“什么事自然要依着他,他是什么都不肯将就的。

”不难看出蘩漪这个旧式女人对自己的丈夫的百依百顺、迁就顺从的特点。

再如第一幕中周朴园逼蘩漪喝药,她的文弱屈从都能从她的语言中看出来:“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她最后还是屈从了,带着极大的愤怒把药喝了。

虽然这主要不是为了周朴园,但是从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到周朴园的蛮横专制,以及蘩漪一味的屈从,真是令人悲悯。

蘩漪与周朴园的结合,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她虽然可以过上贵族太太的优越生活,但其精神上却是空虚的。

“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粱令人觉得有些可怕。

但是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在那静静的长的睫毛的下面。

有时为心中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的眼光会充满了一个年青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她的嘴角向后略弯,显出一个受抑制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

”这些无不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苦闷与忧郁,她也曾哀痛地表白:“你的父亲只叫我生了冲儿,然而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

《雷雨》中繁漪的三种悲剧抗争

《雷雨》中繁漪的三种悲剧抗争

《雷雨》中繁漪的三种悲剧抗争《雷雨》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家曹禺创作的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

在剧中,繁漪是作者着墨最多,也是作者满怀激情,精心塑造的女性形象。

作者曾在《〈雷雨〉序》中说,繁漪是《雷雨》八个人物中“最早想出来的”,作者也在她的身上倾注了更多的感情,使她成为了《雷雨》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她也以其特有的性格魅力和命运悲剧给无数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如同一团燃烧的烈火,但她又在封建专制的淫威下和自己近乎疯狂的人生抗争中,流露着内心深处的软弱和自私,并最终走向了毁灭。

因此,在整个剧作中,繁漪都以一个叛逆的,交织着复杂性格的反传统女性形象,在其轰轰烈烈的要“冲破一切桎梏”的抗争中,成为了当时社会个性派女性人生抗争的代表。

笔者以为,这种人生抗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这也正是在阴晦、窒息的旧制度、旧家庭中被凌辱被摧残的广大女性人生抗争的永恒主题。

一是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抗争在剧作中,曹禺先生赋予了繁漪这一人物形象“美丽的心灵”、“火炽的热情”和“一颗强悍的心”。

她上过私塾,同时又“受过一些新的教育”,这使她有了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的思想浪潮在中国大地掀起后,她毅然成为了一个对个性自由解放的向往者、追求者。

她的内心有团跳跃的火在燃烧。

繁漪在第二幕中的独白,简直就是一首为自由呐喊的抒情诗:“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

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了死灰,一生只热烈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

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

哼,什么我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候着你们。

”然而,繁漪炽烈似火的激情却被吞噬在“宇宙残酷的井里”。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不可能为资产阶级的自由提供一个赖以充分发展的土壤。

周朴园妄图维护的封建大家庭的秩序,禁锢得如同罐头一样,她根本呼吸不到一点自由的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阳师范学院成人学生毕业论文题目:论曹禺《雷雨》中繁漪的形象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班级 2014年层次专升本学习形式函授学生姓名王宁学号指导教师时间 2016年6月10日阜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制阜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登记表2016 年 6月 10日论曹禺《雷雨》中繁漪的形象摘要:她是受到新思潮的感染、时代的感召,勇于追求个性解放,开始觉醒, 开始具有反叛意识的资产阶级新女性繁漪,她的性格是“五四”狂飙精神的凸现。

她是三种社会角色合而为一的身份:母亲、妻子、情人。

这三种身份的重合赋予角色一种先天的深刻性。

我们看到各个角色内心的挣扎、一位女性自我作战的残酷与深刻、各种身份在她面临抉择时发挥同样的力量进而所展示的人性的复杂。

繁漪是曹禺在《雷雨》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她是一个最具“雷雨”性格的女性。

她果敢阴鸷、敢爱敢恨,追求个性、立意反抗,爱恨交加、疯狂报复。

她是一个“极端”的“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具有雷雨式性格的资产阶级女性。

繁漪的形象充分揭示了在当时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作为一个女人,无力与强大的封建势力相抗衡而实现自我理想,即使反抗,也将以悲剧告终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女性繁漪反抗性时代性悲剧性引言:一般评论认为,《雷雨》作品以1925年前后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家庭悲剧。

蘩漪是曹禺《雷雨》中的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具有“雷雨”式的性格,她反抗,她追寻,她妥协,最后疯狂。

蘩漪——主人公周朴园第三房妻子、周萍的后母,但同时却扮演着周萍地下情人的角色。

在临界于新旧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曹禺塑造了一个这样的蘩漪——一个活在新社会和旧社会交叉的性格复杂的女性形象,一个纠结于新旧民主专制的畸形产物。

曹禺笔下的蘩漪,拥有受生命深处的欲望控制的性格,又有封建落后的思想。

她敢于反抗封建道德,敢于大胆追求自由爱情,集中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和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

虽然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却仍摆脱不了封建女性依赖性、自贬性。

话剧《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戏剧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剧本在一天的时间、两个场景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的复杂的矛盾纠葛,全剧交织着“过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同时展现着每个人物的悲剧,最后所有的悲剧都归结于“罪恶的渊薮”——作为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家长的象征的周朴园。

它以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罪恶,成为中国现代话剧里程碑式的作品,在中国话剧整体面貌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记,使中国现代话剧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示了多元的、自由创作的发展前景。

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个性特征的深刻挖掘使《雷雨》这部作品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曹禺笔下的人物鲜明独特,特别是他的第一个女性形象——蘩漪,更是独具风韵,极大的丰富了现代文学人物舞台,为现代文学画廊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她以独特的风貌出现在人们面前,成为现代话剧中第一个称得上艺术典型的人物形象。

蘩漪作为名门之女,被周朴园续娶为妻,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她和周朴园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在物质方面,蘩漪可以得到一切用来满足女人的虚荣心的东西,但在精神方面,蘩漪却一生空虚。

自己非但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还要为封建专制主义铐上精神枷锁。

而蘩漪本身却是一位具有新思想、透着一股新气息的女性,面对周朴园盛气凌人的"你应该……"以及他强加给蘩漪的与外界交往的限制,蘩漪再也忍受不了这样年复一年的精神折磨。

终于,当周朴园的长子周萍出现的时候,蘩漪的心燃起了希望,多年来对自己的默默的压抑使她丢弃了伦理辈分之见,义无反顾的与自己名义上的儿子坠入爱河,但好景不长,没多久,蘩漪便发现周萍的悔意滋生,并且逐渐对她冷漠,但这仍不能浇没她心中爱情的火焰,直到她发现周萍深爱的人是四凤,而并非自己时,她痛彻了心扉,由挚热的爱转为极大的恨,心中的愤恨促使她在一个下雨的夜晚,召集全家人道破和周萍的关系,并发出"被周家父子两代人玩弄"这样痛苦的话,当亲眼看到自己的所爱的周萍自杀,儿子周冲也被电死以后,蘩漪的精神彻底的崩溃,进而发疯。

繁漪的性格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一、蘩漪那具有时代精神的叛逆性(1)敢爱敢恨的新女性蘩漪是一个桀骜不驯、“果敢阴鸷”的女性,正如作者所提示的:“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使她能够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

她的特立独行在当时的社会里是屈指可数的。

她爱起人来像一团火,恨起人来也会像一团火,把人烧毁。

”她被骗进周家十八年,精神受到严重摧残,想逃又没能逃开,在周家蘩漪已经绝望,安安静静等死,但是周萍突然从家乡回来,对蘩漪的遭遇深表同情,对其父作为深表痛恨,他勾引了蘩漪。

这一切给绝望中的蘩漪带来了希望。

(2)满心叛逆的时代特征作者曾说,蘩漪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拥有行为上的许多矛盾,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的。

”这“最残酷的爱”便是蘩漪追求的极端。

在没有温暖和爱情的周公馆,一旦有人和她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她便似抓到了救命的稻草。

周萍的出现,恰如黑暗中的一线亮光,照亮了她绝望的心灵,于是她紧紧地抓住了周萍,把周萍当作今生唯一的希望。

在当时的社会,这种关系是为世人所不容的,但蘩漪并不认为这是可耻的,反而认为是正义的,是自己追求爱情、自由的最好宣言,是自己葆有生命活力的最好办法。

蘩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都在她的身上打上了自己的印钤。

蘩漪具有旧式女人的“文弱”、“明慧”,以及在仆人面前那种旧式大家主妇的风范和对侍萍、四凤深重的阶级偏见。

(旧式女人的表现)另外,她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的教育”,这不仅使她具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以后,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使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力图作为一个“人”而“真真活着”。

她不顾封建礼法高呼:“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

”这完全是一个资产阶级女性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重要表现。

(3)不顾一切的自私她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①。

正因为如此,她既渴望自由的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甘愿受周朴园的凌辱。

蘩漪虽然是周朴园明媒正娶的妻子,但只是他的第三个女人(第一个是侍萍,第二个是赶走侍萍后娶的名门小姐),两人只有夫妻之分,并没有夫妻之情。

周朴园表面只是她的丈夫,而实际上却是统治者。

他不但是经济政治上的统治者,更是家庭伦理关系和道德精神上的统治者。

而蘩漪是一个渴望自由、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资产阶级女性。

然而她的要求并不高,她渴望的只不过是一个现代知识女性的自由爱情。

蘩漪是自私的。

为了爱情,她的行为甚至有点让我瞧不起。

作为周冲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四凤,然而她鼓励自己的儿子追四凤并不是因为做母亲的自私而是做女人的自私。

到后来她百般阻挠周萍与四凤的感情,死搅蛮缠地跟踪周萍,下跪哀求周萍,勉强他的感情,说实话,我恨周萍,更恨蘩漪,这些不符合她要强的个性,既然她敢于反抗周朴园,为什么最终要向周萍下跪,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追求个性吗?我一直以为周萍和四凤在一起的可能比和蘩漪在一起的可能性大得多,甚至希望周萍和四凤的努力不会是徒劳,正因此才差点忽略蘩漪这个悲剧人物。

细想想,我的想法太天真了,蘩漪并不是造成周萍和四凤及周冲悲剧的罪魁,因为她同样不幸。

她所追求的爱是单方面的,并不是对等的。

繁漪主观的认为,只要她爱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周萍的感受,即使后来周萍不再爱她,她依然不能释怀,继续纠缠于这段不正常的感情。

在这种不平等的爱情中,她又是相当自私的,她得不到周萍,也不让四凤得到,百般阻挠和破坏,如雨夜跟踪周萍,在四凤与周萍约会的时候,将窗户反插,以及后来阻止四凤和周萍离开周公馆。

这种畸形的爱有着强烈的摧毁力,与其说她对周萍是一种爱,不如说是一种占有欲。

在单方面付出的感情当中,她必然得不到真正的爱。

(4)追求个性解放蘩漪渴望个性解放,反封建、男女平等,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

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以后,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使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力图作为一个“人”而“真正活着”。

她不顾封建礼法高呼:“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

”蘩漪雷雨般的性格,正是反封建的怒涛,个性解放的春雷,渴求男女平等的暴雨。

她的呐喊成了不断前进的新时代主旋律中一个响亮的音符,而她的悲剧性格也在悲壮的旋律中得到了净化。

二、蘩漪在爱情中的悲剧形象(1)渴望自由的爱情在封建的旧中国,作为女性,她们最高的人生价值、美德规范就是做一个孝妇、贤妻与良母。

“男尊女卑”是中国数千年来盘踞在广大国民意识深层的观念。

女人只能顺从,只能是弱者,不能有半点反抗。

所以当20世纪初中国剧烈的社会变革与思想变革来临时,女性们开始了反封建斗争,为自己的个性自由而摇旗呐喊。

繁漪正是那个年代里唯数不多的个性派女性的代表,她读过一些书,有自己的思想,敢于作出自己的决定,即使在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后,仍敢于冲破封建纲常,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

“我不是周朴园的妻子,我不是周冲的母亲!”⑤她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大胆释放自己的女性,比起处在那个时代许多把自己的一生归于命运安排的女性来说,她的确勇敢得多,她不屈服于命运,她敢于大胆追求。

正是这,才把她与那些默默忍受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一大群妇女区分开来,显出一丝耀眼的锋芒。

在这样一个新旧参半的女性身上,作家有意识地强调“原始的野性”,而点燃这一野性的火种,就是五四时期所有人都向往和渴望的“爱情”。

我们也可以看到,蘩漪之所以像所有的大宅院中姨太太一样的阴差阳错地爱上了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爷,并不是因为她天生的变态,而是环境所迫。

在她平时接触的人中,无人可爱。

而她从来就没打算走出家庭,也与她是一贯“旧式女人”有关。

她不愿也不敢走出家庭,一方面是因为她没有自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她不愿放弃养尊处优的太太生活。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在蘩漪身上,作家并没有像五四时期的许多作品一样,要体现“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

她与周萍的相爱,除了满足自己的情欲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丈夫不尊重自己的一种报复。

而在她的思想深处,有许多沉重的无法消除的封建思想意识。

如她很看重“名分”,即使是与周萍相爱,也有一种想摆脱却摆不脱的“犯罪感”,对周冲和四凤的相爱,也觉得门不当户不对,自己已经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但仍然用封建婚姻的标准去要求(实际上也就是残害)下一代,连她自己也没有发现自己也这般的矛盾,现在的她,只是企图找到唯一一根可以救命的稻草,她想要用尽一切办法,留下周萍,想要在这个监狱似的周公馆,放下她赖以生存的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