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漪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雷雨》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一部经典话剧,揭示了晚清时期上海滩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弱点。

其中,繁漪是一位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繁漪的爱情繁漪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孩,家庭条件也很好。

她深爱自己的表哥陈发科,即使知道他是个花花公子,对待其他女人都十分无情,但她仍然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献给他。

她一度认为自己和陈发科有着共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能够理解他和照顾他,在她看来这就是真正的爱情。

然而,在王熙凤的挑拨下,繁漪知道了陈发科曾经的背叛和抛弃。

她绝望了,认为自己的爱情是个笑话,再也无法继续下去。

这时,廖若海走进了她的生命,他并没有像陈发科一样浪漫和优雅,却是一个值得托付给的男人。

繁漪在危机中换了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生命,她学会了珍惜爱情,并且找到了一个真正懂她、关心她的人。

二、繁漪的人格特质繁漪性格复杂,有时会让人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她。

她比较自我,对待其他女人不够友好甚至带有敌视情绪,这跟她自认为是陈发科唯一的真正爱人有关。

此外,繁漪还有些傲慢自大,喜欢炫耀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但在情感方面,繁漪十分专一,对陈发科的爱会让她放弃自己的地位和尊严,并且她对待廖若海也非常真诚。

三、繁漪的命运繁漪的命运暗示了晚清时期女性的普遍处境。

繁漪在婚礼前夕得知陈发科的背叛,被迫面对一个不幸的结局,最终选择了离婚。

她深情而无助的表演也让她成为了《雷雨》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

在这个时代,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婚姻是管辖她们一生的命运。

繁漪的遭遇揭示了这个时代的残酷和无奈,而她在灵魂层面的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女性走上平等道路提供了启示。

综上所述,繁漪是一个非常具有深度和多维度的角色,她的爱情、人格特质和命运都表现出了这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处境。

她的复杂性格和遭遇也为观众们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空间和启示。

《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分析《雷雨》中,繁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

繁漪的形象深受读者的喜爱,因为她既是一个坚强的女性角色,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梦想的女孩。

在小说中,繁漪的形象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她的故事和成长经历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首先,繁漪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女孩。

她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愿意受到别人的束缚和控制。

在小说中,她对庄子的爱情之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坚持和毅力。

她在庄子家里的日子并不轻松,但她从未放弃自己的爱情和梦想。

她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战斗,而且总是能够取得胜利,这让读者感到非常振奋。

其次,繁漪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女孩。

虽然她生活在一个非常艰苦的时期,但她总是能够把自己的爱和关心无私地付出给别人。

她非常照顾庄子的妹妹瑶瑶,也关心和支持自己的好友杨玉芬。

在小说中,繁漪的爱心和关心就像一缕清风,让读者感受到了温暖和感动。

最后,繁漪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孩。

在小说中,她不仅面对着自己的爱情问题,还要应对时代的巨变和家庭的困顿。

然而,她从未退缩或泄气,而是勇敢地面对每一个困难。

无论是学员运动还是家庭变故,繁漪都能够克服困难,坚定地前行。

总之,《雷雨》中的繁漪形象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和情感,她的坚韧、爱心和勇敢,不仅感染着读者的心灵,还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时代的女性,以及女性对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贡献。

繁漪的形象在小说中也表现出了许多复杂的人性和情感。

在她深爱的庄子背叛她的时候,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情,而是选择了坚强和宽容。

她没有责备庄子的背叛和放弃,而是选择面对和原谅,体现了她的高度成熟和智慧。

这种宽容和理解也让她赢得了庄子的敬爱和感激,表现出她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

此外,在小说中,繁漪的形象也展现出了许多痛苦和矛盾。

尤其是在学生运动中,她面对着自己的亲情和爱情,同时还要体现出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责任。

她在这场运动中失去了自己的哥哥繁良,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然而,她并没有失去追求正义和公正的信念,而是更加坚定和勇敢地站在了自己的信仰和立场上。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深刻动人的人物形象。

其中繁漪作为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之一,她的形象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外貌、性格、命运等方面对《雷雨》中的繁漪进行分析,探究她的形象在剧情中的重要性。

就繁漪的外貌来看,她是一个长相漂亮、娇小玲珑的女子。

在剧中,她总是打扮得精致优雅,行动温柔娴静。

这样的外貌给人一种柔弱、温柔的感觉,与其他一些角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她的外貌不仅是对她个人形象的刻画,更是与她内心世界相印证的一种表现。

她的外表温文尔雅,而内心却经历着种种困苦和煎熬。

繁漪的性格也是剧中的一大亮点。

她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形象。

在剧中,她时常显得柔弱、退缩,但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在与孟云卿的感情纠葛中,她展现出了顽强和不甘屈服的一面。

她不愿意被身份和家族的束缚所限制,因此在剧情中也经常有突破传统的表现,这让她成为剧中的一大亮点。

她是一个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繁漪的命运是整部剧的重要线索之一。

她出身于一个封建家庭,受到了家族和礼教的束缚。

她的命运似乎被早早地注定了,她注定要嫁给自己不爱的人,注定要忍受身份的局限和家族的压力。

但在剧情的发展中,繁漪并没有被这样的命运所击倒,她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存意识和对自由的追求。

她愿意冲破一切的束缚,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

这种对命运的顽强抗争,也是她形象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

繁漪是一个在《雷雨》中形象最为丰满和立体的角色之一。

她的形象既有着传统女性的柔弱和退缩,又具备着现代女性的独立和坚强。

她在剧中的表现,既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又是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

她不仅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角色,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封建礼教的一种抨击。

在《雷雨》这部戏剧作品中,繁漪的形象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一个,她的命运、性格和外貌都成为了整部戏剧的一大看点。

繁漪的人物形象分析

繁漪的人物形象分析

对文学创作的启示和借鉴
繁漪形象的意义: 揭示了女性在封建 社会中的困境与抗 争
繁漪对后世文学创 作的影响:提供了 深入探讨女性命运 和抗争的素材
繁漪形象的启示: 文学创作应关注女 性命运,揭示社会 问题
繁漪形象的借鉴: 如何塑造丰满、 立体的女性形象
对观众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繁漪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女性地位的低下 繁漪的个性特点:独立、坚强、勇敢,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繁漪对观众心灵的震撼:通过她的悲剧命运,引起观众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繁漪对观众的启迪:启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繁漪是周萍的 后母,她在家 庭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
繁漪在《雷雨》 中是一个具有 深刻内心矛盾
的人物。
她的角色定位 体现了当时社 Biblioteka 伦理道德和 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家庭矛盾的集中体现者
繁漪是周朴园的妻子,与周萍、周冲等人有复杂的家庭关系。
繁漪的命运被周朴园所控制,她对周朴园的专制和虚伪深感不满。
在家庭矛盾中,繁漪与周萍、周冲等人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成为了家庭矛盾的集中体现 者。
Part Three
繁漪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与周朴园的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繁漪是周朴园的第二任妻子,两人之间存在一定的感情纠葛。 家庭地位:繁漪在周家地位较高,具有一定的权力和影响力。 性格冲突:繁漪性格刚烈,追求自由和爱情,与周朴园的专制性格产生冲突。 情感纠葛:繁漪对周朴园抱有复杂的情感,既有爱又有恨,这种纠葛贯穿了整个剧情。
与周萍的母子关系
繁漪与周萍的关系是母子,两人之间存在深厚的感情纽带。 繁漪对周萍的成长和性格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爱与关怀让周萍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 在剧情中,繁漪与周萍的母子关系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考验,但两人的感情始终没有改变。 繁漪作为母亲,对周萍的未来充满期望,希望他能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清末民初为背景,讲述了三个家庭的纠葛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

其中繁漪是小说中的一位女性形象,她是女主人公冯云峰从军前的未婚妻,也是他从军时留下的背负重担的女子。

首先,繁漪的形象特点是倔强而执着。

她虽然知道自己未必能够等到冯云峰回来,但是不管怎样她还是执意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她倔强的性格和执着的信仰是她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的主要力量。

一直到故事最后,她仍然坚守着心中最初的理想和信念,虽然最终遭遇失败,但是这种精神韧性和执着态度却令人钦佩。

其次,繁漪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女子。

她能够在言语间洞察人心,可以看出别人的真正想法和情感,这种能力是很难得的。

在小说中,她可以察觉到宝玉对自己的感情,并且看出了张生欣赏周冬雨这一点,从而顺势展开了自己的计划。

这种察言观色的能力让她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她在小说中立足之处。

最后,繁漪是一个内心丰富的女性。

她在等待冯云峰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的人生沧桑,因此她的内心十分丰富。

虽然她故作坚强,但内心却是脆弱的,她需要关怀和爱,而张生在这方面帮助了她。

她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归属和幸福,最后也在这个追求自由的年代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路。

综上所述,繁漪是一个勇敢坚强、善于察言观色、内心丰富的形象。

她勇往直前的精神鼓舞着人们去追求自由和光明,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部杰作,该剧通过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揭露和对人物内心矛盾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社会画卷。

而在这部剧中,繁漪作为女主角之一,其形象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繁漪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繁漪是一位充满矛盾的女性形象。

她一方面渴望自由、独立和幸福,希望能够摆脱父权制度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她又受到社会舆论和道德伦理的压力,内心深处挣扎着,矛盾不已。

繁漪这种内在的矛盾冲突,使她的形象更加真实、立体和具有代表性。

她代表了那个时代许多女性的心声和挣扎,她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处境和悲惨境遇。

繁漪是一个复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在剧中,她展现出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变化。

她对于夏娃报错之心、对于邻居孙少平的爱恋、对于自己家族的不满等情感纠结,使得她的形象更显得生动和立体。

她不是一个简单的“受害者”,而是一个自觉的有思想、有情感的真实人物。

她的举动和言行都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和情感共鸣,使得观众更容易对她产生认同感和情感共鸣。

繁漪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性形象。

尽管她在爱情和婚姻方面遭受了无尽的折磨和痛苦,但她并没有沦为懦弱和软弱的受害者,相反,她选择了勇敢面对自己的命运,不愿向命运低头。

她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下,依然保持着对真爱和幸福的追求,不断努力挣扎并寻找着自我价值的归属。

这种坚韧和勇敢,使得她的形象更加鲜活、动人,也使得她成为了许多观众心目中的榜样和精神导师。

繁漪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

她的情感挣扎和命运悲剧,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命运往往受到男性和社会的控制和摆布。

繁漪的形象,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普遍命运和困境,也代表了那个时代许多女性的心声和挣扎。

她的形象,是一种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揭露和深刻反思,也是对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真实记录和呈现。

繁漪作为《雷雨》中一个重要的女性形象,她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戏剧性的表现,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女性命运的真实揭露。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深刻的人物形象是该剧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繁漪是该剧中的一个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繁漪是一位具有独一无二性格和命运的女性,她所经历的爱情、家庭和社会的磨难,使得她成为该剧中的一颗闪亮的明星。

本文将从繁漪的外貌、性格特点、生活经历和人物表现等方面对繁漪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来分析繁漪的外貌。

繁漪是一个美丽的女性,她的容姿端庄秀丽,娴静动人。

她的美貌在邻里间是出了名的,因此被称为“繁漪姑娘”。

她的美貌给她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和纷扰,使她备受外界的关注和欢迎,但也让她陷入了无尽的烦恼和痛苦当中。

在外貌上,繁漪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吸引力的女性形象,她的外貌不仅突显了她的个人魅力,更为她日后的生活注入了一份不可磨灭的悲剧色彩。

繁漪的性格特点也是她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繁漪的性格坚毅、纯真、善良,她对爱情充满向往,对生活充满憧憬,对人性充满信任。

她勤劳朴实,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是邻里间大家都喜欢的好姑娘。

她也有着一份天真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这种天真的性格往往导致了她在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中的被动和无助。

繁漪的性格既有着阳光明媚的一面,也有着黑暗痛苦的一面,这使得她成为一个极具冲突与矛盾的人物形象。

来看繁漪的生活经历。

繁漪的一生几乎是在痛苦和不幸中度过的。

她早年失去了母亲,家庭环境的冷漠和残酷使得她从小就变得孤僻和自闭。

在爱情方面,她与关河之间的爱情遭到了最凄惨的结局。

她对关河的深情,却换来了关河的冷漠和背叛,最终导致了她的精神崩溃。

在婚姻方面,她被父亲逼迫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的男人,这种不幸的婚姻让她的一生更加坎坷凄凉。

繁漪的一生,几乎是在命运的安排下度过的,她无法自主,无法选择,不幸一直在追随着她。

我们来看繁漪的人物表现。

繁漪是一个代表性的复杂人物形象,她在剧中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无疑是这部戏剧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难忘的。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繁漪是《雷雨》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一个充满着青春朝气和生机勃勃的少女。

在整个剧情中,繁漪的形象一直都是一个非常让人心疼的形象。

她的父母离异后,她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命运的捉弄却让她再次遭受到了痛苦的打击。

在母亲再嫁后,她被新生父母当做仆人,受尽了屈辱和折磨。

繁漪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依然坚强勇敢地生活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向往一直都没有改变。

在剧中,繁漪为了打破自己所处的困境,她主动离开了家,追寻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种坚强和勇敢的品质,让繁漪的形象显得更加立体和真实。

她的形象也给了观众很大的震撼和启发,让人们感叹年轻女孩的坚韧与勇气。

除了坚韧与勇气之外,繁漪的形象还有着一种靓丽的美感。

在剧中,她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她身材修长,面容姣好,给人一种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感觉。

她的美丽不仅是外表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美丽。

她的美丽也成为了故事中的亮点,成为了观众们所津津乐道的焦点之一。

繁漪的形象不仅仅是坚韧、勇气和美丽,她还有着一颗善良和温柔的心。

在剧中,虽然遭受了很多的痛苦和折磨,但繁漪依然没有变得冷漠和无情。

相反,她更加坚信爱情和美好的事物。

在与许公子相爱后,繁漪对许公子展现出了自己宽容和爱的一面,她为了许公子忍辱负重,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他。

她的善良和温暖也感染了许多观众,使得她成为了整个剧情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

繁漪在《雷雨》中的形象是相当丰满和立体的。

她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少女,更是一个坚韧、勇敢、善良和温柔的女子。

她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她成为了这部戏剧中最受关注和喜爱的角色。

她的形象也给观众们带来了很多的感慨和启发,她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值得敬佩和尊重的女子形象。

这也正是《雷雨》这部戏剧一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的对白、行为举止、为人处事等诸多方面,来具体分析介绍繁漪复杂而隐秘性格的各方面原因,并加以分析评价。

通过繁漪一系列的典型事例来揭示社会造就了繁漪的悲剧。

繁漪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色彩与现实黑暗、罪恶的社会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她叛逆、挣扎,有力的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并撕毁了自己所在罪恶家庭虚伪的面纱。

繁漪是一场突发的“雷雨”性格,揭示了在中国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个性解放人性扭曲封建专制民主自由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剧作者曹禺曾以说自己写剧本“醉心于人物的塑造”,写戏主要是写人.本着对艺术的这一追求,他笔下诞生了无数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艺术形象,而成名作《雷雨》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为广为人知的性格典型。

剧中塑造了周朴园的虚伪与冷酷;周冲的纯真与虚幻;鲁大海的冲动与莽撞;鲁四凤的单纯与善良;鲁贵的贪婪与势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繁漪个性中的不屈不挠、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也正是曹禺作品人物众生相中最闪亮的一个,从而成为戏剧《雷雨》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最耀眼的形象之一。

但繁漪这一人物是可悲的,其结局是凄惨的,繁漪的悲剧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

下面就对《雷雨》中繁漪的现象作一番分析和探讨。

一、人性的扭曲,心灵的窒息首先,《雷雨》剧中的繁漪作为名门之女,正值花样年华的繁漪,十八岁那年便被迫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一个足以做她父亲的男人,被周朴园续娶为妻。

繁漪与周朴园的结合,实际上却是貌合神离,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在物质方面,繁漪可以得到一切用来满足女人虚荣心的东西,但在精神方面,繁漪却一生的空虚。

自己非但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还要被封建专制主义铐上精神枷锁。

俗话说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如果对繁漪所处的时代、自身教养、家庭属性等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繁漪有着资产阶级女性和旧式女人两个方面的因素。

对繁漪性格上的两重性,曹禺先生也曾经这样说:“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雷雨》序)。

”在繁漪的舞台指示中他又说:“她是一个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

”而在新版《雷雨》中他综合了以上两种说法:“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

”显然,在繁漪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人身上还带有非常浓厚的封建色彩。

繁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同时她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都在她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繁漪具有旧式女人的“文弱”、“明慧”,以及在仆人面前那种旧式大家主妇的风范,这主要通过繁漪对侍萍貌、四凤深重的阶级偏见(旧式女人的表现)。

例如:繁漪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四凤,却对周冲的选择大加阻挠,提醒周冲说:“她始终是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下等人”。

并决然地说:“我的儿子要娶,也不能娶她”(《雷雨》序)。

在周冲面前,繁漪对四凤的偏见显然不是出于对四凤的嫉妒,因为四凤与周冲的相爱对她有利,这恰恰反应了繁漪真实的封建贵族意识、等级观念、门第思想和家长意识。

其次,繁漪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式教育”,这不仅使她具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以后,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使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力图作为一个“人”而“真真活着”。

她不顾封建礼法高呼:“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

”可繁漪这个“中国旧式女人”无法选择到更好的叛逆的方法和途径,“她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进行困兽欲斗的反抗,她不甘心,她以摧毁一切的力量发起进攻,进行报复。

《文学名著导读之〈雷雨〉》,臧恩钰,辽宁大学出版社。

这一声声高呼完全是一个资产阶级女性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重要表现。

繁漪生活了十八年的周家,其阶级属性对她的性格也有很大影响。

周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有明显的封闭性和凝固性。

周朴园作为封建式的家长,他的生活、思想、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无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他在家中是“天然尊长”,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他扼制一切有生气的东西。

在这个家里,受害最深的要数繁漪。

周家对繁漪来说,无异于一个不透气的“铁屋子”。

这对她的个性解放是一个极大的限制。

同时也使她的反抗形式明显地有别于西方资产阶级女性。

西方资产阶级女性虽然也没有政治地位,但是在个人生活上却有一定的自由,而繁漪却没有任何社交的自由,她完全是周朴园生活中的一个附属品。

虽然在物质上她应有尽有,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资产阶级太太的生活,但在精神上却一贫如洗。

周朴园的凶横以及繁漪自身的地位,都使她再也难跨出周家大门一步。

这使得她只能把自己的追求局限在家庭以内,不得不把眼光投向她不该爱的周萍,最终导致了她一步一步地走向悲剧的结局。

再次,周家作为一个束缚人、压迫人的笼子,是繁漪反抗的对象,但长期的大家庭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使她的反抗带有被扭曲的痕迹。

繁漪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她却不是一个有开创性的能力和思想的人繁漪的反抗性,主要表现在对周朴园的反叛上。

在《雷雨》整部戏剧中,繁漪和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就有四处:(田本相《曹禺剧作论》)第一次冲突是周朴园逼繁漪喝药。

这次繁漪的反抗性是表现出来了,但这属于消极抵御。

这可以从她的语言中看出来。

如:“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她最后还是屈从了,带着极大的愤怒把药喝了。

虽然这主要不是为了周朴园。

第二次冲突是周朴园催促繁漪去看病。

这次繁漪却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

周朴园曾经两次派仆人催繁漪去看病,繁漪都没有去,周朴园只能自己亲自去催,企图以家长的威严逼她看病,但他没有想到,繁漪并没有被他吓住,她仍没有去看病,而是径自回楼上去了。

这次冲突中繁漪的态度有所改变,但优势仍在周朴园一方。

因为最后他还是让周萍陪着柯大夫上楼替她看了病。

第三次冲突是繁漪雨夜从鲁家归来遇到周朴园。

这次繁漪的反抗性更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对周朴园的每一落千丈次问话的回答,都使周朴园感到惊愕骇异最后又只能摆出家长的架势命令繁漪到楼上去,但他得到的回答却是:“(轻蔑)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

”这可以看出优势转到了繁漪一方。

第四次冲突是在剧尾。

这次繁漪更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庄严的外衣,揭露了他虚伪的道德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

而周朴园此时完全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

每次冲突之后,都使她们的关系发生变化。

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也由消极到积极,最后发展到越来越不可遏制,而且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激烈,最后终于完全撕碎了周朴园的“尊严”,彻底破坏了周家的“秩序”,显示出刀子“雷雨”般的性格。

二、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繁漪的悲剧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是封建婚姻制度自身的矛盾,也是社会的悲剧。

首先,从繁漪和周朴园的婚姻方面来说,由于繁漪和周朴园两人的矛盾还没有激化到非此及彼的程度,还没有上升为冲突,因此解决这一矛盾的方式只能够是与周萍的通奸,但这并不是解除婚姻关系本身。

从另一方面来说,繁漪虽然对周朴园充满了怨恨,但繁漪根本就没有打算过要冲击周公馆这座“死牢”,到更广阔的自由世界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她根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更不愿意舍弃养尊处优的太太生活。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繁漪与周萍的私通并未终止,那么繁漪与周朴园之间的家庭矛盾就不会那么激烈了。

事实上,繁漪与周朴园之间的矛盾的表面化、尖锐化,是发生在私通关系被周萍主动终止之后。

她对周朴园表面的对抗完全是由失望和绝望产生的报复心理的表现。

繁漪作为不幸婚姻的牺牲品是令人同情的,但繁漪仍旧以门当户对的封建标准设计周冲的幸福,所以繁漪“表现了一种为爱情与自由而献身的精神”,显然是溢美在繁漪身上,并未表现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她也不是什么反封建与追求个性解放女性,传统文化的积淀对她的思想和行为依然有着很深刻的影响,使她的意识深层还潜伏着某些软弱的、妥协的因素,仍然备受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

她的许多话都是忍受着屈辱,违背着自己的天性说出来的:“萍,好了。

这一次我求你,最后一次求你。

我从来不肯对人这样低声下气说话,现在我求你可怜可怜我,这家我再也忍受不住了.不,不,你带我走,——带我离开这儿,(不顾一切地)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热烈地)只要你不离开我”(《中外名著解读丛书之〈雷雨〉》,王兆胜,京华出版社)。

这都表明了一个绝望的女人的最后的、无力的挣扎,也显示出繁漪性格中旧式女人的怯弱,色厉内荏的一面。

繁漪嫁给周朴园可以说就是一个错误,是一个悲剧,而极力阻止周冲喜欢四凤,更是封建门当户对观念的影响。

不管是《雷雨》的悲剧,还是繁漪的悲剧,归根结底都是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悲剧。

作为周萍后母的繁漪,竟然不顾周朴园的淫威,敢于与周萍谈恋爱,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周萍地情人,以此来寻求自己的自由和爱情。

这种近乎于乱伦地关系,为什么中国两千多年的清规戒律也无法束缚她的伦理道德,而犯下社会所不能容忍的罪孽?这源于她内心深处的原始野性,也就是她的无意识。

繁漪也明白与周萍的关系是不正当不道德的,反复强调“屋子里闹鬼”,但她敢又冒天下之大不韪,努力维系着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她的无意识已覆盖了她的意识,表现出她的真正渴求。

在繁漪看来这并不是可耻的,反而是正义的是自己追求爱情自由的最好宣言,是自己葆有生命力的最好办法。

繁漪之所以像所有大宅院中的姨太太一样,阴差阳错爱上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爷,可以说是出于环境所迫。

在她平时接触的人中,没有人可爱,因此她不顾一切地狠狠的“抓住”了他。

所以,当周萍痛苦甚至厌恶这种关系时,她却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我不这样看,我的良心不是这样做的。

”当她知道周萍另有所爱,绝不把她放在心上时,她宣布道:“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望窗外,自语)风暴就要来了!”(《雷雨》序)她是说天空中的暴风雨,可让读者感觉到的却是她心里的暴风雨。

作者也说:“她是见着周萍又活了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她也是要一个男人真爱她,要真正活着地女人!”(曹禺语)因此,戏剧在这种是非(是主人非主人,是情人非情人,是母亲非母亲)处境中,成功的塑造了她“雷雨”式的性格。

这种成功,不仅仅在于她思想如何崇高和性格如何可爱,更在于她用辛辣尖锐而不得已的反抗,折射地反映出封建势力压力的强大;反映出那个可怕的环境是怎样把一个怀着自由要求的女性逼到绝路上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