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诊断与治疗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以多灶性和弥散性脱髓为其主要的病理特点。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发病高峰期在冬春季。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及某些遗传因素有关。
一、临床表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及范围。
常见症状如下:1. 头痛:可为全身性或局限性,常为首发症状。
2. 恶心、呕吐:常与头痛伴发。
3. 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林斯基征等。
4. 精神症状:如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
5. 肢体瘫痪:单瘫、截瘫或四肢瘫。
6. 感觉障碍:如麻木、疼痛、刺痛等。
7. 眼部症状:如视力模糊、复视、斜视等。
二、诊断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1.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病程较短,伴有脑膜刺激征、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等症状。
2. 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多,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早期可发现抗奥夫曼菌抗体。
3. 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广泛的多灶性脑实质异常,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
病灶分布不均,界限不清。
三、治疗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治疗原则为急性期积极抗炎、脱髓鞘治疗,后期进行康复训练。
1. 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为主要治疗药物,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
常用药物有甲泼尼龙、泼尼松等。
(2)免疫球蛋白: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常用药物有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甲基泼尼松龙等。
(3)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4)抗生素:如细菌感染明确,可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2. 支持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
3. 康复训练:病后早期进行,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4. 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脑膜刺激征、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等症状,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防止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一名曾患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成年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但 仍有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
诊断过程
经过复查脑脊液和影像学检查,医生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后 遗症。
治疗经过
患者接受了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症状逐渐改善。
案例总结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长期 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以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髓炎。
03
治疗经过
患者接受了免疫球蛋白治疗和 激素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最
终恢复良好。
04
案例总结
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一 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 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免造成永
久性损害。
案例二: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患者情况
诊断过程
一名28岁男性,因高热、头痛、呕吐等症 状就诊,查体发现意识障碍、言语不清、 肢体瘫痪等表现。
THANKS
诊断
诊断ADEM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显 示多灶性脱髓鞘病变,脑脊液检查可发现炎症反应和髓鞘碱性蛋白抗体阳性。
02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治 疗
药物治疗
03
糖皮质激素
免疫球蛋白
抗病毒治疗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常使用糖皮质激素进 行治疗,如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等, 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水肿。
心理护理
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给予关爱和支持 ,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教育
疾病知识宣教
向患儿及家长介绍急性播散性脑脊 髓炎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等
方面的知识。
用药指导
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使用药物,包 括药物的种类、剂量、用法及注意
事项等。
医院神经内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诊疗常规

医院神经内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诊疗常规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广泛累及脑和脊髓白质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
包括感染后、出疹后或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发病形式感染或疫苗接种后1-2w急性起病,多为儿童或青壮年,多散发,无季节性,病情严重,单相病程,数天达高峰。
有些病例病情凶险,脑脊髓炎常见于皮疹后2-4d,表现疹斑正消退或症状改善时再次出现高热,严重时出现抽搐和意识障碍。
2.症状与体征与损害部位有关。
(1)脑炎型:突发头痛、发热、意识模糊、精神异常。
,
(2)脊髓炎型:部分或完全性弛缓性截瘫或四肢瘫,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及大小便障碍。
(3)脑膜受累: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
(4)可见大脑半球、视神经、小脑、脑干受累神经体征如偏瘫、视力下降、共济失调等。
3.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或略高,细胞数正常或轻中度增高,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或轻中度增高,多为IgG。
可出现寡克隆带。
(2)脑电图检查:脑炎型患者可见弥漫性漫波活动。
(3)磁共振检查:脑和脊髓白质内弥散性多灶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丘脑可受累。
(二)诊断
(1)病前有感染或疫苗接种史;
(2)急性发生的脑和脊髓受损的症状体征;
(3)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增多,脑电图弥漫性漫波活动,MRI示脑和脊髓白质内多发散在病灶。
【治疗】(详见多发性硬化)
1.甲基泼尼松龙大剂量冲击疗法。
2.免疫球蛋白大剂量冲击疗法。
3.血浆置换。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例汇报PPT课件

02
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
可能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03
自身免疫性抗体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如抗核抗体(ANA)、抗双
链DNA抗体(dsDNA)等。
病理学诊断
脑脊髓液细胞学检查
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
脑组织活检
可见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脑组织水肿、神经 元变性等病理改变。
效果评估与随访
神经功能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肌力、感觉 、反射等。
生活质量评估
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包括日常活动能力、 社交功能等。
随访观察
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情况,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
肺部感染
由于患者卧床不起、意识障碍等导致排痰不畅, 容易引发肺部感染。
压疮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 环障碍,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坏死。
ABCD
尿路感染
长期卧床患者若不注意个人卫生,易导致尿路感 染。
深静脉血栓
患者长期卧床,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易形 成深静脉血栓。
预防措施建议
加强护理
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保持 呼吸道通畅;加强个人卫生,保 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医生对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诊断和治疗 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身心 挑战,提高生活质量。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如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为患者提 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通俗易懂介绍帮你了解这个病

日常护理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避免接触 病人、避免去人多的地方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 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惯, 如勤洗手、勤洗澡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疾病
06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康复与预 后
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在发病后2周内开始,以促 进神经功能恢复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热疗、电疗 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急性播散性脑脊 髓炎
汇报人:
目 录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 02 炎 的 定 义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 03 炎 的 症 状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 04 炎 的 诊 断 与 治 疗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 05 炎 的 预 防 与 护 理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 06 炎 的 康 复 与 预 后
02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定义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什么
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 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
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瘫痪、 昏迷甚至死亡。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一种急 性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 激素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等。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发病机制
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 水痘等病毒感染可能导致
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头痛:剧烈头痛,持续时间较长 意识障碍:可能出现昏迷、谵妄等意识障碍 运动障碍:可能出现肢体无力、瘫痪等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可能出现感觉减退、感觉异常等感觉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出现血压波动、心率加快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严重症状
● 高热:体温超过38.5℃ ● 头痛:剧烈的头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 ● 意识障碍:意识模糊、昏迷 ● 抽搐:全身或局部抽搐 ●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 心脏问题:心率加快、心律失常 ● 皮肤症状:皮疹、红斑、水泡 ● 消化系统症状:腹痛、腹泻、呕吐 ● 泌尿系统症状:尿频、尿急、尿痛 ● 神经系统症状: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共济失调
ADEM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临床特征 1)肿瘤样 2)中风样 3)脑炎样
辅助检查 1)外周血:血沉加快 2)脑脊液:脑脊液压力增高或正常,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轻度至中度增高 3)EEG:常见θ波和δ波,可见棘波和棘慢复合波
ADEM磁共振丘脑枕症
20岁
15月
20岁
丙肝病毒感染致ADEM磁共振
入院时
2个月
H1NI病毒感染致ADEM磁共振
ADEM与MS的鉴别诊断(临床方面) 1)ADEM 发病前多有诱因,MS 则没有明确诱因 2)ADEM病程为单时相,极少复发,MS 为多时相,常反复发病 3)脑脊液中细胞增多在ADEM和MS 均可出现,寡克隆带在ADEM 的出现率较低,在MS 的出现率较高 4)ADEM 治疗效果和预后很好,而MS 较差
ADEM、MS和NMO的鉴别诊断(磁共振)
治疗和预后 1)治疗:激素治疗无益,丙种球蛋白冲击或血浆置换 2)预后:死亡率5-30%,存活者多遗留明显功能障碍,痊愈率50%(儿童57-89%)
简 介 定 义:是一种广泛累及脑核脊髓白质的急性播散性 炎症性脱髓鞘 病变, 常继发于感染和疫苗接种后,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对称性、 பைடு நூலகம் 多灶性脑白质病变 病 理:沿静脉周围的脑白质脱髓鞘,病灶区 存在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水肿 甚至出血,轴突不受累 分 类:脑炎型、脊髓炎型、急性出血性 脑脊髓炎型 流行病学:主要发生于热带地区的小儿
.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Treatment guidelines[J]. Ann Indian Acad Neurol. 2011, 14(1): S60–S64
影像学特点 CT:白质内弥漫性多灶性大片或斑片状低密度区,急性期增强明显 MRI:白质内散在多发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病灶,病灶中心可出现坏死灶,偶有小出血,急性期可有灶周水肿及明显 的病灶增强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ppt课件

案例分析
疾病进展
病情如何发展,是否有并 发症。
治疗过程
采取了哪些治疗措施,如 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
治疗效果
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是否 留下后遗症。
案例总结
疾病特点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等。
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日常护理、定期复查等。
治疗建议
针对不同类型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 炎,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建 议。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如出现颅内高压、脑积水等症状,可以 考虑手术治疗以缓解症状。
03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预 防
疫苗接种
01
疫苗接种是预防急性播散性脑脊 髓炎的有效手段,特别是针对麻 疹、风疹和腮腺炎等病毒的疫苗 ,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02
在接种疫苗后,应留意观察宝宝 的反应,如果出现高热、头痛、 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以免延误治疗。
病因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病因通常 与感染、疫苗接种或某些药物有 关,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
临床表现
症状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症状包括头痛 、发热、呕吐、意识障碍、惊厥、偏 瘫、视力障碍等。
病程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病程通常在数 周至数月内,但也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
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诊 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
实验室检查结果。
诊断标准:符合以下标准可诊断为急 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临床表现符合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炎 症;
脑脊液检查显示炎症反应;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炎 症。
02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治 疗
药物治疗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例汇报PPT课件

本病病程进展迅速,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多数 患者经治疗后可逐渐恢复,但少数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治疗体会与经验分享
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对于疑似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患者,应尽早进 行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使用免疫 抑制剂如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
蛋白质
正常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较低。在炎症 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可能增加。
血清学检查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定病原体的抗体, 如病毒、细菌等,有助于确定感染源 。
炎症指标
如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 率(ESR)等,可反映体内炎症反应 的程度。
其他实验室检查
脑电图(EEG)
用于评估脑电活动,可能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增 多。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病例汇报
汇报人:xxx
2024-01-27
目录
• 病例介绍 • 影像学检查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后 • 讨论与总结
01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编号
XXXX
姓名
张三
年龄
35岁
性别
男
职业
公司职员
病史及家族史
既往病史
无特殊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02
影像学检查
CT表现
早期CT扫描可能正常,但随着病情进展, 可出现以下异常表现 脑室系统对称性缩小,提示脑水肿。
脑实质内多发低密度灶,边界不清。
增强扫描可见病灶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 。
MRI表现
MRI对急性播散性脑脊髓
01 炎的诊断更为敏感,可发
现早期病变
T1WI上呈低信号,T2W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疾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
干束受损的症状应高度怀疑本病,头颅MRI可明
确诊断。应与脑干梗死或肿瘤进行鉴别。
(四)治疗
目前CPM仍以支持及对症治疗为主,积极 处理原发病。纠正低钠血症要缓慢,不使用高 渗盐水,并限制液体入量;急性期可给予甘露 醇、速尿等脱水剂治疗脑水肿。大剂量皮质激 素冲击疗法在早期可能抑制本病的发展,高压 氧及血浆置换疗法疗效不肯定。
CSF检查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儿童起病的进行性视力障碍、智能和精神
衰退伴锥体束症状,影像学上以单侧枕叶为主
同时累及大脑半球其他部位的广泛脱髓鞘病变
的患者应考虑本病。
(四)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并不能改善病情,主要采取对症及 支持疗法。
(六)鉴别诊断
1.MS 2.ADEM 3.急性脊髓炎
4.视神经炎
(七)治疗
视神经脊髓炎的治疗基本与MS相同。
弥漫性硬化
弥漫性硬化又称弥漫性轴周性脑炎和谢耳德 ( Schilder )病,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大脑白质广 泛脱髓鞘疾病,脱髓鞘病变虽可累及大脑白质的任 何部位,但常不对称,且大多以一侧枕叶为主,其 次为顶颞叶,病灶之间界限分明。早期可见病灶内 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反应,晚期胶质 细胞增生,囊变和空洞形成,可累及胼胝体,呈明 显融合倾向。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发生于幼年 的多发性硬化变异型。
脊髓病损与脊髓炎相似,但一般脊髓的损害为不 完全横贯性,体征常不对称,亦有表现为播散性或 上升性脊髓炎症状的。病变部位以胸段多见,颈段 次之,腰段少见。
(四)辅助检查
脑脊液压力与外观一般正常,细胞 数轻度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多数 患者有视觉诱发电位异常,主要表现 为P100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
(一)临床表现
弥漫性硬化多在5-12岁慢性或亚急性起病, 男性较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亚急性严重脑病, 病程呈进行性发展,无复发缓解的倾向。常以视
力障碍为首发症状,表现为皮质盲、低盲或象限
盲。继之出现精神、智能障碍和癫痫发作,晚期
可出现四肢瘫、假性球麻痹、共济失调、视乳头
水肿、失语和大小便障碍等。
(二)辅助检查
(二)病 理
CPM具有特征性的病理特点,脑桥基底部可 见对称。 病灶边界清楚,病灶大小不一,可仅为数毫米或 波及整个脑桥基底部、被盖部。
(三)临床表现
青壮年多发,亦可见于儿童,常在各种慢性 消耗性疾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四肢迟缓性瘫痪, 咀嚼、吞咽及言语障碍,患者沉默不语、而并无 昏迷,呈缄默及完全或不完全性闭锁综合征,仅 能通过眼球活动而向周围示意;多数CPM患者预 后差,死亡率极高,可于数日或数周内死亡,少 数存活者可遗留有痉挛性四肢瘫痪等严重的神经 功能障碍,偶有完全康复的报道。
(三)临床表现
视神经脊髓炎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女性稍多 于男性,一般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半数患者起病 前几日至 2 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以后出 现视神经及脊髓损害征象,两者可先后或同时出现, 若为先后出现,间隔时间数天至数年不等,偶有长 达10年者。 视神经损害多为视神经炎或球后视神经炎。
(四)辅助检查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对确定脑桥病变有
帮助。CT有时可显示病灶但常为阴性。MRI是 目前最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可发现脑桥基底 部特征性的蝙蝠翅样(bat wing)病灶,呈对 称分布的长T1、长T2信号,无增强反应,通
常于发病2-3周后异常信号显示最清楚。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患者在慢性酒精中毒、电解质紊乱及其他严
(五)诊断
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①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 感染史; ②同时或先后出现急性视神经炎和急性脊髓炎的 症状和体征; ③一般无视神经和脊髓之外的脑部症状和体征, 即使有也较轻微; ④可有缓解和复发,但不如MS明显,复发常为初 发的症状和体征,少有新发病变; ⑤实验室检查可见CSF中细胞、蛋白增多,视觉诱 发电位和脊髓MR改变价值较大。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是一种广泛累及 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病,以 多灶性或弥漫性脱髓鞘为其主要的病理特点。 通常发生于感染、出疹及疫苗接种后,故又称 感染后、出疹后或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
第六节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centra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一种以脑桥基底部出 现对称性髓鞘脱失为病理特征的脱髓鞘疾病。 患者多有严重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基础疾 病,病情往往进展迅速,多数在数周内死亡,
仅少数患者得以存活。
(一)病 因
尚未完全明确,常见于有慢性酒精中毒史及 尿毒症、肾衰竭透析治疗后的患者。
(一)病因
研究表明除了病毒外,ADEM还可以继发于 细菌、支原体、蚊虫咬伤、注射破伤风毒素等。 不管是哪一种致病因素诱发的脑脊髓炎均具有 共同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因此被统称为 ADEM。 疫苗接种后亦可发生,称疫苗接种后脑脊 髓炎,其产生并不是灭活病毒或减毒病毒所引 起,而是制成疫苗的异种脑组织中的碱性蛋白 引起的变态反应。
(一)病因
视神经脊髓炎的病因迄今未明,多认为与 MS 基本相同, 有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两种学说。约 1/3 患者起病前有感染 病史,少数女患者起病前有分娩史。
(二)病理
病变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病变性质为轻重不等的脱髓 鞘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视神经损害多位于视神经和视 交叉部位,视束很少受累。脊髓损害以上胸段和下颈段多见, 很少涉及腰段,病灶多较弥散,可累及一个或数个节段。炎 性病变严重时可导致坏死和空洞形成,甚至累及灰质。
视神经脊髓炎
视神经脊髓炎( Neuromyelitis Optica , NO)又名 Devic病,是一种主要累及视神 经和脊髓的炎性脱髓鞘疾病。临床上以视 神经和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为主要特征, 呈进行性或缓解与复发病程,目前多认为 是MS的一个变异型。本病在我国多见,男 女均可罹病,青壮年患者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