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诊治概要和临床实践
耳穴疗法PPT课件

性、功能性病症多能立即见效;
㈡ 贴压法—用胶布固定贴压物﹙油菜籽、莱菔
子、王不留籽、磁珠﹚于压痛点,嘱病人自行按摩2 ~3次/日,贴压物3~7天取下,更换穴位,5次为 一疗程。隔1~2天再作下一疗程;此法刺激一 个区,比针刺一个点疗效好。
2、方法多 按揉、贴压、艾灸、针刺、封 闭、放血等,可灵活选用。
3、操作简便 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 举例:冻伤 。
10
四、耳郭表面解剖标志
11
五、耳穴的分布
耳穴分布规律 类似宫内倒置胎儿。 头面—耳垂 躯干—对耳轮 上肢—耳舟 大腿—对耳轮下脚 小腿—对耳轮上脚 胸腔脏器—耳甲腔 腹腔脏器—耳甲艇 盆腔脏器—三角窝
耳穴疗法
电话
1
一、 耳穴
耳穴— 全身各部组 织、脏器在 耳郭的投射 区或反应 点。 常用穴: 前面160个
2
常用穴: 背面36个
3
耳穴疗法 因为耳穴能反映全身各部的生理表 现和病理信息,所以,探查和刺激耳穴可 以诊断、治疗、预防全身病症。 这是极具实用意义、经济意义和现实 意义的最容易学习、掌握和最受患者青睐 的治疗方法。 举例:急性腰痛、踝关节扭伤。 示教
18
㈡ 按脏腑命名 数量少,应用广。一 穴治多病,一病选多 穴。 心—心脏病、精神病; 肝—肝胆病、高血压; 皮肤瘙痒—肺、肝; 腰痛—肾、膀胱; 腹泻—脾、小肠、大
肠。
19
㈢ 按神经名称命名
脑干、交感、坐骨
神经、枕小神经点
㈣ 按内分泌腺命名
脑垂体、肾上腺、 卵巢、睾丸、胰腺
20
㈤ 按特定功 能命名
⑵ 治疗 根据病情、病程和患者的情况采取 适宜方法治疗。
耳穴疗法【358页】

耳屏 对耳屏
系
统 相 对 应 耳 穴 的 分 布 部 位
耳 屏 和 对 耳 屏 为 头 脑 、 颈
项
、
耳
鼻
喉
和
内
分
泌Hale Waihona Puke 这里所说的“相对应”、“相 当于”,就是说不能完全等同看待, 只能说耳穴的分布与人体有着这样 的大致对应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 就便于临床定位取穴。
3
耳轮部
耳轮结节
耳轮脚
耳轮尾
耳轮是耳廓最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在耳轮的外上方,有 一个不太明显,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称为“耳轮结节”(达尔 文结节);耳轮的下缘末端,与耳垂交界处称为“耳轮尾”;耳 轮深入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为“耳轮脚。”
耳轮脚以上 的耳甲部称为 “耳甲艇”
耳轮脚以下 的耳甲部称为 “耳甲腔”
2
分布规律
一般说,耳穴在耳廓 上的排列好象一个在子 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 朝下,屁股朝上,胸腹 躯干在中间。按照这样 的规律,人体的五脏六 腑,四肢百骸,五官七 窍,甚至更小的部位, 在耳廓都有相应区域。
头面
耳
垂
分
布
角
窝
三角窝
分 布
着
与
盆
腔
、
内
生
殖
器
相
对
应
的
耳
穴
内脏
耳甲
中其
在 耳 甲 艇 , 与 胸 部 相 对 应 的 耳 穴 集 中 在 耳 甲 腔 。
周 围 相 对 应 于 消 化 道 。 与 腹 部 相 对 应 的 耳 穴 集
耳 甲 是 内 脏 的 投 射 区 域 , 耳 轮 脚 相 当 于 膈 肌 ,
头颈
耳穴疗法喻伟强

耳穴疗法
禁忌症: 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时禁用。 2.过分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禁用。 3.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及孕妇禁用。
四、耳穴旳部位与主治
四、耳穴旳部位与主治
(五)耳屏穴位 4区9穴 6-肾上腺下屏尖
部位 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2区后缘
主治 急性炎症/休克 过敏/低血压
四、耳穴旳部位与主治
(六)对耳屏穴位 4区8穴
7-皮质下(脑)
部位 对耳屏内侧面 对耳屏4区
主治 神经精神障碍 多种慢性病
(七)耳甲穴位
8-心
部位 耳甲腔正中凹陷中 耳甲15区
经络联络
手三阳、足少阳经脉、经别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 -耳前、耳上角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 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灵枢 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研究显示 刺激相应耳穴可诱发循经感传
耳部存在十二经脉相应旳路线
二、耳郭旳表面解剖
耳 轮 耳轮结节 耳轮脚 耳轮尾
治 则:理气和胃止痛。常用强刺激按压法。
常见疾病旳耳穴疗法—胃脘痛
操作环节: 1、取穴: 胃:耳轮脚消失处。 十二指肠:耳轮脚上方外1/3处。 大肠:耳轮脚上方旳内1/3处。 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处。 神门:对耳屏游离缘旳尖端。
常见疾病旳耳穴疗法—胃脘痛
2、配穴:平素食欲不振、气虚加脾; 反复发作伴呕吐脘闷加交感、皮质下、三焦。
耳穴的临床应用

耳穴疗法的临床应用有哪些耳针,是在耳郭穴位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为了便于国际间的研究和交流,我国制定了《耳穴名称与部位的国家标准方案》。
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耳与经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内经》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
奇经八脉中阴蹻、阳蹻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
耳与脏腑的关系密切,耳与五脏均有生理功能上的联系.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是息息相关的。
人体的内脏或躯体发病时,往往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皮肤电特异性改变和变形、变色等反应。
可见,耳与其病理变化也是不可分割的.耳穴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耳穴的适应症1.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痛和神经性疼痛等。
2.炎性疾病及传染病如急慢性结肠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胆囊炎、流感、百日咳、菌痢、腮腺炎等。
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征、心脏神经官能征、心律不齐、高血压、眩晕症、多汗症、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病等。
4.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等.5.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6.其他有催乳、催产,预防和治疗输血、输液反应,同时还有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二)选穴原则1.按相应部位选穴当机体患病时,在耳郭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胃”穴等。
2.按脏腑辨证选穴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进行辨证取穴。
如脱发取"肾"穴,皮肤病取”肺”、"大肠”穴等。
3.按经络辨证选穴即根据十二经脉循行和其病候选取穴位。
如坐骨神经痛,取"膀胱"或”胰胆"穴;牙痛取”大肠”穴等。
4.按西医学理论选穴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据西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
耳穴疗法

前上2/5为对耳轮8区 后上2/5为对耳轮9区 前中2/5为对耳轮10区 后中2/5为对耳轮11区 前下1/5为对耳轮12区 后下l/5为对耳轮13区
(三)对耳轮穴位 13区14穴
交感Sympathetic Nerve
[主治] 痛经、月经不调、 更年期综合征、痤疮、 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 症、咽干。
(八)耳垂穴位
眼 [部位] 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5区。 [主治] 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麦粒 肿、近视。
(九)耳背穴位
1.耳背心 [部位] 在耳背上部,即耳背1区。 [主治] 心悸、失眠、多梦。
2.耳背肺 [部位] 在耳背中内部,即耳背2区。 [主治] 哮喘、皮肤瘙痒症。
--对耳轮体 耳舟 三角窝 耳甲--耳甲艇
--耳甲腔 耳屏、对耳屏 耳垂
三、耳穴的分布
耳穴分布规律:倒置胎儿形
与头面对应的穴位----耳垂 与鼻咽部对应的穴位----耳屏 与上肢对应的穴位----耳舟 与下肢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上、 下脚 与躯干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体 与胸腔对应的穴位------耳甲腔 与腹腔对应的穴位------耳甲艇 其中消化系统环绕耳轮脚顺序排 列
[部位] 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 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耳轮6 区前端。
[主治] 1、对内脏有解痉镇痛 作用:心绞痛、胆绞痛、胃痛 等;2、对血管有舒张作用: 无脉症、冠心病、雷诺病;3、 调节迷走神经和汗腺分泌:心 律失常、盗汗、自汗。抑制腺 体分泌,适用于胃酸过多,对 于萎缩性胃炎、口咽干燥者慎 用。
1.角窝上
[部位] 在三角窝前1/3的上部,即三角窝1区。
耳穴诊疗法

第十八页,共50页。
8.其他应用
耳针除上述病症外,还可用于针刺麻醉中(耳针麻醉)。 也可用于妇产科方面,如催产、催乳等。也能用于预防感冒、 晕车、晕船,以及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还可用于戒烟、 减肥,国外还用于戒毒等。
第十九页,共50页。
– 1、头面部相应的穴位 在耳垂或耳垂邻近。
– 2、上肢相应的穴位在 耳舟。
– 3、躯干和下肢相应的 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 上下脚。
– 4、内脏相应的穴位多 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
– 5、消化道在耳轮脚周 围呈环形排列。
第三页,共50页。
四、耳穴的定位
第四页,共50页。
五、耳穴的主治
第五页,共50页。
• 后头痛 主穴:枕、神门;
•
辅穴:膀胱、肾。
• 巅顶痛 主穴:枕、神门;
•
辅穴:肝、膀胱。
• 全头痛 神门、颞、额、枕。
第三十六页,共50页。
腰痛
• 主穴:腰骶椎、坐骨神经、神门。 • 辅穴:痛甚者加肾上腺、交感。 • 病例介绍
第三十七页,共50页。
胃痛
• 主穴:胃、胸椎(对应第六、七胸椎处)、神 门。
一、概念及特点
概念 耳针疗法是指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廓上的穴 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治疗范围广,操 作方便,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因此,耳针疗法也可称为耳穴诊疗法。
特点 ➢ 适应范围广,疗效显著,奏效迅速。 ➢ 易学易记,简便易行,经济适用。 ➢ 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第一页,共50页。
耳针诊疗法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应用广泛,不仅用于治疗许多 功能性疾病,而且对一部分器质性疾病,也有一定疗故。其主要 应用如下: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9
(二)日常保健按摩方法( 2)
2、手摩耳轮摩擦法: 手握空拳,以拇、食指 夹捏耳轮,上下摩擦耳轮部左右二十次左 右。可预防颈、肩、腰、腿痛,头痛、头 晕等。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4、黄蜂入洞法: 以中指插入耳孔,指腹 向前按压及旋转摩擦生热,可防治咽炎、 鼻炎、感冒等。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17
(四)按摩治疗耳聋( 1)
1、鸣天鼓: 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 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横按在两侧 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将两食指翘起 叠在中指上面,用力滑下,重重地叩 击脑后枕部,即可闻及洪亮清晰之声 如击鼓。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18
(四)按摩治疗耳聋( 2, 3)
2、营治城廓: 以两手分别自上而下按 摩两侧耳轮。
3、鼓膜按摩: 以手食指(或中指)按 压耳屏,随按随放。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19
谢谢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20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1
概述
耳针是指用各种方法刺激耳壳上相应穴位 或反映点,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机体出现 病症时,往往在耳廓一定部位上出现反应,如 压痛点,敏感点,电阻变低,局部变色、变形 等。这些反应部位就是耳针治病的刺激点,称 为耳穴。通过刺激相应的耳穴,如按摩耳穴具 有防病保健作用。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12源自(二)日常保健按摩方法( 5)
5、全耳按摩法: 以拇指指腹自三角窝始摩擦 耳夹艇耳甲腔各十余次,使之发热,可预防 脏腑病症,对内脏进行保健和治疗。
耳穴按摩的临床应用
耳穴简介及临床应用

耳轮穴位(一)
结节(在耳轮结节下 方耳轮处) 轮1(在耳轮结节 下方的耳轮处) 轮2(在轮1区下 方的耳轮处)
轮3(在轮2区下方 的耳轮处)
轮4(在轮3区下方的 耳轮处)
耳轮穴位(二)
耳周
耳舟相当于人体上肢: 1.指 2.风溪 3.腕 4.肘 5.肩 6.肩关节 7.锁骨 功能主治: 相应部位疾病; 过敏:主要为腕和风溪
面下1/2处,又名下 屏)
对耳屏
相当于头部: 1.额 2.颞 3.枕 4.皮质下 5.对屏尖 6.缘中 功能主治: 各类头部疾患
缘中(对耳屏游离
缘上,对屏尖与轮屏 切迹之中点处,又名 遗尿点)
对屏尖(在对
耳屏游离缘的尖 端,又名下丘脑 、平喘)
皮质下(在对耳屏内
侧面,又名兴奋点, 主治失眠、多梦、神 经衰弱等)
疾病; 热病:主要为耳尖及轮1、轮2、轮3、轮4 脑血管疾病:主要为结节
耳尖(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
端处,多为放血疗法中使用,主治
热病)
外生殖器(在对
耳轮下脚前方的
耳轮处) 尿道(在直肠上
方的耳轮处)
直肠(在耳轮脚 耳中(耳轮脚处,又 及前上方的耳轮 名膈点、神经官能 处) 症点,主治:膈肌 痉挛、黄疸、出血 性疾病、皮肤瘙痒 症)
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 内鼻(耳屏内侧面下1/2)
外耳(在屏上
切迹前方近耳 轮部)
屏尖(耳屏 游离缘上部 尖端)
肾上腺(耳屏游 离缘下部尖端, 主治:各类炎症 性疾病、低血压 症、过敏性疾病 )
心脏点(外耳与
渴点中点部位)
渴点(在
耳屏外侧 面上1/2处 ,又名上 屏)
外鼻(耳
屏外侧面 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