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二语文 4.1.1《逍遥游(节选)》同步达标测试 苏教版必修5
【原创】江苏省—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检测案4.1逍遥游(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众人匹之⑧之二虫又何知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⑩
C.①②③/④⑥⑩/⑤⑦⑨/⑧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
6.翻译下列语句:
(1)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4.下列各句文言句式不同类的是()
A.之二虫又何知!B.彼且奚适也?
C.《齐谐》者,志怪者也。D.彼且恶乎待哉!
5.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②水之积也不厚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④汤之问棘也是已⑤鹏之徙于南冥也⑥楚之南有冥灵者
①朝菌不知晦朔②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③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④邹忌修八尺有余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B.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原创】江苏省—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检测案4.1逍遥游(4)

5.译句:
(1)知效一官,行比一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2)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课外作业逍遥游4姓名:
下文选自《逍遥游》的最后一节,读后请回答问题:
惠子(宋国人,姓惠名施,做过梁惠王的相。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塗,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狸,lí,野猫。狌,shēnɡ,黄鼠狼)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指出游的小动物。敖,通“遨”,遨游);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捕兽的机关,就是夹子,碰到机关就会自动关闭。辟,通“闭”),死于罔罟(ɡǔ,网的总称)。今夫斄牛(牦牛。斄,lí),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指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①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B.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C.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原创】江苏省—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检测案4.1逍遥游(1)

5.选出下列“以”字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A.去以六月息者也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以五百岁为春D.而彭祖以久特闻
6.从题干提示的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各句的相应括号中
绝:A.断,断绝B.极,非常C.高超,绝妙D.横渡,横穿E.超越
①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③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④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⑤佛印绝类弥勒。()
7.翻译下列句子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2)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课外作业——逍遥游1姓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题。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住地)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限)于时也;曲士(乡曲之士,指孤陋寡闻的人)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传说中的海水排放处)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尽);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正)存(存在)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蚁穴)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米之在大仓乎?号(称呼)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通“萃”,聚集)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筹划),三王之所争(指争夺天下的战事),仁人之所忧,任士(担负职务的人)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高中语文 4.1《逍遥游(节选)》同步测试 苏教版必修5

《逍遥游》(节选)同步测试一、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mínɡ)鲲鹏(kūn)抟扶摇(chuán)坳堂(āo)B.夭阏(è)蜩鸠(tiáo)决起(jué)榆枋(fānɡ)C.舂粮(chōnɡ)朝菌(cháo)蟪蛄(huì)大椿(chūn)D.斥安(yàn)蓬蒿(hāo)泠然(línɡ)数数然(shuó)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3.与“《齐谐》者,志怪者也。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野马也,尘埃也。
4.下列“其”字不作代词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D.奚以不知其然也。
5.选出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6.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有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流动的雾气,飞扬着的尘埃,都是被生物的气息吹拂在空中飘荡着。
B.之二虫又何知?译:鸣蝉和学鸠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C.此小大之辩也。
译: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D.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赶不上长的寿命。
7.选出对“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理解正确的一项()A.彭祖虽活了八百岁,但与冥灵、大椿相比,是小巫见大巫,显得可悲。
B.是说世人只与彭祖相比,却不知道有比彭祖更高寿的冥灵、大椿,显得可悲。
C.世人与活了八百岁的彭祖相比,感到可悲。
D.是说彭祖与大椿比,感到可悲,世人与彭祖比,又感到可悲。
二、阅读部分(2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高中语文 4.1 逍遥游(节选)练习 苏教版必修5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鲲.鹏(kūn)齐谐.(xié)蜩.鸠(zhōu)迁徙.(xǐ)B.泠.然(línɡ)舂.米(chōnɡ)抟.旋(tuán)晦朔.(shuò)C.翱.翔(áo)坳.堂(áo)万仞.(rèn)蓬蒿.(hāo)D.羊角.(jué)夭阏.(è)恶.乎待哉(è)決.起(jué)解析:A项,“蜩”应读“tiáo”;C项,“坳”应读“ào”;D项,“角”应读“jiǎo”,“恶”应读“wū”,“決”应读“xuè”。
答案:B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虽”都解释为“虽然”。
“且”,前者为“而且”,连词;后者为“还”,连词。
答案:C3.下列“其”字不作代词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B.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D.奚以不知其然也。
解析:B项,语气词,表揣测,“抑”“或许”。
答案:B4.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②水之积也不厚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④汤之问棘也是已⑤鹏之徙于南冥也⑥楚之南有冥灵者⑦众人匹之⑧之二虫又何知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⑩C.①②③|④⑥⑩|⑤⑦⑨|⑧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解析:①③⑥为结构助词,“的”;②④⑤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⑨代词,他;⑧指示代词,这;⑩动词,到。
答案:B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乃今将图南.. B.而后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匹之.. D.众人解析:A项“果然”古义是“吃饱的样子”,今义是“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一样”。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4专题 《逍遥游(节选)》基础练习2

《逍遥游(节选)》基础练习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北冥.(mínɡ) 鲲.鹏(kūn) 抟.扶摇(chuán) 坳.堂(ào) B .夭阏.(è) 蜩.鸠(tiáo) 决.起(jué) 榆枋.(fānɡ) C .舂.粮(chōnɡ) 朝.菌(cháo) 蟪.蛄(huì) 大椿.(chūn) D .斥(yàn)蓬蒿.(hāo) 泠.然(línɡ) 数.数然(shuò)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北冥有鱼B .而征一国C .此小大之辩也D .朝菌不知晦朔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都属于代词的一项是( )A.⎩⎨⎧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②此不知人之.祸也 B.⎩⎨⎧ ①之.二虫又何知②李牧连却之. C.⎩⎨⎧①众人匹之.,不亦悲乎②宋何罪之.有 D.⎩⎨⎧①其翼若垂天之.云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4.下列名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A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5.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而后乃今将图南.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水.击三千里D.左右欲刃.相如二、语言运用6.在下面①②两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句,使①与前后语句顺畅连接,②构成对前面语句的总结。
在我们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人雅士不可胜数。
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①____________的潇洒,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潇洒……他们的潇洒,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为举止。
7.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
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五 第4专题 01 逍遥游啊(节选)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
•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 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 为瓢,则瓠落无所容。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 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 者,世世以洴澼絖(pí ng pì kuàng)为事。客闻之, 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 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 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 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 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有所待)
• 作者连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 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 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 才能图谋南行。 • 神奇而巨大的鹏鸟也没能做到真正的 “逍遥游”,没能达到作者理想的绝对 自由的境界。
鲲 (大) 鹏 形体:几千里、垂天之云
变化:神速 活动范围:北冥、南冥
----有所待
飞行:壮观,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野马般奔腾的雾气,空中 的尘埃,都是大自然中各种生物 用气息吹拂它们所致。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有所待)
天之苍苍,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 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鹏从 高空往下看,也像这样罢了。
----高空中的大鹏和地上的人一样, 都不能真正认识天。从另一角度说 明大鹏受到限制,是不自由的。
• 。《齐谱》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齐 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 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然 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它 是乘着六月的风而飞去的。野马般蒸腾的雾气, 飞荡的尘土,都是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 天空是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 它太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大鹏从高空往下 看,也不过象人们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高中语文《逍遥游(节选)》同步练习5 苏教版必修5

《逍遥游(节选)》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抟(tuán)扶摇尘埃(ái)背(bēi)负青天舂(chōng)粮B夭阏(āoù)晦朔(huò)万仞(rèn)蟪蛄(huìgū)C背(bèi)若泰山泠(íng)然沮(ǔ)丧狙(ū)击D翱翔(àoiáng)坳(āo)堂斥安鸟(àn)榆枋(ùfā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鲲鹏展翅莽莽沧沧食不果腹晦朔B乘奔驭风不翼而飞胶柱鼓瑟遨翔C饮鸩止渴雀巢鸠占载舟覆舟芥蒂D逍遥自在颓废沮丧荣辱毁誉匹敌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B旬有五日而后反。
C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有鸟焉,其名为鹏。
5下列翻译恰当的一句是:()A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在世间的他,没有拼命追求什么。
B虽然,犹有未树也——即使这样,(他)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
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而彭祖到现在还以寿命特别长闻名。
D去以六月息者也——(它)是凭借六月的大风飞到南海去的。
6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B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C汤之问棘也/是已。
D楚之南/有冥灵者。
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三冫食而返,腹犹果然。
B虽然,犹有未树也。
C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8辨析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将解释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9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节选)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北冥.(m íng ) 尘埃.(āi ) 坳.堂(āo ) 抟.
扶摇而上(chu án ) B.鲲.鹏(k ūn ) 夭阏.(y ān ) 蓬蒿.(h āo ) 学鸠.
(ji ū) C.晦朔.(shu ò) 泠.然(l íng ) 宿舂.粮(ch ōng ) 决.
起(ju é) D.蟪.
蛄(hu ì) 榆枋.(f āng ) 蜩.与学鸠(ti áo ) 数.之然(shu ó)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
B.复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C.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D.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3.选出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天之苍苍,其正色..
邪? B.翱翔..
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
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功,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④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5.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名为.鲲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以百岁为.春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二、简答题
6.在《逍遥游》一文中,“逍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作者根据神话传说,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任意变化遨游,给人展示出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
作者认为,要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得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
(2)六月息.________________
(3)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________________
(5)控.于地而已矣________________
(6)宿舂.粮________________
8.大鹏南飞,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其中的道理,用文中的话来解释,就是因为
三、阅读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9.解释加点的词。
(1)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______
(2)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______
(3)辩乎荣辱之境.________________
(4)彼其于世,未数数
..然也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文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B.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C.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D.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11.对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六岁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日诵九纸。
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曰“公辅才也”。
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
(竟陵王萧)子良为会稽太守,云为府主簿,后子良为南徐州、南兖州,云并随府迁,每陈朝政得失于子良。
寻除尚书殿中郎。
子良为云求禄,齐武帝曰:“闻范云谄事汝,政当流之。
”
子良对曰:“云之事臣,动相箴谏,谏书存者百有余纸。
”帝索视之,言皆切至,咨嗟良久,曰:“不意范云乃尔,方令弼汝。
”文惠太子尝幸东园观获稻,云时从。
文惠顾云曰:“此刈甚快。
”云曰:“三时之务,亦甚勤劳,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
”文惠改容谢之。
及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就车握云手曰:“不谓今日复见谠言。
”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
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少与领军长史王咳善,云起宅新成,移家始毕,
咳亡官舍,尸无所归,云以东厢给之。
移尸自门入,躬自营晗①,招复如礼,时人以为难。
及
居选官,任寄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植若神,
时人咸服其明赡。
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
武帝九锡②之出,
云忽中疾,居二日半,召医徐文伯视之。
文伯曰:“缓之一月乃复,欲速即时愈,恐二年不复
可救。
”云曰:“朝闻夕死,而况二年。
”文伯乃下火而壮③焉,重衣以覆之。
有顷,汗流于背
起。
二年果卒。
(《南史》)
注:①晗:通“玲”,古殡殓时,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
②九锡:古代帝王赐给功高势显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品。
③壮:中医艾灸。
1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候.
叔明见之 候:等候 B.不意范云乃尔,方令弼.
汝 弼:辅佐 C.家事必先谘.
而后行 谘:询问 D.性颇激厉,少.威重 少:缺少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人每疑其宿构 宿构:抄袭
B.云之事臣,动相箴谏..
箴谏:劝告,规诫 C.官曹文墨..
,发植若神 文墨:文书 D.有所是非,形于造次.. 造次:轻率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愿陛下知稼穑之艰难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
B.朝间夕死,而况二年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C.缓之一月乃复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D.
重衣以覆之以乱易整是,不武 15.下列句子,全部说明范云有才识的一项是( )
①善属文,下笔辄成 ②不意范云乃尔 ③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 ④家事必先谘而后行 ⑤躬自营晗,招复如礼 ⑥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1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齐武帝误以为范云是一位阿谀奉承之辈,准备流放他,后来听说他在辅助子良时,经
常规劝子良,陈说朝政得失,就改变了主张。
B.范云随从文惠太子在东田观看农民收获稻谷时,委婉含蓄地劝告文惠太子不要安于一朝的逸乐,受到太子和侍中萧缅的敬重和赞赏。
C.范云敬重寡嫂,家中事总要先听寡嫂的意见再做;关心朋友,朋友去世后,让出新房中的东房代停尸之用,并亲为其发丧,深受世人的赞赏。
D.范云担任吏部尚书掌管选举事宜之后,皇上对他寄予厚望,每日文书满案,宾客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