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机组蒸汽氧化及固体颗粒侵蚀的综合防治
上海外高桥电厂三期1GW超超临界机组节能技术()

建设规模:
2×1000MW超超临界 燃煤发电机组
建设工期:
2005年9月正式开工,两台机 组分别于2008年3月和6月先 后建成投产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Βιβλιοθήκη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主设备概况
工程概况
发电机:
水,氢,氢冷,同轴 无刷励磁。由上海电机厂 引进德国SIEMENS技术并 生产。
基本参数:
定子电压27KV,额定 电流23759A,额定功率 1000MW,功率因数0.9。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锅炉及相关系统的节能
二、锅炉及相关系统的节能
1 选塔式炉并进行优化,提高效率
2 有利于提高机组效率和降低厂用电率
3 设备及排烟系统的改进
4 锅炉的节能启动系列技术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1、对过负荷调节方式进行优化。可在整个高温季节避免 开启“补汽阀”。
2、开发节能型抽汽调频技术。用此方法,可使主调门全 开,补汽阀全关,消除汽轮机进汽节流损失。目前,机组 的加(减)负荷的速率能达到和超过1.5MW/min。
经测算,上述的这两种优化和创新措施,约可降低机组 实际运行热耗约35kJ/kwh。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外高桥电厂三期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节能技术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
❖一、工程概况 ❖二、锅炉及相关系统的节能 ❖三、汽轮机及相关系统的优化和节能 ❖四、给水泵及系统的优化和节能 ❖五、超超临界机组的效率保护 ❖六、结语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工程
SPE固体颗粒物冲蚀..

(3)主蒸汽传统的汽机调节级(现代:HP的第
一级 1-3级) 原因:汽机喷嘴膨胀加速流动,完成级内做功→ 固体颗粒冲击磨损叶片壁面 (4)再热蒸汽→IP第一级(1-3级) 后果:①叶片表面粗糙度↑→ ↓ ri ②逐步改变汽机叶片的型线:蒸汽加速能力下降, 出口汽流方向变化→ 速度三角形畸变 ↓ ri ③叶片相对减薄,诱发“叶片振动” →机组安全 性逐步下降 ④叶片结构强度不足→叶片断裂事故
固体颗粒冲蚀 Solid paricle Erosion(SPE)
1现象:对于超(超)临界参数的汽轮机,在某
些特定的工况下,主(再)热蒸汽会带有一定浓 度的固体颗粒物,从而对汽轮机部件造成冲 击磨损的现象。
2 对汽机部件的损害: (1)主(再)蒸汽阀门: MSV RSV SPE影响相对小
锅炉炉型
从割管中表现的氧化皮、固体颗粒
3 旁路系统 (1)旁路的配置方案
①美日——无旁路设计→邹县10%启动大旁路→SPE相对严
重 ②中国——(30-40%)→Ⅰ+Ⅱ高,低压串联旁路→SPE ? ③西欧——100%旁路→100%Ⅰ+Ⅱ高,低压串联旁路 SPE↓(→“0”)100%Ⅰ+65%Ⅱ 保护汽机通流部分,机组启动时(特别是冷态启动时)由于 温度的变化,附着在管壁表面的金属氧化颗粒会脱落并进入 蒸汽,如果这些小颗粒进入汽机,会对汽机通流部分造成侵 蚀,所以机组启动时投运旁路的目的之一是使蒸汽中的固体 小颗粒通过旁路系统进入凝汽器,从而防止汽轮机调速汽门, 喷嘴及叶片侵蚀;
颗粒在喷嘴叶栅中的流场
(1)SPE损伤的机理
①喷嘴的加速过程→“气固两相流” →固体
颗粒存在“颗粒轨迹” →撞击破坏喷嘴出汽 边腹部; ②动叶进口速度三角形→颗粒速度<蒸汽流 速→动叶进汽边背弧 ③一般颗粒与固体壁面碰撞:前三级严重, 颗粒反弹,撞击喷嘴出汽边的背弧→喷嘴 “腹背受敌”。
邹县电厂超超临界汽轮机关键技术

邹县电厂超超临界汽轮机关键技术探讨摘要:本文对超超临界汽轮机的参数特征、超超临界汽轮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结合邹县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在关键技术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超超临界汽轮机关键技术引言目前,超临界机组在国内得到较快的发展,超超临界机组在国内也已开始建设,超超临界机组的蒸汽初参数较超临界机组有大幅度提高,随着蒸汽初参数的提高,超超临界汽轮机在许多关键技术的可靠性上存在诸多难题,邹县电厂已竣工投产的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在超超临界汽轮机关键技术的设计上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措施,有效解决了这些可靠性问题。
超超临界汽轮机的参数特征超超临界汽轮机(supercritical steam turbine)有明确的物理意义,由工程热力学中水蒸汽性质图表知道:水的临界点参数为:临界压力pc=22.129mpa,临界温度tc=374.15℃,临界焓hc=2095.2 kj/kg,临界熵sc=4.4237 kj/(kg.k),临界比容νc=0.003147m³/kg。
当水的压力p<pc时,水在定压下加热变为蒸汽的汽化阶段,呈现湿饱和蒸汽状态,汽化过程处于水与蒸汽两项共存的状态。
当水的压力p=pc,水的汽化阶段缩为一点(临界点),即汽化在一瞬间完成;水在pc下定压加热到tc时就立即全部汽化,无水与蒸汽两相共存的汽化过程,但有相变点(pc, tc)。
当水的压力p>pc时,水在定压下加热逐渐变为过热蒸汽,无汽化过程,无相变点。
工程上,把主蒸汽压力po<pc的汽轮机称为亚临界汽轮机,把po>pc的汽轮机称为超临界汽轮机。
在过去几年,超超临界汽轮机(ultra supercritical steam turbine)与超临界汽轮机的蒸汽参数划分尚未有统一看法,有些学者把蒸汽参数为超临界压力与蒸汽温度大于或等于593℃称为超超临界汽轮机,蒸汽温度593℃可以看作是主蒸汽温度,也可以看作是再热蒸汽温度;有些学者把主蒸汽压力大于27.5 mpa且温度大于580℃称为超超临界汽轮机。
超超临界汽轮机叶片固体颗粒侵蚀(SPE)问题研究及防治策略

超超临界汽轮机叶片固体颗粒侵蚀(SPE)问题研究及防治策略论述了超超临界机组所面临的突出威胁:管道的蒸汽侧氧化及汽轮机叶片的固体颗粒侵蚀(SPE)问题。
并对其产生机理作了深入分析,指出这一问题牵涉到主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方式及控制理念等诸多环节,需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防治。
通过锅炉的合理选材,选择塔式炉,配置大容量旁路,采用无调节级汽轮机及合理的进汽结构,对叶片作抗冲蚀处理,大幅降低热控保护的误动概率及锅炉强停次数,选择合理的启动和运行方式,慎用减温喷水等,能显著的降低锅炉蒸汽侧氧化及氧化皮脱落造成的危害,极大地缓解汽轮机固体颗粒侵蚀问题。
1、超超临界机组面临的主要威胁在各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1990年代,随着材料技术的突破,火力发电机组蒸汽温度20多年在540C∕566°C的徘徊局面被终结,以蒸汽温度600。
C为标志的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技术已被广泛接受,目前,更高温度等级(>700℃)的材料已在研发和试验中。
以26MPa∕600°C∕600°C蒸汽参数及20。
C冷却水温为参照,其系统循环效率可达44~45%,与亚临界及超临界机组相比的优势明显。
但是,伴随着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温度参数的提高,新的技术问题和矛盾也摆到了人们的面前。
而这其中的一个会对机组的安全和经济运行产生严重威胁的突出问题一一管道的蒸汽侧氧化及由此引起的汽轮机叶片固体颗粒侵蚀(SPE)需要引起业界的特别注意。
由于这一问题牵涉到主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方式及控制理念等诸多环节,需要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综合防治。
管道的蒸汽侧氧化及由此引起的汽轮机叶片固体颗粒侵蚀(SPE)也称硬质颗粒侵蚀(HPE)是超(超)临界机组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压力和温度参数越高,这一问题越严重。
该问题较多发生在锅炉启动阶段,因锅炉受热面受热冲击引起管子汽侧氧化铁剥离,剥离的氧化物根据其质量及形状的不同以及该处蒸汽动量的大小,或在管内沉积,或随蒸汽运动并形成固体颗粒,使汽轮机调节级和高、中压缸第1级叶片产生侵蚀。
超超临界锅炉氧化皮防治问题

超超临界锅炉氧化皮防治问题发表时间:2018-08-22T10:55:29.12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5期作者:王敬忠[导读] 摘要:锅炉受热面氧化皮的生成及脱落在大容量机组较为普遍,氧化皮脱落会堵塞管道引起局部过热,导致过热器、再热器爆管,同时剥落的氧化皮会被带入汽轮机,引起固粒侵蚀,损伤汽轮机叶片,污染汽水品质,危及机组的安全运行。
(陕西商洛发电公司陕西省商洛市沙河子镇 726000)摘要:锅炉受热面氧化皮的生成及脱落在大容量机组较为普遍,氧化皮脱落会堵塞管道引起局部过热,导致过热器、再热器爆管,同时剥落的氧化皮会被带入汽轮机,引起固粒侵蚀,损伤汽轮机叶片,污染汽水品质,危及机组的安全运行。
本文阐述了氧化皮剥落的原因、生成机理及危害,分别从:机组选型、设计和建设阶段措施;机组运行控制措施;氧化皮清理措施;检修改造措施;检查检验措施;其他措施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内氧化皮的形成及剥落的措施。
这些防治措施可有效地减少因氧化皮形成及剥落而引起管束超温爆管的事故,提高了机组的可靠性。
关键词:过热器;再热器;氧化皮;防治ABSTRACT: The generation and spalling of oxide skin in the high temperature of heating tube ar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the spalling of oxide skin will block pipes, that cause local overheating and blocking pipe explosion in superheater and reheater. on the other hands, the oxide skin will carry to the turbine, this brings about eroding of steam turbine blades, the pollution of steam and water, endangering the safe operation of unit.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mechanism, the cause and the detriment of oxide skin. this article gives som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generation and spalling of oxide skin in the high temperature of heating tube, those measures base on unit selec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unit operation, working off oxide skin, overhaul , inspection and other aspects. By taken those measures, boiler tube failure due to exfoliation of oxide-scale is eliminated and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units are assured。
超临界机组氧化皮的产生和防范

第2 5期
S INC C E E&T C N L YIF R T O E H O OG O MA I N N
0机械 与电子。
科技信息
超临界机组氧化皮的产生和范
张 越 ( 河北 国华 沧东发 电有限 责任公 司设 备部 河北 沧州 0 1 1) 6 3 1
【 摘 要】 目前, 大容量机组的奥 氏体不锈钢管氧化皮剥落造成堵塞爆管 、 主汽 门卡涩和汽轮机部件侵蚀 , 是机组存在 的普遍性 问题 。随着 机组参数 向超 临界甚 至超超 临界的发展 , 此类问题更为突出。 近年 , 国火力发 电厂陆续投产 了多台超临界 、 我 超超临界参数机 组, 同样发 生了类 似 问题 . 有的机组试运行 不久就 出现 问题 。 文中针对 沧东发 电有限责任 公司( 简称沧电) 3号超临界机 组锅 炉受热 面管氧化皮( 剥 落的问题 , 物) 进
行 了周 密的 分 析 并提 出 了预 防措 施 , 时 消除 隐 患 , 障 锅 炉 安 全 运行 。 及 保
【 关键词 】 氧化皮 ; 管 ; 临界 爆 超
1 氧 化 皮 的 生成
管环绕管屏弯头多 , 气流流速低 , 造成大量堆积。
在无溶解氧的水中 , 铁和水 反应生成 F 并放 出氢的机理 , 在 3 氧化 皮 的产 生 和 剥 离 对 机 组 运行 的危 害 e 早 12 9 9年就 由 Shk r研究得 出结论 . 得到广泛应用 。后来 在 2 cior 并 O世 f) 1氧化皮剥离 会造成受热面超温爆管 。大型 电厂锅炉 的高温 过 纪7 O年代 . 德国的科学家通过 电子显微镜的观察 , 又进一步确 定了铁 热器和冉热器多为立式 布置 . 每级过热器和再热器 由数百根竖立 的 u 水反应 的就位氧化过程 , 其反应方程式 如下 : 型弯并列组成 因为进出 口处有 5 0度 以上 的温差 , 因此这种过热器出 3 F c — F e。 + 2 F 4 8 一 - 口侧直管段的氧化皮数量 明显大 于进 口侧 。机组在停机 和启 动 . 以及 } 4n 2 ) ‘4( l 一 十4H ( 一一 ) l 负荷 、 温度 和 力变化较大时 , 炉受热面 上达 到剥离条件 的氧化皮 锅 F e + 2 F c + 4 0 Tl 一一 J 3( + 4 11 — ^ 开始逐渐剥离下来 , 剥落 的氧化皮 随蒸汽流动 . 多数被带入汽轮机。 但 4 H + 4 I{ ‘ + 8 一 … - 1l2 4 3 F + 4 |l 2()—+F 3() 十 4 lI 4 在启动初期蒸汽流量较小 , 能迅速地将剥落下来 的氧化 皮带走 , 不 大 流量时 . 已经在管径较小的弯头处形成堵 塞就会产 生超 温。所 以氧化 此方程式表 明: 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并 非由水 汽中的溶解 氧和铁反 皮堵塞造成爆管大多发生在机组启动后 的短时间 内 应形成 的. 而是 由水汽本身 的氧分子氧化表面的铁所 形成的 。管壁温 () 2 氧化 皮对汽轮机产生 固体颗粒侵蚀 . 成汽轮机喷嘴 和叶片 造 度 在 50C以下 时生 成 的氧 化膜 是 由 F 3 F 34 7 ̄ 0 和 e 组成 , e 。 o F 2 和 侵 蚀损坏 从过热器和再热器 管剥离 的氧化皮 . 0 很大一 部分 被具有极 F3 都比较致密f 是 F34, e 0 尤其 e )因而可 以保护钢材被进~步氧化 。 高流速 的蒸汽携带 出过热器和再热器 . 些被 携带的氧化皮剥离物颗 0 当 这 管壁温度超过 50C 氧化膜 由 F F , F 0三层组成(e 7  ̄时, e0 、eO 、e F O在最 粒具有极大的动能 . 它们会 不断地撞击 汽轮机喷嘴和 叶片 . 使汽轮机 内层1其厚度 比约 为 1l : 0即氧化皮 主要 是由 FO组成。 F 0不 的喷嘴和高乐级叶片受到很 大损伤 . . : 1 , 00 e 因 e 使通 流部分效率下 降 . 机组 出力 致密 . 因此破坏 了整个 氧化膜 的稳定性 , 这样氧化过程 得以继续 。而 损失 . 同时也缩短 l 『 检修周期 , 增加了检修 费用。 5 0 也正是形成 不致密 的 F O的关键温度值 . 以 5 0 应 该成为制 7 ̄ C e 所 7℃ f) 3 氧化皮 的产生容易使主汽 门卡涩 . 造成机组停机 . 主汽 门无法 定运行参数的重要参考 关闭 . 威胁 着 机 组 的安 全 运 行 氧化皮的生长规律 是: K D= t () 4 氧化皮剥离容易堵塞疏水管 . 威胁机组安全运行 入汽轮机 进 式 中: D是氧化皮厚度 : K是一个与温度有关的系数 :是时间。 t 氧 内的氧化皮被蒸汽携带着一起流动 在机 组的启 动阶段 . 汽轮机 的各 化皮的生长速度与温度 和时间有关 种疏水处 于开启状态 , 因而氧化皮会随着蒸汽进入疏水 、 抽汽系统 ; 降 压扩容后 . 流速下 降到 无法携带氧化皮 的程度时 . 氧化 皮开始沉积在 2 氧 化 皮脱 落 系统死角 . 并容易堵塞细小管 道 、 疏水 阀门、 逆止 门等 . 系统产生 内 使 () 1氧化层剥离有 2个主要条件 : 一是 氧化膜 达到一定厚度( 不锈 在 的潜 存 隐患 钢 01 铬钼钢 02 05 )二是温度变化频繁 、 .mm、 .— . mm . 幅度大 、 变化率 高。 4 防 范措 施 过热器或再 热器钢材 的热胀 系数一般在(6 2 ) 0 / 而 氧化铁 的 1 — 0 1  ̄ %. x 热胀 系数一 般在 91 l ℃. .x0 由于热胀 系数 的差 异 . 在氧化 层达到一 () 1正确选材是解决氧化皮脱落的最根本措施 。在锅炉设计或投 定厚度后 . 在温度 发生 变化尤其是剧烈 或反复变化 . 氧化皮很容易从 运以后 的改造 中. 对高温过热器和再热器采用抗高温氧化性能 和抗剥 金属本体剥离 氧化层 的剥离是受氧化膜与基体之间膨胀系数 不同产 离性能更好一些 的材 质 , 可以使氧化皮 厚度显著减薄 . 这是一项减缓 生的应力作用 而发生 的。且由于铁基体和 F 3 、e e e : 、 O氧化物 之 高温氧化皮剥离危 害的最根本措施 大量的研究 和试 验表 明.细 晶 0FO F 间热膨胀系数各不同 , 在温度变化范 围较大时 . 就容易剥落 . 由于钢 中 T 3 7 G钢管在 5 0 P4F 5 度以上时抗蒸汽的氧化性能较 强 . 其蒸汽侧氧化 的合金成分 . C , 如 rMo等在形成双层膜 时会 富集 在下面一层 . 该层很 皮生长速度较低 . 这一措施 已在 国内外电厂开始应用 致致密氧化层的剥离就发生在此 2层膜 中间 () 2做好 氧化皮定期检测工作 。在大 、 中修期间 , 采用氧化皮监 测 沧东发 电厂末级过热器的材质均为 1C I VG S 2 3 T 3 7 、 仪对过热器 、 2 rMo A 1- P 4 H 再热器进行 氧化皮检测 . 同时对管材进行 寿命 评估并及 T 1 这些材质的膨胀系数都 不同 . 中 S 2 3 T 3 7 9 其 A 1 - P 4 H基体金属膨胀 时更换氧化较严重的管材 系数与所生成的蒸汽侧氧化皮膨胀 系数差别较大 当氧化皮增长到一 () 3 机组扁动 时严格按规程控制好升温速度 , 防止运行 中超 温 , 尽 定 的厚度时 . 在机组停机和启动或负荷 、 和压力大 幅变化 时 . 温 由于热 可能减缓机组温度变化 的速率减少壁温温差 .尽量避免 紧急停 炉 . 严 应力 的作用 . 氧化皮就会大量脱落造成堵 管。材质为 1C 1 o G 禁停炉后通风快速冷却. 其 2 rM V 、 以防止 氧化皮脱落 机组 大修 停炉时快速停 T1 9 钢蒸 汽侧形 成的氧化皮与金属基体膨胀系数相接近 . 氧化物厚 炉冷却 . 氧化皮尽快脱落在大修期间并进行清除 其 使 度 即使长到 O — . m时也不易脱落 . .0r 2 5 a 因此氧化皮 的剥 离与选 用的材 () 4 做好停炉防腐工作 , 防止过热器 、 再热器弯头积水造 成停运腐 质有关 建议检查时重点检查 S 2 3 T 37 A 1 一 P 4 H材质 的管子 蚀。 () 2 氧化皮剥离后管径 内堆积形式 的影 响因素有 : 锅炉构造及其 () 5 采用汽轮 机启动旁路系统对氧化皮进行 吹扫 在 机组启动初
神华国能(神东电力)集团公司亚、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氧化皮防治技术标准讲解

神华国能(神东电力)集团公司亚、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氧化皮防治技术标准—————————————————————————————神华国能(神东电力)集团公司目录前言 (1)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总则 (3)4.设计过程控制 (4)5.保管及安装前控制 (6)6.锅炉化学清洗过程控制 (6)7.锅炉吹管过程控制 (9)8.机组整套启动前的水冲洗 (9)9.锅炉启动过程控制 (10)10.锅炉运行控制 (11)11.锅炉停炉过程控制 (13)12.机组的停用保养 (14)13.锅炉检修检查 (14)附录1 亚/超(超)临界锅炉受热面金属壁温测点的布置原则 (16)前言亚/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用铁素体钢、马氏体钢和奥氏体钢材料投入运行后,管内壁在高温水蒸汽作用下生成氧化皮是不可避免的。
运行中,管内壁产生氧化皮生长到一定厚度时,因氧化皮膨胀系数比母材小,在机组启停过程中会剥落。
当剥落物堆积到管排下部弯头部位,将引起管路堵塞而发生超温爆管;当剥落物随蒸汽进入主汽阀会造成卡涩;当剥落物进入汽轮机将发生固体颗粒冲蚀(SPE)。
针对亚/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氧化皮这一共性问题,以及在建即将投产和未来规划的多台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的形势,国神公司组织技术研究院开展技术攻关,研究编制了《亚/超(超)临界机组锅炉高温受热面氧化皮防治技术标准》。
制定本标准对于指导亚/超(超)临界机组氧化皮的有效控制,确保国神公司亚/超(超)临界机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技术标准,涵盖了锅炉设计、保管及安装前控制、化学清洗、蒸汽吹管、启动、运行、停运过程、停炉保护以及锅炉检修等各个环节,提出了高温受热面氧化皮防治的相应技术措施。
鉴于亚/超(超)临界机组锅炉高温受热面蒸汽氧化、氧化皮脱落的问题在国际上尚未根本解决,随着国内外对亚/超(超)临界机组锅炉高温受热面蒸汽氧化腐蚀治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经验的逐步积累,还将对《技术标准》进行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
大型火电机组汽轮机固体颗粒侵蚀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上
海
电 力 学 院
学 报
Vo . 6, No 2 12 . Ap . 2 0 r 01
J u na o S a g a Un v r i o Elc rc P we or l f hn hi iesy t f e ti o r
h r u n s ft e s ld p rils a e i to u e a mf l e so h o i a t e r n r d c d. Co r h n ie a d ef cie me s r s t r v n c mp e e sv n fe tv a u e o p e e t S r u PE a e s mma ie . T s p pe s e p ce o p o i o d rf r n e f r t e d v l p n n rz d hi a r i x e t d t r vde a g o ee e c o h e eo me ta d r s a c ft o rp a t e e r h o he p we l n . Ke r s: t r i e;s l a tce e o in;h g a a tr ;se m i e o i ain y wo d u bn o i p ril r so d i h p mee r s ta sd x d to
严 , 世界 范 围的发 电行业逐 渐进 入大 容量 、 高参
数机组 的发 展 阶段 . 应时代 要求 , 国近几 年投 顺 我
产 的机组也逐 步 向大容 量 、 高参数 方 向发 展 . 类 这 机组 不但发 电效 率 较 高 , 而且 对 环 境 的 污染 也 相
对较小 , 电厂发展 的必然趋 势 .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卷第1期2007年1月中国电力EI.ECTRICPOWERV01.40.No.1Jan.2007’越越瞄雾棍继薰簿售誊舷震圃体籁糍侵麟酾鳔畲瞬潘冯伟忠(上海外高桥第E-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上海200137)摘要:论述了超超临界机组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管道的蒸汽侧氧化及汽轮机叶片的固体颗粒侵蚀(SPE)的产生及对机组的危害,阐述了对SPE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综合防治的思路:通过锅炉的合理选材,选择塔式炉,配置大容量旁路.采用无调节级汽轮机及合理的进汽结构,对汽轮机叶片作抗冲蚀处理,大幅降低热控保护的误动概率及锅炉强停次数.选择合理的启动和运行方式,慎用减温喷水等,能显著降低锅炉蒸汽侧氧化及氧化皮脱落造成的危害.极大地缓解汽轮机的固体颗粒侵蚀问题。
关键词:超超临界机组;蒸汽氧化:固体颗粒侵蚀;塔式锅炉中图分类号:TK263.3:TM62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649(2007)01.0069.050引言20世纪90年代,随着材料技术的突破.以蒸汽温度600oC为标志的超超临界火电技术已被广泛接受.目前.更高温度等级(大于700oC)的材料已在研发和试验中。
伴随着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温度参数的提高,新的技术问题又摆到了面前。
其中一个会X'-t机组安全和经济运行产生严重威胁的突出问题——管道的蒸汽侧氧化及由此引起的汽轮机叶片固体颗粒侵蚀(SPE)…需引起特别注意。
SPE是超(超)临界机组面临的主要问题,压力和温度越高,这一问题越严重。
SPE较多发生在锅炉启动阶段.因锅炉受热面受热冲击引起管子汽侧氧化铁剥离.剥离的氧化物根据其质量、形状的不同及该处蒸汽动量的大小,或图1被固体颗粒侵蚀的叶片Fig.1Theturbinebladeserodedbysolidparticles在管内沉积.或随蒸汽运动并形成固体颗粒.使汽轮机调节级和高、中压缸第1级叶片产生侵蚀。
另外,机组长期低负荷运行也会出现SPE问题。
沉积的氧化物会危及炉管的安全运行.严重的将导致过热器、再热器管爆破。
高速运动的氧化物产生的金属颗粒侵蚀会使汽轮机级效率迅速下降.甚至危及叶片的安全运行。
美、日等国在这方面都有很多经验教训,许多超(超)临界大机组在投产若干年后.由于严重的SPE而不得不更换调节级和中压缸第1级动、静叶片。
图1为被固体颗粒侵蚀的叶片。
1蒸汽氧化和固体颗粒的产生及后果1.1蒸汽氧化及固体颗粒的产生在高温环境下.水蒸气管道内会出现水分子中的氧与金属元素发生氧化反应,称为蒸汽氧化。
当金属的工作温度大于570cc时,铁的氧化速率会大大增加。
对于抗氧化性能良好的合金钢,因铬、硅、铝等合金元素的离子更容易氧化.会在管道表面形成结构致密的合金氧化膜并阻碍原子或离子的扩散.大大减缓氧化速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氧化层还会逐渐增厚.当然.其氧化过程将按对数规律而逐步趋于收敛。
对于同一种合金钢材,工质温度越高。
蒸汽氧化作用就越强。
另外.管道的传热强度(热通量)越高,管道的平均温度越高.其蒸汽氧化作用也越强。
蒸汽侧氧化层出现后.相当于管内结垢,这又提高了管壁的平均温度.从而又加速了蒸汽氧化。
氧化层的热膨胀系数与母材不同.且导热系数远比母材低。
在锅炉启动阶段,特别是锅炉带负荷跳收稿日期:2006—09—04;修回日期:2006—10-28作者简介:冯伟忠(1954一),男,上海人,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从事电厂基建工程及生产技术管NT作。
E-mail:002@wgq3.com69;万方数据中国电力第40卷闸后的重新启动.其受热面会受到较大的冷热冲击.在此阶段.管子内侧的氧化层较易松动或脱落。
一定厚度的氧化皮脱落时一般呈片状,若能被蒸汽吹离.则会沿蒸汽流向运动并逐步加速.由于其单位质量远大于蒸汽.在管子弯头处蒸汽转向时.氧化皮在离心力作用下会撞向管壁.出现变形或破碎.其比表面积增加并更易被加速.而后在蒸汽的推动下沿内壁转向.到直管段后再次被加速.直至撞向下一个转弯处。
从过热器、再热器到汽轮机,脱落的氧化皮跟随蒸汽要经过很多次转向.在此过程中不断重复上述运动,反复被加速、撞击、变形和破碎,最终成为许多呈颗粒状的氧化金属。
不过,脱落的氧化皮若较厚,在U型布置的过热器、再热器的向上管段内.蒸汽的动能有可能不足以克服其重力并将其冲出垂直段.则氧化皮会沉积于U型管的底部。
从而增加该管段的阻力.造成此处的蒸汽流量下降.并使该段金属温度升高,氧化加速。
在下一次启动或其他原因的冷热冲击时再次发生氧化皮脱落.将更减少此处的蒸汽流量及其对管子的冷却能力.进一步加剧氧化皮脱落.在此处形成恶性循环,严重的甚至会堵塞该段管子并导致爆管。
事实上.国内外已出现了较多的此类案例.图2是国外某1000MW超超临界锅炉从阻塞的炉管中取出的氧化皮。
图2从阻塞的管子中取出的氧化皮Fig.2Themagnetiteparticlestakeoutfromtheblockedtube1.2固体颗粒对汽轮机叶片的侵蚀一般情况下.管内的蒸汽设计流速小于60rrds.蒸汽中携带的金属颗粒的动能及对管道内壁的侵蚀较为有限。
但当金属颗粒进入汽轮机静叶后,流道内的蒸汽热能(焓)转换为速度能,出口流速可达甚至超过音速.导致金属颗粒被大大加速.其具有的动能可能对静叶出汽边和动叶产生严重的侵蚀.速度越高.侵蚀率越大.且侵蚀率与颗粒运动速度的3次方成正比。
此外.侵蚀率亦与金属颗粒对叶片表面的入射角有关.研究表明.当入射角达20~2.50时侵蚀率70j达最高值。
流动蒸汽对物体(颗粒)的加速力与蒸汽的密度正相关.而蒸汽的密度与压力近似呈正比。
当颗粒进入汽轮机叶片流道后.被不断加速的蒸汽流加速直至撞向叶片壁面。
显然.即使蒸汽流速、运动路程等其他物理条件相同.超临界机组金属颗粒最终的撞击速度也将明显高于亚临界机组。
另外.对于带调节级的机组.超临界机组的调节级焓降.尤其是部分进汽方式下的焓降远高于亚临界机组.故超I临界机组的喷嘴出口蒸汽流速亦远高于亚临界机组.这使得超临界机组调节级出口的颗粒运动速度远高于亚临界机组.故超临界机组的侵蚀问题必然更为严重。
2蒸汽氧化及固体颗粒侵蚀的综合防治根据对蒸汽氧化、氧化皮的脱落及固体颗粒的产生、输运及最终造成对汽轮机叶片的侵蚀过程的分析认为.相应的防治工作应沿着产生这一问题的全部环节展开。
总体思路为:应设法防止和减缓高温蒸汽金属氧化物的生成:对已生成的金属氧化物应避免其脱落:对已脱落的金属氧化物应尽快予以清除:对未能清除的金属氧化物应尽量减轻其对汽轮机叶片的破坏等。
2.1主设备选型2.1.1锅炉首先是降低蒸汽氧化的速率.对于同~等级的蒸汽温度参数.应尽可能选用抗氧化性能好的材料。
另外.对过热器和再热器的高温段管材内壁喷丸或镀铬,也可减少汽侧蒸汽氧化。
从以往的经验教训看.这些措施可明显减缓蒸汽侧氧化。
对于这些措施.目前已不是技术问题而仅是成本和效益的权衡。
另外,炉型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减小传热偏差。
传热偏差的存在.导致部分区域的烟气温度显著高于平均烟温.提高了该区域的传热强度、壁温及管内蒸汽温度,这会明显加剧管子的表面氧化,特别是管内的蒸汽氧化。
从以往国内外的运行经验看.此类案例不胜枚举。
目前大型超超临界锅炉有2种炉型,一种是塔式锅炉[2]:另一种是n型炉。
塔式炉的炉膛为正方形,采用四角切园燃烧:兀型炉的炉膛多呈1:2的矩形,有前后墙对冲及双四角切圆2种燃烧方式。
塔式炉的传热偏差远小于其他炉型.这是因为其所有对流受热面均水平布置在炉膛上部。
燃烧烟气在对流受热面中径直向上.其速度场及温度场分布均匀。
对于切圆燃烧的兀型炉.在炉膛出口处的烟气残余旋流会造成水平烟道烟速的左右不均匀.即使万方数据第1期冯伟忠:超超临界机组蒸汽氧化及固体颗粒侵蚀的综合防治采用消旋措施及旋向相反的双炉膛.也只是降低不均匀程度而已。
另外.其炉膛出口的烟气转折会造成水平烟道内烟速的上下不均匀.而进入尾部的烟气转折又会导致垂直烟道内烟速的前后不均匀。
因此。
其流场及温度场的不均匀必然造成较大的传热偏差及局部管壁温度偏高甚至超温。
相对而言,对冲燃烧不存在炉膛出口处的烟气残余旋流而只有烟气转折.故其传热偏差小于切园燃烧的兀型炉。
(2)有利于氧化皮及固体颗粒的输运。
对于超(超)临界锅炉,蒸汽氧化现象是客观存在。
只能延缓而不可避免。
当氧化皮脱落及固体颗粒产生后.如何防止其滞留及尽可能的减少对汽轮机叶片的伤害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对于布置有垂直过热器及再热器的n型锅炉.在启动及低负荷阶段.低流量的蒸汽动量不足以将氧化铁剥离物及大的金属颗粒带出垂直管段.直到高负荷阶段.这些物体才可能被冲出。
此时的蒸汽所携带的硬质颗粒具有最大的动能.对汽轮机叶片所产生的侵蚀性最大。
对于塔式炉,对流受热面水平布置,启动阶段产生的氧化铁剥离物及金属颗粒极易被蒸汽冲走.并被旁路系统直接送入凝汽器.故SPE问题可大大缓解。
针对有利于减小传热偏差、降低氧化速率及有利于氧化皮及固体颗粒的输运,在设备选型上.塔式锅炉明显优于其他炉型。
而且,水平布置的对流受热面及均匀的烟气流场还有其他诸多好处….故塔式布置应为超超临界锅炉的首选。
2.1.2汽轮机鉴于固体颗粒侵蚀主要发生在高、中压缸的第1级.故以抗侵蚀为出发点.第1级的喷嘴和动叶应选用耐侵蚀能力强的高温叶片材料及采用防固体颗粒侵蚀的保护镀层或涂层.或采用表面硬化处理等措施[3]。
在这方面,美、日等国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较多经验。
(1)有利于降低蒸汽动能。
高、中压缸第1级是防固体颗粒侵蚀的重点.分为有调节级和无调节级2种。
因调节级喷嘴采用分组方式.组间有间隔.其周向有效通流面积小于全周进汽的压力级.当调节级在部分进汽方式下运行时.两者进汽面积差别更大,且由于调节级后的压力正比于负荷。
在部分(进汽)负荷下的调节级压降及焓降远大于无调节级汽轮机的第1级,相应的,此时的调节级出口流速远高于后者。
显然.无调节级的进汽方式极有利于降低汽轮机第1级的蒸汽流速及固体颗粒对叶片的侵蚀.另外.无调节级的机组采用滑压方式运行.当机组负荷从满负荷下降时主汽压力与负荷同比下降.蒸汽密度及对固体颗粒的携带力也相应下降.这将更降低固体颗粒的侵蚀力。
考虑到滑压运行的无调节级超临界机组在全负荷范围内的经济性优于有调节级机组….加上取消调节级后的其他诸多好处.无调节级汽轮机应为超超临界机组的首选。
冲动式与反动式相比.反动式的静叶焓降及出口流速远低于冲动式.故反动式汽轮机的固体颗粒问题小于冲动式.加之高容积流量下的反动式级效率高于冲动式[5].故大容量的超超临界机组.反动式应为汽轮机的首选。
(2)有利于固体颗粒动能的耗散。
固体颗粒进人汽轮机后.在经过主汽门及调节汽门等环节时.在转向过程中到处碰壁.损失了其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