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纸的由来和作用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的来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的来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的来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纸的来源”。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纸的制作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纸张,培养幼儿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的来源,知道纸是由树木等原材料制成的。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幼儿环保意识,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纸的制作过程,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掌握纸的来源,学会区分不同种类的纸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片、实物(纸张、纸浆等)、纸浆制作工具、显微镜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种类的纸张,引导幼儿观察、触摸,让幼儿对纸产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纸的来源,让幼儿知道纸是由树木等原材料制成的。

(2)介绍纸的制作过程,通过幻灯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

3. 例题讲解4. 动手实践(1)分组进行纸浆制作,让幼儿亲自动手体验,加深对纸的了解。

(2)利用显微镜观察纸张的纤维结构,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5. 随堂练习分发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纸张,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纸的来源树木等原材料纸浆纸张2. 不同种类的纸张漂白纸原色纸纸巾卡纸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纸张,并标注纸张的名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1)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保护森林、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2)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了解纸的来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动手实践的环节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

中班科学纸的由来和作用

中班科学纸的由来和作用

中班科学纸的由来和作用
科学纸是一种用来记录实验、观察或研究结果的纸张。

它由于其独特的属性和广泛应用而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详细介绍科学纸的由来和作用。

科学纸的由来:
科学纸最早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文明。

埃及人用纸莎草制作纸张,并将其用于记录农业收获、观察天象等重要数据。

随后,纸张的制作方法传播到亚洲和欧洲各地,并在中世纪逐渐被广泛使用。

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科学纸也逐渐成为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的理想媒介。

科学纸的作用:
1.记录实验结果:科学纸是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基本工具。

科学家可以在科学纸上详细记录实验参数、操作步骤、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从而保留和整理实验过程中的重要信息。

3.理论推导和验证:科学纸可以帮助科学家推导出新的理论和公式。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科学家可以发现新的规律和关联,从而进一步发展和验证科学理论。

4.结果呈现和展示:科学纸对于科学研究结果的呈现和展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可以通过科学纸将实验结果转化为图表、图像或模型,进一步清晰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5.实验重现和验证:科学纸记录的实验细节和结果使得科学家能够将实验过程重现和验证。

其他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者的科学纸和实验方法,尝试重复相同的实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结:
科学纸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不同领域的实验中起到了关键的
作用。

它不仅是记录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媒介,还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整理、
分析、展示和验证研究成果的平台。

科学纸的应用使得科学研究更加系统、严谨和高效,并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班科学:纸的由来和作用

中班科学:纸的由来和作用

3. 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 伦改进造纸术。他用 树皮、麻头、破布和 旧鱼网做造纸原料, 扩大了原料来源,降 低了造纸的成本,同 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 和质量。从此,纸逐 步取代竹木简和帛。 为纪念蔡伦的功绩, 人们把这种纸叫作 “蔡侯纸”。
Tai lieu
用什么造纸


竹 子

1.造纸术发明前的书写材料 陶 器 龟 甲 、 兽 骨
青铜器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 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史记》
简牍(竹木简)
帛书 ——昂贵


丝 绸
青 铜
2、西汉前期,人们从“积漂絮成 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西汉早期麻纸(甘肃放马滩出土) (质脆、书写不流畅)
4、工艺流程
收集和整理
发酵和蒸煮
捣碎和调匀
蒸煮和放入水中
再次捣烂和调匀成浆
细帘过水
晾晒成品
超链接造 纸术.flv
5、造纸术的传播

里?
超链接 造纸术 传出中 国..flv
贡献:
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由 我国传遍世界,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 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 展进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学文化的 一项重大贡献。

中班科学教案纸的来源

中班科学教案纸的来源

中班科学教案纸的来源一、引言科学教案的编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教师精心设计科学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而科学教案中涉及到的教具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班科学教案中所使用纸的来源。

二、纸的历史背景纸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已经在人类的生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105年,东汉末年的蔡伦发明了纸张,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纸成为了人们广泛使用的载体,用于书写、绘画、印刷等众多领域。

纸张的制作过程经历了多次改良和创新,从最初的木料纤维提取,到后来的废纸回收再利用,纸张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纸的原材料纸张的原材料主要是纤维素,就是植物细胞壁中的主要构成成分。

在纸张的制作过程中,常用的原材料有木材、竹子以及废纸等。

1. 木材:纸张的主要原料之一是木材,尤其是某些适合制作纸张的树种,如杉木、杨木和松木等。

木材是由许多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富含纤维素。

在纸张制作过程中,木材经过去皮、切割和化学处理等步骤,将纤维素从木材中提取出来,形成纤维。

2. 竹子:竹子也是制作纸张的常用原材料之一。

竹子的纤维素含量较高,而且相对于木材来说,竹子生长迅速,可持续利用。

竹子的加工方式与木材类似,经过化学处理后,将竹子纤维提取出来,制成纸浆。

3. 废纸:废纸的回收再利用是近年来提倡的一种环保方式。

在纸张制作过程中,废纸一般经过筛选、浸泡、漂白等处理,将其变成可用的纸浆。

废纸的再利用有助于减少对天然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四、纸的制作过程纸张的制作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纤维提取、纸浆制备和纸张成型三个步骤。

1. 纤维提取:原材料经过去皮、切割和磨破等处理后,获得纤维。

其中,木材、竹子经过机械加工后,通过化学处理将纤维素从木材中溶解出来。

而废纸经过处理后,通过漂白等步骤将纤维素重新提取出来。

2. 纸浆制备:纤维提取后,将其与适量的水混合,形成纸浆。

中班科学教案纸的由来

中班科学教案纸的由来

中班科学教案纸的由来科学教学在幼儿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教育,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和理解自然现象。

而教案作为教师的重要工具,能够促进教学的有效展开。

那么,论文将围绕着“中班科学教案纸的由来”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纸的历史起源纸作为一种基本材料,用于书写和绘画已有悠久的历史。

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中国西汉时期。

那时,传统的书写和绘画材料主要是竹简、木板等,不仅使用不便,而且价格昂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纸张的需求越来越大。

贵族和官员常用丝织物来书写并记录事件,但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普通百姓。

于是,中国的发明家蔡伦就开始研究制造纸张,最终成功制造出了纸。

二、纸的制作过程纸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包括纸浆制备、纤维分离和纸张成型等几个关键步骤。

1. 纸浆制备纸浆是制造纸张的重要原料,一般使用木材、废纸或植物纤维等制作而成。

首先,将原料浸泡在水中,然后加入化学药剂,通过搅拌和煮沸等处理方式,使纤维素变得柔软并分解为纤维状。

最后,用过滤和洗净等步骤将纸浆制备好。

2. 纤维分离纸浆中的纤维状物质需要经过纤维分离的过程。

首先,将纸浆倒入纤维分离装置中,利用筛网的作用,将纤维过滤出来,使残留物通过筛网滤掉。

这样,纤维就能够得到分离。

3. 纸张成型纤维分离后,接下来就是将纸张成型。

将分离得到的纤维均匀地倒在纸张模具上,并进行挤压和滤水处理,使纤维互相交织在一起。

随着水分的逐渐蒸发,纤维之间会自然结合形成纸张。

最后,通过烘干或压平等方式,让纸张干燥并平整。

三、纸的用途和重要性纸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和交流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用途:1. 书写和阅读纸作为书写和阅读的主要工具,承载了人类思想和知识的积累。

无论是书籍、报纸、杂志还是便条、笔记,都离不开纸的存在。

纸张的可携带性和便捷性使得人们可以自由地记录和交流信息。

2. 绘画和艺术纸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材料之一。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的来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的来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的来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纸的来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认识各种纸张,培养幼儿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知道纸是由树木等原材料制成的。

2. 通过观察、触摸,区分各种纸张的特点,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3. 培养幼儿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纸张的制作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纸张,培养幼儿节约用纸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张样品、纸张制作过程的图片、视频。

学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纸张样品,让幼儿观察、触摸,并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2. 知识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纸张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纸是由树木等原材料制成的。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纸张,让幼儿分辨它们的特点,如厚度、颜色、质地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用各种纸张进行创作,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纸的来源:树木等原材料2. 纸张特点:厚度、颜色、质地3. 节约用纸:从我们做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纸张,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报纸、书本、纸巾、包装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幼儿观察、触摸、创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纸张的来源和特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节约用纸的落实情况,并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幼儿参观造纸厂,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纸张的制作过程。

2.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纸张,培养幼儿节约用纸的习惯。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触摸纸张样品。

4. 例题讲解:分辨纸张的特点。

纸的由来和用处

纸的由来和用处

科学活动:纸的由来和作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珍惜每一份资源,做到不浪费,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

2、培养其口头表述能力,通过听故事,能独立的完整的将大意概述出来。

3、了解纸的由来,学会利用纸,包括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等,造纸故事,造纸图、蔡伦图、颜料、桶。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纸”。

“有个用具它不简单,可以写字,还可以把数算。

订起来是一本书,拆开来是一张张,
它是谁,我们都来猜猜看。


二.思维发散:
老师:“有没有小朋友告诉老师,纸还有什么用途?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在平时,我们怎么用纸的呢?”
幼儿:“纸可以写字,画画,折小鸟,还有好多好多。

我们自己就是这么用的。

妈妈每天给我一个本子,我都写字写完了。


三.讨论:原来纸是这么有用的东西,那么,你们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应该是工人叔叔制造出来的。


(听故事,出示造纸图片及蔡伦图片)
小朋友,你们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是由谁造出来的吗?(小朋友概述,老师点评。

)
四.活动延伸:
我们知道了造纸的过程十分的不简单,而纸的利用率又十分的高,浪费也很大,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降低纸的浪费呢?
(小朋友分组讲座老师巡查)
小朋友说出办法,引出回收再利用。

五.实际操作。

我们去找一些已经报废了的纸回来,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养料、桶、剪刀,看看你们怎么再用这些废纸,分组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纸从哪里来

中班科学活动:纸从哪里来

中班科学活动:纸从哪里来活动背景在中班阶段,幼儿已经开始对周围的物质有了更多的认知,对于日常所见所闻的事物也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心。

通过开展科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变化和原理,提高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本次活动主题为“纸从哪里来”,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纸张的制作过程,帮助幼儿对纸的来源和制作过程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棉花•水桶•枝条•毛巾•刮匙•碗•筛子•擀面杖•白纸现场布置布置现场要保证通风良好,以免影响幼儿的正常呼吸。

在现场摆放桌子、椅子和工具,使现场显得整洁、美观。

活动过程现场预备在现场放置已经晾干的树皮和准备好的材料(棉花、枝条、水桶、碗等)。

引导幼儿观察树皮的形状、颜色等,让幼儿初步认识纸的原材料。

制作纸浆1.将已经晾干的树皮和棉花分别放入水桶中,加入足够的水浸泡。

让幼儿亲手感受树皮和棉花的质地。

2.使用碗和刮匙将浸泡后的树皮和棉花捣碎。

3.制作好的树皮和棉花混合在一起,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制作纸张1.在水桶中放入混合好的纸浆,用枝条轻轻搅动,使纸浆变得均匀。

2.将纸浆倒入大碗内,用筛子过滤掉杂质。

让幼儿亲手体验筛子过滤过程中纸浆流动的情形。

3.将筛子内的纸浆倒入毛巾上,用擀面杖将纸浆擀平并压平。

让幼儿动手参与其中,练习操作能力。

4.将擀平的纸浆倒在晾好的纸张上,用毛巾轻轻按压均匀。

学生可以在恰当的时候翻看自己参与制作的纸张,了解到纸张制作的基本过程。

活动总结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了解了纸张的制作过程,认识到一件物品看似简单背后隐藏的复杂过程。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不但锻炼了动手的能力、观察力,而且还深化了对自然物品深层次的认识,增加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同时,此次活动也为幼儿未来学习形成科学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 改进造纸术。他用树 皮、麻头、破布和旧 鱼网做造纸原料,扩 大了原料来源,降低 了造纸的成本,同时 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 质量。从此,纸逐步 取代竹木简和帛。为 纪念蔡伦的功绩,人 们把这种纸叫作“蔡 侯纸”。
Tai lieu

用什么造纸
竹 子

稻 草
甘蔗渣
4、工艺流程
收集和整理
发酵和蒸煮
捣碎和调匀
蒸煮和放入水中
再次捣烂和调匀成浆
细帘过水
晾晒成品
超链接造 纸术.flv
5、造纸术的传播

里?
超链接 造纸术 传出中 国..flv
贡献:
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由 我国传遍世界,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 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 展进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学文化的 一项重大贡献。
蔡伦造纸术
1.造纸术发明前的书写材料 陶 器 龟 甲 、 兽 骨
青铜器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 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史记》
简牍(竹木简)
帛书 ——昂贵


丝 绸
青 铜
2、西汉前期,人们从“积漂絮成 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西汉早期麻纸(甘肃放马滩出土) (质脆、书写不流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