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A
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 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 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 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 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 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 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 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 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
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坚
持
二、真理的属性
真
理
1、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有条件性——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3、具体性——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开与 拓时 创俱 新进
创设情境四
1930年天文学家汤 博发现了冥王星。从 此,冥王星成为九大 行星的一员。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嫦娥奔月”的神话
月球卫星图片
2007年10月24日中 国自主研制并发射 的首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一号”。
2011年11月 3日凌 晨1时04分,“神八 ”与“天宫一号” 成功交会对接。
创设情境一
月亮是由久远以前的人类造出 来的。有桂树、玉兔和吴刚。
科学探测表明月球是地球的伴星和卫星, 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是寂静荒凉的、 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大、辐射强烈、月 球凹凸不平且分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
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 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感悟高考:
3、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 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 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 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 17—19世纪,欧洲人用望远镜观测到火星表面有许 多河床。
• 1965年以来,人们利用宇宙探测器探测火星的活动 一直没有停止。 • 2003年美国先后发射了“勇气”号和“机遇”号火 星车,找到了一些火星上有水的证据。 • 2009年或2011年,美国还将发射“火星对火刑,用 自己的生命点 燃了真理的火 炬!
布 鲁 诺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像
第六课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堂目标:
1、掌握真理的含义、属性 2、了解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3、理解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4、理解认识反复性和无限性
合作探究1:讨论詹姆士的实用主义真理
课堂小结:
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的含义
真理的属性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在实践中追 求 和发展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
追求真理是一 认识具有无限性 个过程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现真理,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展真理
“勇气号”拍摄的火星岩石
• …… ……
“勇气号”火星车
自主探究:
你能从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中 总结出认识无限性的原因吗?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客观事物是无限变化的
高中政治课件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图文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 条件和范 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1)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 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 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 相伴而行 的。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习目标
1.知道真理的含义。 2.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难点) 3.理解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坚持在实践中不断 追求和发展真理。 (重点)
思维脉络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 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 客观事物 及 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基本属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 界限不容混淆。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由于人们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 ,每个人的 知识结构 、认识能 力和认识水平 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 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 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 一个。真理面前人 人平等。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 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 经过从 实践 到认识 ,再从 认识 到实践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作为认识 主体的人类是 世代延续的 ,作为认识 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人类认 识是无限发展 的,追求真理是一个 永无止境 的过程。 3.认识的发展 (1)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波浪式前进或螺 旋式上升的过程。 (2)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 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张说和板块构造说.
15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为什么?)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主体来看,会受到具体实践水平与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 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16
2.霍金预言在将 来能得到验证吗? 为什么?
17
我国主要矛盾
1981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0
• 探究:
01 如何看待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我国在每一个阶段对于主要矛 02
盾的认识都是真理吗?为什么?
11
二、真理的属性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12
• 二、真 理 的 属 性
客观性
条件性
(最基本的属性)
具体性
13
03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4
•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却被大多
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
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
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
向 铭
记
伟 历
史
人 致 敬
2
01 什么是真理
3
• 关于什么是真理大讨论 有用的观念是真理。 01 正确的认识是真理 04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含义 属性
客观性(最基本) 条件性 具体性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 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真理。
(3)真理是具体的
“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
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官僚资 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 ,毛泽东说“造反有理 ”,指人民要求解放。
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 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 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 ”,要造人民政权的反 ,造社会主义的反。
真理是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 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
11、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2、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个圆圈式 的循环运动。
知识结构
四点 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 导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理 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基础
实践
反作用
谬误
认识 真理
定 特基 义 点本
形 式
反 无上 复 限升 性 性性
追求真理是 一个过程
A.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2、“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
A.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 C.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先在城市夺取政权 造反有理
3、认识具有上升性: (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 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提示:在认识过程中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一是“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 二是“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原创: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严格的区分的。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1)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 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2)真理的客观性告诉我们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只有一个即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朴素矛盾的不同的真理。
我们时常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两个观点是否一致?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是否存在多个真理呢? (1)“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思是指对同一对象公公说的是 真理,婆婆说的是真理。但真理只有一个,因此这种表述是不合理的。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思是对同一对象,仁者从仁的角度 去看事物,智者从智的角度去看事物。说明了人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人 的立场、角度的影响。 (3)世界上不存在对确定的同一对象的多个真理,真理只有一个。
C 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次次转变和创新。这说明( )
①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②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真理与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
C 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
二、真理(含义及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1、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相符的哲学的范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 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高中政治必修4》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1)真理的条件性(从空间上讲)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 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 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 成谬误。
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 (2)真理的具体性(从时间上讲) 错误则要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 底,越好。
(1)真理的条件性(从空间上讲)
牛顿经典力学 适用
×
相对论力学
量子力学
适用
高速运动物体
适用
光速运动微观物体
低速运动宏观物体
揭示物体运动不同的本质和规律的力学
(2)真理的具体性(从时间上讲)
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 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 一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 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取 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 社会主义首先在西欧比较发 得胜利,而可能首先在一个 史的统一。 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或超越历史条件, 达的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 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 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或超越历史条件, 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 往是相伴而行的。
伽利略用实验证明“地心说” “日心说”否定了统治天文学1000多年的“地 是谬误,证实了哥白尼的“日 心说”,那么“日心说”是真 心说”的错误,但“日心说”作为一个学说,是有 理吗? 条件的,它只适用于太阳系的条件和范围。它在正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 人的天职在勇 确证明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同时,也有错误:太阳 理。——亚里士多德 于探索真理。 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现代天文 学提出“河外星系说”,认为,宇宙无限,没有中 心。 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体现哪些哲学道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包括人的认识都是运动变化 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托勒密
高中《生活与哲学》第六课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真理是绝对的.
• 1)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 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在这个条件和范围之内, 真理是绝对的.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它不以任何人的 意志为转移.(指出题中观点在什么条件下正确.) • 2)但由于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 也会随着变化.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 误. • 3)真理又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不 顾条件的变化,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 运于另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题中观点在什么情 况下是错误的) • 4)因此,真理需要发展,需要向前推移.一切把真理凝固化. 僵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小结:做法)
6.2作业
1、真理的含义?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为什么?
3、如何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为什么说认识具有反复性?
5、为什么说认识具有无限性?
6、认识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及方法论?
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务实,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 三维目标: • 1、知识目标: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与 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 • 2、能力目标:理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的意义,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主高尔夫球 的一大法宝。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求真务实,与 时俱进的科学态度,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学习 和实践。
2003年2月1日 哥 伦 比 亚 号 航 天 飞 机
探究:
1、哥伦比亚号失事后,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航 天技术呢?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掌握航天技术过程, 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认识受主观条件和 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践中出现挫折是难免 的。因此,应在挫拆中找原因继续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真理的含义和基本属性;真理的特点;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二教学重难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三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法交流展示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一:1、我们时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见仁见智,是否意味着对事物的认识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呢?2、真理是有用的,有用即真理?圣人之言、领袖之话就是真理?被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那么究竟什么是真理?探究二: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
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
”问:这段论述表明了真理的什么属性?探究三: 见 P47探究活动2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作为两千多年的真理也存在局限性,这说明什么?探究四:自2006年以来,冥王星似乎就一直难逃悲剧命运。
原来身为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惨遭“降级“,科学家将其从九大行星行列开除。
此后冥王星只能以所谓的“矮行星“的身份示人,但冥王星并没有就此终结自己“不幸”的命运。
天文学家的最新计算结果显示,不再被天文学家视为行星的冥王星实际上也并非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矮行星。
所谓的矮行星指的是太阳系中体积较小的圆形天体,它们绕太阳轨道运转,主要分布在一个被称之为“柯伊伯带”的外部区域。
最初天文学家根据厄里斯的亮度和反照率推断,它要比冥王星略大。
现在美国天文学家用哈勃望远镜和位于夏威夷的凯克天文台收集的数据,第一次确定厄里斯的质量要超过冥王星。
问题一:冥王星从发现到被开除出行星行列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二:归纳一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以及方法论五思维导图六达标检测1.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点就是真理。
“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
”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①否认了真理是有条件的②否认了真理都是具体的③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④歪曲了判断真理的标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这句话表明()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3.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
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
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
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
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这说明真理是()①因人而异的②具体的③有条件的④客观的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4.爱迪生:“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A.真理是客观的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C.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才具有指导作用 D.真理和谬误是无法分开的5.经过各国科学家的研究探索,面前对甲型H1N1流感的病毒特点和疫情特征有了新的认识。
根据这些认识,我国决定对防控疫情的措施进行调整,不再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观察,轻症病例可居家治疗。
人们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疫情的新认识反映了()A.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谬误B.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历多次反复C.认识在发展中不断推翻已有的真理性认识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6.从现有的证据看,甲型H1N1流感的死亡率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相近,但这种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病毒,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像对普通季节性流感认识那么深刻。
导致人们目前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识比较肤浅的原因有 (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制约②客观事物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④真理都是具体的、无条件的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
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8.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一次,钱学森为解决导师交给他的难题,前后写了五份演算文稿。
当他把定稿装入文件袋后,特意在封面上工工整整写道“Final”(定稿),但他马上又觉得不妥,便在旁边补了一行“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
这句“Nothing is final!!!”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绝对的C.真理是发展的D.真理是普遍的10梅花的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格历来深为人们钟爱。
在中国,梅花往往成为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
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毛泽东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却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同样题为《咏梅》,但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这说明()A.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总是不同的B.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会有不同C.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梅花,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D.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认识具有无限性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答案探究一提示: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虽然结论不同,但都是正确的。
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有道理的。
②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阶级立场、世界观等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因此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③主观符合客观就有理,主、客观相背离就无理。
因此,不能说大家都有理。
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从主观因素上讲,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探究二真理的客观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容;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除了实践,没有其他东西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客观的。
探究三提示: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
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
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作为两千多年的真理也存在局限性,这说明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探究四问题一:(1)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认识的主体是世代延续的,认识的基础是不断发展,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真理也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不断超越自身,向前发展问题二:基本内容:世界观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达标检测:1~5. DBDBB 6~10. CDBCB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导学案答案探究一提示: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虽然结论不同,但都是正确的。
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有道理的。
②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阶级立场、世界观等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因此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③主观符合客观就有理,主、客观相背离就无理。
因此,不能说大家都有理。
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从主观因素上讲,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探究二真理的客观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容;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除了实践,没有其他东西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客观的。
探究三提示: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
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
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作为两千多年的真理也存在局限性,这说明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探究四问题一:(1)认识具有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