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及详解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政治试题精选】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附答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附答案)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附答案)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附答案)
5 c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知识点一真理是客观的
1.(2018江西上高二中月考)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2018年的各项工作,其中科学发展观属于
①意识②认识③真理④科学理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真理是人的思维结果
c.真理是对规律的反映
D.真理是主观的
知识点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的
3.(2018福建厦门六中期中)上海迪士尼项目获国家有关部门核准,“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动漫产品将对以“喜羊羊和灰太狼”等为代表的国产动漫业构成严峻挑战。

业内专家表示,在美国曾经有过“沃尔玛定律”,即一般超市难以在沃尔玛超市的周边地区生存下,但这条定律在中国并未得到印证。

因此,我国民族动漫产业也有望与上海迪士尼形成“竞争共存”的态势。

“沃尔玛定律”现象,表明A.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c.正确的认识只有一种,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D.真理具有普遍性,必须把一定条下的科学认识运用于另一条。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课后习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课后习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后篇巩固提升1.读漫画,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要有容错的氛围,主要是因为()①谬误中也包含着真理②做任何事情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③敢于实践才能不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认识在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中向前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两者不能相互包含,①错误;②说法过于绝对;“容错”的氛围能够鼓舞人们勇于实践,推动认识不断接近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正确;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④正确。

2.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

这说明()①真理具有客观性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③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要正确对待错误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②符合题意;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真理中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③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与题意不符。

3.“感冒了,多喝点水吧。

”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这样的建议。

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

这说明()A.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有时难以划分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多喝水”的建议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的,A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真理与谬误具有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4.新冠肺炎暴发后,重庆医科大学研究团队立刻启动试剂盒研发工作,实验室内不眠不休,临床验证马不停蹄。

历时一个月,两款新冠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终于在2020年3月1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许可上市。

这一成功佐证了()①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④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体现了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正确;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是经过临床验证后才批准上市的,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正确;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①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④不符合题意。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必修) 答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必修) 答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标导读: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B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B3、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C问题导思:1.如何理解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既然真理是客观的,就不能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不止一个?3.怎样认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所以人们始终不能达到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例题导练:1、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错)2、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反复就能完成。

(错)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对)3、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点就是真理。

“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

”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 A )①否认了真理是有条件的②否认了真理都是具体的③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④歪曲了判断真理的标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

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

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A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5、“绕”、“落”、“回”,是中国探月工程在2020年前设定的三大目标,并由此划分为三期阶段。

“绕”——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首次实施中国人的绕月探测,是为一期工程;“落”——嫦娥二号、三号、四号卫星陆续出发,在2013年前后,实现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并开展月基天文观测,是为二期工程;“回”——2020年前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在现场分析取样的基础上,采集关键样品返回地球,是为三期工程。

高中政治第12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12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时训练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为深切贯彻落实团中央、团省委的统一部署,并结合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自身的特点,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团委组织师生开展了2011~2012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采用项目制重点社会实践团队的组织方式,在各个学部参与师生踊跃尽力下,圆满完成了寒假社会实践任务。

回答1~2题。

1.以下各项属于社会实践的是①环保实践②教育帮扶③科技支农④撰写报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上述材料表现了实践是①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②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③成心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④社会社会性活动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3.从“神舟”一号到估计于2012年6月至8月择机发射的“神舟”九号,我国的航天科技实验取得不断进步。

这表明A.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B.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C.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4.“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犹如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

下列说法与此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①心动不如行动②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③念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④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人民网在《感悟党员干部的“追求观”》中指出,求是,即追求真理,是党员干部树立尊重科学和探求本质的一种举措,是为民服务“会干事”的行为规范。

回答5~6题。

5.党员干部在追求真理的进程中要①正确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②随实在践的发展不断推翻原有的真理③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反映同一对象的不同真理④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6.党员干部之所以要追求真理,是因为①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②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熟悉具有反复性和无穷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人们对2012年的春节晚会褒贬不一,争议颇多,可以说是众口难调。

高中政治 专题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试题(含解析

高中政治 专题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试题(含解析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2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之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动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世界互联网大会主题由第三届的“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发展为第四届的“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大会主题”的发展演变体现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认识具有客观性、上升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一般】2.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

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这主要表明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C.认识的目的是追求终极真理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D符合题意;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是强调认识的反复性,不符合题意;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C错误。

【考点】在实践中发展真理【难度】容易3.我国是个地震活跃地带,地震经常发生。

自从汶川地震发生以来,国家事实上加强了对地震监控,但地震仍然很难精确预报。

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D【考点】真理的发展【难度】一般4.据报道,天文学家分析15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周围的岩石碎片发现,他们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颗行星留下的残骸。

这是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含水行星的残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

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②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①错误,否认了实践决定认识;③错误,人们的认识水平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3: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3: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

一、选择题1.“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

”赫胥黎的这句名言揭示了()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③真理起源于谬误之中④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真理A.②④B.①④C.①②D.①③答案C解析题干揭示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①②入选。

③和④表述错误。

2.谣言被转发一万遍也不会成为真理,这是因为()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C.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如实反映D.真理和谬误之间不存在由此及彼的桥梁答案A3.下图漫画说的是:美国诗人伊利亚·卡明斯基谈到对中国古代诗人的了解时说:“西方对唐朝诗人是这样认为的——李白就是写月亮的,杜甫是写大众的,而王维是写悲哀的。

”中国与西方对同一诗人有不同的理解,反映了()①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②认识的差异根本上来自于实践的差异性③人们的实践水平决定着人们的认识水平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B解析中国与西方对同一诗人有不同的理解,这说明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会不同,认识的差异从根本上讲来自于实践的差异性,②④说法正确;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①说法错误;③与题意不符。

该题选B。

4.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答案B解析题干考查真理和谬误的联系,A项不符合题意;C项“融合”的说法错误;D项说法也错误。

5.“上天揽月,下海捉鳖”,曾是中国人的梦想。

现如今,天上有“嫦娥”和“玉兔”,海底有“蛟龙”,我们对头顶星空和海底谜境的探索,愈深愈远。

这表明()①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求索真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基础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②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通过实践获得对星空和海底的认识,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人的梦想得以实现,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故入选。

人教版政治必修4练习:2.6.1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4练习:2.6.1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含答案)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训练1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于认识与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②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③认识是对现象的反映,真理是对本质和规律的反映④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①④答案:C解析:真理属于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据此不难作出判断。

2.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

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元素,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

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和不完善的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①③正确地揭示了真理的相对性;②主要错在“仅在一定时期内”,应为“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④明显错误,故应选B项。

3.下面漫画中“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答案:D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谎言属于谬误,即使重复千遍也不可能变成真理,题中观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

故答案选D项。

4.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水平是发达的。

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

《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感性的阶段。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下面漫画《强行封口》(作者:尹正义)中,地方官员试图用“封口费”隐瞒真相,是因为其以为( )A.真理是主观的B.真理是客观的C.真理是具体的D.真理是唯一的解析:地方官员试图用“封口费”隐瞒真相,是因为其以为真理是主观的,可以任由自己歪曲,A 符合题意。

B、C、D均排除。

答案: A2.新世纪以来13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

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发展到“支农”“惠农”。

这说明中央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①是克服谬误、接近真理的循环往复过程②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③是从实际出发,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④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①错误,人的认识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中央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是根据农业发展状况不断发展着的,②③符合题意。

④错误,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答案: D3.“开车时打开空调油耗会增加”,这是很多开车人坚信的“真理”。

其实,这一理论并不完全正确。

有关专家表示,在气温适宜、时速小于60千米时,通过开窗通风比打开空调更省油,但当时速高于80千米时,开窗会增加车辆风阻,此时,关窗开着空调反而更省油。

从哲学角度看,这反映了(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真理和谬误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C.真理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D.追求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目的解析:在不同条件下,开车时打开空调的油耗不同,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正确。

B、C、D 观点错误。

答案: A4.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地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的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宣传。

”这说明( )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B.少数人的意见才是真理C.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关系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解析:“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地宣传”,说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A正确。

B、C、D观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练习题及详解答案1. (2013 •) 该漫画(作者:周锐)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围A. ①③B.①④C.②③D. ②④1. B2. (2013 .) 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年的印刷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

这说明()A. 新代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D. 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 C3. (2013 •) 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力的“民间深层经验”。

这表明()A. 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B. 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C. “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D. 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3. C4. (2013 •天津) 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

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 )A. 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 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围D. 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4. B1. (2015 .模拟) 下列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A. 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B. 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C. 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D. 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1. A2.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围,这说明了()A. 真理是普遍的B. 真理是有条件的C. 真理是主观的D. 真理是绝对的2. B3. (2013 .全国大纲) 说:“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

”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真实和可靠②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形成“好主意”的前提条件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④冥思苦索无助于“好办法”“好主意”的产生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③④3. C4. (2013 .)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为破解当前家庭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

这表明认识是()①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②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③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④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③ D. ③④4. B5. (2013 •) 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

这是因为()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5. D6. (2013 •)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②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④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A.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6. A7. (2015 •模拟)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髙一级的程度。

”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7. B8. (2015 .模拟) 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

如果诸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饭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

这段论述表明()A.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 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C. 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 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8. A9. (2015 •模拟) 1912年,德国科学家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

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说和板块构造说。

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DR识具有创新注,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9. A10. (2015 •模拟)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他主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

这表明()A. 真理和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 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C. 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D.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0. D11. (2015 •模拟)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A.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B. 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C. 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 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11. B12. (2015 .模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里取得的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少数人因为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企图否认改革开放,这是错误的。

改革开放是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的,它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

辨析:真理必须得到多数人的承认,这就是真理的条件性。

(18分)12. 解析:本题是一道辨析题。

辨析点有“多数人的承认”和“真理的条件性”,既要肯定真理最终会为多数人承认,又要说明真理一开始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需要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1)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畴,真理的正确性决定了它最终一定能得到多数人的承认。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是正确的选择,不能因为少数人的反对而停止。

(2)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不能以承认人数的多少作为标准,由于人们知识构成、认识水平的限制,真理一开始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3)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真理的条件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因此,要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题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13. (2015 •模拟) 民富是一个很悠久的愿望。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不富则国不强的提法。

把“民富”与“国强”放在一起,大约出自汉朝历史学家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实府库,& 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他把“民”放在“国”的前面,把“民富”放在“国强”的前面。

“十二五”规划重点和精彩容,就是强调由“国富”到“民富”,这也是一次华丽的转身。

从“国富”到“民富”将人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结合材料,说明从把“民富”放在“国富”前面到“十二五”规划的华丽转身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18分)13. 解析:本题以“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国富”到“民富”为素材,考查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

本题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根据材料,从古代思想到党的执政思想的变化作答。

答案:(1) 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很悠久的愿望直至“十二五”规划的华丽转身,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2)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民富”的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人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