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数学总复习必备:第13课时函数的基础知识
中考数学复习第13课时《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中考数学复习第13课时《反比例函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考数学复习第13课时》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象,能够熟练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中生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基础,对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产生混淆,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运用反比例函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其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象,能够熟练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象。
2.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反比例函数图象软件等,直观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比例函数的知识,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性质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应用拓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练习环节:布置一些有关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全面)

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全面)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自变量的值映射到唯一的因变量的值。
函数通常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2. 函数的表示方式函数可以通过方程、表格和图像等方式来表示。
方程表示函数时,可以使用变量和常数来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表格则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值以表格形式列出。
图像则以直线、曲线或者其他形状来表示函数的变化规律。
3.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而值域是因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
定义域和值域的确定需要根据函数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和判断。
4. 常见的函数类型初中阶段研究的函数类型包括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指数函数等。
线性函数是一种最简单的函数类型,它的方程形式为y = kx + b,其中k和b分别代表斜率和截距。
二次函数的方程形式为y = ax^2 + bx + c,其中a、b和c分别代表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的系数。
5. 函数的图像特征函数的图像可以通过斜率和截距、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等特征来描述。
对于线性函数,斜率代表图像的倾斜程度,截距代表图像与y轴的交点;对于二次函数,顶点坐标代表图像的最高点或者最低点的位置,对称轴代表图像的对称线。
6. 函数的应用函数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中,函数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关系和变化的问题,例如求解方程、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等。
在实际生活中,函数可以用来描述各种现象和规律,例如汽车的加速度、温度的变化等。
总结:初中函数知识点包括函数的概念、表示方式、定义域和值域、常见的函数类型、图像特征和应用。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函数,提高数学能力。
以上是初中函数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一、函数的概念1. 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与,并且对于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是自变量,是的函数。
2.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
列表法:通过列出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来表示函数关系,例如,在研究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时,可列出时,;时,等表格。
图象法:用图象来表示函数关系,如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二、一次函数1. 定义形如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时,叫做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2.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叫做直线在轴上的截距。
当,时,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当,时,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当,时,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当,时,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性质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3.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通常采用待定系数法,设出函数解析式,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的值,从而确定函数解析式。
三、反比例函数1. 定义形如为常数,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当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
反比例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的对称轴是直线和。
3.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同样采用待定系数法,设,把已知点的坐标代入求出的值即可确定解析式。
四、二次函数1. 定义形如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图象: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顶点坐标:。
对称轴:直线。
性质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在对称轴左侧随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右侧随的增大而增大,函数有最小值;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在对称轴左侧随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随的增大而减小,函数有最大值。
中考函数综合知识点归纳

中考函数综合知识点归纳
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其中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与另一个集合中的一个元素相对应。
在中考中,函数的综合知识点主要包括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以及函数的应用等方面。
以下是对中考函数综合知识点的归纳: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
函数是一个规则,它将一个集合A中的元素(自变量)映射到另一个集合B中的元素(因变量)。
这种映射关系通常用f(x)表示,其中x是自变量,f(x)是因变量。
接下来,我们学习函数的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单调性指的是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减而增减的特性;奇偶性描述了函数图像关于坐标轴的对称性;周期性则是指函数值在一定间隔后重复出现的特性。
函数的图像是理解函数特性的重要工具。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都有其特定的图像和性质。
例如,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直线,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
在中考中,函数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函数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成本与产量的关系等。
此外,函数还可以与几何图形结合,解决面积、体积等问题。
最后,中考中还可能涉及到函数的变换,包括平移、伸缩等。
掌握函数图像的变换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中考函数综合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函数
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更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13课时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课件

2. (202X莆田5月质检10题4分)如图,点A,B分别在反比例函数y=1 (x>0),y
=
a x
(x<0)的图象上,若OA⊥OB,OOBA
=2,则a的值为(
A)
x
A. -4
B. 4
C. -2
D. 2
第2题图
3. (202X福建16题4分)已知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均在反比例函数y= 1 的图象
15
12
.
x
设OC=a,点B在直线y=x上,∴点B(a,a).
又∵BC⊥x轴,∴△B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返回目录
No
第13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
∵AB⊥l,AD⊥BC,
∴△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BD=b,则AD=b,
∴点A(a+b,a-b).
将点A(a+b,a-b)代入y=12,得 x
a-b=a1+2b,
x
(1)如图①,过点A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B,C.若四边形OBAC的
面积为2,则k的值为___2_____;
例题图①
No
第13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
(2)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B. ①如图②,点C是y轴上任意一点.若S△ABC=1,则k的值为__2______; ②点A与点C关于原点对称. (i)如图③,若S△ABC=2,则k的值为___2_____;
第13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
返回目录
第13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
No
思维导图
返回目录
利用k的几何意义 确定反比例函数
的解析式
反比例函数 的综合应用
反比例函数 系数k的几何意义
k的几何意义
计算与双曲线 y
2012届中考数学复习方案(浙教版)第3单元:第13课时 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13课时 │ 浙考探究
(2)已知两车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驶 40 千米,若快车从甲地到达 乙地所需时间为 t 时,求 t 的值; (3)若快车到达乙地后立刻返回甲地,慢车到达甲地后停止行驶,请 你在图中画出快车从乙地返回到甲地过程中 y 关于 x 的函数的大致图象.
图 13-2
·浙教版
第13课时 │ 浙考探究
·浙教版
第13课时 │ 浙考探究
解:(1)10×1.5+(18-10)×2=31(元); (2)①当 x≤10 时,y=1.5x; ②当 10<x≤m 时,y=10×1.5+(x-10)×2=2x-5; ③当 x>m 时,y=10×1.5+(m-10)×2+(x-m)×3=3x-m-5. (3)①当 40≤m≤50 时,∵x=40<m, ∴y=2×40-5=75(元),符合题意; ②当 m<40 时,∵x=40>m, ∴70≤y=3×40-m-5≤90, ∴70≤-m+115≤90, 即 25≤m≤45. 又∵m<40, ∴25≤m<40, 综上,m 的取值范围是 25≤m≤50.
s=350-170t 式为________________.
3.为迎接省运会在我市召开,市里组织了一个梯形鲜花队参加开幕式,要求 共站 60 排,第一排 40 人,后面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站 2 人,则每排人数 y 与该
y=38+2x 排排数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4.[2011·凉山州] 我州特产苦荞茶、青花椒、野生蘑菇,为了让这些珍宝 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州政府决定组织 21 辆汽车装运这三种土特产共 120 吨,参 加全国农产品博览会.现有 A 型、B 型、C 型三种汽车可供选择.已知每种型号汽 车可同时装运 2 种土特产,且每辆车必须装满.根据下表信息,解答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课件第13讲函数函数基础知识专题练习

D、作垂直x轴的直线,在左右平移的过程中与函数图象可能有两个交点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下列各图给出了变量x与y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y是x的函数的是( A)
A.
B.
C.
D.
【解析】解:A、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值,因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 对应,所以y是x的函数,故A符合题意; B、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值,因变量y不是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所 以y不是x的函数,故B不符合题意; C、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值,因变量y不是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所 以y不是x的函数,故C不符合题意; D、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值,因变量y不是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16.将长为40cm,宽为15cm的长方形白纸,按图所示的方法粘合起来,粘 合部分宽为5cm.
(1)根据图,将表格补充完整.
白纸
张数
1
2
3
4
5
……
纸条 40
长度
110
145
……
(2)设x张白纸粘合后的总长度为y cm,则y与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3)你认为多少张白纸粘合起来总长度可能为2022cm吗?为什么?
当x≥200时,B方案比A方案便宜12元,故(2)正确; 当y=60时,A:60=0.4x-18,∴x=195, B:60=0.4x-30,∴x=225,故(3)正确; 当B方案为50元,A方案是40元或者60元时,两种方案通讯费用相差10 元, 将yA=40或60代入,得x=145分或195分,故(4)错误; 故选:C.
三.函数关系式
9.下表列出了一次实验的统计数据,表示皮球从高处落下时,弹跳高度b 与下落高度d的关系,下列关系式中能表示这种关系的是( C )
d/cm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三单元函数第13课时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课件

图13-2
图 13-3
[答案] B
[解析] 抛物线 y=ax2+bx+c 的开口方向向上,
则 a>0.对称轴在 y 轴的右侧,则 a,b 异号,所
以 b<0,故-b>0.又因为抛物线与 x 轴有两个
交点,所以 b2-4ac>0,所以直线 y=-bx+b2-4ac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当 x=-1 时,y>0,即
第 13 课时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课前双基巩固
考点聚焦
考点一 二次函数的概念
1.二次函数的定义
定义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 x 和 y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成① y=ax2+bx+c
(a,b,c 是常数,且 a≠0),那么称 y 是 x 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 y=ax2+bx+c (1)等号右边是关于自变量 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 2;
的增大而 减小 ,简记为“左增右减”
最值
抛物线有最低点,当 x=- b 时,y 有最 小 2a
抛物线有最高点,当 x=- b 时,y 有最 大 2a
值,y
最小值=
4ac -b2 4a
值,y
最大值=
4ac -b2 4a
二次项系数 a 的 特性
������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的开口大小, ������ 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 越小,抛物线的开口越大
的结构特征
(2)二次项系数 a≠0
课前双基巩固
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
(1)一般式:② y=ax2+bx+c(a≠0) . (2)顶点式:y=a(x-h)2+k(a≠0),其中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是③ (h,k) . (3)两点式:y=a(x-x1)(x-x2)(a≠0).其图像与 x 轴的交点的坐标为④ (x1,0) ,⑤ (x2,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时函数的基础知识一、知识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 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 不同位置点的坐标特征.2. 函数: 函数概念, 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 函数的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函数的图象.二、中考课标要求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不要死记硬背,应紧密结合坐标系来认识;在坐标平面内会正确地描点,对于坐标平面内的点要借助图形正确地写出,特别注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2.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注意两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的不同,且x轴、y轴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3.不同位置点的坐标特征对于平行于两坐标轴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特点应借助于平面直角坐标系来应用.对于对称点的坐标特征应遵循: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相反; 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相反,纵坐标不变;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 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或借助图形来完成,切忌死背.注意P(x,y)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与线段长度的区分.4.函数概念对于函数的概念要正确地理解两个变量的关系.5.自变量取值范围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首先要考虑自变量所在代数式是分式还是偶次根式还要整式,然后从自变量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等方面来求解,注意实际问题要实际对待.6.函数的图象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列表、描点、连线,选取点时,尽量选取有代表性的合理的点,连线时,应用光滑的曲线连结.对观察实际问题的图象,要正确理解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四、中考题型例析1.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例1如果点M(a+b,ab)在第二象限,那么点N(a,b)在第____象限.解析:由M在第二象限,可知a+b<0,ab>0可确定a<0,b<0,从而确定N在第三象限.答案: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即点P(x,y)在第一象限⇔x>0,y>0; 点P(x,y)在第二象限⇔x<0,y>0;点P(x,y)在第三象限⇔x<0,y<0;点P(x,y)在第四象限⇔x>0,y<0.例2 (2004.广州)点P在第二象限,若该点到x,到y轴的距离为1,则点P的坐标是( )解析:点P(x,y)到x轴的距离是│y│,到y轴的距离是│x│,且P在第二象限知x<0,y>0,可确定点P的坐标.答案:A.2.不同位置点的坐标特征例3 (2003·辽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解析:点P(-1,1)关于x轴对称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相反,∴P(-1,1)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1,-1)在第三象限.答案:C.点评:关于x轴对称点的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点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点的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例4 (2003·潍城)已知点A(m,-2),点B(3,m-1),且直线AB∥x轴,则m值为____.解析:根据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相同,可得m-1=-2,可得m=-1. 答案:-1.点评: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同.3.自变量取值范围例5 (2003·南通)函数x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x ≥-1B.x>0C.x>-1且x ≠0D.x ≥-1且x ≠0 解析:要使x有意义,需既使分式有意义,又使偶次根式有意义,即x ≠0且x+1≥0,得x ≥-1且x ≠0.答案:D.点评:考查自变量取值范围是历年中考热点,本题中既要使根式有意义又要使分式有意义,需两者都考虑.4. 函数图象 例6 (2003·四川)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他比修车前加快骑车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下面是行驶路程s(m)关于时间t(min)的函数图象,那么符合这个同学行驶情况的图象大致是( ).t soABtsoCtsoDtso解析:A 表示小明一直在停下来修车,而没继续向前走,B 表示没有停下来修车,相反速度骑的比原来更快,D 表示修车时又向回走了一段路才修好后又加快速度去学校.选项C 符合题意.答案:C.点评:会看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实际意义是解题的关键,此题主要考查函数知识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5.实际问题中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例7 (2003·新疆)乌鲁木齐至库尔勒的铁路长约600km,火车从乌鲁木齐出发, 其平均速度为58km/h,则火车离库尔勒的距离s(km)与行驶时间t(h)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解析:已知s 表示火车离库尔勒的距离,t 表示火车从乌鲁木齐出发行驶的时间, 火车速度已知,所以s=总路程-火车从乌鲁木齐出发行驶的路程.答案:s=600-58t.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实际问题中函数解析式的求法.理解题意, 弄清题目中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达标练习一、选择题1.(2004.哈尔滨)已知坐标平面内点A(m,n)在第四象限,那么点B(n,m)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2.(2004.呼和浩特)在函数1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x>1B.x>3C.x ≠1D.x ≠33.(2004.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4.(2003.重庆)三峡大坝从6月1日开始下闸蓄水,如果平均每天流入库区的水量为a 3m ,平均每天流出的水量控制在b 3m .当蓄水位低于135m 时, b< a; 当蓄水位达到135m 时,b=a.设库区的蓄水量y(3m )是时间t(天)的函数,那么这个函数的大致图象是( )OtyAOBty OCt yODty5.(2004.沈阳)小丽的家与学校的距离为0d km,她从家到学校先以匀速1v 跑步前进,后以匀速221()v v v <走完余下的路程,共用0t h . 下列能大致表示小丽距学校的距离y(km)与离家时间t(h)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t 0d 0Oty At 0d 0OBtyt 0d 0OCty t 0d 0ODty6.(2004.长沙)如图是一个数值转换机,若输入的a , 则输出的结果应为( )240.5a a→→-→⨯→输入输出A.2B.-2C.1D.-1 二、填空题1.(2003·上海)已知函数f(x)=1x x+,那么-1)=_______.2.(2003·寒亭)直角坐标系中,第四象限内的点M 到x 轴、y 轴的距离分别为3,2, 则M 点的坐标是________.3.(2004·哈尔滨)函数+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4.(2003·长沙)图表示长沙市2003年6月份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观察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天的最高气温是______度; (2)这天共有_______个小时的气温在31度以上;(3)这天在_______(时间)范围内温度在上升;(4)请你预测一下,次日凌晨1点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答:_______.三、解答题1.(2003·武汉)小强在劳动技术课中要制作一个周长为80cm 的等腰三角形,请你写出底边长y(cm)与一腰长为x(c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2003·南宁)南宁市某中学环保兴趣小组对南湖清除淤泥工程进行调查,并从《南宁晚报》中收集到下列数据:根据上表解答下列问题:(1)请你按体积=面积×高来估算,南湖的淤泥量大约有多少万立方米?(2)设清除淤泥x 天后,剩余的淤泥量为y(万米3),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不要求写出x 的取值范围.(3)为了使南湖的生物链不遭破坏,仍需保留一定量的淤泥. 若需保留的淤泥量约为22 万米3,求清涂淤泥所需天数.3.(2002.吉林)一农民带了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 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 售出土豆千克数与他手中持有的钱线(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2)降价前他每千克土豆出售的价格是多少?(3)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零钱) 是26元,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能力提高一、学科内综合题1.(2004·济南)如图,方格纸上一圆经过(2,5),(-2,1),(2,-3),(6,1) 四点,则该圆圆心的坐标为( ). A.(2,-1) B.(2,2) C.(2,1) D.(3,1)2.(2002·聊城)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cm,P 是边CD 上一点,连结AP 并延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当点P 在边CD 上移动时,△ABE 的面积随之变化.(1)设PD=xcm(0<x ≤2),求△ABE 的面积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的图象;(2)根据(1)中的函数关系式,确定点P 在什么位置时S △ABE=400cm 2.EPD CBA二、开放探索题3.(2003·黄冈)同学们都做过《代数》课本第三册第87页第4题: 某礼堂共有25排座位,第一排有20个座位,后面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 写出每排的座位数m与这排的排数n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上题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请探究下列问题:(1)当后面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时,则每排的座位数m与这排的排数n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1≤n≤25,且n是整数).(2)当后面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3个座位、4个座位时,则每排的座位数m 与这排的排数n的函数关系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n≤25,且n是整数).(3)某礼堂共有p排座位,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一排多b个座位, 试写出每排的座位数m与这排的排数n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三、实际应用题4.(2002·吉林)一天,亮亮发烧了,早晨他烧得厉害,吃过药后感觉好多了, 中午时亮亮的体温基本正常,但是下午他的体温又开始上升,直到半夜亮亮才感觉身上不那么烫了.图中能基本上反映出亮亮这一天(0时~24时)体温的变化情况的是( ).5.( 2004·四川) 汽车由重庆驶往相距400km 的成都. 如果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0km/h,那么汽车距成都的路程s(km)与行驶时间t(h)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应为( ).6.(2004·安徽)初三(2)班同学为了探索泥茶壶盛水喝起来凉的原因, 对泥茶壶和塑料壶盛水散热情况进行对比实验.在同等的情况下,把稍高于室温(25.5℃)的水放入两壶中,每隔一小时同时测出两壶水温,所得数据如下表:室温25.5℃时两壶水温的变化 (单位:℃)(1)请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泥茶壶与塑料壶水温的变化曲线;(2)比较泥茶壶和塑料壶水温变化情况的不同点.四、跨学科综合题7.(2002·辽宁)两个物体A、B所受压强分别为P A(P a)与P B(P a)(P A、P B为常数),它们所受压力F(N)与受力面积S(m2)的函数关系图象分别是射线L A、L B,如图所示,则( )A.P A<P BB.P A=P BC.P A>P BD.P A≤P B8.(2002·安徽) 我们知道,溶液的酸碱度由PH确定,当PH>7时, 溶液呈碱性; 当PH<7时,溶液呈酸性,若将给定的HCI溶液加水稀释,那么在下列图象中,能反映HCI溶液的PH与所加水的体积(V)的变化关系的是( )答案:基础达标验收卷一、1.B 2.A 3.C 4.A 5.D 6.D二、1.2+≤54.(1)37; (2)9; (3)3点~15点;(4)23 ℃~26℃均可.三、1.解:y=80-2x ∵x+x=2x>y,∴0<y=80-2x<2x. 解得20<x<40,∴y=80-2x(20<x<40).2.解:(1)160×0.7=112(万米2);(2)y=-0.6x+112;(3)当y=22时,22=-0.6x+112,0.6x=112-22,0.6x=90,x=150(天).答:需要150天.3.解:(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5元.(2)(20-5)÷30=0.5(元).答:降价前他每千克土豆卖0.5元.(3)(26-20)÷0.4+30=45(千克)答:他一共带了45千克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