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5苏轼词两首课后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苏轼词两首解析

苏轼词两首解析

苏轼词解析苏轼词两首解析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知识点苏轼词两首下面是苏轼的两首词《定风波》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中的课文,那么在苏轼的这两首词中,我们应该掌握哪些要点呢,下面为同学们总结了这两首词的重要知识点,同时还有一些练习题供同学们练习。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②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 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

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4分)(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

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分)答:⑴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

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

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本题3分,答出“任天而动”的意思给1分,结合作品分析曲笔表意给2分。

)⑵(示例一)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

(示例二)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

(本题3分,能结合作品自圆其说即可给分。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语文人 专题05 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部编本人教版必修4【经典练习】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语文人 专题05 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部编本人教版必修4【经典练习】

5 苏轼词两首(课时1)1.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_,号_________,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开________一派,为______________之一。

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

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

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同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________”。

传世书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文体知识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3.创作背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4.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

故垒()酹()狼狈()何妨()吟啸()樯橹()萧瑟()一蓑烟雨()5.指出下列词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意思.(1)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2)羽扇①纶巾②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3)灰①飞烟②灭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4)同行皆狼狈()______________(5)竹杖①芒鞋轻胜马②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1.子瞻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豪放唐宋八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宋四家《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4.lěi lèi bèi fang yín qiáng/lǔ sè suō5.(1)名词作状语,向东。

高中语文 必修4 5 苏轼词两首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高中语文 必修4 5 苏轼词两首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1.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上下两阕,一今一昔,一独一众,在时空前后对照下,既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发的秋景图,又传达出一种健康昂扬、意气风发的生命状态。

B.《想北平》一文语言通俗纯净,亲切而意味深长。

老舍在文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娓娓叙谈,字里行间既有对北平的深切挚爱,也有眷恋故土的深情。

C.《百合花》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作品,表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崇高的品格,表达了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

D.《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再现了周瑜的形象并赞美其功业。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句,正面表现了周瑜在这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中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神态。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

可是,他毕竟太富诗人气质了,禁不住,结果总是得罪人。

他的诗名,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⑤却容不了当权派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⑦无论是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⑧无论是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⑥⑦二、句子默写(名句名篇默写)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被贬于黄州的苏轼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发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他在“故国神游”中,以酒祭奠江月,唱出了“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心底悲歌。

(《赤壁怀古》)。

(2)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2.5苏轼词两首(1)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2.5苏轼词两首(1) 新人教版必修4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 2.5苏轼词两首(1)第2单元第5课一、双基夯实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樯橹..(qiáng)酹.(lèi)吟啸.(xiào) 羽扇纶.巾(guān)B.笺.注(qiān) 赤鼻矶.(jī)蓑.衣(suō) 料峭.(qiāo)C.针砭.(biǎn) 粗糙.(cāo)差.别(chā) 创.伤(chuāng)D.战.栗(zhàn) 炽.烈(chì)对称.(chèng) 万箭攒.心(cuán)【答案】A(B项笺应读jiān;峭应读qiào。

C项砭应读biān。

D项称应读chèn。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萧瑟桅杆淘气永葆生机B.已而凭吊纶巾繁冗拖沓C.赤壁风姿樯橹绘声绘色D.故垒酒樽罗网安份守己【答案】D(份——分)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长江)卷起千堆雪.(比喻浪花)B.樯橹..灰飞烟灭(代指曹操的水军)酹.江月(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C.一蓑烟雨..任平生(沙湖道中雨)已而..遂晴(过一会儿)D.回首向来萧瑟..处(风吹雨落的声音)故国..神游(古战场)【答案】C(烟雨:江湖上烟波浩渺,雨丝风片的景象。

)4.下列句子中的“故”字,与其它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故垒西边B.已而遂晴,故作此C.故国神游D.故人西辞黄鹤楼【答案】B(B当“所以”讲,其它都当“旧”讲)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都门帐.饮无绪【答案】C(C是词的比喻用法,其它都是名作状)6.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训练落实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训练落实 新人教版必修4

第5课苏轼词两首[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公瑾.(jǐn)萧瑟.(sè)纶.巾(lún) 淘.尽(táo)B.凄.切(qī) 刹.那(chà)芒.鞋(wáng) 病菌.(jūn)C.暮霭.(ǎi) 连累.(lèi)支撑.(chēng) 料峭.(qiào)D.骤.雨(zhòu) 崇.拜(chóng)迫.切(pò) 模.糊(mó)【解析】A项中“纶”应读guān; B项中“芒”应读máng;C项中“累”应读lěi。

【答案】 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慰藉销毁羽扇伦巾瞠目结舌B.焦躁坐标变本加厉缘木求鱼C.吟啸竣工哄堂大笑怀瑾握玉D.狼狈蓑衣关怀倍至迫不及待【解析】A项“伦”应为“纶”;C 项“玉”应为“瑜”; D项“倍”应为“备”。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 D.竹杖芒鞋轻胜马【解析】A项中“尊”通“樽”;B项中“被”通“披”,穿上;C“华”通“花”。

【答案】 D4.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解析】“风流”分别是“有文采有功绩”“繁华的景象”。

“故”都是“旧”“年纪大的”意思。

【答案】 C5.与“故垒西边”句中的“故”意义相同的是( )A.故.作不良计 B.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C. 已而遂晴,故.作此 D.故.国神游【解析】当“旧”讲。

【答案】 D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浪淘..(有功业)人物..(冲刷)尽,千古风流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英俊奋发)C.谈笑间,樯橹..(桅杆和摇船的工具)灰飞烟灭D.一尊.(同“樽”,酒具)还酹江月【解析】代指曹操水军。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苏东坡悼亡词《江城子》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苏东坡悼亡词《江城子》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苏东坡悼亡词《江城子》赏析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苏东坡悼亡词《江城子》赏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本词作于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苏东坡梦见亡妻,醒来颇多感慨,写下这首词。

开了悼亡词之先河,也成了悼亡词之绝唱。

上阕开始作者并未以通常的写景、写情起头之手法,而是直接进入叙事主题。

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苏妻王井病逝汴京(今开封),夫妻一生一亡正值十年。

因别离已久,茫然不知对方这些年如何渡过。

因此,“十年生死两茫茫〞。

这不仅抒发了生者的深哀至痛,也为后面的相逢应不识打下了伏笔。

“不思量,自难忘〞,出句貌似平淡,却流露出夫妻间那种深挚的情分。

妻子的音容笑貌早已深入作者脑际,不去想也不会在心中抹掉。

下面点出亡妻的墓地。

“千里孤坟〞指其坟葬在眉州彭山,相距作者当时所在的密州(今山东诸城)已逾千里。

即使有贴心话想倾诉,亦无法立刻赶到,岂不是“无处话凄凉〞?所以,用“十年〞和“千里〞,将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再加上夫妻间生死界限,以此来强调作者对夫妻不能相见的无限沉痛的心情。

既然如此,那么只有在梦中沟通了。

但作者并未直接继续写梦,而是先宕开一笔:“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因为十年的仕途失意,生活颠簸不定,神情疲惫不堪,再加上了年纪而容颜哀老,面貌自然变得使亡妻认不得了。

这上阕的最后一句,又将词推向感情的顶峰,那悲凉的心境催人泪下。

下阕进入昨夜的梦境:“夜来幽梦忽还乡〞下笔未将凄凉、伤感的气氛继续下去,而是忽地回乡,又见新婚燕尔之情景:“小轩窗,正梳妆〞。

作者清晰看到了真实美妙的画面,娇妻在窗前,桌上放些花粉胭脂,对着铜镜梳妆打扮。

紧接着笔锋一转:“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句与上片“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照应。

2019最新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5 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考试专用)

2019最新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5 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考试专用)

5 苏轼词两首(课时1)1.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_,号_________,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开________一派,为______________之一。

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

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

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同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________”。

传世书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文体知识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3.创作背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4.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

故垒()酹()狼狈()何妨()吟啸()樯橹()萧瑟()一蓑烟雨()5.指出下列词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意思.(1)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2)羽扇①纶巾②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3)灰①飞烟②灭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4)同行皆狼狈()______________(5)竹杖①芒鞋轻胜马②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1.子瞻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豪放唐宋八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宋四家《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4.lěi lèi bèi fang yín qiáng/lǔ sè suō5.(1)名词作状语,向东。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同步练测新人教版必修4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故垒.(lěi)磊.落(lěi)累.赘(lěi)罪行累累.(lěi)B.饥馑.(jǐn)谨.慎(jǐn)觐.见(jìn)怀瑾.握瑜(jǐn)C.伦.理(lún)沦.落(lǔn)腈纶.(lún)羽扇纶.巾(lún)D.莽.原(mánɡ)欺罔.(wǎnɡ)茫.然(mánɡ)竹杖芒.鞋(má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酹江月捋虎须淘米陶醉B.遵命酒樽纶巾人伦C.料峭俊俏树梢消遥D.萧瑟笙箫吟啸潇洒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B.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温暖。

C.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D.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4.下列词句中,诵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B.千古风流..人物C.回首向来..萧瑟处D.同行皆狼狈..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一首词的上、下段分别称为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朝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其长,但大体上可归于婉约派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苏轼词两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垒./累.赘公瑾./谨.慎遥.想/杳.渺
B.樯.橹/蔷.薇吟啸./萧.瑟华.发/白桦.
C.狼狈./疲惫.料峭./俊俏.波涛./韬.略
D.蓑.衣/绳索.竹杖./依仗.酹.酒/醴.酪
项分别读解析:A项分别读lěi/léi,jǐn,yáo/yǎo;B
项分别读qiáng,xiào/xiāo,huá/huà;C
bèi,qiào,tāo;D项分别读suō/suǒ,zhàng,lèi/lǐ。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酹:祭奠。

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

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

解析:D项“任”的意思是“听任”“任凭”。

答案:D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
..风流人物
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
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
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
..萧瑟处
向来:朝向来处。

解析:A项“千古”,自古而来;B项“惊涛”,狂狼巨涛;D项“向来”,先前,原来。

答案:C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从修辞手法看,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竞豪奢。

C.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解析:此题考查借代修辞手法的使用,从所给的四个语句看,只有A项加点的词是比喻,其余都是借代。

答案:A
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
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三字,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解析:“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作铺垫,以表明
自己对古人的追怀。

答案:B
6.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人生到处知何似?。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2)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不识庐山真面目,。

(苏轼《题西林壁》) (4),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5)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6),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解析:苏轼作为我国宋代著名的诗人,其诗词中的许多名句千古传唱,是现今高考名句填写的重要内
容之一,需要多积累。

答案:(1)应似飞鸿踏雪泥(2)淡妆浓抹总相宜(3)只缘身在此山中(4)故书不厌百回读(5)
又恐琼楼玉宇
(6)但愿人长久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7~8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
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

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

③筠:竹。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