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军 争 篇
军争篇

一、迂直之计 后发先至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 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要点:在于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的,同时,要使敌 人的近直之利变为迂远之患,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抵达必 争的战略要地,这就是掌握了以迂为直的方法。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唐代:杜牧
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 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题汉祖庙》 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
山前五月杨梅市,溪上千年项羽祠。 小繖轻舆不辞远,年年来及贡梅时。 ——《项里观杨梅 》陆游
闪电战2
后勤失利: 1、缺乏足够的卡车,大量使用骡马作为运输工具, 这使得他们的步兵和补给跟不上坦克的推进速度。 2、克里特岛的空降作战中德国损失了很多运输机, 使得运输机对部队的后勤保障作用极为有限,而且 对后来为避免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整支部队投降而 进行的自负且无益的空投援助的行动中更多的运输 机白白损失。 3、坦克还需要大量的燃料和零部件。这个问题随着 战争的进展不断加深,并使德国的装甲部队陷入瘫 痪。德国后期的坦克,虎式和虎王重型坦克在技术 上非常复杂,比早期的坦克需要更多的燃料。很多 重型坦克的损失都是由于机械故障和燃料不足,而 非敌人的炮火。德国忽视了战争华丽舞台背后所需 要的幕后支持,因此遭受了惨重的惩罚。
要点:任何事物都有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利与弊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交织 在一起的。孙子说“军争为利, 军争为危” 正是这种辩证思想的体现。如果万事具 备, 可能会影响军事行动的迅捷; 如果轻装前进, 就不得不扔掉大量的装备, 两者 均有得失。
《孙子兵法·军争篇》第七

《孙子兵法·军争篇》第七《孙子兵法·军争篇》第七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孙子兵法1. 原文;(一)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二)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三)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 不能行军;不用导者,不能得地利。
(四)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 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五) 《军政》曰: "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故夜战多(火)金鼓,昼战多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民〕之耳目也。
(人)〔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六)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七)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此用兵之法也。
2. 译文;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打仗的一般规律是:从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经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到与敌人对垒而处,没有比与敌争夺先机之利、掌握战争主动权更为困难的了。
孙子兵法7军争

军队的士气在战斗初始时最
, 为 饱 满 旺 盛 过 一 段 时 间 就 , 会 减 弱 到 最 后 就 会 完 全 衰 。 , 竭 所 以 善 于 用 兵 作 战 的 , 人 总 是 避 开 敌 军 初 始 阶 段 , 的 锐 气 等 到 敌 军 士 气 懈 怠 , 衰 竭 时 再 发 起 攻 击 这 是 从 、 士 气 上 制 伏 战 胜 敌 人 的 办 。 法 用 严 整 的 部 队 对 付 混 乱 , 、 的 部 队 用 沉 着 冷 静 的 部
, ; 人 佯 装 败 退 时 不 要 追 击 , 面 对 敌 人 的 精 锐 部 队 不 要 ; 贸 然 攻 打 面 对 敌 人 的 诱 兵 , ; 不 要 贪 取 敌 人 撤 退 回 国 , ; 不 要 阻 击 拦 截 包 围 敌 人 , ; 时 要 虚 留 缺 口 敌 人 陷 入 , 。 绝 境 时 不 要 过 分 逼 迫 这 。 些 都 是 用 兵 的 基 本 原 则
, 。 ” 见 故 为 之 旌 旗
夫金鼓
, 旌 旗 者 所 以 一 民 之 耳 目 也 。 , 民 既 专 一 则 勇 者 不 得 独 , , 进 怯 者 不 得 独 退 此 用 众 。 , 之 法 也 故 夜 战 多 金 鼓 昼 , 战 多 旌 旗 所 以 变 人 之 耳 目 。 , 也 三 军 可 夺 气 将 军 可 夺 。 , , 心 是 故 朝 气 锐 昼 气 惰 。 , 暮 气 归 善 用 兵 者 避 其 锐 , , 气 击 其 惰 归 此 治 气 者 也 。 , , 以 治 待 乱 以 静 待 哗 此 。 , 治 心 者 也 以 近 待 远 以 佚 , , 待 劳 以 饱 待 饥 此 治 力 者 。 , 也 无 邀 正 正 之 旗 勿 击 堂 , 。 堂 之 阵 此 治 变 者 也 故 用 , , 兵 之 法 高 陵 勿 向 背 丘 勿
将军可夺心——《孙子兵法》读后感之军争篇2000字

对于勇多谋少、骄横轻敌的将帅,采用“卑而骄之”、“勇而示怯”之法,使其越加狂妄,贸然动兵而落入圈套;
对于脾气暴躁、情绪大起大落的将帅,采用“怒而挠之”、“诱而辱之”之法,使其忿而兴师,愠而致敌,导致失败;
对于好大喜功、贪图小利的将帅,可以使用“诱之以利”、“顺详敌意”的战术,使其求胜心切,轻率出战而陷入被动。
“廉洁,可辱也。”廉洁本是美德,可是过于追求个人声名,就会被敌利用,对其侮辱使其失去理智,引起上钩。
“爱民,可烦也”将帅在决策中,如果只顾眼前利益,过于溺爱百姓,会受到各种牵扯,耗时费力,贻误战机,使敌有机可乘,故意用兵扰民,诱其出战,误入圈套。
“将有五危,用兵之灾”,孙子的这一思想启迪我们,对敌将实施攻心战术,一定要针对战将的性格和不同类型,实施不同的夺心之术,才能收到奇效。
这时,李牧见时机已到,派精兵16万人设下埋伏,尔后让边民和部分士兵将牲畜全部赶出来放牧,以诱匈奴来抢。匈奴单于果然中计,率领大军前来抢掠。李牧指挥伏兵出击,把匈奴打得人仰马翻,杀死匈奴骑兵10万余人,此后,一连十多年,匈奴都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骄纵敌将,隐强示弱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之初,我军抓住美军将领高估自己、轻视我军的心理,在敌向我发起试探性进攻时,()我先后主动撤出飞虎山、德川等地,以小股兵力节节抵抗,又将3个军撤到云山以北,诱使敌人大胆地向我预定的战场冒进,使其兵力分散,战线拉长。
将军可夺心——《孙子兵法》读后感之军争篇2000字:
文:浩瀚若烟;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七篇“军争篇”的第三部分,将军可夺心。
一、兵法解析
将军可夺心。
意思就是:
军争篇第七

孙子兵法-军争篇第七军争篇第七[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①,交和而舍②,莫难于军争③。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④。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⑤。
放军争为利,军争为危⑥。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⑦;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⑧。
是故卷甲而趋。
日夜不处⑨,倍道兼行⑩,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⑾,劲者先⑿,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⒀;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⒁,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⒂。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⒃;不知山林、险阻⒄、沮泽之形者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⒆,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⒇,以利动(21),以分合为变者也(22)。
故其疾如风(23),其徐如林(24),侵掠如火(25),不动如山(26),知如阴(27),动如雷震(28)。
掠乡分众(29),廓地分利(30),悬权而动(31)。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32)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33);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34)。
故三军可夺气(35),将军可夺心(36)。
是故朝气锐,昼气情,暮气归(37)。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情归(38),此治气者也(39)。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40),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侠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41),勿击堂堂之陈(42),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43),背丘勿逆(44),佯北勿从(45),锐卒勿攻,饵兵勿食(46),归师勿遏(47),围师必阙(48),穷寇勿迫(49),此用兵之法也。
[注释]①合军聚众:指聚集民众,组成军队。
②交和而舍:指两军营垒对峙的意思。
和,“和门”,即军门,舍,驻扎。
曹操注:“军门为和门,左右门为旗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两军相对为交和。
第 七篇-军争篇(孙子兵法)

軍爭目標 軍爭為趨利,軍爭為避危。 軍爭基礎 輜重、糧食、委積。
軍爭條件 外交合作、地形判斷、善用鄉導。 軍爭保障 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
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 用兵八勿 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 必闕、窮寇勿迫。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11
軍爭篇經驗法則與實用理則對企業之導引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28
侵掠如火
• 一旦發動產品上市,所有的促銷手段與廣告 宣傳必會在市場上快速擴散,造成強大的震 撼如火燎原。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29
不動如山
• 若本公司覺得時機未到不採取行動,任憑競 爭者如何挑逗誘惑,本公司都不受影響。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14
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
• 在市場上爭取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與打擊競爭 者的弱點,困難在於:
– 保持主動 – 主宰競爭對手 – 主導市場的發展 – 掌握時機與時效 – 確保最有利於我方發揮競爭優勢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15
– 平日就訓練員工熟悉營運制度與作業流程
– 具備隨時接受挑戰的機動性與執行力
– 當市場機會浮現能夠全力快速投入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27
其徐如林
• 平日厚蓄實力、潛心研發、擴充產能、提昇 效率、改進流程、佈建通路的過程之中,保 持低姿態,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其肅靜穩 重如林 。
– 以我方井然有序的作業流程去對付對方的 雜亂無章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军争篇》7

军事教研室
曲秀君
《军争篇》原文 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 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 计者也。 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 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 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 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 ,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 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 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 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 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 则亡,无委积则亡。 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 沮泽 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 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 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 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掠乡 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 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 争之法也。 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 军政》 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 不相见,故为旌旗。 不相见,故为旌旗。” 译:《军政》说:“听不到指挥员的声音, 所以才设置了金(金属制成的打击乐器)鼓 ;看不见指挥员的动作,所以才设置了旌旗 。”
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下)

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下)【原文】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①;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②;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③。
故兵以诈立④,以利动⑤,以分合为变者也⑥。
故其疾如风⑦,其徐如林⑧,侵掠如火⑨,不动如山⑩,难知如阴⑪,动如雷震⑫,掠乡分众⑬,廓地分利⑭,悬权而动⑮。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⑯。
【注】①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张预曰:“先知诸侯之实情,然后可与结交;不知其谋,则恐翻覆为患。
其邻国为援,亦军事之事。
”李零说:“‘交’和‘攻’经常分不开。
《九地篇》讲开进,有两国交界的地方(交地),有三国交界的地方(衢地)。
有时,你要打一个国家,还要借助第三国。
关系如此复杂,不知‘诸侯之谋’怎么行。
”豫交,指结交诸侯。
豫,通“与”,参与。
②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曹操曰:“不先知军之所据及山川之形者,则不能行师也。
”沮泽,水草丛生的沼泽湿地。
③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李荃曰:“入敌镜,恐山川隘狭,地土泥泞,井泉不利,使人导之以得地利。
”乡导,即向导。
乡,通“向”。
④兵以诈立:吴如嵩说:“‘兵以诈立’就是说战争的胜利是凭借诡诈欺骗建立起来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互相保密,施计用谋乃是军事斗争的一条普遍规律。
”黄朴民说:“孙子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这就是从根本上划清了通《司马法》为代表的旧‘军礼’的界限,正确揭示了军事斗争的基本规律。
在中国古代兵学理论发展史上,《孙子兵法》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这种变革的核心,其实便是观念更新。
其基本特色就是对西周以来旧的军礼传统的彻底否定,……毫不掩饰地把‘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原则公之于世,不讳言‘功利’是用兵打仗的出发点,从而放开手脚,理直气壮地在军事行动中进行算计,进行欺骗。
”⑤以利动:刘庆说:《孙子兵法》提出,第一,从功利主义的立场出发,把利益作为思考战争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强调国家利益对战争的关键制约作用;第二,在战略决策时要讲求战争效益,要权衡利弊,“因利而制权”,不因贪图小利而遭受祸患,不因一时困难而放弃根本利益;第三,在作战时要深刻认识到利与害等因素的影响及其转化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
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族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此用兵之法也。
孙子说:用兵的一般规律,将帅领受国君的命令,从征集民众、组编军队,直至与敌军列阵对峙(shi),其间没有比争取有利的先机优势更困难的了。
争夺有利条件之所以困难,就在于要把迂回弯曲的道路变为直道捷径,把不利的因素变为有利的。
所以,设法使敌军的进兵道路变得迂回弯曲,用小利引诱敌人上当而改变行军路线,就能做到我军虽后于敌军出发,也能先于敌军到达战场,占据有利位置。
这才是真正懂得以迂为直计谋的将帅。
争夺有利条件,既有获得先机之利的可能,也有走向危险局面的可能。
如果全军出动,携带所有装备辎重去争夺先机之利,就会损失装备辎重。
因此,让将士卷起盔甲轻装前进,昼夜不停,一天走两天的路程。
健壮的士卒先到,疲弱的士卒后到,结果是只能有十分之一的兵力到达预定的目的地。
用这样的方法,急行五十里去争利,那么前军的将领就会遭受挫败,兵力也只有一半可以如期到达。
同样,急行三十里去争利,也只能有三分之二的兵力可以如期到位。
要知道,军队没有装备辎重就会被全歼击,没有粮食供应就不能生存,没有军用物资的储备就必然失败。
所以说,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意图,就不能与其结盟;不了解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就不能行军打仗;不利用当地人做向导,就不能得地利。
所以说,用兵打仗依靠诡诈多变来取胜,根据是否有利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按照分散或集中的方式来变换战术。
军队的行动,迅速时像狂风一样急骤,缓慢时像森林一样轻摇不乱,进攻时像火一样猛烈,防御时像山一样纹丝不动,隐蔽时像浓云满天不可揣测,运动时像迅雷一样不及掩耳。
掳掠敌国的乡邑,要兵分数路;开拓疆土,要分兵扼守要害之地;权衡厉害关系,而后相机行动。
只有事先懂得“以迂为直”战术的将帅,才会赢得胜利。
这是争夺先机之利的基本原则。
《军政》中说:“作战中,用语言指挥众人听不清,所以要设置金鼓;用动作指挥众人看不见,所以要设置旌旗。
”金鼓旌旗的作用,是用来统一军队上下的行动的;全军上下众志成城,那么勇敢的士卒就不能单独冒进,怯懦的士卒也就不能独自后退。
这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
因此,凡夜间作战多用火光、锣鼓,白天作战多用旌旗指挥,这都是根据人们视听的需要而变换的。
对于敌军,可以使其士气衰落;对于敌军将领,可以使其决心动摇。
一般情况下,初投入战时士气饱满旺盛,经过一段时间士气就会逐渐懈怠减弱,最后士气便完全衰竭、人人思归了。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等到敌人士气低落、衰竭的时候再发起攻击,这时掌握士气而用兵的方法。
用自己的严整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对付敌人的轻躁,这时掌握敌军心理而用兵的方法。
以就近占领阵地来迎战长途跋涉的敌军,以休整安逸来迎战奔走疲劳的敌军,以粮饷充足来迎战饥饿不堪的敌军,这时掌握军队战斗力而用兵的方法。
不要去迎击部署周密、旗帜整齐的敌人,不要去进攻阵营雄壮、组织严整的敌人,这时掌握灵活机变而用兵的原则。
所以,用兵的基本原则是:敌人占领高地时不要去仰攻,敌人背靠高地时不要正面攻击,敌人佯装败退时不要跟踪追击,不要贸然攻打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理睬敌人的诱兵,对撤退回国的敌人不要半途阻击,对敌人实行包围时不要有缺口,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
这些都是指挥作战最基本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