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介绍

顾贞观: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 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陈维嵩: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 遗。 况周颐:容若承平少年,乌衣公子,天分 绝高。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 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 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 风吹到胆瓶梅,心字 已成灰。 梦江南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一片冷香惟有梦,十 分清瘦更无诗。标格 早梅知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 事秋风悲画扇?等闲 变却故人心,却道故 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 雨零铃终不怨。何如 薄幸锦衣郎,比翼连 枝当日愿。
减字木兰花 烛花摇影,冷透疏 衾刚欲醒。待不思 量,不许孤眠不断 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 间情一诺。银汉难 通,稳耐风波愿始 从。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 向逾关那畔行,夜深 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 碎乡心梦不成,故园 无此声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两处消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 天为谁春?
纳 兰 性 德
缁 尘 京 国
乌 衣 门 第
纳兰容若,字性德,原名成德(1655-1685),满族正黄旗人, 号楞伽山人,家世显赫,清康熙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自 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 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
天 妒 英 才 英 年 早 逝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 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康 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 去世,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 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 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 甲屯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自在,号菱湖,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词人。
他是浙江嘉兴人,是浙西山水世家纳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生平经历纳兰性德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纳兰容若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对纳兰性德的文学才华有很大的影响。
他从小就对文学充满了热情,立志成为一名杰出的词人。
在求学时期,纳兰性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
在国子监期间,他接触到了当时最新的文学思潮和先进的文化观念,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纳兰性德的学业并不顺利。
由于他的放纵和桀骜不驯,他常常逃课、游玩。
这导致他最终被学校开除,使他无法完成学业。
尽管如此,纳兰性德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文学艺术,并以其才华横溢的作品成为了后世文人的楷模。
二、文学成就纳兰性德以其出色的词作而闻名于世。
他的词作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
他的词作描绘了人生百态,抒发了他自己的情感体验。
他善于运用比喻和意象,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给人以心灵的触动。
纳兰性德的词作涉及各个方面的主题,既有对生活琐事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汪小菡《十七岁》中有这样的一句词:“目断魂消,累床纡缩到天明。
”这句词用简短的文字描绘出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伤,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纳兰性德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多次被选入各种文学选本,并被后来的词人们广泛研究和传颂。
三、人生哲学纳兰性德的人生哲学可以概括为“活在当下”。
他认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应该珍惜眼前的每一刻,经历每一个情感的起伏。
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纳兰性德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写道:“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这首词表达了对时光的流逝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他的人生哲学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人,并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纳兰性德

在激动之余,纳兰性德把笔锋拉回, 用沉着坚定的调子抒写他对友情的珍惜。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在他生 里。”劫是梵语劫簸的省略,是计算时间 的数量词。在不期然得遇知己的时刻。他 郑重表示,一旦倾心相许,友谊便地久天 长,可以经历千年万载。同时,彼此相见 恨晚,只好期望来世补足今生错过的时间。 用不着剖析,这番誓言,灼热如火。结句 “然诺重,君须记”。再三叮咛,强烈地 表达与顾贞观世世为友的愿望。
• 纳兰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 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现存 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 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 诗词成就: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 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况周颐 《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生于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的他却过得并不快乐,翻开 他的《饮水词》,满篇的“眼泪”、“伤心”、“惆怅”、 “断肠”……刚刚而立之年、风华正茂之时,却因一场寒疾而 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
大清国的一等侍卫
崇尚武功是满族人祖祖辈辈的思维定式。十多岁的纳兰,已经 是武功超群,骑射百发百中了。 十九岁中举,二十一岁通过殿试的纳兰性德已经是京城小 有名气的才子诗人了,可是他没有任文职,而是成了皇帝侍卫 队中的一员。清朝的侍卫制度使侍卫成为满清贵族子弟通往辉 煌前程的必由之路。康熙很快就把他从三等侍卫提升到一等侍 卫,并寻找各种机会向他表示自己的好意,赠送各种礼物给他, 并准备在适当的时候把他放到更能显示出他光彩的位置。 但是正是因为侍卫可以每日出入宫廷,他目睹了朝廷内部 为争权夺利而进行的党争,他开始对仕途感到失望。功名、荣 誉、光宗耀祖„„这些曾经诱惑过他,令他向往,为之奋斗过 的东西现在变得不重要了,他已不再需要它们。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简介:清代满族词人。
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其先祖原为蒙古吐默特氏,因攻占纳□部,以地为氏,改姓纳□——即纳兰。
17世纪初为清太祖努尔哈赤降伏,后属满洲正黄旗。
其父明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
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
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
康熙非常赏识他的才干,曾委派他到黑龙江呼伦,查勘沙俄侵扰情况,并安抚达斡尔边民。
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
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纳兰性德的词集《侧帽集》于康熙十七年(1678)问世,时年仅24岁。
继而,另一词集《饮水词》在吴中刊行。
而综合编纂他诗、词、文、赋为《通志堂集》的,则是他的汉文老师徐乾学。
他的词集问世后,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曹寅语)的局面。
这不仅因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郑振铎语),其思想的深沉,风格的清新,抒情状物的不落窠臼、别开生面,也是重要原因。
纳兰性德性澹泊。
在涉猎汉文学传统时,他将李白、陶潜奉为楷模。
视功名权势如敝屣,视相府长子、御前侍卫的地位为难以解脱的束缚,不到30岁竟“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产生了“海鸥无事,闲飞闲宿”的出世之想,这种心绪给他的作品涂上了一层浓重的哀愁。
思乡、思亲、思友的主题,词集里多有所见。
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
”王国维论及纳兰性德时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不仅指出了他在中国词坛上的历史地位,而且概括了他的个人风格。
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起了联络海内词客的重要作用。
其词风格接近李煜,有清朝李后主之称。
所写词清丽婉约,格高韵远,颇具特色。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银床①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②行处蹙连钱。
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纳兰性德鉴赏

③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而纳兰容若的词,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根本没有哪一首批评上层建筑,也没有哪一首关心劳苦大众,就连他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词,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之愁郁,套不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套子。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是朱邸红楼中的贵公子,才华艳发,多 纳兰性德是朱邸红楼中的贵公子,才华艳发, 愁善感,气质上受汉文士影响很深. 愁善感,气质上受汉文士影响很深.虽曾有积极 用世的抱负,却更向往温馨自在, 用世的抱负,却更向往温馨自在,吟咏风雅的生 侍卫职司单调拘束,劳顿奔波, 活.侍卫职司单调拘束,劳顿奔波,远不合他的 情志,使他雄心销尽,失去了"立功" 立德" 情志,使他雄心销尽,失去了"立功","立德" 的兴趣.上层政治党争倾轧的污浊内幕,也使他 的兴趣.上层政治党争倾轧的污浊内幕, 厌畏思退.诗人禀性和生活处境相矛盾, 厌畏思退.诗人禀性和生活处境相矛盾,是他憔 悴忧伤,哀苦无端的悲剧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 悴忧伤,哀苦无端的悲剧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 长期随驾出巡还破坏了他的家庭生活. 长期随驾出巡还破坏了他的家庭生活.职业苦闷 和离愁别恨交织,再加上爱妻亡故的打击, 和离愁别恨交织,再加上爱妻亡故的打击,使他 深陷苦海. 深陷苦海.
情 冷 浓 . 处
不 及 蓉 , 一 片 幽 芙
也 为 慵 . 春
谁 怜 辛 苦 东 瘦 , 阳
间 伴 懊 侬 .
吹 落 红 , 飞 入 窗 娇
感 激 东 风 .
桃 花 羞 作 无 情 死 ,
采 桑 子
用典:不及芙蓉.
芙蓉镜,字面意思就是形似芙蓉的镜子. 传说唐代李固在考试落第之后游览蜀地, 遇到一位老妇,预言他第二年会在芙蓉镜 下科举及第,再过二十年还有拜相之命. 李固第二年再次参加考试,果然如言及第, 而榜上恰有"人镜芙蓉"一语,正应了那老妇 的"芙蓉镜下及第"的预言.二十年过去,李 固也果然如言拜相.
此诗写看到"风絮飘残"的 景象而想起,曾经拥有过的 感情已成往事,而对这份感 情却始终苦苦不放. 可能这份感情的影响太深, 此时此刻已与自身融为一体, 始终无法忘却.一想到昔日 种种,只感到无比痛苦,偷 偷流泪.
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简介?经典纳兰词赏析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简介?经典纳兰词赏析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号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词人。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
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
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纳兰性德一生爱书藏书,从师顾贞观、陈维菘、徐乾学,研讨经学。
曾耗资40万金,编辑宋以来诸儒学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1860卷(后世学者何焯编撰有《通志堂经解目录》)。
辑有《全唐诗选》。
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大易集仪萃言》、《删补大学义粹言》、《词韵正略》、《陈氏礼记集说补正》等书。
晚年笃意于经史、书法、诗文。
纳兰性德24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
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合为《纳兰词》。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于二十二岁时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娶妻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后诰赠一品夫人,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继娶官氏,赐淑人。其妾颜氏,后纳沈宛,江南才女,著有《选梦词》。纳兰性德三十一岁便与世长辞,葬于京西皂荚屯。留有三子四女。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清贵公子,康熙御前带刀侍卫(错了,带刀侍卫是小宝,他只是侍卫,不带刀),亦会骑射,康熙出行,总爱令他随驾出征。纳兰词名盛极一时,花间小词凄婉哀怨,冷峭绝伦,一些边塞词也写的极好(今古山河无定数,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等等,总之好词极多),当时名震海外,高丽人惊叹:“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王国维更是有言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本文不是评他的词,不多讲了。但纳兰的身世与他的性格大有干联,不得不提一下。
纳兰的父亲明珠,辨若悬河,兼通满汉文字,被封太傅,有才华。但亦是个贪欲无度之人,独揽朝纳,卖官鬻爵,他的母亲也绝非什么贤淑女子,醋劲极大,而且心如蛇蝎(这个词过份了点?也不会)。一次明珠见倒茶的小婢眼眸长的美,便多看了两眼,第二天,收到夫人送来的锦盒,打开一看,里面便是那小婢的眼珠。是以说在纳兰家那朱薨碧瓦之下包藏着数不尽的罪恶,殊不为过。
纳兰性德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词现存349首,刊印为《侧帽》、《饮水》集,后多称《纳兰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王国维有评:"北宋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留《纳兰词》著称于世。被誉为清代词家三绝之一。纳兰容若是清代文坛的一个奇迹,今天,年轻人对纳兰词的热情依旧不减,以致有“纳兰一族”之说。纳兰容若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暂的初恋过后,便是表妹的入宫, “谁省,睡省,从此箪纹灯影”,荣 若的相思苦恋的痛苦忧伤就更加突出 了。为见表妹,纳兰容若不禁乔装成 僧人。只可惜“一朵芙蓉着秋雨“的 表妹与他在如此的宫廷内只得“相逢 不语”静默无言的相对,“转过回阑 扣玉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旋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 誓比一见,了此夙因。会遭国丧,哪 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哪嘛,披袈 裟,居然入宫,果得彼妹一见。而宫禁深 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 ------ 《赁庑笔记》
身为纳兰家族大少爷的少奶奶,卢氏深知 角色重要,责任重大。不过,聪明的她自 有一套创造和谐家庭的“夫人之法”:对 公婆克尽孝道,对丈夫举案齐眉,对小叔 照顾有加,便是洗浆衣裳,编织帽袜等琐 碎家务小事,她也都勤慎躬行,算得上 “上得厅堂,下了厨房”的完美型家庭主 妇。拥有这样的贤妻,身为丈夫的容若省 心许多,心情当然也格外舒畅。卢氏不但 美慧温柔,明晓事理,更难得的是,她在 心灵上和容若“高水流水”般共鸣,自是 难觅的知音,正所谓“抗情尘表,则视若 浮云,抚操闺中,则志承流水”。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1月19 日)生于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 的“相国”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 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那 拉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 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极,为叶赫部贝 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 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 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 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 锦的。
然而,像花儿一样的“幸福”还不足三年, 就突然被命运无情地中断。康熙十六年五 月,在一个“寒更雨歇,葬花天气”,卢 氏因难产而香消玉殒,撒手人寰。对于刚 刚二十三岁的容若而言,和自己最最亲爱 的人儿经历一场突然而止的生死之别,实 是一种莫大的震撼和刺激。
富贵又如何?挽不住生命,美丽又如 何?等不得未来,年轻又如何?止不 住病魔。一切的一切,都在命运之神 的随意“拔弄”间,全部化作云烟。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的惨淡现实, 是年轻的容若无法承受的“生命之 轻”,他倒是愿意相信那只是一场噩 梦罢了。便是在双林寺给亡妻守灵时, 他仍难以接受卢氏已去的事实
沈宛
容若与沈宛
沈宛为江南艺妓,才华横溢。纳兰曾纳她 为侍妾,后被迫分离。不过,容若似乎对 这段分离始终耿耿于怀。似乎觉得自己辜 负了她。而在他快要离开人世之时却不知 现在的她身在何处。别人若对不起自己将 很快忘记,以容若的性格,自己若对不起 别人,那将是终生不忘。只是在他生命垂 危时,“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月 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即分自责,几 分自嘲,他或许也认为过这段分离是冷落 了一个不该冷落的人才会对她身怀歉疚。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 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他 三等侍卫的官职,之后升为二等,再 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 ,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 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 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 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 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 武兼备的少年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 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望江南
挑灯坐,坐久忆年时。薄雾笼花娇欲泣, 夜深微月下杨枝。催道太眠迟。 憔悴去,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伥望, 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
官氏
容若与官氏
在卢氏死后,纳兰另结新欢,与官氏结为夫妇。在 那个年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何况纳兰容 若这个生活在繁花著锦衣食无忧之中。虽容若不以 “人间富贵花”自居,当年他也确是人间富贵人。 人是感情的动物,纳兰也不例外“彤云久绝飞琼宇, 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对爱情,香 消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 下弦”。对官氏或许是由一个谢娘到另一个谢娘的 过渡罢了。“水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 萧,瘦尽灯花又一宵”时的“不知何事萦怀抱,醒 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这种说不 清道不明的情愫,是一种矛盾的心理。对此容若对 她的爱有多深,也未必看得出。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 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 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 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而 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 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 1792卷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 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 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 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 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 乐、文学、考证等多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 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 意趣爱好。
纳兰容若这样多情的男子,为世所稀, 但他多情反被多情误。他有着如林黛 玉般的表妹,可他们却无法结成连理; 容若的心之苦,后好不容易遇到心爱 的妻子,可妻子卢氏四年后早逝;与 官氏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更是加重了 她的心理负担;而沈宛,一个艺妓, 纵再有才,也难被主流接受。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 偎人颤。凄凉别后梁应同, 最是不胜清怨明月中。 半生以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 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不论这首词是容 若回忆与哪位伊人相处的情景都已无关重要。 纳兰容若的爱情随他的心一起埋葬在那不朽的 历史长河里。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 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 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 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 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 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 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 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 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 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 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 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 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 倦官场的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 。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 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 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再后 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编辑 一处,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 》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 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 代表。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 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其词的影响力之 大。
卢 氏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 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 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容若与卢氏
容若在表妹入宫后不久便结识了第一任妻 子,刚开始容若并不想与其成婚,因为他 等着他的表妹,那才是他理想的正配。不 知是家人的催促,还是容若觉得表妹不再 回来,或是卢氏太好,容若娶了卢氏。婚 后二人琴瑟相和,“绣榻闲时,并吹红雨, 雕栏曲处,同椅斜阳”。然而这段爱情并 没有持久,卢氏红颜薄命,婚后四年便离 开了容若。卢氏死后,容若更加悲痛。 “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忆 生来,小胆怯空房”。妻子的死并没有被 时间冲淡,反而更加的悲痛“料得重圆密 誓,难禁寸裂柔肠”。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 “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 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 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 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 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 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 使得其住所渌水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 观上也促进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 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 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 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 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 社会主流。
在容若词作中,曾两次用了李清照“赌书泼茶” 的典故,如“手翦银灯自泼茶”和“赌书消得 泼茶香”句,便足以说明她是一位解诗情,识 风雅的“知性女子”。才子配人佳人,这对年 轻的小夫妻自然是非常恩爱,或是“花径里, 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或是“记巡 檐花罢,共梅枝,还向烛花影里,催教看,燕 蜡鸡然”,温馨而浪漫。两人的世界里,天地 浪漫,风月无边,实在是羡煞人也。
桥下长虹映水,晴雨初收,露沾青衫。 风卷流云,寂寞声里春残。 落红处,临风纵笔。持《饮水》,一种 心酸。恨无端,深情公子,难续红笺。 江南,寻常巷陌,谁家楼阁,仍唱花间? 扇底桃花,空教惆怅转无眠。 记得当时风流客。听玉漏,初晓更寒。 向灯前,轻依粉黛,浅画眉弯。
人生若只如初见,
9/5/2013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纳兰容若的爱情
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容若与其表妹
纳兰容若与其表妹曾 有婚约,“正是辘轳 金井,满是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 波难定”。正是在容 若还是一个心事眼波 难定的风流少年时, 初遇自己的表妹,这 一切是不可预料的, 也是不可阻拦的。只 可惜如此美妙的邂逅, 不过是昙花一现。
我是那一盏微笑的莲灯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 千帐灯。 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 无此声。
9/5/2013
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 日),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容 若,号楞伽山人。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 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一生淡泊名 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 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 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相传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