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区新城的规划与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新城开发与规划设计的几点建议

关于新城开发与规划设计的几点建议

关于新城开发与规划设计的几点建议摘要: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三大城市化(深度城市化、逆向城市化、农村城市化)模式,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推崇城市经营哲学,通过新城/新区规划和开发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改善城市面貌,汇聚经济资源。

本文作者对新城规划设计进行了一些探讨, 为新城规划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新城开发规划设计城市扩展1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

城市的规模和数量明显增长,然而在其增长的背后,“城市蔓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在大规模的新城区开发中,我们对其应重新审视。

从目前来看, 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城市周边的新城区建设被看作城市扩展的标志, 因此各地的新城区建设进入如火如荼的阶段, 但由于种种原因, 在实践中各种问题不断显现。

比如, 现阶段我国许多城市在重要地段或大片区域的新区开发建设上面临着如何确定开发方向和建设理念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 已不能局限于常规的专业范畴之内, 而是涉及到诸多相关要素, 需要采取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方法来进行。

因此, 通过城市景观规划征集新区特定地段的发展创意、开发理念、规划概念, 正逐渐成为当前新城区景观建设的重要环节。

2 新城建设的背景导致新城建设的直接原因一般包括下几个方面:①中心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给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结构给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效率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带来诸多问题。

新城建设成为疏解人口的一种有效手段。

②其次是产业发展的新空间需求。

当中心城市拥挤扩张, 地价级差时,工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以及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郊迁己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一些地方和国家也有为工业发展而建的新城, 如韩国的昌原、龟尾新城、英国的西塞莫德尔新城。

另外还有以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科技研究和高等教育为目的的新城, 诸如日本的筑波科研高教新镇、贺高茂高教新镇等。

③统筹安排区域重大设施的需要。

这些设施是指服务于大城市区域的, 包括商业、交通、市政等设施。

上海郊区城镇居住环境特点与发展浅析

上海郊区城镇居住环境特点与发展浅析

上海郊区城镇居住环境特点与发展浅析曹洪虎 刘承珊(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摘 要:本文从人居环境的概念和内涵入手,结合上海的地理环境等条件,初步分析了上海郊区城镇居住环境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上海郊区;居住环境;新城一、从人居环境谈起(一)人居环境涵义及研究范围“人类聚居”这一概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Doxiadis)创立的,它的特点是把人类聚居与生态学、环境学结合起来。

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按照人类生存活动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程度的高低,在空间上人居环境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1]。

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其核心是人以大自然为基础,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其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或如古语所云“天人合一”。

人创造人居环境,而人居环境又对人产生影响。

吴良镛院士用系统观念,从分解开始将人居环境从内容上划分为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及支撑系统。

在五大系统中“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与矛盾共生,人类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保护和利用自然,妥善解决矛盾。

图1 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的人居环境系统[1]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取得,不能只着眼于它各个部分的存在和建设,还要达到整体的完善,既达到作为“生物的人”在生物圈内存在的多种的满足,即生态环境的满足,又达到作为“社会的人”在社会文化环境中需要的多种条件的满足,即人文环境的满足。

(二)城市居住环境在人居环境中的位置根据中国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为了研究的方便,吴良镛院士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分为全球、区域、城市、社区(村镇)、建筑五大层次。

上海2030年城市规划总体思路-----住各区的各位可以对照着看

上海2030年城市规划总体思路-----住各区的各位可以对照着看

上海2030年城市规划总体思路-----住各区的各位可以对照着看2030年的上海将给人们以惊喜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曾在1986、1999年编制过两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于本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和产业、民生等方面的促进是比较大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上海进入了世博会前后的新历史机遇期,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生息的载体,必然需要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配适新一轮的蓝图。

据悉,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市有关方面已经率先启动了针对2012-2030年中长期发展需求的城市规划,预计在世博会后的2010年底将形成综合成果;目前规划的概念性设想和初步成果,已经可以让我们先睹为快了。

全市将形成“一中两翼”、轴线强化的基本布局目前上海所执行的1999版城市规划的布局理念体现了多层次的城市体系,即中心城——郊区新城(或中心城副中心)——新市镇(或中心城地区中心)——中心村(或中心城社区中心)所构成的四级配置。

在规划的执行过程中,中心城以外环线内的680平方公里为限,没有考虑到行政管辖和上海滨江沿海的地理因素;在编制各个分区和社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经常局限于规划等级的能级限制,灵活性不强。

在规划理念上,郊区各区县在建设新城和布局区域体系过程中一直放不开手脚,并有“以邻为壑”的倾向,例如,西部的青浦、嘉定区直面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区域,却一直未能规划出一个辐射长三角、服务这一区域企业商务功能的高能级区域,以往的规划理念限制了在中心城以外区域的建设强度;更兼江苏省在这一方面动作迅猛抢得先机,使得上海西部几个区与昆山、苏州等地的经济发展差距甚大。

又比如,闵行区和松江区一直无法很好进行道路体系的对接,使得南新铁路环线成为上海城区向西发展的“暗闸”,产生了严重的衰减效应,以至于松江新城严重空心化。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原有规划过程中“大城市、小郊区”的计划经济思维残余所致。

上海市政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洪宣庆谈到,与上海相比,北京的城市布局体系就根据其东、南郊俯瞰华北平原,与天津和东北紧密联系的特点,规划了“城市产业发展带”;根据其西、北郊为燕山山脉和毗连蒙古高原的地理因素,着重强调了“生态保护带”的相关侧重。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昆山太仓并入上海)!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昆山太仓并入上海)!

上海2030市区规划图(昆山太仓并入上海)!上海市域2030年远期的整体布局。

一个主城区:北侧以富锦路(绕城高速北段)、翔浏公路、蕰藻浜为界,西侧以嘉金高速、吴淞江、绕城高速西段、规划沪湖客运专线、嘉金高速为界,南侧以黄浦江、大治河为界,东侧以申江南路、迎宾大道、三甲港至狮子林段长江口岸线为界,面积约1620平方公里左右;主城区在外环线以内的660平方公里,可以分为浦西苏州河北、浦西苏州河南、浦东三片;浦东外环线以外,主要是川沙老城区和曹路、合庆、唐镇新城区及外高桥港区,以及康桥园区及航新、浦江、周浦新城区;浦西外环线以外,分为虹桥商务区、宝山-江翔地区,闵行及九新车地区。

主城区范围的划定,主要是覆盖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发展轴线的主体部分,加上江湾五角场、大场、张江科学城、召稼楼、莘庄七宝、真如桃浦地区等六个城市副中心所涵盖的直接影响区。

同时,根据不与省市边界过度接触和与北京对齐的惯例,不把白鹤地区与川沙以南地区、浦东机场周边划入主城区。

三个辅助城区(即内部不能实现自体循环,主要是与主城区采取生态屏障隔离开的、采取组团化城市向乡村形态过渡区域):青浦辅城区,北起吴淞江,东至绕城高速西段,南起沪湖客运专线及练塘、金泽地区上海湖区规划线南侧,西至省市边界,面积约250平方公里;空港辅城区,西起申江南路、东至大海、北至迎宾大道、南至大治河,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涨滩因素);宝山北部辅城区,即翔浏公路以东、长江口以西、省市边界以南、绕城高速北段以北的三个镇和宝钢地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个支撑性的重点新城:南汇、松江、嘉定。

南汇新城除了东海湖工程区域向东不断拓展以外,向西拓展到海港综合开发区西侧的洪庙附近,向北包括大团地区,拓展到大治河一线,远期约450平方公里以上;嘉定新城向西、向北与昆山太仓两地连为一体,面积在280平方公里;松江新城向南拓展到黄浦江,西南的新浜和石湖荡地区与上海湖区联动发展,面积在300平方公里左右。

松江新城板块分析

松江新城板块分析

人口结构
01
02
03
年轻化
松江新城的人口结构呈现 年轻化趋势,吸引了大量 年轻人前来就业和生活。
高素质
松江新城的人口素质较高, 拥有众多高学历、高技能 的人才。
多元化
松江新城的人口来源地较 为广泛,汇聚了来自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人才。
城市规划
生态优先
松江新城注重生态环境保 护,规划建设了多个公园 和绿地,打造绿色生态宜 居城市。
03
松江新城注重城市绿化和环境建设,拥有较好的城市环境和生
态景观。
与其他国内外类似板块的比较
政策支持
上海市政府对松江新城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包括土 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为松江新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 障。
创新能力
与国内其他类似板块相比,松江新城的创新能力较强,拥 有一批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
国际影响力
城市设施
中心城区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设施更加完善,而松江 新城也在逐步完善相关设施。
与其他郊区新城的比较
区位优势
01
松江新城位于上海市的西南部,紧邻虹桥交通枢纽,具有较好
的区位优势。
产业定位
02
与其他郊区新城相比,松江新城的产业定位更加注重高新技术
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入驻。
城市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实现经济、 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和交流, 推动松江新城与周边地 区的协同发展。
谢谢聆听
公共空间
松江新城注重公共空间建 设,规划建设了城市广场、 公共艺术区等公共空间, 提升城市品质。
交通便捷
松江新城规划建设了完善 的交通网络,包括地铁、 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方 便居民出行。

五大新城发力构建上海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五大新城发力构建上海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上海农村经济2021年第4期五大新城发力构建上海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王振推进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奉贤新城、南汇新城“五个新城”建设,是上海着眼大局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

上海“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新城发力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即要大力实施新城发展战略,承接主城核心功能,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新一轮新城建设要求,把“五个新城”建设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融入长三角区域城市网络。

新城发力,不是简单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疏解,而是要与长三角城市群其余40多个城市一样,建成现代化的大城市和长三角的增长极。

这也意味着,上海的城乡融合发展将进入由中心城区与新城共同推进的新阶段。

上海的新城建设始自二十年前对郊区建设提出的“一城九镇”空间发展构想,这个“一城”即为松江新城。

“十一五规划”中又进一步把新城建设拓展到“九大新城”,即嘉定、松江、临港、闵行、宝山、青浦、金山、南桥、城桥,基本覆盖了全市各个涉农区,其中重点建设嘉定、松江和临港三个新城。

这次“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五大新城,都已历经了十五年的新城建设进程,其建成空间得到了较大拓展,在人口和产业集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但与周边地区的一些典型县级市比较,如昆山、江阴等,上海的这些新城对中心城区的依附性很强,城市的独立性相对较弱,特别对周边城市和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力明显不足,没有充分展现出上海“五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拥有的独特优势。

正是为了充分激发郊区新城的内生动能,大力增强上海对长三角地区的引领带动功能,围绕“新城发力”,从功能定位、政策聚焦、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正赋予五大新城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聚力。

2021年3月3日正式发布的《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特别强调,抓住“十四五”关键窗口期,举全市之力推动新城发展。

“新城发力”,将从三个方面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劲有力的新动能。

从近域郊区化到远域郊区化_上海大都市郊区化发展的新课题 - 副本

从近域郊区化到远域郊区化_上海大都市郊区化发展的新课题 - 副本
年 上 海郊 区 实现 增 加 值
上升至

,
大 都市 空 间结 构优化 的重要 选 择

亿元

,
,
年 则达
亿元
年增 长 从 近 城郊 区 化 到远 域郊 区 化 是 区 域 一 体 化 发 展 的 客 观 要



郊 区 工 业 总 产值 占全 市 工 业 总

产值 的 比 重 由
增加到

年 增至
,

加快 制造 业 向 近 郊 区 和 远 郊 区 转 移 的步 伐

上 海 精 品 钢 铁 基地

上海 的

大 产业 基


,
依据 城 市 建成 区 的形成 与扩 大

城市人
,
口 高龄 化

住宅 老
上 海 国 际 汽 车城

上海 化学 工业 区

化 及 郊 区 化 后 的 城 市 开 发 动 向等 因 素

,
郊 区化

区 城 市 化 的特 点
卜,
’。
制约 因 素


调 控 措 施 等 成 为学 界 曙 目 的焦 点
,
,
有 关 论 作层 出 不 穷
研 究 者们 旨在 通 过 郊 区 城 镇 建 设
北京

达 到 疏 解 中心 城 市 功 能

合理分布人 口

,

实 现城 乡协 调 发 展 的 目标

上 海 等 大 城 市政 府 及 规 划部 门早
大 都 市 区 化 则 是 指 以 大 都 市 区 优 先增 长

上海郊区的战略定位和规划建设的策略

上海郊区的战略定位和规划建设的策略

上海郊区的战略定位和规划建设的策略一、上海城市规划建设和郊区战略地位1、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建国初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新中国成立时,上海市行政区域面积636平方公里,全市人口773万,其中市区82平方公里,人口452万。

1953年,引进前苏联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编制了《上海市总图规划示意图》,对城市进行整顿和规划、调整功能、改善棚户简屋地区,将工厂迁往郊区,以发挥上海老工业基地的作用。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上世纪70年代。

根据"充分利用、合理发展"工业的方针,编制了《上海市1956-1967年近期规划草图》,调整上海的工业布局和结构,建设了沪东、沪南、沪西3个工业区。

此后,又开辟了薀藻浜、彭浦、北新泾、漕河泾、高桥、周家渡、吴泾等8个工业区。

1958年,国务院批准江苏省的宝山、嘉定、松江等10个县划归上海市,拓展了上海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空间。

1959年6月编制了《上海区域规划示意草图》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草图》,上海开始改造旧市区,建设郊区的闵行、吴泾、嘉定、安亭和松江卫星城,引导了城市布局和发展方向的重大调整。

70年代初,国家决定在杭州湾北岸,围滩造地建设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和金山卫卫星城。

1978年,国家决定在上海建设宝钢和宝山卫星城,形成了上海城市向杭州湾北岸和长江口南岸"两翼"发展的格局。

1986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84-2000)。

上海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之一,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基地和开路先锋的作用。

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是建设和改造中心城,充实和发展卫星城,有步骤地开发"两翼",有计划地建设郊县小城镇,使上海发展成为群体组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1990年4月,中央宣布浦东的开发开放,赋予上海城市新的使命。

《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提出重点发展黄浦江沿江南北轴线,长江口南岸从外高桥港区到浦东国际航空港的滨江地带和从陆家嘴中心经花木至张江的中心城东西发展轴延伸,使浦东成为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