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情教学设计姚青
四年级语文《田园诗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田园诗情》第一课时教课方案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9 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3、依靠课文语言文字,认识课文内容。
教课要点、难点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课过程:一、导入,沟通资料1、板书:田园看到这两个字,你眼前出现了如何的情景?语言描绘:绿意草原盎然,运河银光闪闪,绵羊雪白可爱,骏马强悍强健,这就是漂亮的田园!2、板书:诗情说到诗情你会想到哪个四字词语?(诗情画意)像诗像画同样美好诗如让我们诗情画意地来读一读课题。
3、过渡: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知道课题中的田园指的是什么地方吗?(荷兰)4、关于荷兰,你认识多少?(指名说)二、沟通预习状况1、检查生字词△出示 :调皮严肃缄默有时汽笛舒缓安稳一抹彩霞牲口△指名朗诵,正音。
相机指引理解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2、检查四字词语:△出示:极目远眺仪态庄重绿意盎然骠悍强健辽阔无垠悠闲自得哑口无言自由驰骋1、词语读准了,相信课文会读得更好。
再读文章,读完以后谈谈荷兰留给你如何的印象?找出句子,沟通并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1)指名读。
(2)谈谈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3)认识这是全文的总起句,归纳地介绍了荷兰。
板书:概括介绍2、出示最后一句:“这就是真实的荷兰。
”(1)齐读。
板书:发布叹息这一节是总结课文的。
(2)思虑议论:“真实”的荷兰是什么样的?指名读 2-6 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奶牛流动图—骏马驰骋图-牲口休闲图-夜晚挤奶图-夜幕沉寂图。
)(3)小结:这就是荷兰王国美好的田园风光。
板书:田园风光(4)指导理清课文脉络,理解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分段。
(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归纳介绍荷兰;第二至六自然段,分写,展现荷兰的田园风光;第七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布叹息。
)四、指导写字1、独立察看领会。
2、教师要点指导“顽” 、“偶”,让学生注意左右部分的互相配合。
《田园诗情》的教案设计

《田园诗情》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了解田园诗的起源、特点和流派;b. 能够欣赏、理解田园诗;c. 掌握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d. 培养学生鉴赏和创作田园诗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采用讲授、讨论、朗读、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b.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c.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合作意识;d.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a.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b.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c.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表达能力;d.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a. 了解田园诗的起源、特点和流派;b. 掌握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c. 培养学生鉴赏和创作田园诗的能力。
2. 难点:a. 理解田园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b. 运用适当的写作技巧创作田园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田园的印象,以及他们喜欢的田园诗。
b.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田园诗的起源与特点(15分钟)a. 讲解田园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b. 分析田园诗的特点,如描写田园景色、表达自然之美、抒发情感等。
3. 田园诗流派的介绍(15分钟)a. 介绍古代田园诗流派,如《唐诗三百首》中的田园诗、宋代江南田园诗等。
b. 介绍现代田园诗流派,如鲁迅的乡土文学、南方七子的作品等。
4. 田园诗的欣赏(20分钟)a. 选择几首经典的田园诗进行朗读和欣赏,如《江雪》、《静夜思》等。
b.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5. 田园诗的写作技巧(20分钟)a. 讲解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如借景抒情、用意象塑造美感等。
b. 分析一首田园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6. 学生创作田园诗(20分钟)a. 给学生一定的创作时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写一首田园诗。
b.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和交流,提供反馈和建议。
《田园诗情》教案之二

《田园诗情》教案之二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田园诗情》第一课时,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田园诗情》,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二、自主学习a.课文描绘了哪些田园景象?b.作者对这些景象有什么感受?a.课文描绘了田野、村庄、树林、小溪等田园景象。
b.作者对田园生活充满向往和赞美之情。
三、课堂讨论a.课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了田园的美?b.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对田园生活如此向往?a.课文中的“绿油油”、“金灿灿”、“清澈见底”等词语让人感受到了田园的美。
b.作者向往田园生活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田园生活节奏缓慢,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
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请同学们课下预习《田园诗情》第二课时,思考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了《田园诗情》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了什么?2.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田园诗情》的第二课时,学习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象。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描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三、课堂练习a.田野上的麦浪b.河边的小溪2.学生展示描绘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象。
2.请同学们课下练习描绘其他自然景象,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田园诗情第一课时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田园诗情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田园诗情的概念及特点;2.了解田园诗情发展的历史背景;3.学习并分析田园诗情的经典作品。
二、教学内容1.田园诗情的概念及特点;2.田园诗情发展的历史背景;3.田园诗情的经典作品分析。
三、教学重点1.了解田园诗情的概念及特点;2.了解田园诗情发展的历史背景。
四、教学难点1.分析田园诗情的经典作品。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田园诗情的概念、特点和历史背景;2.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作品,了解田园诗情的表现手法和主题。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田园诗情这个文学流派。
大家平常对田园诗情有什么了解吗?学生回答:(回答内容不定)2.讲解田园诗情的概念及特点(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田园诗情的概念和特点,包括:(1)田园诗情是一种以田园生活为主题,表现自然景观、农村生活和农民劳动等情景的文学流派;(2)田园诗情注重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追求真、善、美的境界;(3)田园诗情注重诗意的表达,以清新、雅致的语言和形象来描绘自然和生活;(4)田园诗情追求情感的宁静和心灵的舒适,喜欢渲染田园乐园的美好情景。
3.田园诗情发展的历史背景(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田园诗情发展的历史背景,包括:(1)田园诗情的起源: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兴起;(2)田园诗情的典型代表:《牧歌集》、《伊甸园》等;(3)田园诗情的主题特点: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赞美田园生活的美好。
4.分析田园诗情的经典作品(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田园诗情的经典作品,如《江南春》、《临安春雨初霁》等,重点分析其中的表现手法和主题。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独立思考:请学生就田园诗情的特点和表达方式进行思考,然后分享自己的看法。
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互动讨论课堂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选择一首个人喜爱的田园诗情作品,结合今天所学知识,写一篇短文分析其中的特点和主题。
语文课文《田园诗情》教案

语文课文《田园诗情》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田园诗情》。
(2)学习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观察、描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田园诗情》。
(2)学习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
2.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诗意和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意义。
(2)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动和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利用音频设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确朗读。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田园风光。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他们对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感受和认知。
4.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诗意和修辞手法。
4.3 课堂讨论与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进行口头练习,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
4.4 总结与拓展(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本课的重点内容。
(2)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心目中的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短文。
关于小学第七册《田园诗情》语文教案(6篇)

关于小学第七册《田园诗情》语文教案(6篇)小学第七册《田园诗情》语文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现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存美丽词句。
3、了解荷兰漂亮的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诵读,体会课文所展现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存美丽词句。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提醒课题1、谈话:大自然风光无限,跟随着美丽的文字,我们观赏了泉城,领会了九寨沟,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奇怪风景。
今日,我们又要乘着语言文字这辆高速列车,去国外的荷兰走一趟,去感受那里浓浓的田园诗情。
2、板书课题,齐读并质疑。
3、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思索提出的问题。
2、沟通学习状况: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2、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3、出示以下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仪态端庄绿意盎然骠悍强壮宽阔无垠悠闲得意悄悄无言舒缓平稳四、分节指读课文,师生相机正音。
五、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构造。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达荷兰“田园诗情”的一句话。
2、沟通并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1)指名读。
(2)说说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3)句式训练:是……也是……3、文章哪几自然段详细描写了荷兰的这一特点?(指导分段)4、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齐读,思索争论:“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2)感情朗读这句话。
六、总结七、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一、复习导入1、“真正”的荷兰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这节课,我们就来详细感受荷兰的田园诗情。
二、细读课文,感悟积存(一)学习其次自然段。
1、出示“奶牛图”,观看: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1)奶牛的姿势:①用横线划出描写奶牛姿势的句子。
《田园诗情》教案

《田园诗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田园诗情》这篇课文。
(2)分析并欣赏课文中描绘的田园风光和诗人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田园诗情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田园诗情》这篇课文。
(2)欣赏和分析课文中描绘的田园风光和诗人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情感表达。
(2)运用生字词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田园诗情》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4. 写作纸张和笔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简要介绍田园诗的特点。
(2)板书课题《田园诗情》,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理解课文(1)学生讨论并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田园风光描写和诗人情感。
4. 欣赏与分析(1)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情感表达。
5. 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生字词造句。
6.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学生将课文《田园诗情》朗读给家长听,并解释生字词。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田园风光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田园诗情。
《田园诗情》教案(公开课)

《田园诗情》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田园诗情》,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荷兰田园风光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欧洲文化的认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和谐的生活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导入简要介绍荷兰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对荷兰产生兴趣。
2.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田园诗情》的内容,包括诗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3 诗歌欣赏组织学生欣赏《田园诗情》,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韵律、意象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田园诗情》的内容,理解荷兰田园风光的特点。
3.2 教学难点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欣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荷兰田园风光的图片,增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考察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六章:教学过程6.1 课前准备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包括荷兰田园风光的图片、视频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
6.2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荷兰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3 课文讲解分段讲解《田园诗情》的内容,边讲解边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6.4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5 诗歌欣赏组织学生集体或分组朗读《田园诗情》,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韵律、意象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诗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姚青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文章,全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和感受到荷兰田园那诗情画意的美以及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要引导学生体会学习。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会正确书写本课生字,理解文中的生词。
3、品味、感悟课文,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丰富积累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对荷兰美景的赞美与向往。
【教学重难点】
品味、感悟课文语言,体会文中的美景和语言美,丰富积累学生的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游戏导入(根据提示猜国名)引出荷兰,今天我们就跟随捷克作家诗一般的语言文字,走进荷兰,领略“真正的荷兰”,领略荷兰浓浓的“田园诗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感知,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思考:课文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2、检查自学效果(出示本课生字词)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通过对比、想象,重点理解“镶嵌”的意思,指导读好长句子,初步感知草原的美好。
(3)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由“牛犊”“腿粗如桩”引导开去……
(4)学会带着理解读好词语。
3、相机指导生字书写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三、理清文章脉络。
1、交流: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1)了解文章的结构。
(2)理清作者以哪些分镜头具体描绘荷兰田园风光的。
四、走进荷兰,通过奶牛活动图感知真正的荷兰,体会诗情。
在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又具有怎样的独特魅力呢?
1、感知草原的美(广阔、色彩、质感):
过渡:看,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真正的荷兰的草原上了,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原,文中是怎样来赞美它?(让生说)
“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出示)
A、“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
*多美呀!你见过丝绒吗?那是怎样的感觉?丝绒温暖、细腻、光滑,丝绒般的草原是大地年轻的肌肤,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指导朗读“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
*想象一下,躺在这如丝绒般的草原上,仰望着蓝天白云,你会有什么感受?
B、“极目远眺“
*草原大吗?哪个词我们能感觉到草原的大?(极目远眺)极目远眺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放眼远眺,放眼远望)为什么要远眺?
2、感知郁金香的美(花多、艳丽)
极目远眺看的是草原的远景,绿色的草地,还能看到什么?鲜艳的郁金香。
比较: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绿色的村野乡间,是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出示句子)评:充满的绿色的村野乡间显得生机勃勃,其中点缀了大片大片的郁金香,那么多,那么美,怪不得荷兰要被称为“花之国”了!谁来读好这句话?
听着你的朗读,老师仿佛闻到了浓郁的芳香,感受到了这花之国的迷人美景!
碧绿的的草原搭配着色彩艳丽的郁金香,多么迷人的画面啊!指导读好这两句。
(指导读好这两句)
3、感知草原的生机盎然
这一自然段中你还能体会到荷兰的草原是怎样的?(自由、无拘无束、生机盎然)
你从哪感受到的?通过奶牛的不同种活动感受草原的生机盎然。
(出示相关句子)
交流:你觉得那种奶牛最有意思,为什么?
(1)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读着这一句你想到了什么?
在这牛群中,牛犊顽皮可爱,老牛沉稳庄重,如同一个温馨幸福的大家庭。
谁来读读?
评: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而富有温情的画面啊。
(2)有的……有的……
是啊!每头牛都有各自的形态,你能想象一下还有的牛在干什么吗?(训练说话用上:有的……有的……)
学生交流:(有的正在悠闲地散步,有的牛儿凑在一起,似乎在说着悄悄话……)
相机追问:会说些什么悄悄话?会思考些什么?在凝望什么?……
评价:牛群是多么的自由自在啊!
4、感知草原的和谐美好
(视频播放草原美景)
学到这里我们才知道,原来草原的美不只美在环境,还因为有了这些牛群,让我们感觉整个草原显得是那么温馨,那么的生机盎然,也只有这样的草原才能温润出牛儿们安闲自在的心境,能把这种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画面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集体配乐读)小结:是啊,一望无垠的草原好像铺上了丝绒地毯,大片大片色彩斑斓的郁金香点缀其间,牛群在草原上自得其乐,好一幅温情的田园风光图,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板书:温情)
五、了解其他的分镜头,引出下节课所写内容。
课文除了为我们描述了温情的奶牛活动图,还描写了那些美好的画面呢?
好,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欣赏荷兰另几处别样的景致,去感受荷兰那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
【板书设计】
11、田园诗情
奶牛自由自在温情
牧场图骏马
家畜
夜幕图
【教学反思】教后写
【作业设计】
1、上网查找关于荷兰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等资料。
2、拓展阅读《四时田园杂兴》等描绘田园风光的古诗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