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同步检测
(整理版)《劝学》同步测试

《劝学》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以下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项〔〕A.槁暴(pù) 锲而不舍(qì)中绳(zhòng) 忏悔(chàn)B.蛟龙(jiāo) 省乎己(xǐng) 跬步(kuǐ) 给予(jǐ)C.磨砺(lì) 驽马(nú) 纤细(qiān) 埃土(ái)D.肄业(yì) 放肆(sì) 造诣(yì) 莘莘学子(xīn)2.以下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项〔〕A.虽有槁暴连词,虽然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动词,到达C.驽马十驾名词,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为“一驾〞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数量词一步3.选出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B.那么知明而行无过矣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根本相同的一项为哪项〔〕A.学不可以已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从词类活用角度选出加点词是使动用法的一项〔〕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非利足也,而致千里6.选出句式相同的一项〔〕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微私人,吾谁与归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A.①③B.②⑤C.①④D.③⑤二、填空1.荀子,名,战国期国人,世人尊称他为。
是先秦家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子》书,现存篇,其中第一篇是。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无以成江海。
〔3〕我国古代有“嫦娥奔月〞的故事,那只是梦想,而现代人真正登上了月球,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述这一事实:。
三、翻译下面句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劝学》同步测试练习与答案解析

《劝学》同步测试练习与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画线的词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④故不积跬步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A.②③④⑥B.①②③⑥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②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渊博的知识;③古义:长江与黄河,今义:大河的泛称;④古义:两步,今义:一步;⑥古义:容身,今义: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2.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⑦蟹六跪而二螯⑧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C.③/①④/⑧②/⑤⑥/⑦D.②③/①④/⑤/⑥/⑦⑧【答案】B【解析】①③⑤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②④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⑥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⑦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⑧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画线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答案】A【解析】A 项是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 微斯人,吾谁与归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 甚矣,汝之不惠D.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答案】D【解析】D 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A 项,宾语前置句,应为“吾与谁归”。
B 项,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水寒”。
C 项,主谓倒装句,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本书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劝学同步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劝学同步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劝学同步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1.将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写在其后面的括号内。
2.将文中画横线的地方补出原文漏掉的语句。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水为之,而寒于水为:②车柔以为轮以为: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博见: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足: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备: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十步: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⑩用心一也一:4.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因特定环境的需要,改变了原来的词性而生成与原有意义相关联的另一种意义,这种此法现象被称为词类活用,如《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奇”和“宾客”原本分别是形容词和名词,这里均为意动用法,分别理解为“觉得(他)很奇异”“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一样”。
请找出本文(补充完整后)中的活用词,完成下列表格。
活用词含活用词的`语句活用情况含义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加以解释。
6.请具体说出下列各句加点多义词的用法或意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善假于物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于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不戚戚于贫贱()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冰,水为之()车柔以为轮()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而锲而不舍()蟹六跪而二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而儿醒,大啼()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声非加疾也()疾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必为有窃疾矣()假舆马者()假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而绝江河()满坐宾客……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佛印绝类弥勒()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君子生非异也()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7.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从形式上说,同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相同,但含义却大不一样,对于这种词法现象,我们称之为“古今异义”,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单选题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 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马(yú)B. 蛟龙(jiāo)跬步(kuǐ)骐骥(jì)爪牙(zhǎo)C. 镂金(lóu)驽马(nǔ)生非异(xìng)洞穴(xué)D. 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参省乎己(xǐng)2. 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輮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B. 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 绝江河(渡)驽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 金石可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3.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君子生非异也B.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4. 下列加下划线字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④故不积跬步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A. ②③④⑥B. ①②③⑥C. 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5.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和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B. 《荀子》现存32篇,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C.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如《劝学》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 “黄泉”一词有两种释义,一指地下的泉水,一指人死后所住之地。
在《劝学》中的解释为前者。
二、默写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劝学》同步练习测试卷(含解析)

劝学测试卷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参_____________ (2)属_____________ (3)如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童子,即童生,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
B.句读,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
C.壬戌,“壬”是天干,“戌”是地支;共十二个天干,十个地支。
D.白露,文中是指“白茫茫的水汽”,现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三)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复习检测(一)课内基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3)虽有槁暴(4)金就砺则利(5)而闻者彰(6)假舆马者(7)善假于物也(8)用心躁也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
(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
3.翻译重点句子(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语基检测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3.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三)名句名篇默写1.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思想一致。
劝学同步练习

第3单元第九课劝学1一、双基夯实1.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八.假(借助,利用)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不假d借助)思•••索B.冰,水为(做,凝成)之/行将为(被)人所并/为(为了)之奈何• • •C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专心致(尽,极)志/闲情逸致(兴致,• • •情趣)D.劝(劝勉,鼓励)学/劝(用道理打动人)导/劝(劝说,阻止)架• • •【答案】B(“为之奈何”的“为”当“对付”讲,是动词)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A. ,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 •B.不复挺(直)者声非加疾(快)知(同“智”)明• •C 绝江河(渡)弩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 • •禀赋)D.金石可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 • •【答案】C(A项中“ ”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
)3.下列各句中“焉”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斯天下之民至焉C朝济而夕设版焉D.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答案】A(“焉”:兼词,于此)4.下列加点词全为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 • •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④⑤⑥⑦【答案】A(①其中夹杂着②妻子与儿女③长江④祭祀用的猪、牛、羊⑤⑥古今相同⑦借助、凭借)5.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答案】C(均表对原因的推断,A已:停止;罢了。
《劝学》(同步测试)—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劝学》(同步测试)—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曝露(bào)骐骥(jì)胳臂(bei)欲盖弥彰(zhāng)B.须臾(yú)驽钝(nú)蹂躏(róu)跬步千里(guǐ)C.砥砺(lì)蛇鳝(shàn)折账(zhé)镂骨铭心(lòu)D.舟楫(jí)雕砌(qiè)蛟龙(jiāo)铤而走险(tǐng)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下列各句中,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非我也,岁也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虽然毕业于名校,但短时间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只好暂时在这个单位屈就。
B.足下一向敢为人先,此番在“阿里云”创客大赛上斩获佳绩,实在是可喜可贺。
C.我拜读了你的辩论稿,发现你在个别词语的使用上有失斟酌,很冒昧地做了雅正。
D.化学竞赛冬令营报名即将截止,来不及回家和您磋商,只能擅自做主先报了名。
5、下列句子中加粗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②善假于物也③寡人之于国也④屈原至于江滨⑤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⑤⑥D.②④⑥6、文学知识填空。
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____________(时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____________思想的集大成者。
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荀子主“____________”论,强调后天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同步测试
华德阳
江苏沛县大屯镇湖西中学 221611
信箱:hua89604299@ QQ:306417185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蓼.(liǎo)蓝靛.(diàn)青其曲中.(zhǒng)规参省.(xǐng)
B.跂.(qì)而望埃.(āi)土金就砺.(lì) 骐骥.(jì)
C.跬.(kuǐ)步舆.(yú)马槁暴.(pù) 金石可镂.(lǚ)
D.用心躁.(zào)也须臾.(yú)句读.(doù) 参.(cēn)省乎己
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A.假舆/马者B.故/木受绳则直
C.善/假于物也D.吾尝/跂而望矣
3.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露
B.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须臾:指长者
C.故不积跬.步跬:一步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忽略
5.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吾日三省吾身
二、文本研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9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
A.求全责备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D.攻其不备
7.说说下列句子主要的修辞手法。
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⑵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⑶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
躁也。
()
8.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请找出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有置疑和意译两种。
直译要求原文文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文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
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翻译时可辅以意译。
)
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
⑵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翻译:
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
二、拓展延伸
(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
答:
⑵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答:
11.师旷关于人生少年、壮年、老年学习意义的论述,用荀子《劝学》中的原话说就是,这则短文启示人们:。
(二)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答:
⑵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答:
参考答案:
1.B(A.“中”应读“zhòng”,C.“镂”读“lòu”D.“参”应读“cān”。
)2.A(假/舆马者)3.D(A.“日”,名词作状语B.“上”“下”名词作状语,C.“水”,名词作动词)4.C(A.暴:晒干B.须臾:片刻D.省:反省)5.A (A.定语后置句B.主谓倒装C.宾语前置D.陈述句)6.C(例句中的“备”是具备的意思。
A.完备;B.准备;D.防备。
)7.⑴排比⑵对偶⑶对比8.B9.⑴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⑵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河。
⑶(却能)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饮地下的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10.⑴哪里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呢?⑵老年时爱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在烛光下行走,跟在黑暗中行走,哪一种好呢?11.学不可以已;人因该活到老,学到老,在任何时候都应学习,即终身学习。
12.⑴若把它浸在臭水里,那么君子就不愿意接近它,平民就不愿意戴它,它的本质并不是不美丽,而是把它浸在臭水里才这样的。
⑵所以君子居住一定选择乡土,外出一
定结交贤士,这是用来防止邪僻而接近正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