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音乐教育家黄自艺术歌曲研究

合集下载

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研究

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研究

曲,并以其管弦乐作品《怀旧》获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并成为第一位作品在西方上演的中国作曲家。

毕业后的黄自时刻心系祖国,回国后前往上海沪江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前身)任教。

1930年上海国立音乐院刚刚改组,急需人才,黄自入改组后的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并兼任教务主任,承担起了作曲系几乎全部课程。

黄自于1924年公费出国,到1937年最后一首作品《热血》完成,他的创作经历仅短短的12年,却为我国近代音乐贡献了各类作品94首,种类横跨了独唱曲、合唱曲、清唱剧、钢琴曲、室内乐作品、管弦乐曲等多种体裁。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配合他在国立音乐院的教学活动而做的,在这期间黄自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如刘雪庵、江定仙、陈田鹤、贺绿汀这样的爱国作曲家。

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伤上海闸北,“一·二八”事件爆发,前线将士奋勇杀敌,黄自便为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创作的词谱曲《赠前敌将士》鼓舞了前线的士气。

又根据国立音乐院同事韦瀚章的词创作合唱《旗正飘飘》。

在音乐院暑假之际,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作品《长恨歌》,该作品依旧采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和体裁,选取了中国古代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借鉴了明清洪升的《长生殿》,讽刺了国民党官员的骄奢淫逸和国民党政府不抗敌政策。

1933年6月,他的《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三首歌曲被正式出版,收录在黄自独唱歌集——《春思曲》之中。

1935年为进步电影《都市风光》创作片头曲《都市风光幻想曲》成为我国第一部带有片头音乐的电影作品。

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黄自创作《热血歌》,号召全国同胞打倒日寇,洒热血除强暴。

可惜的是黄自最终没有看到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中国大地,在38年不幸感染伤寒离世,享年34岁。

(三)黄自艺术歌曲十二首黄自的艺术歌曲中,歌曲的内表达以及情感展现都占有极高的比重,以凸显出作品的浪漫与细腻。

黄自一生创作的94首作品中,12首是艺术歌曲作品。

这12首艺术歌曲可以分为三个大的类别,一类是抒情性的艺术歌曲、其余的则是古诗词艺术歌曲和现实性艺术歌曲。

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研究——以《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为例

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研究——以《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为例

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研究——以《春思曲》《思乡》《玫
瑰三愿》为例
作为一名歌唱家,黄自的演唱技巧得到许多人的认可和赞赏。

在她的演唱中,表现出了高度的情感和细腻的艺术表现力。

下面,我们以她演唱的《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三首艺术歌曲为例,分析她在演唱技巧上的特点和优势。

一、《春思曲》
《春思曲》是一首朗诵性质很强的艺术歌曲,黄自在演唱时,善于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感,将诗意和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音色丰富,高音区的发声有一定的技巧性,但不失自然和舒适。

特别是在中音区的表现,她用丰富的音色渲染出了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叹息、狂喜、忧郁等,让观众听得入神。

二、《思乡》
《思乡》是一首群众喜欢的经典曲目,歌曲情感深沉、旋律优美、歌词含蓄,是考验歌唱家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曲目。

黄自在演唱时,不仅注重技巧,更注重情感的投入。

她的演唱具有音乐性、修辞性和情感性的融合,让听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她对家乡的思念和矛盾的情感。

三、《玫瑰三愿》
《玫瑰三愿》是一首富有情感表达的艺术歌曲,黄自在演唱时,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演唱既有高超的技巧表现,又有情感的打动力。

她在歌曲中表现了丰富的音色变化,用不同的音色和音调来表达歌曲中不同的情感和情景,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黄自是一位具有较高威望的艺术歌唱家,她的演唱技巧包括声乐技巧、表情感染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都非常突出。

在演唱较为抒情的歌曲时,她的情感表达能力更是淋漓尽致,让听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她所要表达的情感。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黄自是中国著名的音乐人和作曲家,他的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

本文将从旋律、和声、节奏、歌词和演唱等方面分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1.旋律方面黄自的旋律风格多变,从柔美温婉到激情澎湃,都有着相对明显的个性特征。

他的旋律构建多采用诗歌、词牌等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粤乐或其他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黄自的旋律通常以“古典唱法”为主要风格,既有较高的音乐性,又富有古典文化的韵味。

例如,他的代表作《小城故事》的副歌部分采用了流畅优美的旋律,配以简单的音乐和和声,同时利用一些咬字、停顿等技巧,表现出了小城市的淳朴和温馨。

2.和声方面黄自的和声构建通常相对简单,以艳丽的色彩和流畅的旋律为主要特征。

与相对传统的“古典唱法”相比,他更擅长使用各种非传统的和声手法,例如音阶递增或下降、二度和声、并声等。

通过这些非传统手法、他的音乐作品获得了较高的艺术性和新颖性。

例如《小城故事》的副歌中使用了简单、朴素的和声安排,创造出旋律和动机的呼应和丰富的歌曲情感。

3.节奏方面黄自的节奏走向相对平稳而稳定,更偏向于抒情性的音乐节奏。

他在音乐创作中包括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例如粤语流行音乐、歌剧等。

同时,他深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大量使用中、小节奏的变化,塑造出复杂而多样化的乐曲形式。

例如,《筝儿吟》、《在水一方》等作品,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使得歌曲更具音乐感与艺术感。

4.歌词方面黄自的歌词具有真诚、朴实、情感真实等特点,它也是他创作的重要一部分。

他的歌词通常伴随着深刻的歌曲主题或启示性的哲思。

他的歌曲的歌词通常体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对爱情、亲情、友情的诠释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例如,他的代表作《小城故事》的歌词真实地表现了小城市的平凡和温馨,以及人们对家乡的思乡之情。

5.演唱方面黄自的演唱风格多样,凭借自身的音乐才华和动人的嗓音,将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他在演唱上有很强的表现力,尤其是在柔情抒发时表现尤为突出。

黄自三首艺术歌曲的演唱探析

黄自三首艺术歌曲的演唱探析

黄自三首艺术歌曲的演唱探析黄自是中国著名的词曲作家和演员,其作品涵盖了多种艺术风格和主题。

其中,黄自的艺术歌曲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和推崇。

下面,本文将以黄自的三首代表性艺术歌曲为例,分别探析其演唱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1.《阳光总在风雨后》《阳光总在风雨后》是黄自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曲以轻松愉快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为主调,歌词中展现了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引领听众走出困境,迎接美好未来。

黄自演唱这首歌曲时,声音清亮、明快,表达了歌词中的坚定和向上的情感,同时唱腔自然流畅,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这种演唱风格正是黄自的代表性特点之一,他善于运用自己的嗓音优势,将情感与旋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力量。

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黄自另一首广受欢迎的歌曲,歌词中展示了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歌曲以缓慢优美的旋律和悠扬的歌声为主旋律,让人深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黄自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将自己融入到歌曲的情感之中,以娓娓道来的歌声,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之情。

他的演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诱惑力,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3.《民间小调》《民间小调》是黄自演唱的另一首具有艺术价值的歌曲,这首歌曲以古朴淳朴的音乐风格和幽默诙谐的歌词为特点,表现了人的单纯和真挚,生动地描绘了社会的多姿多彩和丰富多彩。

黄自在演唱这首歌曲时,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人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快乐,让人不由得忘却一切烦恼,沉浸在音乐之中。

总之,黄自的艺术歌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他的演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诱惑力,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欣赏他的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力量。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黄自是一位中国流行乐坛的音乐才子,他的音乐作品非常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黄自的
艺术歌曲有着独特的音乐特征,以下从歌曲主题、歌词和曲调三个方面对黄自艺术歌曲的
音乐特征进行浅析。

黄自的艺术歌曲主题多样。

他的歌曲主题广泛涉及人生、情感、社会现象等各种不同
领域。

比如《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歌词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追求理想的渴望;《理想三旬》则表达了艺术家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歌曲不仅描绘了个体对生活、爱情、友情等个人情感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问题和现象。

这种多样性的主题使得黄
自的艺术歌曲更具有深度和广泛性。

黄自的艺术歌曲歌词富有情感。

他的歌词往往流露出深情和细腻的一面,能够打动人心。

他擅长通过歌词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转变,让听众在音乐中感受到共鸣。

比如
《童年》这首歌曲,歌词中充满了对逝去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成长带来的痛苦的思考;而《岁月神偷》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无情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渴望。

黄自的歌词通过朴实而直
接的方式,触动了听众内心深处的情感。

黄自的艺术歌曲曲调和编曲独特。

黄自的歌曲往往采用流行音乐元素,并融合一些传
统音乐元素,使得歌曲具有独特的风格。

他对音乐的处理非常细腻,旋律优美,使得听众
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他的编曲也很精细,往往运用一些特殊的乐器或
音效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比如《不说再见》以轻快的旋律和舒缓的节奏展现了黄自自然
流畅的歌唱风格,使得这首歌更加耐人寻味。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黄自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人,他的音乐作品独特又多样化。

下面将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黄自的音乐作品中融入了多种音乐元素,如流行音乐、民谣、摇滚等,使他的音乐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包容性。

他善于将不同的音乐元素和风格进行融合,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既有流行曲调的轻松愉悦,又有民谣歌曲的深情厚重,使他的歌曲既易懂又深入人心。

黄自的音乐作品的编曲和制作非常用心。

他在音乐的编曲上注重细节,注重每一个音符和音色的组合,使得歌曲的整体音乐质感更加丰富多样。

他还善于利用电子合成器等现代音乐技术,使得音乐作品的声音效果更加细腻和立体感。

黄自的歌曲创作中充满了情感和个人主义。

他通过歌词和演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歌曲中的歌词通常充满哲理和思考,既能引发听众的共鸣,又能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的歌声纯净而真挚,能够将自己的情感真实地传达给听众,让人产生共鸣和感动。

黄自的音乐作品中还融入了一些传统中国音乐元素。

他善于将中国古典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色运用到现代音乐中,使得歌曲既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又具有现代音乐的时尚感和观赏性。

这种融合不仅展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还为现代音乐注入了新的元素和灵感。

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主要体现在多元的音乐元素融合、精心的编曲制作、情感与个人主义的表达以及传统中国音乐元素的运用等方面。

这些特征使得黄自的音乐作品在音乐界独树一帜,也让他成为了众多乐迷追捧的音乐人。

[文章]黄自艺术歌曲研究

[文章]黄自艺术歌曲研究

单位代码10445学号2010020659分类号J616.2研究生类别全日制硕士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黄自艺术歌曲研究学科专业音乐学申请人姓名徐哲导师姓名冯康教授论文提交时间2012年5月16日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山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山东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字:签字日期:201 年月日签字日期:201 年月日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 II 引言. (1)第一章黄自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3)一黄自生平简介 (3)二黄自音乐创作 (4)第二章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9)一歌词、旋律及调性上的合理运用 (9)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集中体现 (10)第三章黄自艺术歌曲本体分析 (13)一《玫瑰三愿》 (13)二《春思曲》 (15)三《点绛唇.赋登楼》 (18)四《天伦歌》 (21)第四章黄自艺术歌曲的艺术表现 (25)一作品分析 (25)二艺术想象 (26)三艺术处理 (27)第五章黄自艺术歌曲的历史意义 (31)一黄自艺术歌曲创作对20世纪上半叶艺术歌曲创作的影响 (31)二黄自艺术歌曲对黄自四大弟子的影响 (32)结语 (40)注释 (40)参考文献 (4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44)致谢 (45)中文摘要艺术歌曲为歌曲的一个品种,“艺术歌曲”这一词语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分类说明中,艺术歌曲是“歌曲”的一大门类;德国出版的音乐大百科《古今乐典》中“Lied”这个词条把歌曲分为三大类:Kunstlied(艺术歌曲)、Volkslied(民歌)和Kirchenlied(教堂歌曲)。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黄自是中国大陆著名的音乐人,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歌唱打动了许多歌迷的心,其中黄自的艺术歌曲更是备受欢迎。

本文主要从旋律、节奏、和声及歌词四个方面对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进行浅析。

一、旋律
黄自的艺术歌曲旋律简单纯净,朴素而不失深情,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流畅自然。

旋律大多简短易记,具有极强的可唱性,吸引听众反复聆听。

此外,黄自的歌曲多以中低音为主调,给人留下深情内敛的印象,使得歌曲感情表达更为深刻。

二、节奏
在节奏上,黄自的艺术歌曲大多以慢节奏为主,这与其深情内敛的风格不谋而合。

而且黄自的歌曲节奏十分稳定,给人留下一种安静、安定的感觉。

三、和声
黄自的艺术歌曲的和声多以简单和谐为主,给人留下舒缓、和谐的感受。

和声在黄自的歌曲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滋润歌曲的内心情感,使歌曲更富有亲和力。

四、歌词
黄自的歌词大多表达的是爱情、亲情、友情等深情内敛的感情,尤其是其中表达的爱情之情更是深情浪漫,引人入胜。

黄自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着人们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人感到既真切又温暖。

此外,黄自的歌词从来不掺杂任何套路、虚假和庸俗之语,这也是黄自音乐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黄自的艺术歌曲具有旋律简单纯净、节奏稳定、和声和谐、歌词深情内敛等诸多音乐特征,充分体现了黄自深情浪漫、朴素真诚的个性特质,这也正是其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的核心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NG RI FENG SHANG
289
文 教 研 究
文| 王 欢
20世纪音乐教育家黄自艺术歌曲研究
摘要:黄自出生于清末民初,动荡不安的中国。

他是20世纪中国音乐家中第一位有系统,有计划,传授理论作曲的音乐教育家。

他也是中国第一位取得西方音乐文凭的音乐家。

回国任教以后,就努力将西方音乐理论作有系统的教学、论著,并且运用在他的作曲上,作曲时,注重声韵,音韵,词意,曲意,使歌词与歌曲结合得天衣无缝,树立了中国艺术歌曲之楷模。

黄自的歌曲自然流畅黄自的艺术歌曲,善于用精炼的音乐语言表现诗词的意境,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和诗词结合得非常贴切,创作属于中国的艺术歌曲。

他还亲自编订中小学音乐课本,积极培养作曲人才。

关键词:艺术歌曲;作品风格;演唱技巧
一、音乐背景
清末民初,中国音乐才开始正式接受并采用西方音乐。

军乐队采用西方军乐的乐器,中小学课堂采用西方音乐教材。

在大专院校成立音乐科系或设立音乐专科学校,后来有了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继蔡元培校长之后,萧友梅任校长,黄自从美国留学回来,受聘为教务主任,并教授理论作曲。

当时西方音乐已摆脱古典浪漫时期,进入新音乐时代。

现代音乐包括: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新浪漫主义,爵士音乐,写实主义,全音音阶,无调性音乐,十二音制等复杂而又精彩的大时代。

无论在理论、技巧、乐器、内容上都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二、黄自生平概述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省川沙县人。

他幼饱读诗书,尤爱音乐。

1916年进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洋音乐。

毕业后进入欧柏林大学攻读心理学,后转入耶鲁大学学习西洋音乐的理论作曲,以最高荣誉获音乐学士学位。

26岁时完成的第一步交响乐序曲《怀旧曲》是他的毕业作,在美国公演深获好评。

1929年毕业回国,任教于上海沪江大学及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不久就培养出许多作曲人才,贺绿汀、刘雪庵、朱英、江定仙、丁善德等诸多著名音乐家皆是黄自门生。

三、音乐创作发展与作曲风格
黄自所创作的歌曲,几乎全部以五声音阶为基础,运用西洋音乐理论与技法,创作出新的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既流畅自然又典雅动听。

虽然是新的风格,但却丝毫没有洋味儿。

黄自的文学根基异常深厚,许多歌曲的诗词都出自他自己手笔。

黄自是用西洋音乐形式和方法来创作中国音乐,但却保持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尤其
是五声音阶,用西方的和声作曲技巧来衬托中国传统古典的音乐旋律。

艺术歌曲的特质,就是运用“音乐、诗歌、钢琴伴奏三位一体”的创作技法,是艺术性极高的歌曲形式。

中国20世纪上半叶艺术歌曲的创作,是将德国、奥地利等西方国家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融入中国音乐传统中所形成的既有民族色彩的歌曲形式。

黄自创作艺术歌曲时,看重歌词和音乐的结合,善于用精炼的音乐语言表现诗的意境,歌词富有诗意和较高的艺术性。

四、艺术歌曲分析1、花非花
歌词选自白居易《长庆集》中的一段,白居易的诗平易近人,朗朗上口,这首花非花更是寓意深远,让我们感受到那种似花非花,似雾非雾难以捉摸的对人生的感叹。

黄自的曲风神韵更与白居易的诗词十分迎合。

虽然只有短短四句,表面意思通俗易懂,实际却深有寓意。

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首艺术歌曲,因此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尽管歌曲短小,结构也是以三字为基础的七言句,但是旋律却优美动听。

在声韵上,句尾韵脚落在母音上。

此曲是一段体曲式,全部为模进乐句,上下行交替进行,每句都有三到五度的变化,音域跨度较大,是我非常喜欢的歌曲之一。

演唱分析:诗词浓厚的文学气息,加上黄自富有艺术性的音乐语言,让这首歌曲变得诗情画意,勾勒出一幅恬静淡雅的中国画。

所以要求演唱者在唱这首歌的时候,要有画面感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进入此曲所传达的意境美。

演唱时气息要沉稳,特别是第一个字“花”咬字的时候,口型要竖起来,韵母“a”要稍做延长,这样更加饱满而有立体感。

“非”这个字在日常中咬字发音比较扁,但是在演唱中需要竖开口咬字,保持后咽壁立起的状态,后半句“雾非雾”亦是如此。

第二句做一个渐强再渐弱的处理,表现出花开花落时间之快,还来不及欣赏她的美丽就已经凋谢了。

第三句歌词似春梦又非春梦,旋律上扬为下一句做铺垫,最后一句是全曲的核心,也是难点。

音域跨度较大,高音完美演绎的同时,在中声区的三个字也要挂着气息低沉下来,为结尾做一个减弱减慢的处理。

2、玫瑰三愿
这又是一首词与曲搭配适宜的歌曲,没有一个音或一个节拍是多余的,字意的基本结构是三字和四字。

此曲为单二部两段体曲式,每段有四句。

本曲是E 大调,第一乐段动机建立在浮点音符的节奏上,第二段动机则出现了五度大跳
旋律以表示内心的激动和急切的愿望,三个乐句采用模进互为呼应。

全曲以一、四、五级三和弦为主,也有二、四、五级七和弦,并用倚音等,以不协和的效果来暗示用意。

演唱分析:在该作品中一共运用了八次四五度叠置的和弦,就使歌曲的旋律起伏更加大,那么也表现了跌宕起伏和饱含的情感,在演唱时就需要充分把握每一句所表达的情绪变化。

第一段交代故事的背景,音量不宜过强,要稍加控制把柔和的音色展现出来,描绘玫瑰花的娇艳美丽。

第二段音乐明显流动起来,情绪也开始热烈,跟之前的含蓄内敛、轻柔细语有所不同,那么调性也转到了升c 小调。

三个“我愿”要做出层层递进的效果,把对玫瑰花的热爱一次比一次更多的表达出来。

第三个愿是全曲的核心,也是热情最饱满的一句。

唱“愿”这个字时就要加重咬字,强调这个愿望的诉求是有多么强烈。

尤其到全曲的最高音“红”的时候,黄自先生使用了八度大跳,在这一刻是要把情绪完全释放,应将这个字拉长,保持高位置且松弛,到“不凋谢”的时候做减弱减慢的处理,预示着此曲进入尾声。

最后一句是难点,要从前一句的高音迅速低沉下来,很容易使位置挂不住,所以需要胸腔多一些共鸣,缓慢的速度一个一个沉稳地唱出,以对玫瑰花留恋的感情结束全曲。

唱黄自的歌曲,我们很容易唱出音高,但是想要表达歌词的意,却没那么简单。

演唱者必须把握歌曲所传达的精神,黄自的歌曲蕴含哲理之美,表情和肢体上一定不要表现得过于活泼,在声音上也要端庄且具有优雅的气质。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钱仁康.《黄自的音乐与生活》.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刘美燕.《黄自研究》.台北:乐韵.1984.[3]韦瀚章.《野草词》.台北:东大.1977.[4]赵元任.《黄自的音乐》.中国音乐.19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