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艺术歌曲的特点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在我国,艺术歌曲一向被看成是严肃音乐(高雅音乐)。
正确理解艺术歌曲的本质、风格及特征,并以此推动我国艺术歌曲的创造,使艺术歌曲风格更加多样化、民族化,更具艺术性和时代性。
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成为中国艺术歌曲初创阶段的突出收获,是中国艺术歌曲风格的确立。
黄自创作的音乐作品题材丰富、体裁广泛、风格典雅、旋律流畅、结构严谨,他也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
黄自(1904~1938)中国作曲家。
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生于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卒于上海。
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方音乐,参加学校乐队、合唱队,学习钢琴和声乐,1924年赴美国学习心理学,1926年入奥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8年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
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怀旧》曾在学院演出,这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
1929年回国后任教于沪江大学。
1930年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理论教授兼教务主任。
1931年起创作了多首抗战歌曲,如《抗敌歌》《旗正飘飘》等。
1934年与萧友梅等人创办《音乐杂志》,1937年辞去教职,专事编写专业教材。
他倡导音乐创作走民族乐派的道路,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
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等,他还主持并实际参与编写了《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材》。
综合分析后,可以看出非常显著的特点:黄自先生对音乐的执着的追求,使他不断进取,到处求学以提高音乐上的造诣,属于真正的科班出身。
在不断增强自身能力的基础上,他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
黄自在担负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之余,从事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的著述,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介绍了西洋近代音乐理论,造就了大批专业音乐人才;创作领域广泛,创作了中国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清唱剧,以及为电影配乐。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黄自是一位备受关注的音乐创作人,她的歌曲充满了个性和深情,引人入胜。
她的音乐特征丰富多样,包括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出色的音乐才华。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黄自的音乐特征进行浅析。
黄自的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
她擅长融合不同音乐风格,包括流行音乐、摇滚乐、电子音乐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音。
她的音乐不拘一格,既有激情奔放的摇滚乐曲,也有优美动听的流行曲。
这种多样化的音乐风格使得她的歌曲在听众中有很强的辨识度,能够吸引更多的听众。
黄自的音乐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表达。
她的歌曲往往反映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歌词和表演将情感真挚地传达给听众。
无论是欢快的旋律还是深情的歌词,都能够深深地触动人心。
她的音乐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热情和美好,也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这种情感丰富的音乐风格,使得她的歌曲能够引起听众共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陪伴和慰藉。
黄自拥有出色的音乐才华。
她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创作人,还是一位极具表演天赋的歌手。
她的音乐作品无论是旋律、编曲还是歌词都展现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驾驭能力。
她的歌曲不单单停留在流行曲的层面,而是融入了更多的音乐元素,展现了她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
她的表演更是精彩绝伦,她能够用声音和表情将歌曲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黄自的音乐特征丰富多样,她的音乐既有独特的风格、丰富的情感表达,又有出色的音乐才华。
她的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能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热情。
她的音乐作品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的陪伴和慰藉,也为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追捧。
相信在将来的音乐创作道路上,黄自会继续以她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出色的才华,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黄自是中国著名的音乐人和作曲家,他的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
本文将从旋律、和声、节奏、歌词和演唱等方面分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1.旋律方面黄自的旋律风格多变,从柔美温婉到激情澎湃,都有着相对明显的个性特征。
他的旋律构建多采用诗歌、词牌等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粤乐或其他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黄自的旋律通常以“古典唱法”为主要风格,既有较高的音乐性,又富有古典文化的韵味。
例如,他的代表作《小城故事》的副歌部分采用了流畅优美的旋律,配以简单的音乐和和声,同时利用一些咬字、停顿等技巧,表现出了小城市的淳朴和温馨。
2.和声方面黄自的和声构建通常相对简单,以艳丽的色彩和流畅的旋律为主要特征。
与相对传统的“古典唱法”相比,他更擅长使用各种非传统的和声手法,例如音阶递增或下降、二度和声、并声等。
通过这些非传统手法、他的音乐作品获得了较高的艺术性和新颖性。
例如《小城故事》的副歌中使用了简单、朴素的和声安排,创造出旋律和动机的呼应和丰富的歌曲情感。
3.节奏方面黄自的节奏走向相对平稳而稳定,更偏向于抒情性的音乐节奏。
他在音乐创作中包括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例如粤语流行音乐、歌剧等。
同时,他深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大量使用中、小节奏的变化,塑造出复杂而多样化的乐曲形式。
例如,《筝儿吟》、《在水一方》等作品,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使得歌曲更具音乐感与艺术感。
4.歌词方面黄自的歌词具有真诚、朴实、情感真实等特点,它也是他创作的重要一部分。
他的歌词通常伴随着深刻的歌曲主题或启示性的哲思。
他的歌曲的歌词通常体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对爱情、亲情、友情的诠释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例如,他的代表作《小城故事》的歌词真实地表现了小城市的平凡和温馨,以及人们对家乡的思乡之情。
5.演唱方面黄自的演唱风格多样,凭借自身的音乐才华和动人的嗓音,将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他在演唱上有很强的表现力,尤其是在柔情抒发时表现尤为突出。
浅析黄自三首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

浅析黄自三首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
黄自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并在这些歌曲中运用了钢琴伴奏,使得歌曲更加生动和动人。
黄自的钢琴伴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优美旋律:黄自的钢琴伴奏通常采用优美的旋律,旋律流畅、抒情、富有感染力。
这样的旋律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使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歌曲的意境。
2.丰富和谐的和声:黄自的钢琴伴奏注重和声的丰富和谐,通过不同的和弦进行、和声进行和旋律进行来实现音乐的表现力。
这样的和声使得歌曲更加丰满、宏大,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灵活多样的节奏和技巧:黄自的钢琴伴奏采用了丰富多样的节奏和技巧,包括快速的音符连续、优美的演奏技巧、巧妙的音乐表现手法等。
这样的技巧和节奏使得钢琴伴奏更加生动活泼,更好地支持和衬托歌曲的情感表达。
4.独特的编曲风格:黄自的钢琴伴奏具有独特的编曲风格,他善于将不同的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音乐质感。
他的钢琴伴奏既有古典音乐的精髓,又注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使得钢琴伴奏更加富有个人风格和独特性。
5.情感饱满的表演:黄自的钢琴伴奏充满了强烈的情感表达,他通过细腻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手法,将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完美地传达给听众。
这样的情感表达使得钢琴伴奏更加生动和感人,使人们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黄自的钢琴伴奏具有优美旋律、丰富和谐的和声、灵活多样的节奏和技巧、独特的编曲风格和情感饱满的表演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钢琴伴奏更加丰富多样、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为歌曲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性。
无论是听众还是音乐爱好者都能够从中感受到黄自音乐的美妙和精彩。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黄自是中国当代音乐界的一位创作才子,他的音乐作品涉及民谣、流行、摇滚等多种
风格,而黄自的艺术歌曲则是他创作生涯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多个方面来分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一、旋律
黄自的艺术歌曲旋律大多采用简单、朴实的旋律线条,并且十分接近古典音乐的格调。
他将音乐与文学结合,旋律和歌词相得益彰,让歌词和旋律之间呈现出一种高度的融合。
黄自的艺术歌曲在旋律设计上往往注重实用性、易被大众接受性和记忆度,旋律既富有感
染力,也不失清新婉约之美。
二、节奏
黄自的艺术歌曲节奏感比较强烈,他喜欢用易奏、易学习的简单节奏来呈现旋律的魅力,有时在音乐的开头或中间,也会穿插一些复杂的节奏,使整首歌曲更加丰富多彩。
三、和声
在和声设计方面,黄自尤其善于运用和声来突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常常将和声变化
形式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给人一种浓烈、深沉的情感冲击。
他的和声强调旋律主旨,节
奏感较强,色彩丰富,给人以优雅、大气、高深的印象。
四、曲式
黄自的艺术歌曲曲式多变,但总体来说,大部分歌曲采用较为简洁的曲式。
他的歌曲
在形式上紧凑、流畅,旋律感染力强,背后铺陈华美而富有力量感的和声、节奏也颇有风味。
总的来说,黄自的艺术歌曲音乐特征较为明显,其音乐的实质仍然是民谣,注重词和
曲的和谐,强调歌曲情感的表达和旋律主旨的突出,具有浓厚的个性特征,同时又与时代
精神紧密结合,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黄自是一位中国流行乐坛的音乐才子,他的音乐作品非常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黄自的
艺术歌曲有着独特的音乐特征,以下从歌曲主题、歌词和曲调三个方面对黄自艺术歌曲的
音乐特征进行浅析。
黄自的艺术歌曲主题多样。
他的歌曲主题广泛涉及人生、情感、社会现象等各种不同
领域。
比如《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歌词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追求理想的渴望;《理想三旬》则表达了艺术家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歌曲不仅描绘了个体对生活、爱情、友情等个人情感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问题和现象。
这种多样性的主题使得黄
自的艺术歌曲更具有深度和广泛性。
黄自的艺术歌曲歌词富有情感。
他的歌词往往流露出深情和细腻的一面,能够打动人心。
他擅长通过歌词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转变,让听众在音乐中感受到共鸣。
比如
《童年》这首歌曲,歌词中充满了对逝去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成长带来的痛苦的思考;而《岁月神偷》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无情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渴望。
黄自的歌词通过朴实而直
接的方式,触动了听众内心深处的情感。
黄自的艺术歌曲曲调和编曲独特。
黄自的歌曲往往采用流行音乐元素,并融合一些传
统音乐元素,使得歌曲具有独特的风格。
他对音乐的处理非常细腻,旋律优美,使得听众
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他的编曲也很精细,往往运用一些特殊的乐器或
音效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比如《不说再见》以轻快的旋律和舒缓的节奏展现了黄自自然
流畅的歌唱风格,使得这首歌更加耐人寻味。
黄自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

黄自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
黄自是一位备受赞誉的音乐人和艺术家,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独特的美学特征。
他通过歌曲传递情感和思想,激发听众的共鸣。
以下是黄自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
1. 情感表达:黄自的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着称。
他能够巧妙地将个人
情感融入歌曲中,让听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歌曲所传递的情感。
无论是忧郁、温柔还是激情四溢,黄自的音乐都能够触动人心。
2. 独特的歌词和主题:黄自的歌词富有诗意,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他将个人的
思考和观察转化为歌曲中的文字表达,创造了许多富有哲理的歌曲。
他的音乐探讨了人生、爱情、社会和自我成长等主题,引发了听众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3. 多样化的音乐风格:黄自的音乐风格多变,从流行、摇滚到民谣、电子等,
他涉猎广泛。
他善于融合不同音乐元素,创造出独特的声音和和谐的乐曲结构。
这使得他的音乐风格独特而丰富,让听众能够享受到不同类型的音乐体验。
4. 精心的编曲和演唱技巧:黄自在音乐的制作过程中非常注重细节,他精心编曲,确保每个音符都能够完美呈现。
他的演唱技巧也十分出色,能够展现出丰富的音域和情感。
这些精良的制作和出色的演唱使得他的歌曲更加打动人心。
总之,黄自的艺术歌曲具有情感表达、独特的歌词和主题、多样化的音乐风格
以及精心的编曲和演唱技巧等美学特征。
他通过这些特点展示出他的音乐才华和对艺术的独特追求,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力量。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引言黄自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也是最早全面系统的传授专门作曲技术和理论的音乐教育家。
五十年前,他在我国初垦的音乐园地里辛勤耕耘;催发出一朵朵艺术歌曲的鲜花和交响音乐的蓓蕾;在初创的高等音乐学府里呕心沥血,培育出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
今天海峡两岸许多卓有成就的音乐家,大都出自他的门下。
尤其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光辉的事业和卓越的贡献,都是在其非常短暂的一生中完成的。
黄自作品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所涉及的题材范围却比较宽,其中大部分作品都具有较高的艺术质量。
艺术歌曲是黄自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也是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的一个方面。
黄自音乐创作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部分当数抒情类艺术歌曲,西洋的写作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有机结合,清新雅丽,余音袅袅。
因此,他的创作给予当时乃至今天我国专业音乐界以重大的影响,在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黄自生平事略黄自(1904—1938),字今吾,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
1904 年3 月23日出生在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浦东)的一个书香门第。
黄自先生短暂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童年时期父亲黄洪培(号济北)是当地经记毛巾厂的经理,辛亥革命后参与地方政事,1923 年被选为川沙县议事会副议长和交通局副局长。
母亲陆梅先又名开群,是一位德才兼备的知识女性,川沙开群女校的创办人。
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得黄自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髫龄时期就听母亲唱民谣、诵唐宋诗词、讲“二十四孝”的故事。
黄自生性聪颖,从小就显示出对音乐和文学,特别是对古典诗词的爱好。
这种对诗歌的热爱,不满三周岁就就能背诵《大学》的片段,并显示出对音乐的兴趣和才能,在黄自的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创作艺术歌曲的重要因素。
(二)求学道路1911 年,黄自开始了他的求学道路。
他进入上海初级小学就读,成绩常常居于全班之首。
翌年,转至浦东中学附小学习,直至 1916年毕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自艺术歌曲的特点
黄自(1904—1938)字今吾,小字四由。
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县的一个书香门第。
我国著名现代作曲家河音乐教育家。
20世纪30年代,一批从20年代成长起来、或出国深造的音乐家(如黄自、应尚能、周淑安、马思聪等),先后登上了我国的乐坛。
他们以自己多年所学热情投入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以及音乐编辑等方面的活动,为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音乐创作讲,当时以黄自及其作品最具有突出的影响。
他是我国最早开始系统全面传授作曲技术和音乐理论的音乐教育家。
艺术歌曲是黄自歌曲创作中影响较大的一个方面,他这方面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以我国古诗词创作的独唱曲和为音乐会演唱所写的独唱曲。
前者的代表作有:以宋代诗人辛弃疾诗词所谱写的《南乡子》,以宋代诗人王灼诗词所谱写的《点绛唇》、以当
代诗人白居易诗词所谱写的《花非花》、以宋代诗人苏轼诗词所谱写的《卜算子》等。
这些歌曲的音乐大多篇幅不大,但技法简练、结构严谨、形象鲜明,能较好的体现原始的意境和感情。
黄自的抒情歌曲,是他全部创作中特别有艺术价值的部分。
黄自的歌曲中的旋律,和诗歌语言配合得非常紧密,好像是从歌词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他在写作歌曲时不但力图恰切地表达歌词内容,还力图使音乐的音调和节奏与诗歌和韵律紧密结合。
他生前出版的独唱歌曲集《春思曲》(1933年6月商务印书馆印行),包含《思乡》(1932年)《春思曲》(1932年)《玫瑰三愿》(1932年),都是黄自艺术歌曲的代表作。
前两首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色調鲜明的彩绘。
而《玫瑰三愿》则直抒胸臆,不事渲染,是一幅素笔勾勒的白描。
在《玫瑰三愿》中,钢琴对旋律只是起了衬托的作用。
而《思乡》《春思曲》中的某些意境,都是由钢琴用造型手法与和声手法表现出来的。
在这两首艺术歌曲中,钢琴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离开了歌调,几乎可以成为钢琴独奏曲。
从他的歌曲创作中可以看出,他曾
受到较好的欧洲古典与浪漫派音乐传统的熏陶和他在创作中体现了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曲调流畅、优美,歌词与曲调的高度结合,以及声乐与伴奏的高度结合,创作构思偏重于技法严谨、洗练,感情细致、含蓄的个人风格。
一、音乐创作民族化:旋律曲调与调式民族化
黄自先生1934年有这样的说法:“总之我们现在所要的是学习西洋号的音乐方法,而利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和整理我旧乐与民谣。
那么我就不难产生民族化的新音乐了。
”黄自先生作为我国第一代系统掌握了西方传统作曲技法的作曲家,他早在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拓荒阶段,就致力于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融汇,并在自己的创作中不断地努力去实践,他的不少作品历经数十年,至今仍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究其根本,“他在应用西方作曲技法的基础上,能有意识地融入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质,使自己的作品打上‘中国风格’的印记,这种创造性的尝试,应是其重要原因。
”犹如刘靖之所说:“论述中国二十世纪欧
化的新音乐,不仅要熟悉欧洲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以及中欧、西欧和南欧音乐发展历史,还要将新音乐放在中国音乐悠长的历程,更应该把它置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
作为艺术歌曲音乐表现的基本要素之一,旋律的风格特征往往突出于其它要素之上。
黄自先生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他的大量声乐作品采用了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五声曲调,甚至直接用民间乐曲的音乐素材作旋律,而旋律的音调特点又对和声的配置及音乐风格的形成具有制约性作用,所以这种旋律曲调的民族化尝试是中国艺术歌曲新时代的创举。
可以说黄自先生所追求的旋律曲调与调式民族化,是缘于符合中国听众审美情趣和听感认知的一种表露。
二、钢琴伴奏中的造型手法
这类艺术歌曲中黄自先生在钢琴伴奏的运用及和声的处理上都有自己独到之处。
比如,在《思乡》和《春思曲》中描绘的意境,都是由钢琴造型手法和和声手法表现出来。
他成功地以素雅的笔调,深情优美的旋律,新颖细致的和声进行,勾画出一幅幅中国的
恬淡幽静的意境。
如《春思曲》中用轻柔缓慢的伴奏和弦与优美抒情的旋律相结合来描写潇潇夜雨。
《思乡》中同样用钢琴伴奏造型手法在“一声声道:不如归去!”处来描写杜鹃的啼声。
钢琴伴奏有流水的上下起伏感,同时伴有似杜鹃跳动的轻巧节奏型,左手与右手相呼应,歌曲最后伴奏中又出现了柳丝轻拂的描写,暗示着又回到现实,仍怀着满腔离愁别恨,要随流水一同归去。
《花非花》全曲旋律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曲。
虽然短小,但音乐典雅精致,结构工整严谨,耐人寻味。
三、歌曲的题材特点:以情景交融的现代诗、旧体诗为来源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王国,富有作诗、吟诗、唱诗的传统。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艺术歌曲的题材大部分以旧体诗和现代诗为主。
黄自先生对文学有很深的修养,喜欢为古典和近现代诗词谱曲。
黄自先生在作曲时对中西方的文化和音乐以及审美观等,从多
方面解剖、分析,把中国的诗词与欧洲的作曲技法这两种不同的东西,化异为同,令他们生动地和谐起来。
他能比较深刻的理解诗歌的含意,并通过富有诗意与幻想的音乐给予生动、具体的形象刻画,注重表现个人的主观感触,让听众在狂热的激情,怀古的意韵,幽怨的感伤中徜徉遐想。
四、音乐与诗歌完美结合
黄自先生善于用简练的音乐语言表现诗的意境,歌曲中的旋律和诗歌语言配合得非常紧密,好像是从歌词的朗诵中自然流淌出来的。
他在写作旋律时,很注意歌词的韵律和声调与旋律的结合,同时他还是很注重旋律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黄自先生把西洋作曲技法同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通过对古典和现代诗词的深入研究,将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中西融合”,让他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并以创新的精神使之升华。
总的来讲,黄自的创作中体现了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曲调流畅、优美,歌词与曲调的高度结合,以及声乐与伴奏的高度结合,
创作思维细致、集中,和乐曲结构简洁、严谨的特色;同时在一部分作品中对音乐的民主风格作了种种创造性探索。
正是这些才是他的创作能过于给予当时,以及后来我国专业音乐界以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