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黄自艺术歌曲

合集下载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在我国,艺术歌曲一向被看成是严肃音乐(高雅音乐)。

正确理解艺术歌曲的本质、风格及特征,并以此推动我国艺术歌曲的创造,使艺术歌曲风格更加多样化、民族化,更具艺术性和时代性。

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成为中国艺术歌曲初创阶段的突出收获,是中国艺术歌曲风格的确立。

黄自创作的音乐作品题材丰富、体裁广泛、风格典雅、旋律流畅、结构严谨,他也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

黄自(1904~1938)中国作曲家。

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生于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卒于上海。

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方音乐,参加学校乐队、合唱队,学习钢琴和声乐,1924年赴美国学习心理学,1926年入奥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8年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29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

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怀旧》曾在学院演出,这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

1929年回国后任教于沪江大学。

1930年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理论教授兼教务主任。

1931年起创作了多首抗战歌曲,如《抗敌歌》《旗正飘飘》等。

1934年与萧友梅等人创办《音乐杂志》,1937年辞去教职,专事编写专业教材。

他倡导音乐创作走民族乐派的道路,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

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等,他还主持并实际参与编写了《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材》。

综合分析后,可以看出非常显著的特点:黄自先生对音乐的执着的追求,使他不断进取,到处求学以提高音乐上的造诣,属于真正的科班出身。

在不断增强自身能力的基础上,他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

黄自在担负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之余,从事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的著述,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介绍了西洋近代音乐理论,造就了大批专业音乐人才;创作领域广泛,创作了中国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清唱剧,以及为电影配乐。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黄自是中国著名的音乐人和作曲家,他的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点。

本文将从旋律、和声、节奏、歌词和演唱等方面分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1.旋律方面黄自的旋律风格多变,从柔美温婉到激情澎湃,都有着相对明显的个性特征。

他的旋律构建多采用诗歌、词牌等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粤乐或其他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黄自的旋律通常以“古典唱法”为主要风格,既有较高的音乐性,又富有古典文化的韵味。

例如,他的代表作《小城故事》的副歌部分采用了流畅优美的旋律,配以简单的音乐和和声,同时利用一些咬字、停顿等技巧,表现出了小城市的淳朴和温馨。

2.和声方面黄自的和声构建通常相对简单,以艳丽的色彩和流畅的旋律为主要特征。

与相对传统的“古典唱法”相比,他更擅长使用各种非传统的和声手法,例如音阶递增或下降、二度和声、并声等。

通过这些非传统手法、他的音乐作品获得了较高的艺术性和新颖性。

例如《小城故事》的副歌中使用了简单、朴素的和声安排,创造出旋律和动机的呼应和丰富的歌曲情感。

3.节奏方面黄自的节奏走向相对平稳而稳定,更偏向于抒情性的音乐节奏。

他在音乐创作中包括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例如粤语流行音乐、歌剧等。

同时,他深受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大量使用中、小节奏的变化,塑造出复杂而多样化的乐曲形式。

例如,《筝儿吟》、《在水一方》等作品,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使得歌曲更具音乐感与艺术感。

4.歌词方面黄自的歌词具有真诚、朴实、情感真实等特点,它也是他创作的重要一部分。

他的歌词通常伴随着深刻的歌曲主题或启示性的哲思。

他的歌曲的歌词通常体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对爱情、亲情、友情的诠释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例如,他的代表作《小城故事》的歌词真实地表现了小城市的平凡和温馨,以及人们对家乡的思乡之情。

5.演唱方面黄自的演唱风格多样,凭借自身的音乐才华和动人的嗓音,将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他在演唱上有很强的表现力,尤其是在柔情抒发时表现尤为突出。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黄自是中国当代音乐界的一位创作才子,他的音乐作品涉及民谣、流行、摇滚等多种
风格,而黄自的艺术歌曲则是他创作生涯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多个方面来分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一、旋律
黄自的艺术歌曲旋律大多采用简单、朴实的旋律线条,并且十分接近古典音乐的格调。

他将音乐与文学结合,旋律和歌词相得益彰,让歌词和旋律之间呈现出一种高度的融合。

黄自的艺术歌曲在旋律设计上往往注重实用性、易被大众接受性和记忆度,旋律既富有感
染力,也不失清新婉约之美。

二、节奏
黄自的艺术歌曲节奏感比较强烈,他喜欢用易奏、易学习的简单节奏来呈现旋律的魅力,有时在音乐的开头或中间,也会穿插一些复杂的节奏,使整首歌曲更加丰富多彩。

三、和声
在和声设计方面,黄自尤其善于运用和声来突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常常将和声变化
形式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给人一种浓烈、深沉的情感冲击。

他的和声强调旋律主旨,节
奏感较强,色彩丰富,给人以优雅、大气、高深的印象。

四、曲式
黄自的艺术歌曲曲式多变,但总体来说,大部分歌曲采用较为简洁的曲式。

他的歌曲
在形式上紧凑、流畅,旋律感染力强,背后铺陈华美而富有力量感的和声、节奏也颇有风味。

总的来说,黄自的艺术歌曲音乐特征较为明显,其音乐的实质仍然是民谣,注重词和
曲的和谐,强调歌曲情感的表达和旋律主旨的突出,具有浓厚的个性特征,同时又与时代
精神紧密结合,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黄自是我国著名的近代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他是第一个系统而又全面地向国内学子传授欧美近代专业作曲理论,并且有着建立中国民族乐派抱负的音乐教育家。

他创作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是中国艺术作品中的瑰宝,具有艺术风格和大众审美特征。

笔者对这首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主题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演唱这首作品的歌者提供参考。

一、《玫瑰三愿》的创作背景在上海战役中,社会矛盾比较尖锐,全国人民处于战乱中,《玫瑰三愿》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是对淞沪会战的一个见证。

那个时候,随着日本法西斯的入侵,悲伤和愤怒充斥着中国人民的心。

在上海这座城市的校园里,玫瑰枯萎了,环境变得凄凉压抑。

这个时候,作词家龙七看到了这一切,于是写了这首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为了更完美地表达这首歌曲的情感,黄自将钢琴伴奏与小提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小提琴的声音像一个温柔似水的女子,而钢琴浑厚有力,与小提琴声乐融为一体,相互照映。

歌词所蕴含的情绪与黄自的内心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至此,一首格调高雅,广受人们欢迎的歌曲就这样创作完成了。

二、《玫瑰三愿》的主题思想《玫瑰三愿》的歌词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去表达表面上的主题思想,而是由表及里,通过表面上的歌词内容表达了真正的含义——“青春一饷”。

《玫瑰三愿》语言虽然比较简单,但包含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主题,让人们开始无尽遐想且回味无穷。

《玫瑰三愿》主题中隐藏了“春思”这一现象,用拟人化的手法来比喻,“烂开”的玫瑰花用来比喻人这一生的青春绽放,从而展现出对青春的思念,同时深刻地反映了这一主题——青春。

《玫瑰三愿》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主题:前面两句的内容说的是对“青春一饷”的叹息与伤感,而且它是三个愿望的前提;中间的内容则是对“青春一饷”的理性分析与理解,是实现三个愿望的期盼也是条件;最后一句话“好教我留住芳华”是三个愿望的最终结果,它是一个总结,也是对“青春一饷”的感慨与叹息。

这个作品是由“前提—条件—结果”这样的架构来彰显主题思想的。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摘要黄自是活跃于中国 20 世纪 30 年代乐坛的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也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奠基人。

艺术歌曲是他的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代表作有《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等,《思乡》是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作为音乐会的精品独唱曲目,《思乡》至今仍是声乐学习者和教育者培养和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的必唱曲目。

本文以研究黄自的艺术歌曲《思乡》为选题,在较充分的了解黄自的生平和音乐创作后,通过对《思乡》的创作背景、音乐特色和演唱分析等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就如何对《思乡》进行艺术演绎和情感表达提出个人见解,期望可以为声乐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如有疏漏,敬请谅解和指正。

关键词:黄自;艺术特色;演唱分析ABSTRACTHuang Zi is a famous composer and music theorist who was active in the music scene in the 1930s in China and an important founder of early music education in China. Artistic song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his music creation.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include "Spring Songs", "Homesickness", and "Three Roses", and "Homesickness" is one of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works. As a solo repertoire of concerts, "Homesick" is still a must-have for vocal learners and educators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ir artistic accomplishments.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theme of researching Huang Zi's art song "Sixiang". After fully understanding Huang Zi's life and music crea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creative background, music characteristics and singing analysis of "Sixiang", Personal opinions are given on how to perform artistic interpretation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Homesickness", and I hop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vocal learners and educators. If there is any omission, please understand and correct me.Key words:Huang Zi;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singing analysis目录1.《思乡》创作背景研究 (1)1.1 作者生平 (1)1.2 作品创作背景 (1)2.《思乡》音乐分析 (2)2.1 曲调旋律的创作 (2)2.2 曲调与词律的结合 (3)2.3 钢琴伴奏的烘托 (4)3.《思乡》演唱处理 (5)3.1 作品把握 (5)3.2 咬字与情感处理 (5)4.结语 (6)致谢 (7)参考文献 (8)1.《思乡》创作背景研究1.1 作者生平黄自,字今吾,在1904年出生于江苏川沙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黄自先生是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黄自是一位中国流行乐坛的音乐才子,他的音乐作品非常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黄自的
艺术歌曲有着独特的音乐特征,以下从歌曲主题、歌词和曲调三个方面对黄自艺术歌曲的
音乐特征进行浅析。

黄自的艺术歌曲主题多样。

他的歌曲主题广泛涉及人生、情感、社会现象等各种不同
领域。

比如《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歌词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追求理想的渴望;《理想三旬》则表达了艺术家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歌曲不仅描绘了个体对生活、爱情、友情等个人情感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问题和现象。

这种多样性的主题使得黄
自的艺术歌曲更具有深度和广泛性。

黄自的艺术歌曲歌词富有情感。

他的歌词往往流露出深情和细腻的一面,能够打动人心。

他擅长通过歌词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转变,让听众在音乐中感受到共鸣。

比如
《童年》这首歌曲,歌词中充满了对逝去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成长带来的痛苦的思考;而《岁月神偷》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无情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渴望。

黄自的歌词通过朴实而直
接的方式,触动了听众内心深处的情感。

黄自的艺术歌曲曲调和编曲独特。

黄自的歌曲往往采用流行音乐元素,并融合一些传
统音乐元素,使得歌曲具有独特的风格。

他对音乐的处理非常细腻,旋律优美,使得听众
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他的编曲也很精细,往往运用一些特殊的乐器或
音效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比如《不说再见》以轻快的旋律和舒缓的节奏展现了黄自自然
流畅的歌唱风格,使得这首歌更加耐人寻味。

浅论黄自艺术歌曲

浅论黄自艺术歌曲

浅论黄自艺术歌曲摘要:“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

在我国二十世二、三十年代,由于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出现了艺术歌曲这一音乐形式。

黄自便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之一。

本文就是对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及写作手法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通过把黄自艺术歌曲分为抒情歌曲、古诗词歌曲、爱国歌曲这三类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各类歌曲都举出相应的作品加以详细介绍。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艺术风格创作特征Abstract:“Art song” was 18 cen tury's end the early 19th century, one kind of lyric song generic term which Europe was in vogue. In our country 20 th the 20s-30s, because receives the Western romanticism ideological trend the influence, also presented the art song this music form.Huang zi was one of this time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Through Huang Zi’s lyric songs, poems ancient songs, patriotic songs these three categories for detailed analysis, and each kind of song was all Points out the corresponding work performs the detailed introductionKey word : Huang Zi Art song Artistic style Creation characteristic绪论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人。

论黄自艺术歌曲创作之特征

论黄自艺术歌曲创作之特征

论黄自艺术歌曲创作之特征
黄自是中国内地著名的音乐创作人和歌手,其创作的艺术歌曲在中国乐坛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的特征。

首先,黄自的作品以情感为主线,常常涉及到爱情、友情、亲情等主题。

他的歌曲既深刻又真实,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打动了很多人的心灵。

例如,他的代表作《爱情转移》中的“在每一个想你的夜里,在每一颗抱你的心里”一句歌词,表达了深刻的思念之情,让人动容。

其次,黄自的作品注重曲调和歌词的结合,他擅长用优美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来表达情感。

他的歌曲旋律优美动人,歌词深刻打动人心,给人以深深的感触。

例如,他的歌曲《感谢你曾来过》中,歌词“你的出现,曾经让我感到无比温暖”,让人感慨万千。

最后,黄自的作品贴近人民生活,他的歌曲歌颂了普通人的生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的歌曲往往反映出社会中的一些真实问题,例如《富士山下》中讲述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珍惜,深刻反映了社会中的一些问题。

综上所述,黄自的艺术歌曲创作具有情感真挚、曲调与歌词相结合、贴近人民生活等特征。

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歌曲创作的重要标志。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黄自艺术歌曲摘要:“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

在我国二十世二、三十年代,由于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出现了艺术歌曲这一音乐形式。

黄自便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之一。

本文就是对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及写作手法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通过把黄自艺术歌曲分为抒情歌曲、古诗词歌曲、爱国歌曲这三类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各类歌曲都举出相应的作品加以详细介绍。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艺术风格创作特征Abstract:“Art song” was 18 cen tury's end the early 19th century, one kind of lyric song generic term which Europe was in vogue. In our country 20 th the 20s-30s, because receives the Western romanticism ideological trend the influence, also presented the art song this music form.Huang zi was one of this time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Through Huang Zi’s lyric songs, poems ancient songs, patriotic songs these three categories for detailed analysis, and each kind of song was all Points out the corresponding work performs the detailed introductionKey word : Huang Zi Art song Artistic style Creation characteristic绪论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人。

是我国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

自幼喜欢音乐,一生当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复调乐、清唱剧、合唱、独唱等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

黄自受到过西方正规的音乐教育,又加之他对中国古典文化也有颇深的研究,所以他所创作的作品,不仅具有西方先进的写作手法,又将我国的古典文化加以运用并与之融会贯通,行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给后人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他的学生钱仁康曾在《黄自的生活与创作》一文中写到:“他在我国初垦的音乐园地里辛勤耕耘,催发出一朵朵艺术歌曲的鲜花……”他的艺术歌曲创作题材很广泛,有广为人知的抒情歌曲《玫瑰三愿》、《思乡》、《春思曲》等,也有借用古诗词创作而成的歌曲《花非花》、《卜算子》,还有为抗日救亡运动谱写的爱国歌曲《九一八》、《热血歌》等。

每一首作品无论从创作手法还是其艺术风格上看,都是早期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中的精品。

我国早期著名的音乐家如贺绿汀、江定仙、钱仁康、张定和等都是出自他的门下。

所以,他的一生为我国早期的音乐教育发展,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尽管他的一生只有短暂的三十四年。

他在回国前曾这样说过:“我们不被认为是一个音乐的民族,因为我们的乐感还未被启发。

我们的政府已经在小学和中学开始这种启蒙,这是我期望回去之后能够从事的工作。

”这句话他不仅说到了,也做到了,他将自己一生所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全部奉献给了社会,直到他临终之前还对他夫人说:“你请医生快点来吧,我不能就此死去,我还有半部音乐史没有写玩呢。

”一、影响黄自音乐创作的因素(一)家庭对黄自音乐创作的影响黄自,父亲黄淮培,是前清学生。

黄自是一个知识分子世家,从小就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

这也是为什么黄自创作音乐作品时会有很高的古典文学修养的原因,并且受其父亲影响,他的书法也是其他作曲家不能相比的。

母亲陆梅是一位文化修养很高的女子,喜好诗词与音乐,所以在黄自小的时候就对他进行诗词与音乐方面培养,家庭的影响是黄自后来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的最早启蒙。

他自己讲述:“周岁时会唱的歌不少于10首,及至入浦东中学附小,5年间在唱歌上学会的歌则有五六十首之多。

”六岁(宣统1910年)黄自正式入上海初级小学读书,辛亥革命后转入浦东中学附属小学;1916年,黄自考入北京清华学校。

(二)学校对黄自音乐创作的影响1916年黄自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学校是留美预备班。

黄自在清华一共读了八年书,这八年是黄自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年龄阶段。

这个阶段的黄自在思想上日益的成熟,也在此期间对自己以后所从事的专业有了明确的选择。

20世纪20年代后的清华开始提倡美育教育,也相继在学校里出现了各种社团,除了文学、戏剧、科学、摄影外,也有音乐。

这对从小就喜欢音乐的黄自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音乐社团除了有中国古典乐,也有西洋乐。

学校不仅为这些社团配了各种必备的场地和乐器,还专门聘请了有专业知识很高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培训。

不仅如此,学校还经常邀请外籍教师来校现场演出,这些为黄自以后学习音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当时的黄自在钢管队吹第一单簧管,在唱歌团唱第二男高音。

1923年3月学校在北京青年会举办首场对外公演的音乐会,他被推选为钢琴独奏、四手联弹等。

1920年,他随张丽真学和声,1922年随史凤珠学习钢琴,1924年2月6日,他收到美国欧柏林学院的入学申请书,从此告别了他八年的清华学习生涯,踏上了去美留学的征程。

到1929年6月,学成归来。

在上海国立音专(今上海音乐学院)担任理论作曲组专任教员和主任。

(三)社会对黄自音乐创作的影响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这场运动是以学生为主力军的一次爱国运动。

年满15岁的黄自也参与到了这次运动中来。

从5月5日到6月5日这一个月期间,他不仅参加了学校的集体大罢课,还和全校学生一起高举“收复失地”、“废除二十条”、“拒绝《巴黎和约》”等口号进行游行。

1919年5月9日这一天,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接受了日本的《二十一条》和约,黄自和全体同学坚决反对,集体背诵了“勿忘国耻”,并将这一天定为“国耻纪念日”。

然而19年后的5月9日,也就是1938年5月9日的凌晨,黄自因病与世长辞。

于是后人只要记住那天是“国耻纪念日”,也必定不会忘记那天也是伟大的爱国音乐家黄自先生的忌日。

经过这两次的爱国主义运动的洗礼之后,抗日救亡的决心便在黄自幼小的心灵里深深的扎根了,这成了黄自在回国后敢于创作抗日爱国歌曲的动力。

他的爱国歌曲不仅唱出了自己心中的怒火,也唱出了全国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二、黄自的艺术歌曲分析艺术歌曲的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

可以说,艺术歌曲是绽放在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中的一棵奇葩。

黄自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不仅借鉴了西方艺术歌曲创作的特征,还大胆的加入许多新的创造手法,使得他的艺术歌曲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一)抒情歌曲“黄自的抒情歌曲,是黄自先生全部创作中最具有艺术价值的部分。

他善于用精练的音乐语言表现诗的意境,音乐语言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和歌词结合的非常妥帖,伴奏在渲染歌曲的意境和诠释歌曲情绪上,给予以恰当的烘托主题、补充诗意的效果。

”①在当时的中国,艺术歌曲是最具有西洋风格的音乐形式。

黄自先生通过在西方学到的创作手法,加之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融合,创作了许多抒情性的艺术歌曲,主要作品有:《思乡曲》、《春思曲》、《玫瑰三愿》等。

“《思乡》和《春思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色彩鲜明的彩绘;而《玫瑰三愿》则直抒胸臆,不是渲染,是一幅素笔勾勒的白描。

”②1、《春思曲》这首歌曲创作于1932年5月17日,由著名的词人韦瀚章作词。

此曲用的是柔板(Adagietto)的速度,F大调,12/8拍子,二段体结构。

这首作品的主题是描写了一为女子在春天的一个雨夜里思念丈夫的情景。

音乐在用三连音伴奏和弦模仿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开始,轻柔缓慢的将旋律往下进行,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春雨连绵的夜里。

歌词的第一句“潇潇夜雨”中的“潇”字起音在f2上,似乎在告诉我们女子心中的落寞和孤寂。

“应是梨涡浅”这一句中,“浅”字用了降半音和减七和弦,而在后来的每一个调性的转折点上都出现了“应是梨涡浅”的音调。

音乐进行到了“懒贴花钿”一句从属十三和弦进入到主和弦,这是黄自习惯用的终止。

在歌曲的第二乐段开始时,音乐的伴奏织体开始发生转变,变成了杨柳随风摇曳的新的音乐形式。

由此可以看出,黄自作曲时注重钢琴伴奏对歌曲的烘托作用。

第二段的音乐基调明显明朗起来。

部分地方速度也开始有所变化,旋律与前后的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女子的内心激动幽怨的情绪。

歌曲的后半部分拍子有了变化,在倒数第二小节伴奏和弦用了主和弦的第二转位,以代替属和弦,在渐慢的同时,采用弱音结束全曲,使音乐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让歌者与听者均陷入沉思中,将思绪飘向远方。

2、《玫瑰三愿》这首歌曲是由著名的词人龙沐勋(龙七)写的。

1932年,凇沪战争结束后,在上海国立音专教授文学的龙七,看到校园内玫瑰凋零的凄惨场景,心中不禁感伤后所写下的歌词。

黄自先生与1932年6月2日,为该词谱曲。

这是一首小提琴协奏、钢琴伴奏的抒情独唱曲。

歌曲借花抒情,抒发了当时知识青年看到祖国被人欺凌的忧伤心情。

该曲是E大调,6/8拍,二段体结构,旋律速度为行板。

第一段是叙事性段落,音乐比较安静、优美。

歌曲在“玫瑰花”这一个音乐动机中展开,唱出了玫瑰花的娇艳。

当歌曲进入了第二段时,音乐转入了升c小调,用热情的音乐语言歌唱玫瑰心中的三愿。

小调则表示一种未经约束或无法约束的热情。

黄自在《调性的表情》中讲到。

这一乐段是三乐句的乐段,三乐句之间形成了排比,后两句是前一句的模进,虽如此,可还是有所变化的。

力度由mf—p—f,旋律的最高点由e2—升d2—升g2一愿“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音乐委婉,悠长,旋律的最高音在e2,低音在c上;二愿“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音乐中含有恳求;三愿“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是全曲的高潮所在,音乐凄婉而激动。

旋律最高音g2,低音在g1上,尾音加以延长,并运用减七和弦构成阻碍终止。

歌曲的最后从慢板开始进入低音区内,用略带宣叙调式的旋律唱出黯然神伤的最后一句“好教我留住芳华“。

使得歌曲的旋律迂回悠长,优美感人。

(二)古诗词歌曲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我国上个世纪的早期是最常见的一种歌曲形式。

作曲家们将西方的写作技法与中国的古诗词进行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歌曲。

黄自先生也不例外,他的这一类艺术歌曲音调和歌词结合的非常的完美,生动的将诗歌再现与音乐之中,真正作到了“乐中有诗、诗中有乐”1、《花非花》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写下了这首深受后人喜爱的诗《花非花》,黄自先生为此谱上了曲,也随之成为后人喜爱的歌曲,几乎每一个初学声乐的学生都曾唱过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