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与影子
观察画竹影子的故事

观察画竹影子的故事
清代有个大画家叫郑板桥,擅长画竹子和兰草。
他画的竹子和兰草,形象真实而优美,行笔劲拔而潇洒,令人叫绝。
他喜欢竹子,经常驻足竹林,细心端详。
他对竹子的观察,可以说是到家了。
天气睛和时的竹,风中的竹,雨中的竹,还有竹叶的形态、组合,竹竿的长势,竹节的样子,他都揣摩透了,了然于心。
他不但仔细观察竹子,还留心竹子留在白墙上、纸窗上的影子,他从这些“竹影”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郑板桥本来就喜欢“出土便有节,凌空仍虚心”的竹子,再加上他对竹子观察得如此仔细,“入眼”、“入胸”了,所以才画得这么好。
写作文如画画一样,观察是基础。
只有对事物有了透彻的了解,像郑板桥观察竹子那样,由“眼中之竹”,变为“胸中之竹”了,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写清楚,写明白。
六年级解比例影子问题的公式

六年级解比例影子问题的公式
1. 解比例影子问题相关知识
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实际高度和它们影子的长度的比值是相同的。
设物体的实际高度为公式,影子长度为公式,如果有两个物体,它们的实际高度分别为公式、公式,影子长度分别为公式、公式,那么可得比例公式公式。
2. 题目解析示例
例:在同一时刻,一根公式米长的竹竿的影子长公式米,一棵大树的影子长公式米,求大树的高度。
解:设大树的高度为公式米。
根据上述公式公式,这里公式米(竹竿高度),公式
米(竹竿影子长度),公式米(大树高度),公式米(大树影子长度)。
可列出比例式公式。
根据比例的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得到公式。
先计算公式,则公式。
解得公式米。
所以,大树的高度是公式米。
用影子测量高度

用影子测量物体的高度一天晚上,我和妈妈在小区路灯下玩着踩影子的游戏。
妈妈突然问我:“为什么我的影子总比你的长呢?”,“因为你比我高呀!高个儿影子长,矮个儿影子短,这很正常啊。
”,“那么是不是影子长个子高,影子短个子矮啊?”,“当然啦,影子长度和东西高度是对应的啊。
哦,妈妈,是不是能从影子的长度知道东西的高度啊?”,“能不能知道我们量一下试试看,找个时间咱们玩一个用影子测量高度的游戏,怎么样?”,“好啊好啊!”我听了兴奋起来。
第二天下午做完作业,妈妈对我说:“汀汀,现在阳光很好,咱们玩游戏去。
”。
我高兴地拿着妈妈准备好的卷尺、铅笔、纸和粉笔,拉着妈妈跑下楼。
我们在小区里找了一块空地,妈妈用脚踩着卷尺一端,手里拿着卷尺竖直拉出50厘米高度并横着伸出一个拇指。
我拿着粉笔分别在卷尺挨着地面的地方和妈妈拇指头的影子处做了两个标记,这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就是50厘米高度对应的影子长度。
之后妈妈分别用手里的卷尺拉出1米和150厘米的高度,我也分别在地上画好了对应影子的标记。
接下来我们用卷尺量出了三个影子的长度。
下面是我们的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如下:通过这个表格,我发现,物体高度之间的倍数是几,他们影子的倍数也是几,比如,50厘米的竹竿和1米竹竿长度是二倍的关系,那么他们的影子长也大约是二倍的关系。
我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非常好,那现在我来考考你,你能不通过测量,说出2米长的杆子此时的影子长度是多少吗?”我马上回答:“ 122厘米。
”妈妈高兴的点了点头,又问我:“那如果我们现在测出一个物体的影子是240厘米,这个物体的实际高度大概是多少呢?”我算了算,答道:“4米。
”“怎么计算出来的呢?”我把我的方法告诉了妈妈:“首先我用240厘米去除以50厘米的竹竿的影子长度30厘米,也就是240÷30 =8,算出他的影子是竹竿的影子的8倍,然后再用这个倍数8去乘以竹竿的长度50厘米,就得到了物体的高度是4米。
日晷的制作方法

日晷的制作方法日晷,又称日影钟,是一种利用太阳光影来测定时间的古老仪器。
它是人类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早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
日晷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只需一些简单的材料和一点耐心,就可以制作出一个精美的日晷。
下面,我将介绍日晷的制作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一块平整的木板,一根直径较细的竹竿,一只水平仪,一只指南针,一把锯子,一把锤子和一些钉子。
木板的大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一般来说,30厘米×30厘米左右的大小就可以满足日晷的制作要求。
竹竿的长度也可以根据木板的大小来确定,一般来说,竹竿的长度要比木板的宽度长出10厘米左右。
接下来,我们需要在木板上做出一个刻度盘。
首先,我们用尺子和铅笔在木板的中心处画出一个小圆圈,作为日晷的中心点。
然后,我们沿着木板的四周分别画出12条直线,代表12个小时。
在画直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水平仪来确保直线的水平度。
画好直线之后,我们再在每条直线上标出相应的小时数,这样一个简易的刻度盘就完成了。
接着,我们需要在竹竿上做出一个影子。
我们首先要在竹竿的一端固定一只指南针,这样可以确保竹竿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方。
然后,我们将竹竿竖立在刻度盘的中心点上,并用锤子和钉子将竹竿固定在木板上。
这样,一个简易的日晷就制作完成了。
当我们要使用日晷时,只需将日晷放置在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竹竿的影子就会在刻度盘上投下一个影子。
根据影子的位置,我们就可以读出当前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阳的位置和光线的强弱会随着时间和季节而变化,因此在使用日晷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
总的来说,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并不难,只要掌握了制作方法,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就可以在家中动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
日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感受古代人们计时的方式,还可以增加我们对自然的认识和了解。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影子的变化的作文

影子的变化的作文影子的变化的作文篇一有一天,我无意间发现在不同的时间,自己身体投射的影子不一样,有时高高瘦瘦,有时矮矮胖胖。
于是,我决定亲自测量一下影子。
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6点40分起床,起床后立刻洗漱换好衣服。
我从家里找到了一根紫色的竹竿,这是我和弟弟平时捉蝴蝶用的。
我一手拿竹竿,一手拿粉笔,兴冲冲地跑下楼去量影子了。
我在地上找了一个点,做了一个标记,然后把竹竿的一头对准标记,竹竿和地面垂直,淡淡的阳光照在竹竿上,竹竿的影子有些模糊。
我用粉笔把影子画了下了,影子在竹竿的正西面,我把影子和竹竿比了一下,影子比竹竿长了一倍。
再过两个小时,这时是早晨的九点,外面开始热了起来,外面来来往往的人少了。
我按照第一次的方法记录下影子的长度,这时候的影子大概和竹竿差不多长,位置在竹竿的西北面。
又过了两小时,火辣辣的太阳照在竹竿上,竹竿的影子清晰可见,影子长度大约是竹竿的三分之一,位置也发生了变化。
下午一点烈日当空,外面连个人影都没了,强烈的阳光照在竹竿上,竹竿的影子只有大约铅笔那么长。
下午三点,阳光似乎没有那么强烈了,有一阵阵热气往身上涌,这时的影子明显变长了,影子的位置转移到东北方向。
下午五点,太阳要落山了,这时的影子和早晨七点的影子一样很长而且有些模糊了。
真没想到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竟有如此大的变化,影子真神奇呀!影子的变化的作文篇二当太阳照射在身上时,内心总会莫名的有一种被刺穿的看透感。
看透那心底下的灰尘。
像一根蜡烛,被燃烧,被溶解。
可以布满整个黑暗的房间,却无法照亮自己底下的那片灰暗。
那灰暗不是阴影,而是影子。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影子,当太阳照射的时候,当灯光布满的时候。
那黑糊糊的影子都陪伴在我们的身旁。
伴随我们成长,悲伤,欢乐。
它是见证我们长大成熟的见证。
它不动声色[注:声:言谈;色:脸色。
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
形容非常镇静。
]的静静站在我们的身后,悲伤的时候我们很想躲进角落里痛哭,它却在墙角像一个小孩束手无策[注:策:办法。
绘制北京11月竹竿影子轨迹

绘制北京11月竹竿影子轨迹 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怎么绘制北京11月那竹竿影子的轨迹,这事儿听起来挺玄乎,其实还挺好玩的,跟着我一块儿来琢磨琢磨吧。
首先呢,咱得找根合适的竹竿。这竹竿可不能太细,不然风一吹,它跟个弱不禁风的小姑娘似的,晃得你都不知道它影子在哪儿了;也别太粗,不然搬起来累得要死,咱这又不是搞什么大力士比赛。找好了竹竿,咱得把它竖在一个开阔、平坦的地方,就像找了块大舞台让它好好表演似的。最好周围别乱七八糟堆着啥东西,不然影子被挡住了,那咱这戏可就唱不下去啦。
接下来就是时间问题啦。11月的北京,天气已经有点凉飕飕的了,不过这可丝毫不影响咱的“科研热情”。咱得从早上开始观察,为啥呢?因为早上太阳刚出来,那影子老长啦,就像竹竿在伸懒腰,影子也跟着它使劲儿伸长。这时候,咱得赶紧在影子的一头做个记号,就好比给它钉个小标签,写上“早上的影子”。然后每隔一段时间,比如说半个小时吧,就去看看影子跑到哪儿去了。你会发现啊,这影子就跟个调皮的小孩似的,慢慢地一点点挪动,还越挪越短呢。
到了中午,太阳高高挂在头顶,这时候影子就变得最短啦,就像竹竿害羞了,把自己的影子都缩回去了。咱也别闲着,照样给它做个记号,写上“中午的影子”。过了中午,那影子又开始慢慢变长啦,就跟吃饱了饭又开始长个儿似的。咱还是每隔半个小时去记录一下,一直到傍晚太阳落山。
记录完了这些影子的位置,咱就可以开始绘制轨迹啦。找张大白纸,把咱记录的那些点都标上去,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你瞧!一条弯弯扭扭的曲线就出来了,这就是北京11月竹竿影子的轨迹啦。看着这条轨迹,就好像能看到太阳一天的行踪似的,是不是挺神奇的?
怎么样,朋友们,是不是觉得这绘制影子轨迹还挺有意思的?赶紧找根竹竿自己也试试吧,说不定还能发现啥新秘密呢!
夏至地理实验

夏至地理实验实验名称:一年中正午影子的长度实验用品:竹竿、米尺实验过程: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正午时刻,测量竹竿(2米)的影子长度,并做好记录。
下面为四个节气正午时刻影子长度统计表(下表)和测量影子长度的示意图(下图)。
观测结果:(1)分别说出四个节气中正午影子最长和最短的节气。
(2)分别说出四个节气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和最小的节气。
观察思考:(3)太阳高度与影子长短之间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填“长”或“短”)。
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填“长”或“短”)。
迁移运用:(4)假如家里打算买高层楼房,考虑前面建筑的挡光情况,说出你建议看房的最佳节气,并说明理由。
(1)冬至夏至(2)夏至冬至(3)短长(4)冬至(或12月22日前后)。
在冬至,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若这一天房屋内采光受前面建筑物遮挡影响较小,则其他季节采光会更好。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1)四个节气中正午影子最长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正午时影子最短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2)四个节气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3)太阳高度与影子长短之间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
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4)假如家里打算买高层楼房,考虑前面建筑的挡光情况,在冬至日(或12月22日前后)看房最好。
在冬至日,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物体影子最长,若这一天房屋内采光受前面建筑物遮挡影响较小,则其他季节采光会更好。
影子的变化三年级作文

影子的变化三年级作文
作文一
《影子的变化》
小朋友们,你们注意过影子吗?我可喜欢观察影子啦!
早上,太阳公公慢慢地升起,我的影子长长的,瘦瘦的,就像一根竹竿。
我走在路上,影子就跟在我身后,我跑它也跑,我跳它也跳,可有趣啦!
中午的时候,太阳公公在我们头顶上,这时候我的影子变得短短的,小小的,就像一个小矮人。
我站在大树下乘凉,影子就躲在我的脚边,好像在和我捉迷藏。
傍晚,太阳公公要落山了,我的影子又变得长长的,而且越来越长。
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广场上玩耍,我们的影子一会儿交叉在一起,一会儿又分开,就像在跳舞一样。
影子的变化可真神奇呀!
作文二
《影子的变化》
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讲讲影子的变化。
有一天,我早早地起床去上学。
太阳刚刚升起,我的影子在我前面,拉得老长老长的。
我走一步,影子也走一步,我觉得它就像我的小跟班。
到了课间休息,我在操场上玩。
这时候太阳在我的头顶,影子变得特别小,几乎就在我的脚下,好像藏起来了一样。
放学的时候,太阳快落山了,影子又跑到我的前面去了,变得长长的,我追着影子跑,感觉好好玩。
你们看,影子是不是一直在变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竿与影子史潇童
周六,为了加深我对比例的理解,我找来了一根竹竿,和妈妈在太阳底下做起了实验。
首先,我量了竹竿的长度,一米二。
我再把竹竿放在太阳底下,妈妈量了一下长度,只有一米。
看来,我比我的影子长。
我现在一米五,那么我的影子是多少呢?
既然竹竿的影子比竹竿的长度短,那我的影子就比我的身高矮。
那就先用竹竿的影子除以竹竿,然后再乘以我的身高就好了,可这不是比例的式子啊?妈妈说:“你可以用方程。
”
解:设我的影子是x米。
1.2/1=1.5/x
1.2x=1×1.5
1.2x=1.5
x=1.5÷1.2
x=1.25
解完了,妈妈量了量影子,真的是1.25米,看来,我在比例的知识中,学得很好,我知道怎样用比例的知识,知道在比例中,
内项积等于外项积,还有……
数学在生活中,生活在数学中,以后我要好好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