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的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进展

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进展

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进展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对于提高果蔬的贮藏寿命、保持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果蔬生产大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不仅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还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我国在果蔬采后生理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的研究现状、热点、困境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

目前,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果蔬采后生理生化机制:研究果蔬在采后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包括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成熟与衰老等过程。

果蔬采后病害控制:针对果蔬采后常见的病害问题,研究有效的防控措施,包括化学保鲜剂、生物保鲜剂等的应用。

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热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不断深入,以下领域成为研究热点:基因组学在果蔬采后生理学中的应用:通过基因组学手段研究果蔬在采后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果蔬的衰老机制,为贮藏保鲜提供理论支持。

代谢组学在果蔬采后生理学中的应用:代谢组学的是生物体受环境刺激或基因改变引起的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将其应用于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有助于揭示果蔬贮藏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和营养价值的衰减过程。

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困境与挑战尽管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基础研究薄弱: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果蔬采后生理学的基础研究方面还存在不足,这限制了我们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手段缺乏:虽然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新技术为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我国在相关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

农业与科教结合不紧密:在农业生产和科教方面,我国果蔬产区和科教单位之间的不够紧密,导致部分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应用。

总体来看,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我国果蔬加工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果蔬加工现状与发展前景

果蔬加工学论文题目:我国果蔬加工现状与产业发展前景*****学号:********** 班级: 07级园艺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果蔬产品加工国,近年来我国果蔬加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近20 年来我国的果蔬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虽然其产量自2001 年以来居世界首位,但是果蔬产业加工严重滞后,大多数处于初级加工阶段,精深加工产品较少。

文章介绍果蔬加工产业的国外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制约我国果蔬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果蔬加工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果蔬加工;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目录前言 (4)我国果蔬加工的现状 (5)1.果蔬种植和加工区域化格局日益明显,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带我国果蔬种植业已形成优势产业带 (6)2.高新技术得到了逐步的应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需求和企业研发能力的增强,高新技术在果蔬加工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7)2.1 在果蔬汁加工领域 (7)2.2 在果蔬罐头领域 (7)2.3 在脱水果蔬领域 (7)2.4 在速冻果蔬领域 (7)2.5 在果蔬物流领域 (8)3. 国际市场比较优势日益明显,国内外市场逐步扩大 (8)4.果蔬产品标准体系与质量控制体系不断完善 (9)我国果蔬加工趋势 (9)1. 果蔬功能成分的提取 (10)2.果蔬的最少加工 (10)3.果蔬汁加工 (10)4.果蔬粉加工 (11)5.果蔬脆片的加工 (11)6.谷一菜复合食品的加工 (11)7.我国果蔬加工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应包括 (1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 (13)1.专用加工品种缺乏和原料基地不足 (13)2.果蔬加工技术与加工装备制造水平低 (13)(1)在果蔬汁加工领域: (14)(2)在罐头加工领域 (14)(4)果蔬速冻加工领域 (14)(5)在果蔬物流加工领域 (15)(6) 果蔬产业的标准体系与质量控制体系尚不完善 (15)(7) 新型高附加值产品少,综合利用水平低 (15)(8) 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不高 (16)建议 (16)参考文献: (18)我国果蔬加工现状与产业发展前景前言农产品加工业是把农产品更多地推向市场的后续加工产业,是农业与市场连接的重要纽带,是农产品商品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21 世纪的朝阳产业。

我国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_李继兰

我国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_李继兰

即菇床上密度大的地方先采,而出菇疏的则迟采。

3.2 严格消毒管理,严防病原菌侵染。

采收前已经潜伏的病原菌在采收后,往往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菇体耐贮性和抗病力的降低,使病害泛滥成灾,导致保鲜失败,所以在采收前,就要做好采菇工人、器具及场所的消毒工作,严防病原菌侵染。

3.3 低温预冷,降低呼吸强度,延缓蘑菇变色。

据测定,蘑菇在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损耗和菇体变色是导致其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贮藏过程中,尽可能采取提供适宜的贮藏条件,蘑菇采收后立即送进保鲜库中,在0—5℃贮藏,以降低呼吸强度,延缓变色过程,减少营养物质的损耗,从而获得良好的保鲜质量。

3.4 运输。

采用冷藏车运输时,可调至2℃左右,纸箱包装时宜采用该运输方式。

包装保鲜我国是果蔬生产大国,2010年底全国果蔬总产量达7亿多吨,但产量大,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的现状多年来一直未能根本解决。

我国重采前轻采后的传统一方面导致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水平差,内销和出口价格都很低;另一方面精深加工技术产品缺乏,果蔬的附加值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内消费者对新鲜水果蔬菜的消费需求已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不仅花色品种要多,还要求产品新鲜、干净和精美。

因此,大力开展以提高果蔬质量为中心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工作,美化产品,使其对消费者更具有吸引力,提高果蔬产品的附加值和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减少我国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李继兰 葛玉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014)摘 要:本文着眼于我国是果蔬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的现状,阐述了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环节,分析技术现状,对我国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果蔬;商品化处理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整理、分级后的鲜菇,温度在1—2℃范围时,可放入硅窗袋中,由于特殊的制作技术,袋内CO 2浓度则高达25%,该条件下鲜菇呼吸量极小,故可达到保鲜的目的。

园艺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

园艺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
例,拟列出模式如下。
基本模式:
采后的园艺产品—保鲜运具—预冷间—恒温整理间(短 途输送)——保鲜运具——产地、销售地保鲜库
在该种模式中,预冷间和恒温整理间的顺序可
根据需要互换。
变形模式I:
采后的园艺产品—移动预冷装置——恒温整理间——保鲜运具——产地 保鲜库(冷藏、气调)、销售地保鲜库,市场等
前言
果品蔬菜营养丰富,是人们生活中不可 缺少的食品。由于生产的季节性、地域性和 产品的易腐性,给果蔬的贮藏、运输、包装、 销售等流通环节带来了极大困难。特别是在 果蔬生产中,由于采摘不当、分级处理不适、 运输不及时或包装粗放等,往往导致大量果 蔬的腐烂损失,造成了“旺季烂、淡季断, 旺季向外调、淡季伸手要”的被动局面,以 致产生了淡季供应数量不足和品种单一等一 系列矛盾。
本文对园艺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从以 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果实机械采收的视觉技术与自动化技术; (2)果实分级自动化技术; (3)果蔬包装新材料、新技术以及可食性包装膜
等新型防腐包装技术; (4)果实运输中的机械损伤及其控制技术; (5)园艺产品的无损伤检测技术。
并对提高园艺产品的国际竞争实力提出了一些 建议。
移动式果蔬分级筛选机

1:分级后的果实大小均匀一致,根据客户需求可分为3-7个级别不同的果粒。

2:圣女果(小西红柿、小番茄)静式移动,果实绝不掉蒂头,不碰伤果皮。分级无任何碰伤而可
较长时间贮存和长途运输。

3:生产效率高。用这种分级机械,每小时可分级圣女果2000~3000斤,也可根据客户定做冷库用
1 果实机械采收的计算机视觉技 术与自动化技术
采收是商品化处理的第一个环节,采收 质量和效率对果蔬的商品价值影响很大, 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果蔬品种已经实现机 器人采收。据苹果形状特征从树上找出果 实的技术,采用该方法不受自然光条件和 果实颜色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精 度,利用果实、枝条、叶片存在温差这一 特征,摄取果实、枝条、叶片的热红外图 像,利用遗传算法对图像进行分析识别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宜兴市蔬菜办公室陆志新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中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3%、49%,均居世界第一。

❖ 2007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2.6亿亩,总产量5.65亿吨,人均占有量420多公斤。

(中国经济网消息).❖蔬菜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1.3%,总产值6300多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高达25.5%.蔬菜生产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57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13.8%.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优势产区的逐步形成,产销布局的日趋合理,我国已基本实现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的目标。

2、蔬菜市场供应显著改善❖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8个蔬菜重点区域。

❖据介绍,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也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生产布局不合理,市场供应不稳定等问题。

❖针对蔬菜生产季节性强,蔬菜产品新鲜易腐,贮运困难的特点,根据气候、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农业部规划将全国蔬菜产区划分为4大功能区8大重点区域,包括:华南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重点区域、黄土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重点区域、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域、东南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西北内陆出口蔬菜重点区域、东北沿边出口蔬菜重点区域。

❖按照规划,到2015年,重点区域基地县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的42%,蔬菜产量占全国的48%,出口量和出口额占全国的90%以上,蔬菜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超过1200元,产品安全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产品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率达到65%以上。

关于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中的机械采收技术探讨

关于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中的机械采收技术探讨

关于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中的机械采收技术探讨摘要: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应用的程度决定了产品附加值的高低,反应了果蔬产业发展的水平。

本文就果蔬商品化处理中的机械采收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并对将来的研究与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果蔬;商品化;机械采收;自动化技术;视觉技术中图分类号:s667.3 文献标识码:a商品化处理将采后的果蔬转化为商品的一个重要环节。

利用科学恰当的商品化处理方法将果蔬从原产地完好无损地转移到消费市场,并利用贮藏技术进行保鲜处理。

果蔬一旦脱离本枝就会很快变质,丧失原有的鲜味,还会生成有毒物质,这对于商品化处理中的保鲜技术提出了考验,很多农户或者农产品加工企业正是没有熟练掌握这类技术,导致不能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其积极性也不高,严重制约了果蔬产品化产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果蔬产品跨区域流通进一步加大,有的产品远销国外,实现了跨洲际流通,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果蔬产品也得以流通到国内消费市场进行销售,这对于我国果蔬产品产业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发展完善目前的果蔬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只有发展商品化处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才能在面向国际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

1 各种果蔬机械采收技术分析目前国际通用的果蔬采收是利用机器人来实现。

应义斌等根据苹果的形状特征研发采摘机械,能够在不受自然光和果实颜色影响的情况下准确地找到果实。

由于果实和枝条、叶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温差,通过摄取红外图像,可以提高采摘的准确度。

结果表明,从热红外图像中检测到的苹果的位置和尺寸与实测结果一致,即使光照和温度发生改变,机器人依然可以准确得完成苹果采摘作业而不受影响。

此外,根据在自然光线下拍摄的柑橘树图像,分析研究其色度与亮度信息,建立一个利用彩色图像颜色信息从树枝间识别橘子的分类模型,果实的识别率可以达到75%的准确率,果实形心的误差为6%,虽然速度可以达到实际工作需要,但是精确度还有待提高。

蔬菜采后处理及产地商品化技术要点

蔬菜采后处理及产地商品化技术要点

主要代谢过程是呼吸作用
① 消耗蔬菜自身贮藏的养分,
温度越高呼吸越旺盛,品质下降越快。
② 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改变环境气体成分。
③ 产生呼吸热,使环境温度升高。 ④ 产生水分,可引起蔬菜结露,导致腐烂。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温度范围
温度
温度是影响蔬菜 采后品质变化最重 要的因素。
0~10 10~20 20~30 30~40
• 要依据蔬菜的种类和产地、市场的具 体情况选择预冷方式、建造预冷设施。
7.冷链流通
保温运输 依据不同蔬菜、 不同季节选择
成本较低 适宜预冷温度, 采取保温车运输。
冷藏运输 蔬菜保鲜难,市场对蔬 菜质量要求高,且运输距离长, 要采取冷藏车运输。
8.短期吞吐与贮藏
20种蔬菜冷藏时间表
蔬菜品种 黄瓜 苦瓜 西葫芦 菜豆 番茄 甜椒 茄子 南瓜
西葫芦
10
12~24
10
3~6
菜豆
10
10~12
10
3~4
番茄
10
20~24
10
4~7
甜椒
10
10~12
10
3~4
茄子
10
20~24
10
4~7
南瓜
10
24~36
油菜
0
12~20
1
3~4
芹菜
0
12~20
1
3~4
菜心
0
12~20
1
3~4
芥兰
0
12~20
1
3~4
结球生菜
0
20~24
1
5~6
结球白菜
0
24~36

我国果蔬加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果蔬加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果蔬加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果蔬加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果蔬加工业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中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地行业,也是我国食品工业重点发展地行业。

果蔬加工业地发展不仅是保证果蔬产业迅速发展地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采后减损增值,建立现代果蔬产业化经营体系,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地基础我国发展果蔬加工业地重要意义我国水果、蔬菜资源丰富,其中水果年产量近7 000万t,蔬菜产量约5亿t,均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果蔬产业已成为仅次于粮食作物地第二大农业产业。

预计到2010年,我国水果和蔬菜总产量将分别达到1亿t和6亿t。

丰富地果蔬资源为果蔬加工业地发展提供了充足地原料。

因此,果蔬加工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地地位日趋明显,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地经济来源和新地经济增长点,成为极具外向型发展潜力地区域性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和我国农业地支柱性产业[1~3]。

以目前我国果蔬产量和采后损失率为基准,若水果产后减损15%就等于增产约 1 000万t,扩大果园面积66.7万hm2;蔬菜采后减损10%就等于增产约4 500万t,扩大菜园面积约133.4万hm2,则若使果蔬采后损耗降低10%,就可获得约550亿元地直接经济效益;而果蔬加工转化能力提高10%,则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约300亿元。

由此可知,及时针对目前我国地优势和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发展果蔬加工业,不仅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产后附加值,增强出口创汇能力,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地快速发展,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和区域性高效农业产业地健康发展。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地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缓解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均具有十分重要地战略意义。

另外,我国果蔬生产已开始形成较合理地区域化分布,经过进一步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通过加速西部大开发地步伐,我国果蔬产业“西移”已现端倪。

切实抓住“果蔬产业转移”地机遇,积极推进西部地区果蔬加工业地发展,为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我国果蔬加工业地现状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国果蔬贮运保鲜与加工技术总体水平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果蔬采后加工业发展迅猛,初加工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市场供应丰富,为满足城乡居民地消费起到一定地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重点和方向, 以提高商品化处理技术, 达到与世界水平同步。
关键词: 商品化处理; 现状; 进展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B
文 章编号 1007- 7731( 2006) 10- 90- 02
目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水果蔬菜的消费 需求已从 数量型 转向 质量型 , 不仅花色品种要多, 还 要求产品新鲜、干净和精美。陈耀邦在今年全国农业工作 会议上强调,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 在农产品供给持续增加的同时, 国内消费需求増速却大幅 回落, 国际市场农产品的消费和价格持续疲软, 国内农产 品出口受到制约, 因而供求增长不同步, 使农产品阶段性、 结构性过剩的特征更加明显, 多数农产品积压难卖, 价格 下跌。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开展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中心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工 作, 可以充分合理利用资源, 减少农产品的采后损失。可 以美化产品, 使其对消费者更具有吸引力, 提高农产品的 附加值, 农产品产后增值的潜力巨大, 世界发达国家都将 农产品的采后处理和保鲜、加工业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 加大采后资金的投入, 将新鲜水果和蔬菜的采后损失控制 在 2% - 5% 之内。从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值的构成来 看, 农产品产值的 70% 以上 是通过采后 商品化处理、贮 藏、运输和销售环节来实现的。因此, 逐步实现农产品采 后处理保鲜产业化, 已成为当务之急。 1 我国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的现状
91
差距, 以气调保鲜为例: 近几年来, 国内气调保鲜研究也有 了一定的发展, 特别是苹果、梨的保鲜研究, 也取得了与国 外相同的效果, 但是, 气调保鲜的设备水平受国内技术水 平限制, 在运行成本、建设规范、气密性、操作水平、能耗方 面均大大落后于国外的水平, 严重制约了气调的健康发 展。 ( 4)缺乏工程化的成果及扩散体系, 成果向市场扩散 严重滞后, 我国 七五 期间的保鲜研究的成就是有目共 睹的,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手段, 大量的科研成果未能形成 产业化, 转化为生产力, 因而造成应用滞后的局面。从 六 五 至 八五 的十五年间, 虽然保鲜研究成果不少, 但没 有一个产品通过建立技术标准等工程化措施而获得农业 部和工业部的准产证。
了有关农产品采后处理的研究工作。 ( 1) 在果品保鲜方 面, 已基本弄清了苹果、梨、柑桔、香蕉四大果品贮藏时的 适宜湿度、温度、气体成分、乙烯控制限度以及主要贮藏病 害等, 使部分苹果、梨品种的保鲜期达到 6- 8个月; 柑桔 的常规性防腐保鲜问题已基本解决; 香蕉的催熟技术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 对一些不耐贮水果如葡萄、水蜜桃、荔枝等 的保鲜技术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 2) 在蔬菜保 鲜方面, 基本摸索清了部分蔬菜流通体系保鲜技术的要求 与规律, 为建立蔬菜保鲜流通的技术体系打下了较好的基 础。 ( 3) 在保鲜设施方面, 建立了 600万 t的冷库贮藏能 力, 各地还因地制宜创造了不同形式的节能贮藏窖、窑、 洞、库等, 为实现低投入、低能耗的农产品保鲜产业化提供 了一定的基础设施。
15- 25 10
>1
20
70- 80 40- 60 1 3 - 1 2
1- 5
4 我国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的进展 当前果蔬商品化处理技术最重要的就是果蔬的保鲜
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果蔬保鲜业是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 的重要内容, 是进入流通领域和市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 节, 是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势的产业。 就我国来说, 果蔬商品化处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距甚远, 产后损失十分惊人, 其主要原因就是国内有关科研成果缺 乏工程化组装和产业化扩散, 保鲜技术的应用严重滞后于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解决国内存在的上述问题, 国家科技 部根据农业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 于一九九八年正式批准 依托珠海绿色南方保鲜公司和天津市农科院, 投资 2220 万元, 成立国家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集中解决全国重 大的产业化工程技术, 以推动我国果蔬保鲜技术的进步。 研究的主要方向与目标是采用 大力发展材料保鲜和生化 保鲜, 加快开发节能设施和气调保鲜, 实现果蔬保鲜产业 化 的技术路线,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果蔬采后保鲜产业。 每年至少提供 4需项以上新技术, 培训钱国保鲜技术骨干 200人以上, 实现社会效益 20亿元。 参考文献
我国幅员辽阔, 水果和蔬菜种类繁多, 许多名、优、特 产品风味独特, 可口诱人, 经济和营养价值很高, 不仅能够 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很强的竞 争潜力。但是, 由于我国还不够重视水果和蔬菜的采后商 品化处理, 大部分农产品以原始状态上市, 不分等级, 没有 包装, 更没有预冷等其它采后处理措施, 再加上贮藏、运输 设备不完善, 水果和蔬菜不能实现冷链流通等原因, 果蔬 采后损失严重, 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尤其 是在国际市场上, 我们一流的产品却卖不出一流的价格。 比如据有关专业人士的调查汇总, 我国水果的采后商品化 处理量只占水果总产量的 10% 左右, 大多数产品都存在
一流水果三流包装 的现状, 就连采后的冷藏保鲜、贮藏 运输等方面也不能及时到位, 造成处置不当的变质果及浪 费水果也占到水果总产量的 1 /7左右, 最终导致产品未来 得及在市场上竞争就先掉价的非正常 死亡 。采后产值 与采收时自然产值的比例日本为 2 2, 美国为 3 7, 而我国
只有 0 38, 这充分说明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贮藏保鲜工作 的开展在我国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国外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的现状
[ 1] 许奕进, 吴锦铸, 黄苇, 张昭其 台湾青枣采后商品 化处理技术 中国南方果树, 2003 01 51- 52
[ 2] 陈可跃 柑桔采后保鲜及商品化处理技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3 03 25 [ 3] 孙庭霞, 董枝萍 李采后商品化处理及贮藏保鲜技术 安徽农学
通报, 2002 04 58 - 59 [ 4] 王日葵, 王成秋, 周炼, 邓烈 我国柑桔商品化处理技术现状调查
技术的差距必然导致行业的差距, 保鲜技术的落后直 接导致我国农产品采后价值的严重损失, 农产品采后增值 效益低于世界发达国家 (表 2)
表 2 国内外农产品产值、保鲜值、加工值、采后增值及总体损耗率比较
名称
国内 世界发达国家
贮藏量占 加工量占 农产品产值 农产品总体
产量 ( % ) 产量 ( % ) /处理后产值 损耗率 ( % )
果蔬商品化处理是果蔬采摘后的重要工作。一些发 达国家特别重视这方面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现在已达到 了相当发达的程度, 并已在商业上大量应用, 取得了巨大 的经济效益。国外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具有应用标准化、 组织化、自动化和配套化的特点。 2 1 标准化 目前世界上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国家, 为 了搞好果蔬的供应, 十分重视对标准化工作的智力和财力 投资, 充分发挥标准的作用。在果蔬产销的各个环节都有 相应的标准和技术规格, 严格控制商品质量, 使整个果蔬 商品流通在各项标准控制下进行, 使生产者能获得较好的 收益, 消费者也能购买到质优鲜嫩的商品。许多国家如美 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已将标准化作为果蔬现代化 生产和管理的纽带。一些国际组织如欧洲共同体和经济 合作与发展组织还制定了统一的果蔬商品质量标准。通 过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强化了流通中商品的质量管理, 有利 于果蔬按质论价、优质优价。 2 2 组织化 发达国家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工作有的是 以农户为单位, 有的是由许多农户成立的小型合作社为单 位, 还有的是由许多农户成立的大型合作社为单位。为了 增加竞争力, 促进销售, 合理和高效率地利用采后处理机 械, 共同遵守果蔬质量标准。农业合作社已经开始进一步 完善经济组织, 把一级合作社聚集起来组成二级或三级合 作社。经营的完善不仅在组织和管理方面, 而且在产品集 中供应、市场批发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果蔬采后 商品化处理技术必须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意向, 既 服务于国际市场, 又服务于国内市场。 2 3 自动化 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工作最初是由人 工完成的, 以后逐步向半机械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 特别 是将电子计算机用于分选和计量装置及将光电子学用于 分选使得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多数现代化果蔬采后 处理工作站包括采收、清洗、预冷、涂蜡、分级、包装和运输 等机械, 但要根据处理的产品种类和规模选择设备。自动 化的好处不仅在于节省劳力, 提高工作效率, 还可以克服
的机械外, 还配备了冷藏运输车以及冷藏库和气调库。并
将包装车间与冷藏库和气调库连接起来, 生产场地内还设
有凉棚, 以便于空包装容器的堆放。这些设施的科学选用 和合理配套使用也是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经济效益的一个
重要方面。主流保鲜技术
90
安徽农学通报, A nhu i A gri S ci Bul l 2006, 12( 10) : 90- 91
我国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的现状分析
张苑英 1 赖 萍2 李 富 1 张汉忠1
( 1 梅州市梅县病虫测报站, 广东梅州 514031; 2 梅州市病虫测报站, 广东梅州 514071)
摘 要: 本文叙述了国内外果蔬商品化处理的现状及 与世界 发达国 家的差 距, 提出了我 国果蔬 商品化 处理技 术研究
作者简介: 张苑英 ( 1953- ) , 女, 广东梅县人, 农艺师, 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 33 年。 收稿日期: 2006 - 09- 06
不同人之间的操作差异。但是尽管已做了很大的努力, 机
械对果蔬会造成伤害这一问题目前仍未得到解决, 仍是阻 碍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的一大障碍。
2 4 配套化 现代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工作集采后 处理、运输和贮藏为一体。除配有采后处理、分级和包装
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2002 06 26- 27 [ 5] 袁巧霞 柑桔鲜果商品化处理 工艺的改进 粮 油加工与 食品机
械, 2002 02 50
尽管如此, 由于产学研脱节和小农经济的经营模式, 六五 特别是 七五 期间的大量科研成果没有转化成生 产力, 我国农产品的保鲜业整体水平大大落后于世界发达 国家, 表现为: ( 1)基础设施不足, 以冷库为例: 1993年, 冷 库总容量为 600万 ,t 不足农产品产量的 10% , 而大量的冷 库由于分布与布局不合理, 未能充分利用, 果蔬损失率高 达 20% 以上。 ( 2)保鲜系统尚未建成: 例如完整的采后冷 链系统尚未建成, 使 七五 期间研究出的各种水果蔬菜 贮运规范标准的实施成为空架子, 这些成果只能 养在深 闺人未识 。 ( 3)先进的保鲜技术和设备与国外尚有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