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方山造林实施方案(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策划方案植树造林工作实施方案

策划方案植树造林工作实施方案

策划方案植树造林工作实施方案一、前言在当前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植树造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得到吸收,净化空气;同时,也可以改善水土流失等问题,补充生态环境。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项策划方案来确保植树造林工作的实施与推进。

二、目标1. 建立全员植树造林意识,更好地推进植树造林工作。

2. 通过植树造林,提高环境生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3. 控制砍伐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

三、策略1. 宣传鼓励:通过开展植树造林宣传活动,强化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植树造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强化培训:利用内部培训机会,针对员工进行植树造林技术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熟练度,确保植树效果的最大化。

3. 科学规划:从事植树造林工作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顺应自然规律,在合理的时机、地点、方式上进行植树造林,以确保树木生长状况的良好和增加保护的效果。

4. 做好后期管理:植树造林的工作并不仅仅只是种下树苗就结束,需要及时进行后期的养护管理,及时修枝、浇水、施肥等,并对树木生长过程中的疾病、虫害等及时处理。

四、实施方案1. 此次植树造林工作,我们将全员参与,从公司所有员工中抽调人员成立小组负责策划并实施。

同时,结合各个分部门的特点和需求,分别开展适合自己的植树活动。

2. 在宣传鼓励方面,针对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或红色标语等,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让大家重视植树造林工作的重要性。

3. 在培训方面,由公司机构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组织植树培训和讲座,针对员工进行技术、理论和实务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确保植树成果更有保障。

4. 在科学规划方面,采用生态园的模式,在可选区域内院内等建立一些植树模拟小区,模拟房屋下的屋顶、墙面陆续种植花卉、草皮等植物,以及植树动力,环保型、移动式、拆装式等园林机械设备,置入植物种子,合理规划植树居住区范围,并推动建设植树小区,形成可持续、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山地造林施工设计方案

山地造林施工设计方案

山地造林施工设计方案山地造林是指在山地区域进行林木的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

山地造林涉及到施工设计方案的制定,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山地造林施工设计方案:一、选址和疏伐设计1.选址山地造林的选址应根据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需选取坡度适宜、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行造林。

2.疏伐设计在选址区域进行疏伐的设计,旨在清理病虫害树木和落叶堆积物,提高周边环境的透气性和光照条件。

疏伐设计要根据不同地形和植被类型的要求进行调整,确保疏伐效果的最大化。

二、造林方式和植被配置1.造林方式山地造林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播种、苗木移植和灌木扦插等。

根据地形条件和造林目的,选择适用的造林方式。

在施工前应对造林方式进行详细论证和确认。

2.植被配置在山地造林中,要根据地形的起伏和坡度的大小,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植被。

将植被分为上、中、下三层进行配置,上层可以选择乔木,中层可以选择灌木,下层可以选择草本植物。

三、土地准备和肥料施用1.土地准备在山地造林之前,需要进行土地的准备工作。

包括清理地表杂草、清除杂质、进行平整铲平等工作。

确保土地基础条件良好,便于后续的施工和种植。

2.肥料施用在山地造林中,需要给予适宜的肥料供给。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植物需求,合理选择肥料的类型和施用时间。

施肥时应注意合理的施肥量,避免过度施用导致的环境污染。

四、水源保证和灌溉设计1.水源保证山地造林的水源保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应确保在山地造林的区域内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可以利用自然降水和灌溉供水等方式来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2.灌溉设计在山地造林中,对于幼苗和移栽植物的灌溉是必要的。

设计合理的灌溉系统,包括水源的引导、渠道的铺设和喷灌设备的选择等。

灌溉时应注意节水和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五、防护设施和管理措施1.防护设施在山地造林中,建立防护设施是必要的。

包括建立防风网、防火带等措施,确保造林区域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管理措施在山地造林过程中,需要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

造林绿化工作方案范本(五篇)

造林绿化工作方案范本(五篇)

造林绿化工作方案范本一、思路目标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____和县委十四届五次全委会议精神,以促进农村生态和谐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深化拓展晋星创建内涵,建设美丽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总体目标:以“生态宜居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人文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目标,按照精品村、示范村、提升村的目标,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投入力度,逐年推进,到____年,把我镇的四个村全部建成“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幸福”的美丽村庄。

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强化主体。

明确并不断强化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投身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规划引领,因地制宜。

强化全镇统筹理念,充分考虑各村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针对性的制定各村创建目标,做好建设规划,展现各村特色。

生态优先,科学发展。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突出工作重点,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建设高标准和较强带动作用的示范点,形成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创建模式,以点带面,全面提升。

三、创建重点和要求各村创建工作总体上要围绕展现“四美”风貌来开展。

(一)生态宜居环境美1、深化新农村晋星创建。

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进一步完善星级管理机制,推动五星村提升发展、四星三星村突破发展。

力争到“____”末,将孔棺村、村建成美丽村,银母寺村、倒贴金村在晋星创建中得到提升。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孔棺村和村按照“四通、三化、四统一、十有”(四通:通气、通暖、通水、通公交和客运车辆;三化:绿化、美化、亮化;四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筑风格、统一服务管理,统一社会保障;十有:有超市、有卫生室、有村民活动中心、有幼儿托管园、有警务室、有社会保障室、有计划生育服务室、有体育健身广场及器材、有通信服务网络、有市政环卫设施)的标准,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功能。

造林技术实施方案

造林技术实施方案

造林技术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造林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提高造林效率和质量,制定科学的造林技术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造林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选址和土壤准备1. 选址在进行造林工作之前,必须对植被恢复的区域进行细致的选址工作。

首先要考虑土地的地形、坡度、水源情况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造林。

同时,也要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影响,选择与周边植被相协调的地块。

2. 土壤准备在选定造林地点后,需要对土壤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酸碱度,以便选择适合的树种。

然后进行翻耕和施肥,改善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为树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树种选择和苗木培育1. 树种选择根据选址和土壤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造林。

要考虑到树种的适应性、生长速度、木材用途等因素,选择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树种。

2. 苗木培育在选择好树种后,需要进行苗木培育工作。

首先要选用优质的种子或种苗,进行育苗和培育工作。

在苗木生长的过程中,要进行及时的管理和保养,保证苗木的健康和生长。

四、造林技术实施1. 植树在进行造林工作时,首先要进行植树工作。

要根据树种的特点和生长习性,选择适当的植树季节和植树方法,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2. 护树在树木成活后,需要进行护树工作。

要及时清除杂草、杂木和病虫害,保证树木的生长环境良好。

同时要进行定期的浇水和施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3. 管护在树木长大后,需要进行管护工作。

要定期对树木进行修剪和整形,保持树冠的健康和形态。

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树木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五、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的造林技术实施方案对于提高造林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技术方案,保证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造林任务的实施方案

造林任务的实施方案

造林任务的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森林资源的破坏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也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实施造林任务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设定。

1. 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2. 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增加林业产值;3. 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三、任务分解。

1. 确定造林地点,根据土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需求,选择适宜的地点进行造林。

2. 确定造林树种,根据地区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地方特色,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进行造林。

3. 制定造林计划,根据造林地点和树种情况,制定详细的造林计划,包括造林时间、造林密度、管理措施等。

4. 筹措资金和物资,根据造林计划,筹措必要的资金和物资,确保造林任务的顺利实施。

四、实施步骤。

1. 土地准备,清理造林地表面的杂草和垃圾,进行地面整理和平整工作。

2. 土壤改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进行土壤改良工作,提高土壤肥力,为树木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3. 植树造林,按照预定的造林计划,进行植树造林工作,保证树木的生长密度和均匀度。

4. 管护管理,在树木成活后,进行适时的修枝、施肥、灌溉等管理工作,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

5. 监测评估,定期对造林地进行监测评估,了解树木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加大对造林任务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

2. 技术支持,加强对造林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

3. 宣传教育,加强对造林任务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总结。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我们可以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同时,也能够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和自然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希望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积极参与造林任务,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荒山造林施工组织实施方案

荒山造林施工组织实施方案

荒山造林施工组织实施方案一、前言荒山造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提高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荒山造林工作,制定本施工组织实施方案,以期确保荒山造林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施工目标1. 实现荒山造林的整体规划,确保造林工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2.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3. 提高荒山造林工程的效率,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三、施工准备1. 人员准备:组建专业的施工团队,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2. 物资准备:准备所需的种苗、肥料、工具等施工物资;3. 技术准备: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能力;4. 安全准备:制定安全生产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四、施工流程1. 地面准备:对荒山进行地面平整、排水等准备工作;2. 种苗培育:对所需的树木种苗进行培育和管理;3. 防治病虫害:对种植区域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4. 施肥浇水:对已种植的树木进行施肥、浇水等管理工作;5. 生长管理:对已种植的树木进行生长管理,包括修剪、整形等工作;6. 监测评估:定期对造林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五、施工保障1. 资金保障:确保项目所需资金的到位,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2. 技术保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施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 材料保障:保障所需物资的供应,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4. 安全保障: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5. 环境保障:保护施工区域的环境,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六、施工总结通过以上的施工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荒山造林工程,达到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提高生态效益的目标。

希望全体施工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本方案进行施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

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方案1经局领导和业务技术人员认真筛选,决定把××镇××山及与之毗邻的胡崖山、档子沟山确定为我县20xx年度林业生态示范工程基地。

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提出如下工程规划设计。

一、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规划设计总面积1751亩,全部为人工造林。

根据××镇××山一带的立地条件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选择造林树种为大叶女贞、黄连木、五角枫、核桃和塔柏五种,其中女贞与黄连木混交林410亩,女贞与五角枫混交林1107亩,核桃纯林243亩,塔柏1071株。

二、工程建设地点与树种选择工程位于××镇××山、档子沟和上胡崖山一带共3个山头8面坡,涉及苏庄、金竹河、杜岗、小草峪、葛家沟五个行政村。

其中档子沟东至胡崖山上半部即1小班营造大叶女贞与黄连木混交林,面积410亩;上胡崖山下半部即3小班栽植核桃纯林,面积243亩;××山东坡、南坡上半部和西坡(即2、4、5小班)营造大叶女贞与五角枫混交林,面积1107亩。

三、工程建设时间与验收工程自20xx年10月中旬正式开工,11月中旬完成整地,11月底完成造林等所有工程。

根据工程进展,进行三次验收,分别是整地验收(11月10日前),栽植验收和综合验收(20xx年8月)。

四、技术规程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造林,高标准完成工程建设,具体技术标准为:1、树种选择:工程区多为石灰岩,土层薄,肥力差。

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在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荒坡栽植大叶女贞、黄连木和五角枫,在土层深厚的`坡耕地栽植核桃,在××山上山路两侧和观摩台周围点缀栽植塔柏。

植树造林实施方案6篇

植树造林实施方案6篇

植树造林实施方案植树造林实施方案精选6篇(一)植树造林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可通过以下步骤实施方案:1. 目标确定:确定植树造林的具体目标,包括植树数量、种类、地点等。

根据不同情况,可制定长期或短期目标。

2. 地点选择:根据地形地貌、土壤条件、水源等要素,选择适合植树造林的地点。

优先考虑已经退耕还林的土地、河流两岸及山坡等地。

3. 种子收集:根据植树造林的需要,收集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树种种子。

可通过国家植物园、种苗基地等途径获得高质量的种子。

4. 募集志愿者和资源:通过宣传、组织活动等方式,募集志愿者参与植树造林工作,同时争取政府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和资源。

5. 土壤改良:对于贫瘠的土地,进行有效的土壤改良工作,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和成活。

6. 植树造林:在确定的地点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进行植树造林工作。

根据树种的不同,合理布局树木的间距和密度,保证树木的生长发育。

7. 养护管理:在植树造林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管理工作。

包括浇水、施肥、除草、防止病虫害等,确保树木的健康成长。

8. 监测评估:定期监测和评估植树造林项目的成效。

对树木的生长情况、生态效益等进行评估,以及时对项目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个植树造林的基本实施方案,具体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植树造林工作的良好氛围。

植树造林实施方案精选6篇(二)植树造林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可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增加土壤保持能力等。

为了确保植树造林工作的顺利实施,下面提出了一份具体的实施方案:1. 制定植树种植计划: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植树目的,制定植树种类和数量的计划。

同时考虑到各种植树树种的特点,形成植树计划。

2. 确定植树地点:选择适合植树的地点,包括农田、山区、城市公园等。

对于不同地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个地点的植树数量和种类。

3. 筹备必要的人力和物资:确定植树工作所需的人员和物资,并做好预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山 西 省 方 山 县 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营造技术建设项目 实 施 方 案(作业设计)

主管单位:山西省林业厅 建设单位:方山县林业局 编制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二〇〇三年六月

林 业 重 点 工 程 科 技 支 撑 项 目 1 目 录

1 设计说明 ·········································································1 1.1 项目概况 ························ 1 1.2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导思想、原则及设计依据 ········ 3 1.2.2 设计依据 ······················· 3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4 2 项目区概况 ······································································6 2.1 自然地理条件 ······················ 6 2.2 社会经济状况 ······················ 7 2.3 土地资源条件 ····················· 7 2.4 开展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 ················ 8 3 建设内容 ······································································· 10 3.1 建设地点 ························ 10 3.2 建设期限 ······················· 10 3.3 建设规模 ······················· 10 2

3.4 建设内容 ······················· 10 4 分年度实施计划 ······························································ 18 5 预期效果 ······································································· 19

5.1 经济效益 ························ 19 5.2 生态效益 ························ 20 5.3 社会效益 ························ 20 6 实施保障措施 ······························································· 22 6.1 组织管理 ························ 22 6.2 工程管理 ························ 23 6.3 资金管理 ························ 24 6.4 信息管理 ························ 24 6.5 物资管理 ························ 24 6.6 技术培训和推广 ····················· 25 7 附表 ············································································· 26 8 附图 ············································································· 43 1

山西省方山县 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营造技术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作业设计)

1 设计说明 1.1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山西省方山县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营造技术建设项目 (2)项目主管单位:山西省林业厅 (3)项目建设单位:山西省方山县林业局 (4)项目法人代表:李玉友 (5)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6)项目性质:新建 (7)建设目标及宗旨:科学规划造林地,按退耕地、宜林地的条件,选择油松、侧柏、刺槐、核桃、仁用杏、沙棘、柠条、枸杞、山桃、山杏等19种适生旱地树种,实行乔灌树种混交、生态林与经济林搭配,并采用集水整地、防渗保墒、保水剂、中幼林密度调控等抗旱造林系列技术,营造山地 2

生态林和经济林。使该项目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退耕还林的精品工程和示 范工程,为退耕还林发挥有力的科技支撑作用。 (8)项目建设区范围:该项目建设地点选在山西省方山县圪洞镇袁家甲村和峪口镇花果山村,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瘠薄,治理工程点多面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9)项目运用推广关键技术: 集水整地技术 土内深层防渗和蓄水保墒技术 保水剂应用技术 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幼林密度调控技术 经济林抗旱丰产技术 (10)项目建设内容及其规模:采用7种造林模式,共计造林150.0公顷。其中生态林121.7公顷,占总造林面积81.1%;经济林28.3公顷,占总造林面积18.9%。(见附表3) (11)项目建设期限:两年(2003——2004) (12)项目总投资:总投资110万元,其中:直接投资68.5万元,占总投资的62.3%,主要包括材料费、劳务费、运输费和临时工程费等;间接投资38.5万元,占总投资35%主要包括规划设计费、技术服务费、技术培训费、新技术实验费、专家咨询费、资料费、管理费和检查验收等;不可预见费3万元,占总投资的2.7%。(见附表8) (13)项目效益: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在半干旱区达到95%和90%,林木生长量提高20%,增加森林植被150.0公顷,为退耕还林工程提供成熟、 3

配套的技术措施和工程管理模式,从而加快治理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建设数度,为西部的生态环境改善发挥重要作用。

1.2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导思想、原则及设计依据 1.2.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还草的指示精神,以《山西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林业技术,加强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改善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建设坚持的原则: 坚持推广示范先进的实用配套技术。 坚持统一规划设计。 坚持植物配置多样化,做到三个结合:即生态树与经济树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坚持营造与保护相结合,加强现有植被的保护,使营造林工作妥善保护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推进。

1.2.2 设计依据 (1) 山西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2) 山西省方山县退耕还林总体规划 (3) 山西省方山县林业生产情况 (4) 山西省西山地区造林典型设计 4

(5)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干旱半干旱地区丘陵山地集水、保水、贮水和节水造林与密度控制技术”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1营造林技术经济指标 油松+山桃(杏)带状混交林栽培模式53.3.45元/公顷 侧柏+山桃(杏)带状混交林栽培模式4642.83元/公顷 侧柏+沙棘带状混交林栽培模式5499.36元/公顷 刺槐+柠条带状混交林栽培模式3932.66元/公顷 核桃+枸杞带状混交林栽培模式3564.09元/公顷 仁用杏栽培模式3856.09元/公顷 核桃栽培模式6194.17元/公顷

1.3.2种苗量指标 共计需苗量为39.44万株,其中:油松苗2.50万株,侧柏苗1.51万株,刺槐苗1.53万株,核桃苗0.84万株,仁用杏苗0.87万株,沙棘苗3.17万株,枸杞苗3.10万株,山桃(杏)苗17.90万株。(见附表4) 种苗来源为方山县林业局中心苗圃。

1.3.3其他造林材料用量指标 保水剂1884.75公斤、生根粉202.15克、水490.35吨、高效环保农药225公斤、有机肥料7.95吨。(见附表5) 5

1.3.4造林用工量指标 以每个工20元计,共需用工2.1万个,其中,整地用工16301个,栽植用工3740个,幼林抚育用工959个。(见附表6)

1.3.5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指标 在干旱区分别达到90%和85%,林木生长量提高15%;在半干旱区分别达到95%和90%,林木生长量提高20%。 6

2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项目区位于东径111°02′50″~111°34′30″、北纬37°30′58″~38°10′37″之间,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晋西吕梁山脉中段西侧。项目区涉及方山县圪洞镇袁家甲村和峪口镇花果山村,区域面积219.7 hm2,实际作业面积150.0 hm2。(详见附表0)

(1)地貌 项目区地貌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侵蚀地貌,境内沟壑纵横,山脉连绵,地形复杂,山陡且破碎,最高海拔1485m,最低海拔1170m,相对高差达315m,平均海拔1300m左右。

(2)气象条件 项目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基本特征是光、热资源较为丰富,降水量偏少,冬季干冷晴朗(11月~次年3月),春季干旱多风(4月~5月),夏季温热多雨(6月~8月),秋季短暂凉爽(9月~10月)。年平均气温8.7℃,≥10℃有效积温3200℃,年均降水量400mm~500mm,无霜期150d,日照总时数2496h。

(3)土壤 项目区内土壤主要为褐土,间有山地褐土,土层深厚,PH值近8.0,土质疏松多孔,肥力较差。

(4)植被 区域内植被稀少,盖度在0.3以下,主要有油松、核桃、沙棘、柠条、蒿类、菅草等。农作物以小杂粮为主,亩产量不足百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