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条文修编

合集下载

风积沙及沙漠地区路基施工方案

风积沙及沙漠地区路基施工方案

风积沙及沙漠地区路基施工方案一、一般规定1、施工作业应尽量避开风季。

注意保护所有标志桩、点,防止被风刮倒或沙埋。

2、应遵循边施工边防护的原则,土方施工、防护工程、防沙工程应配套完成。

3、地表清理时,不得随意破坏路线两侧植被和地表硬壳,注意保护沙漠环境。

4、流动性沙漠地区,应采用高效并且具有一定防风沙性能的施工机械。

路基的填、挖应完成一段,防护一段,确保路基的强度和稳定。

二、取土和弃土1、取土坑应设在被风侧路堤坡脚处5m以外;当必须两侧取土时,应封闭或摊平取土坑。

粗砂平地一般不宜取土。

2、取土坑应布设合理,减少对植被和原地貌的大面积破坏,取料结束后应整平,恢复原有植被。

弃土应根据地形情况,弃于被风侧低洼处,并大致整平。

三、填方路堤1、填方路堤施工前的原地面,应按照设计进行清理。

基底属粉质淤积土路段沙基施工,如果路基高度在1~1.5m以下时,应换填一定厚度的风积沙,其厚度应满足基底强度要求,一般不小于600mm。

2、沙基填料,不得使用沼泽土、淤泥、冻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

对有机质含量大于5%、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不得直接用作路堤填料。

3、路堤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方式,便于质量控制,填筑时按照横断面全宽推筑。

当路线跨越深谷,地面沙丘高差大、陡坡路段上半天班挖的沙基及难以水平分层卸土路段可采用竖向填筑方法,沿路线纵向逐步向前深填。

四、挖方路基挖方要减少对沙体的大面积扰动破坏,以免形成沙害,同时增加工程量,所以挖方路基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核实调整土方调运图表。

开挖前应按路基放样标志标明的轮廊,减少超挖,杜绝乱挖。

根据组织设计配齐成套的各种必要的施工机械,并做好保修准备。

路堑开挖中,如遇土质变化或达不到设计要求需修改施工方案及边坡坡度时,应及时报批。

五、土工布在流动沙漠地区沙基上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可以提高沙基的抗剪能力和承载能力,起到加固沙基的作用,有效阻止沙基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同时方便施工。

风积沙路基施工规程

风积沙路基施工规程

榆林至靖边高速公路沙区路基施工技术规程(试行)榆靖高速公路修筑养护综合技术课题组二○○○年八月陕西省交通厅文件陕交建[2000]435号关于印发《沙区路基施工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省公路局:《沙区路基施工技术规程》课题组今年3月至6月在榆靖高速公路第二标段先期进行了5公里的试验路。

在总结国内外沙区公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试验,课题组初步提出了《沙区路基施工技术规程》.7月30日省交通厅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对该《规程》进行了讨论,随后课题组又根据专家讨论的意见对《规程》进行了修改,经省厅审定,现予以发布,在榆林至靖边高速公路、榆林至陕蒙界公路试行.请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在试用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课题组或省厅,以便修订时参考。

附件:《榆靖沙漠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专家咨询会议纪要二○○○年八月十四日(公章)主题词:印发公路规程通知抄送:榆林地区交通局陕西省交通厅办公室二○○○年八月廿二日印发《榆靖沙漠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专家咨询会议纪要榆靖沙漠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专家咨询会于2000年7月30日在西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省交通厅、省公路局、西安公路研究所、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长安大学、榆林公路总段、榆靖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等单位和代表。

会议由省交通厅建设处处长、沙漠高速公路修筑综合技术研究课题组组长胡保存主持。

于会人员首先听取了课题组关于榆靖沙漠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试验段试验研究报告及试验研究情况的介绍,对课题组提出的沙漠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讨论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现纪要如下:一、榆靖沙漠高速公路是国内目前实施修建的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

课题组在总结国内外沙漠区公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试验路段,做了大量的科研试验工作,扎实认真,科学合理,并结合实际,初步提出了榆靖沙漠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应予肯定。

原则同意在榆靖高速公路建设中采用。

沙漠地区风积沙填筑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沙漠地区风积沙填筑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沙漠地区风积沙填筑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摘要:借助风积沙填筑路基,既可防治风沙危害,又可开垦土地还田。

借助风积沙填筑路基,还能够进一步加速项目的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使项目投产更有把握,提前将需资金收回。

风积沙填不同于常规的路基填料,但从某种角度来看,风积沙填路基的施工应当需要采取使用特殊的施工工艺和压实,保证风积沙填路面施工质量。

此外,一定要采取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整治措施,封闭保护风积沙填路基,减少风化,避免污染环境和周边基本农田。

关键词:沙漠地区;风积沙填;公路路基;施工引言:风积沙填路面施工技术的普遍选用,为广袤沙漠其他地区的公路设计和施工,为水电建设予以了廉价的材料和路基填筑的质量保证。

随着道路的不断发展,风积沙填路面的施工技术已经更加成熟,不断优化和进一步提升风积沙填地区公路施工质量控制已成为建设领域的共识。

一、风积沙的特性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我国主要沙漠风积沙分析资料表明:在各种粒径的百分比含量中,风沙的主要粒径为细沙,粒径值一般为0、06mm~0.24mm。

材料成分约90%为石英、长石等轻矿物,重矿物含量较少,但种类较多,达16~22种。

在这众多的矿物中,主要有角闪石、绿帘石和石榴石。

风沙灌浆施工的重点是解决施工用水、洒水等问题,遵循短而快的原则,即施工段要短,施工速度要快,各段施工过程一定要紧凑;在回填层上作业时,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和必须的措施,避免施工机械在风沙路基中卡住和打滑,这些都是风砂路基施工的特点,也是区别于其他土质路基施工的关键点。

压实度是沙漠公路路基控制的主要指标,压实度的重要参数是最大干密度,一定要具备典型性、代表性和准确性。

二、风积沙路基填筑施工工艺(1)测量放线:先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中心线,每20m打两根桩,然后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左右两侧适当位置继续绑桩。

然后参照各层顶面设计标高,放出各层风积砂填料的边线。

边线用竹竿控制,每20m有两根桩,桩上一定要插一个红色的三角形。

风沙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风沙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1.适用范围 (1)2.作业准备 (1)3.技术要求 (1)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4.1.施工程序 (6)4.2.工艺流程 (6)5.施工要求 (5)6、劳动力组织 (6)7.材料要求 (6)8.设备机具配置 (6)9.质量控制及检验 (6)10.安全及环保要求 (8)风沙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蒙华铁路MHTJ-2标段三工区部风沙路基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风沙地区施工宜在风速较小或有雨季分段集中施工,并在大风来临前配套完成。

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保护路线两侧防护范围内原有的地表植被和硬壳。

当施工使其受损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覆盖防护。

风沙地区路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⑴路堤应随供土、随摊铺、随压实,每次施工的未完部分,应结合气象、风沙流情况作必要的临时防护。

⑵弃土堆、取土坑应设在背风的一侧,其距路堑、路堤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其设有防护时,应于取、弃土后随即施工。

⑶路肩和边坡的防护层,应随路基填筑、开挖一次做完。

⑷固沙、阻沙设施应随路基主体工程及时配套完成。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4.1.1验收下承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底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进行相关工序的检测与验收),不符合标准的基底应进行处理,使其达到验收标准。

4.1.2测量放样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报监理审批,严格控制标高;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

风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探讨

风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探讨

沙漠地 区一般都 具有气 候 干燥 、 雨稀少 、 降 日照强
烈 、 热 剧 变 、 大 风 多 的 特 殊 自然 环 境 。 这 些 地 冷 风

线路/ 基 ・ 路
风 沙地 区铁路 路 基 设 计探 讨
裴 立军
( 道第 三 勘 察 设 计 院 集 团 有 限公 司地 质 路 基 设 计 处 ,天 津 铁 30 5 ) 0 2 1

要 : 过 我 国 已建 和 在 建 铁 路 受 风 沙危 害 情 况 , 合 一 些 通 结
于生 长 , 致使 地表植 被稀 少 , 之大部 地表 为疏 松 的沙 加 质 地层 , 在大 风作用 下 , 成 活 动或 半 固定 的沙 丘 、2 。北 纬 3 。 0 , 亘 5 ~15 、 5 ~5 。 绵 于新疆 、 肃 、 海 、 夏 、 蒙 古 等 省 ( ) 总 面 积 甘 青 宁 内 区 ,
6. 8 7万 k 约 占 国 土 面 积 的 6 6 % 。 据 不 完 全 统 m , .3
地 及 沙 垅 , 每 年 沿 主 导 风 向 缓 慢 向前 移 动 , 是 铁 路 且 这
国 内 实际 案例 , 明 风 沙对 铁 路 路 基 的 主 要 危 害 形 式 为 风 蚀 和 说 沙埋 ; 沙治 理 主要 建 议 采 用 植 物 治 沙 与 工程 治 沙相 结 合 , 风 路
基 本 体 防 护 与 线 路 两 侧 防 风 治 沙 的 综 合 防 护 体 系 ; 于 防 风 固 对
计 , 国 目前 已建 和 在建 的铁路 有 通 霍线 、 大 白线 、 我 赤 集二 线 、 兰线 、 武线 、 包 甘 兰新线 、 大郑线 、 南疆 线 、 神 包 线 、 延线 、 中 ( ) 等 数 十 条铁 路 受 到 风 沙 的危 神 太 银 线 害 , 受害线路 长度 可 达 上 千千 米 。所 以在 有 风 沙影 其 响地 区修 筑铁路 , 沙 治 理显 得 十分 重 要 。本 文就 风 风

沙漠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附条文说明)

沙漠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附条文说明)

沙漠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附条文说明)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沙漠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第一章:引言在沙漠地区进行公路设计与施工,需要考虑诸多特殊因素,如极端的气候条件、地质结构、生态环境保护等。

风沙地区路基施工规范

风沙地区路基施工规范

风沙地区路基施工规范1、在风沙地区修建路基时,应考虑风力和降雨季节,并在较小的风速或有雨季节进行分段集中施工。

如果必须在风季节进行施工,则需要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对于设计的永久性防护工程,如果材料运输存在困难,可以在通车后再进行施工,但需要采取临时的防护过渡措施。

如果当天无法完成填筑路堤的一段,则需要覆盖坡面和路肩以保护它们。

在开挖路堑时,需要从一开始就使用平铺式栅栏、草席或芦苇等将坡面和路肩随挖随用保护好,并使用小木桩或大石块或混凝土预制块将其固定。

2、在风沙地区进行路基施工时,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线路两侧的地表原有植被和地表硬壳。

为此,施工前应充分准备好相应的防护材料。

如果因施工作业而导致的两侧地表受损,应按照设计要求及时填筑砾卵石土防护层,以修复植被和硬壳的损失。

在施工路基时,应集中力量完成一段,同时进行该段的防护工作,以确保效果最佳。

3、为了在填方取土时更好地应对当地的风信情况,需要选择合适的取土坑位置。

在单一风向的地区,应将取土坑设在路堤下风一侧,并且距离路堤坡脚至少5米。

在有反向风交替作用的地区,可以在路堤的两侧设置取土坑。

完成填方后,需要将其边坡修成缓坡,以使其断面成为浅槽形。

这有助于减小风雨对边坡的冲刷和侵蚀。

应尽量利用挖方材料,如需废弃,应弃于背风坡一侧的低地或距路堑坡顶不小于10m处,并应摊平。

4、路基压实(1)在风沙地区用粉砂或细砂填筑路堤时,仍然需要进行分层压实,以提高填筑路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根据现场自然条件、沙的特性以及水源分布等情况,应确定合适的压实机械和压实方法。

通常来说,应该主要采用机械振动压实的方法,并结合蓄水、快成型、快防护的施工方法。

这样做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填筑路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以确保路堤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当完成压实后的路基不能稳定通车时,可按8条办理。

(2)对缺土、缺水,压实确有困难的风积沙路基,可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编织布、编织袋)对路基进行加固。

风积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浅议_贺斌

风积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浅议_贺斌

文章编号:1009-6825(2011)09-0161-02风积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浅议收稿日期:2010-11-30作者简介:贺 斌(1982-),男,助理工程师,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院,山西太原 030009贺 斌摘 要:结合新建铁路陶利庙)靖边线设计,分析了风积沙的工程特性,论述了风积沙地区铁路路基填料选取、断面优化、路基处理、边坡防护等设计准则,同时给出了设计思路及要点,从而完善风积沙地区的铁路路基设计。

关键词:风积沙,路基,土工合成材料,三维生态护坡中图分类号:U 213.1文献标识码:A0 引言我国沙漠在东北、华北、西北分布较广,且多为风积沙。

风积沙可对沿线修建的铁路造成多种危害,主要为风蚀路基本体、掩埋路轨等,同时由于沙漠地带特殊的气候、地质状况,使得风积沙地区的铁路设计,尤其是路基设计比一般气候、地质条件下的铁路设计难度要大得多。

新建陶利庙)靖边铁路(简称陶靖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和陕西榆林市靖边县境内,是鄂尔多斯铁路网规划的/三横四纵0通道的组成部分,全长88.95k m,工程穿行于鄂尔多斯高原及毛乌素沙漠区,风沙地貌以固定沙丘(地)和半固定沙丘(地)为主,多呈新月形,局部为流动沙丘和沙垄。

全线分布风沙路基达39处,累计26939延长米。

1 风积沙的工程特性风积沙不同于普通的沙子,其成因是在植被稀少、地表裸露的干旱地区,由于大风天气频繁,大风带动沙粒漂浮,当遇到障碍物或风力减弱时,土体颗粒及沙粒便沉积下来而形成。

故风积沙的颗粒特点类似于常见的细沙,但物理特性又有很大的区别。

风积沙密度不高,干密度一般为1.4g /c m 3,湿密度大约为1.5g /cm 3。

风积沙在压实情况下密度增加,压实后的最大干密度可以达到1.76g /c m 3~2.0g /c m 3,为天然状态下密度的1.2倍~1.4倍。

风积沙的自然结构及压密结构都具有非湿陷性质,即沙颗粒遇到水后能保持原有骨架结构性质,水稳性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沙地区铁路路基设计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修编草稿)
8.1 一般规定
8.1.1风沙地区路基设计,应按近期与远期防护相结合、铁路建设与防治同时进行的原则,采取工程与植物防沙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8.1.2风沙地区路基宜以路堤通过,路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1.0m,高速铁路、Ⅰ级铁路根据基床填料来源、土质改良及加固经济比选结果确定适宜的最小路堤高度。

并应根据风沙范围、对路基危害程度、风沙活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有效的防护措施。

8.1.3 当横向取、弃土时,取土坑和弃土堆应设在背主导风向侧。

取土坑内边缘距路堤坡脚不应小于5m,弃土堆内边缘距堑顶不应小于10m,并应采取防风沙措施。

8.1.4路基工程应避免在大风季节施工。

施工时应保护原有地表硬壳及植被,对车辆和施工机械应划定行驶路线。

线路两侧各500m范围内的天然植被和地表硬壳均不得破坏。

8.2 基床
8.2.1风沙地区路堤基床应符合下列要求:
1高速铁路及Ⅰ级铁路基床表层不得采用砂类土作填料;Ⅱ级、Ⅲ级及Ⅳ级铁路基床表层采用粉、细砂作填料时,应采取土质改良措施。

2 高速铁路及Ⅰ级铁路基床底层采用粉、细砂作填料时,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

8.2.2风沙地区路堑基床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高速铁路及Ⅰ级铁路基床表层应采取换填措施,填料应符合有关规定。

2 高速铁路及Ⅰ级铁路基床底层、Ⅱ级铁路基床表层土质为粉、细砂时,应采取换填、土质改良或其它加固措施。

8.3 路堤
8.3.1粉、细砂路堤边坡形式应采用直线型。

边坡高度h≤6m时,边坡坡率应采用1:1.75;边坡高度为6m<h≤12m时,应采用1:2。

8.3.2当大风地区采用碎石类土作填料,且路堤边坡无防护措施时,路基每侧应加宽0.3~0.5m。

8.4 路堑
8.4.1粉、细砂路堑边坡形式应采用直线型。

边坡高度h≤6m时,边坡坡率应采用1:1.75;6m<h≤12m时,采用1∶2。

戈壁风沙流地区的浅路堑,宜采用展开式,其边坡坡率宜缓于1∶4。

8.4.2粉、细砂地层应设置侧沟并铺砌加固。

干早与极干旱荒漠带,一次降雨能全部渗入沙层不产生径流时,可不设侧沟。

8.4.3路堑地段应根据沙源、风向及一次最大积沙量情况,在侧沟外设置宽度不小于2m的积沙平台;不设侧沟时,积沙平台宽度不应小于3m。

积沙平台应采用卵石土、碎石土、粗砾土、黏性土或水泥砂浆块板等覆盖。

8.5 路基边坡防护
8.5.1路基本体为粉砂、细砂及易被吹蚀的粉土时,应对路肩、坡面以及路堤坡脚或堑顶外2~5m范围的地表进行防护。

当基床采用其它填料时,宜根据情况对路肩和坡面采取防风蚀措施。

8.5.2路基边坡防护型式及结构尺寸,应根据路基土质、风沙活动规律,材料来源和施工条件等确定。

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植物防护措施,也可采用碎石类土、黏性土或土工网(垫)植草、坡面栽砌卵石方格、铺砌水泥砂浆块板等防护。

8.5.3防护材料应根据当地情况选用卵石土、碎石土、粗砾土、黏性土、矿碴、片石、水泥砂浆块板、土工合成材料或其他不易被风吹蚀的材料。

施工期间的临时防护可选用草席、树枝、土工合成材料等。

8.6 路基两侧防护
8.6.1路基两侧应结合当地的治沙经验,采取固沙、阻沙、输沙和封沙育草、保护天然植被等多种防护措施,构成严密的、整体性的防沙结构体系。

8.6.2两侧防沙体系应自路堤坡脚(或堑顶)外依序设置防火带、防护带、植被保护带等。

防护带内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措施应相互协调配合,发挥整体效能。

8.6.3防沙林和采用草类等易燃材料的防护带,应在路基坡脚或堑顶外选用卵石上、碎石土、粗砾土等铺设防火带。

防火带宽度应符合《铁路工程设计防火
规范》(TB10063)的规定。

8.6.4路基两侧应根据沙源、风况、沙丘活动情况和天然植被状况等因素,分别按严重、中等和轻微风沙地段设置防护带和植被保护带,其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严重风沙地段,迎主导风向侧防护带宽度宜为250~300m,植被保护带宽度不宜小于400m;背主导风向侧防护带宽度宜为100~200m,植被保护带宽度不宜小于150m。

2中等风沙地段,迎主导风向侧防护带宽度宜为150~200m,植被保护带宽度不宜小于300m;背主导风向侧防护带宽度宜为100m左右,植被保护带宽度不宜小于100m。

3轻微风沙地段,迎主导风向侧防护带宽度宜为100m左右,植被保护带宽度不宜小于200m;背主导风向侧防护带宽度宜为50m左右,植被保护带宽度不宜小于50m。

4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及Ⅰ级铁路的防护带和植被保护带宽度应取大值。

8.6.5路基两侧的植被保护带范围内应在植被保护区边缘处,设置严禁采樵、放牧和开垦等护林标志或带刺铁丝网、护林沟堤等设施。

8.6.6大风地区路基防风设置原则应满足以下要求:
1大风地区路基两侧,除应设置各种防沙的设施外,在风力集中的风口地段,迎主导风向侧应采取降低风速或挡风措施。

2根据列车遇大风行车限速、停轮的运营目标,确定挡风措施防护的环境风风速及防护段落。

3路堤及浅路堑地段应设置于路肩,挡风墙距线路距离应根据环境风风速、列车运行速度等综合确定;路堑地段宜设置路堑堑顶外;挡风墙高度宜为3.0m~4.0m。

4结合工程所处环境风风速以及路基形式,挡风墙可采用土堤式挡风墙、对拉式挡风墙、悬臂式(扶臂式)挡风墙、柱板式挡风墙、防风走廊等。

8.6.7 防沙工程长度应沿线路两端适当延长,并宜形成封闭的防护型式。

8.7 工程防沙措施
8.7.1工程防沙措施适用于无植物防沙条件或为植物固沙创造条件的风沙地区
路基。

防护措施应在查明风沙源头和径路的基础上尽量前移远离线路。

8.7.2防护类型应依据风沙活动特征、输沙量、地形和防护材料性质等综合确定,一般可采用下列防护措施:
1平铺卵石土、碎石土、粗砾土、矿碴、炉碴等粗颗粒土;当地缺少覆盖材料时,可以采用乳化沥青或乳化渣油固沙;也可以采用土工网等固沙新材料;
2设置草方格、石方格、苇把、树枝栅栏、黏性土埂等沙障;当地材料缺少时,也可采用沥青毡沙障或土工网沙障;沙障规格一般为矩形或正方形,边长1m~2m,高度不小于0.1cm。

3设置挡沙沟堤、土坯墙、干砌片石墙、挡风墙等不透风高立式沙障;设置树枝栅栏、荆条笆栅栏、芦苇栅栏、废枕木栅栏、土工合成材料栅栏、钢筋混凝土栅栏等透风高立式沙障;高立式沙障设置于设防带外缘,距路基坡脚100~300m为宜。

8.7.3 高立式沙障和挡沙沟堤距路基坡脚或堑顶迎主导风向侧不应小于200m,背主导风向侧不应小于100m。

在沙源丰富地段,可向外适当增加沙障排数,其排间距离不宜小于障高的20倍。

8.7.4 单一挡沙沟堤宜在沙源较少地段使用。

当沙源较多时,可在其外侧设置防沙栅栏,距挡沙沟堤的距离不宜小于20m。

8.7.5 防沙工程跨越沟谷或漫流区时,应采取防止被水流冲毁的措施,增加防护设施。

8.8 植物防沙措施
8.8.1有水源可利用或年平均降水量大于250mm时,应采用植物固沙;在年平均降水量为100~250mm,且湿沙层含水率大于3%的地区,宜采用植物固沙。

8.8.2防护林带应根据当地造林经验和水源条件,采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以灌木为主的混交林或纯林。

每条林带宽度宜为20~40m。

每两条林带间应设林间空地,其宽度可采用30~40m。

防护林带数量应按下列原则布置:1严重风沙地段,迎主导风向侧设4~5条,背主导风向侧2~3条;
2中等风沙地段,迎主导风向侧设3~4条,背主导风向侧2条;
3轻微风沙地段,迎主导风向侧设2条,背主导风向侧1条。

8.8.3树(草)种应选择生长良好、固沙能力强的当地沙漠植物,引种外地树
(草)种时,应经过栽培试验,成功后推广应用。

先锋植物与后期植物应互相配合。

8.8.4植物应配置合理、密度适宜,宜采用稀疏结构林带。

8.8.5植物的灌溉应优先采用喷灌和滴(渗)灌。

8.8.6植树造林初期应采取工程防沙过渡措施,同时应在距林带20m以外设置阻沙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