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设计规范(填料部分)

合集下载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修编 (路基)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修编 (路基)

压实后的渗透系数应大于 5× 10-5m/s,压实标准应符合表 6.3.2-1 的规定。
表 6.3.2-1 基床表层压实标准
压实标准 压实系数 K 地基系数 K30(MPa/m) 动态变形模量 Evd(MPa) 级配碎石 ≥0.97 ≥190 ≥55
其材料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材料由开山块石、天然卵石或砂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
表 6.2.3 路基面标准宽度
轨道类型 设计最高速度 (km/h) 250 无砟轨道 300 350 250 有砟轨道 300 350 双线线间距 (m) 4.6 4.8 5.0 4.6 4.8 5.0 8.8 8.6 路基面宽度 单线(m) 双线(m) 13.2 13.4 13.6 13.4 13.6 13.8
4.3
4% 基 床 表 层 4%
1:m
基 床 4%
2.3
底 层 4%
1:m
基床以下路堤
单位:m
图 6.2.5-4
无砟轨道单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
4.4 线间距 0.5 1.3 1.3 0.5 4.4 1.2 1.4
1.4
1.2
3.1
3.1
0.7
1:1
.75 4%
4% 表 层
4%
1:1
.75
4%
基 床
250
300
350
6.2.5 路基标准横断面如图 6.2.5—1~6.2.5—8 所示。
4.3 3.0
0.4
线间距 3.0
4.3
4%
4% 基 床 表 层
4% 4%
1:m
1பைடு நூலகம்m
基 床 4%
2.3
底 层 4%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6 路基6、1 一般规定6、1、1 路基工程应加强地质调绘与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基础等得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查明填料性质与分布等,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得基础上开展设计。

6、1、2 路基主体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

6、1、3 基床表层得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得长期作用,刚度应满足列车运行时产生得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得要求,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得动应力不超出基床底层土得承载能力。

基床表层填料应具有较高得强度及良好得水稳性与压实性能,能够防止道砟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床,防止地表水侵入导致基床软化及产生翻浆冒泥、冻胀等基床病害。

6、1、4 路基填料得材质、级配、水稳性等应满足高速铁路得要求,填筑压实应符合相关标准。

6、1、5 路堤填筑前应进行现场填筑试验。

6、1、6 路基与桥台、横向结构物、隧道及路堤与路堑、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等连接处均应设置过渡段,保证刚度及变形在线路纵向得均匀变化。

6、1、7 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地形与地质条件、路堤高度、填料及工期等进行计算分析确定。

对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与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应采取逐渐过渡得地基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

路基施工应进行系统得沉降观测,铺轨前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定路基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

6、1、8 路基支挡加固防护工程应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安全稳定得要求,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并兼顾景观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土地等要求。

6、1、9 路基排水工程应系统规划,满足防、排水要求,并及时实施。

6、1、10 路基设计应重视防灾减灾,提高路基抵抗连续强降雨、洪水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得能力。

6、1、11 路基上得轨道及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与分布宽度应符合表6、1、11得规定。

表6、1、11 轨道与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及分布宽度6、1、12 车站两端正线、利用既有铁路地段、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与养护维修列车走行线等路基设计标准按其设计最高速度确定,路基基床结构变化处应设置长度不小于10m得渐变段。

(2024版)铁路路基填筑验收标准、填筑要求及控制要点

(2024版)铁路路基填筑验收标准、填筑要求及控制要点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铁路路基填筑验收标准、填筑要求及控制要点《路基填筑验收标准、填筑要求及控制要点》一、路基填筑验收标准1、路基填料1)、基床底层:普通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60mm。

2)、基床以下路堤:最大粒径小于75mm。

检验数量:1×104m3检验一次填料粒径,颗粒级配及细粒土含量。

监理平行检验10%平行检验,且同一土源不少于1次,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

3)、基床表层:非过渡地段掺入3%水泥,过渡段基床表层掺5%水泥,检验数量:5000m3检1次级配,10%平检。

4)、过渡段:基床底层范围内掺3%水泥(分过渡段方式),表层:5%水泥检验数量:2000m3检1次级配,10%平检。

2、填料压实标准,控制指标1)、基床以下路堤:检测指标:K30、K检验数量:K30≥110(细)130(粗)K≥0.92每层检K6点;每填高约90cm检K304点。

2)、基床底层,检测指标:K30、Evd、K检验数量:K30≥130(细)150(粗)Evd≥40 K≥0.95 每层检K6点,边线1m处左右各2点,中间2点;每填高约90cm,检Evd、K30各4点,边线2m各1点,中间2点。

3)、基床表层:K30、Evd、K检验数量:K30≥190 Evd≥55 K≥0.97 每层检Evd、K各6点,边线1.5处左右各2点,中间2点;每层检K30 4点,边线1.5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

4)、过渡段:K30、Evd、K检验数量:K30≥150 Evd≥50、K≥0.95 每层检K3点,边线1m 左右各1点,中间1点;每填高约30cm检Evd 3点,中间1点,靠近桥台边缘2点;每填高约60cm检K30 2点,边线2m处左右各1点。

3、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1)、尽量避免雨天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2)、各正式填筑前,根据不同填料和机械情况进行填筑压实试验段,确定合理的铺填厚度,碾压遍数和填筑工艺,确保满足设计要求的压实标准,不少于3个检验批验收合格后,方可确定大面积施工的工艺参数。

高速铁路路基AB组填料填筑

高速铁路路基AB组填料填筑

高速铁路路基 A B组填料填筑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上高速铁路建设的步伐,我国在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已经掀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建设高潮。

由于高速铁路在耐久性和高速度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与普通铁路相比线路的空间曲线平滑,平纵断面变化尽可能平缓,线路状态的高平顺性,要求路基、轨道、桥梁具有高稳定性、高精度和小残余变形,采用强化基床结构等措施;在施工中则体现在对每一工序的高标准、严要求,如路基施工中的AB组填料,相较于普通铁路路基填筑施工,其各项指标要求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原材料 A B组填料配比1、填料原材料的选择1.1对原材料的选择首先是石料的选择,石料的质地好坏直接决定了路基的施工质量。

石料应选择质地坚硬(其标准抗压强度一般应不低于30MPa),并不易风化和不易软化的石料,其次应考虑施工成本,做到就近取材,石料的颗粒大小根据填料所处位置和设计要求的不同而选择不同,基床以下路堤的填料粒径应小于75mm,基床底层的填料粒径应小于60mm。

1.2土料的选择对AB组填料也非常重要,根据不同试验段的情况看,如选择高液限粘土,在配料拌合时容易结成泥块,使现场施工配料不均匀,严重影响施工质量,达不到预期要求;合理的选择应选用低液限粉土或低液限粉质粘土,如在上诉土料不易找到时,也可以采用石粉和少量高限粘土进行配合设计,这样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膨胀土不应直接用于路基填筑施工,无砟道床及严寒、寒冷地区有渣轨道冻结深度影响范围内,基床底层填料的细粒含量不应大于5%,渗透系数应大于5×10-5m/s,采用渗水土填料时,细粒含量应小于10%。

2、填料配合比设计2.1根据在路基外进行的试验段和借鉴其项目的施工经验来看,要满足路基填筑的6项指标,填料的选择和混合料的组成是关键,为满足规范指标要求,粗颗粒最大粒径规范规定基床以下路堤应不大于75mm ,基床底层要求不大于60mm ,但在实际设计中考虑到检测仪器承压板大小和相关要求的关系(铁路试验中E VD 和K30的承压钢板直径大部分都是300mm ),以及同时施工多个不同路段和不同层位时的情况考虑,为避免出现混用错用等相关质量问题,一般选择颗粒粒径均不大于60mm 较为理想。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0.3
7000>R>5000
0.4
5000>R>4000
0.5
RV4000
0.6
300
R>14000
0.2
14000>R>9000
0.3
9000>R>7000
0.4
7000>R>5000
0.5
RV5000
0.6
350
R>12000
0.3
12000>R>9000
0.4
9000>R>6000
0.5
RV6000
处,应采取逐渐过渡的地基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路基施工应进行 系统的沉降观测,铺轨前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定路基工 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
6.1.8路基支挡加固防护工程应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安全稳定的要求, 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并兼顾景观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 土地等要求。
触网支柱等设施的设置有特殊要求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有砟轨道 正线曲线地段加宽值应在曲线外侧按表6.2.4的规定加宽。曲线加宽值应
在缓和曲线内渐变。
表6.2.4有砟轨道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
设计最高速度
(km/h)
曲线半径R
(m
路基外侧加宽值
(m)
250
R>10000
0.2
10000>R>7000
设计 轴重
(kN)
轨道形式
分布
宽度(m)
计算高度(m
土的重度(kN/m3)
18
19
20
21
22
ZK活载
200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填料部分)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填料部分)

5填料5.1 一般规定5.1.1 路基填料应‎通过地质调‎绘和足够的‎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其性质‎和分布,并开展填料‎设计工作。

5.1.2 填料设计的‎内容应包括‎:填料的来源‎选择、分布、运距、土石特性、名称、分组、改良措施、施工工艺、无侧限抗压‎强度、压实标准及‎检测要求等‎,取料场的生‎态恢复。

5.2 普通填料5.2.1路基普通填‎料按颗粒粒‎径大小分为‎三大类别:巨粒土、粗粒土和细‎粒土。

5.2.2巨粒土、粗粒土填料‎应根据颗粒‎组成、颗粒形状、细粒含量、颗粒级配、抗风化能力‎等,按表5.2.2分为A、B、C、D组。

注: 1 颗粒级配分‎为:良好(C u ≥5,并且C c =1~3),不良(C u <5,或C c ≠1~3)。

式中:不均匀系数‎1060d d C u =;曲率系数6010302d d d C c ⨯=;d 10、d 30、d60分别‎为颗粒级配‎曲线上相应‎于10%、30%、60%含量的粒径‎。

2 硬块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 >30MPa ‎,软块石的单‎轴抗压强度‎R c ≤30Mpa ‎。

3 细粒含量指‎细粒(d ≤0.075mm ‎)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

5.2.3 细粒土填料‎应按表5.2.3分为粉土‎类、黏土类和有‎机土。

粉土类、黏土类应采‎用液限含水‎量ωL 进行‎填料分组:当ωL <40%时,为C 组;当ωL ≥40%时,为D 组;有机质土为‎E 组。

注:1 液限含水率‎试验采用圆‎锥仪法,圆锥仪总质‎量为76g ‎,入土深度1‎0mm 。

2A 线方程中‎的wL 按去‎掉%后的数值进‎行计算。

5.2.4 填料根据土‎质类型和渗‎水性可分为‎渗水土、非渗水土。

A 、B 组填料中‎,细粒土含量‎小于10%、渗透系数大‎于10-3cm/s 的巨粒土‎、粗粒土(细砂除外)为渗水土,其余为非渗‎水土。

5.3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5.3.1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填料的粒径‎级配应分别‎符合表5.3.1-1、表5.3.1-2的规定,且0.5mm筛以‎下的细集料‎中通过0.075mm‎筛的颗粒含‎量应小于等‎于66% 。

路基填料规范

路基填料规范

路基填料规范篇一:路基相同填料段控制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一、正线路基相同填料段控制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重点以试验为准)设计图控制要点里程如下:DK81+720.28-DK81+845.76长度125.48m;DK81+869.63-DK82+900长度1038.41m;DK82+900-DK83+853.77长度953.77m;DK86+204.72-DK86+530.00长度325.28m;DK86+530-DK86+844.6长度314.6m;5段路基要点1、正线基床、地基处理:基床表层:厚0.6m,基床底层3%水泥改良土(采用场拌处理),基床底层C组填料,及路桥、路涵过渡段(级配碎石、5%水泥级配碎石),地基处理:有原地面清表后强夯处理,搅拌桩加固处理段DK86+204.72-DK86+530.00长度325.28m,CFG桩(C15砼)加固处理段DK86+530-DK86+844.6长度314.6m,段内有挡土墙;左右边坡采用M7.5砂浆片石砌拱(片石宜选用较坚硬(来自: 小龙文档网:路基填料规范)、不易风化的石块,其尺寸不小于0.3m,其中部厚度不小于0.15m;骨架边坡延线路方向每隔10-20米设伸缩缝,缝宽0.02m缝内用沥青麻筋全断面填塞。

2、排水及地基处理:水沟下设10cm砂垫层,砂垫层应在地面处设10cm厚的粘土隔层,砂垫层在排水出口2m范围内应使用透水土工布包裹过滤。

水沟每隔20m设置一道伸缩缝,伸缩缝宽2cm伸缩缝中填塞沥青麻筋;预制排水沟、天沟接缝采用M10水泥砂浆填缝,缝宽1cm;3地基处理:强夯地基加固前,应根据处理深度选择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试夯,每一试夯段落长、宽均不得小于10m;(质量控制:测量每个夯点每次夯击的下沉量;试夯结束后,每隔0.5-1.0m 取样,测定土个干密度、压缩系数等指标,并进行荷载试验和原位测试;但与设计不符合时,根据地质资料调整加固方案。

施工结束后14-28天,承载力平板荷载试验,每3000m2抽样检验一次3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采用静力触探试验对有效加固深度进行检验,每3000m2抽验抽样检验3处。

路基填筑施工填料划分

路基填筑施工填料划分

路基填筑施工一、填料选择1、《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中要求1.1、普通填料按颗粒粒径大小可分为三大类别:巨粒土、粗粒土和细粒土。

巨粒土、粗粒土填料应根据颗粒组成、颗粒形状、细粒含量、颗粒级配、抗风化能力等分为A、B、C、D组。

填料分组见“附表1”填料根据土质类型和渗水性可分为渗水土、非渗水土。

A、B组填料中,细粒土含量小于10%、渗水系数大于10-3cm/s的巨粒土、粗粒土(细砂除外)为渗水土,其余为非渗水土。

1.2、我项目部填料选择定名按照“巨粒土、粗粒土填料分组表”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进行一级定名,再根据细粒含量进行二级定名。

对选定填料进行以下分组:①块石土B组料:对粒径大于20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包括易风化,尖棱状为主)的弱风化软块石定名为块石土;再对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15MPa的不易风化的软块石定名为B组;②软块石土C组料:对粒径大于20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包括易风化,尖棱状为主)的强风化软块石定名为块石土;再对易风化的软块石定名为C组;③碎石土B组料:对粒径大于6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尖棱状为主)的定名为块石土;再对细粒含量在15%~30%的土质碎石定名为B组;④碎石土C组料:对粒径大于6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尖棱状为主)的定名为块石土;再对细粒含量大于30%的土质碎石定名为C组;⑤粗角砾土B组料:对粒径大于2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尖棱状为主)的定名为块石土;再对细粒含量在15%~30%的土质粗角砾定名为B组;⑥粗角砾土C组料:对粒径大于2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尖棱状为主)的定名为块石土;再对细粒含量大于30%的土质粗角砾定名为C组;2、兰渝路施专-01-2/3、兰渝路施专-03-1~2/8的相关要求2.1、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⑴路堤基床以下部分填料,宜选用A、B组、C组填料,不宜采用粉砂、细砂作填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填料
5.1 一般规定
5.1.1 路基填料应通过地质调绘和足够的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其性质和分布,并开展填料设计工作。

5.1.2 填料设计的内容应包括:填料的来源选择、分布、运距、土石特性、名称、分组、改良措施、施工工艺、无侧限抗压强度、压实标准及检测要求等,取料场的生态恢复。

5.2 普通填料
5.2.1路基普通填料按颗粒粒径大小分为三大类别:巨粒土、粗粒土和细粒土。

5.2.2巨粒土、粗粒土填料应根据颗粒组成、颗粒形状、细粒含量、颗粒级配、抗风化能力等,按表5.2.2分为A、B、C、D组。

注: 1 颗粒级配分为:良好(C u ≥5,并且C c =1~3),不良(C u <5,或C c ≠1~3)。

式中:不均匀系数1060d d C u =;曲率系数60
1030
2d d d C c ⨯=;
d 10、d 30、d 60分别为颗粒级配曲线上相应于10%、30%、60%含量的粒径。

2 硬块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 >30MPa,软块石的单轴抗压强度Rc ≤30Mpa 。

3 细粒含量指细粒(d ≤0.075mm )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

5.2.3 细粒土填料应按表5.2.3分为粉土类、黏土类和有机土。

粉土类、黏土类应采用
液限含水量ωL 进行填料分组:当ωL <40%时,为C 组;当ωL ≥40%时,为D 组;有机质土为E 组。

注:1 液限含水率试验采用圆锥仪法,圆锥仪总质量为76g ,入土深度10mm 。

2
A 线方程中的w L 按去掉%后的数值进行计算。

5.2.4 填料根据土质类型和渗水性可分为渗水土、非渗水土。

A 、B 组填料中,细粒土
含量小于10%、渗透系数大于10-3cm/s 的巨粒土、粗粒土(细砂除外)为渗水土,其余为非渗水土。

5.3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
5.3.1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填料的粒径级配应分别符合表5.3.1-1、表5.3.1-2的规定,且0.5mm筛以下的细集料中通过0.075mm筛的颗粒含量应小于等于66% 。

注:用圆孔筛时,采用1~3号级配;用方孔筛时,采用2~3号级配
5.3.2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的质量应符合铁路碎石道床底碴的有关规定。

5.3.3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与上部道床碎石及下部填土之间的颗粒级配应满足以下要求:
D15<4d85
式中D15─较粗一层土的颗粒粒径(mm),小于该粒径的土重占总土重的15%;
d85─较细一层土的颗粒粒径(mm),小于该粒径的土重占总土重的85% 。

当与下部填土不能满足以上要求时,基床表层应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反滤层;当下部填土为改良土时,可不受此项规定限制。

5.4改良土
5.4.1物理改良的掺合料可采用砂、砾石、碎石等;化学改良的掺合料可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等。

5.4.2 填料改良应通过试验提出最佳掺合料、最佳配比及改良后的强度等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