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14 扬州慢 同步试题(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合集下载

鲁人版-语文-高二-2017高中语文同步教学第4 单元《扬州慢》测评练习

鲁人版-语文-高二-2017高中语文同步教学第4 单元《扬州慢》测评练习

扬州慢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的一组是()A.暮霭.(ǎi) 凝噎.(yē) 夜雪初霁.(jì) 戍.(shù)角B.怆.(chuāng)然豆蔻.(kòu) 荠.(jì)麦弥.(mí)望C.姜夔.(kuí) 萧.(xiāo)条留恋.(lián) 窥.(kuī)江D.那堪.(kān) 俊赏.(shǎng) 芍.(sháo)药黍.(sù)离解析D项黍应读“shǔ”答案D2..选出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解析B项黍应为“年年/知为/谁生”。

答案B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郎俊赏..俊赏:眼光很高的鉴赏B.难赋深情..深情:深厚的感情C.自度.此曲度:写作D.身向.榆关那畔行向:朝着解析B项,深情:这里指深切的悲痛之情。

答案 B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菩萨蛮”“扬州慢”“江南好”“长相思”等都是词牌名。

B.词除了被称为“长短句”之外,还有“诗余”“乐府”“曲子词”等别称。

C.唐代诗人张若虚以吴越文士名扬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D.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近体诗。

解析“江南好”不是词牌名。

答案A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李、杜齐名,但他们的性格和诗风却很不相同。

,;,;,。

李白和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①一个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②一个像忍苦载重的犍牛③一个像狂放不羁的骏马④一个深沉悲天悯人⑤一个诗风清新飘逸,极具浪漫色彩⑥一个洒脱魅力十足A.⑥④③②⑤①B.③②⑤①⑥④C.⑤①⑥④③②D.⑤②④⑥①③解析应从“性格和诗风”两个方面考虑排序,同时,结合语句结构的对应。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人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三)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人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三)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三)模块综合检测(A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中期以前的城市,有着严格的政治等级体系,不同等级的城市有着严格的规定。

但随着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这一规律逐渐发生了变化,经济的独立推动作用逐渐显露。

虽然唐代全国性城市仍以长安、洛阳为首,但是唐中期以后,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

越来越多的城市因为经济地位扩大了自身的政治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区域城市经济等级体系形成与同一层级的城市之间的分工日益深化。

随着城市的经济属性不断增强,唐代中期以前形成的以政治地位高低为主的城市等级体系逐渐弱化,城市等级中的经济性因素不断增强。

在一些新兴的经济区域,逐渐形成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并重的城市等级体系。

以长江下游经济区的城市等级体系为例,到唐代中后期,长江下游地区逐渐形成了以扬州为区域中心城市,以苏州、杭州、越州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以一般州府所在地(例如宣州、常州等)为三级区域中心城市,以县城为四级区域中心城市,以新兴的镇市和草市为第五级区域中心城镇的五级城市体系。

除了纵向上的区域城市等级体系逐渐形成,横向上同一层级的城市分工亦日益深化。

这些城市往往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在城市的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并最终将特色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得同一等级城市之间形成较为常态的分工合作,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城市群。

例如苏州以丝织品与盐业闻名天下,杭州的发展与旅游业兴盛密不可分,越州以制瓷业和造纸业著称。

同一层级的城市发展有所侧重,证明了唐代后期城市之间分工的发展。

同时,这一分工的发展,使得城市区域分布的合理性大为提高,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大幅增强,这也是这一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城市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所在。

4.14 扬州慢 课件(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4.14 扬州慢 课件(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预习作业
1.识记字音 ①初霁 ( jì ) . ④荠 麦( jì ) .
ng ) ③豆蔻 u) ②怆 然( chuà ( kò . . ⑤戍 角( shù ) ⑥窥 江( kuī ) . .
2.理解词语 ①夜雪初霁 :天气转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悲伤 ②予怀怆 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荠麦弥望 :满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用法国作家辛涅科尔的话回答:“是的, 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 我就是一切。” 我何尝不知道,在宇宙的生成变化中,我只 是一个极其偶然的存在,我存在与否完全无足 轻重。面对无穷,我确实等于零。然而,我可 以用同样的道理回敬这个傲慢的宇宙:倘若我 不存在,你对我来说岂不也等于零?倘若没有 人类及其众多自我的存在,宇宙的永恒存在究 竟有何意义?
结构图示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 所见 空城 二十四桥 明月 所闻—清角吹寒凄清 扬州慢 杜郎须惊难言之痛对比手法 “黍离之悲” 所感 冷月无声凄清 桥边红药感时伤乱
主旨归纳
本词通过描写扬州惨遭金兵破坏的情景,伤 今怀古,抒发了作者深沉、凄婉的“黍离之 悲”。
《扬州慢· 淮左名都》:
3.审美视窗
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姜夔
姜夔出生于书宦门第,幼年随父受教,擅长 诗词,熟谙音乐;复得父辈文墨交往的感染, 城市歌舞的熏陶,为其爱好和学识的长进创造 了良好的条件。姜夔少年丧父,曾随姊生活。 得亲友介绍,就学于诗词名流千岩老人萧德藻, 得其赏识,并娶其侄女为妻。夔为人清高,不 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终其身为布衣;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人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人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十)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智慧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

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关注的中心。

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

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

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

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

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

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

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

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

“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

“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

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

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精品】高中语文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练习14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8

【精品】高中语文第4单元南宋的乱世词心练习14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8

课时分层作业14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暮霭.(ǎi)凝噎.(yī)夜雪初霁.(jì) 戍.角(shù )B.荠.麦(jì) 豆蔻.(kòu)怆.然(chuànɡ) 弥.望(ní)C.姜夔.(kuí) 萧.条(xiāo)留恋.(liàn) 窥.江(kuī)D.那堪.(kān ) 芍.药(sháo )俊赏.(shǎnɡ) 黍.离(sù)C[A项,凝噎.(yē );B项,弥.望(mí);D项,黍.离(shǔ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95】A.荠麦弥望..弥望:满眼B.自度.此曲度:构思C.杜郎俊赏..俊赏:出色的鉴赏能力D.难赋.深情赋:写作B[B项,度:创作。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96】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D[D项,年年/知为/谁生?]4.下列对文学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古代诗歌的变式,称“长短句”,是按照一定的曲调填写的,根据词的字数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

B.词一般有两段,在词中叫“阕”。

“阕”就是“遍”,因此,词中的“遍”就是音乐乐曲的一段,上下两阕就是由两段乐曲组成的—个曲子。

C.词除了被称为“长短句”之外,还有“诗余”“乐府”“曲子词”等别名。

D.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所以后人的创作一般都是按调填词的,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A[根据词的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姜夔在《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杜牧《赠别》里的诗句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令人感叹。

姜夔《扬州慢》同步练习(有答案)

姜夔《扬州慢》同步练习(有答案)

导语:下面是姜夔《扬州慢》同步练习,欢迎同学们过来练习,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巩固知识,提高知识水平。

检查我的基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荠麦( ) (2)戍角( ) (3)黍离( ) (4)豆蔻( )答案:(1)jì (2)shù (3)shǔ (4)kòu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夜雪初霁( ) (2)荞麦弥望( )(3)予怀怆然( ) (4)自度此曲( )(5)解鞍少驻初程( )答案:(1)雨过天晴 (2)满 (3)悲伤 (4)自己创作 (5)初到扬州3.请用斜线在下列词句应停顿的地方作出标记。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自胡马窥江去后(3)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答案:(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自/胡马窥江去后(3)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4.姜夔,字_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

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尧章白石道人《白石道人词集》5.北宋时期使词具有较多社会内容的是号称“慢词”圣手的__________,因做过屯田员外郎,所以世称__________;开拓题材领域,突破音律束缚,创立豪放词风的是__________;南宋初期豪放派的领袖是__________;词风力求典雅,代表格律词派的作家是__________。

答案:柳永柳屯田苏轼辛弃疾姜夔剖析精彩文段阅读《扬州慢》,完成6—10题。

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写了昔日____________;而“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则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运用了________手法,抒发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

高中试卷-4.2 《扬州慢》(同步习题)(含答案)

高中试卷-4.2 《扬州慢》(同步习题)(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扬州慢》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不属于《扬州慢》一词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刻含意的一项是()A.叹“扬州芍药甲天下”而如今自生自灭。

B.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苦伤感之情。

C.遥念花的孤寂,抒发离情之苦。

D.表现了扬州的寥落,名都的沉沦。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句内容理解与分析。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

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第4单元14扬州慢(淮左名都)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第4单元14扬州慢(淮左名都)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淮 左③ 名 都, 竹 西 佳 处, 解 鞍 扬州是淮河东面著名的都市,在美好的竹西亭,我卸下马鞍,
少 驻 初 程。
过 春 风 十 里④,
暂时停留,这是我初次到扬州。走过昔日扬州城繁华的街道,
尽 荠 麦 青 青。 自 胡 马 窥 江 去 后, 那里现在都长满了青青的荠麦。自从金兵南犯长江一带回去之后,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14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姜夔的红颜知己 姜夔早年在合肥,与歌妓柳氏姐妹相识,结为知音。 金兵南下,姜夔本想带这姐妹一同躲避战乱。柳氏姐 妹却说道:“国难之时,大敌当前,你姜夔堂堂七尺男儿, 自应投军精忠报国,不应沉于温顺之乡!”姜夔听劝,投 伍抗金。 分别不久,金兵攻破合肥,姐妹俩被虏。二人刚烈, 不愿受辱,跳河自尽。几年以后,姜夔来到合肥凭吊,写 下了《凄凉犯》。从此,姜夔一生浪迹天涯,居无定所, 在路经杭州之时留下《扬州慢》。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在诗词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 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 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 虚实 结合是指虚与实之间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到达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域,从而丰富诗词的意象,开辟诗 词的意境。虚与实之间,有时会形成强烈的对照,情景交融 在一起,从而突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扬州慢》(淮左名 都)一词中,词的开篇即是虚写,“淮左明都”是说扬州是人 们向往的大都会,“竹西佳处”化用杜牧“谁知竹西路,歌 吹是杨州”一句,想象扬州往日繁华的图景。
第4单元 南宋的乱世词心
1.《扬州慢》(淮左名都)一词中,词前小序在词中有什么作 用? [名师指津] 解说小序对正文的各方面的交代作用即可。 我的理解: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写作动因及作品 中所蕴含的情感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 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 往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往日繁华的怀念和对 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共3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4 扬州慢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组是 ( )(6分)
A.暮霭
.(ǎi) 凝噎.
(yē)

夜雪初霁.(jì) 戍.角(shù)
B.怆.然(chuàng) 豆蔻.(kòu)
荠.麦(jì) 弥.望(mí)
C.姜夔.(kuí) 萧.条(xiāo)
留恋.(liàn) 窥.江(kuī)
D.那堪
.(kān) 俊赏.
(shǎng)

芍.药(sháo) 黍.离(sù)
解析 D项“黍”应读shǔ。
答案 D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6分)
A.荠麦弥.望 弥:满。
B.自度.此曲 度:构思。
C.豆蔻..词工 豆蔻: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这里指杜牧写诗的技巧和才情。
D.难赋.深情 赋:写作。
解析 B项度:创作。
答案 B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6分)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解析 D项年年/知为/谁生?
答案 D
4.下列对文学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6分)
A.词是古代诗歌的变式,称“长短句”,是按照一定的曲调填写的,根据词的字数多少可分为单调、
双调、三叠等。
B.词一般有两段,在词中叫“阕”。“阕”就是“遍”,因此,词中的“遍”就是音乐乐曲的一段,
上下两阕就是由两段乐曲组成的一个曲子。
C.词除了被称为“长短句”之外,还有“诗余”“乐府”“曲子词”等别名。
第2页(共3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D.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所以后人的创作一般都是按调填词的,如毛泽东的《沁
园春·雪》。
解析 A项根据词的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答案 A
5.名句填空。(6分)
(1)______________,尽荠麦青青。
(2)念桥边红药,______________?
(3)嫣然摇动,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过春风十里 (2)年年知为谁生 (3)冷香飞上诗句
阅读与鉴赏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4分)
点绛唇
姜 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
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1)作者“凭栏怀古”本该抒发情感,但笔锋一转,用“残柳参差舞”这一图景结句,实在高妙,请说
一说其深刻寓意。(7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述此词“无穷哀感,都在虚处”,即哀感通过景物写出,试结合词句评析。
(7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结句不抒怀古之情,却写凭栏所见景色,正体现了姜词托物起兴、意境清空的创作特色,柳
本纤弱,哪堪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舞”本有优美、高雅之境,但此时残枝败柳却“参差不齐”,
极具张力的景物描写,寄寓着作者无尽的苍凉和悲壮,这是任何抒情词句都无法表现出来的。
(2)此词通过眼前之景来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上阕写燕雁随着流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湖
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秋雨,饱含自己漂泊江湖之意。到结尾处又用衰残柳枝当风
舞象征南宋之衰世,苍凉之中,无限悲壮。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6分)
南柯子
王 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
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第3页(共3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注】 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
么?(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首
先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其次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
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
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