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神经病学--缺血性脑缺血发作(TIA)

临床表现
4. 持续时间 数分钟至数小时,多在 1小时内恢复,最长不超过 24小时,不遗留任何后遗症状或视网膜的功能缺损
5. 反复发作 每次发作时的症状基本相似,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 更易出现反复发作
6. 症状体征 每次发作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临床表现
(1)颈动脉系统 TIA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3. 血流动力学改变 脑血管壁发生病变,出现低血压或血压波动,以及心律失常等引起血流动
力学改变,血管血流减少,均可TIA. 4. 其他
颅内血管炎和脑盗血综合征时,会引起TIA.
二 临床表现
1. 发病年龄 TIA好发于50~70岁,男多于女
2. 疾病病因 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效优于阿司匹林 (3) 氯毗格雷 75mg,每日1次
治疗
2. 抗凝治疗 不作为TIA患者的常规治疗; 伴发房颤和冠心病的TIA患者,建议抗凝治疗; TIA患者经抗血小板治疗,仍频繁发作,应抗凝治疗。
(1)肝素 100mg加入5%葡萄糖或0. 85%生理盐水500ml中,每分钟10~20滴 的速度静脉滴注
五 鉴别诊断
(一)部分性癫痫 • 单纯部分性发作,起病形式、进程; • 持续时间; • EEG; • 头部CT和MRI。
鉴别诊断
(二) 梅尼埃病 • 发病年龄; • 症状体征; • 持续时间; • 多次发作后听力降低。
鉴别诊断
(三) 心脏疾病 • 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等。 • 症状体征 •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X线检查常。
(2)低分子肝素 4000 ~ 5000IU,腹壁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10天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心脏评估:
对于45岁以下的TIA患者尤其重要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
经胸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4)其他检查:
如高凝状态(血栓前状态)的进一步检查 抗磷酯抗体 同型半胱氨酸
2006年美国国立卒中学会TIA处理指南指出: 对 于新发生的TIA,除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体格检查外 ,应在24~48小时以内完成上述检查;颈内动脉系 统供血区TIA,对颈内动脉的检查应在 TIA发作后 数小时之内完成,以明确是否进行颈动脉内膜切 除术或血管成型术等干预措施。 2008 年欧洲卒中组织缺血性卒中和 TIA 处理指 南推荐:对于TIA患者应立即转诊到 TIA门诊或设 有卒中单元并能提供专家评估和紧急处理的医疗 中心,立即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
4)大脑半球、枕叶、颞顶区(大脑后动脉) •视野缺损:同向性偏盲 •遗忘
TIA症状发生率比较(1)
颈动脉系统(%) 视觉 一过性黑朦 视野障碍 复视 语言障碍 失语 构音障碍 轻瘫 轻单瘫或轻偏瘫 椎-基底动脉系统(%)
34 6-14 0
0 13-22 7
20 15
0 20
8-60
12-33
感觉 偏身感觉障碍
短暂脑缺血发作名词解释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名词解释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简称TIA)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描述的是一种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
这种症状的出现,通常预示着患者未来有很高的风险发生脑卒中,因此,对其的深入理解和及时干预显得尤为关键。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与特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脑动脉一过性或短暂性供血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其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且无责任病灶的证据,即脑部CT或MRI检查不会发现与症状相对应的梗死或出血灶。
TIA的典型症状因缺血部位不同而异,可包括短暂的单眼失明、一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言语障碍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非常突然,达到高峰后又会迅速缓解,不遗留任何后遗症状。
然而,正因为其症状的短暂性和自限性,很容易被患者忽视,从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TIA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1. 微栓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或心脏附壁血栓的破碎,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造成远端血管的短暂性阻塞。
当栓子破碎或向远端移动时,血流恢复,症状缓解。
2. 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血压的急剧波动、心脏排血量的减少等,导致脑动脉的短暂性供血不足。
当血压回升或心脏排血量增加时,症状自然缓解。
3. 血管痉挛:颅内动脉的持续性或阵发性痉挛,可导致局部脑组织的短暂性缺血。
痉挛缓解后,症状消失。
4. 其他因素:包括血液成分的改变(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颈部动脉受压(如颈椎病、颈部肿瘤等)以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等。
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与鉴别诊断TIA的诊断主要依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症状的自限性。
然而,由于其症状与多种疾病相似,如偏头痛、癫痫、美尼尔综合征等,因此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通常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
脑缺血短暂性考核题目

脑缺血短暂性考核题目一、选择题1. 脑缺血短暂性发作(TIA)病人一般伴随以下哪些症状?- A. 感觉异常- B. 行走困难- C. 头痛- 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些是脑缺血短暂性发作(TIA)的常见原因?- A. 动脉粥样硬化- B. 高血压- C. 心脏病- D. 以上都是3. 脑缺血短暂性发作(TIA)的持续时间一般为多长时间?- A. 少于1小时- B. 1小时至12小时- C. 12小时至24小时- D. 超过24小时4. 脑缺血短暂性发作(TIA)后一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A. 1天- B. 3天- C. 1周- D. 不需要恢复5. 对于已经发生过脑缺血短暂性发作(TIA)的患者,以下哪个行为是不恰当的?- A. 增加锻炼强度- B. 饮用大量酒类- C. 维持理想的体重- D. 保证充足的睡眠二、判断题1. 脑缺血短暂性发作(TIA)和中风的预防方法相同。
( )2. 每个TIA病人的持续时间和症状程度都相同。
( )3. 对于已经发生过脑缺血短暂性发作(TIA)的患者,如果没有其他并发症,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
( )4. 脑缺血短暂性发作(TIA)是一种高危状态,需要及时就医。
( )5. 脑缺血短暂性发作(TIA)可以自我治愈,不需要进行治疗。
( )三、简答题1. 什么是脑缺血短暂性发作(TIA)?2. 脑缺血短暂性发作(TIA)的症状有哪些?3. 脑缺血短暂性发作(TIA)的常见原因有哪些?4. 对于已经发生过脑缺血短暂性发作(TIA)的患者,应该做哪些预防措施?5. 脑缺血短暂性发作(TIA)发生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四、论述题针对脑缺血短暂性发作(TIA)的危害以及对身体的影响,探讨TIA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常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血管病,是指脑血管功能障碍所致的一过性、可逆性,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
主要病因是脑供血动脉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
观察要点: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
2、频繁发作的病人观察和记录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和伴随症状。
3、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1、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枕头不宜过高,以15°-20°为宜。
2、指导病人转头或仰头是动作缓慢,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因颈部活动过度或过急而导致发作。
3、心理护理:保持精神安定和情绪稳定,思想要放松,不要悲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选择低盐低脂、充足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食物,限制钠盐(<6g/d)和动物性脂肪的摄入;戒烟、限酒,控制食物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5、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奥扎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观察有无皮肤淤斑、鼻血及牙龈出血等,观察有无食欲缺乏、皮疹、或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肝素抗凝时,有无出血倾向等。
6、指导病人合理休息与运动,采取适当防护措施预防跌倒或坠床。
健康教育:1、帮助病人和家属了解脑血管病的病因、危害、主要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就诊时机以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指导掌握本病的防治措施和自我护理方法。
2、帮助寻找和去除自身的危险因素,主动采取措施,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定期体检,了解心功能、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积极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和肥胖症。
4、低盐低脂、充足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食物,限制钠盐(<6g/d)和动物性脂肪的摄入;戒烟、限酒,控制食物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5、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多参加有益身心的社交活动;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对 于TIA患者,DSA可明确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程度及侧支 循环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DSA还能显示血管痉挛、动脉瘤等其他血管病变,有助于全 面了解TIA患者的脑血管状况。
超声检查在TIA中应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可实时监测颅内血流速度和方向,评估脑血管的舒缩功能和狭窄程度。对于TIA患者, TCD可发现微栓子信号,提示存在不稳定的斑块或血栓形成。
微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 痉挛等均可导致TIA。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与年龄、性别关系
TIA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是TIA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分型
颈内动脉系统TIA
常见症状包括对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同侧单眼视力障碍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提高生活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代谢综合征
颈椎病可能压迫椎动脉,使得脑 部供血不足,诱发TIA。
颈椎病
脑血管炎可能导致脑血管壁受损 ,易引发微栓塞或血管痉挛,进 而诱发TIA。
脑血管炎
代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 血糖、高血脂等多种危险因素,易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TIA发作。
03
影像学检查在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中应用
CT及MRI检查技术
非药物治疗手段
01
02
03
04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对于颈动脉狭窄引起的TIA患 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有效
预防卒中的发生。
血管内介入治疗
包括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 可改善脑血流,降低TIA复发
的风险。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病因病理】
一、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因病理
TIA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确定,主要与高 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 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有关。 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
1.微栓子
栓子主要来源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斑块或附壁血栓的破碎 脱落,瓣膜性或非瓣膜性心源性栓子及胆固醇结晶等,微栓子 随血流阻塞小动脉后出现缺血症状,当栓子破碎或溶解移向远 端时,血流恢复,症状消失。而栓子的反复脱落,且随固定流 向的血流进入同一动脉,则临床表现为同一部位短暂性脑缺血 的反复发作。这就是现在多数学者支持微栓子学说的理由。
2.脑动脉痉挛
脑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腔狭窄可形成血流漩涡,刺激血管壁发 生血管痉挛,而出现TIA的症状,当漩涡减速时症状就消失。此 外持续高血压、局部损伤、微栓子的刺激,也可引起脑动脉的 痉挛而致TIA发作。用钙离子拮抗剂治疗TIA有效、脑血管造影 示大动脉痉挛等,是血管痉挛学说的部分支持证据。
3.血液成分、血流动力学改变
PET可见局限性氧与糖代谢障碍。 2.DSA/MRA或经颅多普勒(TCD)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
斑。TCD微栓子监测适合发作频繁的TIA患者。
3.心脏B超、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动脉硬化、心脏瓣膜 病、心律失常及心肌病变。
4.血常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以确定TIA的发生与血液成 分及血黏度有无关系。
③双眼视力障碍发作:可有复视、偏盲或双目失明。系双侧大脑后动 脉距状支缺血引起枕叶视皮质受累。
另外,临床可能出现的症状还有吞咽障碍,构音不清,共济失 调,意识障碍伴或不伴瞳孔缩小;一侧或双侧面、口周麻木单 独出现或伴有对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呈典型或不典型脑干 缺血综合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2)CTA(计算机成像血管造影)和 MRA(磁共振显像血管造影)
是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但是不如DSA提 供的血管情况详尽,且可导致对动脉狭 窄程度的判断过度
(四)其它检查
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
3、降压治疗
(2)可疑低血流动力学者或颈动脉狭窄>70%, 不建议强化降压,单侧颈动脉狭窄>70%, 收缩血压>130;双侧颈动脉狭窄>70%, 收缩压>150。
4、抗凝药物
• 不作为常规治疗 • 相对适应症 • 有房颤、冠心病和频繁发作TIA而经抗血小
板治疗无效
• 椎-基底动脉TIA患者可考虑选用抗凝治疗 • 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
发病机制
微栓子学说 颅内动脉狭窄:血压波动时使原来靠侧
支循环维持的脑区发生缺血
血液黏度增高等血液成分改变:如纤维蛋
白原含量增高
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
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窃血
TIA发生脑卒中的几率
TIA患者发生脑卒中几率明显高于一般
人群
一次TIA后1个月内发生脑卒中约4%~8% 1年内约12%~13% 5年内则达24%~29%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适应症
• 对已证实有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能有效预
防中风
• 对TIA尤其示反复发作的患者首先考虑应用
(2)抗血小板聚集药
• 阿司匹林(ASA):50~300mg/d • 复方双嘧达莫缓释剂: • 氯吡格雷:属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
板聚集的抑制剂,常用剂量为: 75mg/g
而导致脑血管病的几率高
• 有心脑血管病或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
3.颈内动脉系统TIA 临床表现与受累血管分布有关
治疗
① ② ③
目的
消除病因 减少及预防复发 保护脑功能
1.病因治疗 2.预防性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剂 阿司匹林75~100㎎/d 氯吡格雷75㎎ /d (2) 抗凝治疗 目前尚无有力临床实验证据支持抗凝治疗作为TIA的 常规治疗,但临床伴有房颤`频繁发作的TIA患者可以考虑应用.主要包括 肝素 低分子肝素 和华法林 3.外科手术治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跌倒发作:表现为患者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
跌倒,无意识丧失,长可很快自行站起,系下部脑干网状结构缺 血所致. (2)短暂性全面遗忘症:发作时出现短时间记忆丧失,患者对此 有自知力,持续数分至数十分钟,发作时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 但谈话`书写和计算能力正常,是大脑后动脉颞支缺血累及边 缘系统的颞叶海马`海马旁回和穹窿所致. (3)双眼视力障碍发作:双侧大脑后动脉距状支缺血导致枕叶 视皮层受累,引起暂时性皮质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胡凤利
定义 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动能缺失
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分钟,多在1小 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 影像学(CT或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病因及发病机制
1.血流动力学改变 2.微栓子形成 3.其他因素
临床表现
1.一般特点 TIA好发于中老年人(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 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或高血脂等脑血 管危险因素.发病突然,历时短暂,最长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局灶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恢复完全,不遗留后遗症,反复发 作,每次发作表现基本相似.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最常见表现是眩晕`平衡障碍`眼球 运动异常和复视.可有单侧或双侧面部`口周麻木,单独出现 或伴有对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呈现典型或不典型的脑干 缺血综合征.此外,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还可出现下列几 种特殊表现的临床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