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顶板事故概况
煤矿顶板事故简介及如何预防

新型支护材料与技术应用
01
新型支护材料
包括高强度锚杆、锚索、注浆材料等,具有更高的支护强度和耐久性。
02
新型支护技术
如锚杆支护技术、注浆加固技术等,能够提高顶板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
能力。
03
新型支护材料与技术的应用效果
分类
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模,顶 板事故可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垮 塌两种类型。
事故原因分析
自然因素
矿井地质条件复杂,顶板岩层结构不 稳定,容易发生垮塌。
人为因素
开采方法不当,支护措施不到位,或 者违规操作等都可能导致顶板事故的 发生。
事故危害与影响
01
02
03
04
人员伤亡
顶板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 伤亡,甚至可能造成重大伤亡
。
生产中断
事故发生后,矿井生产会受到 严重影响,甚至可能被迫停产
。
资源浪费
事故可能导致大量煤炭资源被 埋压,造成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
事故可能引发瓦斯泄漏、水灾 等次生灾害,对环境造成污染
。
02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顶板管理、支护设计、检查验收 等方面的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 循。
开展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设施
加强设备设施检查
01
对井下使用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
及时维修更换损坏设备
02
对损坏的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避免因设备问题引发
煤矿顶板事故心得体会范文

煤矿顶板事故心得体会范文煤矿顶板事故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井地质条件不稳定或矿柱失稳等原因,导致矿井顶板发生垮落、塌方等严重事故。
这种事故给煤矿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给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通过对煤矿顶板事故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
一、事故回顾1. 事故概况:该事故发生在某煤矿的井下采区,事故发生时正值地质构造活动频繁的时期。
2. 事故原因: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矿井地质条件不稳定,加之矿井内部矿柱失稳,导致顶板失稳,最终垮落。
3. 事故过程:事故发生时,矿工正在进行采煤作业,突然听到矿井内传来巨大的声音,随即顶板开始塌方。
由于事发突然,矿工无法及时逃生,导致多人被掩埋。
4. 事故结果: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3人受伤,矿井生产中断,给煤矿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二、事故原因分析1. 地质条件不稳定:煤矿地质条件是矿井顶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该煤矿,地质构造活动频繁,矿井地层岩石产生断裂、滑移等情况,导致矿井地质条件不稳定。
2. 矿柱失稳:矿柱是维持顶板稳定的主要支撑。
在该事故中,矿柱失稳导致顶板承载力下降,从而引发了事故。
3. 安全管理不到位:事故还与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该煤矿,安全管理不严格,对地质构造活动的监测和预警不够及时,对矿柱的支护不够稳固,未能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三、心得体会与教训汲取1. 安全第一:煤矿生产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安全是最重要的。
煤矿企业应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对矿井地质条件的监测和预警,以及对矿柱的支护工作,确保矿井的安全稳定。
2. 加强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保障煤矿安全的重要保障。
煤矿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煤矿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引进先进的煤矿采煤设备和矿井监测设备,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煤矿顶板事故案例

煤矿顶板事故案例以下是一起煤矿顶板事故的案例。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我对事件中的人物和地名进行了虚构。
2024年6月12日,发生在煤矿的顶板事故动情让人痛心的一幕。
那天上午10点左右,煤矿正在进行常规的生产作业,突然,一声巨响响彻井下。
猛烈的震动让地面上的工作人员感到不安,他们纷纷跑向事故现场。
经过紧急救援,发现一区井下200米处发生了顶板崩塌事故,致使9名矿工被困。
任务艰巨而又紧急,救援人员必须尽快打通通道,将被困人员营救出来。
然而,由于井下通风设备受损,灰尘和有毒气体蔓延,救援工作异常困难。
整个救援过程历时48小时,期间用了大量装备和人力。
幸运的是,在黎明时分,9名被困矿工全部被成功救出。
然而,这起事故造成2名矿工丧生,7人受伤,其中3人伤势严重。
另外,井下部分设备和通道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事故调查组迅速展开了对事故的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煤层地质结构异常复杂,压力巨大,导致顶板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此外,矿山管理方对矿井顶板的安全监测和管理不够到位,缺乏科学的防范措施。
在事故发生之前,相关部门曾多次收到矿山存在顶板稳定性问题的报告,但未能及时处理。
这起事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思。
煤矿顶板事故不仅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还通常会导致煤矿生产中断、经济损失以及对环境带来潜在的危害。
因此,确保矿井顶板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针对这起事故,煤矿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首先,对矿井井下的顶板稳定性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其次,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紧急逃生能力,增加事故应急演练的频次。
再次,加强煤矿管理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标准。
同时,政府也对煤矿行业的安全监管加大了力度。
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准入资质和日常监督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或违法违规行为的煤矿要严厉处罚并进行整改。
总之,煤矿顶板事故是一种严重威胁矿工人身安全和煤矿生产的问题,需要煤矿管理部门、煤矿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矿顶板事故案例分析.

第三节 综采工作面冒顶事故
2004年4月22日1时50分,义马煤业(集团) 有限公司跃进煤矿25060综采工作面发生一起 冒顶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万 元。 一、矿井概况 河南义马煤、世(集团)有限公司跃进煤矿 始建于1958年,1975年和l989年分别进行了 两次改扩建,扩建后,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t /a。
第四节 炮采工作面冒顶事故
工人下岗、企业停产,工人生活难以维系,煤矿 的安全投人欠账太多。所以煤矿井下的生产设备 更新根本谈不上。加之国有煤矿层层下放,亏损 无补贴,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在不断下达生产、经 营任务和指标,更加剧煤矿的困难。由于煤矿的 极度困难,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大量流失,有经验 的固定工人大量流失,更使煤矿企业雪上加霜。 在这起事故中,还存在有“管理失误”和“ 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有“物的不安全状态”等 。
第三节 综采工作面冒顶事故
矿井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二、事故经过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 四、技术点评 这起事故实际上是习惯性违章造成的。在 煤矿回采工作面,工人对回采面出口不畅通、 拐头抬栅过低,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头过高,
第三节 综采工作面冒顶事故
相对间隙小已经习惯,所以见怪不怪。只是以 往的大煤块或大碴块可能很少,但是一旦有大 煤块或大碴块顺刮板机而下,必然造成抬棚拉 倒的情况,发生事故是早晚的事。
第二节 回采工作面运输巷修护冒顶事 故
稳定性好。煤层不易自燃发火,发火期为6个 月,煤尘具有爆炸性。 新安煤矿采用斜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 ,大巷采用防爆型蓄电池电机车运输,行人斜 巷采用人车串车提升。 炮采为走向长臂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 顶板,矿井有11、12、13、14四个采区,因 矿井防治水需要,对11采区上部回风通道进行 了封堵,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混合抽出式 通风。
煤矿顶板事故案例汇编

煤矿顶板事故案例汇编一、大隆矿“1981.1.17”顶板事故1981年1月17日16时45分,W17-1 S2炮采工作面回收班班长郝××检查完回收现场,发现中间段顶板有劲不好。
他安排三组回收,中间段是他和支护工王××、刮板输送机工杨××。
回收前郝××告诉王××先打好密集支柱的戗顶子,铁腿子要用木腿替换着回收。
然后他就去回顺抱木料。
王××、杨××打了三棵戗顶子,用木柈打替顶子回收,回到第6棵时,王××用大头镐打了四镐,因顶板压力大铁腿没落,随即又打了一镐,铁腿落了,顶板也随之落下,推倒了密集支柱,王××躲闪不及被埋住,扒出后已死亡。
事故原因:1、中间段回收处,上帮顶板掉顶,用大柈刹顶时没有接顶造成支架不牢,没有初撑力,回收时顶板冒顶,支架没起作用,推倒密集支柱。
2、回收时戗顶子不合格,没有木梁,顶板来压时,戗顶子不起作用。
防范措施:1、回采工作面有掉顶处,刹顶一定要接到顶板,要刹严、刹紧。
2、回收时要打好戗顶子,顶板不好,有推密集支柱危险的地点必须打好戗顶子,戗顶子一定要给木梁,严禁使用铁顶子直接戗在铁支柱上。
二、大隆矿“1981.5.23”顶板事故1981年5月23日13时50分,掘进三队在东一东五段运顺掘进时,距工作面17米处的耙斗机司机潘××正在装岩,这时巷道左上角顶板突然掉货,将潘××小腿埋住,接着又下来一块长800mm,宽600mm,厚500mm的岩石将潘××砸倒后,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1、脱落的棚梁是临时支护,为矿用U型钢,拱型支护,棚子支护不符合作业规程要求,左侧棚腿歪,没有打筋木。
2、铁梁子两端连接板焊缝强度不够,开焊,顶板来压后使该棚支护失效。
煤矿“三违”导致的典型顶板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三违”导致的典型顶板事故案例分析一、由于支护不合格导致的顶板事故【案例1】1990年12月7日8时5分,黑龙江省双鸭山矿务局四方台煤矿一井15层〒0右翼残采队工作面输送机头处发生局部冒顶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1.事故经过1990年12月7日一班,残采队出勤7人,接班后先处理刮板输送机,2时40分左右进入工作面。
这时,井口安检员检查现场,发现刮板输送机头处只有两架钢梁,便告诉值班段长李某把钢梁补上,李某答应一会来人补打。
到7时35分,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链断了,此时已近下班时间,工作面不能干活,李某留下5人在刮板输送机头处接链子,其余2人升井。
8时05分,刮板输送机头处4. 7 m 〓3. 85 m〓0. 6 m的顶板突然冒落,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2.事故原因一是由于端头支护不好,只架两根钢梁,其中一架为一梁二柱,另一架又在冒顶的上部边缘,未起支护作用。
二是支柱稀少,在冒顶区域下边只发现有四根支柱。
三是空顶时间过长,刮板输送机端头处缺钢梁少支柱,这还是12月6日二班造成的,三班接班后未生产,一直处理输送机事故,到发生冒顶为止,空顶时间长达20 h,使顶板逐渐下沉,以致冒落。
客观上看,冒落岩石中间厚,且冒茬比较光滑,近似蘑菇顶状,这是该处顶板易于冒落的自然条件。
3.事故教训这起事故表面看是支护质量问题,但暴露出来两个深层次且带普遍性的问题。
①各级干部对安全生产是喊在嘴上,还是落实在行动上;是真抓实干,还是假抓虚抓;是真严真狠,还是名严实松。
对该工作的钢梁数量不足、支护不合理、空顶作业等问题,副井长、副段长、安检员都曾先后发现,但都没有严肃对待,既没停工处理好再生产,也没有帮助解决钢梁弯曲、数量不足问题。
起码是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强。
严格说,是渎职。
如果我们的干部中哪怕一个人,发现问题后能盯住不放,认真负责地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盯在现场,问题不解决不走,像这类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②工人在现场作业,规程观念和自我保安意识很重要。
某煤矿顶板事故概况

杂工队长李德才承认,5月16日收工时,迎头只有2、3 棚点柱,5月17日6点进入作业地点,发现迎头仅有两棚 打了柱,也就是1.2m,按措施要求,不能小于5m。说明 5月16日已在点柱不足情况下违章作业,没有按要求补 足点柱留下安全隐患。
12001外联巷是多年的老巷,经过多年受压,巷道支护 本身存在诸多不安因素。经过15、16两日拆除几棚支架 后,迎头老顶没有随即垮落。到5月17日6点,李德才等 6人进入作业点时,此时正赶上迎头老顶来压,两棚点 柱支护强度严重不足,现场存在重大不安全隐患,处于 极度危险之中,人员不能靠近,必须马上撤离。
某煤矿顶板事故概况
2014年河南煤矿顶板事故概况
2014年河南省煤矿共生产原煤13521.31万吨,同比减少 1809.41万吨。共发生伤亡事故20起,死亡47人,重伤1人,重 大事故1起,死亡13人。百万吨死亡率0.348(全国0.255)。 共发生顶板事故死亡1人数4起,死亡29人、重伤1人,分别占全年煤矿 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的70%和61.7%。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煤矿顶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违章指挥问题严重 反映出有少数矿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在明知存在
安全隐患或安全隐患未消除的情况下,未及 时停工停产安排整改消除隐患,仍然违章指 挥工人继续作业。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平煤五矿较大事故是在未制定采面运输机机 头落底措施,安全出口不畅通的情况下,违 章指挥工人施工工作面下端头探棚发生冒顶。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事故经过: • 接班后,组长高小刘安排高建设、何金贵、武小勇三人
在扩修点上侧打了2根点柱,在下侧打一对托棚加强支护, 并对现场材料和浮煤进行了清理。 • 大约8月4日3点,开始向两边同时扩帮,各扩1.4m,5 点左右扩够宽度后开始栽单体柱,先上煤墙侧的一头木 梁,梁上了以后,将原来支护的一对2.4m工钢梁拆除掉, 再上老塘侧的梁。
2023年警示教育案例汇编(精选5篇)

2023年警示教育案例汇编(精选5篇)2023年警示教育案例汇编篇1某煤矿顶板事故案例×年×月×日,某煤矿在炮采工作面安装时发生一起顶板事故,导致两人死亡。
一、事故经过:安装工作面平均倾斜长78m,平均倾角36°,切眼高为2.2m,安装时跟底板留顶煤扩刷装面,风镐落煤。
事故发生时已经扩刷安装34棚。
当日早班,分两组进行装面,工区安排副区长许某带领职工张某等四人为一组,负责从下向上装面,在装好第四棚准备装第五棚时,由于遇到火侵,岩体较坚硬,风镐刷帮困难,在放震动炮时,造成迎头倒两棚。
班长向某发现倒棚后,急忙叫放炮警戒线外等待装面的四人跟副区长许某上去处理;许某安排张某负责接顶,其他人负责转运接顶料和处理倒棚。
接顶过程中顶煤突然冒落将张某埋住,负责观察顶板的盛某等人扒煤对其进行抢救。
在抢救张某过程中,顶部煤层再次冒落将盛某埋住。
矿组织救援后将二人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1、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足,造成工作面爆破倒棚是冒顶的直接原因。
2、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差,违章空顶作业。
3、现场管理不到位,指挥不力。
4、现场救援措施不当,至使工作面二次冒顶将救援人员埋住。
三、事故教训:1、个别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淡薄,质量意识不高。
2、个别职工业务技能不高,识险、除险、避险的能力不强。
3、规程措施现场落实不严。
4、自救互救知识不强。
四、防范措施:1、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保证支护各项参数符合措施要求。
2、认真对照规程排查现场存在的隐患。
严格现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在现场落实到位。
3、加强地质构造带、破碎带等特殊地段的安全技术管理,超前预防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4、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特别是采掘作业人员,提高他们在遇到作业条件变化时的处理能力和安全自保意识。
5、加强职工学习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临时处置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 9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己16、17-23190机巷从切眼向外68.7m范围内,不仅巷 道破底板岩石托煤掘进,机巷底板与采面机头底板形成 0.6-3.8m的高差,而且顶部多次冒顶,顶板破碎,压力大 。
3.8米
1.8米
3.8米
0.6米
1.0米
2.8米
Page ▪ 10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5月17日6点左右队长带人到达工作地点,发现点柱不足, 只有两棚,顶有点烂,需要护顶加固,李德才安排3人在作 业地点打点柱,加固帮、顶,自己和郝松杰到外面运料
Page ▪ 16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拆除前,矿制定了拆除安全技术措施,并对参与拆除回收 作业人员进行了贯彻,措施中第1条、第6条分别为:“先对 迎头5m范围内的棚子进行加固。每棚打设2根圆木点柱进 行支护,点柱必须打紧打牢,点柱打好后,必须拴齐防倒 链。”“摘除的点柱依次打设在后面的棚梁上,保证端头 加固的范围不小于5m。”两条合起来,总的要求就是,迎 头点柱加固始终不能小于5米,打牢、防倒。
Page ▪ 17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杂工队长李德才承认,5月16日收工时,迎头只有2、3棚 点柱,5月17日6点进入作业地点,发现迎头仅有两棚打了 柱,也就是1.2m,按措施要求,不能小于5m。说明5月 16日已在点柱不足情况下违章作业,没有按要求补足点柱 留下安全隐患。
➢12001外联巷是多年的老巷,经过多年受压,巷道支护本 身存在诸多不安因素。经过15、16两日拆除几棚支架后, 迎头老顶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随即垮落。到5月17日6点,李德才等6人进 入作业点时,此时正赶上迎头老顶来压,两棚点柱支护强 度严重不足,现场存在重大不安全隐患,处于极度危险之 中,人员不能靠近,必须马上撤离。
2014年河南煤矿 顶板事故分析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Page ▪ 1
2014年河南煤矿顶板事故概况
2014年河南省煤矿共生产原煤13521.31万吨,同比减少 1809.41万吨。共发生伤亡事故20起,死亡47人,重伤1人, 重大事故1起,死亡13人。百万吨死亡率0.348(全国0.255)。 共发生顶板事故14起,死亡29人、重伤1人,分别占全年煤矿 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的70%和61.7%。
宋楼煤矿上山掘进11091轨道巷时,掘进面现场安全管理 措施执行不力,煤体注水效果差,没有认真执行敲帮问顶 ,托顶煤施工时边挺边掘执行不到位,在护顶过程中片帮 、顶煤脱落造成重伤事故。
3.27
5.17 5.17 5.25 8.4 8.4 8.15
8.22
8.30 9.15 9.23 10.29 11.9 12.8
6人(冲击地压)
3人 1人 1人 5人 3人 3人
1人重伤
1人 1人 2人 1人 1人 1人
Page ▪ 3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Page ▪ 4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杜绝顶板事故,涉及面广、环节多,还 是要努力使有关环节上的人员明确规范 要求,树立危险意识,严格按规范规定 操作。
Page ▪ 25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向阳煤业公司工人回收老巷支架时,未执行“保证端头加 固的范围不小于5米”的安全技术措施,在仅有2棚(1米)加 固的情况下违章拆棚造成冒顶事故。
焦煤方庄矿一号井放炮后工人未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违章空顶作业造成冒顶事故。
➢41011外段采煤工作面位于孤岛区域,属于应力集中区, 煤层顶板易离层垮落。
➢张海军、陈冬明未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张海军站在空 顶处上梁,被冒落的矸石砸压致死。
Page ▪ 26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金星煤业工人在推移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机头时,未打设靠 煤壁侧临时支护,违章摘除刮板输送机机头煤壁侧支柱造 成冒顶事故。
➢在工作面下端与下巷结合部的端头支护为单体液压支柱配 合4.4mπ型加长钢梁组合,每组为2梁7柱,交替迈步前移 。刮板输送机机头上方2组π型加长钢梁其中1组为下巷顶 梁的托棚梁。
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
Page ▪ 2
顶板事故 其它事故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顶板事故 其它事故
2014年河南煤矿顶板事故情况汇总表
义煤公司千秋煤矿
登封市向阳煤业有限公司 龙田煤业有限公司程村煤矿 平煤神马集团十二矿 平煤神马集团五矿 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二矿 平煤神马集团朝川矿二井
郑煤集团宋楼煤业
焦煤公司方庄一矿 平煤神马集团一矿 豫联煤业金星煤矿有限公司 郑煤集团超化煤矿 郑煤集团嵩阳京煤煤业 神火集团郑州神火金源矿业
➢带班领导交代班长王万伟,移刮板输送机机头时,一定要 打临时支护,同时对附近歪棚进行加固后,才能摘托棚梁 支柱,移机头。
Page ▪ 27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副班长王伟违章指挥,不听掘工高建停的劝阻,在不打煤 墙侧临时支柱的情况下,卸掉托棚梁支柱,在推机头过程 中,工作面下安全出口处端头支护失稳,刮板输送机机头 处支柱被冒落的上覆岩块和煤层摧垮,王伟和另外一名掘 工王伟敏被冒落的碴块埋压 。
➢事故直接原因:己16-17-23190综采工作面推进至机巷掘 进期间漏顶区域,顶板破碎;工作面底板与机巷底板高度 差达到2.3m,工作面安全出口形成台阶,破坏了动压区域 支护完整性,造成安全出口不畅通;工人施工探棚时支护 不及时出现漏顶,导致支护失稳,顶板冒落,致使施工人 员被压埋。
Page ▪ 7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北
·
1160m 21m
190m
Page ▪ 8
风门
密闭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2953 22° R2330
80°
500
➢己16、17-23190机巷净高
3.4m,净宽4.4m,棚距
500mm,掘进断面16.5㎡,净
2920
断面13.5㎡。
➢该巷掘进至76#测点(至切眼 68.7m)时,巷道顶板压力大 且极为破碎,采取安全技术措 施后,逐渐下扎至己16-17煤层 底板,直到与切眼贯通前才重 新进入己16-17煤层,故这段巷 道全部或部分在煤层底板。
规定 :更换抬棚时,必须坚持`先支后回'的原则,严禁 先取抬棚。
Page ▪ 24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东顺槽安全出口替棚处顶板比较破碎,安全出口往外数第 3架顺槽棚没有被抬棚梁托住,需要加固。副班长元小东安 排焦新法带领李万明、刘海玉将原来的3米π型抬棚梁换成 3.6米π型梁进行加固 。
➢现场施工时,焦新法决定先将3米π型梁的三根单体液压支 柱泄压,取下3米π型梁,然后三人抬起3.6米π型梁放在三 根液压单体支柱上准备窜梁,第三顺槽棚西侧柱腿突然失 稳,2.4米π型顺槽梁一端滑落,滑落的π型梁砸中棚下站 着的焦新法头部,焦新法当即被打倒,
Page ▪ 14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朝川矿二井较大事故是在悬移液压支架上方空顶、初撑力不 足、未按规定打设戗柱、采空区悬顶面积超过规定的情况下 ,违章指挥工人冒险作业,发生支架垮塌。
➢带班领导是采煤副总和调度副主任,采面初采支架进入煤体约1.8 米,切眼实际净高2.6~4.0米,悬移支架安装高度2.2m,用木垛 接顶。由于移架,顶梁后部控顶木垛脱落,前部煤体疏松、离层 ,甚至空顶;支架初撑力作业规程要求20MPa,实际17MPa。 要求每两架支架加打一根戗柱 ,实际数量不够且角度不一致、未 穿鞋。要求采空区悬顶面积超过2×5m2时,必须采取强制放顶措 施,实际上未执行。移托梁时 支架受力平衡被打破。
Page ▪ 21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23001切眼扩修大茬支护平面图
老 塘 侧
木梁
单体柱
5.2m
煤
扩修后打设抬棚
墙
侧
0.9m
0.8m
0.5m
0.4m 0.8m
冒落范围: 长*宽*高=2.5m*0.8m*3m
单体柱
工字钢
Page ▪ 22
中线 2.4m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注: 1、原巷规格:2.4m (工字钢、单体柱支护) 2、扩修大茬规格:5.2m (木梁、单体柱支护)
Page ▪ 18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在李德才他们发现点柱不足,顶有点烂,需要护顶加固时 ,没有意识到现场隐患的严重性,没有进一步认真观察现 场情况、慎重思考就轻易决定护顶加固作业,在景遂庆、 李春生,郝松建三人作业清挖U型钢棚腿时,顶板压力瞬间 释放,两棚点柱被老顶摧垮,发生了冒顶事故。
➢处理这样的隐患,只能由安全的地方向不安全的地方(从 外往里)稳步加固进占。初次进入加固迎头5m范围巷道时 ,为保证安全起见,亦应遵从此原则。
Page ▪ 23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违章作业普遍存在 工人在现场施工中不执行相关安全规定和制度,不按规程操
作,存在习惯性、经常性违章作业行为。 程村煤矿工人在更换抬棚梁时未执行“先支后回”规定,
违章架棚导致棚梁滑落砸人事故。 ➢东顺槽超前工作面10m采用2.4mπ型钢梁结合1.2m铰接
梁单体柱一梁三柱支护,将巷道内的U型棚替出。 ➢《14141综采工作面补充东顺槽超前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己16-17-23190采面
圆木2.8x0.16m 金属网 圆木2.8x0.16m
2.3m 2.3m 2.7m
Page ▪ 11
河南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己16-17-23190机巷
3.9m
➢《己16-17—23190采面加强机巷顶板管理补充安全技术 措施》要求,下出口超前20m加强支护,在拱型棚下架设 支撑梁,拱型棚之间套木棚,一梁两柱,采面推进过程中U 型棚不替换。采面做机头超前,规格为2m×2.4m,架两 组2.4mπ型梁对棚,在1号液压支架与机巷之间架两组 3.8mπ型梁对棚。措施规定输送机机头底板与机巷底板高 差不超过0.8m。
Page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