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原理
(轧制理论)轧制原理PPT

❖ 氧化铁皮在咬入时端部与轧辊冲击易脱落,露出金属表面使 摩擦系数增大,而其他部分摩擦系数较低.
二者作用的结果使 kx项数值较小
αy =kx*α=(1.5—1.7)α 实际生产中端部咬入出现打滑现象不能建立稳定轧制
Δh/2
式中 R ---- 轧辊半径。
h R RCos
2
h D(1 COS )
cos 1 h D
sin =1 h
2 2R
sin
22
h
R
上式在 100 150 适用
α
A B
D C
Δb/2
变形区任意断面高度hx
hx hx h D(1 co形的表示方法
❖ 变形程度的意义
矩形件变形前后的尺寸
1)轧制时绝对变形量(压下,延伸,宽展)表示
❖ 绝对压下量:Δh=H-h ❖ 绝对延伸量:Δl=l -L ❖ 绝对宽展量:Δb=b -B
❖ 式中 h ,H —— 轧件轧后、轧前高度; l,L—— 轧件轧后、轧前长度;
b,B—— 轧件轧后、轧前宽度;
2 1
)
E1
E1
2
2q
1- E
2 2
2
西奇柯可公式
轧制过程的三阶段
一 咬入阶段
1 咬入阶段:轧件前端与轧辊接触的瞬间起到前 端达到变形区的出口断面(轧辊中心连线)称为咬入 阶段。
2 特点:
(1)轧件的前端在变形区有三个自由端(面),仅后 面有不参与变形的外端(或称刚端) (2)变形区的长度由零连续地增加到最大值。 (3)变形区内的合力作用点、力矩皆不断的变化。 (4)轧件对轧辊的压力由零值逐渐增加到该轧制条件 下的最大值。 (5)变形区内各断面的应力状态不断变化。
第一节 轧钢基础知识

第一节轧钢基础知识一、轧制原理1.冷轧塑性变形基本参数冷连轧的主要工艺参数为轧制力和前滑,由于冷轧过程中存在下述特殊现象而使轧制力及前滑的计算公式复杂化。
(1)轧制过程中材料加工硬化现象严重,如果确定各种材料退火状态下的变形阻力以及随累计加工率而硬化的增加率将是精确确定轧制力的一个重要课题。
(2)在一定的工艺润滑下如何确定轧辊与轧件在变形区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摩擦系数)将是精确确定轧制力和前滑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3)冷轧过程前后张力较大,有关张力对轧制力及前滑的影响应给予足够重视。
(4)冷轧时变形区单位压力极高,轧辊将产生明显的弹性压扁,轧辊压扁一方面增加了轧辊与轧件的接触面积,同时又将使接触弧加长,加剧了外摩擦对轧制力的影响,并通过改变中性角而影响到前滑。
(5)轧件在出口处的弹性恢复,对于压下量不太大的道次将不容忽视,这亦将影响总的轧制力值。
所有这一切现象都将使冷连轧的轧制力和前滑公式复杂化。
1.1轧制变形区及其参数1.1.1基本参数变形区是轧件在轧制过程中直接与轧辊相接触而发生变形的那个区域,如图1-1所示。
其基本参数为:D为轧辊直径,mm;R为轧辊半径,mm;ho为轧制前轧件之高度(或称厚度),mm;h1为轧制后轧件之高度(或称厚度),mm;h m为轧件的平均高度,h m=2h1)(ho,mm;△h 为压下量(或称绝对压下量),△h=ho-h1,mm;bo为轧制前轧件的宽度,m;b1为轧制后轧件的宽度,m;△b=b1-bo为轧制前轧件之长度,m;L1为轧制后轧件之长度,m;a为咬入角(变形区所对应的轧辊中心角);cosa=1-△h/D;r为中性角;AB为咬入弧或1触弧;Lc为咬入角(接触弧)水平投影的长度,Lc=,㎜。
1.1.2 变形系数轧制时轧件塑性变形,使轧件尺寸在三个方向上都发生了变化,即:轧制之高度由ho减少到h1,比值h1/ho=η为轧件高度方向上的变形,η叫做压下系数。
图1-1 变形区基本参数轧件之宽度bo增加到b1,比值b1/bo=X为轧机宽度方向上的变形,X叫做宽度系数。
轧制原理概述及第一章

4. 变形区长度L
接触弧的水平投影称为变形区长度,由图2可知:
l AE R2 OE2
其中
OE 2
R
h 2
R2
R h h 2
R2
R h
2
4
l R2 R2 R h R h
F0 1F1,F1 2 F2,F2 3 F3 ,Fn1 n Fn
而
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0 Fn 12 3 n
i
n p
i 1
有
p n
③ 压下率之间的关系
这里指积累压下率与道次压下率(与)之间的关系,根据定
义,积累压下率为 道次压下率为
h0 hn h0
1
h0 h0
h1
2
h1 h2 h1
n
第一章 轧制过程基本概念
1.1 轧制过程三阶段及变形区基本参数计算 1.1.1 轧制过程三阶段
1) 咬入阶段 一般将轧件的前端与轧辊相接触到轧件被咬入轧辊称为咬入阶 段。此时的主要问题是轧辊能否把轧件拽入轧辊中进行塑性 变形-即能否咬入。图1(a)中的角为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 所对应的圆心角,称之为咬入角。
hn1 hn hn1
即
1 1
h1 h0
12
h2 h1
1n
hn hn1
则有
h1
h2
(1 2 )
h2
h3
(1 3 )
hn1
hn
(1 n )
如此递推,有下式成立:
1 1
h1 h0
1 h0
h2
(1 2 )
1 h0
h3
(1 2 )(1 3 )
1 h0
h4
(1 2 )(1 3 )(1 4 )
轧制的原理

轧制的原理
轧制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它通过辊轧将金属坯料压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
轧制的原理主要包括塑性变形、应力变形和金属流动等几个方面。
首先,塑性变形是轧制的基本原理之一。
在轧制过程中,金属坯料受到辊轧的挤压和拉伸作用,从而使其发生塑性变形。
金属坯料的晶粒在受力的作用下发生滑移和再结晶,从而改变了原来的形状和尺寸,最终形成所需的工件。
其次,应力变形也是轧制的重要原理之一。
在轧制过程中,金属坯料受到的应力会引起其内部结构和形状的变化。
通过合理控制轧制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应力状态,可以实现金属坯料的塑性变形和加工成形,从而得到符合要求的工件。
另外,金属流动也是轧制的关键原理之一。
在轧制过程中,金属坯料受到辊轧的挤压和变形,金属内部的晶粒和晶界会发生流动和重组,从而改变了金属的形状和结构。
通过合理控制金属的流动和变形,可以实现金属坯料的加工成形,从而得到满足要求的工件。
总的来说,轧制的原理是通过塑性变形、应力变形和金属流动等方式,将金属坯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
在轧制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轧制参数和工艺流程,以确保金属的加工质量和工件的精度。
同时,还需要注意金属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以提高工件的性能和表面质量。
通过对轧制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应用轧制技术,实现金属加工的高效、精密和可靠。
轧制原理

铝板带箔生产供坯方式
连续铸轧优势: 连续铸轧生产线在资金投入少、流程短、能耗低、建设周期短、成品率高、生产成
本低。 连续铸轧劣势:
合金单一(1XXX、8011、3003等);铸轧因缺少铸锭均匀化工序,使铸轧板在组 织结构、晶粒均匀性、表面质量和深冲加工性能上与热轧板存在较大差距。 产品主要用途: 普通铝板带和铝箔毛料。
最多为美国,其产能100万吨/年,产量67万吨/年。
铝板带箔生产供坯方式
单机架热轧一种经典的热轧形式, 如图 1-1 所示,采用一台可逆式热轧 机将铸锭轧至目标厚度,即热粗轧和 热精轧都在同一台轧机上进行,具有 投资少成本低的优点,年生产能力一 般 15 万吨左右。轧机的结构形式有二 辊可逆式热轧机和四棍可逆式热轧机 两种,前者一般用于生产民用 1xxx 、 3xxx 和个别 5xxx 系软合金板、带材。 后者根据产品的种类分为两类,一类 是专门轧制几种软合金,产品专一; 另外一类为万能式的,可以轧制多种 变形铝合金产品。根据其卷取机的配 臵情况可分为单机架出口带卷取的可 逆式热轧和单机架双卷取可逆式热轧。
图 1-1单机架可逆式热轧机
铝板带箔生产供坯方式
单机架双卷取可逆式热轧如图 1-2 所示,在轧机的前后方都配有相应的 卷取装臵,当铸锭开坯到20mm左右, 通过卷取装臵卷取后,带卷轧制1-2道 次(即精轧)至所需要的厚度。该热 轧生产方式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 的,以四辊为主。由于带材卷取前坯 料比较薄,轧制温度比较低,板形控 图 1-2 单机架双卷取可逆式热轧 制比较难;且由于带材在辊道上不断 往复运动,容易造成表面损伤,影响 表面质量。
铝板带箔生产供坯方式
热轧一般是指在金属再结晶或强回复温度以上进行轧制; 将粗大的铸造晶粒破碎、显微疏松愈合、减少或消除铸造显 微组织缺陷、将铸造组织改变为形变组织,改善金属的加工 性能。由于热轧通常采用强应变、大压下、高速轧制,为保 障高速、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创造了条件。热轧供坯生产能 力大,并且可生产所有牌号的变形铝及铝合金板带产品和薄 板、铝箔等的坯料,适应所有铝板带消费领域的要求,产品 在深冲性能、表面质量及精度控制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
轧制成型的原理和应用

轧制成型的原理和应用1. 轧制成型的定义轧制成型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加工方法,通过将金属材料置于压力下经过辊道滚动进行加工,使其形状、尺寸和性能发生变化。
轧制成型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制造行业。
2. 轧制成型的原理轧制成型的原理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压力作用:通过辊子施加在金属材料上的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
•辊子的旋转:辊子的旋转运动产生了与金属材料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使金属材料在辊子间流动并受到压力作用。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在压力作用下,金属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其原子开始发生位移和重排,使得材料的形状、尺寸和性能发生改变。
•辊子的几何形状:辊子的几何形状对于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起着重要的作用。
辊子的形状和尺寸可以通过调整来实现对金属材料的不同处理效果。
3. 轧制成型的应用轧制成型在金属加工和制造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和示例:3.1. 金属材料的压延轧制成型是金属材料压延加工的主要方法。
通过轧制,可以将金属材料加工成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板材、带材、棒材等。
常见的应用领域包括:•钢铁工业:生产钢板、钢带、钢棒等常见的钢材产品。
•铝工业:生产铝板、铝带等铝材产品,广泛用于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
•铜工业:生产铜板、铜带等铜材产品,常用于电子、电气等领域。
3.2. 金属材料的轧制加工轧制成型还可以用于金属材料的进一步加工,以改变其性能和形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轧制加工应用:•冷轧:通过冷却的辊子对金属材料进行轧制,以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常用于钢材和铝材的加工。
•热轧:在高温下对金属材料进行轧制,以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热轧常用于钢材的加工。
•拉拔:将金属材料通过辊子拉伸和变形,以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常用于铜材和铝材的加工。
3.3. 其他应用领域除了上面提到的压延和轧制加工应用之外,轧制成型还具有其他一些应用领域:•硬度调控:通过调整轧制过程中的轧制力和温度,可以调控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达到不同的应用要求。
轧钢的基本原理

轧钢的基本原理
1、热轧原理:从炼钢厂出来的钢坯还仅仅是半成品,必须到轧钢厂去进行轧制以后,才能成为合格的产品。
从炼钢厂送过来的连铸坯,首先是进入加热炉,然后经过初轧机反复轧制之后,进入精轧机。
轧钢属于金属压力加工,说简单点,轧钢板就像压面条,经过擀面杖的多次挤压与推进,面就越擀越薄。
在热轧生产线上,轧坯加热变软,被辊道送入轧机,最后轧成用户要求的尺寸。
轧钢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作业,钢带在辊道上运行速度快,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效率也高。
从平炉出来的钢锭也可以成为钢板,但首先要经过加热和初轧开坯才能送到热轧线上进行轧制,工序改用连铸坯就简单多了,一般连铸坯的厚度为150~250mm,先经过除磷到初轧,经辊道进入精轧轧机,精轧机由7架4辊式轧机组成,机前装有测速辊和飞剪,切除板面头部。
精轧机的速度可以达到23m/s。
2、冷轧原理:与热轧相比,冷轧厂的加工线比较分散,冷轧产品主要有普通冷轧板、涂镀层板也就是镀锡板、镀锌板和彩涂板。
经过热轧厂送来的钢卷,先要经过连续三次技术处理,先要用盐酸除去氧化膜,然后才能送到冷轧机组。
在冷轧机上,开卷机将钢卷打开,然后将钢带引入五机架连轧机轧成薄带卷。
轧制原理

名词解释:1均匀变形理论:由于未发生塑性变形的前后外端的强制作用;沿轧件断面高度方向上变形,应力和金属流动分布都是均匀的。
2外端:在变形过程中的某一瞬时,不直接承受工具作用面处于变形区以外的部分。
3前滑(后滑):金属沿轧制方向流动分速度大于(小于)轧辊沿轧制方向分速度。
4宽展:在轧制过程中,轧件厚度方向收到轧辊压缩作用,金属将按照最小阻力定律向纵向和横向流动,由移动为横向的体积所引起的轧件宽度变化。
5宽展的分类:自由宽展,限制宽展,强迫宽展。
6轧制压力:用安装在压下螺丝下的测压仪实测的总压力,即轧件给轧辊的总压力的垂直分量。
7咬入角: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8接触弧长: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的水平投影长度9轧材按断面形状分类:板带材,型材,管材等10板带材:是宽度和厚度比值较大的扁平断面刚才,包括板片和带卷。
按轧制方法分为:冷轧板带和热轧板带。
11影响轧制时金属变形的主要原因:①接触表面外摩擦的作用②变形区外的金属外端的作用③变形区几何形状的影响④轧辊形状和尺寸12、静负荷图:把静止距随时间变化的图称静负荷图。
简答题1、前滑值与轧制参数的关系:①前滑值与中性角,咬入角,延伸系数的关系:随中性角,咬入角,延伸系数的增加而增加。
②与轧辊直径关系:随轧辊直径增加而增大。
③与轧件厚度及压下率的关系:出口厚度减小,前滑值增加。
压下率增加,前滑值增加。
④与轧件宽度的关系:相对宽度较小时,前滑随板宽增大而增大;当宽度达到一定值后,前滑值不再明显的增加。
⑤张力对前滑的影响:有张力时前滑值增加。
2、影响轧件咬入的因素:①轧辊直径和压下量对咬入的影响△h=c时D增大α减小D=c时,△h减小α减小α=c时,△h与D成正比②水平作用力对咬入的影响:顺轧制方向的外力,皆有助于轧件咬入③轧辊表面状态对咬入的影响:轧辊表面越粗糙,则摩擦因素越大,越有利于咬入④轧辊速度对咬入的影响:轧辊圆周速度增大,不利于轧件咬入⑤轧件形状对咬入的影响,⑥非简单轧制过程不利于咬入3、措施:①凡是能够降低咬入角α和提高摩擦角β的措施皆有利于咬入②合理使用润滑剂③清楚炉尘和氧化铁皮④若不能正常咬入时,撒沙或氧化铁皮改善咬入⑤轧件温度过高,搁置一段时间更容易咬入⑥型钢轧机的孔型有较小的孔型侧壁斜度时,有利于咬入⑦调整轧制速度4、简单轧制条件:①轧件除受轧辊作用外,不受其他任何外力作用②上下俩个辊均为主传动,且轧辊直径相等,转速相等并恒定,轧辊无切槽且为刚性体③轧件的机械性质均匀一致,即变形温度一致变形抗力一致,变形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力学条件
假设的条件同前,所以单位压力 p的合力P作用 于接触弧的中点处 而单位摩擦力 t 的合力因在前、后滑区的方向 不同,分别用T2、T1
根据力平衡条件,在无外力作用下,轧制作 用力的水平分量之和为零。
(1 ) 2 2
力学条件反映了咬入、摩擦、中性角(三个特征角)之间的关系
(2)相互关系
1)咬入角α:
△h = D(l-cosα)
2)变形区长度l:简单轧 制,即上下辊直径相等
l
Rh
2.实现轧制过程的条件
2.1咬入条件
简单轧制的咬入条件的受力分析如图
Py 、Ty :压缩轧件,使 轧件产生塑性变形 Px 、Tx :决定轧件能否 咬入 Px > Tx :不能咬入 Px = Tx :临界咬入 Px < Tx :咬入 咬入条件:Px ≤ Tx 而Px = Psinα Tx=P f cosα 即sinα≤f cosα tanα≤f =tanβ α≤β 如图所示
4.2沿轧件宽度方向上的流动规律
1. 均匀变形理论 沿轧件宽度上金属的变形、应力和流动的分布 都是均匀的。 2.不均匀变形理论 沿轧件宽度上金属的变形、应力和流动的分布 也是不均匀的;
变形区受接触面上纵、横向摩擦阻力的作用, 分为四个部分,两个区域即 宽展区 ——金属沿横向流动增加宽展; 延伸区——金属沿纵向流动增加延伸;
轧制理论
轧制过程的建立
学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变形区主要参数及相互关系; 2.掌握咬入条件及改善咬入的途径; 3.熟悉轧制过程变形、运动学、力学条件; 4.熟悉金属在变形区里的流动规律。
1.轧制过程基本概念
轧制过程:靠旋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的 摩擦力将轧件拖进辊缝之间,并使之受 到压缩产生塑性变形,获得一定形状、 尺寸和性能的压力加工过程。
2.2 稳定轧制时的咬入条件
在咬入过程中,如图 θ′表示轧件咬入后其前 端与中心线所成的夹角, 按照轧件进入轧辊的程 度, θ′一直是在减少。 在金属完全充满辊缝后 θ′= 0。设压力沿着接 触弧均匀分布,则P、 T合力作用角φ在1/2接 弧处,
φ=[(α- θ′ )/2] + θ′=(α+ θ′ )/2
2)实际生产中提高摩擦的措施
①热轧时在轧制前几道次的轧辊上刻痕、堆焊; 冷轧时,不涂油或涂粘度系数小的油
②去除轧件表面的氧化铁皮。 实验表明,钢坯表面的炉生氧化铁皮,使摩擦 系数降低。由于炉生氧化铁皮的影响,使咬入 困难,或者以极限咬入后在稳定轧制阶段发生 打滑现象。由此可见,清除氧化铁皮对保证顺 利的咬入及轧制是十分必要的。
③带钢压下 。稳定轧制阶段的最大允许的压下量 较咬入时的最大允许压下量大数倍。(△h = D(1-cosα)) ④无头轧制。利用稳定轧制阶段咬入条件较自然 咬入条件放宽了,减少自然咬入次数
2.提高摩擦角β的途径及生产实际中常用 的措施 1)途径
①改变轧件或轧辊的表面状态; ②合理的调节轧制速度.
3. 变形不均匀分布与变形区形状系数之间 关系
变形区形状系数 ( 接触弧的长度。
l h
) :轧件断面高度相对于
当变形区形状系数
h
l 1 h 时
,轧件侧面呈单形;
l 1 当变形区形状系数 l 1 时,轧件侧面呈双鼓形 h
当变形区形状系数 l h 1时,轧件断面高度相对 于接触弧长度不太大时,即薄件变形,变形完全深 入到轧件 内部,中心层变形比表面层变形大;
习题
1.名词解释:轧制过程 、简单轧制过程、 咬入、变形区、变形区形状系数等。 2.推导实现轧制过程的条件。 3.推导简单轧制时变形区长度l的公式 4.试述改善咬入条件的途径和生产实践中 采用的措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①增加辊径D ; 当△h = C(constant ),增加辊径D,咬入角α 减小
②减小压下量△h ; 当D=C,减小压下量△h(△h=H-h),即减小 来料厚度H或提高轧后轧件厚度h,来降低咬入 角α,以改善咬入条件。
2)措施
①用钢锭的小头先进入轧辊或把钢坯的一端压扁 进行轧制。
②强迫咬入。 即用外力将轧件强制推入轧辊中,由于外力作用 使轧件前端被压扁。相当于减小前端咬入角α, 改善咬入条件。
简单轧制过程:上下辊径相同,转速相 等,轧辊无切槽,均为传动辊,无外加 张力或推力,轧辊为刚性的。
1.1变形区主要参 数
变形区:轧件承受轧辊作用, 产生塑性变形的区域 (1)主要参数 接触弧s:轧制时,轧件与 轧辊相接触的圆弧(弧AB) 咬入角α:接触弧所对应的 圆心角 变形区(l):接触弧的水平 投影长度。
2.轧制变形 金属向入口侧流动容易——后滑区, 金属向出口侧流动较难——前滑区。 中性面偏向出口侧 中性角:中性面对应的圆心角 前滑+后滑——延伸。
3.2轧制过程的运动学
设轧件无宽展,轧件在变形区内沿高度上变形 均匀,即水平运动速度一样。在变形区内任取 一微分体
根据体积不变定律,知 vx h x= vh h 得, vH<vγ<vh 轧件出口处速度 vh 大于轧辊圆周速度 v 即 vh>v 轧件入口处速度 vH小于轧辊水平分速度 v cosα, 即 vH < v cosα 中性面处轧件的水平速度 vγ与 此处 轧辊的水平速度 v cosγ相等 , 即 vγ=v cosγ 实际意义:应用于连轧中。
3)变形不但发生在几何变形区内,而且也产 生在几何变形区以外,其变形分布都是不均匀 的; 存在变形过渡区、前滑区、后滑区和粘着区;
4) 在粘着区内有一个临界面,在这个面上金
属的流动速度分布均匀,并且等于该处轧辊的 水平速度——中性面。
研究沿轧件对称轴的纵断面上的坐标网格的变 化证明了不均匀理论的正确性。
2.3改善咬入条件的途径
改善咬入条件是进行顺利操作,增加压下量、 提高生产率的有利措施,也是轧制生产中经常 碰到的实际问题。 由咬入条件:α≤β便可以得出 凡是能增大β角和减小α角的一切因素都利于咬 入。 对以上两种途径分别讨论:
1. 减小咬入角α的途径及生产实际中采 用的措施。 1)途径 由α=arc cos(1-△h/D)知
③调速轧制。 低速实现自然咬入,然后随着轧件充填轧辊使 咬人条件的好转,逐渐增加轧制速度,使之过 渡到稳定轧制阶段时最大,但必须保证稳定轧 制条件。这种方法简单可靠,易于实现,所以 在实际生产中是被采用的。
3. 轧制过程的变形、运动学、力 学条件
3.1 轧制过程的变形
1.平板压缩 1)工具面平行 金属向两边流动变形,以垂直对称线做分界线 — —中性面 2)工具面不平行 金属容易向AB方向流动,分界线偏向CD侧
θ′=α时,即φ=α咬入 , θ′ = 0时,即φ=α/2,实现稳定轧制 的临界条件 则 Tx≥Px 而Tx=Tcosφ Px=Psinφ tanφ≤tanβ φ≤β α/2≤β α≤2β 比较自然咬入条件,α≤β 知稳定轧制时放宽了咬入条件。 即,稳定轧制阶段的最大允许压下量较自然咬入 时的最大允许压下量大。
4.金属在变形区内的流动规律
4.1沿轧件断面高向上变形的分布
1.均匀变形理论(刚端理论) 沿轧件断面高度方向上的变形、应力和金 属流动的分布都是均匀的;
2.不均匀变形理论
1)沿轧件断面高度方向上的变形、应力和流动 速度分布都是不均匀
2)在几何变形区内,在轧件与轧辊接触表面上, 不但有相对滑动,而且还有粘着,所谓粘着系 指轧件与轧辊间无相对滑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