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免疫系统的异常与疾病

免疫系统的异常与疾病

免疫系统的异常与疾病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重要机制,它发挥着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侵害的关键作用。

然而,免疫系统有时候也会出现异常,引发各种疾病。

本文将探讨免疫系统异常的原因和与之相关的常见疾病,并介绍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免疫系统异常的原因免疫系统异常通常是由于遗传、环境和免疫系统本身的问题引起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1. 遗传因素:个体的基因组中可能存在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变异,导致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节发生异常。

2.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如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等,会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异常的反应。

3. 自身免疫:有时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正常组织和细胞,这种异常的反应称为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的原因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二、与免疫系统异常相关的常见疾病1.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多发性硬化症等,这些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导致的。

2.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和荨麻疹等是免疫系统对常见的物质过度反应而引起的疾病。

3. 免疫缺陷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包括艾滋病和严重综合征等,这些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地防御感染而引起的。

4. 免疫调节异常:当免疫系统的调节失衡时,会导致炎症性肠病、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和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

三、免疫系统异常的治疗方法治疗免疫系统异常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措施。

1. 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抗炎药和生物制剂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来确定。

2. 其他辅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采取其他辅助治疗措施,如物理疗法、心理治疗和营养调理等,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改善疾病症状。

总结:免疫系统的异常与疾病密切相关,在了解免疫系统异常的原因和与之相关的常见疾病之后,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来控制和管理这些疾病。

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措施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助于减轻疾病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免疫系统的异常与免疫相关疾病

免疫系统的异常与免疫相关疾病

免疫系统的异常与免疫相关疾病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并攻击入侵体内的病原体,保护我们免受感染。

然而,有时候免疫系统会出现异常,导致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免疫系统的异常及其与免疫相关疾病的关系。

一、免疫系统的异常现象免疫系统的异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功能亢进: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地识别和攻击病原体,容易导致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

例如,艾滋病、白血病等。

3. 免疫耐受失调: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失调,并容忍自身抗原的存在。

这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例如乳糜泻、炎症性肠病等。

二、免疫系统异常与免疫相关疾病的关系免疫系统异常与免疫相关疾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免疫相关疾病及其与免疫系统异常的关系。

1.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其特征是关节炎和系统性炎症。

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主要是免疫功能亢进所导致的。

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引发了关节炎和炎性反应的发生。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自身免疫反应为基础的慢性多系统炎症性疾病。

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免疫功能亢进和免疫耐受失调。

免疫舒缓的功能异常导致了自身免疫性炎症的产生。

3. 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细胞,损害免疫系统的功能。

因此,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明显低下,容易导致各种感染和免疫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4.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类由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引起的免疫相关疾病。

免疫系统在白血病患者中发生异常,这使得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免疫系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系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症状:乏力、黄疸、肝区疼痛、消 化系统症状等
治疗:药物治疗、免疫抑制治疗等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定义: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攻击甲状腺组织而引起的疾病 类型:Graves病、桥本氏甲状腺炎等 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甲状腺肿大等 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等
加强早期诊断和预防:通过早期诊断和预防,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推动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建立完善的健康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健康保障体系,为自身免疫性 疾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包括医疗、康复、心理等方面。
免疫系统与自身免疫 性疾病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4
免疫系统与自 身免疫性疾病 的关系
02
免疫系统概述
05
常见自身免疫 性疾病介绍
03
自身免疫性疾 病概述
06
预防和治疗自 身免疫性疾病 的方法
01 添加章节标题
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特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定义:由于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器官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 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的疾病。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免疫学特征: * 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产生,攻击自身组织或器 官。 * 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识别发生错误,导致异常的免疫应答。
05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介 绍

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系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它可以识别并摧毁入侵体内的病原体,维护人体健康。

但当免疫系统失调时,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癌症是一类与免疫系统失调密切相关的疾病。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消灭异常细胞,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但当免疫系统失调时,这些异常细胞就有可能发展成癌症。

例如,免疫系统失调可能导致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的突变,从而使T细胞攻击正常细胞,这就是T细胞淋巴瘤的病因之一。

自身免疫病也是免疫系统失调的一种表现。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攻击入侵体内的病原体,但不会攻击人体自己的组织细胞。

但当免疫系统出现失调时,就有可能攻击人体自己的组织细胞,引发自身免疫病。

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就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它的发病机理与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组织细胞有关。

感染性疾病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感染疾病通常是由病原体入侵体内引起的。

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免疫系统会通过病原体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来抵御感染。

但当免疫系统失调时,病原体就有可能穿过人体的防线,引发感染疾病。

例如,艾滋病就是一种感染病,它会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防御能力下降,从而感染各种病原体。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疾病的治疗也常常涉及免疫系统的调节。

例如,免疫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攻击来减轻症状。

免疫增强剂则可以用于治疗感染病,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攻击能力来杀灭病原体。

总之,免疫系统与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我们需要通过加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治疗疾病等手段来维护免疫系统的稳定,保护身体健康。

免疫系统与疾病关系

免疫系统与疾病关系

免疫系统与疾病关系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外来病菌侵袭的重要系统。

它由一系列复杂的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能够保护我们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免疫系统与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影响彼此,共同维护着人体的健康。

1. 免疫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免疫系统通过分辨自身与非自身物质,对抗各类病原体的侵袭。

当外来病原体进入人体,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的防御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主要由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组成,它们能够直接攻击和杀死病原体。

而体液免疫则通过产生抗体来中和和清除病原体。

2. 免疫系统与感染疾病的关系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抗病毒、细菌、寄生虫和真菌等病原体,从而保护人体免受感染疾病的威胁。

当免疫系统处于正常状态时,它能够迅速识别并清除病原体,使我们不易感染疾病。

然而,当免疫系统功能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3. 免疫系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免疫系统在识别病原体的同时,也需要区分自身细胞与非自身细胞。

当免疫系统出现失调,无法准确识别自身细胞,就会误将自身细胞当做病原体攻击,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或器官而引起的。

4. 免疫系统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过敏性疾病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的一种表现。

当我们接触到一些过敏原,如花粉、宠物皮屑等,过敏原会激活免疫系统的某些细胞和分子,导致过敏性反应的发生。

这些过敏反应可表现为呼吸道过敏、食物过敏、皮肤过敏等。

过敏性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密切,正常的免疫功能可以防止过敏疾病的发生。

5. 免疫系统与免疫缺陷疾病的关系免疫缺陷疾病是指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机体无法有效抵抗感染病原体。

这些疾病可由遗传因素、药物使用或疾病导致,如艾滋病、白血病等。

免疫缺陷病人常常反复感染,且感染症状较重。

对于免疫缺陷疾病的治疗,常常依赖免疫系统调节剂、细胞因子等药物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系统疾病简介

免疫系统疾病简介

肿瘤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
肿瘤免疫逃逸
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 的识别和攻击,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 和转移。
肿瘤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来治疗肿瘤的方法,包 括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等策 略。
免疫系统疾病的症
03
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及表现
发热
免疫系统疾病常伴随发 热,可能是低热或高热 ,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总结与展望
06
对免疫系统疾病的再认识
免疫系统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 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 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过敏性疾
病等。
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 涉及遗传、环境、免疫调节等多
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 ,对免疫系统疾病的认识不断提
高,但仍存在许多未知领域。
未来研究方向及挑战
找免疫系统疾病的迹象。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检测, 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炎症水
平。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MRI等,有助于 发现关节、内脏等部位的病变

鉴别诊断与误区
与其他疾病区分
误区提示
免疫系统疾病的症状可能与感染、肿 瘤等疾病相似,需通过详细检查和评 估进行鉴别。
患者不应自行根据症状猜测疾病类型 ,也不应盲目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以免延误治疗或加重病情。
抗原识别
适应性免疫应答
机体在接触病原体后产生的特异 性识别和清除机制,包括T细胞介 导的细胞免疫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 免疫。
固有免疫应答
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防 御机制,对病原体进行非特异性 识别和清除。
免疫细胞通过表面的抗原受体识 别抗原。
免疫细胞活化
抗原与抗原受体结合后,免疫细 胞被活化并开始增殖。

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

第七十五章免疫系统疾病简介一、免疫系统疾病分类简介1.免疫缺陷病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存在先天性缺陷,或后天继发于感染、癌、代谢病、营养不良或物理及化学等因素,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不全综合征。

包括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2.超敏反应性疾病已被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所导致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自身组织成分引起的免疫应答所造成的组织器官免疫性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有器官特异性,如桥本甲状腺炎;非器官特异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两大类疾病。

4.同种免疫病系由同种异体抗原引起的超敏反应性疾病。

如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移植物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5.淋巴增殖病由于淋巴细胞在其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发生转化形成的克隆性疾病。

有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如霍奇金淋巴瘤等)及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等)。

二、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简介1.免疫抑制疗法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环孢霉素一A、FK506、单克隆抗体(如抗CD3、抗CD4抗体,抗TNF—a单克隆抗体等)等治疗超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增殖病及移植排斥反应等。

2.免疫调节、增强及免疫替补疗法采用特异或非特异免疫球蛋白、胸腺素转移因子、干扰素、IL一2、集落刺激因子等。

细菌制剂(如oK一432、卡介苗、胸壁酰二肽等)、化学合成药物(如左旋咪唑)等疗法治疗免疫缺陷疾病、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等。

3.免疫重建采用骨髓移植、胎肝移植、胎儿胸腺组织移植等疗法,治疗免疫缺陷病及血液病等。

第七十六章免疫缺陷病第一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组由于遗传性或先天性免疫系统,在发育、分化或代谢等方面存在异常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不全综合征。

主要发生于婴幼儿。

临床以反复严重感染为主要特征。

由于易伴有免疫自身稳定和免疫监督功能失常,因而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于于同龄正常人群。

人体的免疫系统与免疫疾病

人体的免疫系统与免疫疾病

人体的免疫系统与免疫疾病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防御机制,可以保护我们免受各种病原体的侵害。

免疫系统由许多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它们共同协作来识别和抵御外来入侵物,并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然而,有时候免疫系统会出现失调,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探讨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免疫疾病。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和细胞组成,包括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白血球等。

这些器官和细胞相互合作,构成了一个复杂的防御体系。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1. 识别和分辨: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分辨身体内外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2. 消灭和清除:一旦免疫系统识别出病原体,它会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吞噬病原体的细胞以及激活其他免疫细胞等方式,来消灭和清除入侵物。

3. 记忆和应答:免疫系统还具有记忆和应答的功能。

一旦体内再次暴露于相同的病原体,免疫系统能够迅速产生应答,以防止病原体再次入侵。

二、常见的免疫疾病虽然免疫系统在保护我们免受病原体侵害的同时,它也可能因为一些原因而出现失调,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免疫疾病:1.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免疫系统出现错误,误将自身组织当作外来病原体而攻击。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对一般人无害的物质产生过度免疫反应的疾病。

例如,花粉过敏、食物过敏等。

3. 免疫缺陷疾病:免疫缺陷疾病是指免疫系统功能不正常,无法有效应对外来病原体侵袭。

例如,艾滋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4. 肿瘤和癌症:免疫系统也能够抵抗和清除异常细胞,当免疫系统受损时,这些异常细胞可能会逃脱免疫检测,导致肿瘤和癌症的发生。

三、免疫系统的调节和保养为了维持免疫系统的健康和功能,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调节和保养。

1. 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以及适量的锻炼,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是反映垂体轴或甲状腺功 能最敏感的指标。
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 试验阴性。
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抑制试验阴性:用于鉴别单纯性甲 状腺肿和甲亢。
6.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阳性:是早期诊断GD的重要指 标之一,可判断病情活动、复发,还可作为治疗停药的重要 指标。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目前对本病有遗传因素的认识
1.明确了本病其有遗传背景。
研究显示 1) 父母一方有“异位性”(atopy)表现,50%以上子女在2岁时有过敏症状; 2) 双亲均有“异位性”这种百分比上升至79%。母亲“异位性”对子女影响大于父亲。 3) 成人期中等至严重程度的异位性皮炎的父母遗传给子女的比例均等,大约50%。
2.明确了遗传所占的地位。
多种致敏基因的综合作用,不同的基因决定是否有皮损的表现,发病年龄及IgE的高低。而且是环境因素的共同参与。
3. AD基因的认识刚起步,致敏基因未全部证实。
AD患者高亲和力IgE受体的突变,来自母亲,并非父亲,造成子女的“异位性”。 60%异位性家庭因基因突变发生在染色体11q。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目前对本病皮肤病病理初步的认识
AD皮损病理检查显示
在急性期形成海绵状皮炎,即表现为海绵形成(表皮细胞间隙水肿),在慢性期变成银屑病样的皮炎。
AD发病机制的核心—免疫功能异常 • ↑T淋巴细胞的活化,TH1/TH2失衡 • ↑皮损中IL-2,IL-4,IL-5,IL-10,IL-13 • ↑树枝状细胞(LC,IDEC),↑LC,IDEC上FCεRI的表 达 • ↑嗜酸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及炎性介质 • ↑慢性巨噬细胞活化 • ↓INF-γ水平 • ↑血清IgE水平
三、发病机制
TRH
TSH
T3、T4
TSH受体抗体(TRAb)与TSH受体结合,模拟TSH作用 ,使T3、T4增多,不受负反馈抑制。
四、临床表现:1.甲状腺毒症表现
* 高代谢征候群:低热、多汗、乏力等。 * 精神神经系统:多言、易怒、细颤等。 * 心血管系统:心率90-120次/分。休息、睡眠时心率
6.甲亢的特殊类型
* 淡漠型甲亢(老年甲亢) * 妊娠期甲亢 * T3型甲亢 * T4 型甲亢 * 亚临床型甲亢
1.血清甲状腺激素升高 TT3、TT4、FT3、FT4升高 TT3、TT4诊断价值低于FT3、FT4 T4 意义大于T3 (T4全部由甲状腺产生,T3 80%由T4转换 )
2. 血清反T3(rT3)增高
健康教育:
指导病人合理休息、饮食、用药。定期复查血象、甲状腺功能、肝功 能等。指导妊娠期甲亢病人避免对自己及胎儿造成影响的因素。
(Atapic Dermatitis)
15
特应性皮炎(AD)-定义
• 又名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 • 以剧烈瘙痒、皮肤干燥和皮疹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 有特定的湿疹临床表现外,本人或家族中可见明显的“Atopic”特点: 1.有容易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的家族性的倾向 2.对异种蛋白过敏 3.血清中IgE值高
大量 T3、T 4 释放入血
*诱因:
感染、精神刺激、创伤等应激状态。
*表现:
(1)原有甲亢症状加重。 (2)高热(390C以上)、 心率快(140-240次/分)、呼吸急促、烦躁、 大汗、呕吐、腹泻。 (3)休克、昏迷、死亡。
四、临床表现: 5.甲亢性心脏病
主要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心房 颤动最为常见)。
4.AD患者皮肤内活性细胞脱颗粒功能的加强
[病因和发病机制]
仍快。 * 消化系统:多食消瘦,腹泻等。 * 运动系统:肌无力、肌萎缩等。 * 生殖系统:女月经量少,男阳痿等。 * 造血系统:三系减少等。(白C低,淋C、单核c多)
甲状腺肿大呈弥漫、质软、无压痛。 肿大程度与甲亢程度关系不大。 在甲状腺上下极可触及震颤,可闻及血管杂音,甲状
腺震颤和杂音为本病较特异的体征。
3
1.遗传因素:
GD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主要由HLA,TPO,TSH受体基因
2. 免疫因素:
GD病人的血清中存在TSH受体抗体(TRAb)。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 疫性疾病。
3. 应激因素:
应激因素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如碘过量、细菌感染、分 娩、创伤、精神刺激等因素破坏机体免疫稳定性,使有免疫监护和调 节功能缺陷者发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AD免疫学异常发病机理
1.T淋巴细胞与AD 人类TH1细胞及TH2细胞能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其对细胞因子作出不同的反应 TH1细胞产生大量的-INF及IL-2与迟发型过敏反应有关
2.IgE抗体与AD
3.AD患者皮肤的血管白细胞的粘附功能的加强 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并且使炎症细胞游戈出血管外及周围组织,浸润于局部组织,导致皮炎的发生,并 且进一步活化皮损内其它的T细胞,加重皮损的炎症反应
▲单纯性突眼(良性突眼 ) 突眼度<18mm,瞬目减少; 向下看,上眼睑不能随眼球下落; 向上看,前额皮肤不能皱起; 看近物,眼球辐凑不良。
* 浸润性突眼(恶性突眼) 突眼度>19mm,不对称; 眼部不适症状明显; 其余同良性突眼。
*发病机理: 交感神经兴奋 但
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应激反应减弱 使
主要内容
•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 特应性皮炎 • 过敏性鼻炎 • 败血症 • 牙周炎 • 侵袭性牙周炎
1
2
定义: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累及包括甲状腺在内的多系统综合症群, 包括:高代谢症群、弥漫性甲状腺肿、眼突征、特征 性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患者可有其中一种以上的临 床变现。
由于多数患者同时有高代谢症群和甲状腺肿大,故 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7药水,晚上湿膏,出门墨镜,防止溃疡,睡觉抬头,饮食低盐
日常护理 环境:凉爽、安静,减少探视,避免各种不良的情绪刺激。
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低纤维素的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饮料。禁食含碘食物。
心理:对病人和蔼、耐心,尽量避免引起病人情绪激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