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PPT系统性红斑狼疮(SLE)ppt课件

2
01 引言
2024/3/26
3
目的和背景
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 疮(SLE)的认识和理 解
促进医学交流和合作 ,推动SLE研究和治 疗水平的提高
2024/3/26
探讨SLE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和 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 展
4
红斑狼疮(SLE)概述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 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
要点二
皮肌炎(DM)
DM以皮肤损害和肌肉炎症为特征, 皮肤损害表现为眶周紫红色斑疹、 Gottron征等,肌肉炎症表现为肌无 力、肌痛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肌电图 异常,肌肉活检可见肌纤维变性和炎 症反应。ANA可阳性,但无SLE特异 性抗体。
要点三
系统性硬化症(SSc)
SSc以皮肤变硬、僵硬和厚实为特征 ,可伴有内脏受累。皮肤硬化表现为 皮肤紧绷、僵硬、厚实,不能捏起, 可伴有雷诺现象、指端溃疡等。ANA 可阳性,但无SLE特异性抗体。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增加 SLE的发病风险。
遗传易感性
某些基因变异与SLE的易感性相关, 如HLA-DR2、HLA-DR3等。
2024/3/26
7
环境因素
感染
某些病毒、细菌感染可能触发SLE 的发病,如EB病毒、细小病毒 B19等。
2024/3/26
紫外线辐射
紫外线辐射可诱发或加重SLE的皮 肤症状。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和 保健,如避免阳光暴晒、 预防感染等
并发症防治
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骨 质疏松等并发症
19
预后和随访
2024/3/26
预后因素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病情活动度、脏器损害程度等影响预后
随访建议
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1 引言
2024/3/26
3
目的和背景
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 疮(SLE)的认识和理 解
促进医学交流和合作 ,推动SLE研究和治 疗水平的提高
2024/3/26
探讨SLE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和 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 展
4
红斑狼疮(SLE)概述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 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
要点二
皮肌炎(DM)
DM以皮肤损害和肌肉炎症为特征, 皮肤损害表现为眶周紫红色斑疹、 Gottron征等,肌肉炎症表现为肌无 力、肌痛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肌电图 异常,肌肉活检可见肌纤维变性和炎 症反应。ANA可阳性,但无SLE特异 性抗体。
要点三
系统性硬化症(SSc)
SSc以皮肤变硬、僵硬和厚实为特征 ,可伴有内脏受累。皮肤硬化表现为 皮肤紧绷、僵硬、厚实,不能捏起, 可伴有雷诺现象、指端溃疡等。ANA 可阳性,但无SLE特异性抗体。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增加 SLE的发病风险。
遗传易感性
某些基因变异与SLE的易感性相关, 如HLA-DR2、HLA-DR3等。
2024/3/26
7
环境因素
感染
某些病毒、细菌感染可能触发SLE 的发病,如EB病毒、细小病毒 B19等。
2024/3/26
紫外线辐射
紫外线辐射可诱发或加重SLE的皮 肤症状。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和 保健,如避免阳光暴晒、 预防感染等
并发症防治
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骨 质疏松等并发症
19
预后和随访
2024/3/26
预后因素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病情活动度、脏器损害程度等影响预后
随访建议
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 课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免疫学概述 • 抗原与抗体 • 固有免疫系统 • 适应性免疫系统 •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 免疫学应用与展望
2
01
免疫学概述
2024/1/30
3
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30
免疫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的识别、应答 及排除的科学。
细胞因子在适应性免疫中作用
03
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效应功能的调节,对固有免
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均有重要作用。
19
05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2024/1/30
20
免疫应答调节机制
2024/1/30
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启动固有免疫应答,并 通过正反馈机制放大应答。
旁路途径
又称替代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援异物直接激活, 不依赖于抗体。
凝集素途径
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分子而激活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
2024/1/30
14
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和效应
溶解作用
直接溶解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的 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激 活。
01
02
调理作用
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 清除。
03
04
炎症介质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炎症 细胞。
2024/1/30
15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
2024/1/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免疫学概述 • 抗原与抗体 • 固有免疫系统 • 适应性免疫系统 •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 免疫学应用与展望
2
01
免疫学概述
2024/1/30
3
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30
免疫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的识别、应答 及排除的科学。
细胞因子在适应性免疫中作用
03
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效应功能的调节,对固有免
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均有重要作用。
19
05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2024/1/30
20
免疫应答调节机制
2024/1/30
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启动固有免疫应答,并 通过正反馈机制放大应答。
旁路途径
又称替代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援异物直接激活, 不依赖于抗体。
凝集素途径
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分子而激活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
2024/1/30
14
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和效应
溶解作用
直接溶解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的 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激 活。
01
02
调理作用
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 清除。
03
04
炎症介质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炎症 细胞。
2024/1/30
15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
2024/1/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免疫系统ppt课件

溶菌酶降低导致粘膜的防御功能降低 致
27
28
功能食品与免疫
• 松果菊 富含菊苣酸、类黄酮、多糖、 糖蛋白
• 500年应用历史 • 短时间内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 • 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功能 • 刺激T淋巴、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 提升免疫分子浓度 • 加强防卫,打击敌人.改善症状三效合一
29
薄荷香蒜片
• 致畸、致癌、致突变 • 二重感染 • 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家少、血小板减少 • 心肌损害、循环衰竭
20
癌症的死亡率及病因
• 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220万,因癌死 亡160万,占城乡居民总死亡率的24%
• 中国肺癌1970年居世界第4,现居世界 第1
• 癌症的病因: 外因:化学致癌物 如黄曲霉素、亚硝 胺等上千种物质
戒除烟酒,讲究卫生 • 均衡的营养
25
营养与免疫
• 优质蛋白质:修复免疫组织,制造免 疫细胞和分子的原料
• 多种维生素:V-C、V-A、V-D、B族、 叶酸
• 多种矿物质:钙和钙依赖性粘附因子、 镁、锌、硒、铁、锰
• 抗氧化物:类胡萝卜素、V-C V-E
• 纤维素
26
构建免疫:蛋白质
缺 胸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功能退化受损 乏 蛋 淋巴细胞的生成障碍,数量减少 白 质 抗体的生成和功能障碍 会 导
自稳 11
1、免疫防御功能
功能
防御功能
作用对象 正常的表现
外来的物质 抗感染
异常的表现
反复感染 过敏反应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12
2、免疫监视功能
功能
作用对象 正常的表现 异常的表现
监视功能
体内突变 的异常细胞
抑制肿瘤
可能发生 肿瘤
27
28
功能食品与免疫
• 松果菊 富含菊苣酸、类黄酮、多糖、 糖蛋白
• 500年应用历史 • 短时间内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 • 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功能 • 刺激T淋巴、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 提升免疫分子浓度 • 加强防卫,打击敌人.改善症状三效合一
29
薄荷香蒜片
• 致畸、致癌、致突变 • 二重感染 • 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家少、血小板减少 • 心肌损害、循环衰竭
20
癌症的死亡率及病因
• 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220万,因癌死 亡160万,占城乡居民总死亡率的24%
• 中国肺癌1970年居世界第4,现居世界 第1
• 癌症的病因: 外因:化学致癌物 如黄曲霉素、亚硝 胺等上千种物质
戒除烟酒,讲究卫生 • 均衡的营养
25
营养与免疫
• 优质蛋白质:修复免疫组织,制造免 疫细胞和分子的原料
• 多种维生素:V-C、V-A、V-D、B族、 叶酸
• 多种矿物质:钙和钙依赖性粘附因子、 镁、锌、硒、铁、锰
• 抗氧化物:类胡萝卜素、V-C V-E
• 纤维素
26
构建免疫:蛋白质
缺 胸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功能退化受损 乏 蛋 淋巴细胞的生成障碍,数量减少 白 质 抗体的生成和功能障碍 会 导
自稳 11
1、免疫防御功能
功能
防御功能
作用对象 正常的表现
外来的物质 抗感染
异常的表现
反复感染 过敏反应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12
2、免疫监视功能
功能
作用对象 正常的表现 异常的表现
监视功能
体内突变 的异常细胞
抑制肿瘤
可能发生 肿瘤
儿科 免疫系统疾病PPT课件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
反复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 特点: 反复 严重 持久 感染的部位: 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全身 以呼吸道最常见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诊断
病史
感染史 发病年龄 过去史:疫苗病 脐带脱落延迟 GVH 其他临床特征 家族史:家谱调查
体检和X线
皮肤 淋巴结、扁桃体、肝脾 毛细血管扩张 先天畸形
X线:胸腺
初筛
B细胞缺陷 血清Ig测定 血型抗体 ASO T细胞缺陷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 数 X线:胸腺影 迟发型皮肤超敏反 应 吞噬细胞缺陷 WBC计数:PMN NBT
再筛
B细胞计数 IgG亚类测定 血清特异性抗体 测定(百白破) T细胞及亚群计 数 T细胞功能测定: 增殖反应
特殊检查
B细胞标记检测 淋巴结活检 体外Ig合成 基因分析 T细胞标记测定 及细胞活性测 定,IL及受体 活检
干细胞移植
继发性免疫缺陷(secondaryID,SID)
定义:由于后天因素导致的免疫系统暂时性功能障碍 最常见的免疫缺陷病 由于环境因素所致(感染、药物、营养不良、 外科、年龄等) 免疫系统广泛受累 (T, B,NK, PMN,M) , 但明显 不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严重 最常见临床表现:反复呼吸道感染 治疗原则: 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
继发性免疫缺陷(secondaryID,SID)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诱因
■ 营养不良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 遗传代谢性疾病 染色体异常 (21-三体综合征),尿毒症,糖尿病, 蛋白质丧失性肠病,肾病综合征,张力性肌萎缩, 镰状细胞贫血 ■ 肿瘤和血液病 ■感染 ■早产儿和未成熟儿
原 发 性 免 疫 缺 陷 病 的 筛 查
HLA定型、染色 基因突变分析 体分析 功能测定:移动 或趋化;吞噬或 杀菌 功能:粘附分子、 酶活性测定基因 突变分析
人体免疫系统与病毒PPT课件

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达到免疫系统的稳定
可编辑课件PPT
3
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
人体免疫系统组成
人体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由三部分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 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可编辑课件PPT
淋巴细胞
8
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呼吸道纤毛的阻挡作用
第二道防线:机体的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又称先 天性免疫,与生俱来,可以吞噬、溶解、清除病原体。 特点:反应迅速、非特异性、无记忆性
第三道防线:机体的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包括细胞免
人体免疫系统
可编辑课件PPT
1
什么是“免疫”?
拉丁文“immunitas”
免除个人劳役或 对国家的义务
免疫“immunity”
机体对抗原性异 物的反应
免于疾患,保护机体
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p1
可编辑课件PPT
2
刁连东主编.实用疫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p51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Phagocytes ):能够吞噬、溶解和清除
病原菌,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可以作为抗原提 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加工、处 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
淋巴细胞: B细胞(B lymphocyte ):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提 呈抗原
可编辑课件PPT
13
风湿免疫PPT课件

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关节损伤保护措施
休息与活动平衡
教育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 活动时间,避免长时间保 持同一姿势。
关节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 炼,以保持关节活动度和 肌肉力量。
辅助器具使用
建议患者使用辅助器具, 如手杖、步行器等,以减 轻关节负担。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预防策略
风湿免疫ppt课件
目录
• 风湿免疫概述 • 常见风湿免疫疾病介绍 •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方法 •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策略
目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01
风湿免疫概述
风湿免疫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风湿免疫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 病。
家属参与治疗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 共同促进患者康复。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行心 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模 式和行为习惯,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家属参与和支持体系建设
家属教育
向家属普及风湿免疫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该疾病的认识水 平和照护能力。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减轻其照护 压力。
04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策略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01
02
03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风湿免疫病相 关知识的教育,提高患者 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 能力。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关节损伤保护措施
休息与活动平衡
教育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 活动时间,避免长时间保 持同一姿势。
关节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 炼,以保持关节活动度和 肌肉力量。
辅助器具使用
建议患者使用辅助器具, 如手杖、步行器等,以减 轻关节负担。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预防策略
风湿免疫ppt课件
目录
• 风湿免疫概述 • 常见风湿免疫疾病介绍 •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方法 •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策略
目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01
风湿免疫概述
风湿免疫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风湿免疫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 病。
家属参与治疗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 共同促进患者康复。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行心 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模 式和行为习惯,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家属参与和支持体系建设
家属教育
向家属普及风湿免疫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该疾病的认识水 平和照护能力。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减轻其照护 压力。
04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策略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01
02
03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风湿免疫病相 关知识的教育,提高患者 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 能力。
免疫系统课件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过敏原产生过度的免疫 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常见过敏反应
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
过敏反应的治疗
治疗过敏反应的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 治疗、免疫疗法等。
03
特异性免疫
T细胞
T细胞来源
T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 细胞,经过胸腺的分化发 育,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
T细胞功能
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激活 和调节免疫反应的功能, 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 组成部分。
T细胞分类
根据功能和分化阶段,T细 胞可分为CD4+辅助性T细 胞、CD8+细胞毒T细胞和 调节性T细胞等。
表面。
T细胞激活
T细胞通过T细胞受体(TCR)识别 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 被激活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 细胞。
B细胞激活
B细胞通过B细胞受体(BCR)识别 抗原,被激活并分化为浆细胞和记 忆B细胞。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细胞因子分泌
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分泌细胞因 子,如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等,促进免疫细
抗原类型
抗原可以是微生物、自身成分或其他外源性物质 ,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3
抗原识别与免疫应答
抗原识别是启动免疫应答的关键步骤,通过抗原 识别,T细胞和B细胞被激活,并产生相应的免疫 应答。
04
免疫应答过程
抗原识别阶段
抗原识别
抗原进入体内后,被抗原提呈细 胞(APC)摄取并处理,形成抗 原肽-MHC复合物,表达于APC
重组蛋白疫苗
DNA疫苗
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过敏原产生过度的免疫 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常见过敏反应
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
过敏反应的治疗
治疗过敏反应的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 治疗、免疫疗法等。
03
特异性免疫
T细胞
T细胞来源
T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 细胞,经过胸腺的分化发 育,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
T细胞功能
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激活 和调节免疫反应的功能, 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 组成部分。
T细胞分类
根据功能和分化阶段,T细 胞可分为CD4+辅助性T细 胞、CD8+细胞毒T细胞和 调节性T细胞等。
表面。
T细胞激活
T细胞通过T细胞受体(TCR)识别 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 被激活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 细胞。
B细胞激活
B细胞通过B细胞受体(BCR)识别 抗原,被激活并分化为浆细胞和记 忆B细胞。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细胞因子分泌
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分泌细胞因 子,如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等,促进免疫细
抗原类型
抗原可以是微生物、自身成分或其他外源性物质 ,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3
抗原识别与免疫应答
抗原识别是启动免疫应答的关键步骤,通过抗原 识别,T细胞和B细胞被激活,并产生相应的免疫 应答。
04
免疫应答过程
抗原识别阶段
抗原识别
抗原进入体内后,被抗原提呈细 胞(APC)摄取并处理,形成抗 原肽-MHC复合物,表达于APC
重组蛋白疫苗
DNA疫苗
自身免疫性疾病PPT课件

教学内容
概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1
教学要求
掌握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了解 自身免疫病的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
2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自身免疫(Auto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11
二、自身反应性T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
多发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MS)
12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 的相关因素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1.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交感性眼炎(sympathetic opthalmia)
13
2.自身抗原的改变 3.分子模拟
14
二、免疫系统方面的因素
1.MHC II 类分子的异常表达 2.免疫忽视的打破 3.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失常 4.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发生障碍 5.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 6.表位扩展
4
三、分 类
1、器官特异性AID
由于针对器官特异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 患者的病变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器官。
2、器官非特异性AID(全身性)
患者的病变见于多种器官和组织。
5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一、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1、自身抗体引起的细胞破坏性自身免疫病
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概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1
教学要求
掌握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了解 自身免疫病的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
2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自身免疫(Auto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11
二、自身反应性T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
多发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MS)
12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 的相关因素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1.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交感性眼炎(sympathetic opthalmia)
13
2.自身抗原的改变 3.分子模拟
14
二、免疫系统方面的因素
1.MHC II 类分子的异常表达 2.免疫忽视的打破 3.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失常 4.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发生障碍 5.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 6.表位扩展
4
三、分 类
1、器官特异性AID
由于针对器官特异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 患者的病变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器官。
2、器官非特异性AID(全身性)
患者的病变见于多种器官和组织。
5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一、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1、自身抗体引起的细胞破坏性自身免疫病
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甲亢的特殊类型
* 淡漠型甲亢(老年甲亢) * 妊娠期甲亢 * T3型甲亢 * T4 型甲亢 * 亚临床型甲亢
12
1.血清甲状腺激素升高 TT3、TT4、FT3、FT4升高 TT3、TT4诊断价值低于FT3、FT4 T4 意义大于T3 (T4全部由甲状腺产生,T3 80%由T4转换 )
5
三、发病机制
TRH
TSH
T3、T4
TSH受体抗体(TRAb)与TSH受体结合,模拟TSH作 用,使T3、T4增多,不受负反馈抑制。
6
四、临床表现:1.甲状腺毒症表现
* 高代谢征候群:低热、多汗、乏力等。 * 精神神经系统:多言、易怒、细颤等。 * 心血管系统:心率90-120次/分。休息、睡眠时心率
仍快。 * 消化系统:多食消瘦,腹泻等。 * 运动系统:肌无力、肌萎缩等。 * 生殖系统:女月经量少,男阳痿等。 * 造血系统:三系减少等。(白C低,淋C、单核c多)
7
甲状腺肿大呈弥漫、质软、无压痛。 肿大程度与甲亢程度关系不大。 在甲状腺上下极可触及震颤,可闻及血管杂音,甲状
腺震颤和杂音为本病较特异的体征。
2.明确了遗传所占的地位。
多种致敏基因的综合作用,不同的基因决定是否有皮损的表现,发病年龄及IgE的高低。而且是环境因素的共同参与。
3. AD基因的认识刚起步,致敏基因未全部证实。
AD患者高亲和力IgE受体的突变,来自母亲,并非父亲,造成子女的“异位性”。 60%异位性家庭因基因突变发生在染色体11q。
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应激反应减弱 使
大量 T3、T 4 释放入血
*诱因:
感染、精神刺激、创伤等应激状态。
*表现:
(1)原有甲亢症状加重。 (2)高热(390C以上)、 心率快(140-240次/分)、呼吸急促、烦躁、 大汗、呕吐、腹泻。 (3)休克、昏迷、死亡。
11
四、临床表现: 5.甲亢性心脏病
主要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心房 颤动最为常见)。
免疫系统疾病
1
主要内容
•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 特应性皮炎 • 过敏性鼻炎 • 败血症 • 牙周炎 • 侵袭性牙周炎
2
3
定义: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累及包括甲状腺在内的多系统综合症群, 包括:高代谢症群、弥漫性甲状腺肿、眼突征、特征 性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患者可有其中一种以上的临 床变现。
健康教育:
指导病人合理休息、饮食、用药。定期复查血象、甲状腺功能、肝功 能等。指导妊娠期甲亢病人避免对自己及胎儿造成影响的因素。
15
(Atapic Dermatitis)
16
特应性皮炎(AD)-定义
• 又名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 • 以剧烈瘙痒、皮肤干燥和皮疹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 有特定的湿疹临床表现外,本人或家族中可见明显的“Atopic”特点: 1.有容易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的家族性的倾向 2.对异种蛋白过敏 3.血清中IgE值高
7.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甲状腺性质的诊断。
14
眼睛保护
白天药水,晚上湿膏,出门墨镜,防止溃疡,睡觉抬头,饮食低盐
日常护理 环境:凉爽、安静,减少探视,避免各种不良的情绪刺激。
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低纤维素的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饮料。禁食含碘食物。
心理:对病人和蔼、耐心,尽量避免引起病人情绪激动。
17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目前对本病有遗传因素的认识
1.明确了本病其有遗传背景。
研究显示 1) 父母一方有“异位性”(atopy)表现,50%以上子女在2岁时有过敏症状; 2) 双亲均有“异位性”这种百分比上升至79%。母亲“异位性”对子女影响大于父亲。 3) 成人期中等至严重程度的异位性皮炎的父母遗传给子女的比例均等,大约50前对本病皮肤病病理初步的认识
AD皮损病理检查显示
在急性期形成海绵状皮炎,即表现为海绵形成(表皮细胞间隙水肿),在慢性期变成银屑病样的皮炎。
AD发病机制的核心—免疫功能异常 • ↑T淋巴细胞的活化,TH1/TH2失衡 • ↑皮损中IL-2,IL-4,IL-5,IL-10,IL-13 • ↑树枝状细胞(LC,IDEC),↑LC,IDEC上FCεRI的表 达 • ↑嗜酸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及炎性介质 • ↑慢性巨噬细胞活化 • ↓INF-γ水平 • ↑血清IgE水平
8
▲单纯性突眼(良性突眼 ) 突眼度<18mm,瞬目减少; 向下看,上眼睑不能随眼球下落; 向上看,前额皮肤不能皱起; 看近物,眼球辐凑不良。
9
* 浸润性突眼(恶性突眼) 突眼度>19mm,不对称; 眼部不适症状明显; 其余同良性突眼。
10
*发病机理: 交感神经兴奋 但
19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AD免疫学异常发病机理
1.T淋巴细胞与AD 人类TH1细胞及TH2细胞能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其对细胞因子作出不同的反应 TH1细胞产生大量的-INF及IL-2与迟发型过敏反应有关
2.IgE抗体与AD
3.AD患者皮肤的血管白细胞的粘附功能的加强 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并且使炎症细胞游戈出血管外及周围组织,浸润于局部组织,导致皮炎的发生,并 且进一步活化皮损内其它的T细胞,加重皮损的炎症反应
由于多数患者同时有高代谢症群和甲状腺肿大,故 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4
1.遗传因素:
GD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主要由HLA,TPO,TSH受体基因
2. 免疫因素:
GD病人的血清中存在TSH受体抗体(TRAb)。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 疫性疾病。
3. 应激因素:
应激因素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如碘过量、细菌感染、分 娩、创伤、精神刺激等因素破坏机体免疫稳定性,使有免疫监护和调 节功能缺陷者发病。
2. 血清反T3(rT3)增高
3.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是反映垂体轴或甲状腺功 能最敏感的指标。
13
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 试验阴性。
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抑制试验阴性:用于鉴别单纯性甲 状腺肿和甲亢。
6.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阳性:是早期诊断GD的重要指 标之一,可判断病情活动、复发,还可作为治疗停药的重要 指标。
* 淡漠型甲亢(老年甲亢) * 妊娠期甲亢 * T3型甲亢 * T4 型甲亢 * 亚临床型甲亢
12
1.血清甲状腺激素升高 TT3、TT4、FT3、FT4升高 TT3、TT4诊断价值低于FT3、FT4 T4 意义大于T3 (T4全部由甲状腺产生,T3 80%由T4转换 )
5
三、发病机制
TRH
TSH
T3、T4
TSH受体抗体(TRAb)与TSH受体结合,模拟TSH作 用,使T3、T4增多,不受负反馈抑制。
6
四、临床表现:1.甲状腺毒症表现
* 高代谢征候群:低热、多汗、乏力等。 * 精神神经系统:多言、易怒、细颤等。 * 心血管系统:心率90-120次/分。休息、睡眠时心率
仍快。 * 消化系统:多食消瘦,腹泻等。 * 运动系统:肌无力、肌萎缩等。 * 生殖系统:女月经量少,男阳痿等。 * 造血系统:三系减少等。(白C低,淋C、单核c多)
7
甲状腺肿大呈弥漫、质软、无压痛。 肿大程度与甲亢程度关系不大。 在甲状腺上下极可触及震颤,可闻及血管杂音,甲状
腺震颤和杂音为本病较特异的体征。
2.明确了遗传所占的地位。
多种致敏基因的综合作用,不同的基因决定是否有皮损的表现,发病年龄及IgE的高低。而且是环境因素的共同参与。
3. AD基因的认识刚起步,致敏基因未全部证实。
AD患者高亲和力IgE受体的突变,来自母亲,并非父亲,造成子女的“异位性”。 60%异位性家庭因基因突变发生在染色体11q。
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应激反应减弱 使
大量 T3、T 4 释放入血
*诱因:
感染、精神刺激、创伤等应激状态。
*表现:
(1)原有甲亢症状加重。 (2)高热(390C以上)、 心率快(140-240次/分)、呼吸急促、烦躁、 大汗、呕吐、腹泻。 (3)休克、昏迷、死亡。
11
四、临床表现: 5.甲亢性心脏病
主要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心房 颤动最为常见)。
免疫系统疾病
1
主要内容
•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 特应性皮炎 • 过敏性鼻炎 • 败血症 • 牙周炎 • 侵袭性牙周炎
2
3
定义: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累及包括甲状腺在内的多系统综合症群, 包括:高代谢症群、弥漫性甲状腺肿、眼突征、特征 性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患者可有其中一种以上的临 床变现。
健康教育:
指导病人合理休息、饮食、用药。定期复查血象、甲状腺功能、肝功 能等。指导妊娠期甲亢病人避免对自己及胎儿造成影响的因素。
15
(Atapic Dermatitis)
16
特应性皮炎(AD)-定义
• 又名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 • 以剧烈瘙痒、皮肤干燥和皮疹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 有特定的湿疹临床表现外,本人或家族中可见明显的“Atopic”特点: 1.有容易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的家族性的倾向 2.对异种蛋白过敏 3.血清中IgE值高
7.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甲状腺性质的诊断。
14
眼睛保护
白天药水,晚上湿膏,出门墨镜,防止溃疡,睡觉抬头,饮食低盐
日常护理 环境:凉爽、安静,减少探视,避免各种不良的情绪刺激。
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低纤维素的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饮料。禁食含碘食物。
心理:对病人和蔼、耐心,尽量避免引起病人情绪激动。
17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目前对本病有遗传因素的认识
1.明确了本病其有遗传背景。
研究显示 1) 父母一方有“异位性”(atopy)表现,50%以上子女在2岁时有过敏症状; 2) 双亲均有“异位性”这种百分比上升至79%。母亲“异位性”对子女影响大于父亲。 3) 成人期中等至严重程度的异位性皮炎的父母遗传给子女的比例均等,大约50前对本病皮肤病病理初步的认识
AD皮损病理检查显示
在急性期形成海绵状皮炎,即表现为海绵形成(表皮细胞间隙水肿),在慢性期变成银屑病样的皮炎。
AD发病机制的核心—免疫功能异常 • ↑T淋巴细胞的活化,TH1/TH2失衡 • ↑皮损中IL-2,IL-4,IL-5,IL-10,IL-13 • ↑树枝状细胞(LC,IDEC),↑LC,IDEC上FCεRI的表 达 • ↑嗜酸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及炎性介质 • ↑慢性巨噬细胞活化 • ↓INF-γ水平 • ↑血清IgE水平
8
▲单纯性突眼(良性突眼 ) 突眼度<18mm,瞬目减少; 向下看,上眼睑不能随眼球下落; 向上看,前额皮肤不能皱起; 看近物,眼球辐凑不良。
9
* 浸润性突眼(恶性突眼) 突眼度>19mm,不对称; 眼部不适症状明显; 其余同良性突眼。
10
*发病机理: 交感神经兴奋 但
19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AD免疫学异常发病机理
1.T淋巴细胞与AD 人类TH1细胞及TH2细胞能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其对细胞因子作出不同的反应 TH1细胞产生大量的-INF及IL-2与迟发型过敏反应有关
2.IgE抗体与AD
3.AD患者皮肤的血管白细胞的粘附功能的加强 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并且使炎症细胞游戈出血管外及周围组织,浸润于局部组织,导致皮炎的发生,并 且进一步活化皮损内其它的T细胞,加重皮损的炎症反应
由于多数患者同时有高代谢症群和甲状腺肿大,故 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4
1.遗传因素:
GD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主要由HLA,TPO,TSH受体基因
2. 免疫因素:
GD病人的血清中存在TSH受体抗体(TRAb)。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 疫性疾病。
3. 应激因素:
应激因素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如碘过量、细菌感染、分 娩、创伤、精神刺激等因素破坏机体免疫稳定性,使有免疫监护和调 节功能缺陷者发病。
2. 血清反T3(rT3)增高
3.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是反映垂体轴或甲状腺功 能最敏感的指标。
13
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 试验阴性。
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抑制试验阴性:用于鉴别单纯性甲 状腺肿和甲亢。
6.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阳性:是早期诊断GD的重要指 标之一,可判断病情活动、复发,还可作为治疗停药的重要 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