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免疫系统与病毒pptppt
合集下载
流感病毒在体内的免疫反应过程ppt课件

接种方法
注射、口服等。
3
接种时间
流感疫苗通常在每年秋季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在 儿童2、4、6个月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在儿童 2、4、6个月时接种。
疫苗接种的效果与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效果
疫苗能够显著降低感染和死亡风 险,同时减少并发症和医疗负担 。
注意事项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禁用,孕妇谨 慎接种,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疼 痛、发热等轻微反应。
03
抗体的产生与作用
抗体的种类与作用
IgG抗体
在感染病毒后产生,能抵御同种 病毒再次感染,参与补体活化和
调理吞噬。
IgM抗体
在感染早期产生,能激活补体, 加速病毒的清除。
IgA抗体
主要在黏膜局部产生,能抵御病 毒入侵上呼吸道、消化道和肺组
织。
抗体对病毒的识别与结合
抗体识别病毒表面的抗原
抗体通过识别病毒表面的抗原,与病毒结合。
细胞因子的产生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来调节免疫应答。
流感病毒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病毒逃逸
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可发 生变异,以避免被免疫系 统识别和清除。
免疫抑制
流感病毒感染可诱导免疫 抑制,从而降低宿主对其 他病原体的抵抗力。
继发感染
流感病毒感染可诱发继发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 感染等。
04
T细胞的应答过程与作用
T细胞的种类与作用
辅助性T细胞
01
辅助其他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反应。
细胞毒性T细胞
02
直接攻击和消灭病毒感染的细胞。
调节性T细胞
03
抑制免疫反应,防止过度免疫。
T细胞对病毒的识别与攻击
T细胞通过受体识别 病毒抗原,激活自身 免疫反应。
注射、口服等。
3
接种时间
流感疫苗通常在每年秋季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在 儿童2、4、6个月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在儿童 2、4、6个月时接种。
疫苗接种的效果与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效果
疫苗能够显著降低感染和死亡风 险,同时减少并发症和医疗负担 。
注意事项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禁用,孕妇谨 慎接种,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疼 痛、发热等轻微反应。
03
抗体的产生与作用
抗体的种类与作用
IgG抗体
在感染病毒后产生,能抵御同种 病毒再次感染,参与补体活化和
调理吞噬。
IgM抗体
在感染早期产生,能激活补体, 加速病毒的清除。
IgA抗体
主要在黏膜局部产生,能抵御病 毒入侵上呼吸道、消化道和肺组
织。
抗体对病毒的识别与结合
抗体识别病毒表面的抗原
抗体通过识别病毒表面的抗原,与病毒结合。
细胞因子的产生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来调节免疫应答。
流感病毒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病毒逃逸
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可发 生变异,以避免被免疫系 统识别和清除。
免疫抑制
流感病毒感染可诱导免疫 抑制,从而降低宿主对其 他病原体的抵抗力。
继发感染
流感病毒感染可诱发继发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 感染等。
04
T细胞的应答过程与作用
T细胞的种类与作用
辅助性T细胞
01
辅助其他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反应。
细胞毒性T细胞
02
直接攻击和消灭病毒感染的细胞。
调节性T细胞
03
抑制免疫反应,防止过度免疫。
T细胞对病毒的识别与攻击
T细胞通过受体识别 病毒抗原,激活自身 免疫反应。
病毒与免疫病毒的感染方式和人体的免疫系统

病毒 的抗原,以便再次 遇到时迅速产生抗 体
免疫系统通过T细 胞和B细胞,对病 毒进行特异性识别 和清除
病毒与免疫系统 的相互作用
病毒逃逸免疫系统的机制
病毒变异:病毒 通过基因突变产 生新的变异体, 逃避免疫系统的 识别和攻击
免疫抑制:病毒 通过抑制免疫细 胞的活性,降低 免疫系统的功能
人类健康与生态平衡的维护
病毒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病毒入侵人体,免疫系统进行防御 免疫系统的重要性:保护人体免受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侵害 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能导致疾病、死亡等健康问题 生态平衡的维护: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维护人类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应
病毒与免疫系统 的关系
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干扰
病毒感染:病毒通 过感染免疫细胞, 降低其功能
免疫反应:病毒刺 激免疫系统产生抗 体,但可能引发过 度反应
免疫逃逸:病毒通 过变异等方式逃避 免疫系统的识别和 攻击
免疫抑制:病毒可 能抑制免疫系统的 功能,导致免疫系 统无法正常工作
免疫系统对病毒的防御机制
识别和清除外来 病原体
识别和清除体内 异常细胞
调节免疫反应, 防止自身免疫病
参与炎症反应, 清除受损组织
免疫细胞的分类与作用
T细胞:识别并攻击被病毒感染的 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反 应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直接 攻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释放细胞 因子,增强免疫反应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激活阶段:免疫系统激活相应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等,产生特异性抗体。
清除阶段:免疫细胞通过特异性抗体,识别并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
记忆阶段:免疫系统记住病毒的特性,以便在下次遇到相同病毒时,能够更快地做出 反应。
免疫系统通过T细 胞和B细胞,对病 毒进行特异性识别 和清除
病毒与免疫系统 的相互作用
病毒逃逸免疫系统的机制
病毒变异:病毒 通过基因突变产 生新的变异体, 逃避免疫系统的 识别和攻击
免疫抑制:病毒 通过抑制免疫细 胞的活性,降低 免疫系统的功能
人类健康与生态平衡的维护
病毒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病毒入侵人体,免疫系统进行防御 免疫系统的重要性:保护人体免受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侵害 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能导致疾病、死亡等健康问题 生态平衡的维护: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维护人类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应
病毒与免疫系统 的关系
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干扰
病毒感染:病毒通 过感染免疫细胞, 降低其功能
免疫反应:病毒刺 激免疫系统产生抗 体,但可能引发过 度反应
免疫逃逸:病毒通 过变异等方式逃避 免疫系统的识别和 攻击
免疫抑制:病毒可 能抑制免疫系统的 功能,导致免疫系 统无法正常工作
免疫系统对病毒的防御机制
识别和清除外来 病原体
识别和清除体内 异常细胞
调节免疫反应, 防止自身免疫病
参与炎症反应, 清除受损组织
免疫细胞的分类与作用
T细胞:识别并攻击被病毒感染的 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增强免疫反 应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直接 攻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释放细胞 因子,增强免疫反应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激活阶段:免疫系统激活相应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等,产生特异性抗体。
清除阶段:免疫细胞通过特异性抗体,识别并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
记忆阶段:免疫系统记住病毒的特性,以便在下次遇到相同病毒时,能够更快地做出 反应。
人体免疫系统与病毒PPT课件

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达到免疫系统的稳定
可编辑课件PPT
3
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
人体免疫系统组成
人体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由三部分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 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可编辑课件PPT
淋巴细胞
8
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呼吸道纤毛的阻挡作用
第二道防线:机体的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又称先 天性免疫,与生俱来,可以吞噬、溶解、清除病原体。 特点:反应迅速、非特异性、无记忆性
第三道防线:机体的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包括细胞免
人体免疫系统
可编辑课件PPT
1
什么是“免疫”?
拉丁文“immunitas”
免除个人劳役或 对国家的义务
免疫“immunity”
机体对抗原性异 物的反应
免于疾患,保护机体
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p1
可编辑课件PPT
2
刁连东主编.实用疫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p51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Phagocytes ):能够吞噬、溶解和清除
病原菌,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可以作为抗原提 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加工、处 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
淋巴细胞: B细胞(B lymphocyte ):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提 呈抗原
可编辑课件PPT
13
传染病与免疫ppt课件

传染病免疫学的研究 进展
发现了新的免疫细胞 和信号通路,如固有 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 交叉调控;
揭示了病原体与宿主 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 分子机制;
传染病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发展了基于免疫学原理的新型疫苗和免疫治疗策略。 传染病免疫学面临的挑战
病原体变异和免疫逃逸机制的解析;
传染病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传染病与免疫ppt课件
目 录
• 传染病概述 •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 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与控制 • 常见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与控制 • 传染病与免疫的交叉研究与应用
传染病概述
01
传染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 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 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 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 虫性传染病等。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通过自身调节机制维持免疫应答的平衡,避免对机体造成过度损伤。包括 抗原呈递细胞的调节作用、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以及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等。
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与
03
控制
疫苗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疫苗的种类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 程疫苗等。
疫苗的作用机制
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产生特 异性免疫应答,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 目的。
01
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能够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脊髓灰质炎疫苗
02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有效措施,保障儿童
健康成长。
水痘疫苗
03
接种水痘疫苗能够预防水痘的发生,减轻水痘症状并降低并发
症的风险。
传染病与免疫的交叉
发现了新的免疫细胞 和信号通路,如固有 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 交叉调控;
揭示了病原体与宿主 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 分子机制;
传染病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发展了基于免疫学原理的新型疫苗和免疫治疗策略。 传染病免疫学面临的挑战
病原体变异和免疫逃逸机制的解析;
传染病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传染病与免疫ppt课件
目 录
• 传染病概述 •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 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与控制 • 常见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与控制 • 传染病与免疫的交叉研究与应用
传染病概述
01
传染病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 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 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 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 虫性传染病等。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通过自身调节机制维持免疫应答的平衡,避免对机体造成过度损伤。包括 抗原呈递细胞的调节作用、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以及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等。
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与
03
控制
疫苗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疫苗的种类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 程疫苗等。
疫苗的作用机制
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产生特 异性免疫应答,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 目的。
01
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能够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脊髓灰质炎疫苗
02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有效措施,保障儿童
健康成长。
水痘疫苗
03
接种水痘疫苗能够预防水痘的发生,减轻水痘症状并降低并发
症的风险。
传染病与免疫的交叉
传染病与免疫ppt

效应细胞和细胞因子对病原体进行攻击,清 除病原体,炎症消退。
免疫类型及其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
01
指个体在生长期间逐渐形成的,针对多种病原体的天然防御功
能,包括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
特异性免疫
02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疫。
联合免疫
03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协同作用,共同抵御病原体侵袭。
传播特点
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传播方式,如空气传播、食物传 播、接触传播等,同时也有其特定的易感人群和高发季节。
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
通过空气、飞沫、尘埃等传播,如流感 、肺炎等。
消化道传染病
通过饮水、食物、接触等传播,如痢疾 、肠炎等。
血液传染病
通过血液、体液等传播,如艾滋病、乙 肝等。
01
病原体逃避免疫应答
病原体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如某些细菌和病毒可以变异
或隐藏在细胞内。
02
过度免疫应答
某些病原体可能诱导过度免疫应答,导致免疫病理损伤,如风湿性心
脏病和克罗恩病等。
03
免疫系统老化
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的功能逐渐减退,易受感染。
免疫系统在传染病中的作用
预防感染
免疫系统通过多种方式预防感染,如皮 肤和黏膜屏障、吞噬细胞和抗体等。
06
当前流行传染病的免疫防控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挑战
总结词
新发传染病在近年来不断出现,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构成严重威胁。
详细描述
新发传染病是指过去未曾出现过的或者在某一地区新近出现的传染病。这些疾病往往具有传播速度快、病死率 高、致病性强等特点,如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由于人们对这些疾病普遍缺乏免疫力,防控难度 较大,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和协作。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ppt课件

卡 疤
在你的上臂外侧,你很可能会发现一个微小的疤痕,这是 接种预防肺结核的卡介苗所留下的印记,称为卡疤。
“出生第一针”
我国规定,新生儿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需在出生24h后 尽快注射卡介苗。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建议,没有感染艾 滋病病毒的新生儿或儿童需尽快接种卡介苗。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问题探讨
【思考】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方式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胞吞; 需要消耗能量;
2.免疫细胞的类型
树突状 细胞
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 分布 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
功能 吞噬、呈递抗原
造
免
血分 疫
干化 细
细
胞
胞
巨噬 细胞
分布 机体各种组织
功能 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
骨髓 B淋巴细胞 淋巴 细胞 胸腺 T淋巴细胞
| 淋巴细胞 | 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淋 巴组 细成
胞
B淋巴细胞 (简称B细胞)
T淋巴细胞 组 (简称T细胞) 成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 树突状细胞 |
树
分布
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 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
突
状
特征 成熟时具有分支
细 胞
(4)抗原的特点: 异物性: 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
自身破损、衰老细胞或癌细胞。
大分子性: 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10 000以上。 特异性: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5)抗原呈递细胞: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 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 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 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PC)。
在你的上臂外侧,你很可能会发现一个微小的疤痕,这是 接种预防肺结核的卡介苗所留下的印记,称为卡疤。
“出生第一针”
我国规定,新生儿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需在出生24h后 尽快注射卡介苗。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建议,没有感染艾 滋病病毒的新生儿或儿童需尽快接种卡介苗。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问题探讨
【思考】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方式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胞吞; 需要消耗能量;
2.免疫细胞的类型
树突状 细胞
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 分布 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
功能 吞噬、呈递抗原
造
免
血分 疫
干化 细
细
胞
胞
巨噬 细胞
分布 机体各种组织
功能 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
骨髓 B淋巴细胞 淋巴 细胞 胸腺 T淋巴细胞
| 淋巴细胞 | 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淋 巴组 细成
胞
B淋巴细胞 (简称B细胞)
T淋巴细胞 组 (简称T细胞) 成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 树突状细胞 |
树
分布
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 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
突
状
特征 成熟时具有分支
细 胞
(4)抗原的特点: 异物性: 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
自身破损、衰老细胞或癌细胞。
大分子性: 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10 000以上。 特异性: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5)抗原呈递细胞: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 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 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 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PC)。
《绪论免疫系统简介》课件

02
免疫系统的细胞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
作为免疫系统的“清道夫”,巨噬细胞能够吞噬并消化病原 体和其他外来物质。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NK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细胞,以及发生 突变的自身细胞。
特异性免疫细胞
T细胞
T细胞分为辅助T细胞、细胞毒T细胞 和调节T细胞,它们在激活和调节免 疫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
免疫调节剂
开发新型免疫调节剂,调 节免疫系统的平衡,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 疾病。
免疫预防与疫苗
研发新型疫苗,提高疫苗 接种覆盖率和保护效果,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疫苗研发的未来方向
mRNA疫苗
利用mRNA技术,快速开 发针对新发传染病的新型 疫苗。
联合疫苗
研发多价联合疫苗,减少 接种次数,提高接种覆盖 率。
疫苗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疫苗种类
疫苗可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基因工 程疫苗等,每种疫苗的作用机制和制备方法
有所不同。
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将病原体灭活后制成的疫苗,其 免疫原性较弱,需要多次接种才能产生足够 的免疫力。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较高,但制备
过程较为复杂。
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是通过选择性培养和繁殖病原体 ,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仍保留免疫原性。接 种后,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免疫系统具有防御、监控和清除 功能,能够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 侵、监视体内异常细胞、清除死 亡细胞和有害物质。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等是免疫系统的 主要器官,负责产生和培养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是免疫 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执行免疫应答和 清除任务。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ppt课件

急性感染期
HIV大量复制,CD4+ T细胞数量 急剧下降,出现病毒血症和免疫
系统急性损伤。
无症状感染期
病毒复制趋于稳定,CD4+ T细胞 数量缓慢下降,免疫系统逐步受损 。
艾滋病期
CD4+ T细胞数量降至临界值以下, 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出现各种机会 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04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表现
Hale Waihona Puke 01急性期通常在感染HIV后的2-4周内出现,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
腹泻、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02
无症状期
急性期过后,患者进入无症状期,此阶段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期间
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病毒仍在体内复制,逐渐破坏免疫系统。
03
艾滋病期
随着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患者进入艾滋病期,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
通过检测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来评估免疫系统受损程度。正常情况下,CD4+T 淋巴细胞数量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而HIV感染会导致其数量显著下降。
05
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
抗逆转录酶药物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
通过阻止病毒RNA逆转录为DNA来抑制病毒复制,常用药物有齐多夫定、拉米 夫定等。
02
HIV结构与生命周期
HIV病毒结构组成
01
02
03
核心结构
包括病毒的RNA基因组以 及与之紧密结合的逆转录 酶等酶类。
衣壳蛋白
包裹核心结构,维持病毒 颗粒的完整性。
脂质包膜
来源于宿主细胞,包含病 毒特有的糖蛋白,如 gp120和gp41。
复制过程及生命周期
HIV大量复制,CD4+ T细胞数量 急剧下降,出现病毒血症和免疫
系统急性损伤。
无症状感染期
病毒复制趋于稳定,CD4+ T细胞 数量缓慢下降,免疫系统逐步受损 。
艾滋病期
CD4+ T细胞数量降至临界值以下, 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出现各种机会 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04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表现
Hale Waihona Puke 01急性期通常在感染HIV后的2-4周内出现,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
腹泻、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02
无症状期
急性期过后,患者进入无症状期,此阶段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期间
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病毒仍在体内复制,逐渐破坏免疫系统。
03
艾滋病期
随着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患者进入艾滋病期,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
通过检测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来评估免疫系统受损程度。正常情况下,CD4+T 淋巴细胞数量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而HIV感染会导致其数量显著下降。
05
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
抗逆转录酶药物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
通过阻止病毒RNA逆转录为DNA来抑制病毒复制,常用药物有齐多夫定、拉米 夫定等。
02
HIV结构与生命周期
HIV病毒结构组成
01
02
03
核心结构
包括病毒的RNA基因组以 及与之紧密结合的逆转录 酶等酶类。
衣壳蛋白
包裹核心结构,维持病毒 颗粒的完整性。
脂质包膜
来源于宿主细胞,包含病 毒特有的糖蛋白,如 gp120和gp41。
复制过程及生命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巴细胞
8
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呼吸道纤毛的阻挡作用
第二道防线:机体的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又称先 天性免疫,与生俱来,可以吞噬、溶解、清除病原体。 特点:反应迅速、非特异性、无记忆性
第三道防线:机体的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包括细胞免
(immune defense)
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 细菌、病毒等)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
( Immune surveillance )
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 突变的肿瘤细胞、被感染的细胞
免疫
自身稳定
( immune homeostasis )
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达到免疫系统的稳定
-
3
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
人体免疫系统组成
人体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由三部分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 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8
淋巴细胞
NK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 s):识别和杀伤异常细胞
-
6
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8
抗体
抗体( antibody ,Ab),亦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人体免疫系统
-
1
什么是“免疫”?
拉丁文“immunitas”
免除个人劳役或 对国家的义务
免疫“immunity”
机体对抗原性异 物的反应
免于疾患,保护机体
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p1
-
2
刁连东主编.实用疫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p51
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防御
再次应答特点:潜伏期短,大约为初次应答潜伏期的一半;抗体浓度增加快;抗体维持时间长;所需抗原剂量小;
再次应答抗体以IgG为主,而初次应答抗体以IgM为主 -
11
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8
病毒
病毒(virus)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 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也就是说,病毒只能 寄生于宿主细胞内繁殖。
抗体的分类
-
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8
抗体基本结构示意图 7
抗原
抗原( antigen ,Ag):能与T细胞、B细胞结合,使其增殖、分化,产生 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 抗体
-
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8
病原菌,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可以作为抗原提
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加工、处 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
淋巴细胞: B细胞(B lymphocyte ):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提 呈抗原
T细胞(T lymphocyte ):介导细胞免疫;辅助体液免疫
固有免疫组成细胞: 吞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NK细胞 其他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T细胞 B细胞
-
免疫球蛋白(抗体) 细胞因子 补体 TCR BCR 粘附分子 CD分子
4
免疫器官
-
5
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8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Phagocytes ):能够吞噬、溶解和清除
-
13
刘克洲主编.人类病毒性疾病(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364
吸附 受体
病毒复制
穿入
脱壳
病毒基因
基因复制
释放 装配 合成蛋白质
复制出的基因
-
14
刘克洲主编.人类病毒性疾病(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3胞是指对特异性抗原有记 忆能力,寿命较长的淋巴细胞, 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后,可迅速 活化、增殖,产生更快、更强、 更有效的再次免疫应答,发挥免 疫效应
抗原提呈细 胞提呈抗原
T细胞提 呈抗原
B细胞增殖分化
记忆T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B细胞
浆细胞
杀伤被感染的细胞
-
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8
分泌抗体,中和抗原,发挥免1疫0 效应
体液免疫应答一般规律
初次抗原刺激
再次抗原刺激
特定抗原初次刺激机体所引发的应答称为初次应答( primary response );初次应答中形成的记忆细胞再次接
触相同抗原刺激后可迅速产生高效、持久的应答,即再次应答( secondary response )。
疫和体液免疫
特点:
延时性:免疫应答的产生需要数天或数周时间
特异性:对特定的疾病产生特定的免疫应答
记忆性:对特异性抗原有记忆能力,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可快速应答
-
9
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8
适应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抗原
抗原
抗原提呈细胞处理 抗原后提成给T细胞
存在多种形态,如: 二十面体对称型,如乳头瘤病毒 螺旋对称型,如狂犬病毒 复合对称型,如噬菌体
乳头瘤病毒
-
刘克洲主编.人类病毒性疾病(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364
狂犬病毒
12
病毒基本结构
病毒基本结构:蛋白衣壳+核酸=核衣壳 蛋白衣壳:由衣壳蛋白组成,起到保护病毒基因 的作用,也是病毒的主要抗原物质 核酸:病毒仅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