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从不同方向看二

合集下载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最新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最新精编版]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复习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复习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1.4从不同的方向看(1)

1.4从不同的方向看(1)

1.4从不同的方向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从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2.能识别简单物体或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物体或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3.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过程与方法1.结合一些具体的实物的情境,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然后过渡到讨论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2.本节课采用“实践—探究—发现”的方法,运用多媒体及其教具、学具,引导学生通过“看—做—想—做”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知识、熟练技能、掌握方法、形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善于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初步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二、学情分析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重点1.从数学的角度体会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并能合理的描述.2.能画简单立方体及其组合的三个视图.难点画简单立方体及其组合的三个视图.关键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于观察、交流中体会不同方向看某个(或某组)物体时看到的图像可能是不同的;多利用实物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三视图。

突破方法从采用小组交流合作和“分类与整合”的数学思想相结合的方法来突破难点.四、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演示法:把实物模型、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图形,并且变课堂被动为主动。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总结,生成知识.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搭建立方组合体,发展空间观念.学习方法讨论法:创设情境,让他们讨论,合作交流,互相促进、共同学习.练习法:精心设计随堂练习,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发展和提高.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型.学生准备:1.准备实物:乒乓球、热水瓶、玻璃杯.2.自制模型:长方体(两种)、四棱锥、正方体、圆柱.六、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思考讲《盲人摸象》的故事,提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盲人得出不同的大象形状?(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整理)【说明】认识物体,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是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的效果不一样.(二)、复习引入活动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幻灯片1)展示一辆汽车从不同方向拍摄的照片,从这组照片你能感受到什么?问题2:(幻灯片2苏轼的《题西林壁》)《题西林壁》,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呢?【说明】问题1: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确实存在从不同方向看的现象,另外跨越学科界限。

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1)

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1)
你能用六个小立方体,按上题的方法 搭出与上题不同的几何体吗?请试着画出 它的三个视图,并作自我评价。
用小立方块搭出符合下列三视图的几何体: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由4个小立方体搭成的一个物体, 它的主视图与左视图如图所示:
主视图 左视图
你能搭出这个几何体 并画出它的俯视图吗?
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 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 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
块。
1如图,这是一幅电热水壶的主视图,则它的俯视图是( D )
A
B
C
D
2一物体及其正视图如下所示,则它的左视图与俯视图分别是右侧图形中的 ( B)
A ①② B ③② C ①④ D ③④
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C )。
甲、乙、丙、丁四人分别面对面从在一 个四边形桌子旁边,桌上一张纸写着数 字“9”,甲说他看到的是“6”,乙说 他看到的是“ ”,丙说他看到的是 “ ”,丁说他看到的是“9”,则下 A.甲在丁的对面列,说乙法在甲正的确左的边,是丙在丁的右边




仔 细
(1)
瞧 瞧
主视图

(2) 俯视图
上面
正面
(3) 左视图
进 步 的 阶 梯(2)
从三个方向看右图,得到
小 心
以下三个图形,请同学们
地 说出哪一个是主视图?哪
试 一个是左视图?哪一个是
一 俯视图?

左视图
正视图 俯视图

进 步 的 阶 梯(3)
上 面

如右图所示的三棱柱的
小 心 地
主视图为 (1) ; 俯视图为 (3)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学案[版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学案[版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6将左边的正方体展开能得到的图形是7如图1是一个小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图所示的位置依次翻到第如图所示这是两个由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体的个数请画出主视图与左视共有几层一共需要多少个小立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10下面图形中哪些可以一笔画成哪些不能一笔画成的111在太阳光照射下如图所示的图形中哪些可以作为正方体的影子请把各种影子的形状画出来并比较两种情形的异同简要说明理由12把棱长为1cm的若干个小正方体摆放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然后在露出的表面上涂上颜色不含底面正方向教案格式模板所在单位所属教研室教案宋体二号标题加粗填公共基础必修课公共基础选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核心必修课师范技能必修课师范技能选修课二总学时
例 2、从一个七边形的某边上一点出发,分别连结这个点和其余各顶点,可以 把这个七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 , 想一想,在画一画,如果是五边形、十二边形 呢 ,n(n?3) 边形呢 ,
例 3、从一个七边形内的某点出发,分别连结这个点和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 个七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 , 想一想,在画一画,如果是五边形、十二边形 呢 ,n(n?3) 边形呢 ,
觉,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参与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的数学活动,体会截面和几
何体的关系,学生充分动手操作、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教学难点 : 同一几何体不同角度切截所得截面的不同形状的想象与截法,从切 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 语言来表达,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培养说理、交流的能力 二、典例精析 1、做一做 (1) 想一想 : 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想一想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 , 分小组 讨论。 (2) 做一做 : 拿出准备的正方体,学生分小组验证刚才的想象 (3) 注意事项与效果 : ?先商定如何切割 , ?想象切割后的几何体和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 可在草稿上描出草图,并指定专 人执笔,作好记载 . ?切开实物,进行对比 . ?通过实验回答 : 用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其截面可以是三角形 , 梯形 , 四边形, 六边形,七边形吗 , 2、一个几何体被平面所截后,得到一个圆形,则原几何体可能是什么形状 , 如 果是三角形呢 , 3、探究题 : 用平面去截一个棱柱,你能得到哪几种平面图形 , 三、随堂演练 1( 用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若截面形状是圆,则原几何体一定不是 ( ). A、三棱柱 B 、圆柱 C、球 D 、圆锥 2( 指出图中几何体截面的形状是 ( )

1.4 从不同的方向看(1)练习

1.4 从不同的方向看(1)练习

1.4 从不同的方向看(1)练习一、目标导航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2.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3.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4.能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二、目标导航1. 观察图形,得到圆锥的三视图是( )A.主视图和俯视图是三角形,侧视图是圆.B.主视图和侧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C.主视图和侧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和圆心.D.主视图和俯视图是三角形,侧视图是圆和圆心.2.观察长方体,判断它的三视图是( )A.三个大小不都一样的长方形,但其中有两个可能大小一样.B.三个正方形.C.三个一样大的长方形.D.两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3.物体的形状如图所示,则此物体的俯视图是( )A B C D4.甲、乙、丙、丁四人分别面对面坐在一个四边形桌子旁边,桌上一张纸上写着数字“9”,甲说他看到的是“6”,乙说他看到的是“”,丙说他看到的是“”,丁说他看到的是“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丁的对面,乙在甲的左边,丙在丁的右边B.丙在乙的对面,丙的左边是甲,右边是乙C.甲在乙的对面,甲的右边是丙,左边是丁D.甲在丁的对面,乙在甲的右边,丙在丁的右边5.如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这些相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A. 4B. 5C. 6D. 76.一张桌子上摆放着若干个碟子,从三个方向上看在眼里,三种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张桌子上共有碟子为 ( )A.6个B.8个C.12个D.17个三、能力提升7.如图,桌子上放着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请写出下面三副图中从哪具方向看到的?(1) (2) (3)8.如图两个图形分别是某个几何体的俯视图和主视图,则该几何体是什么?俯视图主视图9.下面是用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四种几何体,分别画出它们(箭头指示为正面)的三视图.10.某种工件是由一个长方体钢块中间钻了一个上下通透的圆孔制作而成,其俯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工件的左视图是( )四、聚沙成塔右图所示是一个三棱柱纸盒,在下面四个图中,只有一个是这个纸盒的展开图,那么这个展开图是( )。

《4.1.2从不同方向看》说课教案

《4.1.2从不同方向看》说课教案

《4.1.2 从不同方向看》说课教案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张桂清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从不同方向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四方面完成说课。

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引出三视图的概念,进而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平面图形,并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准确归纳出画三视图的要求与方法。

本节课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区别的知识的应用与拓展,也是后续将要学习的投影、《三视图》的必备基础,并为高中的立体几何以及将来在机械制图等领域的学习打下基础,在知识系统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另外,本节课与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课前,让学生查阅三视图的资料使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要求,以培养观察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为宗旨,以教材的特点和我所教学生的特点为出发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能识别简单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和体验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化中发展空间观念,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一般能力的发展,能在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实践,感悟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的道理。

从观察几何体拓展到从多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而进行人文教育。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对三维几何图形的较低层次的想象能力,正处于空间观念的发展时期,只是还没有明确的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名词术语,对一般规律还缺乏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所以本节课我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揭示三视图的概念,从先动手再思考,逐步过渡到先想象再动手,发展其空间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知部分视图及有关数据信息,反向思考几何体的构成和其他视图,
力图让学生从逐步脱离实物观察,迫使学生进入真正的想象层面,
能力。

在此过程中,通过由问题到模型,由模型再到脱离模型,较为完整地反映
:培养学生的置疑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视图只是反映了几何体的一面,由一种视图是不能确定这个几何体的。

注意事项与效果: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具有多个符合要求的几何体,
学中影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然,毕竟学生初次遇到这个问题,一定的引导还是必要的。

下面是笔者的教学片段:
这样的几何体只有一种吗?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
(学生分组活动,通过尝试搭小立方块,相互合作,相互出点子,从活动中体会到答案不惟一,从活动中发现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
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16个小立方块。

学生练习:符合下列主视图和俯视图的几何体,它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
小结及作业
4.从不同的方向看(二)
《课时训练》P11 1——10
《课时训练》P9 1——8
《课时训练》P63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