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
华医网答案_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

五、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1、房颤,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治疗,首选控制心室率的药物是( )
C、β受体阻断剂
2、以下不用β受体阻断剂治疗的是( )
A、预激综合征
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B、β受体阻断剂兼有一三四三种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
4、治疗室上性的心律失常中通常作为首选使用的是( )
D、47.5-95
2、在我国2010年高血压防治指南中,β受体阻滞剂仍然是在( )治疗的位置
A、一线
3、下列对β受体阻滞剂抗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
D、以上均是
4、下列哪种情况需要禁用或慎用β受体阻滞剂( )
B、慢性支气管痉挛性哮喘
5、对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尤其是心肌梗死以后的患者应优先考虑( )
B、严重的瓣膜疾病
4、下述有关《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和处理指南》对围手术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推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术前评估诊断冠心病或存在2个以上危险因素心脏事件高危的患者,在接受中危手术或血管手术过程中,推荐依据心率和血压情况来滴定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
5、研究发现,( )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D、交感活性亢进
6、四种临床上最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 )的半衰期是最短的,3—4个小时,持续作用时间是7—8个小时
C、美托洛尔
7、临床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美托洛尔、阿替洛尔,以下有关这些药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D、这几种药物都有内在拟交感活性
8、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降低心率、血压、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氧耗,( )、增加心肌灌注,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失调种临床亚型。
β1受体阻滞剂临床用途广

β1受体阻滞剂临床用途广*导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简称β受体阻滞剂,它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包括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抗心绞痛等。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扩张型心肌病有益。
β受体阻滞剂的重要性已得到全球医药界的认可。
……一、β受体和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与作用机制据对不同β受体的作用可将β受体阻滞剂分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和选择性β1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的选择性只是相对而言,因为所有β受体阻滞剂都同时具有阻断β1和β2受体的作用,只是比例不同。
比索洛尔选择性阻断β1/β2的比值约为120,美托洛尔为75,卡维地洛约为7,此外卡维地洛选择性阻断β1/α1的比值约为2~3。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在常规剂量范围内主要阻滞β1受体,剂量过大时,对β1受体的选择性就会因过度阻断β2受体而减弱。
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必须注意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的剂量依赖性。
二、临床应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的优势(一)高血压的治疗1.原发性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效果及靶器官保护作用已被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
但并不是所有β受体阻滞剂都有同等的作用。
既往的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舒张期高血压与体重及外周阻力增加密切相关。
改善血流动力学紊乱最理想的药物就是β1受体阻滞剂。
但阿替洛尔只有部分β1选择性,服用100mg时可以阻断约80%的β1受体和25%的β2受体,而比索洛尔5~10mg却对β2受体没有影响。
因此对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比索洛尔的降压效果更具优势。
2.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对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患者,应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保护缺血心肌,同时还可提高室颤阈值,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过程,降低斑块破裂危险以及改善左室肥厚。
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交感神经活性,而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不会对血糖代谢造成影响,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
(二)心力衰竭的治疗心力衰竭时阻断β1受体具有以下作用:①减慢心率,使舒张期冠状动脉血流充盈时间延长;②降低心肌耗氧量;③抗心律失常;④上调心脏β1受体,恢复心肌对正性肌力药物的敏感性;⑤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⑥阻断儿茶酚胺引起的微血管痉挛。
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心脏的氧耗和减轻心脏负担。
这使得β受体阻滞剂成为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治疗偏头痛和神经性疼痛方面,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缓解症状。
β受体阻滞剂还用于治疗焦虑症、恐慌症等精神心理疾病,通过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再者,β受体阻滞剂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也不容忽视。
对于哮喘患者,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少气道炎症和支气管痉挛,改善呼吸功能。
同时,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降低呼吸困难的症状。
β受体阻滞剂在代谢性疾病中也有所应用。
例如,在治疗糖尿病时,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
同时,β受体阻滞剂还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对β受体的刺激作用,减轻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动过速等症状。
在肿瘤领域,β受体阻滞剂也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潜力。
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β受体阻滞剂还用于治疗癌症患者的症状,如减轻癌痛、改善生活质量等。
β受体阻滞剂在皮肤科、眼科等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得到重视。
例如,在治疗皮肤疾病如湿疹和银屑病方面,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皮肤瘙痒症状。
在眼科,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青光眼,通过降低眼内压,保护视力。
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还是代谢性疾病、肿瘤以及皮肤科、眼科等疾病,β受体阻滞剂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剂量,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要谈谈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心脏的氧耗和减轻心脏负担。
专家解读: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运用指南

专家解读: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运用指南在众多的药物类别中,β受体阻滞剂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已经成为心脏病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我对β受体阻滞剂的运用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运用指南。
我们要了解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作用。
β受体阻滞剂能够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降低血压。
它还可以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缺血。
因此,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临床运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β受体阻滞剂。
目前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这些药物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心率等综合考虑。
对于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以作为首选或联合用药。
它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然而,对于老年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要谨慎,因其可能会加重心功能不全,降低血压过低。
对于心绞痛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这是因为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缺血。
然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死亡率,这是已经得到大量临床试验证实的事实。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减少猝死的风险。
特别是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是首选药物。
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因为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心动过缓、血压过低、支气管痉挛等。
对于这些不良反应,我们需要及时处理,避免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总的来说,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它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它的使用需要严格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了解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治疗中的优势

了解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治疗中的优势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
此类药物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降低心率和血压,从而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减缓心绞痛发作,改善心功能。
对于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后、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β受体阻滞剂是首选药物。
在心力衰竭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时间。
β受体阻滞剂在抗焦虑和抑郁治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这类药物能够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通过降低心率和血压,减轻心血管系统对压力反应的敏感性,从而降低焦虑和抑郁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β受体阻滞剂常与其他抗抑郁药物联合使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再者,β受体阻滞剂在抗肿瘤治疗中具有潜在优势。
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降低肿瘤负荷。
β受体阻滞剂还能够减轻肿瘤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副反应,如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等。
在临床实践中,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辅助治疗多种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β受体阻滞剂在糖尿病治疗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类药物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负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同时,β受体阻滞剂还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β受体阻滞剂在运动锻炼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运动过程中,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心率,减轻运动带来的负担,预防运动猝死。
同时,此类药物还能够提高运动耐力,增加运动时间。
在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中,β受体阻滞剂被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
这类药物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降低心率和血压,从而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减缓心绞痛发作,改善心功能。
对于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后、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β受体阻滞剂是首选药物。
在心力衰竭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延长生存时间。
β受体阻滞剂在抗焦虑和抑郁治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指南

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指南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也越来越多。
其中,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指南,旨在帮助医生正确、有效地使用这类药物。
一、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理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β受体的作用,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脏的兴奋作用,从而达到以下几方面的效果:减慢心率、降低心脏的收缩力、抑制心脏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降低心脏的氧耗和改善心脏的氧供。
这些效应使得β受体阻滞剂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
二、适应症1. 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是一线药物,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脏的耗氧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心肌梗死: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早期应用能够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降低病死率和猝死率。
在患者稳定后,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防止心肌梗死的再发,提高预后。
3. 心力衰竭: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阻滞剂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并减少住院次数。
但需要注意的是,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小心调整剂量,避免加重心力衰竭症状。
4. 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对某些心律失常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如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三、禁忌症虽然β受体阻滞剂在很多心血管疾病中应用广泛,但也有一些情况下是禁忌使用的,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严重的心动过缓或心脏传导阻滞;2. 低血压或血压过低;3. 支气管哮喘或严重COPD患者;4. 反复发作的周围血管痉挛性疾病(如雷诺综合征);5. 严重肝功能不全。
四、注意事项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剂量选择:开始使用时需小心调整剂量,逐渐增加,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症状等,避免出现副作用或加重原有病情。
2.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剂量和药物种类。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不可擅自停药
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长期服 药,不可擅自停药,否则 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在停 药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症
支气管哮喘
严重心动过缓
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急性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可能诱发支气管收缩,加重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因此支气管哮喘 患者禁用。
对于严重心动过缓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 剂可能进一步减慢心率,加重病情,因此 禁用。
支气管收缩
β受体阻滞剂可能诱发支气管收缩,加重支 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
血糖、血脂异常
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影响糖、脂肪代 谢,导致血糖、血脂水平升高。
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严格遵医嘱
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 患者应严格遵守医生的医 嘱,按照规定剂量和时间 服药。
监测副作用
患者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 期间,应密切关注自身状 况,如出现副作用,应及 时就医。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 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目录
• β受体阻滞剂简介 • 心力衰竭的概述 •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 结论
01
CATALOGUE
β受体阻滞剂简介
β受体阻滞剂的定义
• 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心脏 和血管平滑肌的β受体,从而调节和平衡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
1.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等,主要作 用于心脏,对血管和支气管影响较小。
3. α1、β受体阻滞剂:如拉贝洛尔等,除了阻断β 受体,还同时阻断α1受体,具有扩血管作用。
2.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既作用 于心脏β1受体,又作用于血管和支气管的β2受体 。
爱爱医资源-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
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 群使用β-受体时需注意相互作 用,如与利尿剂合用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与 洋地黄类药物合用可能增加心脏毒性等。
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常见不良反应
β-受体阻滞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缓、低血压、性功能 障碍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疲劳、头痛、失眠等症状。
可能降低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效果。
与抗抑郁药合用
可能增加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如嗜睡、口 干等。
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疗效增强
合理的药物相互作用可 以增强疗效,提高治疗
效果。
不良反应增加
不合理的药物相互作用可 能导致不良反应增加,甚
至产生毒性反应。
疗效减弱
某些药物相互作用可能 导致疗效减弱,影响治
部分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 比索洛尔等)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
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支气管哮喘
虽然β-受体阻滞剂可能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但选择性β2-受体阻滞剂(如 沙丁胺醇等)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COPD患者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谨慎,但在心衰或心律失常等情况下,仍 可考虑使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1 2 3
新型β-受体阻滞剂研发 针对传统β-受体阻滞剂的不足,研发具有更高选 择性、更少不良反应的新型β-受体阻滞剂是未来 的重要方向。
联合用药方案优化
探索β-受体阻滞剂与其他降压药物、抗心绞痛药 物等的联合用药方案,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 应发生率。
拓展应用领域
老年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逐渐 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ESC STEMI指南中指出,在合并有 心力衰竭或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ACS患者中, 推荐使用口服β受体阻滞剂(I A)。2017年 指南增加了左室射血分数的具体数值 (LVEF ≤40%),并强调需排除禁忌症, 包括急性心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血流 动力学异常等(I A)。
2012年 ESC PAD指南中提出,下肢动脉病变(LEAD)不 是β受体阻滞剂的用药禁忌症。一项Meta分析共纳入11个 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显示β受体阻滞剂并没有加 重轻至中度LEAD患者的间歇性跛行症状和行走功能障碍。 另外,考虑到小剂量、滴定使用β受体阻滞剂在围手术期 的心血管保护作用,ESC指南推荐β受体阻滞剂在血管手 术准备期间应用。(IIa B) 2017年ESC PAD指南中明确表示,针对PAD患者,使用利 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和ARB类药物 控制血压都是合适的。与2012年指南相同,2017年指南中 也表示LEAD并不是β受体阻滞剂的用药禁忌,但是在慢性 严重肢体缺血(CLTI)患者中,需要谨慎使用。
④ 重建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减弱运动或应激时儿茶酚胺的增压作用, 增加血管组织中前列环素等舒张血管物质水平,使血压下降。
Q2 该患者是否适合服用β受体阻滞剂? 每一种降压药均有其最佳适用人群,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不同严重程 度的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于年轻、心率快、高肾素型、肾上腺素能 和血管紧张素Ⅱ缩血管反应强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伴心绞痛、高血 压伴心肌梗死、高血压伴心律失常和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和妊娠高血压 患者。多国指南中均提出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快速 型心律失常及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的高血压为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强适 应证。2011年英国国立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指南同时提 出,β受体阻滞剂可考虑用于年轻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不适宜使用 ACEI或ARB治疗者、育龄期妇女及高交感神经张力者。 目前最常用的交感神经活性测定方法仍为心率。持续基础心率>80次/ 分提示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这类患者选用β受体阻滞剂,降压效果更 佳,心血管获益更显著;而心率为55~70次/分时则较理想。 该患者患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糖尿病, 查体BP 146/88 mmHg,HR 92次/分,属于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强适应 证者。
指南更新点2012年ESC STEMI指南中指出,早期静脉使用 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证据不够充分。COMMIT研究中,早 期、较高剂量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增加死亡风险。 因此,在ACS早期,不推荐在低血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 患者中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只有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时,才能谨慎使用,且口服优于静脉。 针对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问题,2017年ESC STEMI指 南有了更多的循证学证据。首先,在行PCI术的STEMI患 者中,静脉应用美托洛尔能取得临床获益;且使用美托洛 尔能显著降低微血管阻塞(MVO)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另有EARLY-BAMI研究,共入组683名STEMI患者,早期 静脉应用美托洛尔(入院时5 mg,PCI术前追加5 mg)能 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5)。此外,也有 研究显示,静脉使用美托洛尔在30天随访期内没有增加血 流动力学、房室传导阻滞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 的风险。事后分析提示,早期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 会取得临床获益。基于上述结果,在血流动力学稳定、行 PCI术的ACS患者中,早期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随后调 整为口服维持,是可以考虑的 。
β受体阻滞剂的亲脂性是影响其疗效和安全性的重 要因素,高亲脂性β受体阻滞剂具有明确的心脏保 护作用,而低亲脂性的则没有。
Q5 β受体阻滞剂有怎样的作用特点? 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异质性方面,降压强度最强的 是第三类β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最小的是第一类β受体阻滞剂,起效 最快的是水溶性类β受体阻滞剂,作用时间最长的是高亲脂类β受体阻 滞剂和缓释剂,有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作用的是亲脂类β受体阻 滞剂等。 剂量依赖性也是β受体阻滞剂另一作用特点,同一类β受体阻滞剂作用 的强弱与剂量大小呈正相关。最近一项研究头对头地比较了美托洛尔 缓释片(95 mg/d~190 mg/d)和氨氯地平(5 mg/d~10 mg/d)的降压效 果,结果显示,美托洛尔缓释片降低收缩压(-15.2 mmHg)和舒张压 (-11.4 mmHg)的作用都显著优于氨氯地平(分别为-11.6 mmHg和7.0 mmHg),且美托洛尔缓释片降低心率与收缩压乘积显著优于氨氯 地平(P<0.0001)。 因此,好的β受体阻滞剂应具备高β1受体选择性、高亲脂性,而无ISA, 且是长效制剂。
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
β受体阻滞剂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已成为最广泛 应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之一,其主要发明者 也获得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β受体阻滞剂是国内 外指南中推荐的冠心病治疗基本用药,尤其对有 心肌梗死病史或合并有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 使用β受体阻滞剂能显著改善预后。 2017年欧洲 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于8月26日至30日在“伊 比利亚半岛的明珠”——西班牙港口城市巴塞罗 那盛大召开,并公布了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下 面摘录一些最新的指南更新点。
Q3 选择β受体阻滞剂时考虑哪些问题? 在选择β受体阻滞剂时,首先要了解β受体阻滞剂的不同类 型。β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不 同效应器细胞膜上,分为β1和β2两种类型。
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肾小球旁细胞,可激动引起心肌 收缩力增加和心率加快、肾素释放;β2受体存在于支气管 和血管平滑肌、肝、胰及脂肪组织,可激动引起支气管扩 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胰岛素释放、糖原分解 及合成、脂肪分解等。
查体 血压(BP)146/88 mmHg,心率(HR)92 次/分。
诊断 高血压(极高危)、心肌梗死后(PCI术 后)、糖尿病。 治疗 继续服用培哚普利片,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 缓释片47.5 mg(1次/天)降压,瑞舒伐他汀钙片 强效降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双联抗血小板聚 集,同时继续予以硝酸酯类药物抗心绞痛,并调 整降糖药物方案。因患者仍有胸痛症状发生,逐 渐增加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剂量至142.5 mg(1 次/天),3周后胸痛缓解,BP 110/66 mmHg,HR 54次/分。
此外,存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肾上腺素受体,可 激动引起血管收缩。
Q4 β受体阻滞剂有哪些异质性?
β受体阻滞剂具有明显异质性,不同的β受体阻滞 剂作用可能会不一样。β受体阻滞剂的异质性来自 3种主要差异,包括心脏选择性(β1)、脂溶性及 内在拟交感活性(ISA),这些差异可表达为死亡 率的高低。 此外,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对β2受体影响较小, 基本不会引起支气管痉挛或血糖血脂代谢紊乱。
指南更新点1 2012年ESC STEMI指南中推荐,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 所有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应给予口服β受体阻 滞剂治疗(IIa B)。2017年指南着重讨论了中长期使用β 受体阻滞剂的相关循证学证据。首先,近期有一项多中心 临床研究,共纳入705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 院后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2.1年),死 亡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另有一项平均随访时间为3.7年的 临床研究结果同样显示,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ACS患 者,其死亡率明显下降(HR 0.90)。同时指南中也指出, β受体阻滞剂与生存结局间的相关性,在有或无近期心梗 史的ACS患者中,各项临床研究结果差异较大。 此外,一项纳入5259例ACS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 早期应用(<24小时)β受体阻滞剂能取得的生存获益大 于延迟应用。因此,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中,应在发 病24小时内开始使用口服β受体阻滞剂。
Q1 该患者为什么要加用β受体阻滞剂?
该患者加用β受体阻滞剂的目的是加强降压及缓解心绞痛。β受体阻滞 剂用于降压治疗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 阻断心脏β1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 从而减少静脉回流和血浆容量,使血压下降;
② 阻断肾脏中的β1受体,减少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分泌,舒张血管, 外周血管阻力的适应性降低,改善血管顺应性,降低血压; ③ 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β受体,使其兴奋神经元活动减弱,减 少交感神经冲动的传出,阻滞突触前膜上β1受体,减少去甲肾上腺素 (NA)释放,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Q6 β受体阻滞剂如何与其他降压药联合使用? β受体阻滞剂可单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与其他药物的合用在降压治 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使更多的高血压患者获益。 β受体阻滞剂与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的合用在降压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氢吡啶类CCB有扩张血管及轻度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在协同降压的同时,可以抵 消β受体的缩血管作用及降低心输出量的影响;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的作用可拮抗某 些CCB致心率加快的副作用。因此,β受体阻滞剂与长效二氢吡啶类CCB的联合,不仅 能获得协同降压作用,还可以抑制CCB引起的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 从靶器官保护的角度来讲,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 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联合是目前推荐使用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标 准治疗,ACEI或ARB对糖代谢的有利作用可能抵消β受体阻滞剂潜在的对糖代谢的不良 影响。 至于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是否可以联合使用,2010年修订的指南将这种组合列为次要 推荐。指南指出,对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 与噻嗪类利尿剂单独联合使用,以减少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在心力衰竭等特殊情 况下,应尽量用高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的剂量尽可能小,且注意血钾变化, 必要时加用ARB或ACEI三药联合以协同降压并减少副作用。 对代谢综合征和易患糖尿病、且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 动过速、心房颤动)的高血压患者及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不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初 始治疗选择。但在心力衰竭等特殊情况下,还是可以考虑选择的,但应尽量用高选择 性的β1受体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