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选修一高考题

合集下载

生物选修一参考答案

生物选修一参考答案

生物选修一参考答案生物选修一参考答案生物选修一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主要涉及生物科学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对生物选修一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1. DNA是什么?它在细胞中的作用是什么?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中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它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鳗鱼嘧啶)组成的长链状分子。

DNA的主要作用是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通过DNA的复制和转录,遗传信息可以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2. 光合作用是什么?它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是什么?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蓝藻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提供了能量和有机物质,还产生了氧气,维持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

3. 细胞有哪些基本结构?它们的功能是什么?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起到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也调控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各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参与物质运输和代谢等生命活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4. 遗传是如何进行的?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给后代的?遗传是生物体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遗传物质主要是DNA,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遗传信息可以传递给下一代。

在有性生殖中,遗传物质通过父母的配子结合,形成新的组合,从而传递给后代。

在无性生殖中,遗传物质通过细胞分裂和增殖,直接传递给后代。

5. 基因是什么?它对生物体的影响是什么?基因是DNA上的一段特定序列,编码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特征。

通过基因的表达,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可以转化为蛋白质,进而影响生物体的形态、功能和行为。

基因的突变和变异可以导致生物体的遗传变化,进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6. 生物进化是什么?有哪些证据支持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是生物种群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高中生物选修一习题历年高考(总)

高中生物选修一习题历年高考(总)

新课标全国卷历年高考题(选修一)1、[2015全国一卷生物——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

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

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染色。

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并应选用以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 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 mg、1 mg、6 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设计后续实验。

2、[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T39)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1)(1) 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

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粉琼脂刚果红(CR)溶液水培养基甲+ + + + - + +培养基乙+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培养基乙(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分章汇编(含解析)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分章汇编(含解析)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2013江苏卷)1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B. 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C. 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 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答案】D【解析】醋酸菌是嗜热菌,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A错误;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要先进行隔绝空气果酒发酵,再供氧进行果醋发酵,B错误;人工接种菌种单一,自然发酵菌群丰富,风味及品质更好,C错误;适当加大接种量,让菌体快速形成优势菌群,可以抑制杂菌生长,提高发酵速率,D 正确。

【试题评价】此题考查果酒、果醋发酵实验,内容基础,难度不大。

(2013新课标卷Ⅰ)39.【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1)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的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和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原因是:。

【答案】(1)消灭杂菌增加乳酸菌含量(2)无氧呼吸细胞质(3)温度、食盐用量、腌制时间(4)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较少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解析】(1)盐水中可能含有杂菌,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要煮沸,以便杀死盐水中的杂菌。

陈泡菜中含有现成的乳酸菌,加入后,可以缩短制作时间。

(2)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3)都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等。

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国卷真题汇总及答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国卷真题汇总及答案

历年生物选修一高考真题39.(2016年全国卷3)[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纯化乳酸菌。

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菌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

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______________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__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

39.(2016全国卷2)[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为题:(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________________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

(4)醋酸杆菌属于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39.(2016全国卷1)[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

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试卷3份含答案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试卷3份含答案

高中生物高考真题试卷3份含答案高中生物高考真题试卷1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温破坏蛋白质中的肽键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得松散B.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C.细胞分裂间期既有DNA的复制又有蛋白质的合成D.细胞凋亡只发生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2.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雄蝇的基因型分别是BbX R X r、BbX r YB.F1中出现长翅白眼雄蝇的概率为3/16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概率相同D.F1中出现白眼残翅雌蝇的概率也是1/83.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人在受到恐惧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的靶细胞有神经细胞、心脏细胞、呼吸肌细胞等B.紧急情况下产生恐惧感是反射活动,引起的反应对机体是有利的C.在恐惧惊吓等紧急情况下,机体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不会马上恢复的原因是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4.下列关于细胞对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的分泌既需要囊泡运输,也需要消耗能量B.高尔基体既参与物质的合成,也参与物质的运输C.神经递质只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到突触后膜内D.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膜两侧的浓度差5.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B.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C.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后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生殖隔离,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6.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负反馈调节不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二章高考真题

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二章高考真题

37.[2019新课标全国卷I](15分)已知一种有机物X(仅含有C、H两种元素)不易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

某小组用三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目标菌)。

Ⅰ号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X(5 g/L)。

Ⅱ号培养基:氯化钠(5 g/L),硝酸铵(3 g/L),其他无机盐(适量),X(15 g/L)。

Ⅲ号培养基:氯化钠(5 g/L),硝酸铵(3 g/L),其他无机盐(适量)。

X(45 g/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Ⅰ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___。

Ⅱ、Ⅲ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物是_________。

(2)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Ⅱ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3)Ⅱ号培养基加入琼脂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若要以该固体培养基培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假设从Ⅲ号培养基中得到了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且该菌能将X代谢为丙酮酸,则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为该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_和_________。

37.[2019新课标全国卷II](15分)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

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

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

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_________。

(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

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

(3)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

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即_______。

(4)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的酶(酶E)。

高中生物选修一试题集

高中生物选修一试题集

高中生物选修一试题集1.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葡萄酒的酿制过程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发酵)两个阶段。

首先,通气可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有利于发酵的进行。

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这是因为糖被消耗,产生酒精和CO2,而酒精的密度比糖水低。

在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时,方法二更为科学,因为它可以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就达到实验预设的pH。

2.制作果酒和果醋的问题在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中,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它可以在图1中产生CO2和酒精。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适时拧松瓶盖,但不能完全打开,这是为了控制氧气的进入量。

接种醋酸菌后,当酒香变成醋香时,反应式为酒精+O2→醋酸+H2O。

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酵母菌计数时,假设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如果计数的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120个,那么1mL培养液中大约含有240万个酵母菌。

在进行醋酸发酵时,需要对甲装置进行操作,而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28度左右。

在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的实验中,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而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

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1:2.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利用重离子束处理酵母菌来选育有氧呼吸缺陷型酵母菌菌种,以提高果酒的产量。

这种方法被称为育种。

处理后的酵母菌可以接种到含有TTG显色剂的培养基中,有氧呼吸缺陷型的酵母菌菌落呈白色,而呼吸正常的酵母菌菌落呈红色。

有氧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内的丙酮酸会转化为酒精,说明其细胞呼吸过程中的某个阶段被阻断,因此在果酒生产中具有更大的经济价值。

从葡萄酒酿制的图中可以看出,甲图是为了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而乙图则是为了让酵母菌进行发酵,产生葡萄酒。

最后可以用酒精试剂检验是否有酒精生成。

整个酿制过程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25℃,这是因为甲图中的葡萄汁和白糖混合液为酵母菌提供了营养成分。

为了防止发酵液被污染,使用的器具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并用消毒剂消毒。

生物选修一高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选修一高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选修一高考试题及答案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高中生物选修一是生物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了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生物科学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生物选修一的高考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题: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简要介绍其功能与结构。

答案: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直肠。

口腔是消化的起始点,其中的牙齿负责咀嚼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润湿食物。

食管是连接口腔与胃的管道,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推送至胃部。

胃是一个拳头大小的器官,它分泌胃液,帮助消化食物,并将其转化为半流质状。

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它包括空肠和回肠,通过消化酶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然后吸收进入血液。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转化为粪便,最终排出体外。

第二题:请简要介绍细胞分裂的过程。

答案: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分为两个阶段: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核分裂的过程,包括有核细胞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其中有核细胞分裂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前期是染色体复制和准备分裂的过程。

中期是染色体在纺锤体的引导下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过程。

后期是染色体分离到两个细胞极点,形成两个细胞核的过程。

末期是细胞质分裂的过程,将细胞分裂为两个新的细胞。

无丝分裂是指原核生物进行的分裂过程,没有明显的有丝分裂结构,直接通过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完成。

第三题:请简要介绍基因和基因突变。

答案: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通过DNA 分子来存储和传递信息。

基因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和生物功能。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分为点突变、缺失、插入和倒位等不同类型。

点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单个碱基发生变异,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

错义突变会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影响蛋白质的功能;无义突变会导致早期终止密码子的产生,使得蛋白质无法正常合成;同义突变则只是导致密码子改变,不会对蛋白质功能产生重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一、三高考真题1、(2013全国课标卷Ι)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习题:(1)制作泡菜是,所用盐水煮沸,其目的是。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的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的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和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原因是:。

2、(2013全国课标卷Ⅱ)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

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____ ___法或______ ___法将样本借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 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 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_______。

3、(2014新课标Ⅱ卷)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

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

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

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

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

这样做的目的是。

(3)示意图A和B中,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

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

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的利用率。

4、(2014新课标Ⅰ卷)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

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粉琼脂CR溶液水培养基甲+ + + + - + +培养基乙+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培养基乙(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5、(2016全国卷II) 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为题:(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________________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值速度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

(4)醋酸杆菌属于___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6、(2016全国卷III)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纯化乳酸菌。

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菌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

回答下列问题:(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_____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_(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

7、(2016全国卷Ι)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

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实验步骤如下: ① 配制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2NaCl X H O 、、);② 制作无菌平板;③ 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④ 将各组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__________。

若要完成步骤②,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 通常是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

(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__________现象。

若将30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8、(2017•新课标Ⅰ卷)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 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回答下列问题:(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 2作为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尿素”“NH 4NO 3”或“尿素+NH 4NO 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 2PO 4和Na 2 HPO 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9、(2017•新课标Ⅱ卷)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

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 、B 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 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

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 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2全国卷1)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片段,其末端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2)质粒运载体用E coRⅠ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下:为使运载体与目的基因相连,含有目的基因的DNA除可用E coRⅠ切割外,还可用另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该酶必须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

(3)按其来源不同,基因工程中使用的DNA连接酶有两类,即__________DNA连接酶和__________DNA连接酶。

(4)反转录作用的模板是_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_。

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反转录产物,常采用__________技术。

(5)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也可作运载体。

(6)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

11.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

已知在人体中基因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A)。

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载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高效地获得蛋白A,可选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因为与家蚕相比,大肠杆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优点。

(4)若要检测基因A是否翻译出蛋白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蛋白A的基因”或“蛋白A的抗体”)。

(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